后肾腺瘤的影像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5.22 MB
- 文档页数:29
龙源期刊网
肾上腺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补在张健杨鸿翔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3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的CT、MRI表现,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腺瘤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例均行CT扫描,其中4例同时进行了MRI扫描。
CT扫描有功能者9例,直径为0.8~3.2 cm;无功能者3例,直径为3.5~4.0 cm。
边缘均光滑,呈圆形者 7个,椭圆形5个;10例显示密度均匀,2例较大的肿瘤显示密度不均匀。
平扫CT值在-16~27 HU,增强扫描早期CT值升高到21.6~65.3 HU。
4例见周边细线样强化。
强化模式9例呈快速上升后快速下降型,3例呈缓慢上升后快速下降型。
MRI检查中,4例均在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分别类似和略高于肝实质,信号较均匀;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检查,均表现为反相位上肿瘤信号不同程度的减低。
结论肾上腺腺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生化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关键词] 肾上腺腺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
肾脏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1.肾盂肿瘤的超声检查主要是肾盂癌。
肾盂癌可分为两种:乳头状和非乳头状。
其中乳头状肿瘤较为常见,有头状的,高度分化的特点,通常会转移到输尿管和膀胱。
后者具有结节状或扁平的侵袭性生长,基底部宽,粘膜局部增厚,分化差并且经常转移至周围淋巴结。
2.超声检查的重点是肾盂和小腿壁是否厚而硬,淋巴结是否肿大,输尿管出口和膀胱三角形是否转移。
(二)需要注意的事项1.严重血尿患者必须与肾盂血栓区别开来。
血尿中断后,考虑进行超声检查。
2.使用常规超声很难发现骨盆或隐喻性小肿瘤的早期和中期阶段。
3.肾窦脂肪组织,坏死,肾乳头和霉菌团可能被误认为是肿瘤,因此必须注意鉴别诊断。
4.肾脏实质和盆腔肿瘤的超声检查有局限性。
超声成像在诊断肾脏肿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如果由于浸润性生长系统中的肿瘤不清晰可见,而肾细胞癌小于2cm或阴性,则同样不能排除肿瘤。
超声难以定性诊断某些实体瘤,超声引导下的活检是确定诊断的重要方法。
二、囊性肿瘤2D超声波显示:(1)肾细胞癌的大多数囊性壁不规则变厚,仅有少数变薄或者规则,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生长或肿瘤性囊性坏死所致。
但是,囊壁的超声症状随不同程度的生长或坏死而变化。
囊肿壁很薄,很容易被误诊为简单的肾囊肿。
此时,有必要对囊肿液的生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以作出判断。
(2)如果出现膈又多又厚的特点,则在其变厚处主要表现为一些高回波带。
这可能是典型的“蜂窝状”,其病理基础主要是由肿瘤内部的囊性生长引起的。
细小分离很容易与多个肾囊肿混淆。
据报道,囊性肾癌具有可见的囊肿,囊壁出现增厚和循环血流信号。
超声显示出增厚的囊壁表现出圆形增强。
(3)在壁结节和/或中隔结节中,在壁和/或隔膜上可见圆形或不规则的略微升高的回声结节。
肿瘤结节来自壁或隔膜的生长,主要由分化良好的透明细胞组成。
另外,不要漏掉囊肿壁结节的诊断。
(4)囊肿内囊液伴有絮状物,微小的点状或不均匀的略高回声。
有必要区分高回声凝血壁结节和外伤性结节。
什么是肾脏良性肿瘤?教你识别肾脏肿瘤
的良恶性!
肾脏良性肿瘤是指肾脏内生长的非癌性瘤块。
在识别肾脏肿瘤的良恶性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特征
良性肿瘤通常具有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特点。
它们的大小一般较小,通常不会有异常的增长速度。
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包括肾血管球瘤(renal angiomyolipoma)和肾腺瘤(renal adenoma)。
2. 化验结果
通过化验检查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可以评估肾脏功能是否受到肿瘤影响。
一般来说,肾脏良性肿瘤往往不会导致明显的肾功能异常。
3. 影像学检查
肾脏的超声检查、CT扫描或MRI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详细信息。
在影像学检查中,良性肿瘤往往呈现规则的形状和均质的密度,在增强扫描时不会显示明显的强化或浸润。
4. 活检检查
活检是一种通过取样病理组织并进行显微镜检查来确定肿瘤性
质的方法。
但肾脏活检操作风险较大,往往只在高度怀疑为恶性肿
瘤时进行。
对于良性肿瘤,一般不需要进行活检。
总结来说,肾脏良性肿瘤通常具有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不会
导致明显的肾功能异常。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信息。
如果医生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确定肿瘤性质。
请注意,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断需要依据专业医生
的判断和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