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系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水系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夏永镌(1鲻,一),男,浙江余赡人,现为复旦大学特

聘教授。博士生导师。l粥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

19知年获吉椿大学化学系电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1990一l约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

1997年获日本位贺大学能泺.材料科学专业工学博士学

位,同年留校任日本文部省教官讲师。l够8年赴芙固南卡罗

来纳卅化学工程系电化学中心博士后研究员。199弘_2∞1

年在日本通产省大阪工业技术研究所做客座研究更。

2∞l—20舵年进入日立删公司电池开发中心工作。

2∞3年曰复旦大学化学系工作。主要从事新型储能材料和

技术,无机.有机嵌入化合物蚋米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的量

子设计等研究。20∞年曰目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973”、“呦”计划、上海市科委和企业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余篇。获日本、中目授权专利15项,特邀参与壕书3本。被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引用lO∞次以上,单篇引用3∞余次,获日本电化学学会20舵年度<日本电化学会志>曩优秀论文奖。2∞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电源技术>、<化学与物理电源系统>缡委。

本文其他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2∞433

水系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夏永姚,罗加严,王永刚

采用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碳和钴酸锂)和有机电解质的锂

离子电池,自1990年商品化以来,以其高比能量的优点,迅速

占领小型电池市场,并已广泛用于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移动

电话等情报通讯器件。但因为所采用的有机电解质的可燃性

和在不正确使用(如过充或短路)时电极材料与有机电解质的

高反应活性等引起的安全性和高成本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大型锂离子电池在储能和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锂离子

电池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选择高安全性的电极材料.

采用过充电保护剂,加入不燃性电解质等得到提高。另一个比

较有效的途径是采用水溶液电解质,并且水溶液电解质的离

子电导率比有机电解质提高了几个数量级.电池的比功率可

望得到提高。同时还避免了采用有机电解质所必需的严格的

组装条件,因此成本也大大降低。由于水系锂离子电池具有价

格低廉,无环境污染,安全性能高,功率高等优点,成为具有开

发和应用潜力的新一代储能器件。对水系锂离子电池及其相

关材料的研究也将成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

文综述了国内水系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

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锂离子嵌入化合物在水溶液电解质中的电极反应,远比

在有机电解质中复杂,必须考虑水分解析氢、析氧的反应,因

此可选择的电极材料非常有限。表l给出了几种常见锂离子

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嵌入电位。

图1给出了析氢、析氧电位与溶液pH值的关系(左)和

几种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的嵌入电位(右)。从嵌入电位分析,现

有锂离子电池4V正极材料,如LicoO:,nMn舢,“Ni,co。一A在水溶液中都可发生可逆的嵌入反应,可作为水系锂

431

表1可用于水系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

比容量,电位,v电位,v化合物结构

(mAh.窖一1)(yJ.Li+,Lj)(yJ.NHEJLiMn20?尖晶石1484.01.0

LiC002层状1503.80.8LiNi,Co卜f02层状1703.70.7LiFePod橄榄石1503.3O.3

V02层状2502.6一O.4

LiV30l层状2502.6一O.4

FeOOH单斜2002.0一1.0

LiTi2(P04h硼钠石1382.5一O.5

Li3Fc2(Po如硼钠lj1282.8—0.2TiP207焦磷酸舳12l2.6—0.4

LiFeP207焦磷酸盐1132.9一O.1

图1析氢、析氧电位与溶液pH值的关系(左)和

几种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的嵌入电位(右)

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考虑到水系锂离子电池的T作电压和析氢反应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嵌入电位相对于LiⅢ在2~3v的电极材料可作为水系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下主要对近几年国内报道的几种体系作简单介绍。

2008.7VOI.32

N0.7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