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741-2010
- 格式:doc
- 大小:458.00 KB
- 文档页数:33
行业资料:________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内容摘要第11条本规程适用于东北电业管理局管辖的10千伏及以下的架空配电线路和设备。
凡是连接在我局配电网上运行的设备,均应符合本规程。
第12条配电线路分为高压配电线路与低压配电线路。
高压配电线路:1~10千伏;低压配电线路:1千伏以下。
第13条配电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障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电报重要环节。
运行单位应做好运行、维护工作,预防事故发生,努力提高设备供电能力、减少线损、降低运行维护费用,为建成安全、经济、优质、高效技术先进的配电网而努力。
第14条运行部门应保证电压质量。
用户端的电压变动幅度,应不超过受电设备(器具)额定电压的下列指标:3~10千伏高压用户及低压动力用户7%低压照明用户+5%,-10%第15条配电线路、设备应由专责运行人员维护。
运行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本规程的各项规定,熟悉设备状况,掌握设备变化规律,经常进行运行分析(每季至少一次),采取对策,保障设备安全、经济供电。
运行人员应由责任心强、熟悉有关规程、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各级领导应配齐运行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保障运行人员正常开展工作。
第 2 页共 6 页架线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规定1、作业前由施工负责人召集所有施工人员贯彻安全技术措施。
2、作业前应认真检查工具,材料和所需用设备确认良好。
检查作业环境确认安全。
3、检修、更换、延长牵引网络都必须与井下调度站联系好。
4、在牵引网络上施工,必须停电作业,停送电步骤如下:①停电,②验电,③接地。
接地线必须打在电源侧施工地点前10米处。
施工地点两端设专人瞭望,施工完毕,施工负责人检查线路,确认无问题,清理现场,拆除接地线,方可送电,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制度。
F23备案号:8368—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Operating code for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2001-02-12 发布2001-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出版说明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741—2001)电力行业标准,现已予出版发行。
为了方便广大电力员工学习、查阅和携带,以利于提高电力生产和安全工作水平,我社决定出版本标准16开版本的同时,出版32开便携版本,以满足广大电力员工的需要。
中国电力出版社二○○二年一月十日前言本标准在编写格式和规则上以《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及《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DL/T600—1996)为基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能源部提出,由国家电力公司发输电运营部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公司、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辉、陈腾、穆清华、尹正来、吴渝生、麻石玉、耿澄西、邬正荣。
本标准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输电线路专委会运行分专委会负责解释。
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基本要求4 运行标准5 巡视6 检测7 维修8 特殊区段的运行要求9 技术管理附录A (标准的附录) 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附录B(标准的附录) 线路环境的污区分级附录C(标准的附录) 各电压等级线路的最小空气间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Operating code for overheadtransmission lin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送电线路运行工作的基本要求、技术标准,并对线路巡视、检测、维修、技术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35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公司二0—六年三月目录1 总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适用范围.............. 错误! 未定义书签2 防止倒塔事故............ 错误! 未定义书签4防止绝缘子和金具断裂事故........ 错误! 未定义书签5防覆冰舞动事故........... 错误! 未定义书签6防止外力破坏事故........... 错误! 未定义书签7其它............... 错误! 未定义书签1 总则“三跨”是指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
本措施是对《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生〔2012〕352 号)(以下简称“十八项反措”)的补充和深化,“三跨”除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相关文件及十八项反措外还应执行本措施。
目的为防止“三跨”发生倒塔、断线、掉串等事故,防止发生因“三跨” 导致较大的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事件,指导“三跨”设计、建设和运检管理,编制本反事故措施。
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110(66)kV 及以上新建、改建及在运的架空输电线路“三跨”区段,跨越电气化铁路、重要线路可参照执行。
2 防止倒塔事故线路路径选择时,应尽量减少“三跨”数量,不宜连续跨越,且不宜在一档中跨越3 回及以上线路;跨越重要输电通道时不宜在杆塔顶部跨越。
三跨”应采用独立耐张段,杆塔均采用全塔防松、防“三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沿线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不低于,且跨越线路设计条件应不低于被跨越线路。
“三跨”应尽量避免出现大档距和大高差的情况,跨越塔两侧档距之比不宜超过2:1。
新建“三跨”与铁路交叉角不应小于45 °,且不宜在铁路车站出站信号机以内跨越;与高速公路交叉角一般不应小于45° ;与重要输电通道交叉角不宜小于45 °。
架空输电线路故障巡视技术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故障巡视的故障分类、巡视前准备、巡视内容及故障性质与故障类型判别。
本标准适用于66kV及以上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故障巡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 741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3术语和定义DL/T 7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输电线路故障 fault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指由于交直流输电线路外部环境和设备自身原因引起的跳闸或闭锁事件。
3.2故障点 fault point指引起输电线路发生跳闸故障位置。
3.3地面巡视 inspection on the ground指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为了及时查找故障点,巡视人员在地面对故障区段的线路本体设备、通道环境和附属设施进行的检查。
3.4登杆(塔)巡视 inspection on the Pole (tower)指为了弥补地面巡视的不足,全面准确掌握杆塔上部部件、导地线及金具、绝缘子等设备的情况而进行的近距离巡视,包括人工走线和机器人检查。
3.5空中巡视 inspection in the air指采用可搭载可见光、红外、紫外、激光雷达等检测设备的飞行器对线路本体设备、附属设施和通道环境进行的空中巡视,包括载人和无人飞行器两种形式。
4故障分类4.1 冰害故障4.1.1 冰害故障是由于绝缘子串被冰凌桥接闪络或导地线覆冰过载、导地线不均匀覆冰、导地线脱冰跳跃、导地线覆冰滑移导致电气距离不够等原因造成的线路故障。
4.1.2 运行线路绝缘子覆冰后,绝缘子沿面泄露电流会使冰层内侧逐步融化,冰层内绝缘子表面水分贯通,泄露电流增大贯通上下绝缘子表面而造成闪络跳闸。
4.1.3 导地线覆冰过载引起倒塔或断线;导地线覆冰过载引起滑移导致电气距离不够。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试行一、前言为确保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规范高效,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架空配电线路、变压器、配电柜、断路器等设备及其运行维护管理,以及运行和检修中的安全保障工作。
三、规范要求(一)架空线路规范1.架空线路应设置在视线良好、通风良好、无树影遮挡、消防通道畅通的场所。
架空线路跨越道路或河流的,在标志明显的区段应设置导线垂直高度1/15不小于7米,高度不够时应当进行经批准的改造或改变路线。
2.架空线路在穿越铁路、立交桥、隧道、沿海干线、航空禁飞区、电话、传真、通讯电缆等场所时应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并遵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设置。
3.架空线路应设置上、下绝缘子,应在绝缘子处安装落地线和接地装置,并且设置防鸟装置。
4.架空线路端部及支架应光滑无锋角,架空线路设置的支架间距应符合相关规范,保证线路的结构合理。
(二)变压器规范1.变压器应当放在经批准的变电所、转供电站、变电站及合格的机电设备室内或室外,水平放置,可靠固定,配置有效接地装置。
2.变压器安装遇到的环境温度、噪声、粉尘等应符合变压器的使用规范和标准。
3.变压器的温度、振动、油位以及电气性能等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并建档备案。
(三)配电柜规范1.配电柜应无水、无湿、无尘、无腐蚀性气体,其置放位置应符合相关的安全用电规定。
2.配电柜的接地应符合规范要求,且要获得相关部门的验收合格证明。
3.配电柜的进线必须安装空气开关,并能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记录运行状态和维护情况。
(四)断路器规范1.断路器应采用符合标准的产品,严格按照设计使用和检修,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报修,更换故障元器件。
2.断路器运行时,剩余电流及治理不合格的电气火灾危险应引起重视,采用相应的措施及时予以防控。
3.断路器选型要素包括的绝缘强度、分断能力、动稳定性、灭弧能力等应符合相关要求,同时制定断路器规范用于制订运行管理要求和维护计划。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程适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及其设备的运行。
第1.0.2条运行单位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根据地区和季节性特点,做好运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预防事故发生,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降低线损和运行维护费用,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而努力。
第1.0.3条配电线路应与发电厂、变电所或相邻的维护部门划分明确的分界点。
分界点的划分,各地应根据当地情况,制订统一的规定。
与用户的分界点划分,应按照“全国供用电规则”执行。
第1.0.4条为了保障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和便于调度管理,在供电部门所管辖的配电线路上一般不允许敷设用户自行维护的线路和设备,如需要敷设时,必须经供电部门同意,并实行统一调度,以保安全。
第1.0.5条各级供电部门可以根据规程规定,制订现场运行规程。
第二章防护第2.0.1条配电线路及设备的防护应认真执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第2.0.2条运行单位要发动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进行护线和做好护线宣传工作,防止外力破坏,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第2.0.3条配电线路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
修剪树木,应保证在修剪周期内树板与导线的距离符合上述规定的数值。
第2.0.4条当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时,应采取措施设立标志,防止船桅碰线。
第2.0.5条配电运行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下列事项可先行处理,但事后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一、修剪超过规定界限的树木。
二、为处理电力线路事故,砍伐林区个别树木。
三、清除可能影响供电安全的收音机、电视机天线、铁烟囱或其它凸出物。
第2.0.6条运行单位对可能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各种施工或活动,应时行劝阻或制止,必要时应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防护通知书。
对于造成事故或电力设施损坏者,应按情节与后果,予以处罚或提交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三章架空配电线路的运行第一节巡视、检查、维护第3.1.1条为了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和沿线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必须按期进行巡视与检查。
F2 3 备案号:8368—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Operating code for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2001-02-12 发布2001-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出版说明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741—2001)电力行业标准,现已予出版发行。
为了方便广大电力员工学习、查阅和携带,以利于提高电力生产和安全工作水平,我社决定出版本标准16开版本的同时,出版32开便携版本,以满足广大电力员工的需要。
中国电力出版社二○○二年一月十日前言本标准在编写格式和规则上以《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及《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DL/T600—1996)为基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能源部提出,由国家电力公司发输电运营部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公司、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辉、陈腾、穆清华、尹正来、吴渝生、麻石玉、耿澄西、邬正荣。
本标准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输电线路专委会运行分专委会负责解释。
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基本要求4 运行标准5 巡视6 检测7 维修8 特殊区段的运行要求9 技术管理附录A (标准的附录) 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附录B(标准的附录) 线路环境的污区分级附录C(标准的附录) 各电压等级线路的最小空气间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Operating code for overheadtransmission lin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送电线路运行工作的基本要求、技术标准,并对线路巡视、检测、维修、技术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35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1、范围 本标准根据公司线路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电网公司《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范》,规定公司架 空送电线路运行工作的基本要求、技术标准,并对线路巡视、检测、维修、技术管理等提出 了具体要求,同时对线路保护区的维护和线路的环境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35kV 〜220kV 架空送电线路,10KV 架空配电线路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35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国家电网安监[2009] 664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DL 558—1994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DLT5092—1999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3、基本要求3.1 线路的运行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应全面做好线路 的巡视、检测、维修和管理工作,应枳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总结经验、 积累资料、掌握规律,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3.2 生产维护中心应枳极参与线路的规划、路径选择、设计审核、杆塔定位、材料设备的选 型及招标、施工等生产全过程管理工作,并根据公司线路分布的特点、运行经验和反事故措 施,提出合理化要求和建议,力求设计与运行协调一致。
3.3 对于新投运的线路,应严格执行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按有关规定枳极参与线 路施工、验收,把好验收移交关。
3.4 生产维护中心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运行。
管理人员应掌握设备状况和维修技术, 熟知有关规程制度,了解分析总结线路运行情况,提出并实施预防事故、提高线路安全运行 水平的措施,如发生事故,应按《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3.5 生产维护中心应根据运行经验,在线路状态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开展状态检修工作。
3.6 应逐步推广应用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的新型器材。
3.7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 则》,防止外力破坏,做好线路保护及群众护线工作。
架空输电线路现场规程(工作标准)广东电网公司曲江供电局下发:2010-06-28实施:2010-07-01本标准信息工作标准架空输电线路现场规程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切实保证员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以及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根据国家《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35-220KV架空线路测量技术规范》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输变电部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2条参加电力线路工作的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并作为工作准则。
在执行过程中如与上级规程有抵触时,以上级规程为准。
第3条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输电线路设备的运行情况,掌握线路设备的变化规律,结合季节性特点,定期巡查线路设备,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情况,预防事故的发生。
第一章对《安规》部分条文的补充说明第4条参加电力线路工作的有关人员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安全优质地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
第5条线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经医生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体格检查每年一次);2、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按其职务和工作性质,熟悉本规程的全部或有关部分,并经考试合格;3、学会紧急救护法,首先学会触电急救法和创伤急救法;4、凡进入施工、检修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上、下杆必须使用登杆工具并有防坠措施,高空作业应使用双保险安全带,受力作业时不得使用脚扣;5、工作前禁止饮酒,工作时应穿整套棉制工作服,禁止穿化纤类衣服、短袖衣服及拖鞋。
第6条线路工作气象条件:1、一般情况下,应无影响线路作业的大风、雷雨及浓雾;2、如在工作过程中天气突然变化,影响安全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将设备恢复原状或采取临时安全措施。
备案号:2914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41-2010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Operating code for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2010-05-24 发布2010-10-01 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人性化(巡视)、专业化(检测)、精益化(管理、维护)抓好三种人,运行人员、外包队伍、护线网络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引发2007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1415号)(历经三年删减)的安排,对DL/T 741-2001《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的修订。
本标准与DL/T 741-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原标准适用于35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
根据IEC对于电压等级的划分,以及国内电压等级的发展而达成的共识,35kV为配电电压等级,交流750kV为新发展的电压等级,因此将本标准范围调整为适用于110(66)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35kV架空线路及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为规范术语,将原标准的名称“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更改为:“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增加了输电线路保护区的维护及输电线路的环境保护的章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T 741-2001。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架空线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行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山西电力公司、山东电力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浙江省金华电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辉、张爱军(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输配电处处长张爱军)、刘亚新、张强、程学启(山东电力集团生技部线路处处长)、周国华(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李宇明、刘长江、汪涛、胡毅、应伟国、尹正来、陶文秋、吕军、何惠雯、张丽华、贾雷亮、罗永勤。
本标准于2001年02月12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目次1 范围――――――――――――――――――――――――――――――12 引用标准――――――――――――――――――――――――――――1 3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25 运行标准――――――――――――――――――――――――――――36 巡视――――――――――――――――――――――――――――――57 检测――――――――――――――――――――――――――――――88 维修――――――――――――――――――――――――――――――99 特殊区段的运行要求―――――――――――――――――――――――10 10线路保护区的运行要求――――――――――――――――――――――12 11输电线路的环境保护―――――――――――――――――――――――13 12 技术管理――――――――――――――――――――――――――――13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16 附录B(标准的附录) 绝缘子钢脚腐蚀判据―――――――――――――――21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采动影响区分级标准与防灾措施――――――――――2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41—2010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Operating code for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工作的基本要求、技术标准,并对线路巡视、检测、维修、技术管理及线路保护区的维护和线路环境保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110(66)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
35kV架空线路及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12个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三个)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后,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用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51电工术语架空线路(GB/T 2900.51-1998,IEC 60050(466):1990,IDT)GB/T 4365 电工术语电磁兼容(GB/T4365-2003,IEC 60050(161):1990,IDT)GB/T16434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DL/T 409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国家电网公司DL/T626 劣化盘形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DL/T887 杆塔工频接地电阻测量DL/T966 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DL/T5092 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130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中华人民共和电力法》199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8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3月3.术语和定义GB/T 2900.51和GB/T 436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居民区residenetial area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区,属于公众环境。
3.2非居民区nonresidenetial area上述居民区以外地区,均属非居民区。
虽然时常有人、有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未遇到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亦属于非居民区。
3.3民房residences有人长时间居住的建筑物,包括其中的房间或平台。
也包括经地方规划批准建设的医院、幼儿园、学校、办公楼等有人长时间居住或工作的建筑物。
3.4输电线路保护区transmission line protected region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一定距离,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面内的区域。
3.5微气象区area of minute meteorological phenomena是指某一大区域的局部地段。
由于地形、位置、坡向及温度、湿度等出现特殊变化,造成局部区域形成有别于大区域的更为特殊且对线路运行产生影响的气象区域。
3.6微地形区area of micro-topography为大地形区域中的一个局部狭小的范围。
微地形按分类主要有垭口型微地形、高山分水岭微地形、水汽增大微地形、地形抬升微地形、峡谷风道微地形等。
3.7采动影响区mining area(国网公司关注重点)地下开采引起或有可能引起地表移动的区域。
3.8线路的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bironment of line(投诉重点,6个参数,三电一磁两噪)输电线路运行时线路电压、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场效应、磁场效应以及电晕效应所产生的无线电干扰、电视干扰和可听噪声对人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静电感应、无线电干扰水平、地面电场强度、地面磁感应强度、可听噪声水平、风噪声水平等参数对人和动物的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环境限值。
3.9线路巡视line inspection(侦察兵)为掌握线路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线路本体、附属设施以及线路保护区出现的缺陷或隐患,并为线路检修、维护及状态评价(评估)等提供依据,近距离对线路进行观测、检查、记录的工作。
根据不同的需要,(或目的)所进行的巡视。
3.10正常巡视periodic inspection线路巡视人员按一定的周期对线路所进行的巡视,包括对线路设备(指线路本体和附属设备)和线路保护区(线路通道)所进行的巡视。
3.11故障巡视fault inspection运行单位为查明线路故障点,故障原因及故障情况等所组织的线路巡视。
3.12特殊巡视special inspection(五类)在特殊情况下或根据需要、采用特殊巡视方法所进行的线路巡视。
特殊巡视包括夜间巡视、交叉巡视、登杆检查、防外力破坏巡视以及直升机(或利用飞行器)空中巡视等。
4.基本要求4.1线路的运行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运行单位应全面做好线路的巡视、检测、维修和管理工作,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掌握规律,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未变4.2运行维护单位应参与线路的规划、可行性研究、路径选择、设计审核、杆塔定位、材料设备的选型及招标等生产全过程管理工作,并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运行经验和反事故措施,提出要求和建议,力求设计与运行协调一致。
未变4.3对于新投运的线路,应执行GBJ233-1990(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按有关规定把好验收移交关。
未变4.4运行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运行、管理人员应掌握设备状况和维修技术,熟知有关规程制度,经常分析线路运行情况,提出并实施预防事故、提高安全运行水平的措施,如发生事故,应按电业生产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
未变4.5运行单位应根据运行经验,在线路状态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线路状态检修工作。
4.6每条线路应有明确的维修管理界限,应与发电厂、变电所和相邻的运行管理单位明确划分分界点,不得出现空白点。
未变4.7新型杆塔、导线、金具、绝缘子以及工具等应经试验合格通过后方可使用。
4.8应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机制和责任,加强线路保护区管理,防止外力破坏。
变动较大。
4.9线路外绝缘的配置应在长期监测的基础上,结合运行经验,综合考虑防污、防雷、防风偏、防覆冰等因素。
变动较大。
4.10对易发生外力破坏、鸟害的区域和处于洪水冲刷区的输电线路,应加强巡视,并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
新增4.11线路的杆塔上必须有线路名称、杆塔编号、相位以及必要的安全、保护等标志、同塔双回、多回线路应有醒目的标识。
4.12运行中应加强对防鸟装置、标志牌、警示牌及有关监测装置等附属设施的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
新增去掉了3.13现场运行规程的要求。
5.运行标准5.1杆塔与基础5.1.1基础表面水泥不应脱落,钢筋不应外露,装配式、插入式基础不应出现锈蚀,基础周围保护土层不应流失、坍塌;基础边坡保护距离应满足DL/T 5092的要求。
5.1.2杆塔的倾斜、杆(塔)顶挠度、横担的歪斜程度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5.1.3铁塔主材相邻结点间弯曲度超过0.2%;未变5.1.4钢筋混凝土杆保护层腐蚀脱落、钢筋外露,普通钢筋混凝土杆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缝隙宽度超过0.2m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有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