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民俗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45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2.物质民俗: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3.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4.语言民俗: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5.行业语:各行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其他特殊需要而创造、传承的一种同行用语,外行人难以明白其中含义.6.行业神:各行各业信奉的行业祖神和保护神.7.祖师崇拜: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祀典。
8.中人:在买卖交易中凭借经验和口才,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起一种“说合”的作用,并从中获取酬金。
9.行商:一种流动性的交易方式,没有固定店铺。
10.市声:分为“叫卖声"和“敲击声"两种,旨在传递商品信息,招徕顾客。
12.招幌:从事手工、服务等业者为招揽顾客、推销货物所采取的多种多样的形式,有音响、实物、文字及标志性等形式式。
13.四合院:华北地区民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
14.十姊妹:一种社会组织,由十位成员结盟组成,任何情况,如婚嫁、死亡、迁移造成的减员都不会影响该组织在名义上的存在,只有十位成员都死亡的情况下,该组织才消亡。
15.宗族: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
16.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本来是丧服制度,用五种丧服来作为差等标志一家人分别与死者的关系,民间用五服的范围表示血缘组织的范围。
现代汉语中的习语与民俗文化研究现代汉语中的习语与民俗文化一直是中国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语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通过喻指、象征等手段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固定短语。
民俗文化则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风俗习惯、传统仪式和信仰体系,包括节日庆典、民间故事、民间舞蹈等。
习语和民俗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底蕴。
在现代社会中,习语和民俗文化不仅仅是语言文化的表达形式,更是中国人民生活、思想、价值观的体现。
习语和民俗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统的创新与发展。
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习语与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内涵1. 习语的概念及特点习语是一种具有固定形式、流行范围广泛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通过简练、形象的语言方式传递思想、情感、态度等。
习语具有言简意赅、易记易懂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丰富的信息。
习语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经验,是人们长期生活和劳动的结果。
习语的形成具有历史的痕迹,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2. 民俗文化的概念及特点民俗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一系列风俗习惯、传统仪式、宗教信仰等,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民俗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形式的文化表达。
民俗文化具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点,包括节日庆典、宗教信仰、婚丧嫁娶、民间习俗以及民间文学、民间舞蹈等。
3. 习语与民俗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习语与民俗文化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在概念及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习语是语言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一种短语,具有言简意赅、流传广泛等特点。
而民俗文化则包括更广泛的范畴,不仅包括语言交流中的习俗风俗,还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习语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与民俗文化的关系语言文字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民俗文化则是一座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宝藏。
这把钥匙能打开宝藏的大门,让我们领略其中的奇妙之处。
民俗文化包含着民间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诸多方面。
拿春节来说吧,这可是咱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到处都充满了语言文字的影子。
贴春联,那红红的纸上写着对仗工整、寓意美好的文字,什么“福满人间喜气盈,春临大地花开早”。
这些文字可不简单,它们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希望新的一年幸福美满、花开富贵。
要是没有语言文字,这春联就不存在了,春节的喜庆氛围恐怕也得大打折扣了。
民间艺术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像剪纸,那些精美绝伦的图案背后,往往有着特定的含义。
剪纸艺人可能会剪出一个“囍”字,这一个字就象征着新婚的喜悦。
或者剪出一些花鸟鱼虫的图案,这些图案可能代表着吉祥如意。
艺人怎么把这些美好的寓意传达出来呢?靠的就是语言文字的传承。
如果没有语言文字,谁能知道这些图案背后的深意呢?也许我们看到的就只是一些简单的形状罢了。
再说说民间的风俗习惯。
在一些地方,有给长辈拜年的习俗。
拜年的时候,晚辈会说一些吉祥话,像“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这简单的话语里包含着对长辈的敬重和祝福。
这种语言的表达就是民俗文化的一种体现。
如果没有这样的语言表达,这种尊老的民俗文化就少了一种传递的方式,就像火车没了轨道,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
民俗文化也在影响着语言文字。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民俗文化,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方言和独特的词汇。
比如说,在海边的一些渔村,渔民们可能会有很多和渔业相关的词汇。
他们形容鱼的种类、大小、习性等都有专门的词汇,这些词汇可能在其他地方就不常用。
这就是民俗文化在语言文字上的烙印。
又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民俗文化非常独特,相应的语言文字也充满了民族特色。
像藏族的文字,书写起来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而且他们的语言中包含着对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等诸多民俗文化内容的表达。
方言与民俗方言研究,从来就离不开民俗的研究。
通过民俗来收集方言,是方言研究的一个传统;透过方言来探求民俗,又是民俗研究的必由之路。
方言是民俗得以延续的载体,民俗是方言表现的重要内容。
方言随民俗的产生而产生,亦随其消亡而消亡;而许多民俗如果没有方言的润色也会黯然无光。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一个分支, 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 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是相对于一个社会的共同语或一种语言中的标准语而说的。
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提出了民俗学对象的“三分法”: 习惯(社会技术);口碑(语言艺术) ;感情、观念、信仰(心意现象) 。
语言民俗是民俗的一大门类,广义的语言民俗指的是那些听得见的口传形式的民俗事象, 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两个部分;而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其中的民间语言部分, 不包括故事、歌谣等成篇的民间文学作品;作为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民间语言, 是指广大民众用来表达思想并承载民间文化的口头习用语, 其主要部分是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套语。
因此,不管从客观存在的事实看,还是从我们研究方言和民俗的需要来讲,二者都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一、民俗因不同地域的方言而差别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俗是第一性的,方言是第二性的。
先有某种民俗,然后才能产生与之相应的方言词;民俗是产生方言词的基础,没有民俗就没有方言。
然而,民俗的形成和巩固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不同的民俗形式在同一地区用不同的方言词表示;同一种民俗现象在不同的地区需要附着在不同的方言词上。
例如:在粤方言区和客家方言区, 宴席上一般要有“发菜焖猪手”这道菜。
这是因为, 方言中“发菜”谐音“发财”,“猪手(猪蹄) ”谐音“就手(轻易的意思) ”,“发菜猪手”谐音“发财就手”。
就是能轻易地发财、顺利地发财之意。
北方人虽然也希望发财, 却没有这个风俗。
因为北方不像粤方言、客家方言那样把猪前蹄叫猪手,即使叫猪手, 北方话也不与“就手”谐音,也就没有“发财就手”的谐音,也就不会有这个风俗了。
口头民俗学(语言民俗学)第九章民间口头文学(上)民间口头文学是民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是伴随着人民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他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人民生活中各种知识的宝库、进行教育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形式。
第一节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体裁和分类一神话的种类分析:神话神话是一种古老的故事体裁,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初期。
它是当时人们在原始思维基础上不自觉地把自然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而形成的一种幻想神奇的故事。
神话最主要的特质,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起源的揭示。
神话的分类1. 天地开辟和人类起源神话(盘古开天);2. 自然起源神话(日月神话);3. 洪水和人类再繁衍神话;4. 图腾神话,有些学者认为图腾神话产生的最早,它主要讲述图腾物于氏族的亲缘关系;5. 神和神性英雄神话(后羿,);6. 文化起源神话,关于人类社会早期文化现象的起源,神话大多归功于动物。
二传说的种类分析传说主要是关于特定的人、地、事、物的口头故事,其种类主要有:1. 人物传说,其主人公大多是历代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2. 地方传说,是关于各地特定山河泉石、名胜古迹的特点,以及某些地名由来的带有解释性的故事;3. 史事传说:是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传说群。
4. 动植物和某些自然现象的传说,这类传说的基本模式,是讲述者大多相信某些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系由现实的人幻化而成。
5. 关于各种风俗、土特产品、民间工艺的等的传说,这类传说大多着重解释传说对象及其特点形成的原因,具有丰富的知识性。
三民间故事及笑话的种类分析民间故事因其题材、形象、风格的不同细分为以下几种体裁:动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动物故事(1)野兽和鱼鸟的故事(2)家畜的故事(3)人和动物的故事(4)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5)以人为主角的寓言幻想故事也称神奇故事、魔法故事、民间故事,主要分类:(1)超自然形象的故事(2)神奇宝物的故事(3)“难题”和法术的故事(4)鬼狐精怪的故事生活故事长工和地主的故事;巧女和呆子的故事;爱情婚姻和家庭内部矛盾的故事;机智人物的故事笑话(1)讽刺封建官吏的笑话(2)讽刺贪吝和迷信的笑话(3)讽刺迂腐无知和虚伪狡诈的笑话(4)讽刺思想性格怪谬的笑话第二节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流传和演变一、口头散文叙事文学传播的方式及途径故事由中心地向外传播的情况:1. 故事在它们的发源地附近通常得到最好的保留,即说它们更完整;2. 当故事离开发源地更远些,它就会于其他故事混合到一起,形成地方性发展形式;3. 故事传播开去,有时其原始形态在中心地反而少见,在它传播最遥远的边缘地区却可以发现某些最古老的情节特点;4. 故事的传播并不是有秩序的步步传播,更多是散漫自发的进行,大多是受故事携带者远距离移居或旅行的影响。
语言民俗包括民间语言和摘要:一、民间语言概述二、语言民俗的体现与应用三、民间语言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四、如何传承和发扬民间语言五、结论正文:一、民间语言概述民间语言,顾名思义,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为广大民众所使用的语言。
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情,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习俗活动、节庆庆典等场合中所使用的自然语言。
民间语言不仅包括口头表达,还包括了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
二、语言民俗的体现与应用语言民俗是民间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以及民众的心理特征。
在我国,民间语言丰富多彩,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俚语和谚语。
这些语言民俗在人们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沟通心灵、传承文化的桥梁。
三、民间语言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民间语言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它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古至今,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故事、戏曲等,都采用了生动、贴近生活的民间语言,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其次,民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民间语言的传承,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历史传说、民间信仰等得以延续和发扬。
最后,民间语言还是民众智慧的结晶,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成语等,为广大民众提供了生活的指导。
四、如何传承和发扬民间语言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语言的传承和发扬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重视民间语言的保护,关注方言、俚语等独特语言的保存。
其次,通过教育、传媒等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民间语言。
此外,我们还应该挖掘民间语言的文化价值,将优秀的民间语言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使之焕发新的活力。
五、结论民间语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间智慧。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民间语言在新时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语言民俗包括民间语言和
摘要:
1.语言民俗的定义和范围
2.民间语言的特点和影响
3.民间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正文:
语言民俗是指在民间流传并使用的语言现象,包括民间语言和方言等。
民间语言是民众在日常生活、劳动、娱乐等方面使用的自然语言,是民众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民间语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表达方式的直接、简练和生动。
它源于民间,服务于民众,反映民众的生活实践和思想感情,因此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民间语言的流传和演变,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在我国,民间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民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民间语言是民众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对于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语言,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民间语言资源的调查和整理,建立民间语言资源库,以便于研究和利用;其次,加强对民间语言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教育等途径,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民间语言;最后,注重民间语言在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方面的保
护,确保民间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合理使用和传承。
总之,民间语言作为语言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56个民族各自的节日、民俗、语言文字以及饮食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
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
打鬃节�D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禁忌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习俗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quot赛拜努quot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quot他赛拜努quot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
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
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
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
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宗教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
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节庆传统节日有quot白节quot、祭敖包、那达慕等。
白节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quot白月quot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民俗事项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三、维系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四、调节功能•民俗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少数民族的狂欢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民间游戏(斗鸡、斗蟋蟀、下棋)。
•第三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一、教化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人生活在民俗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二、规范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民俗是一种约束面最广的行为规范。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诞生礼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抓周•这一天特别要举行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来前途的“抓周”仪式。
语言民俗包括民间语言和语言民俗是指在特定地区或特定社群中形成并使用的语言的习俗和规范。
这些习俗和规范可以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用语等方面,并且往往与当地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密切相关。
民俗可以反映特定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民俗,下面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语言民俗。
首先,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继埃及象形文字之后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
汉字不仅具有表意的作用,还有象形和指事的特点。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许多表现力丰富的字词和习惯用语。
例如,中国人常常会用“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等来祝福他人。
而“岁岁平安”,“阖家幸福”等则是常用的年节祝福语。
这些语言民俗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平安和幸福的追求。
另外,中国各地方言也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民俗之一。
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定语言和方言。
例如,四川方言中常用的“哪个”的发音类似于“奈个”,而广东方言中常用的“吃饭了吗?”会变成“食咗饭未?”这些方言的存在反映了中国的地域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此外,日本的敬语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民俗。
日本人有着丰富的敬语用法,他们在与长辈、上司、客人以及特定社交场合交流时都会使用不同的敬语。
例如,对于长辈或上级,普通的“谢谢”可能会变成“非常感谢”,对于师傅或老师,普通的“你好”可能会变成“非常尊敬的您好”。
这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使得日本社会文明有序,也体现了日本人对传统和家庭价值的尊重。
此外,印度的多语言环境也是一个有趣的语言民俗现象。
印度有上百种语言,印地语和英语是在整个印度国内广泛使用的语言,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和方言。
人们在交流时会使用多种语言切换,以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和对方的背景。
这种多语言环境体现了印度的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
总之,语言民俗是一个丰富多样的主题,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俗和规范。
这些语言民俗反映了人们对于礼仪、教育、家庭等方面的关注与重视。
例1:浙江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
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省人民正致力于将浙江打造成文化大省。
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浙江"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6分,每小题2分)(1)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
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栏目三:栏目四:(1)追寻历史渊源,欣赏地方艺术,探访名胜古迹,品味民俗风情(2)在"栏目一"中,需要介绍浙江籍的文化名人。
请从下列备选的浙江籍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化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
备选文化名人:骆宾王、陆游、张岱、龚自珍、鲁迅、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艾青、琦君、余华、王旭烽、余秋雨余华,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活着》还被拍成了电影。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校近期,牡丹江市非遗专家委员会公示了我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四排非遗传承人名单。
某中学为增强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意识,开展了相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9.阅读牡丹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别所占百分比调查表,提取主要信息。
11.学校将邀请满族道德风尚习俗传承人郭先生来做讲座,小明作为校学生会主席,打电话给郭先生,他应该怎样说呢?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9.示例一:牡丹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类所占百分比最高。
实例二:牡丹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戏剧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所占百分比最低。
评分标准:找出规律,表述清晰1分。
10.(1)D(2)示例:主题班会、黑板报、图片展、制作有关宣传片等。
评分标准:答出任意两种即可,每种1分。
11.示例:郭先生(叔叔),您好。
我是某中学学生会主席小明,我们学校想请您为同学们做有关满族道德风尚习俗的讲座,可以吗?评分标准:称呼1分,自我介绍1分,邀请事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