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数学__第八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__第八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__第八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__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下跳棋——可能性

信息窗:可能性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113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等稍复杂可能性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向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

难点: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和等可能思想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一红一蓝两颗棋子,装在布袋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谈话:同学们下过跳棋吗?下棋前,你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谁先走棋?

学生交流,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师谈话:(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思考:图中两个同学是怎样约定谁先走棋子的?(学生回答)

师谈话:图中有两个袋子,你认为他们用哪个袋子来摸棋子公平?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师随机评价)

师谈话:在甲袋中,红、蓝棋子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

师谈话:请同学们猜猜,用甲袋来摸棋子,摸到红棋子和蓝棋子的可能性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

师谈话:摸到红、蓝棋子的可能性到底是总数的几分之几,还需要怎样验证?(学生回答)

师谈话:对。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摸棋子来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小组摸棋子验证猜想)

师谈话:哪个小组想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在甲袋中,红、蓝棋子各占总数的

2

1

,所以摸到红、蓝棋子的可能性也都是2

1。 师谈话:根据刚才的学习,谁能分析一下摸乙袋棋子为什么不公平?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小组交流)

师谈话:谁想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在乙袋中,红棋子占总数的31,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是3

1

;蓝棋子占总数的

32,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是32

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蓝棋子的可能性小。 师谈话:根据前面的探究,你认为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可能性的大小与事件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有关系;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发生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几。

师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可能性的大小与游戏规则公平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对每个游戏者的机会均等,游戏规则才公平,否则不公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求可能性大小最基本的练习。(练习时,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作出判断,再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4题。

这是一道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题目。(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充分交流,之后师继续设问“要使规则公平,该怎样修改转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自主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用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开锁人不知道哪把钥匙能打开门”(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订正)

4.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类。

四、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安排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与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知识你掌握得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检测一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

二、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1.学生回忆,怎样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重点:事件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发生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几。

2.可能性的大小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重点:可能性大小相等,游戏规则才公平,否则不公平。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玩过纸牌吗?纸牌都有哪些?(学生回答)

出示情境图

1.指生说出A、J、Q、K各代表哪些数字?(学生回答)

2.学生独立解答(1)(2)题。

3.学生仿照(1)(2)题,提出问题并独立回答,集体交流。

4.学生解决问题(3),集体交流订正。

四、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1.掷飞标游戏。

(1)飞标掷向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是几分之几?

(2)飞标掷向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是几分之几?

(3)飞标掷向哪两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同样大?是几分之几?

2.砸金蛋游戏。

(1)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砸到钢笔,书包的可能性分别由多大?

(2)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砸不到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有两个人依次砸蛋,谁先砸中钢笔谁算赢,你认为公平吗?

五、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同学在本节课的表现及收获吗?

数学与生活

教学内容:数学与生活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5-116页《合理安排时间》

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纸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预设情景走进生活

1、预设情景: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多媒体出示)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2、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

1、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

请李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师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2、自主设计方案

(1) 如果妈妈、李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2)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

(6)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快喝到茶的方案学生回答

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同学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教学内容:数学与生活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7-118页《找次品》

重点难点:

会用把物体尽量平均分成3份的最优策略解决“找次品”问题。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8个小立方体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原理与基本方法,会用把物体尽量平均分成3份的最优策略解决“找次品”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到策略优化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优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实效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通过“找次品”让学生根据天平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合理的推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燃放烟花爆炸事故和不合格奶粉事件”的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教师小结:严格把握检验关,不让次品流入市场。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找次品”。你们认为什么是次品?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找次品呢?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原理。

1、3瓶一模一样的木糖醇,其中有1瓶被分吃了几颗,那相对另外两瓶而言,就会轻些,把这瓶轻点的称为“次品”,有办法找出来吗?如果用天平来称,你需要称几次?

2、汇报:

板书:3瓶1次

三、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5瓶糖中有一瓶较轻次品,怎么称保证找到?

2、汇报,板书:5(2、2、1)↗平1次

↘不平2(1、1)2次

5(1 1、1 1 1)2次

课件同时演示天平称出次品的过程。

四、探索“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从9瓶糖中找到一瓶次品,要保证找到,你需称几次?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1)汇报,课件同时出示:

9(1 1 1 1 1 1 1 1 1)4次

9(2 2 2 2 1)(1 1)3次

9(3 3 3)(1 1 1)2次

9(4 4 1)(2 2)(1 1)3次

(2)观察比较:要保证找到,哪种方法用的次数最少?

把9瓶平均分成3份,用天平称两次找到次品。

问:它在分组上和其他的相比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平均分成3份)

2、如果27瓶糖中有1瓶较轻的是次品,保证找到,最少需要称几次?怎么称?

(1)想一想。

(2)汇报:需要称几次?怎么称?

问:这3次是不是所有分法中次数最少的呢?

(3)课件出示表格:27瓶糖的所有分组方法以及它们需要称的次数。

3、小结:

从刚才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寻找次品的时候,要保证找到而且次数最少,只要怎么分组就能达到这个目的?(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4、研究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瓶数。

(1)那8瓶你还能平均分成3份吗?那又该怎么分组,保证找到,次数最少呢?

(2)出示10、26、80的分法,仔细观察:它们分别是怎么分组,次数最少?

小结:分3份,每份个数尽可能接近。

五、练习:

1、阿凡提的难题——该怎么称?

“ 15枚金币,其中混着1枚镀金的假币,重量比较重,用天平最多只能称3次就保证找到。

2、假定你有81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它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断定哪一个球重,请问你最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到较重的这个球?

六、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没有学到找次品方法?

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说一说。

先独立思考,再用学具试一试,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用黑板上的方法进行记录,然后小组同学轻轻地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猜测、验证)

学生讨论、出示表格验证。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八单元:异域风情 一、课文理解 第25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1.本文作者季羡林,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 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又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第27课:《与象共舞》 1.《与象共舞》这篇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性格、聪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的点来写; 第28课:《彩色的非洲》 1.作者从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这四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彩色的;从绘画、工艺品、音乐、舞蹈这几个方面介绍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二、词语汇总 1.多音字。 zhān占卜 wǎn莞尔一笑 sàn分散 huā哗然 chā交叉 zhàn占领 guǎn东莞 sǎn散文 huá哗笑 chà劈叉 2.组词。 艇(舰艇)梢(船梢)舱(船舱)祷(祷告)翘(翘起)粱(高粱)幕(开幕)暮(暮色)庭(庭院)稍(稍微)疮(疮口)涛(波涛)翅(翅膀)梁(脊梁)慕(羡慕)墓(坟墓)暇(应接不暇)暇(无暇)遐(遐想)难(难过)锦(花团锦簇)绵(连绵起伏)棉(棉花) 3、填合适的词。 炽热的太阳充沛的阳光耐人寻味的境界奇异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纵横交叉的河道 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庄严的老人极窄的地方形式不同的石桥说不完的情趣新鲜的空气密切的关系可笑的姿态庞大的身躯宽阔的场地笨重的感觉独特的笑颜热烈的气氛 色彩斑斓的世界七彩的非洲浩瀚的天穹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海硕大的花含情脉脉的少女黑白相间的斑马美丽温顺的梅花鹿凝固的色彩五彩缤纷的蝴蝶无限的活力多姿多彩的世界强悍粗犷的音乐流动的旋律看得应接不暇急得哇哇大叫平衡地行驶沉沉地入睡轻轻地抚弄 4、富有情趣的提示语。 ①(公园草坪):别踩我,我怕疼。②(阅览室):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③(电影院):“别抽,听见了吗?你的肺在哭泣。”④(操场):别脏了我,我怕羞。 ⑤(不要随地吐痰):让您的痰吐与谈吐同样高雅。⑥(小草):芳草香浓郁,别醉倒在我的怀里。三、句子 (一)扩写句子。 1、火车穿过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条拂过湖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骏马翻过小山。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方法:图文并茂、激趣朗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德国的风光图片,并讲解: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什么?原来……(板书课题: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感知奇丽的景色。 1、季老先生在三十五年后重返德国,再次见到这样的景象,感慨万千!请你默读全文,迅速在文中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季老先生由衷的感叹? 2、交流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象!多么奇特的民族! 出示并齐读,什么词语首先跃入你的眼帘(抓“!”;“奇丽、奇特”)板书:奇丽奇特 3、同学们,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件出示)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教学内容。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教学适当安排。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二、单元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书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向学生推荐异国风情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观书有感》这两首诗都是朱熹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如果不读书,原有的知识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会不断更新。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教育的好教材。 《其二》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若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观书有感》这两首诗都是朱熹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

光,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如果不读书,原有的知识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会不断更新。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教育的好教材。 《其二》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若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备课

第八单元主备人等级评价 教材简析《古人谈读书》:这三则文言文介绍了古人读书的三种方法,这三种读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既要读书,又要注重方法,这是文言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主要内容。 《忆读书》: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创作的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众多,并被译成各种文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单元都是关于读书的课文,前两篇是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读书方法,第三篇告诉我们写作的技巧。对于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师应多多引导。读书的方法,教师可以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来理解。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写课后生字。 2.背诵文言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4.理清记叙的顺序。 5.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自学、交流、拓展。 2.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3.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学 习重难点1.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2.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教 法 在深入理解读书方法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理解更加深入。 学 法 阅读时,应结合关于读书方法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来理解。

资源补充1.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搜集关于冰心的资料。 课 时安排《古人谈读书》:2课时;《忆读书》:2课时;《我的“长生果”》: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 主备人课例设计思路《古人谈读书》: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含义,提炼关于读书方法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会来理解,并介绍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拓展到课外。 《忆读书》:让学生讨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具体表现在哪里,最后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进一步体会句子:“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我的“长生果”》: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注意引 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口语交际: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或影视作品,这个人物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为什么喜欢。 习作:先明确什么样的书是“好书”,然后学习介绍推荐好书的基本方法及要求。语文园地:学生自学、交流,教师点拨、拓展。 组内成员补充建议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优秀作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优秀作文: 难忘的一刹那 周末,我和妈妈去了阜阳市东方第一城的华润苏果超市去购物。 我刚来到超市里面,一股热流朝我扑来,真是热啊!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能不能去那边买两瓶饮料?咱娘俩喝。”“去吧,去吧!以后别打着我的旗号要东西就行了!”妈妈回答。我心里真是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说完就去买。我一把抓过来。喝完,我感觉又渴了,而且感觉身上比原来热的更狠。我又在想法子,怎么再让妈妈给我买个雪糕吃。我对妈妈说:“妈妈,我又渴了。”话没说完,妈妈来了句:“别得寸进尺啊!”我又说:“不买算了,反正你就我这一个儿子,看你老了,谁伺候你!”妈妈回答:“真缠不过!”说罢,妈妈从包里拿了一元钱给我,我又买了一个“小布丁”的雪糕。这个雪糕可真“雪中送炭”啊!一个雪糕马上就被我“三下五除二”就“消灭”了。 吃的真爽,吃完,我把雪糕棍和袋子就随手扔再地上了。随后,我听见有人好像在喊我:“大哥哥,大哥哥!”我向后面瞟了一眼,怪不得声音那么幼稚,原来是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叫我。这个男孩的个子应该在一米~一米二的个子,脸上红红的,浓眉大眼,还是个瓜子脸。穿着绿色的上衣,黑色的短裤,脚穿白色的运动鞋。我说:“干什么?”他理直气壮的说“老师说了,不能随手扔垃圾,丢垃圾不讲究公共卫生。”“管你什么事?我想扔。”我说。他又接上了腔说:“我刚才都看见了就是你把雪糕棍和雪糕袋扔了一地,难道不知道公共场合事不能扔垃圾的吗?老师还教我们说“公共场合是我家,卫生清新靠大家嘛”!”听完,我的“哧溜”一下红了。这时妈妈说我还不如那个小孩呢!妈妈真是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听完小弟弟的话后,我羞愧的吧垃圾捡了起来,并说:“谢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走近伟人毛泽东 一、单元教材分析: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意,并熟练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长征》及《开国大典》中的重点段落; 3、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4、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深入体会毛泽东的诗歌思想,从中感受伟人的伟大情怀; 2、通过语文文字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及爱国的情感熏陶; 四、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 课时, 精读课文………………5课时, 略读课文…………………4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交流平台”………………2课时, “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21 杨氏之子(文言文) 1.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2.《杨氏之子》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在姓后面加“氏”表示尊重。那杨氏就是姓杨的意思。“之”是助词,相当于“的”。子:古时候称男孩子为子,这里指儿子。课题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3.《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氏族阶层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它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全书共有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多则数行,少则三言两语。 4.记准读音:甚shèn 聪惠huì诣yì其父家禽qín 梁liáng 国应yìng 声答曰 为wèi 设果 5.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梁国:此指汉高祖以来所封的梁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甚:很。“惠”通“慧”,这是通假字,“智慧”的意思。句子意思:梁国姓杨的人家的儿子九岁,很聪明。 7.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孔坦,晋朝人,字君平,孔子的第26代后子孙,学识渊博,是当时的庭尉。诣:拜见。其父:他的父亲。乃:就,于是。句子意思: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可是他父亲不在家,于是把他的儿子叫出来。 8.为设果,果有杨梅。设:摆设。为设果:为他摆出水果。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出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9.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以:来。示:给……看。以示儿:指给小儿看。 曰:说。此:这。君:您。句子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小儿看,说:“这是你家里的水果。” 10.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声:马上、立即。未:没有。闻:听见。夫子:先生,古时对年长者或者读书人的尊称。家禽:家里的鸟。句子意思:小儿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11.全文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很聪明。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吧。”小孩马上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呀。” 12.课文主要讲了孔君平去拜见杨氏,可杨氏恰巧不在家,杨氏之子拿水果招待孔君平时发生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谁不喜欢生活中多一些开心和欢笑?它是咖啡里加的糖,是锦上添的花,甚至是雪中送的碳。幽默风趣的人也往往备受人们欢迎,他们善于观察,心态乐观,谈吐自然,处处表现着一种涵养,一种风采,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幽默风趣不是滑稽逗乐、庸俗戏谑,而是蕴含着智慧,表现着情操。莎士比亚曾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也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活跃生活气氛,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杨氏之子面对故意逗弄自己的客人,巧妙应对,展现出高超的说话艺术;五根普普通通的手指,经丰子恺先生的风趣介绍,立即活灵活现,变成了我们一个个可爱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发现,然而这发现经费奥多罗夫生动的讲述,竟变得那么有趣、动人。语言就是这么奇妙,它给我们的生活着色,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情趣。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幽默和风趣”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旨在通过对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的阅读,感受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留心其对话的巧妙和叙述的风趣,充分领略语言艺术的魅力。

21 杨氏之子

目 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词语,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进一步认识文言文。 教 学 重 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句,翻译课文。 2.通过朗读品悟“未闻”“应 声答曰”等词语,体会人物语言 的风趣幽默,感受杨氏之子的机 智聪慧。 3.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和勇 气解决问题。 教 学 难 点 1.能理解课文的意思, 体会对话的幽默风趣,感受 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 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 的语言,能在生活中运用智 慧与人沟通。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故事,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幽默。 (课件出示故事。) 有一天,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都低头弯腰的,不像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周总理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的是上坡路。”这位以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反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反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找出下图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旋 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长汀县腾飞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选取三则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本单元的课文,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多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对某些书的评价,都要求学生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如,《忆读书》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三、本单元的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已经进行了“分段叙述”“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训练,这次习作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重点表达的能力。口语交际和习作衔接紧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分条到分段,有梯度地引导学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 四、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可以把三篇课文作为组进行教学,或者再补充一些与读书相关的文章,组织指向“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目标的学习活动。如,可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梳理作家的读书经历,梳理关于读书方法的信息,可以提取、整合文章中介绍的书目信息。 第二,建议围绕“读书”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读一读课文中作者提到的一些书籍。可以在本单元学习之初,提前布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任务,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要介绍的人物形象和推荐的书籍,认真研读推荐的书籍或人物。 第三,本单元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所涉及的作家读书经历、读书感悟、阅读方法等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根据要求梳理出来的信息,对他们的学习和读书实践活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这-单元或这一学期的读书经验,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如,如何选择好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如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第八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báo(薄饼)jīn(情不自禁)zhǎng(涨潮)pēn(香喷喷)薄bó(薄弱)禁jìn(禁止)涨zhàng(涨红)喷pèn(喷香)2.易读错的字 造诣.(yì)琴弦.(xián)揿.电铃(qìn)爱憎.(zēng)窈窕 ..(yǎotiǎo) 轧.伤(yà)纽.扣(niǔ)困窘.(jiǒng)秽.物(huì) 考点二:词语听写 梁国造诣家禽拇指搔痒秽物轧伤纽扣相貌仓库渺小拧螺丝享乐附庸爱憎养尊处优情不自禁随心所欲翻来覆去绞尽脑汁运转自如不怀好意左膀右臂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舒服——舒适堂皇——华贵祸患——灾害舒展——伸展 妨碍——损害天赋——天资澄澈——清澈渴望——盼望 驱逐——驱赶 2.反义词 聪慧——笨拙优美——丑陋澄澈——浑浊独立——依靠 迷恋——厌恶淘气——乖巧遥远——邻近随心所欲——瞻前顾后3.动词搭配 (揿)电铃(拧)螺丝(蘸)药末(推动)笔杆(遇到)危险

(发现)规律(具有)天赋(解答)问题(激发)想象力 考点四:背诵、默写 背诵《杨氏之子》全文和日积月累。 考点五:含义深刻的句子 1.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含义: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他的短处。彼此谅解,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2.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含义:“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将自己与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放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考点六:课文理解 1.《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杨姓人家的九岁男孩妙答客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他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 2.《手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说明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童年的发现》描述作者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按照(提出疑问——请教老师——发现规律——得到证实)的顺序来叙述的,体现了“我”是一个(敢于想象、善于提问、乐于探索)的孩子。 考点七:日积月累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单元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知识结构: 从3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例1 找次品 从8个零件中找出1个次品(重一些)例2 课时安排:

简单的找次品问题……………………………………………1课时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1课时 第一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页的内容及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指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策略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展示,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3个药瓶、天平、课件等。 学生:数字卡片、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1.通过交流,了解如何才能找到好书。 2.通过课本上有关书的比喻句的例子,仿写比喻句;根据层次连句成篇。 3.根据书写提示中的作品,注意点画的起、收以及转折。 4.背诵朱熹的《观书有感》 ●重点 学习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 ●难点 在学生平时的习作练字中,注意点面的起、收以及转折。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个好习惯可以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在交流平台中,应注意培养学生选书的能力,从而可以很好地辨认书的好与不好,是否适合自己。 2.活学乐练,讲求实效。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主意识,端正学习态度。 3.励志养成,持之以恒。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励志笃行,坚持不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1课时 一、温故知新。 学完这一单元后,我们学了许多的关于读书的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忆读书》,因为冰心奶奶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让我觉得受益终身。 通过简单的复习,对本单元的课文做个简单的回顾,也更好地引入新课。 二、交流平台。 1.关于“读书好”和“多读书”都容易做到,而“读好书”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市场上的书琳琅满目,良莠不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2.课件出示交流范例,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位同学是如何选取好书的。 (2)出示例句,比较例句中的两个句子的异同。 我读的课外书,主要是与课文有关的,如四年级学的《冰项链》选自《青铜葵花》,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和比安基的《森林报》。 这里面提到了两种选择方法,是哪两种呢? 生:一种是读与课文有关的书籍,另一种是读同一系列中的书籍。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 4.指名找同学交流。 生1:读一些名家名著,比如曹文轩的,郑渊洁的。 读一些老师推荐过的,比如《狼王梦》《丁丁历险记》。 生2:读课文出现的作家写的适合小学生读的文章,比如冰心的《小橘灯》《寄小读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资料 生字拼音 莞wǎn尔一笑姹chà紫嫣红脊jǐ梁船艄shāo 祷dǎo告耸sǒng立哗huá笑船舱cāng 篝gōu火尴gān尬gà气氛fēn 彬bīn彬有礼炽chì热充沛pai 硕shu?大强悍hàn 粗犷guǎng 聆líng听红沙瓤ráng 绅shēn士渗shan透夹jiā货物巨蟒mǎng 词语盘点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哗笑停泊悠闲松弛按摩尴尬绅士气氛感染笨重陶醉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强悍粗犷篝火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繁花似锦含情脉脉大饱眼福目不暇接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日积月累 ①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②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③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理解词语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纵横交叉:横竖杂乱、交错,形容事物错综复杂。 操纵自如:指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手忙脚乱:手忙乱,脚也忙乱。形容做事慌忙。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妙不可言:美妙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含情脉脉:眼神传达或内心怀着情意。 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暇:空闲 句段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