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局限性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法的局限性

摘要:法律因为其绝佳的可操作性而成为最主要的社会调整方法,但法律在创新、运行以及对社会关系的作用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其保守性、僵化性、范围有限性、运作成本巨大等。这一系列的局限性是由法律自身以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矫正这些局限,就应该注重法律解释,在实践中与其他调整方法有机结合,并且提升法官的素质,使其充分发挥自由裁量权的作用,还要提高立法者的能力,克服法律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从而确保法律的权威性与效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功能。

关键字:法律;局限性;分析;矫正

一、法律局限性的内涵及其表现

(一)法律具有保守性和僵化性

法律具有保守性,也就是说法律具有稳定性。其主要表现为“法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不能频繁变动,更不能朝令夕改。”①所谓僵化性,就是指法律具有一般性,也就是意味着其有可能不能实现个案的正义,也就是说,有时候判决的结果会与法律本身的目的相违背。其主要表现为“正式法考虑的是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般情形,正式法的内容是抽象的、概括的、简洁的。”②(二)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法律的调整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些领域,它们是不适合用法律来调整的,甚至,有时用法律来调整会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比如说宗教信仰这种涉及人们个人思想、认识的私人领域,就不适合用法律来调整,若强行干预,可能会带来不利的结果。

(三)法律的运作成本巨大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调整方法,它的运作成本是巨大的,包括立法成本、行政执法成本、诉讼成本等。其中,诉讼成本包括公共成本和私人成本。前者是指“国家维系司法体系之运转的费用以及司法机关审理和执行案件的费用。”③后者是指“诉讼当事人支付的诉讼费、律师费,出庭应诉所耗的时间和费用,以及诉讼久

①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

②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

拖不决所带来的消极损失。”①而且,案件的标的物越大,案情越复杂,案件受理的时间约长,诉讼成本就越高。而诉讼成本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不能增值的成本,在某现情况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损失。

(四)法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于一系类的社会条件

首先,需要有良好的法律和政治法律体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到过“法治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②由此可见,制定良好的法律是法治的前提。那么所谓良好的政治法律体制就是指权威的立法机关、依法行政的行政机关以及独立的司法机关的三者结合。其次,法律作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行为规范,必须要由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熟练的法律技能以及良好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专业人士来执行。若即使有良好的法律,但是缺少这样的法律专业人士的话,那么良好的法律也难以起到预期的作用。再者,法律的实施还需要相应的精神条件或文化氛围。孙笑侠老师认为“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包括对法律的尊重、认同和信仰,民主观念,宪政意识,权利和义务观念等。”③在我看来,就是需要公民和官员树立法治意识,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识,还要树立权利、义务观念和程序意识等。当前我国存在严重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公民的维权意识也比较弱。在这样一个缺乏法律文化氛围的社会中,法的作用必然受到限制。最后,法律的实施还需要必备的物质条件。无论是在立法、司法还是行政执法的过程中,都依赖于一系列必要的物资设施、技术装备,这些设施与装备又依赖于大量的财政支出。可以说,良好的物质条件,是法律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

二、影响法律局限性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生活千变万化

法律作为一个国家普遍适用的规则,具有权威性和确定性,是不能频繁变动、朝令夕改的。然而,社会却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法律规定不可能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使得法律存在了一定的真空和不适应性。只有当一些问题出现的时候,立法者才会想到要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因此法律也存在滞后性。

①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

(二)法律调整方式的有限性

法律调整方式是指“法律对社会关系施加影响的途径。法律是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因此,法律的调整方式,也就是法律对人们的行为作出反映的方式。”①主要包括:“第一,允许,即赋予人们自己作出某些积极行为的权利。如使用财产、处分财产等;第二,积极义务,即要求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使其承担作为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如交付某种物品、支付货币等;第三,禁止,即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比如,不得侵占社会主义共有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私人财产。”②虽然法律有这几个调整方式,但是,社会关系太过错综复杂,有些则不能用这些调整方式调整,尤其是涉及人们个人思想、认识的私人领域。因为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如果用法律来干预人们的信仰,限制人们的思想,不但不会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此外,像这样的私人领域,往往只涉及到本人,而不涉及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因此,“按照现代法的基本精神,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范围内通常有权利支配自己的人身、行为和利益。”③

(三)法律调整对象的有限性

根据法律作用的层次,可以把法律的调整对象表述为“以人的意志行为为中介,以人们的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不可能调整一切社会关系,所以应当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方面,法律调整的是具体的社会关系,像血缘关系这样的自然关系就无法调整;另一方面,“法律调整的是意志社会关系,,即通过人的意志行为产生或变化的社会关系。因为法律是通过人的意志行为对社会关系发生作用的,因而只有意志社会关系才具有可调整性。”④像人们的纯思想想上或感情上的关系法律则不能调整。

三、法律局限性的矫正

(一)注重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根据法定权限和程

①公丕祥:《法理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0页。

②公丕祥:《法理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0页。

③公丕祥:《法理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0页。

④公丕祥:《法理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