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异同

《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异同

《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异同
《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异同

《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的异同论【摘要】爱情被称作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表现出爱情婚姻在文学中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其后的汉乐府民歌中,爱情这一主题显得别具光辉,有其各自的特色,如内容题材的异同、艺术特色的异同、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等。它们所表现出的爱情主题,直接影响了华夏文学创作的主流和文学创作的精神。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汉乐府爱情诗;爱情;婚姻;婚爱观爱情婚姻被视为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概莫能例。司马迁说:“《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竞争。……可不慎与?”司马迁已意识到婚姻爱情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在《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的问题上,余冠英先生说:“《诗经》本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汉以后的《诗经》,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里巷歌谣,同是有现实性的文学珠玉。”但是,它们中的爱情诗的发展,由于时代的不同,就必然会产生差异。

现将《诗经》和汉乐府的爱情诗比较如下:

一、内容题材方面

(1)《诗经》和汉乐府中都有谈情说爱的诗。《诗经》中有幽期密会的《郑风·静女》;赠物定情的《卫风·木瓜》;打情骂俏的《郑风·溱洧》;真思挚想的《郑风·狡童》;坚贞不渝的《王风·大车》等,共14小类,有20多首。汉乐府中有欢乐愉快的《江南》和坚贞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考试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 考试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名称诗经爱情诗十二讲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6-04-24 23:59 题目数50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总分数100 说明: 评语: 80 第1部分 总题数:50 1 【单选题】(2分)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出自列《诗经》哪一首诗歌() A. 《魏风· 园有桃》 B. 《陈风防有鹊巢》 C. 《郑风丰》

D. 《王风黍离》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2分)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其中的“帨”在下列哪一首诗经诗歌又提及到() A. 《豳风· 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B. 《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C. 《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D. 《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2分) 《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中的“摽”“梅”解释妥当的是()

A. 飘落、梅花 B. 打落梅子 C. 飘落梅子 D. 打落梅花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4 【单选题】(2分) 下列关于《诗经》爱情婚姻诗篇的描述不妥当的项是() A. 《郑风· 出其东门》最早描写男子汉的贞情 B. 《小雅隰桑》见到丈夫后她特别快活 C. 《郑风绿衣》把爱缝制在丈夫黑衣里 D. 《郑风女曰鸡鸣》鸡鸣时分夫妻叙温馨 正确答案是:C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婚姻 正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

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汉乐府两首

汉乐府两首 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本课时学习《上邪》。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全诗3 2020-02-02 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分析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分析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其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楚辞以其思想上的博大精深、艺术上的精美富丽深受世人的瞩目,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堪称典范,以至在其以后的诗歌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与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相结合的优秀传统。《诗经》和楚辞所代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的作者在学习中对诗、骚作了一些研究,现就二者之间的表现手法、主题、审美等作粗浅的比较。 一、《诗经》、楚辞比较综述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学者们把它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些优秀的篇章,确立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实基础,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汉魏乐府到近代民歌、民谣的历代民歌是它的嫡传。同时,《诗经》对历代文人的创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启发诗人与作家以文学为手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抵制脱离社会内容、单纯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推动了诗坛的健康发展。《诗经》在艺术表现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也很大。它树立了一种朴素而优美的风格,不事雕琢,而是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刻画各种事物,尤其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寄托复杂的感情的比兴手法,向来被后代诗人所称道、继承和发扬,在我国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个传统。 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其次,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摇篮。当然,楚辞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就诗歌而言,代表着中原诗歌最高成就的《诗经》不仅是北方各诸侯国家从事外交活动的辞令规范,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典章和教材,也深受江淮流域诸国的重视和喜爱。战国时,能够赋诗言志的楚国政客文人很多,屈原作为楚国的一个高层知识分子,对《诗经》无疑是相当精熟的,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如《天问》、《橘颂》等在形式体制上深受《诗经》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摘的要:汉乐府民歌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诗作较多,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状况,她们或大胆冲破束缚,追求爱情;或情感真挚,缠绵相思;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或柔韧坚强、忠贞不渝,体现了汉代女性健康向上的爱情价值观,并揭示了造成她们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汉乐府女性爱情婚姻 汉乐府民歌是继诗、骚之后我国古代文苑中的又一奇葩,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爱憎情感。现存的40余首汉乐府民歌,其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 诗作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许多篇目脍炙人口,至今仍被奉为经典。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定型期,也是封建礼教日益形成的时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假借“天意”将所谓的神权、君权、夫权绝对化和神圣化,明确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念。那些专为女性而设,用以维护男权的清规戒律,如“三从”、“四德”、“七去”等相继出台,女教也逐渐形成系统化理论,并在现实生活中日趋发挥作用,逐渐成为女性爱情与婚姻的束缚。在这种环境中,女性的婚恋观各不相同,有的敢于冲破束缚、追求婚恋自由;有的敢爱敢恨、

果断决绝;有的勇于抗争,坚贞不屈;也有的逆来顺受、悲悯哀怨;她们的形象,有的天真烂漫,有的柔韧坚强,有的泼辣洒脱,有的略显懦弱。本文试图从四方面来浅议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她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念。 一、纯真少女,忠贞热烈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汉乐府民歌中,不乏歌颂美好爱情的篇章,塑造了一些渴望美好爱情并勇于追求的女性形象。汉代,尽管一些封建纲常不断出台,但与明清相比,其对女性的束缚仍然相对宽松。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女性尤其是少女,对爱情的表达一般都较坦率直露、大胆泼辣。例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位痴情女的自誓之词,其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连用五件千载难逢、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坦率真诚,热情奔放,犹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表现了汉代女性追求爱情专一、坚贞执著的价值观。 汉乐府中也有表现爱情委婉含蓄的,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从表面看,这是一首采莲

楚辞与诗经的爱情诗

比较楚辞和诗经中的爱情 0905010077 黄静文学院一班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其中的爱情描写更是生动突出,在此,将诗经与楚辞中的爱情小小的比较一下。 楚辞中的爱情诗都含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恋爱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对爱情和两人未来的生活怀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即使是暂时遇到一点阻碍也不会对心中的感情有很大的动摇,是全心全意的来对待的。《诗经》中的爱情诗内容则多种多样,有乐观欣喜的,有暗思成愁的,也有悲伤失望的,这些诗表达了多种情绪变化。 从内容形式上看,楚辞中两首爱情诗内容单一——《湘夫人》《山鬼》描的都是恋爱约会中一方等待另一方的情状,不仅有仿描写人物倾世容颜的铺垫,还有清丽的景色作为渲染,仿佛一道精致的菜肴,色香味俱全,让人赏心悦目;《诗经》则描写了人世间多种爱情形式,有单相思的,有两情相悦的,有被抛弃的,还有思归的,这些诗歌给我们的视觉和思想呈上一堂盛宴,在欣赏这些诗歌的同时不禁产生种种思考,对人世,以及情感。 楚辞中的男女主人公都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而是自然中的神或者精灵,他们的爱情不会像世俗中的爱情一样有诸多羁绊,不会一方等待有封建门第观念,不会受到封建家长的阻碍,不会受到世俗流言蜚语的伤害,他们的性格更加单纯明净、豪爽洒脱。如在《湘夫人》中,湘君因湘夫人失信未至,而将湘夫人赠与的袂和褋抛入水中,还留下一句“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有一种小孩子气,如赌

气一般,虽然说心中的爱与恨是成反比的,恨之愈切则爱之愈深。与此对比,《诗经》中的主人公则是有着浓厚的人味,因为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他们的感情就更加丰富多样更浓重一些,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更近,更富生活气息。如《将仲子》中少女既希望情人前来与自己约会,又畏惧旁人的闲言碎语,矛盾纠结的样子展现得十分生动:在《静女》中,男子在城墙下等待女子而不至时,搔首踟蹰,表现出一种着急与迫切的情绪,而女子终于姗姗来迟后又很欣喜,一个前后态度的转变便将恋爱中的人特点就勾画出来了。 因为诗歌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性格的不同,诗歌的风格自然也不同。 楚辞的作者是屈原,屈原乃楚国大夫,因向楚王忠贞直谏而受到党群小人的谗言陷害,最终被流放,乃至空有一腔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屈原的内心,是希望碰上贤明能慧眼识英才的君主并展示自己的抱负,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乐的盛世中,看到平民百姓都不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总是忧心忡忡。但是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最终认识到在实际中是无法达到这个理想的,他只能在文字中寄托自己的梦。寄情于山水,寄情于神灵,才能彻底的无视尘世的喧嚣,才能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思想,才能让有情人都可以成眷属,不受任何的束缚。文章表达的所有意蕴都是作者内心的想法。 而《诗经》中的诗按照现在大多数人支持的意见是孔子选诗的结果。孔子从三千余篇古诗中挑取了三百余篇写作手法较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编选入册。而这些诗多出于民间,由不同的人所作,因而风格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篇一: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中描写爱情的诗句有很多,我最喜欢其中的两句,第一句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二句是绸缪束薪(楚),三星在天(户),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见此良人(粲者)何!。 第一句出自《诗经.邶(b i)风.击鼓》,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电视剧中把说通假为悦,显然是错误。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张氏原著,也同电视剧一样,不知是张氏之误,还是盗版之错。是不是张氏根据剧情有意更改?我想不会,正因为说可以通假悦,所以在这儿没有人会冒着被人误解的风险这样改。这一句中,契阔是离合的意思,说在这里的意思是誓约、誓言。全句的翻译应为:人生难免生死离合,我与你共同盟誓: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第二段出自《诗经.唐风.绸缪》,共三层,剧中引用的是第一层和第三层,意思大致相同,这儿只谈第一层。绸缪是缠绕、捆绑的意思,三星指天上的星星,具体哪三星说法不一。剧中对该诗的翻译很到位,应是:把柴禾捆得再紧一些,看那星星高高挂在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让我见到可心的人儿。可心的人呀可心的人,见到可心的人儿我该怎么办! 下面习古堂国学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诗经中其他有关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参差荇(x 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 )寐(m 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 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 )之。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y ),不知其期,曷(h )至哉? 鸡栖于埘(sh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 )?

诗经楚辞与取名

诗经楚辞与取名 给孩子起好名,中国一直有:"男楚辞,女诗经,文论语,武周易"这样的说法1.源于《诗经》的名字词学专家唐圭璋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卷阿》"颙颙邛邛,如圭如璋";"圭璋"是珍贵的玉器,比喻人品高尚,为世所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杨周翰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周翰"意为:"周朝首都的垣墙";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哲学家邢贲思之名源自《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贲然之思";"贲思"意为:"疾驰而来。"美学家蒋孔阳之名源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孔阳"意为:"十分鲜明耀眼。"文艺理论家郑朝宗之名源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朝宗"意为:"百川归海。"古文字学家裘锡圭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崧高》"锡而介圭,以作尔宝";"锡圭"意为:"赐给大块宝玉",比喻难得的人才。另如:长庚、思成、邦宪、维汉、其琛、闻天、梦熊、烈文、自牧、洵美、高冈、琼瑶、锡爵、令仪、令德、万年、大任、淑君、白华、公刘、则虞、常棣、柔嘉、凯风、小宛、华棠、斯年、宜之、作人、绥之、维群、纯德、仁美、秉均、其陈、启明、龟蒙、维高、其馨、徽音、友声、绳武、翘楚、辑熙、白驹、鹤鸣等名字也都出于《诗经》。2.源于《楚辞》的名字诗人翻译家戴望舒,其名出自《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是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人,含有"光明的前驱"或"迎取光明"之寓义。文学研究专家、作家朱自清,其名出自《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自清"意为:"保持自身的廉正清白。"原《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沈兹九,其名出自《离骚》"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兹九"含有"培育人才"之寓意。戏剧教育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于上沅,其名出自《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含有"溯流而上,追求真理"之寓义。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之名出自《离骚》"苟余情其信芳";意为"情志真正芳洁"。另外,源于《楚辞》的名字还有:保真、琳琅、曼远、扬灵、佩琼、灵均、秋兰、佩兰、木兰、蕙芷、灵修、成

诗经中的九大爱情诗

诗经 --九首动人的爱情诗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於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於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诗经和楚辞取名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 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1.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22.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褪去了脂粉与俗气,有的清纯自然,有的热烈浪漫,偶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它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古代人的爱情故事,也启发了我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以及对爱情不尽的思考。 美好的邂逅。《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最早接触的诗经中的诗句。孔子曾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中叙述的是一个男子在河边邂逅了一位美丽的佳人,一见钟情,而倾慕追求的相思。少女的曼妙姿态、窈窕倩影,都深深地烙在了男子的心上,让他日思夜想、无法忘怀。他为求爱不得而痛苦,也为爱情的憧憬而感到幸福,他希望和她琴瑟和谐,钟鼓相迎。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初见的倾心。《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郁郁苍苍,白露化而为霜,我心中所怀之人,在水的那一方。轻轻快快的读出这句诗,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种对爱的渴望与苦涩。爱而不能得,弥漫在心中的只有惆怅和忧伤。诗人的爱如彼岸之花,有着那样凄迷而朦胧的美,越是无法企及,就越让人刻骨铭心、难以释怀。 甜蜜的相约。《静女》:“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这是一篇优美的民间情歌。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作者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画人物高超的艺术技巧。写少女用“暗笔”,借男子的内心感受描绘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娴静美丽的姑娘,在城角等待我,她故意躲藏起来,逗我着急。我因没见到她而焦灼不安。”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调皮活泼的女主人公与痴情憨厚的男主人公的形象相映成趣。 寤寐的相思。《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这个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诗歌末章写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来回走着,虽然和情人只有是未见一日,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的漫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 命定的钟情。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首诗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仪的那位姑娘。虽然这两样东西的价值是不对等的,但是彼此相通的心意却是无法用实物衡量的。全诗三章,只换了几个字,就像现代歌曲副歌部分一样,反复吟唱,将“我要与你永远相爱”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幸福的婚约。《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充满了对妙龄女郎婚嫁及时的赞美。出嫁时的女子是那样的美丽,就像那盛开的桃花。女子的美丽,不仅来自于容貌的美丽,更来自于内心喜悦的幸福,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使她显得格外动人美丽。她不仅美丽,而且贤惠,她与那男子

汉乐府诗的三大种类

汉乐府中有抒情诗与叙事诗,还有寓言诗。抒情诗清新活泼,情韵盎然;叙事诗情节完整,形象生动;寓言诗奇思妙想,寓意深刻。这三类作品,手法各异,各臻其妙,而以叙事诗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诗经》与《楚辞》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诗经》中的一些作品虽然也叙事,但浓郁的抒情气氛,淹没了故事的完整性与情节的连贯性。汉乐府中涌现了一批叙事诗,叙事的艺术技巧十分熟练,标志著中国叙事诗的成熟。汉乐府诗的叙事技巧,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 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被休弃、焦仲卿求情、夫妻告别、兰芝被遣返娘家、县令求婚、太守求婚、被迫改嫁、夫妻诀别、双双殉情,跌宕起伏,波澜横生; 2. 详略有致:如《十五从军征》仅以开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交代一个老兵六十五年的经历,然后用十四句的篇幅,详细描写他归家后所看到的凄惨景象; 3. 擅长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在叙事诗中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使情节更丰满,又可使人物更生动。如《陌上桑》、《孤儿行》、《艳歌行》中,都有很精彩的细节描写。 汉乐府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坚贞刚烈的刘兰芝、忠厚柔韧的焦仲卿、专断蛮横的焦母、势利的刘兄、荒淫无耻的太守、仗势欺人的贵族奴才、美丽机智的罗敷等等,无不个性鲜明,神情毕肖。这些形象,构成了汉代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画廊,展现出当时社会林林总总的众生相,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生活实况。汉乐府善于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和语言,展现他们各自的性格与心态;又擅长运用细节描写、陪衬烘托等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突出。 汉乐府的作者,好像高明的摄影师,善于发现富有价值和诗情画意的生活镜头,并选择最佳的视角,把它们摄取下来,组合成一幅幅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情感的画面。汉乐府来自民间,人民的语言永远是质朴自然、新鲜活泼、无比丰富的,这是汉乐府得天独厚的语言宝库。汉乐府叙事,语言极洗炼,如《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仅仅十二个字就写出一个男子铤而走险的过程和心态。汉乐府的描写,极富感情色彩,如《孔

(完整word版)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目录 提要1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4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5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6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6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7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8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8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9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9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10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11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13

参考文献14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修辞手法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异同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 异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析《诗经》、《楚辞》中爱情诗的异同 《诗经》与《楚辞》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事实上,由于时间关系,我对《诗经》和《楚辞》研读得不是很仔细。近日为了写出这篇文章我又翻阅了一遍,还是粗略的很,姑且就浮浅地分析一下这二者中爱情诗的异同吧。 首先来讲一讲不同之处。我认为,《诗经》、《楚辞》中的爱情诗有三大不同。分析如下: 第一,《诗经》爱情诗的题材比较丰富,而《楚辞》爱情是的题材则比较单一。举例来说吧,《诗经》有描写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如《郑风.出其东门》、《郑风.叔于田》;有描写男女相会的,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有写青年男女之间思念之苦的,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还有描写被礼教束缚的充满痛苦的爱情,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而《楚辞》中的爱情题材大致是两种:除了“河伯”的爱情有过短暂的携手同游外,其它爱情中相恋的人或神总是“爱而不见”——他们总是在思念、在等待,却仿佛永远隔着一湾迷惘的水域。因此,它的主题相对《诗经》来说比较单一。 第二,《诗经》里的爱情表现得比较具体,而《楚辞》里的爱情则表现得比较抽象。这么说吧,《诗经》里的爱情诗都是具体的爱情经历的记录,如《关雎》写的是一个有修养的青年思念他倾慕的美丽而贤淑的女子,《将仲子》写的是一个姑娘婉言劝阻她的心上人逾越她家的墙……它们无一不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再来反观《楚辞》中的爱情诗歌:由于它所描写的地理环境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楚地的瑰丽神奇的山川云岭,因此它的意境显得那么迷离惝恍、摇荡神秘。于是,《楚辞》里的爱情诗让人觉得飘忽,让人觉得惆怅,让人觉得爱得仿佛像梦一样的不真实,但爱情的痛楚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诗经》里最动人的十一首爱情诗,令人如痴如醉

一直以来,中国的民歌就很动听,读了《诗经》更能体会民歌的妙趣横生,《诗经》中的爱情更是令人神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於嗟阔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於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於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采葛

浅析汉乐府民歌

浅析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摘要: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本诗写一个采桑女子斥责“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 勤劳美丽,泼辣坚贞而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和无耻。对于诗歌主人公罗敷的身份,也成为了界内讨论的话题,诗歌中的桑林文学也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番。 关键词:桑林文学罗敷 一、《陌上桑》中的桑林文学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这在《诗以》中已经很普遍。 可以说,在《诗以》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 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始压倒了爱情主题。而《陌上桑》显然是这一故事或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试看两个故事的基本结构:场所:大路边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妇人;主要情节:路过的大官调戏采桑女,遭到拒绝。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调戏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终以悲剧结束;在《陌上桑》中,采桑女另有一位做官的好丈夫,她拒绝了“使君”的调允,并以自己丈夫压倒对方,故事以喜剧结束。 实际上,《陌上桑》是把《秋胡行》中的秋胡一劈为二:一个是过路的恶太守,一个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但尽管《陌上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秋胡行》的故事,却也作了重要改变,从而使诗的重心发生转移。秋胡戏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扬儒家道德,而《陌上桑》中的秦罗敷,除了拒绝太过的调戏这一表现德性的情节外,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围人对她的爱幕。这尽管同《诗经》所写男女相诱相亲之情不同,但两者具有共同的基点:即人类的普遍的爱美之心,和对理想的异性的向往,所以说,罗敷的形象是《诗经》的“桑林”精神与《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结合。 二、秦罗敷身份的猜测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以充满喜剧色彩的情节和结尾,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坚贞机智的秦罗敷形象。但其中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诗歌开场的交代她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华丽无比;按最后一段罗敷的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太守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问题似乎简单,又似乎颇为复杂。 界内有人认为罗敷就是个普通的带有一点美貌的采桑女,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位贵族女子。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迄今为止仍然相持不下。从诗歌艺术性的内在意蕴来考

诗经楚辞与取名

诗经楚辞与取名 现将楚辞取名理出,以供飨鉴。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创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

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5、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6、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曌”字的感觉呢。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嬛传》里的皇后名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