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学法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学法指导随着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学课程标准》通过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新领域,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我们应牢牢把握住这一点,使学生表现出充足的信心让学生不但知道问题的答案,而且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授予学生以鱼,更要教给他们捕鱼的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只是其中一步,更重要的步骤则是探寻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当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究、自己检验的时候,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会得到拓展,学习能力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满堂灌,而应该教给学生怎样自主学习,这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对学生加强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溶化新知识,并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

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的眼、手、脑、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并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应用知识。例如为了上好《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我事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学具,并强调必须自己亲手做。第二天,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其实这时学生已对长方体有了初步的感知。课堂上,我又让学生讲述做学具时遇到的种种困难,然后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用指一指、摸一摸等方法,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这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顺利地完成了。

二、营造课堂讨论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一般都喜欢自问自答,根本没考虑到学生有没有进行思考,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如此一来,课堂讨论非常必要。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精神。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从表及里,由此及彼,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步步推进。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出示题目:有许多饮料,一箱24瓶,这样的饮料有16箱大约有多少瓶?请每一位同学都猜测一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然后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来说明你猜测的数与正确答案相差多少?学生得出答案需要经过计算:24×16=?教师再请每一位同学独立地、用尽

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24×16=?接下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到老师要求他们汇报结果时,全班共得出十几种解决方法。

三、指导阅读教材

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所用的教材不同,它们是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特征设计的。比如,低年级的教材多图片,看起来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而高年级的教材则文字相对多些。作为教师,应该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在图片中探索问题,一边看图,一边思考;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大脑思维已经比较健全,就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材要边读边想,手中带笔,及时演算、推理,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1)圆柱的表面积有几部分组成?(2)构成圆柱表面积的都是什么图形?(3)想一想这些图形的公式。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将一个圆柱分割成三个图形,即圆柱的上下面是两个圆形,而侧面展开则是一个长方形。如此一来,再求圆柱的表面积就轻而易举了。最后,学生通过认真地思考,得出结论:s圆柱=s侧+2s圆。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一想圆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思考侧面积和圆形在什么特殊条件下可以合并同类项。这样经过一步一步推导,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发散,学起数学来自然兴趣盎然。

四、精心设计练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现象。这也就是常常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垄断”,设计一些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等新“包装”题,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能主动、愉快、积极地做题,提高做题效果,减轻作业过多的负担。

五、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

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因此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尽相同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作为老师,不能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实施一刀切,而是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每个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逐一指导并加以督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学习步骤,使自己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学生的大体情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优等生,他们基础扎实,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优良。第二种,聪明型,即头脑聪明但是不够勤奋的类型,这类学生一般有一点小聪明,反应敏捷,但是学习不够踏实,所以成绩忽高忽低。第三种,勤奋刻苦型,这类学生好学,但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成绩难以提高。而第四种则属于既不聪明也不勤奋的类型,他们反应比较迟钝,而且不爱学习,能力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他们不同的问题进行辅导,对第一种学生只做督促就可以了;第二种,要严加管教,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第三种,则要对他们的学习方

法进行点拨;而第四种,则要从基本功抓起,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

另外,学生的心理辅导功课也必不可少。俗话说,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少年时期,正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专心学习,一心不可二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对学生的指导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应该在课上课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从全面到个体逐一进行辅导,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上绽放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