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
- 格式:doc
- 大小:108.23 KB
- 文档页数:8
铁路轨枕
铁路轨枕产品介绍
铁路轨枕是用于铁路线路铺设的基础材料,是铁路上部建筑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
其作用是:固定铁路轨道轨距,承载钢轨及通过车辆的重量荷载,使轨道压力荷载均匀分散传递至路基,保持线路稳定畅通。
zmjt054
铁路轨枕分类中煤集团
普通轨枕:用于单股正线、站线线路铺设;道岔轨枕:用于道岔区域线路铺设;桥梁轨枕:用于桥梁上的明桥面线路铺设。
铁路轨枕规格
1、普通轨枕:宽度220mm;厚度160mm;长度2500mm;
2、道岔轨枕(普通):宽度220mm;厚度160mm;长度2600~4850mm,以150mm进位,共计16个长度规格;
3、道岔枕木(标准):宽度240mm;厚度160mm;长度2600~4800mm,以200mm进位,共计12个长度规格;
4、桥梁枕木:宽度220mm;厚度240、260、280、300mm;长度3000mm。
铁路枕木一、枕木的分类材料属性分类:木制枕木;钢筋混凝土枕木;复合材料枕木。
用途分类:铁路枕木;专用轨道枕木;架设枕木。
铁路枕木分类:普通枕木,用于铁路正线线路的普通枕木;道岔枕木,用于铁路交汇处道岔区域;桥梁枕木,用于铁路钢结构桥梁设备的桥面线路铺设;铁路防腐木枕型号分类(按中国标准):二、常用枕木的规格目前,我国的标准铁路轨距为1435mm。
标准的枕木规格如下:1、普通枕木:宽度220mm;厚度160mm;长度2500mm;2、道岔枕木(普通):宽度220mm;厚度160mm;长度2600~4850mm,以150mm进位,共计16个长度规格;3、道岔枕木(标准):宽度240mm;厚度160mm;长度2600~4800mm,以200mm进位,共计12个长度规格;4、桥梁枕木:宽度220mm;厚度240、260、280、300mm;长度3000mm;枕木尺寸普通木枕:标准长度为2500mm,其断面形状分为I、Ⅱ两类,用于不同等级的线路上。
I类:宽度220mm,厚度160mm;Ⅱ类:宽度200mm,厚度145mm;道岔木枕:断面尺寸为两种标准;75型标准为:宽度220mm,厚度160mm;长度从2600mm至4850mm,每种长度相差150mm,共16个长度规格。
92型标准为:宽度240mm,厚度160mm;长度从2600mm至4800mm,每种长度相差200mm,共12个长度规格。
桥梁木枕:其截面尺寸因主梁(或纵梁)中心间距的大小而异。
单线桥梁:长度3000mm,宽度200、220,高度220、240、260、280、300mm;三、木制轨枕1、技术条件树种:落叶松、马尾松、红松等。
2、枕木的尺寸见表1表13、尺寸公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单位:cm)+1.0-4、缺陷限度见表3表3木枕刻痕:马尾松、落叶松均进行刻痕加工。
铺设范围枕面上的刀痕长度≥10mm,刀痕缺漏总数不得超过5%,刀痕连续缺漏不得超过3个。
有砟轨道轨枕间距有砟轨道是一种传统的铁路轨道类型,其主要特点是轨道下面铺设砟石,用以分散轮轨荷载,提高轨道稳定性。
砟轨道轨枕间距是指砟轨道中轨枕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对于轨道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砟轨道轨枕间距的影响因素1.轨道类型:不同类型的砟轨道,其轨枕间距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等速度较高的线路,轨枕间距相对较小,以保证列车在高速行驶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砟石类型:砟石的类型和质量对轨枕间距有直接影响。
优质砟石可以提高轨枕的稳定性,从而增大轨枕间距。
3.地形地貌:在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轨枕间距可能会受到限制。
例如,在山区和高海拔地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轨枕间距可能需要适当减小,以确保轨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会影响砟轨道轨枕间距的设计。
在寒冷地区,轨枕间距需要考虑冻土的影响;在炎热地区,轨枕间距需要考虑膨胀土的影响。
5.列车荷载:列车的重量和运行速度会影响轨枕间距。
随着列车荷载的增大,轨枕间距需要适当减小,以保证轨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砟轨道轨枕间距的合理设置1.确保轨道稳定性:轨枕间距的合理设置可以提高轨道的稳定性,降低轨道维护成本。
过大的轨枕间距可能导致轨道变形,而过小的轨枕间距可能会增加轨道的磨损。
2.提高运行安全性:合理的轨枕间距有助于降低列车出轨、脱轨等事故的风险。
3.节约投资:在保证轨道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的前提下,适当增大轨枕间距可以节省砟石和轨枕的材料消耗,降低工程投资。
4.适应不同地形地貌: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设置轨枕间距,使轨道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总之,砟轨道轨枕间距是铁路轨道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参数。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设置轨枕间距,以确保轨道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
同时,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砟轨道轨枕间距的研究和优化也将继续深入,为铁路运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轨枕的发展历史轨枕作为铁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铁轨和列车的重量,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轨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轨枕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使用木头或石头制作轨枕,用于铺设马车、手推车等交通工具的轨道。
这些原始的轨枕虽然简单,但对于当时的交通需求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铁路运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19世纪初期,人们开始使用铁质轨枕来替代木质轨枕。
铁质轨枕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承载列车的重量。
然而,铁质轨枕的制作工艺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制造成本较高。
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轨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轨枕的材料和设计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混凝土轨枕来替代铁质轨枕。
混凝土轨枕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的轨枕材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铁路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轨枕的设计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创新。
例如,人们开始研发使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的轨枕,以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轨枕。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能够更好地适应高速列车的需求。
除了材料的创新,轨枕的设计也在不断演变。
例如,人们开始研究采用弹性轨枕来替代传统的刚性轨枕。
弹性轨枕能够减少列车对轨道的冲击和振动,提高铁路运输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人们还在轨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以提高轨道的维护和管理效率。
例如,人们开始使用带有传感器和监控装置的智能轨枕,以实时监测轨道的状态和检测可能的故障。
这些创新的轨枕不仅能够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够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轨枕作为铁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木质轨枕到现代的智能轨枕,轨枕的材料和设计不断创新,以适应铁路运输的发展需求。
轨枕的原理轨枕作为一种铁路设备,是用于支撑铁轨并承受列车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到了减震、固定轨道、分散轮轴荷载以及保护铁轨等多重功能。
在铁路运输中,轨枕的设计和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着整个铁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运行效果。
轨枕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承受载荷:轨枕的首要任务是承受铁路列车的载荷,包括轨道纵向力、横向力以及扭矩力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材,轨枕能够分散并承受这些力,从而保证轨道的稳定性。
2. 降低振动:轨枕在铁轨铺设过程中,起到了减震和缓冲的作用。
当铁轮碾压过轨枕时,轨枕能够起到缓冲和减震的效果,避免了列车经过时可能出现的颠簸和振动,提高了铁路的行车舒适性。
3. 固定轨道:轨枕通过固定铁轨的方式,确保铁轨不会因列车的通过而发生移动或错位。
轨枕通常上有一对V型槽,铁轨底部有对应的阀槽,可以使铁轨与轨枕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此外,轨枕上还设有固定铁轨的垫板,通过与螺栓的结合,使铁轨与轨枕紧密固定,保证铁轨的稳定性。
4. 分散载荷:轨枕的设计还能够合理地分散轮轴的荷载,保证铁轨承受的力均匀分布。
通过轨枕将车重传递到路基,使路基能够均匀承受荷载。
同时,轨枕也能够实现列车荷载的传递,将列车的轮轴荷重合理地分散到轨道上,保证轨道、路基的安全运行。
5. 保护铁轨:轨枕的设计能够保护铁轨免受外力的破坏。
轨枕一方面通过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降低了铁轨的受力程度,延长了铁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轨枕还通过固定铁轨的方式,避免了铁轨的移动和错位,保护了铁轨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轨枕的原理主要包括承受载荷、降低振动、固定轨道、分散载荷以及保护铁轨等多重功能。
轨枕的设计和使用对于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舒适性、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轨枕选择和布置,能够有效地提高铁路的运行效果,保障铁路的安全和利用寿命。
2.Ⅱ型轨枕Ⅱ型轨枕的设计是根据重载线路承受荷载大,重复次数多的特点,采用疲劳可靠性进行设计的。
设计标准是按年运量60Mt,轴重机车25t、货车23t,最高行车速度120km/h,铺设6Okg/m 钢轨。
与I型轨枕相比,轨下截面正弯矩的计算承载能力提高13%~25%,中间截面正弯矩提高约8.8%,中间截面负弯矩提高14%~41%。
J-2型轨枕是采用4根直径1Omm的高强度钢筋,C58级混凝土。
Ⅱ型轨枕是目前我国轨枕中强度较高的类型,也是主型轨枕,基本上能适用于次重型、重型轨道。
Ⅱ型轨枕的不足是安全储备还不够大,对提高轨道的整体稳定性能力还不足。
现场使用情况调查表明,在重型、次重型轨道上使用的轨枕,在某些区段出现轨中顶面横向裂缝、沿螺栓孔纵向裂缝、枕端龟裂、侧面纵向水平裂缝、挡肩斜裂等,轨枕年失效下道率平均约1.2%。
由此可知,Ⅱ型轨枕难以适应重型和特重型轨道的承载条件。
为适应强轨道结构的要求,又研制了Ⅲ型轨枕。
图3-3 J-2型混凝土枕3.Ⅲ型轨枕Ⅲ型轨枕是从1988年开始,由铁道部专业设计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研制,分有挡肩和无挡肩两种形式。
为适应不同线路的需要,长度有2.6m 和2.5m两种,其结构强度相同。
设计参数采用机车(三轴)最大轴重23t、最高速度160km/h、轨枕配置1760根/km设计。
有挡肩2.6m长Ⅲ型轨枕如图3-4所示。
图3-4 有挡肩2.6m长Ⅲ型混凝土轨枕Ⅲ型枕的主要特点:(1)结构合理,强化了轨道结构。
由于轨枕长度增加到2.6m,并适当加宽了枕底,使枕下支承面积约增加了17%,端侧面积约增加20%,轨枕质量约增加31%。
因此,可有效提高道床的纵、横向阻力,减缓重载运输所产生的道床累积变形,提高线路的稳定性;(2)轨下和中间截面的设计承载力,较Ⅱ型轨枕分别提高了约43%和65%。
提高了轨枕的强度;(3)采用无螺栓扣件的扣压力能保持线路稳定。
无纵、横向移动,有利于保持轨道的几何形位,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
轨枕螺栓规格轨枕螺栓是铁路建设中常用的固定连接元件,用于固定轨枕与轨道之间的连接。
它的规格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规格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轨枕螺栓规格及其特点。
一、M24×150轨枕螺栓M24×150轨枕螺栓是一种常用的铁路固定连接元件,它采用M24螺纹规格,长度为150mm。
该规格的轨枕螺栓适用于一般铁路线路,具有连接牢固、耐久性好的特点。
它通常由高强度钢材制成,经过热处理和表面防腐处理,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二、M20×140轨枕螺栓M20×140轨枕螺栓是一种常见的铁路连接元件,它采用M20螺纹规格,长度为140mm。
该规格的轨枕螺栓适用于一些中小型铁路线路,具有连接可靠、安装方便的特点。
它通常由普通碳素结构钢制成,经过热处理和表面涂层处理,具有适中的抗拉强度和防腐性能。
三、M27×170轨枕螺栓M27×170轨枕螺栓是一种较大规格的铁路连接元件,它采用M27螺纹规格,长度为170mm。
该规格的轨枕螺栓适用于一些特殊的铁路线路,如高速铁路或特大桥梁。
它通常由合金钢材制成,经过高强度热处理和表面镀锌处理,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耐候性能。
四、M30×200轨枕螺栓M30×200轨枕螺栓是一种较大规格的铁路连接元件,它采用M30螺纹规格,长度为200mm。
该规格的轨枕螺栓适用于一些特殊工程,如特长隧道或复杂地形。
它通常由高强度不锈钢制成,经过特殊处理,具有超强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在实际的铁路建设中,根据具体的需求和使用环境,选用合适的轨枕螺栓规格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常见规格之外,还有其他规格的轨枕螺栓可供选择。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线路类型、轨道材质、使用寿命等因素,确保连接牢固、耐久可靠。
轨枕螺栓规格的选择对于铁路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规格是确保铁路线路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
铁路更换轨枕总结引言铁路轨枕是支持铁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轨枕会逐渐磨损,因此需要定期更换。
本文将总结铁路更换轨枕的相关方面,包括更换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等。
1. 更换轨枕的原因1.1 磨损和老化:铁路轨枕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因为车轮的不断摩擦和重压而逐渐磨损和老化。
1.2 维护和改进: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新型轨枕具有更好的性能和耐用性,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更换旧的轨枕。
1.3 提高舒适性:老旧的轨枕可能会导致列车运行时的震动和不稳定性,更换新的轨枕可以提高列车运行的舒适性。
2. 更换轨枕的过程2.1 轨枕选购:在进行轨枕更换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轨枕,包括材料、尺寸和性能等方面的考虑。
2.2 老旧轨枕的拆除:将需要更换的轨枕进行拆除,通常需要使用专用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安全和高效。
2.3 新轨枕的安装:将选购的新轨枕安装到相应的位置,确保与铁轨的连接紧密和稳固。
2.4 轨枕固定:安装完新轨枕后,需要进行固定和调整,确保轨枕的位置正确,不会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移动或松动。
2.5 清理和验收:对更换轨枕的区段进行清理,确保没有残留的材料或垃圾。
同时,对更换后的轨枕进行验收,确保安装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3. 更换轨枕的影响3.1 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更换老旧轨枕可以减少由于磨损和老化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3.2 提高列车运行的舒适性:新的轨枕可以减少列车运行时的震动和不稳定性,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
3.3 延长铁路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定期更换轨枕,可以减少对铁路设备的损耗和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3.4 节约维护成本:及时更换轨枕可以防止进一步的设备损坏,减少维护成本和维护人力资源的投入。
4. 总结铁路更换轨枕是铁路维护和改进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定期更换轨枕,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舒适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维护成本。
轨枕生产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轨枕生产流程》轨枕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钢轨的压力,并将其传递给道床,同时起到固定钢轨位置、防止钢轨爬行的作用。
1.轨枕形状混凝土枕截面为梯形,上窄下宽。
梯形截面可以节省混凝土用量,减少自重,也便于脱模,如图2-6所示。
轨枕顶面宽度应结合轨枕抗弯强度、钢轨支承面积、轨下衬垫宽度、中间扣件尺寸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加以确定。
轨枕顶面支承钢轨的部分称为承轨槽,做成1:40的斜面,以适应轨底坡的要求。
轨枕底面在纵向采用两侧为梯形、中间为矩形的形状,两端有较大的道床支承面积,以提高轨枕在道床上的横向阻力。
当中间部分不支承时,能使钢轨压力R与道床反力q的合力尽量靠拢,有利于防止枕中截面出现过大的负弯矩。
轨枕底面宽度应同时满足减少道床压力和便于捣固两方面的要求。
底面上一般还作出各种花纹或凹槽,以增加轨枕与道床间的摩阻力。
2.轨枕长度轨枕长度与轨枕受力状态有关。
根据图2-5三种不同支承情况,对不同轨枕长度进行计算表明,长轨枕可以减少中间截面负弯矩,但轨下截面上正弯矩将增大,两者互相矛盾,一般应以轨下截面正弯矩与枕中截面负弯矩保持一定比例来确定轨枕的合理长度。
混凝土枕长度一般在2.3~2.7m之间,我国Ⅰ、Ⅱ型枕长度均为2.5m。
为适应铁路高速、重载发展的需要,国外向增加轨枕长度的方向发展,在主要干线上普遍采用长度2.6m的轨枕。
有关试验结果表明,轨枕长度增加有以下优点:可减少枕中截面外荷载弯矩,以提高轨枕结构强度;提高纵横向稳定性和整体刚度,改善道床和路基的工作状况,对无缝线路的铺设极为有利;提高了道床的纵横向阻力,可适当减少轨枕配置根数。
我国设计的Ⅲ型轨枕长度有2.6m和2.5m两种。
3.轨枕高度混凝土枕的高度在其全长是不一致的,轨下部分高些,中间部分矮些。
这是因为轨下截面通常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正弯矩,而中间截面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负弯矩。
而混凝土枕采用直线配筋,且各截面上的配筋均相同,所以配筋的重心线在轨下部分应在截面形心之下,而在中间部分则应在截面形心之上,如图2-6所示。
这样对混凝土施加的预压应力形成有利的偏心距,使混凝土的拉应力不超过允许限度,防止裂缝的形成和扩展。
铁路轨枕铺设安全要求在铁路建设中,轨道和轨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行进安全和运行效率。
铁路轨枕的铺设必须符合一定的安全要求,才能保障铁路交通的安全和正常运营。
轨枕选用要求轨枕是铁路线路上的承重结构,选用的轨枕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规格符合标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2.具有合理的断面设计,不应有明显的缺陷和损伤;3.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可重复使用的次数较多。
轨枕铺设要求铁路轨枕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土工基础必须坚实牢固,无松散软化等问题;2.轨枕应按照设计要求、规范标准精确测量,铺设水平度不得超过规定标准;3.章到固定应正确、规范,固定方式不能影响轨枕本身的特性;4.沿线轨枕应统一方向,保证列车自然行车方向与轨枕方向保持一致;5.地点轨枕铺设密度应符合设计,不得出现密铺或疏铺现象;6.铁路交叉口处应选用特殊轨枕及设置应在设计之内,以确保列车行驶安全;7.轨枕应定期维修和更换,保证其精度和牢固性。
轨枕安全管理为了确保铁路轨枕安全,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
具体要求如下:1.严格控制轨枕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2.定期组织对轨枕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缺陷;3.根据轨道使用的年限和里程,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4.在列车行驶前,对轨道和轨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5.加强轨道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安全隐患。
结束语在铁路运输中,轨道和轨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对列车运行和乘客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铁路轨枕铺设和管理应注重质量和安全,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轨枕施工方案1. 引言轨枕是铁路施工中常用的一种组件,用于固定铁轨和保证铁路线路的稳定性。
轨枕施工方案是指在铁路新建或维修时,对轨枕进行正确安装和调整的工作计划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轨枕施工方案的各个环节和注意事项。
2. 施工准备在开始轨枕施工之前,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包括:•安排相关人员和工作班组,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要求和操作规程;•准备施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钢尺、测量仪器、扳手等;•确保所使用的轨枕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确定施工的时间和地点,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
3. 施工步骤3.1 轨枕安装首先,将轨枕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进行布置,确保轨枕之间的间距和位置符合要求。
然后,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将轨枕安装到预先准备好的位置上。
要注意轨枕是否与铁轨的中心线对齐,并使用水平仪进行精确校准。
3.2 轨枕调整轨枕安装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保证与铁轨之间的平面度和高程符合要求。
可以使用专业的调整工具,如调整板等,对轨枕进行调整,使其与铁轨之间的接触面达到最佳状态。
调整过程中,需经常测量和校准,确保轨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3 轨枕固定当轨枕调整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固定,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使用适当的固定件,如钉子、膨胀螺栓等,将轨枕与基础物体相连接,并采取合理的数量和布局,以增加固定的牢固性。
4. 安全措施在进行轨枕施工时,必须重视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的安全。
包括:•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其熟悉施工规程和操作流程;•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引导行人和车辆绕行或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范,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设置防护网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5. 施工质量控制轨枕施工需要严格控制质量,以确保轨枕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质量控制要点:•与设计要求和施工图保持一致,确保轨枕的准确位置和布置;•轨枕与铁轨之间的接触面应牢固平稳,无松动、浮动等现象;•确保轨枕调整后与铁轨之间的平面度和高程符合要求;•使用适当的固定件,确保轨枕与基础物体的牢固连接。
轨枕修补方案轨枕是铁路线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支撑和固定铁轨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的使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轨枕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裂缝、磨损和变形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修补,将会对铁路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轨枕修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一、问题分析在制定轨枕修补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轨枕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这包括对轨枕的类型、材质、使用年限以及具体问题的调查和评估。
只有了解了问题的具体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修补方案。
二、修补方案制定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轨枕修补方案。
修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修补方法选择:根据轨枕的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修补方法。
常见的修补方法包括填补、修复和更换。
填补适用于轨枕表面的小裂缝和磨损,修复适用于轨枕的局部破损或变形,更换适用于严重破损或老化的轨枕。
2. 修补材料选择:根据修补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
修补材料应具有耐用、抗压和抗老化等特性,以保证修补效果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3. 修补工艺规范:制定详细的修补工艺规范,包括修补的步骤、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修补材料的配比和施工方法等。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修补,以确保修补效果符合要求。
三、修补方案实施在修补方案制定完成后,需要按照方案进行修补工作。
修补工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轨枕清理:将轨枕表面的杂物和污垢清理干净,以便修补材料的附着和粘结。
2. 修补材料配制:根据修补方案的要求,按照规定的配比将修补材料配制好,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 修补材料施工:根据修补工艺规范,将修补材料均匀地涂抹在轨枕的问题部位,确保修补材料与轨枕的粘结牢固。
4. 修补质量检验:修补完成后,对修补质量进行检验。
主要包括修补材料的附着力、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检验。
5. 修补记录和统计:对修补工作进行记录和统计,包括修补的轨枕数量、问题的类型和修补的方法等。
这些记录和统计可以为后续的轨枕维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四、修补效果评估修补完成后,对修补效果进行评估。
三、轨枕轨枕的功能与类型●轨枕的功能●承受来自钢轨的各向压力,并弹性地传布于道床●有效地保持轨道的几何形位,特别是轨距和方向。
●对轨枕的要求●具有必要的坚固性、弹性和耐久性,并能便于固定钢轨●具有抵抗纵向和横向位移的能力轨枕分类●按构造及铺设方法分:横向轨枕;纵向轨枕;短枕等。
●按材质分:木枕;混凝土枕;钢枕。
按使用部位分:普通枕;桥枕;岔枕等。
●按结构形式分:整体式;组合式;半枕;宽轨枕等。
木枕:优点●易加工、运输、铺设、养护维修●弹性好,可缓冲列车的动力冲击作用●与钢轨联结较简单●良好的绝缘性●缺点●消耗大量优质木材,价格较高●易腐蚀、磨损,使用寿命短●强度、弹性不均混凝土枕:●优点●纵、横向阻力较大●刚度大,轨底挠度较平顺,动力坡度小●高弹性垫层保证轨道弹性均匀●使用寿命长,降低养修费用●节约木材●缺点 :不平顺处,轨道附加动力增大,对轨下部件的弹性要求更高混凝土枕:分类●I型:包括弦15B、弦61A、弦65B、69型、79型、S-1型和J-1型●II型:包括S-2型、J-2型、YⅡ-F型、TKG-Ⅱ型等●III型:新研制的与75kg/m钢轨配套的混凝土枕●Ⅰ型、Ⅱ型、Ⅲ型。
(强度逐渐加强)Ⅰ型、Ⅱ型长度2.5m,Ⅲ型2.6m(有档肩、无档肩两种)III型混凝土枕的特点:●结构合理,强化了轨道结构●增大了轨下和中间截面的设计承载力●采用无螺栓扣件,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混凝土枕的铺设数量及布置轨枕间距,每公里轨枕根数.轨枕间距如何取合理呢?(道床,钢轨,线路设备条件,行车速度,运量)思考:轨枕密一些,道床、路基面、钢轨以及轨枕本身受力都可小一些。
同时,使轨距、方向易于保持,对行车速度高的地段尤为重要。
太密则不经济,而且净距过小,也会影响捣固质量(Ⅲ型轨枕枕间距0.6m,客运专线无碴轨道0.625~0.650m)。
混凝土枕的铺设数量及布置:●下列地段应增加轨枕的铺设数量:1.半径R≤800m的曲线地段(含两端缓和曲线);2.坡度大于12‰的下坡地段;3.长度等于或大于300m且铺设木枕的隧道内。
●轨道加强地段每千米增加的轨枕数量和最多铺设根数应符合表2-15。
四、联结部件接头联结部件钢轨接头:轨道上钢轨与钢轨之间用夹板和螺栓连接。
接头处轮轨动力作用大,养护维修工作量大,是轨道结构的薄弱环节之一。
●形式:接头的联结形式按其相对于轨枕位置,可分为悬空式和承垫式两种。
按两股钢轨接头相互位置来分,可分为相对式和相错式两种。
●我国一般采用相对悬空式,即两股钢轨接头左右对齐,同时位于两接头轨枕间。
按其性能又可分为普通接头、异形接头、绝缘接头、焊接接头、导电接头、伸缩接头、冻结接头、以及安全保护装置等。
――另有过桥鱼尾板(石家庄铁路分局)、代替鼓包的新夹板。
扣件●作用:保持钢轨在轨枕等轨下基础上的正确位置及钢轨与轨枕的可靠联结,阻止钢轨的纵横向移动,为轨道结构提供一定的弹性,减轻振动,延缓轨道残余变形累积。
●分类:(1)按扣压件区分:刚性和弹性之分;(2)按承轨槽区分:有挡肩和无挡肩之分;(3)按轨枕区分:有木枕扣件和混凝土枕扣件之分;(4)按轨枕、垫板及扣压件的联结方式区分:不分开式和分开式之分;轨道结构对扣件的一般要求:保持轨距能力强具有足够的防爬阻力较高的弹性,减少振动零部件精度高、可靠性好较大的调高能力和调距能力结构简单,少维修,长寿命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适应气候性能混凝土扣件我国常用的几种混凝土枕扣件:●弹性Ⅰ型扣件(由ω形弹条、螺旋道钉、轨距挡板、挡板座及弹性橡胶垫板等组成)●弹性Ⅱ型扣件(有螺栓,需靠扭力扳手上紧):•W型→Ⅰ型:材质差些,W→高出不多(最早德国)•Ⅱ型材质好些,两端高出较多。
●弹性Ⅲ型扣件(由弹条、预埋铁座,绝缘轨距块和橡胶垫板组成)弹条III型扣件特点●最早英国,潘得尔扣件●扣压力大、弹性好,取消了混凝土枕档肩,保持轨距的能力很强。
●取消了螺栓连接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扣件的养护维修量扣件的使用条件:●正线轨道使用的扣件应符合表2-19的规定;●站线混凝土枕轨道宜采用弹性扣件,木枕轨道宜采用分开式扣件;●扣件的初始扣压力及弹程应符合表2-20的规定;●铺设混凝土宽枕或无砟道床的轨道,可采用调高量较大的弹性扣件;铺设无缝线路的特大、大桥可采用小阻力扣件;●混凝土枕轨道的轨下橡胶垫板应与扣件配套使用。
我国有砟轨道扣板式扣件我国无砟轨道扣件☐秦岭隧道整体道床用弹性扣件☐WJ-1型扣件☐WJ-2型扣件☐弹条I、II型弹性分开式扣件 WJ-3型扣件☐弹条III型弹性分开式扣件 WJ-4型扣件城轨交通轨道扣件DT型系列扣件,科隆蛋扣件,先锋扣件系统。
世界各国有砟轨道扣件系统概况各国铁路针对具体的运营条件与线路条件,采用不同的扣件型式。
以下主要介绍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高速铁路所采用的扣件系统。
☐日本 102型扣件☐英国 PANDROL扣件 e系列 FAST扣件☐德国 VOSSLOH扣件 W14型☐法国 NABLA扣件国外无砟轨道扣件由于无碴轨道对扣件系统设计的特殊要求,各国铁路针对具体的运营条件与线路条件,采用不同的扣件型式。
☐荷兰无碴轨道扣件 DE☐日本无碴轨道扣件直结4型直结5型直结7型直结8型直结8k型☐德国VOSSLOH无碴轨道扣件336型 300型 DFF300型 DFF14型☐德国RST无碴轨道扣件☐英国PANDROL无碴轨道扣件 FAST型 SFC型☐前苏联无碴轨道扣件КБ型桥上板式轨道扣件五、道床(有砟)有砟轨道道床的功能●承受来自轨枕的压力并均匀地传递到路基面上,使之不超过路基面的容许应力;●提供轨道的纵横向阻力,保持轨道的稳定;●提供轨道弹性,减缓和吸收轮轨的冲击和振动;●提供良好的排水性能,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及减少基床病害;●便于轨道养护维修作业,校正线路的平纵断面。
法、日等仍然采用散体道床结构。
道砟材料及技术标准●材质:碎石、天然级配卵石、筛选卵石、粗砂、中砂及熔炉矿砟等;●分级:一级、二级,京沪特级;●级配●粒径:25~70mm(一般),粒径越小,强度、排水差;●接触面积大,吸收动能能力强●高速铁路:25~50mm。
--思考:为什么?●形状:正方形最好,长方形次之,片状最差。
碎石道床碎石道床断面包括道床厚度、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道床几何尺寸●厚度:30~50cm,曲线上应量测里股(外侧有堆高)。
秦沈线一般30cm,路基面有级配碎石。
胶新线有的铺有底碴(沙石)-部分地段道碴厚度不足。
非渗水土路基的道床厚度不小于30cm。
岩石、渗水土路基的道碴厚度不小于35cm。
●肩宽:一般25~30cm无缝线路≥45cm(堆高15cm,增大阻力,稳定。
)●坡度:1:1.5或1:1.75沥青道床●沥青道床是用沥青或其他聚合材料将散粒道碴固化成整体或用沥青混凝土代替碎石道床的一种新型轨下基础。
其主要特点:道床下沉量和永久变形的积累比碎石道床小得多;道床稳定性好、支承均匀、纵、横向位移阻力大,轨道几何形位易于保持;具有较好的弹性,可减缓机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道床压力和振动明显降低;可大大减少维修工作量,达到“少维修”的目的。
●沥青道床按其使用材料和施工方法,可分为铺装式沥青道床和填充式沥青道床两类。
碎橡胶道床石棉道床与碎石道床相比,石棉道床具有以下优点:①极大的防脏能力;②可靠地保持线路的动态稳定,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和费用;③纵、横向阻力大,保持线路稳定,减少线路爬行,防止无缝线路胀轨跑道;④成本低。
无砟轨道(整体道床)概念也称无砟轨道,是一种在坚实基底上直接浇筑混凝土以取代传统道碴层的轨下基础。
●应用于●铁路隧道●无砟桥梁上●有特殊需要、基础又经过适当处理的土质路基上●常见类型●板式轨道、双块式轨道、长枕埋入式轨道、弹性支承轨道等结构型式。
优点:●整体性强,轨道几何形位易于保持,稳定性好;●轨道变形很小,发展较慢,有利于铺设无缝线路及高速行车;●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改善劳动工作条件●减少隧道的开挖面积,增加隧道或桥梁净空(减轻重量)●外观整洁美观,坚固耐久。
●缺点:●整体道床工程投资费用高●要求较高的施工精度和特殊的施工方法●对扣件和垫层也有特殊要求●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病害,整治非常困难●振动噪声大。
整体道床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选型原则:施工性维护性动力性适应性经济性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应用秦沈客运专线双何特大桥上板式无砟轨道, 秦沈线沙河桥长枕式无砟轨道, 遂渝线铺设的板式无砟轨道, 遂渝线铺设的双块式无砟轨道, 遂渝线铺设的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 遂渝线铺设的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武广客运专线综合试验段路桥过渡段上无砟轨道,武广客运专线综合试验段路堑区无砟轨道六、线路防爬及曲线加强一.轨距杆主要用于设轨道电路的小半径曲线用以保持轨距二.轨撑三.防爬设备●线路爬行●原因●列车运行时纵向的作用●危害●轨缝不均,轨枕歪斜●对轨道造成极大破坏,危及行车安全●防爬措施●安装防爬器和防爬撑四.护轨轨道过渡段第二节过渡段产生原因●混凝土整体道床轨道与普通轨道衔接处轨道弹性不同●影响行车平稳、旅客舒适●过渡形式●短木枕过渡段(如大连现代有轨电车)●采用道砟(或级配碎石)及砟下混凝土基础厚度渐变的形式(如秦沈线、上海地铁一号线等)●道床厚度渐变方式(如南京地铁)●采用混凝土宽轨枕沥青道床进行过渡等等●支承块式:块下刚度改变来调整。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过渡段设计1.设计原则(1)下部结构的过渡段应与上部结构过渡段错开铺设,错开的间距根据运行速度和结构形式确定。
(2)不同轨道结构间的过渡段区域不得有工地焊接接头,并应尽量避免厂焊(或基地焊)接头。
(3)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间过渡段的结构设计应实现刚度分级过渡,保证纵向偏差降到最低程度。
(4)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预测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2.工程措施(1)自不同轨道结构分界点开始,水硬性支承层向有砟轨道延伸10m,同时满足有砟轨道道砟厚度的要求。
(2)与有砟轨道相邻的最后一块纵连轨道板下部设置厚度为30cm的C40级混凝土底座代替混凝土支承层,轨道板与底座间设置16根锚栓连接。
(3)过渡段范围设置60kg/m的辅助轨及配套扣件,辅助轨长度为25m(无砟轨道范围约5m,有砟轨道范围约20m)辅助轨与基本轨中心距为520mm。
(4)自轨道结构分界点开始向有砟轨道约45m范围内,采用道砟胶分别按全部(枕下道砟、砟肩、轨枕盒)、部分(枕下道砟、砟肩)及局部(枕下道砟)方式粘结道床。
(5)自不同轨道结构分界点向有砟轨道列车运行0.5s距离内,分别采用27kN/mm、40kN/mm、55kN/mm 的Vossloh扣件系统进行三级过渡。
第三节城轨无砟轨道结构城市轨道交通中常见无砟轨道结构形式◆整体道床式轨道◆直线电机轨道◆弹性支撑块式轨道◆梯形轨枕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其中后几种主要用于减振降噪要求较高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