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关于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关于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关于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关于

附件3: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关于

预备名单的内容

II.C 《预备名录》

程序和格式

62.《预备名录》是缔约国认为其境内具备世界遗产资格的遗产的详细

目录,其中应包括其认为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或自然遗

产的名字和今后几年内要申报的遗产的名字。《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第1、2及11(1)条规定。

63.如果缔约国提交的申报遗产未曾列入该国的《预备名录》,委员会不

予考虑。第24COM VI.2.3.2号决定

64.鼓励缔约国编撰其《预备名录》,并让景点管理人员、当地和地区

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参与编撰过程。

65.缔约国呈报《预备名录》至秘书处的时间最好提前申报遗产一年。

委员会鼓励缔约国至少每十年重新审查或递交其《预备名录》。

66.缔约国需要递交英文或法语的《预备名录》,且采用附件2所示的标

准格式,其中包括遗产名称、地理位置、简短描述以及其具有突出

的普遍价值的陈述。

67.缔约国应将已签名的完整《预备名录》原件递交至: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法国巴黎(7, place de Fontenoy,Paris 07 SP,

France)

电话:+33 (0) 1 4568 1136

电邮: wh-tentativelists@https://www.doczj.com/doc/b516379018.html,

68.如果所有信息均已提供,秘书处会将《预备名录》登记并转呈给相

关咨询团体。每年都要向委员会递交所有《预备名录》的概要。秘

书处与相关缔约国协商,更新其记录,将《预备名录》上已纳入《世

界遗产名录》和已拒绝申报除名。

第https://www.doczj.com/doc/b516379018.html, 4A号决定

69.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b516379018.html,/en/tentativelists,查阅缔约国《预备名录》:第27COM 8A号决定

《预备名录》作为计划与评估工具

70.《预备名录》提供未来遗产名录申报信息,是缔约国、世界遗产委

员会、秘书处及咨询团体有用的重要计划工具。

71.鼓励缔约国参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保护自然联

盟(IUCN) 应委员会要求准备的《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录》的

分析报告,确定《世界遗产名录》内的空白。这些分析使缔约国能

够比较主题、区域、地理文化群和生物地理区,确定未来的世界遗

产。第24COM号决定第VI.2.3.2(ii)段

文书WHC-04/https://www.doczj.com/doc/b516379018.html,/13.B 1和2

请登陆:

https://www.doczj.com/doc/b516379018.html,/archi ve/2004/whc04-28com-13b 1e.pdf和https://www.doczj.com/doc/b516379018.html,/archi ve/2004/whc04-28com-13b 2e.pdf

72.另外,鼓励缔约国参考由咨询团体开展的具体主题研究报告(见147

段)。研讨内容参考了《预备名录》评估、《预备名录》协调会议报

告、咨询团体以及其他具有资格的团体和个人的相关技术研究。研

究报告列表已完成,详见:https://www.doczj.com/doc/b516379018.html,/en/globalstrategy 主题研究报告异于缔约国申报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编撰的比较分析(见第132段)。

73.鼓励缔约国在区域和主题级别协调《预备名录》。在这个过程中,缔

约国在咨询团体的协助下,共同评估各自的《预备名录》,评论空白

并确认相同主题。通过协调,《预备名录》得以改进,缔约国可以申

报新遗产,且能与其他缔约国合作编撰申报材料。

缔约国编撰《预备名录》过程中的协助和能力建设

74.要实施《全球战略》,就有必要共同致力于协助缔约国进行能力建

设和培训,获取和/或增强在编撰、更新和协调《预备名录》及准

备申报材料的能力。

75.在编撰、更新和协调《预备名录》方面,缔约国可以请求国际援助

(见第七章)。

76.咨询团体和秘书处可在考察评估期间,举办地区培训班,对名录中

第24COMVI.2.3.5号决定很少的国家在准备预备名录和申报的方法上提供帮助。

II.D 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评估标准这些标准起初分为两组,

标准(i)至(vi)适用于文

化遗产,标准(i)至(iv)适用

于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6届特

别会议决定将这十个标准

合起来(第https://www.doczj.com/doc/b516379018.html, 5.1

号决定)

77.如果遗产符合下列一项或多项标准,委员会将会认为该遗产具有突

出的普遍价值(见49-53段)。所申报遗产因而必须:

(i) 是人类创造天才的代表作;

(ii) 体现出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人类在建筑、

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的重

要交流;

(iii) 能为传衍至今的或者是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

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iv) 能够阐释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某种建筑物类型、构筑物类

型、技术展示手段或景观类型的杰出范例。;

(v) 是人类传统定居、土地利用或海洋利用方式的杰出范例,

它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

是当此典型范例因不可逆变化的冲击而脆弱时;

(vi) 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活传统、观点、信仰、艺

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委员会认为本标

准最好与其他标准一起使用);

(vii) 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区;

(viii) 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地质过程或显著的地质或地貌特征;

(ix) 突出代表了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物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

(x) 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

78.只有具有完整性和/或真实性的特征,且有足够的保护和管理机制

确保遗产得到保护,遗产才能被视为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II.E 完整性和/或真实性

真实性

79.依据标准(i)至(vi)申报的遗产须具备真实性。附件4中包括了关

于真实性规定的《奈良文件》,为评估遗产的真实性提供了操作基

础,概要如下:

80.理解遗产价值的能力取决于关于该价值信息来源的真实度或可信

度。对涉及文化遗产原始及后来特征的信息来源的知晓和理解,是

评价真实性各方面的必要基础。

81.对于文化遗产价值和相关信息来源可信性的评价标准可能因文化

而异,甚至同一种文化内也存在差异。出于对所有文化的尊重,文

化遗产的审查和评估必须首先在其所在的文化背景中进行。

82.依据文化遗产类别和其文化背景,如果遗产的文化价值(申报标

准所认可的)之下列特征是真实可信的,则被认为具有真实性:

?外形和设计;

?材料和实体;

?用途和功能;

?传统,技术和管理体制;

?方位和位置;

?语言和其他形式的非物质遗产;

?精神和感觉;以及

其他内外因素。

83.精神和感觉这样的特征在真实性评估中虽不易操作,却是评价一个

地方特点和意义的重要指标,例如,在社区中保持传统和文化连续

性。

84.所有这些信息的采用允许文化遗产在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方面

的价值被充分考虑。“信息来源”指所有物质的、书面的、口头和

图形的信息,从而使理解文化遗产的性质、特性、意义和历史成为

可能。

85.在准备遗产申报考虑真实性时,缔约国首先要确认所有适用的真实

性的重要特性。真实性声明应该评估真实性在每个特征上的体现程

度。

86.在真实性问题上,考古遗址或历史建筑及地区的重建只有在个别情

况才予以考虑。只有依据完整且详细的记载,不存在任何想象而进

行的重建,才会被接纳。

完整性

87.所有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必须具有完整性。第20 COM IX.13号决定

88.完整性用来衡量自然和/或文化遗产及其特征的整体性和无缺憾

性。因而,审查遗产完整性就要评估遗产满足以下特征的程度:

a) 包括所有表现其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必要因素;

b) 形体上足够大,确保能完整地代表体现遗产价值的特色和

过程;

c) 受到发展的负面影响和/或被忽视。

上述条件需要在完整性陈述中进行论述。

89.依据标准(i)至(vi)申报的遗产,其物理构造和/或重要特征都必须

保存完好,且侵蚀退化得到控制。能表现遗产全部价值绝大部分必

要因素也要包括在内。文化景观、历史名镇或其他活遗产中体现其将完整性条件应用于依据标准(i)至(vi)的申报的遗产之例证正在开发。

显著特征的种种关系和能动机制也应予保存。

90.所有依据标准(vii)至(x)申报的遗产,其生物物理过程和地貌特

征应该相对完整。当然,由于任何区域都不可能是完全天然,且所

有自然区域都在变动之中,某种程度上还会有人类的活动。包括传

统社会和当地社区在内的人类活动常常发生在自然区域内。如果对

当地的生态并无损害,这些活动就可被视为同自然区域突出的普遍

价值一致,具有生态可持续性。

91.另外,对于依据标准(vii)至(x)申报的遗产来说,每个标准又有

一个相应的完整性条件。

92.依据标准(vii)申报的遗产应具备突出的普遍价值,且包括保持

遗产美景的必要地区。例如,某个遗产的景观价值在于瀑布,那么

只有临近的积水潭和下游地区同保持遗产美景完整相连,才能满足

完整性条件。

93.依据标准(viii)申报的遗产必须包括其自然关系中所有或大部分

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素。例如,“冰川期”遗址要满足

完整性条件,则需包括雪地、冰河本身和凿面样本、沉积物和拓殖

(例如,条痕、冰碛层及植物演替的先锋阶段等)。如果是火山,

则岩浆层必须完整,且能代表所有或大部分的火山岩种类和喷发类

型。

94.依据标准(ix)申报的遗产必须具有足够大小,且包含能够展示长期

保护其内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过程的必要因素。例如,

热带雨林地区要满足完整性条件,需要有一定的海拔层次、多样的

地形和土壤种类,群落系统和自然形成的群落;同样,珊瑚礁必须

包括,诸如海草、红树林和其他为珊瑚礁提供营养沉积物的临近生

态系统。

95.依据标准(x)申报的遗产必须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至关重要的价

值。只有最具生物多样性和/或代表性的申报遗产才有可能满足该

标准。遗产必须包括某生物区或生态系统内最具多样性的动植物特

征的栖息地。例如:要满足完整性条件,热带草原需要具有完整的、

共同进化的草食动物群和植物群;一个海岛生态系统则需要包括地

方生态栖息地;包含多种物种的遗产必须足够大,能够包括确保这

些物种生存的最重要的栖息地;如果某个地区有迁徙物种,则季节

性的养育巢穴和迁徙路线,不管位于何处,都必须妥善保护。

[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范文示例]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范文示例]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人们要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让子孙后代享受这些文化遗产。以下是分享的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 __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用来测风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罪行,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热衷于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也许外国的一些东西确实好,一些科技确实比我们先进,如果是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学习,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国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日剧.韩剧,而韩国却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小学生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难道说,以后我们吃粽子的时候,要告诉我们的后代,这是韩国的节日吗?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儒、道、墨、法、兵……虽然立场不同,却不曾相互诋毁和排斥,每个学派各抒己见。《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的文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到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 开发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中国作为文化古国,到目前中国已有48处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就目前来说,一些文化遗产是及其脆弱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我国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当前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及原因保护与开发开发转变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来居上,自1987年至2015年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8。名列第二,仅在意大利之后。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纵观中国所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它们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特色,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如此丰富,如何对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最大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文化遗产进行推广与开发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促使人民去了解我们身边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

【最新】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实用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 篇一: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附件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 201X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四川省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发挥世界遗产的教育和展示功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 遗产。 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区、保护区、缓冲区。 第三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世界遗产资源调查、评估、申报和在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监测、保护、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世界遗产保护,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确保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跨行政区域的世界遗产,坚持共同保护、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世界遗产管理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的重大 问题。 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世界自然 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主管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并协同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世界 文化和自然遗产中文化遗产部分的保护管理工作。 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林业、交通运输、旅游等其他行政主 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做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跨行政区域的世界遗产,由世界遗产地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纳 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七条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世界遗产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破坏世界遗产的行为。 第二章申报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负责全省世界遗产申报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全省世界遗产申报的指导、监 督和审核工作。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分布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并建立档案,加强保护。 第十一条对具有申报世界遗产价值的资源,遗产资源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提出申请,按照世界遗产申报标准,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世界遗产 申报的资源调查、价值评估和文本编制等工作。经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筛选、评估论证后,列入四川省世界遗产 预备名单。 第十二条申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州)人民政府审定,经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 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评估论证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申报。 第十三条申报世界遗产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州)人民政府审定,经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初审 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报国务院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 跨行政区域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 第三章规划

如何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 序号姓名课程名称学院专业提交时间授课教师 欧洲文明与世界 遗产信息工程学院电子 信息工程专业 2014.4.23 如何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 学习了欧洲文明与世界遗产这一科目我颇有感悟,世界遗产是我们全人类 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它,下面我来谈一谈如何才能保护 好世界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应该保护好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 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 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 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比如说北京的 旧城整体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能否落实是 关键。政府必须下决心坚决遏制住旧城内目前依然十分强劲的房地产开发势 头,切实加强对故宫缓冲区的保护,切实落实对旧城实行“整体保护”的原则, 真正保护好故宫这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然后,遗产保护法的确立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地方的遗产地存在管理 部门分散、各行其是的现象。我们应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抓紧研究遗 产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机构和 科研机构。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 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遗产地的专项立法应加快步伐,使遗产保护真 正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我们还应该对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在这方面,我们应 尽快“与世界接轨”,坚决扭转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的错误 倾向,更不能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应限定每天的参观人数,更新“单 纯追求门票收入”等陈旧管理理念。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应在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放宽眼界,大胆决策,逐步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改变公益性管理单位 差额补贴的经济运行方式,保护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保护 与眼前利用间的矛盾。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保护技术的提高。我国遗产地的高层管理人才以及专 业技术人员缺乏,保护技术相对落后,亟待提高。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重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和手段,鼓励遗产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探索 适应我国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 分数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 (审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申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指南》(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审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涉及风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审查。负责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监督。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自然负责。1 遗产申报项目的初审,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涉及风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初审;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涉及风

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监督。第四条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以下简称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和监督,应当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通过捐赠、技术支持、志愿者等方式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第二章宣言 第六条申报世界遗产应当以保护和继承人类共有的珍贵遗产资源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原则,量力而行,厉行节约,促进有序发展。 第七条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符合《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关于世界遗产的突出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相关标准、条件和要求; (二)申报项目保护管理计划的编制; (3)按程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世界遗产保护名录》; 2 (四)依法划定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等受保护场所;(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其中,第(3)款所述的纳入程序应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初步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的相关要求执行。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41号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 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

世界自然遗产

什么是世界遗产? 人类稀珍的,不可再生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另一项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不同。主要包括: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以及其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方。 世界自然遗产 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 然面貌; 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 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④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⑤构成代表进行中的生态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和陆地,水生,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 社区发展的突出例证; ⑥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⑦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自己的总结:是以大自然,植物,动物为依托经过时间的打磨,沉淀形成的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有的面貌,现状景观。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 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价值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价值意义 文化遗产的定义, 与“文化遗产”的“泛概念”不同, 从保护的角度看, 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从1972 年到现在, 一直在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 其保护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72 年开始到现在, 以实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为主的、偏重于物质文化的保护; 第二阶段, 从1989 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开始到现在, 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主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文件及其背景来看, 这两个阶段的保护, 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紧密联系, 具有高 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影响世界文化走向的深刻意义。 一、物质文化保护的背景及其意义(1972 年———现在) ( 一) 世界遗产保护的提出和经济文化背景 20 世纪是科技革命的辉煌世纪, 也是“全球化”重新启动 的世纪。世界各地为了发展经济, 攫取资源, 破坏自然, 正如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在地球上许多地区, 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说明人为的损害的迹象: 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达到危害的程度; 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适当的扰乱; 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或陷于枯竭; ??”*)。另一方面, 经济建设对文物的破坏, 比战争更为恐怖。比如60 年代, 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了阿旺斯水坝, 致使两座千年神庙毁于一旦。据统计, 当时所毁掉的文物古迹数量大大多于两次世界大战所破坏数量的总和。人类为了自己这一代的所谓“幸福”, 恣意蹂躏自然、毁灭文物。面对残酷的事实和严峻的局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发布的5 个月之后, 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08 ( 二) 世界遗产的分类与价值 《公约》规定保护的对象是“文化遗产”和“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是: 文物、古建筑群、历史遗址, 这些显然是物质的。后来在实践中又添加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显然是从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角度提出的。凡是有条件评 上的, 都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平时所说的“世遗”, 指的是 这类名录。以下对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 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的性质、价值作阐释。 1.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三方面。如我国被列入的有拉萨布达拉宫、安徽古民居建筑、苏州古典园林、曲阜孔府、孔庙、孔陵等, 这是属于建筑群;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这是属于遗址、文物;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属于历史遗址。这些文化遗产, 无论是雕塑、雕刻、建筑, 都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 都是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从历史、文化、艺术或科学角度看, 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历史遗址则有人类学、人种学的价值。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莫高窟作了以下的价值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 窟的492 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 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 展 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敦煌壁画是世人公认的“墙壁上的图书馆”, 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中国威胁论”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在, “文明冲突论”也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2.世界自然遗产指具有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自然遗产的保护具有保护物种、地理地质结构价值, 还有自然审美价值。例如中国的九寨沟、武陵源、黄龙风景区等。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 国家公园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种保护区。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满足上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 可列为“双遗产”。“双遗产”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和谐的价值观念。《公约》中本来没有“双遗产”,“双遗产”是我国泰山的自然美和我们祖先智慧相结合而对世界遗产作出的贡献。1987 年, 中国泰山申报世界遗产, 5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协会副主席卢卡斯先生来泰山考察, 发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 有古建筑群20 多处, 历史文化遗迹2000 多处, 还有 福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组织办法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审核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申报项目;负责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监督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初审,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初审;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监督工作。 第四条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以下统称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监督等工作应当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以捐赠、技术支持、志愿者等方式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和研究。 第二章申报 第六条申报世界遗产应当以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珍稀遗产资源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原则,量力而行、厉行节约、有序推进。 第七条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应当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一)满足《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关于世界遗产突出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有关标准、条件和要求; (二)编制了申报项目的保护管理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不断出现的问题,不断凸现的矛盾和不断涌现的挑战,将时间撕裂成一块块“碎片”,甚至一天之内要几次“脑筋急转弯”。如果不能针对闪过的想法及时停下来思考,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静下来反思,就会陷于疲于应付,不堪重负的境地。城乡建设大规模展开的时期,必然是文化遗产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只有“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夯实基础,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困难的情况下,深思熟虑,心中有数,底气充足,在紧急的情况下,头脑清醒,敢于直面,坚守底线。 “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的工作方法,需要持之以恒,读书,思考,写作,归纳,早已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无论是在考察途中的汽车里,还是在往返的飞机上,特别是每天晚上静坐书桌前,以电脑为伴,将考察的感想,调研的体会,阅读的心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一次次思绪的梳理,认识的深化。长期下来,居然积攒下上千万字的记录,包括论文,报告,访谈,提案,林林总总,其中既有“一吐为快”的真实感受,也有“深思熟虑”的肺腑之言,还有“临阵磨枪”的即席表达。将他们汇集起来,既是一个时期实践经验的点滴记载,也是一个时代文化遗产事业的综合记实,还是一个保护工作者不惜生命的心灵写作。 北京时间2014年6月22日15时19分,从卡塔尔首都多哈传来喜讯,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0分钟后,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

天山廊道的路网”也顺利通过评审。作为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保护与申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格外激动和自豪,2015年5月5日,从文化遗产保护现场又传来好消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竣工,看到“前方”传来修复后的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造像影像,我激动不已。 在保护世界遗产亚洲研讨会上的讲话P10 今天借这个机会,谈两点意见。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在世界遗产全球战略中,能力建设始终排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保护与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大量既有远大抱负,又懂科学规律,还有奉献精神,能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并能持之以恒为世界遗产事业奋斗终生的人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世界遗产人才培养工作,将同北京理工大学等各大高校、有关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人才,为我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全球战略的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大环境。中国高速发展的综合国力,文明古国的重要地位以及现有人才条件和工作基础,都决定着中国应当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国际社会,我们期待理工大学文化遗产系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今天到会的不少外国朋友将在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到北京和山西的文化遗产所在地进

最新整理关于加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docx

最新整理关于加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 森林公园管理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军地坪街道办事处,区直(垂直)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维护世界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根据《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省风景名胜区条例》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区人民政府成立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副区长(常务)任副组长,区自然遗产保护办、区建设局、区林业局、区旅游局、区水务局、区财政局、区司法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区环保分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规划分局、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区畜牧水产局、区档案局、区旅游产业公司、森林公园管理处、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自然遗产保护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工作职责 区自然遗产保护办:负责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查督办,指导监督区世界自然遗产规划的实施和资源保护工作。牵头抓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宣传工作;负责核心景区建设项目核准登记。 区建设局:参与建设项目选址核审;负责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报批工作,负责建设项目施工报建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查处核心景区内加工预置砖、预置板等违规违法行为。 区林业局:贯彻执行国家林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实施动植物资源普查,建立动态档案(珍稀、濒危动植物、古树名木),并制定保护措施;负责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完成调查评估报告;规划、建设动植物科普馆;巩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成果;落实森林防扑火措施,严厉打击毁坏植被违法行为;加强核心景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动植物检疫工作,制止不符合规定的外来物种进入核心景区;制止在核心景区内捕猎野生动物和非法经营野生动物行为;负责索溪峪林场区域违法建设行为的管控。 区旅游局:负责制定景点轮休计划和旅游高峰期游人疏导方案,禁止超容量

全世界10大自然文化双遗产

全世界10大自然文化双遗产! 世界那么大,人生很短暂,假如有一天,你中了500万,想去哪里玩,够本又划算?今天告诉你答案,要玩就去世界遗产!那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人类共同财富,去一趟不吃亏不上当逼格全满!世界遗产也很多?没关系,他又从中精选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Top 10,不光自然风光无敌,人文古迹也引人入胜,赶快来看看吧! 童话般的地貌,基督教徒的避难所,自然奇迹和人文经典的完美组合 卡帕多西亚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相间其中的是一片又一片的石柱森林和仙人烟囱,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幻的外星世界。公元4-14世纪里躲避宗教迫害的基督教信徒们,在这些奇特的岩石构造里,打造出了隐秘而如蜂巢般连绵的洞穴村落、地下城市和岩窟教堂,尤其是至今仍然色彩华丽的宗教壁画令人叫绝。 世界最美的海岸公路,海市蜃楼般的美景,浪漫热烈而又艺术气息浓郁阿玛尔菲海岸一路断崖绝壁绵延,绿树掩映鲜花点缀,地中海壮丽海景逼人而至,蔚蓝海面上散落着点点的游艇白帆,犹如一串断了线的珍珠。如果说单论景色世界上还多有海岸线可一比,再加上意大利地中海地区浓烈的人文和艺术气息就无可匹敌了:最吸引眼球的是鲜艳多彩的民居,充满历史沧桑的教堂,以及悬崖上遗世独立的古典气质浓郁的花园别墅。 海岸风光旖旎,岛屿星罗棋布,坐落着历久而魅力永存的城堡和小镇 达尔马提亚位于克罗地亚南部的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海水清澈,阳光充足,林木茂盛,倚山傍海分布着数座中世纪风貌的古城。古城墙环抱

着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和巴罗克等不同时期风格的建筑,橙红色的屋顶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光彩夺目。这里已成为新欧洲最具魅力的休闲度假胜地。 《消失的地平线》里的绝尘净域,民族特色鲜明的秘境,人类的理想家园 大香格里拉地区代位于川、滇、藏交界处。茶马古道像一张网一样使得该区域成为中国最独特的民族迁徙演变、和谐共处的大走廊。气势磅礴的雪山冰川、蔚为壮观的大江峡谷、风光秀丽的湖泊草甸、丰富多样的珍稀植物、神秘悠久的宗教文化和精美绝伦的民族艺术使这里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在地球上都独树一帜。 失落的丛林帝国,玛雅文明黄金时代的遗产,中美洲热带雨林里的国家公园 提卡尔坐落于危地马拉东北部的热带丛林深处,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玛雅古城之一。六座傲然耸立的金字塔在莽莽森林中矗立而起,在其顶端的神庙俯瞰遍布在密林里的遗址建筑,其辉煌壮丽实在令人惊叹。翠绿的密林雾气缭绕,如仙境一般。在清脆的鸣叫,以及吼猴让人胆战心惊的嘶吼声中感受燃烧的激情,金刚鹦鹉在天空翱翔,飞向它们位于丛林顶端的栖息地。 青山绿水间,婉约优雅的湖畔别墅令人心醉,名流汇集的度假地 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北意大利,散落着具有优雅景致的湖泊。在苍翠山坡和宝蓝色湖水之间的花岗石岸边,一个个小镇依山傍水而建。从罗马帝国时代起,这里就是王公贵族和名流艺术家们争先修建豪宅别墅的好去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意义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先人留下来的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遗产,它们都是非常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保护它。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各国又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文化遗产呢?法国,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之一,它有着举世闻名的名画《蒙娜丽莎》等各种文化遗产。早在1830年,法国就有文物保护方面的立法。100多年来,法国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法规体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以有法可依,依法进行。法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许多保护性的条例与法规,著名的如法国的“马尔罗法”通过相关法律确定了政府这一主体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绝对保护权。且为了保证保护区的地位,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分级别的列入保护名录,针对不同级别的文化遗产,在保护、改造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也各不相同。如巴黎的第一个保护区马雷街区,在对建筑进行登录时,就分为文物级和历史名录级,而对于较高级别的文物级,政府要求业主与其之间遵守特定的协议,且在维护补贴、税收等方面也与历史名录级享受不同优惠政策。 除了有完善的法律保护之外,我个人认为法国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保护得那么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部分群众都有着一颗保护文化遗产的心。在对文化遗产地区进行旅游规划和开发管理时,常常有各种民间保护力量的参与,如民间保护组织、投资者、学者、当地社区居民、手工业者等。这些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往往在前期规划与后期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共同形成的组织也可以站在多个利益群体的角度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综合保护和开发,最大程度上减少各方利益冲突。例如埃菲尔铁塔的修建以及卢浮宫的金字塔形透明屋顶,在建造时就受到群众的很大意见及反对。在修建埃菲尔铁塔时,甚至有人扬言如果埃菲尔铁塔真的修建好,他将永远离开这座城市,但事实上那人并没有离开,反而每天都去塔上的咖啡厅喝咖啡。卢浮宫的金字塔形屋顶也受到人们的很多争议,他们普遍认为在卢浮宫这样古色古香的建筑旁建起这样具有现代特色的东西根本是不可理解的,但最后这个的建起却给卢浮宫的人流控制等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有法语是被誉为是最美的语言,法国人都很重视法语,如果外国人地法语说得不好,他们可能会认为你在侮辱他们。从上面我们看到,虽然人们的反对并不是完全的正确,他们反对的东西的建成却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他们这种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又从中反思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情况,然后进行学习改进。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还比较健全,管理部门也很权威,如文化局、规划局等。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存在两个差距,一是理念的差距,一是做法的差距。理念的差距尤其表现在我国在对文化遗产改造利用中常常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在遗址基础上进行重建时也是坚持修新如旧的原则。无论是修旧如旧还是修新如旧,都是作假,因为无论是现代的材料、工艺还是工匠都无法与古代相提并论。修新如旧常表现在外观形象上的如旧,这从短期来看,可以营造文化环境,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但是从长期来看,从文化的保护角度,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对后人的欺骗,对历史的欺骗。同时,这些原则也限制了当代人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国家也没有大力的将保护文化遗产这一意识灌输到人们中,造成观念上的缺失,同时某些地方政府为了一时的利益,毁坏文化遗产建筑等,建立商业区,修建住房等,从而获取利益。 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负的义务,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记载,为我们下一代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以后的人生的启发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其背

浅谈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

浅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寸带兴 保山学院中文系09级文秘班(090120124)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仅要继承好,而且要保护好。鉴于现今人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评标准及定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存在的矛盾,解决的办法等几个问题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谈几点认识。 参考文献:【1】王晓玲: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开发之间的关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4月 【2】路君:岂能让文化遗产成快餐—破解文化遗产管理与经营的难题 【3】单霁翔: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考(上)北京规划建设68、69. 【4】单霁翔: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考(下)北京规划建设107、108. 【5】马自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M】中国文化遗产.2005:第六期.6 中文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仅要继承好,而且要保护好。鉴于现今人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世界文化遗产的含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存在的矛盾,解决的办法等几个问题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谈几点认识。 主题词: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遗产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包括积极遗产和消极遗产。积极遗产指死者生前个人享有的财物和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如债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益等。消极遗产指死者生前所欠的个人债务。世界文化遗产则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的缔约国,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称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评标准及各种遗产的定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评,首先必须具备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具有明确的定义和供会员国提名及遗产委员会审批遵循的标准。 1.文化遗产

(中英文对照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考虑到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坏变或消失都构成使世界各国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 考虑到国家一级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往往不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手段,以及应予保护的财产的所在国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 回顾本组织《组织法》规定,本组织将通过确保世界遗产得到保存和保护以及建议有关国家订立必要的国际公约来维护、增进和传播知识, 考虑到现有关于文化财产和自然财产的国际公约、建议和决议表明,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考虑到某些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存,

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依据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在大会第十六届会议上曾决定就此问题制订一项国际公约, 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本公约。 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 第一条为实现本公约的宗旨,下列各项应列为“文化遗产”: 古迹: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份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的联合工程以及包括有考古地址的区域。 第二条为实现本公约的宗旨,下列各项应列为“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景观;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地文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到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

世界自然遗产地

世界自然遗产地 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程序申报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程序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流程共包含5个步骤:(1)缔约国列出预备清单,并将所申报的遗产项目材料报送世界遗产中心;(2)世界遗产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看其材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申报的有关技术要求;(3)世界遗产中心将材料转给IUCN,IUCN派专家到实地考察评估遗产的价值、完整性以及保护管理状况等;(4)IUCN将评估报告及结论呈报世界遗产中心;(5)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次年的遗产大会上最终作出列入、推迟考虑或不列入的决定。 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常简称为IUCN,是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的缩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保护联盟,是政府及非政府机构都能参予合作的少数几个国际组织之一。 成立于1948年10月,当时名称为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 (IUPN),1956年更名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1990年正式更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目前共有82个国家,111个政府机构和800多非政府组织。 中国首次参加了在蒙特利尔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会,成为第75个成员国。 二、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和审核世界遗产的申报和审核过程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