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 完整性检测

4- 完整性检测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低应变反射波法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瞬态冲击方式,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时域曲线。籍一维波动理论分析来判定基桩得桩身完整性,这种方法称之为反射波法(或瞬态时域分析法)。 传感器得安装方法: 实心桩得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 2/3 半径处; 空心桩得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 线形成得夹角宜为90 度,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得1/2 处。

传感器藕合: 把藕合剂抹在传感器底部,再把传感器放入桩顶部,松手后传感器不会移动与侧斜为佳。传感器安装地点,一点要平整。不然会影响采集效果,藕合可以用牙膏,黄油,口香糖,但不可用泥巴。 敲击: 敲击以力棒自由落体来敲击桩头,力棒落到桩头反弹后,立马抓住力棒。落距为5cm—15cm 为佳。视桩得长度而定,桩稍长可稍加大落距。长桩用得锤头最好为橡胶头,短桩用铝合金头。 波形分析完整桩:入射波与反 射波同相

也有桩底反射与初始入射波先反相再同相得扩底桩 下图为,某小区得住宅楼,长7、2 米人工挖孔桩,设计砼强度为C25。V=3675,经检测桩底反射明显,底部扩底属完整桩 缩径桩:在时程曲线上反映比较规则,缩径部位与缺陷呈先同相再反相,或仅现其同相反射信号,视严重程度,可能有多次反射,此类缺陷 桩一般可见桩底信号

离析:由于离析部位得混凝土松散,对应力波能量吸收较大,形成缺 陷波不规则,后续信号杂乱,而且频率较低,波速偏小,通常很难瞧到 桩底反射。 断桩:测试曲线呈等距多次同相反射。上部断裂往往趾呈高频多次同 时反射,反射幅值较高,衰减较慢,中部断裂反映为多次同相反射, 缺 陷得反射波幅值较低,而深部断裂波形反映下,类就是摩擦桩桩底反射,但算得得波速明显高于正常桩得波速。

数据完整性检测工具Tripwire

数据完整性检测工具:Tripwire 作者:nixe0n 综述 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你需要保护自己的系统不被攻击者的侵入,但是系统非常庞大,这对你来说恐怕有些勉为其难了。Tripwire能够为你提供帮助,它不是为了抵御攻击者设计的,然而它能够帮助你判断系统的一些重要文件是否被攻击者修改。1992年,还在Purdue大学COAST实验室的 Gene H.Kim和Eugene H. Spafford开发了tripwire。它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工具,通过这个工具监视一些重要的文件和目录发生的任何改变。1997年,Gene Kim和W.Wyatt Starnes发起成立了Tripwire公司。他们成立这个公司的目的之一是发布一个能够用于更多平台的商业升级版本。Tripwire3的商业版本非常昂贵(这客观上促使aide的诞生)。 但是,到了2001年3月,情况发生了变化。Tripwire公司发布了Linux下的开放源码版本Tripwire-2.3.1,这个版本使用GPL作为许可证,代码是基于商业版的Tripwire-2.x。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最新的Redhat 7.x就包含了Tripwire-2.3.1的RPM软件包。 在1992年,Tripwire开发之初,只有很少的UNIX安全工具。 COPS (Computer Oracle and Password System)是一个能够支持很多UNIX平台的安全工具集。自从1989年,就开始自由分发,它使用CRC(循环冗余校验)监视系统的文件。但是,COPS有很多不足,例如:它不能监视文件索引节点(inode)结构所有的域。 TAMU是一个脚本集,以和COPS相同的方式扫描UNIX系统的安全问题。TAMU通过一个操作系统的特征码数据库来判断文件是否被修改。不过,它不能扫描整个文件系统,而且每当操作系统升级和修补之后,需要升级自己的特征码数据库。 Hobgoblin使用一个模板来检验文件系统,Hobgoblin运行时,会把系统文件和自己的数据库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系统文件是否被修改。然而,如果文件系统改变,却没有办法对它的数据库进行升级。 ATP能够做一个系统快照并建立一个文件属性的数据库。它使用32位CRC和MD校验文件,而且每当检测到文件被修改,它会自动把这个文件的所有权改为root。和COPS、TAMU以及Hobgoblin相比,这个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数据完整性检查要点

数据完整性检查要点 本文通过梳理数据核查全过程,列出GMP 核查中数据完整性检查要点内容,包括:基本原则、数据记录(纸质、图谱或电子记录)、审计跟踪、计算机系统检查 4 个要点。并附上具体问题和小结,以供读者阅读讨论。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描述存储的所有数据值均处于客观真实的状态。 –并不是计算机化系统实施后才出现的 –适用于电子数据和手工(纸质)数据 –企业应当处于一种基于数据完整性风险的可接受控制状态数据的属性 基本原则- ALCOA A(attributable)—可溯源 L(legible)—清晰 C(contemporaneous)—同步 O(original or true copy)—原始或真实复制 A(accurate)—准确 数据记录 数据定义 人工观察填写的纸质记录 仪器、设备通过复杂的计算机化系统产生的图谱或电子记录 纸质记录 对文件和记录版本(变更)进行控制 对原始空白记录进行控制 对空白记录的发放进行控制 对已填写记录的修改进行控制 图谱或电子记录 电子方式产生的原始数据采用纸质或PDF格式保存应当显示数据的留存过程,以包括所有原始数据信息、相关审计跟踪和结果文件、每一分析运行过程中软件/系统设置标准 一个给定的原始数据系列重建所需的所有数据处理运行情况(包括方法和审计跟踪),经过确认的复本。 一旦打印或转换成静态PDF,图谱记录则失去了其被再处理的能力,不能对基线或隐藏区域进行更详细的审核或检查。 以数据库格式存在的动态电子记录则可以进行追踪、趋势分析和查询、查看隐藏区域,放大基线以将积分情况查看的更清楚。 数据审计跟踪 数据审计跟踪(audit trial):是一系列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及用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以帮助从原始数据追踪到有关的记录、报告或事件,或从记录、报告、事件追溯到原始数据。 如果计算机系统用于电子捕获、处理、报告或存贮原始数据,系统设计应能保持提供全面审

工程文件资料完整性审核告知单

义乌市开创档案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工程文件资料完整性审核告知单 义乌市北苑交警中队、巡防中队: 受贵单位委托,对北苑交警中队及巡防中队地下室、功能业务用房、备勤楼工程的文件资料完整性进行了审查,尚缺少如下资料请予以及时补办: 1、项目建议书及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环评及批复、初步设计批复、用地呈报表、国土划拨意向书、土地证复印件、用地规划许可证、红线图、防雷审核书、意见书、人防意见、消防审核、节能审图、计算书(备勤楼:公共、居住;功能业务用房:公共)、建设、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及名单、工程规划许可证;从标联测 2、勘察、设计合同、施工招标文件、监理招标文件、中标书、合同 3、概况表、自检表、白蚁、防雷检测、统表1- 4、竣工报告及报审、施工总结、建设单位竣工总结、照片 4、监理规划、细则、(月报、例会)及汇总、总结、评估 5、桩位偏差122个?(124)、验槽平面示意图、锚杆施工记录 6、地下室砼抗渗及汇总 7、水电材料及报审、消防合同、开竣工及报审、检测、材料及报审、调试、运行、联动测试报告 8、功能业务用房幕墙资料:审图文件及回执,设计计算书,材料及检测,淋水、注胶记录,验收记录。 9、通风少材料及报审、弱电、电梯:招标文件缺,中标书、采购合同换原件,监督检验报告 10、室外少建施-03室外排水平面图、室外消防管线图。景观少环施06树池详图。门卫、围墙、篮球场资料及竣工图目录(有多少存多少并说明)

11、竣工图另附 2012-10-22 图纸 一、地下室: 1、电施03~07换一下不清楚; 2、弱施01换一下、01后是否有?、目录 3、通施02无 4、室外排水排污图无、目录无 二、备勤楼 1、电施:一层照明平面图、二层照明平面图不清 2、结施目录与结施01、02不对“4.75”与“4.15” 3、建施目录01少“内装修做法一览表”的内容 4、水施01图名少“图例”的内容;08图名与目录不符 三、功能业务用房: 1、弱电01一层弱电平面图中“一”不清,是否改 2、建施无 2012年09月05日查

桩身完整性的评价方法讨论

桩身完整性的评价方法讨论 摘要:本文根据桩身完整性检测目前桩基工程验收的一项必备资料,主要表现在桩类划分依据,桩类名称方面。 关键词:桩的波速;桩身质量;测试对比 1前言 桩身完整性检测目前已作为桩基工程验收的一项必备资料,甚至作为主要验收资料来验收。但在检测报告中对桩的评价方面,其方法、标准及名称不一,致使有关各方对检测结果的理解不同,从而导致存在质量事故的隐患及桩基工程验收工作的混乱。其主要表现在桩类划分依据、桩类名称等方面: 1.1桩类划分依据方面 根据评价的依据不同,即在评价依据上,目前应力波反射法的评价方法可主要大致分为缺陷类、波速类、强度类,如波速类评价方法是以所测的整桩波速作为桩的评价分类标准,根据波速的大小对桩进行评价分类,其比较有代表的分类标准为:>4120m/s优质;4120-3300m/s;3300-2750m/s可疑;1900-m/s较差;<1920m/s很差。 1.2桩类名称方面 在桩类别的划分上,表现为分类的级别数不同、桩类名称众多,如有的分为“优质(优良/很好/完整)、良好(较好)、合格(一般/尚可/轻微缺陷)、较差(可疑/局部缺陷)、不合格(很差/报废/严重缺陷)”等五类,甚至有的仅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类。 2问题讨论 2.1应力波反射法的检测对象和内容 由动测法检测桩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和做法看出,应力波反射法检测的对象仅仅是桩基础组成之一——桩(或基桩)而不是整个桩基础,因此,应力波反射法仅能对所检测的对象即基桩进行评价而不能评价整个桩基工程,利用应力波反射法检测“XX桩基工程”或将整个桩基工程质量评为“优良”或“不合格”,这是基本概念的混淆和错误。根据应力波反射法的基本原理,应力波反射法所能检测的内容仅仅是桩身阻抗相对变化情况,其检测结果也就仅能对桩的桩身阻抗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用应力波反射法涌测试的内容如桩的承载力等来对桩进行评价显然是与其基本原理相违背的。另外,工程桩的验收包括诸多方面,如对于钻孔灌注桩而言,就包括成孔尺寸、原材料检验、混弹簧土试块强度、钢筋笼尺寸、桩的位置、桩垂直度等方面当然桩身完整性及桩的承载力也包括在内,单对某一

如何验证全国离线谷歌卫星地图缓存文件的完整性

如何验证全国离线谷歌卫星地图缓存文件的完整性 1.概述 自从我们发布了《如何离线浏览全国7137GB海量谷歌卫星离线影像》一文后,很多用户都在问下载海量数据的具体方法,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惑,于是又分别发布了《如何一次性下载全国谷歌卫星影像地图数据的方法》和《如何一次性下载谷歌地球的全球高程DEM数据》两篇教程。但之后又收到用户新的疑问反馈,那就是如何验证全国数据下载的完整性?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为大家说明如何检查全国离线谷歌卫星地图缓存文件的完整性的。 2.全国地图数据v2.0 在讲如何生成全国数据接图表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水经注现有的“全国地图数据v2.0”中都有哪些内容?了解水经注全国地图数据的用户一定会发现,现有的“全国地图数据v2.0”在全国卫星影像地图的基础上新增了33.8GB的全国谷歌地球高程数据,如下图所示。 全国地图数据v2.0

在“卫星影像_中国_接图表”目录,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离线谷歌卫星地图缓存文件的接图表相关文件,如下图所示。 现有接图表 双击接图表目录中的“中国_数据接图表_Global Mapper工程文件.gmw”即可在Global Mapper中打开查看接图表。 那么这个全国数据的接图表是怎么生成的呢?请继续往下看! 3.如何生成全国卫星影像离线数据接图表 上面我们提到了,现有的“全国地图数据v2.0”中已经包括了接图表,接下来我们来讲解一下该接图表的生成方法。 打开“工具\水经注DAT文件接图表生成工具”目录,如下图所示。

接图表生成工具 说明:该工具只是附在“全国地图数据”硬盘中的一个临时性小工具,有需要的用户可以联系客服人员免费获取,以后该接图表生成功能将会集成到水经注软件产品中。 双击“水经注DAT文件接图表生成工具.exe”启动接图表生成工具,如下图所示。 接图表生成工具界面 在接图表生成工具中的“输入目录”填写DAT文件所在路径,在“结合表输出”目录填写接图表生成结果路径,如下图所示。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复合地基荷载试验要点 1、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 数。复合地基荷载试承压板应具有足够风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 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2、试验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2倍,每加一级 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3、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可终止试验。 ①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②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不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③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不子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的确定: ①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②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5、试验点数不少于3点。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基桩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按表选择。 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

桩身完整性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基桩检测除应在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外,尚应采取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或专业验收规范规定的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检测工作程序 检测工作的程序,应按图进行: 接受委托 调查、资料收集阶段宜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桩基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3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依据的标准,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周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 检测用计量器具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 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3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符合第2款规定外,尚不应少于表规定的时间。 休止时间

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规定(内部)

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规定(内部) 一、编制的主要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06-94) 二、一般情况下的检测数量及方法(D表示桩径) (一)柱下单桩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 1、大直径灌注桩 (1)当800mm1200MM 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③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 2、非大直径灌注桩 采用低应变法全数检测。 注:筒体筏板下多桩的检测按柱下单桩要求执行。 (二)柱下多桩

检测数量:每个承台下的抽检桩数不得少于一根。 检测方法:按(一)条检测方法执行。 (三)墙(承台梁)下多桩 检测数量: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 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不得少于20根)。 2、其他桩基工程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不得少 于10根)。 3、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 挖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不少于10根)。检测方法:按(一)条检测方法执行。 三、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不得随意进行处理,应查 找原因,重新组织检测,必要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 用其它适宜的方法进行验证检测。 四、当工程出现特殊情况时,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案应专 题研究后进行编制,按程序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重庆市万州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00七年七月十九日

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案

工程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案 审核: 编写: 北京铁五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2008年3月11日

一、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位置: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拟建建筑物主要数据和特点见下表: 拟建建筑物概况一览表 楼号 地上层 数 地下层数 结构 类型 基础 型式 ±0.00 标高(m) 基底 相对 标高 (m) 复合地基 承载力 标准 (kPa) 备注拟建建筑物基底持力层主要为层,其承载力特征值 为 kPa,地基土不能满足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及变形的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设计采用对地基加固处理。地基处理设计参数如下: 楼号 复合 地基承 载力 (kPa) 桩径 (cm) 有效 桩长 (m) 单 桩承 载力 (kN) 置换率 桩间距 (正方形 布桩) (m) 桩数 (根) 混凝土 强度 备 注 二、检测目的 对基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和评价。 三、检测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2003) 四、检测方案 根据上述检测工作目的,特制定具体检测方案如下: 采用低应变检测法中的反射波法来检测和评价抽检基桩桩身的完整性。根据国家标准(规程)的规定,本次检测的基桩数量为根(占总桩数的)。如果检测结果中III、IV类桩数超过检测数的20%,应加倍检测;加倍检测后,III、IV类桩数仍超过检测数的20%,则应对全部基桩进行检测。 五、基桩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检测 本次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使用反射波法。全部检测桩桩位现场随机选定。检测目的是通过低应变动测,以测试所完工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本次试验拟采用FDP204PDA型基桩动测仪。 1、检测方法及原理 反射波法的基本检测原理(见下图)是在基桩顶部进行竖向击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基桩动测仪对反射波进行接收、放大、滤波及数据处理后,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此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的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检测工具Tripwire.

数据完整性检测工具:Tripwire 作者:nixe0n 综述 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你需要保护自己的系统不被攻击者的侵入,但是系统非常庞大,这对你来说恐怕有些勉为其难了。Tripwire能够为你提供帮助,它不是为了抵御攻击者设计的,然而它能够帮助你判断系统的一些重要文件是否被攻击者修改。1992年,还在Purdue大学COAST实验室的 Gene H.Kim和Eugene H. Spafford开发了tripwire。它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工具,通过这个工具监视一些重要的文件和目录发生的任何改变。1997年,Gene Kim和W.Wyatt Starnes发起成立了Tripwire公司。他们成立这个公司的目的之一是发布一个能够用于更多平台的商业升级版本。Tripwire3的商业版本非常昂贵(这客观上促使aide的诞生。 但是,到了2001年3月,情况发生了变化。Tripwire公司发布了Linux下的开放源码版本Tripwire-2.3.1,这个版本使用GPL作为许可证,代码是基于商业版的Tripwire-2.x。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最新的Redhat 7.x就包含了Tripwire-2.3.1的RPM软件包。 在1992年,Tripwire开发之初,只有很少的UNIX安全工具。 COPS (Computer Oracle and Password System是一个能够支持很多UNIX平台的安全工具集。自从1989年,就开始自由分发,它使用CRC(循环冗余校验监视系统的文件。但是,COPS有很多不足,例如:它不能监视文件索引节点(inode结构所有的域。 TAMU是一个脚本集,以和COPS相同的方式扫描UNIX系统的安全问题。TAMU通过一个操作系统的特征码数据库来判断文件是否被修改。不过,它不能扫描整个文件系统,而且每当操作系统升级和修补之后,需要升级自己的特征码数据库。

对音乐播放器进行数据完整性测试

乐之邦Musiland 01 USD的得与失(二)——数据完整性测试 纯数字声卡数据完整性的测试比时钟质量的测试容易很多,一般用户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就 可以自己做。 下面讲讲我是怎么测试乐之邦Musiland 01 USD的数据完整性。 一般而言,为了节省时间,只需要测试最严酷条件下的数据完整性就可以了。对于Musiland 01 USD,那就是192KHz/24bit的输出格式。 测试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让Musiland 01 USD播放一个192/24的音频文件,再用一个能捕捉192/24音频流的系统捕捉下来,将捕捉下来的数据与原始数据比较,如果完全一致,就说明Musiland 01 USD能够 1bit不差,完全真实地重放最高码流的文件。 我的测试文件是来自2L的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原文件为FLAC格式,338MB,播放 时间9’01”。 首先下载了FLAC for windows官方解码器,将FLAC解为192/24的WAV文件,作为对比样 本。 播放器使用foobar2000 0.9.6.9+ASIO。 S/PDIF捕捉(数字录音)系统使用另一台PC,装有M-Audio Audiophile 192声卡,Adobe Audition 3录音软件。 比较软件使用16进制编辑器HxD 1.7.7。 在正式测试之前应该先录一小段,熟悉一下工作流程,并排除软件设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Audiotion要使用32bit精度录音,存文件时使用24bit packed格式,注意一定不要选中 dither,否则比对会失败。 测试时先开始录音,然后再开始放音。 录出来的文件在音乐前面会多出许多0。在16进制编辑器里找到样本wav文件头之后的第一个非零字节,就是音乐开始的地方(偏移量0x685C)。在录音文件中同样找到文件头后面的第一个非零字节(假设偏移量是0x1226ec),然后删除0x1226ec-0x685c=0x11be90个零字节。此时两个文件已经对齐,就可以用HxD里的文件比较功能进行比较。两个wav文件除了文件头(前64字节)可以有所不同之外,有效的音频数据应该完全相同。 正式测试的时候总数据量超过600MB,接近一张CD的容量。Musiland 01 USD表现良好,录下来的文件与样本文件中的有效数据完全一致,顺利通过测试。

机械制造工艺文件完整性(GBT 24738-2009)

机械制造工艺文件完整性(GBlT 24738-2009) 1 范围 本标准按生产类型和产品的复杂程度,对常用的工艺文件规定了完整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863-2008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4863-2008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一般要求 4.1 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主要依据,要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4.2 工艺文件的种类和内容应根据产品的生产性质、生产类型和产品的复杂程度有所区别。 4.3 产品的生产性质是指样机试制、小批量试制和正式批量生产。样机试制主要是验证产品设计结构,对工艺文件不要求完整,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小批试制主要是验证工艺,所以小批试制的工艺文件基本上应与正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相同,不同的是后者通过小批试制过程验证后的修改补充更加完善。 4.4 生产类型是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生产类型的划分方法见附录A。 4.5 产品的复杂程度由产品结构、精度和结构工艺性而定。一般可分为简单产品和复杂产品。复杂程度由各企业自定。 4.6 按生产类型和产品复杂程度不同,对常用的工艺文件完整性作了规定(见附录B)。使用时,各企业可根据各自工艺条件和产品需要,允许有所增减。 5 常用工艺文件 5.1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记录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情况的一种工艺文件。 5.2 工艺方案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5.3 工艺流程图 表示生产对象由投入到产出,按照工艺要求排列的加工、搬运、检验、停放、储存等过程的图。 5.4 工艺路线表 产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经过企业各有关部门或工序的工艺流程,供工艺、生产计划调度等部门使用。 5.5 木模工艺卡 5.6 砂型铸造工艺卡 5.7 熔模铸造工艺卡

在线完整性检测方案

除菌过滤器在线完整性测试方案 一、除菌级过滤器完整性测试 2010版药品GMP 指南(无菌药品)中规定,只要过滤器被用于除菌,完整性测试就应进行。在线测试还是离线测试过滤器由实际工艺需要决定。过滤前还是过滤后进行完整性测试的目的不同。 典型的除菌过滤工艺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产品过滤器及其附近管路,第二部分为带呼吸器的无菌储罐及其附近管路。 在符合中国 GMP 法规、没有特殊要求情况,一般常规做法是使用前、灭菌前完整性检测,和使用后完整性检测,和我们单位现在做法一样。 但是在要求较高的条件下,会采用灭菌后-使用前完整性测试,检查经在线灭菌后的滤芯完整性。

疏水性过滤器(呼吸器)完整性检测测试方法:水侵入测试 呼吸器在线完整性检测自动化方案成本高,也可以采用在线手动(湿润方式手工操作)完整性测试。亲水性过滤器完整性检测测试方法:增强泡点测试

除菌液体过滤器及呼吸器在线完整性检测方案(粗略方案) 三、在线完整性检测功能改造需求: 增加湿润溶液储罐; 下游接收装置或管线(保证下游无菌,无二次污染风险); 呼吸器电加热保温夹套,确保疏水性滤芯完全灭菌; 用于完整性测试的管路,也必须进行灭菌; 需要对现有管路改造,在线灭菌后、在线完整性测试后,均需要洁净气体吹扫,视需要还可以进行系统保压;在线SIP、在线完整性测试,对自动化程度要求比较高,现场的手动阀门有很大一部分要改为自动控制;更多的冷凝水排放点,增加必要的阀门控制点,确保下游无菌,热动力式疏水阀应安装于水平管道上; 对纯蒸汽、洁净压缩空气等公用介质要求较高,应使用纯蒸汽发生器所产蒸汽,压缩空气应无油、干燥、露点低等,洁净压缩空气系统流程可参考下图。

工艺文件完整性

常用工艺文件 1.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记录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情况的一种工艺文件。* 2.工艺方案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 3.品零、部件工艺路线表产品全部零(部)件(设计部门提出外购件的除外)在生产过程中所经过工 段(小组或工种)的工艺流程。 4.模工艺卡片 5.熔模铸造工艺卡片 6.压力铸造工艺卡片 7.锻造工艺卡片 用于模锻及自由锻加工 8.冲压工艺卡片 用于零件的冲压、加工 9.焊接工艺卡片 用于对复杂零(部)件进行电、气焊接 10.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1.典型零件工艺过程卡片 用于制造具有加工特性一致的一组零件 12.标准零件工艺过程卡片 用于制造标准相同、规格不同的标准零件 13.成组加工工艺卡片 依据成组技术而设计的零件加工工艺卡片 1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5.单轴自动车床调整卡片 用于单轴六角自动或纵切自动车床的加工、调整指导作业书 16.多轴自动车床调整卡片 用于多轴自动车床的加工、调整指导作业书 17.数控加工程序卡片 用于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和调整机床 18.热处理工艺卡片 19.表面处理工艺卡片 用于零件表面的氧化、钝化、渗氮、磷化等处理工序 20.电镀工艺卡片 21.塑料零件注射工艺卡片 用于热塑性及热固性塑料零件的注射成型及加工

22.粉末冶金零件工艺卡片 23.装配工艺过程卡片 24.装配工序卡片 25.电气装配工艺卡片 用于产品的电器安装与调试 26.油漆(喷涂)工艺卡片 27.操作指导卡片(作业指导书) 指导工序质量控制点上的工人生产操作的文件 28.检验卡片 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的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29.工艺附图 与工艺规程配合使用,以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加工或装配的简图或图表应用 30.工艺守则 某一专业工种所通用的一种基本操作规程 31.工艺关键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技术要求严、工艺难度大的工艺关键件的图号、名称和关键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32.工序质量分析表 用于分析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每个特性值——操作者、设备、工装、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程度,以使加工质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的一种工艺文件 33.工序质量控制图 用于对工序质量控制点按质量波动因素进行分析、控制的图表 34.产品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设置质量控制点的零件图号、名称及控制点名称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35.零、部件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填写某一零(部)件的所有质量控制点、名称、控制项目、控制标准、技术要求等的一种工艺文件36.外协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外协件的图号、名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37.配作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需配作或合作的零、部件的图号、名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38.零件明细表 当该产品不采用零(部)件工艺路线表或此表表达不够时,需编制按车间或按工种划分的零件明细表,起指导组织生产的作用。例如:油漆、热处理、表面处理等零件明细表 39.外购工具明细表 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购买的全部刀具、量具等的名称、规格与精度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40.组合夹具明细表

【免费下载】列车完整性检测方法

摘要 当前国内铁路快速发展,但近期出现了多次安全事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造成了重大影响。铁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列车完整性检测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一部分。为了防止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抛车,可以采用有效的列车完整性检查设备。目前低成本技术要求下,所采用的技术可以不依赖轨道电路。主要介绍列车完整性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GPS技术的列车完整性检测、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列车完整性检测。 关键词:完整性;GPS;加速度传感器;

引言 列车的完整性监测是指列车运行过程中利用设备检测列车的完整性,即检测列车有无脱钩抛车现象,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列尾装置)来完成。列尾装置由安装在列车尾部的主机和司机室内的控制盒两部分组成,它能实时检测列车尾部风管风压并将风压信息不停的反馈给机车司机控制盒,实现欠压报警,提示司机采取紧急制动等应急措施。主机对主管风压进行检测,当列车发生抛车,风管断开漏风,泄露量超过规定值时,通过无线调度系统机车电台及时向机车乘务员发出警示。 但是,但列尾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既有或新增的无线列调,没有列尾装置司机控制盒的预留接口,给安装和使用带来困难;无线列调的使用频率不当,造成枢纽内列尾装置主机与无线列调间相互干扰,影响列车的出发;列尾装置对风压的查询频率不够,有些一分钟甚至几分钟查询一次,这样不能保证完整性检查的实时性;另外无线通信存在盲区,设备受环境影响较大。 1.基于GPS技术的列车完整性检测 1.1 GPS技术简介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增强系统的性能,增加系统实现 的灵活性,并降低运营成本。 1.2 GPS技术的原理 GPS导航仪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记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低应变反射波法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瞬态冲击方式,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时域曲參。籍一维波动理论分析来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这种方法称之为反射波法(或瞬态时域分析法)。 传感器的安装方法: 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 2/3半径处; 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 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度,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

桩 传感器位迓

传感器藕合: 把藕合剂抹在传感器底部,再把传感器放入桩顶部,松手后传感器不会移动和侧斜为佳。传感器安装地点,一点要平整。不然会影响采集效果,藕合可以用牙膏,黄油,口香糖,但不可用泥巴。 敲击: 敲击以力棒自由落体来敲击桩头,力棒落到桩头反弹后,立马抓住力棒。落距为5cm—5cm为佳。视桩的长度而定,桩稍长可稍加大落距。长桩用的锤头最好为橡胶头,短桩用铝合金头。 波形分析完整桩:入射波与反 射波同相

也有桩底反射和初始入射波先反相再同相的扩底桩 下图为,某小区的住宅楼,长7.2米人工挖孔桩,设计砼强度为C25 V=3675,经检测桩底反射明显,底部扩底属完整桩 缩径桩:在时程曲线上反映比较规则,缩径部位和缺陷呈先同相再反相,或仅现其同相反射信号,视严重程度,可能有多次反射,此类缺陷桩一般可见桩底信号

离析:由于离析部位的混凝土松散,对应力波能量吸收较大,形成缺陷波不规则,后续信号杂乱,而且频率较低,波速偏小,通常很难看到桩底反射。 WI 断桩:测试曲线呈等距多次同相反射。上部断裂往往趾呈高频多次同时反射,反射幅值较高,衰减较慢,中部断裂反映为多次同相反射,缺陷的反射波幅值较低,而深部断裂波形反映下,类是摩擦桩桩底反射,但算得的波速明显高于正常桩的波速。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2021版)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 (2021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82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2021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文件根据我厂产品的生产性质、生产类型和产品的复杂程度以及工种状况,对常用的工艺文件规定了完整性。 本文件适用于变压器新产品的生产。老产品的工艺整顿也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GB/T4863-93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GB/T6583-1994质量保证术语 JB/T9167一1998工艺装备设计管理导则 JB/T9165.1-1998工艺文件完整性 3、一般要求

3.1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主要依据,要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2本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应在产品设计、试制、鉴定和生产的各个阶段相应编制完成。 3.3产品的生产性质是指样机试制、小批量试制和正式批量生产。样机试制主要是验证产品设计结构,对工艺文件不要求完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小批试制主要是验证工艺,所以小批量试制的工艺文件基本上应与正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相同。不同的是后者通过小批试制过程验证后的修改补充,更加完善。 4、工艺文件种类 4.1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记录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情况的一种工艺文件。 4.2工艺方案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4.3产品零(部〉件工艺路线表

数据完整性检查要点.docx

数据完整性检查要点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描述存储的所有数据值均处于客观真实的状态。 –并不是计算机化系统实施后才出现的 –适用于电子数据和手工(纸质)数据 –企业应当处于一种基于数据完整性风险的可接受控制状态数据的属性 基本原则 A(attributable)—可溯源 L(legible)—清晰 C(contemporaneous)—同步 O(original or true copy)—原始或真实复制 A(accurate)—准确 数据 人工观察填写的纸质记录 仪器、设备通过复杂的计算机化系统产生的图谱或电子记录。

纸质记录 对文件和记录版本(变更)进行控制 对原始空白记录进行控制 对空白记录的发放进行控制 对已填写记录的修改进行控制 图谱或电子记录 电子方式产生的原始数据采用纸质或PDF格式保存应当显示数据的留存过程,以包括所有原始数据信息、相关审计跟踪和结果文件、每一分析运行过程中软件/系统设置标准 一个给定的原始数据系列重建所需的所有数据处理运行情况(包括方法和审计跟踪),经过确认的复本。 一旦打印或转换成静态PDF,图谱记录则失去了其被再处理的能力,不能对基线或隐藏区域进行更详细的审核或检查。 以数据库格式存在的动态电子记录则可以进行追踪、趋势分析和查询、查看隐藏区域,放大基线以将积分情况查看的更清楚。 数据审计跟踪 数据审计跟踪(audit trial):是一系列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

序及用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以帮助从原始数据追踪到有关的记录、报告或事件,或从记录、报告、事件追溯到原始数据。 如果计算机系统用于电子捕获、处理、报告或存贮原始数据,系统设计应能保持提供全面审计追踪的保存,能够显示对数据进行的所有更改。 对数据的所有更改,应可以显示做这些更改的人,更改均应有时间记录,并给出理由。 用户不应具备修订或关闭审计追踪的能力。 不需要包括每个系统活动(例如,用户登录/退出,键盘敲击等)。 通过对经过设计和验证的系统报告进行审核来达到目的。 必须是商业电子管理系统吗?只要能够达到GMP的要求,纸质追踪和半纸质半电子系统也能被接受。 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于数据完整性提出详细要求: –计算机化系统应当记录输入或确认关键数据人员身份

基桩检测规范桩身完整性检测标准及判定方法

基桩检测规范桩身完整性检测标准及判定方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声波透射法检测标准及判定方法 试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桩身的完整性类别应结合桩身缺陷处声测线的声学特征、缺陷的空间分布范围,按照下列两表所列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表1 桩身完整性判定表2

低应变 检测标准和判定方法 试验执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桩身完整性类别的划分原则及其对应的技术特征见表3。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表3 桩身完整性判定表4

注: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因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导致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参照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底反射波的其他桩实测信号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钻芯法 检测标准和判定方法 桩身完整性判定按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的要求进行。 混凝土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2002的有关规定执行。芯样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按一组三块试件强度值的平均值确定。 桩身完整性类别的划分原则及其对应的技术特征见表5和表6。 桩身完整性类别的划分原则表5

桩身完整性类别的技术特征(外观及强度) 多于三个钻芯孔的基桩桩身完整性可类比表6的三孔特征进行判定。 表6 桩身完整性判定

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其格式

Q/LFQ 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LFQ J2.1—2004 代替Q/CN .G01—1999 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其格式 2004-10-25发布2004-10-25实施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发布

LFQ J2.1—2004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工艺文件种类 (1) 4 工艺文件格式幅面及代号 (2) 5 工艺文件的格式 (2) 6 工艺文件填写的基本要求 (3) 7 工艺方案拟写内容 (3) 8 工艺总结拟写内容 (4) 9 横式工艺文件的填写 (4) 10 竖式工艺文件的填写 (6)

Q/LFQ J2.1—2004 前言 本标准是对Q/CN.G 01-1999《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其格式》的修订。 本标准根据机电部标准JB/T 9165.1—1998《工艺文件完整性》和JB/T 9165.2—1998《工艺规程格式》所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厂工艺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本企业常用工艺文件种类及其格式。 本标准根据J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份: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J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份:产品标准编写规定》进行编写。 附录A、附录B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CN.G 01-1999。 本标准由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江秀英 本标准分类号:T2

LFQ J2.1—2004 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其格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常用的工艺文件的种类及其格式,用以指导生产操作,编制生产计划,调整劳动组织,安排物资供应,进行技术检验,工具管理,经济管理,经济核算。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 9165.1—1998 《工艺文件完整性》 JB/T 9165.2—1998 《工艺规程格式》 JB/T 9165.3—1998 《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 JB/T 9165.4—1998 《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 Q/LFQ J2.2—2004 《工艺文件编号方法》 3工艺文件种类 3.1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记录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情况的一种工艺文件。 3.2 工艺方案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本厂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3.3 产品零、部件工艺路线表 产品全部零、部件(设计部门提出外购件的除外)在生产过程中所经过部门(科室、车间、工段、小组或工种)的工艺流程,供工艺部门、生产计划调度部门使用。 3.4 冷冲压工艺卡片 用于零件的冷冲压加工。 3.5 焊接工艺卡片 用于对复杂零、部件进行电、气焊接。 3.6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7 装配工艺卡片 3.8 电气装配工艺卡片 3.9 油漆工艺卡片 3.10 检验卡片 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的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3.11 调试入库检验卡 3.12 油漆涂装检验卡 3.13 ()检验卡 用于除“调试入库”、“油漆涂装”等专项检测之外的其它各项检测。具体检测内容填写在括号内,如“焊装”“××装配”“总装”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