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中国文学史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50.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1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1.1复习笔记一、西昆派和宋初诗文1.西昆派(1)《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是以杨亿为首的十几个御用文人典型的点缀太平的诗歌总集。
内容多为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2)流派特点:片面模仿李商隐诗,追求形式上的辞藻华丽、典故迭出、声律谐和、对仗工稳,但缺乏真正的生活感受,因而内容单薄、虚情假意、浮靡艳冶。
2.复古主义思潮(1)背景:晚唐五代以来浮靡文风发展的同时,对立的复古主义思潮也正在发展。
(2)代表人物①柳开:以继承韩柳古文传统为己任,强调道对文的决定意义,认为文应该为现实政治文化服务,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宋初浮靡的文风,但未能密切联系实际。
②王禹偁: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宋代最早倡导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诗人,关心民苦民瘼;批评颓靡文风,抱“革弊复古”之愿。
③姚铉:据《文苑英华》编《唐文萃》,特别立了“古文”一门,以示接受韩柳的古文概念和传统。
④穆修:刻印韩柳文集以抵制西昆派,是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⑤宋真宗:下诏复古,客观上打击了西昆派,推动了诗文革新运动。
二、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1.欧阳修(1)简介:字永叔,庐陵人。
拥护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关心国事,直言敢谏。
(2)文学主张:倡导诗文革新,提倡平实朴素文风,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也强调文章与“百事”联系起来,为现实政治、生活服务。
其政论性散文直接为政治斗争服务。
(3)诗文成就:①立论富于现实意义,语言婉转流畅、笔端饱富感情,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都显得摇曳生姿,风格清新,具有较强的感人力量。
②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语句圆融轻快,略无滞涩窘迫之感,语气轻重和声调和谐。
③代表作:《朋党论》、《伶官传序》、《释秘演诗集序》、《泷冈阡表》、《醉翁亭记》、《秋声赋》、《食糟民》、《明妃曲与王介甫》、《六一诗话》、《易童子问》、别集《欧阳文忠公集》等。
2.范仲淹(1)简介: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古文富于政治性,爱国爱民,博大坚贞。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城市的歌舞伎艺、乐曲新声因此十分兴盛,帝王及达官贵人都普遍爱好,一方面用以满足生活的娱乐享受,一方面用以点缀皇家的“太平盛世” ,词就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创作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起来。
第一节晏欧与北宋前期词一、宋仁宗时期词坛复兴的缘由宋初60年词坛沉寂,到宋仁宗时期,著名词人柳永、晏殊、欧阳修、宋祁、张先等登上词坛,宋词的创作才逐渐步入高度繁荣并迅速发展的轨道。
仁宗朝,词坛复兴的两大缘由:1.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最高统治者有意倡导士大夫歌舞享乐之风。
到了仁宗时期,政治得到巩固,新一代的文人在新朝环境中成长,在这种歌舞享乐的文化环境中,最适合用词的形式进行创作。
2.王易《词曲史•衍流第四》:“有宋词流之盛,多由君上之提倡。
北宋则太宗为词曲第一作家,真、仁、神三宗俱晓声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
”如宋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宋史乐志》)统治者的提倡,燕乐新声的大盛,是宋词复兴最直接的文化背景。
二、小词观念在宋前期,一般人的词学观念还是承袭晚唐五代,还是把词看作是“小道”、“薄技”,是个人的玩意儿。
因此,词技虽有发展,词境虽有提高,但还没有大的突破。
(三、渊源和成就冯煦《蒿庵词话》:“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
”冯氏所指宋初诸家,实只是以晏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并没有兼包柳永和张先。
如果说,晏欧主要源自南唐的话,那么张先就更多地接受了花间词风,柳永又在花间词之上远承早期民间词。
但就其主流而言,宋词的第一渊源自是五代词。
1. 多数词家熟于小令,对慢词少有涉猎。
2. 歌者之词在五代词的基础上有发展,张先走得不远,柳永则把宋词引入了一条新路。
此下章详论。
3. 宋前期词引人注目的贡献还在于,把传统的歌者之词逐渐发展为士大夫之词。
他们的词,在绮席歌宴中,浓艳的脂粉气淡化了,清雅的文人意趣加重了。
四、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1、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江西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学的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2、文史哲不分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二、先秦文学作家的流变1、夏商时期,以巫觋为主2、商周之际,史官成为史家散文最早创作者3、西周、春秋时期,贵族是文学的主要创作者4、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是文学创作的主流三、文字产生前的上古文学创作是远古歌谣与上古神话。
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现存古代文献中,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是《山海经》。
二、中国古代的四大神话:女祸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均保留于《淮南子》。
三、神话的分类及代表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炎黄之战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四、中国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文学化3、宗教化第二章《诗经》★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计305篇。
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作品。
分风、雅、颂三类。
二、《诗经》六义及其含义(P52、61)1、风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诗经》里有十五国风。
2、雅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
3、颂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
4、赋赋即铺陈直叙,指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5、比比就是比方,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6、兴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诗经》内容及其代表作1、民族史诗《生民》2、农事诗《七月》3、燕飨诗《鹿鸣》4、怨刺诗《正月》5、战争诗《采薇》6、徭役诗《君子于役》7、婚恋诗《关睢》《氓》四、《诗经》的艺术特点1、直抒胸臆的风格2、赋、比、兴的运用(赋体诗的定义:通篇都是用赋的手法写成的诗,代表作《七月》。
)3、和谐的语言艺术4、重章叠句5、修辞手法6、句式变化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一、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一、知识题1.北宋初期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作家有:柳开、田锡、穆修等人,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2、柳开是宋初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田锡在古文运动中是过渡者;穆修是继柳开后专力作古文的作家,是响应者。
4.在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中提出“有害”“有文”的文论观点的作家是王禹偁。
3、宋初诗坛诗派林立,宋初三体诗指“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4、王禹偁是宋初诗人,应归入宋初“白体”诗派,即白居易体。
5.宋初重要文学流派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6.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名词解释1、“西昆体”:1)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三、问答题1、北宋初期复古思潮方面不同作家的不同途径?答: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田锡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穆修校刻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王禹偁在文论方面有所贡献,其文论观点?答: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即传道明心、有言有文。
实际上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
3、杨亿南朝诗的特点是什么?答:1)借古讽今。
2)精于用典。
3)音节流畅。
4)辞采华丽。
体现西昆体取材博赡,炼词精整的特色。
4、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答:1)西昆体之所以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十七人。
2)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于《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宋代文学.柳开: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
《河东先生集》《东郊野夫传》《补亡先生传》田锡:其诗,主“性情”主“意”,一位过渡性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这是他在文学史上的功绩。
《贻宋小著书》穆修;在搜求校刻柳,韩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王禹偁:宋初诗坛诗派林立,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说,主要有“白体’’“昆体”“晚体”三派,王禹偁归宋初“白体’’诗派。
“传道而明心”。
《村行》杨亿;西昆体代表,西昆体特点;取材博瞻,练词精整,有堂庑大,气象宽,思致深,讲求藻饰,多用故事。
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人们习惯称为“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起文坛盟主领袖作用。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他的文学中,以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美学风格是;六一风神。
其诗,在宋代文学史上自成一家。
梅尧臣,苏舜钦:开创宋代诗风的重要作家,是欧阳修诗文革新的先锋。
梅,人称宛陵先生《宛陵先生集》创作经历了由“本人情,状风物”的清丽平淡到追求古朴深远。
苏,他的诗以风格豪犷,雄放为主。
王安石:宋代杰出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
“熙宁变法”“王荆公体”指王安石诗歌创作“半山诗”“半山绝句”,为江西派的先驱。
《登飞来峰》《泊船瓜洲》。
宋代散文极为发达,“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占六家,除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外,还有曾巩,苏洵,苏辙。
曾巩:人称南丰先生,被理学家,唐宋文派,桐城派古文家所推崇。
苏洵;大器晚成的散文家,文章以论文为主《六国论》,《嘉佑集》。
苏辙:“委婉纡徐,一唱三叹”,《栾城集》。
苏轼;号东坡居士,其诗,以贬黄州为界,分前后两期,内容题材分:社会政治,山水景物,陶诗,题画诗四类。
特色“以文为诗”,“以词为诗”,他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一个新历史阶段的揭幕人。
《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蝶恋花·春景》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以他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学科简介一、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简介1、学科专业简介: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于2010年开始从应届毕业的中文本科生中招收海南省“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模式:3+1,即三年在职学习,一年脱产学习),2011年招收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培养模式:2年全日制),从2012年起,将原批准招收的海南省“农村学校教育硕士”,改为从海南省特岗教师中招收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培养模式:2+1,即两年在职学习,一年撰写硕士学位论文)。
到2014年为止,共招收有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生162人。
在上级有关部门和海南师范大学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下,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队伍从无到有,从2010年开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在担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和论文指导的教师队伍中(不包括公共课程和教育课程的师资),共有中文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共11人,具有教育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共14人,学科负责人为陈道谆教授。
并且,从2012年6月开始,经海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同意将文学院现有的15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聘任为专业型(语文)教育硕士生导师,此举大大增强了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队伍建设,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的教育质量提供了强大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另外,文学院外聘有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生导师6人,他们分别来自省市教研院或省属重点中学,都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心得,全部具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职称,都有相关的基础教育研究论著或语文教育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2、学科师资队伍科研情况(不包括外聘专家、公共课程和教育课程的师资):近三年来,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在科研成果、课题、获奖等方面,硕果累累,统计结果如下:(1)学术论文: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中国文化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或CSSCI)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7篇。
第一章宋初文学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1王禹偁等人的散文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2宋初在散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是王禹偁。
首先,王禹偁信从儒家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其次,王禹偁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糜文风3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948-1001)。
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这种理论在宋初本应起到矫正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可是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而他所说的“道”又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1宋初的馆阁唱和之风和白体诗风的流行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2惠崇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3“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4林逋(967-1028)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过篱落忽横枝”第四节西昆体的盛衰1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西昆酬唱集》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这些诗人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刁衎、陈越、李维、李宗谔、刘A1、丁谓、任随、张咏、钱惟济、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刘秉。
西昆体诗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974-1020)、刘筠(970-1030)、钱惟演(977-1034)三人。
2杨亿:一是怀古咏史。
二是咏物。
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由于馆阁生活比较单调3艺术特征: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4西昆体缺点: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就像泥塑木雕的美人总是少有神采一样。
第一章宋初文学1、宋初三种诗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①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内容多写留恋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更重“白体”的讽喻诗,学白进而学杜甫,代表作《对雪》《村行》等。
②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主要有两个诗人群,他们的一个共同倾向是宗法贾岛、姚合。
一群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成就突出)、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
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林和靖)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其诗风格淡远,长于五七言律。
寇准长于气焰绝句,是初宋“晚唐体”重要诗人。
③西昆体:亦称昆体、西昆派,因杨艺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书是应酬唱和的诗歌总集。
其内容狭窄,多为吟咏古代故事,反映男女爱情,表达内廷侍从悠游闲适之情和咏物之作)。
推崇李商隐,内容缺乏,追求形式美,杨艺为其代表诗人。
2、宋初散文①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首推柳开。
柳开,大名人,年轻时自名“肩愈”,字“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
主张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文被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花艳。
但其文章艰涩难读,应者寥寥。
②穆修刊刻韩、柳文集与当时风行一时的西昆派骈体文对抗。
姚铉编选《唐文粹》,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并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
③优秀代表王禹偁、范仲淹王禹偁散文虽未能摆脱骈文的影响,但力求立意高远,平易朴实并且深切关注现实。
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待漏院记》。
范仲淹有大量政论、文赋及散记。
代表作《岳阳楼记》。
叙事简明、议论精辟、结构严谨、文气通畅。
3、诗词文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林和靖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第四章苏轼一、苏轼生平和思想1、生平苏轼,子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