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文说明书民航气象设备维萨拉天气现象传感器FD12P user guide

中文说明书民航气象设备维萨拉天气现象传感器FD12P user guide

中文说明书民航气象设备维萨拉天气现象传感器FD12P user guide
中文说明书民航气象设备维萨拉天气现象传感器FD12P user guide

天气现象传感器 FD12P

用户指南

FD12P-U106en-1.2

25 August 1998

@Vaisala 1998

目录

图表目录………………………………………………………………………………V

操作手册介绍…………………………………………………………………………VI

手册有效性……………………………………………………………………………VII

安全说明………………………………………………………………………………VII

1.总体介绍 (1)

1.1描述和用途 (1)

1.1.1.应用 (1)

1.1.2.机械构造 (2)

1.1.3.工作原理 (5)

1.1.4.FD12P天气现象传感器的使用 (6)

1.2设备专有名词 (7)

1.3指标 (8)

1.3.1机械指标 (8)

1.3.2电力指标 (8)

1.3.3光学指标 (9)

1.4 能力和限制 (10)

1.4.1能见度测量指标 (10)

1.4.2天气现象测量指标 (10)

1.4.3环境指标 (10)

1.5 相关技术手册 (11)

1.5.1 随船文件 (11)

1.5.2 相关传感器和设备的技术参考资料 (11)

2. 安装 (12)

2.1 组织安装 (12)

2.2定位和定向 (13)

2.3接地和闪电保护 (14)

2.3.1设备接地 (14)

2.3.2FD12P的内部接地 (15)

2.3.3测试用途的接地 (16)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资料是探索气候演变规律、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的基础,是我国天气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了适应我国大气探测自动化采集仪器的更新,确保及时收集到可靠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有必要统一我国已有的各类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1.2本模式主要根据1979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和“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基准))的格式,除包括“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及补充规定”、“全国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字符文件(A0、A1、A6/A7)格式内容外,还将自动观测基本数据统一归入本模式,并命名为文件A格式。本模式与配套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格式”相结合,其内容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3为了适应新仪器采集的时间分辨率更高的数据的需要,制定了单要素分钟数据文件格式,作为文件A格式的补充。1分钟降水量文件格式命名为文件J格式,其它单要素文件格式,将根据需要及业务技术发展另行制定。 1.4本模式与历史资料信息化模式相兼容,其文件框架、要素指示码排列顺序、方式位、特殊字符的表示等与原信息化模式完全相同,历史资料中有关的技术规定请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模式不再赘述。同时为适应投入业务运行的我国自行研制或引进国外的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增添了部分要素的方式位和数据内容。每个要素在同一文件中方式位的设置是唯一确定的。 1.5本模式适用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各类台站、各种类型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2.1文件名编制规定 A文件为地面气象资料基本数据文件,由地面19个要素一个站一个月的原始数据构成。文件类型为文本(或称作字符)文件。 文件名以字母“A”打头,由11位字母、数字组成。文件名的结构为: AIIiiiMM.YYY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用大写字母表示。“IIiii”为区站号。“MM” 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YYY”为资料年份,取年后三位。 2.2文件结构 A文件由文件首部、尾部和文件体三个部分构成(见附表一)。 2.2.1文件首部

中国气象数据网

中国气象数据网 气温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 气温度,简称气温(英文名称 air temperature )。公众天气 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 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国 采用摄氏度(C )为单位。气温的单位除上面提到的用摄氏 度(C )表示,有的以华氏度(F )表示。摄氏与华氏的换 算关系是: C=5/9 (F-32), F=9/5C+32 (式中 C-摄氏温度)。 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 重要指标。它根据需要分为定时气温 (基本站每日观测 4 次, 基准站每日观测 24 次),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1 )定时气温 气象部门每天 02 时、08 时、 14 时、20 时(北京时)每隔 6 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 1.5 米 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C ) 中国气温记 录一般 F-华氏温度,

小时进行一次观测或者02 时、05 时、08 时、11 时、14 时、 17 时、20 时、23 时每隔3 小时进行气温观测。为了特殊需要(如航空),甚至进行间隔1 小时、半小时的气象观测。 2)平均气温 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通常通过气温的平均情况来表达气温一段时间内的状况。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分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累年平均气温等。 1)日平均气温:由于不同气象站,每天观测次数不等,中 国气象部门统一规定,日平均气温是把每天02 时、08 时、 14 时、20 时四次测量的气温求平均,还可以计算为某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精确到0.1 度。

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

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 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晴 sunny 天空无云,或有零星云层,天空云量小于天空面积的1/10。 2.2 多云 cloudy 天空有4-7成的中、低云或6-10成的高云。 2.3 阴天 overcast 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偶尔 从云缝 中可见到微弱阳光。 2.4 小雨 light rain 12小时降水量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0.1-9.9毫米。 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 2.5 中雨moderate rain 12小时降水量5.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10.0-24.9毫米。 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 2.6 大雨 heavy rain 12小时降水量15.0-2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25.0-49.9毫米。 注:这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 2.7 暴雨torrential rain

12小时降水量30.0-6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50.0-99.9毫米。 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 2.8 雷阵雨thunder shower 雷暴并伴有阵雨。 2.9 冰雹 hail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 2.10 雾 fog 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能见度在1公里以 下称为雾。 注:能见度在1-10公里的称为轻雾。 2.11 雨夹雪 snow and rain 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2.12 小雪 light snow 12小时降水量0.1-0.9毫米,24小时降水量0.1-2.4毫米。 2.13 中雪moderate snow 12小时降水量1.0-2.9毫米,24小时降水量2.5-4.9毫米。 2.14 大-暴雪 heavy snow 12小时降水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5.0毫米以上。 2.15 冻雨freezing rain 由过冷水滴组成的,与温度低于0oC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 2.16 霜冻frost oC或0o一年中温暖时期,土壤表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0C以下,而引起植物损伤乃至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一、系统功能概述和用途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是针对交通管理行业部门的应用需求,结合现代尖端计算机应用技术手段而研制成功的高性能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可自动实时监测大雾、低能见度、路面结冰、路面高温、大风、强降雨、降雪、冰雹等多种异常道路交通状况,可通过多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及时向指挥中心报警,同时系统还可以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指挥中心,使得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直观地观察现场实际状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依据。 二、技术水平 本系统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原理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三、产品性能 1、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监测系统、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三个系统组成。 ①监测系统:由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交通气象监测站组成,主要作用是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系统的原始数据; ②处理系统:由数据处理中心和交通气象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主要作用是收集处理交通气象监测站的数据,管理各个应用子系统,是系统的处理核心; ③应用系统:由灾害天气应急处理部门、Internet浏览、用户短信、报警、 大屏显示组成,主要作用是提供给各级用户良好接口。

2、交通气象监测站模块组成 中央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传感器部分 电源管理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 雷电防护模块 3、交通气象站基本结构 本系统采用美国HAZE系列胶体电池,性能稳定可靠,充放电转换效率高。电池在太阳能方面的应用经常受到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因而系统对电池的充电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基于此原因,充电电压的设定应该最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充电时间长短等条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采用大电流充电, 对确保电池充足电是非常有帮助的。充电电流的设置范围变化较大, 可以是从0.01至5 I10, 但是, 充电电压必须严格限制在 2.3-2.4VPC每单格的范围。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下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0-2.35VPC每单格。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上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5-2.40VPC每单格。 (以上是基于环境温度为20oC的条件下的设置, 如果月平均温度在10oC以下, 则充电电压的设置应按温度每降低1oC,电压提高0.03V进行设置)。 12、防雷部分 防雷器件在气象观测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设备遭受雷击的情况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带有自恢复的特性。针对直击雷,一般采用施工安装避雷针的方式对设备进行保护;而感应雷则需要在各个接口进行防雷保护。因此,针对感应雷,设备包含完善的防雷措施,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1.数据集信息 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V2.0) 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数据集版本:V2.0 数据集建立时间: 2.数据来源:该数据集的数据来源包括2个部分: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础资料专项收集、整理的1961年至最新的全国国家级台站(基本、基准和一般站)的降水月值资料;由GTOPO30数据(分辨率为0.05°×0.05°)经过重采样生产的中国陆地0.5°×0.5°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3.数据集实体 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 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 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文件命名由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年份、月份标识(YYYYMM)组成。 具体形式: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 数据集存储格式为ARCGIS标准格式,数据集实体包括1961年1月-至最新的逐月数据文件,每个文件中包括的前6行为头文件信息,其中: 第一行"ncols 128"表示实体数据有128列; 第二行"nrows 72"表示实体数据有72行; 第三行"xllcorner 72"表示数据最左下方格点单元的经度范围是72°-72.5°E; 第四行"yllcorner 18"表示数据最左下方格点单元的纬度范围是18°-18.5°N; 第五行"cellsize 0.5"表示网格是0.5°×0.5°的; 第六行"NODATA_value -9999.0"表示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从第七行开始是对应网格的降水值,第七行(降水数据第一行)第一列数据网格中心为(72.25°E ,53.75°N),第七行第二列数据网格中心为(72.75°E ,53.75°N),……,数据最后一行最后一列网格中心为(135.75°E ,18.25°N)。降水值保留1位小数。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格点降水单位:mm。 3.1.3.特征值说明: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3.2.数据存储信息 3.2.1.存储格式和读取:数据集存储格式为ARCGIS标准格式,文本文件,固定长记录,按行读取。 3.2.2.数据集在介质中的放置 存储介质及数量:光盘,1张 存储目录结构: datasets:存放数据集实体文件。共包括1961年1月到2012年5月间的617个月值网格点降水数据文件。 metadata:元数据文档(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_META_C.doc)。 description:说明文档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 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 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

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 2.1 文件名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1.数据下载 1.1.登录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2.注册用户 1.3.选择地面气象资料 1.4.选择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日值数据 选择所需数据点击预览(本次气象数据为:降水量、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湿度、辐射度、积雪厚度等;地区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 下载数据并同时下载文档说明 1.5.网站数据粘贴并保存为TXT文档 2.建立属性库 2.1.存储后的TXT文档用Excel打开并将第一列按逗号分列 2.2.站点数据处理 2.2.1.由于站点数据为经纬度数据 为方便插值数据设置分辨率(1公里)减少投影变换次数,先将站点坐标转为大地坐标并添加X、Y列存储大地坐标值后将各项数据按照站点字段年月日合成总数据库 (注意:数据库存储为DBF3格式,个字段均为数值型坐标需设置小数位数) 为填补插值后北部和东部数据的空缺采用最邻近法将漠河北部、富锦东部补齐2点数据。

2.2.2.利用VBA程序 Sub we() i = 6 For j = 1 To 30 Windows("").Activate Rows("1:1").Select Field:=5, Criteria1:=i Field:=6, Criteria1:=j Windows("").Activate Rows("1:1").Select Windows("book" + CStr(j)).Activate Range("A1:n100").Select Range("I14").Activate ChDir "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 Filename:="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6\" & InputBox("输入保存名", Title = "保存名字", "20070" + CStr(i) + "0" + CStr(j)), _ FileFormat:=xlDBF4, CreateBackup:=False SaveChanges:=True Next j End Sub 将数据库按照日期分为365个文件 3.建立回归模型增加点密度 由于现有的日辐射值数据不能覆盖东三省(如图),需要对现有数据建模分析,以增加气象数据各点密度。 已有数据10个太阳辐射站点,为了实现回归模型更好拟合效果,将10个样本全部作为回归参数。利用SPSS软件建模步骤:

天气预报符号说明

天气符号是用于表示气象的一中的简易符号,一般常用于晴天,雨,雾等。 下面给大家详细展示天气预报符号图案: 晴:??? 多云:?? 夜晚:?? 雪:???? 天气符号,常见于天气预报之中,是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方法等。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 天气符号- 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晴sunny 天空无云,或有零星云层,天空云量小于天空面积的1/10。 天气符号: 晴 2.2 多云cloudy 天空有4-7成的中、低云或6-10成的高云。 天气符号: 多云 2.3 阴天overcast 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偶尔从云缝中可见到微弱阳光。 天气符号: 阴天

2.4 小雨light rain 12小时降水量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0.1-9.9毫米。 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小雨 2.5 中雨moderate rain 12小时降水量5.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10.0-24.9毫米。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中雨 2.6 大雨heavy rain 12小时降水量15.0-2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25.0-49.9毫米。注:这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大雨 2.7 暴雨torrential rain 12小时降水量30.0-6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50.0-99.9毫米。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暴雨 2.8 雷阵雨thunder shower 雷暴并伴有阵雨。 天气符号:

气象采集信息系统系综述

关于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信息与工程系 07083415 徐桥 摘要: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实时采集的气象资料,对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气象情况作出较为精确的预测和预报,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需求。其结构主要分为气象信息采集,数据接收和数据传输还有数据显示。本文主要针对基本气象信息的采集,分析当代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个前瞻。 关键词:信息采集,无线传送,气象数据分析 1、引言 气象服务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因此充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开展气象情报信息和气象预测信息技术研究,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得意义。文章提出气象信息业的发展现状,当代气象信息业的研究水平,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以及气象信息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多数气象局分为省,市,区气象局和数个气象站,原有的气象信息系统地面网络建设较早,设备性能低,线路传输速率低,延时较大,采集数据比较单一,因此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下,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需求。因此,建设一个更完善,高效的气象采集系统迫在眉睫。而气象信息采集系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 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它使人们对气象信息有了更深更准确的了解,对学习,生产,生活有着莫大的帮助。 2、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2.1 研究现状与不足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气象信息能力不断增强,精细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数值预报预测业务系统。据了解,我国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已由单一天气预报发展为目前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但相比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我国的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还是显露出很多的滞后,主要在技术和工艺装备、测试仪表、开发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距。 (1)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设计 根据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接口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系统采用主从方式.通过CAN总线将各个观测节点连接起来,并将各个观测节点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上位PC机处理。观测节点采用MSP430单片机为主控制器,控制和处理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CAN控制器MCP2515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上位机。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测试结果能满足实际的测量要求[1]。 (2)基于CDMA 1X网络的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介绍CDMA IX网络在自动气象信息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描述了系统架构和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1.数据下载 1.1. 登录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2. 注册用户 1.3. 1.4. 辐射度、1.5. 2. 2.1. 2.2. 2.2.1. 为方便插值数据设置分辨率(1公里)减少投影变换次数,先将站点坐标转为大地坐标 并添加X、Y列存储大地坐标值后将各项数据按照站点字段年月日合成总数据库 (注意:数据库存储为DBF3格式,个字段均为数值型坐标需设置小数位数) 为填补插值后北部和东部数据的空缺采用最邻近法将漠河北部、富锦东部补齐2点数据。 2.2.2.利用VBA程序 Sub we() i = 6

For j = 1 To 30 Windows("chengle.dbf").Activate Rows("1:1").Select Selection.AutoFilter Selection.AutoFilter Field:=5, Criteria1:=i Selection.AutoFilter Field:=6, Criteria1:=j Cells.Select Selection.Copy Workbooks.Add ActiveSheet.Paste Windows("chengle.dbf").Activate ", Title = " 3. 利用 3.1. 3.2. 选择分析→回归→非线性回归 3.3. 将辐射值设为因变量 将经度(X)和纬度(Y)作为自变量,采用二次趋势面模型(f=b0+b1*x+b2*y+b3*x2+b4*x*y+b5*y2)进行回归,回归方法采用强迫引入法。 如图,在模型表达式中输入模型方程。 在参数中设置参数初始值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方案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3

目录 1.1建设背景 (1) 1.2系统概述 (1) 1.3主要功能 (1) 1.3.1通告预警 (2) 1.3.2气象资料收集处理 (2) 1.3.3气象报文 (2) 1.3.4飞行文件 (2) 1.3.5卫星云图 (3) 1.3.6雷达图像 (3) 1.3.7自动观测 (3) 1.3.8传真图 (3) 1.3.9航空预告图管理 (3) 1.3.10台风路径图 (4) 1.3.11系统管理 (4) 1.4系统特点 (4) 1.4.1实用性 (4) 1.4.2提高企业形象 (5) 1.4.3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航空事业迅速发展,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目标之一是全面、系统地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在此框架下,我公司将建设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气象信息将从单一的业务辅助系统的角色向着面向地区,面向预报过程,面向决策支持的气象数据搜集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此系统建成将大大降低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行业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平台,该系统对各种气象数据和产品进行了整合并提供有效的分析,同时融合了各种相关的用户业务流程和工作习惯,减少用户操作,避免错忘漏的发生。系统实现气象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推进企业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人道服务电子化,,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办公效率和提升办公质量,为推进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建成后的系统将为各航空公司和其它专业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为区域管制中心运行的保障服务,飞行流量管理、航空公司集中运行控制、机场运行管理的服务等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2 系统概述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为航空气象部门、管制部门、航空公司及机场指挥部门等提供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的综合性航空专业气象业务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实现气象中心发布短期天气预警的功能,实现航空报文的检索显示,实现飞行气象文件提取,实现各种气象资料的检索显示,实现预报产品的检索显示,并完成用户的权限控制管理和系统配置参数的管理。 1.3 主要功能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天气预报符号说明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天气符号是用于表示气象的一中的简易符号,一般常用于晴天,雨,雾等。下面给大家详细展示天气预报符号图案:? ?晴:? ?多云:??夜晚:?????雪: 天气符号,常见于天气预报之中,是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方法等。 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天气符号-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sunny 2.1 晴 1/10。天空无云,或有零星云层,天空云量小于天空面积的天气符号: 晴cloudy 2.2 多云 4-7成的中、低云或成的高云。6-10天空有天气符号: 多云overcast 2.3 阴天 ,偶尔从云缝中可见到微成以上8)总云量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 ( 弱阳光。天气符号: 阴天 1 ……………………………………………………………最新资料推荐…………………………………………………light rain 2.4 小雨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0.1-9.9毫米。12小时降水量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 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小雨moderate rain 2.5 中雨 10.0-24.9毫米。毫米,12小时降水量5.0-14.924小时降水量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 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中雨heavy rain 2.6 大雨 25.0-49.9毫米。15.0-2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12小时降水量注:这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 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业务精细化水平的发展,预报产品不断丰富,对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业务系统部署多,业务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到产品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天气业务的需求。气象信息共享门户将在国家气象中心现有业务基础上建立完善业务流转与控制体系,优化中心的预报服务业务流程,提高数据流转和产品利用效率,减少预报服务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中间环节的复杂度与出错率,增强预报服务协同能力,推进预报和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促进天气监视、预报及决策服务平台专业化发展,为国家气象中心现代天气发展及服务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建立业务系统规范和数据规范,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对预报员、服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身份、权限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对国家气象中心主要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数据流转状态等实现实时监视,实现对整个中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与流转控制,实现对预报员身份信息、准入系统信息、业务监控信息、产品流转状态、任务调度等所有实时信息的显示和统计分析,实现预报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分发控制,并增强国家气象中心互联网展示气象产品的水平。 2业务需求分析 2.1 业务现状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5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有了巨大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

气象数据开放专题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514438552.html, 气象数据开放专题报告 作者:张洪政张志强李俊何小明 来源:《中国信息化》2016年第08期 加快数据开放共享,深化大数据应用,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 纲要》。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开发应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顺应潮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汪洋副总理也多次对加快推进气象数据开放共享提出明确要求。中国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将气象数据开放共享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2015年9月29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公布《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共享目录(2015年)》(以下简称《共享目录》),向全社会免费提供5类17种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成为首个向全社会开放专业数据的国务院部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期,我局对气象数据开放情况和效果进行了专项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开放基本气象数据 中国气象局历来高度重视气象数据的开放共享。自20世纪80年代起,气象部门通过数据专线向行业部门实时传输气象资料。2001年11月,开通了中国气象数据网,面向公众发布地面气象观测(198个站)、高空气象观测(88个站)两类基本气象资料,向科研和教育机构提供其所需的气象资料。2015年9月29日,发布了《共享目录》,进一步面向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开放气象数据,还向行业部门和科研、教育机构开放了天气雷达原始数据。此次气象数据开放共享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数据共享数量大。数据种类由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观测两类,增加至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数值天气预报共5类,地面观测站点数由之前的198个增加至2170个,并将中国气象局在全国布设的所有天气雷达站的实时图像产品纳入共 享范围,总数据量约3.0PB(1PB等于1000个TB,相当于50个国家图书馆的信息量总和),每日更新数据量约3.0TB。此外,为鼓励和支持行业用户、科研和教育机构使用更多的气象数据,向行业、科研和教育机构开放共享了天气雷达观测原始数据,日数据量约30GB。 二是数据共享手段多。为方便不同用户使用,中国气象局利用数据专线、网络检索、专用数据接口及移动应用服务APP等多种手段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气象部门通过数据专线向军队、民政、国土、环境、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地震、海洋、民航等10多个行业部门实时传输气象资料,日更新数据量达600GB,年传输数据量近20TB。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APP等,面向社会公众、科研和教育机构用户发布、提供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自2001年中国气象数据网开通以来,累计访问量13亿人次,注册会员超过10万个,累计下载数据量 46TB。

气象服务 天气符号标准

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晴 sunny 天空无云,或有零星云层,天空云量小于天空面积的1/10。 2.2 多云 cloudy 天空有4-7成的中、低云或6-10成的高云。 2.3 阴天 overcast 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偶尔从云缝中可见到微弱阳光。 2.4 小雨 light rain 12小时降水量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0.1-9.9毫米。 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 2.5 中雨 moderate rain 12小时降水量5.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10.0-24.9毫米。 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 2.6 大雨 heavy rain 12小时降水量15.0-2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25.0-49.9毫米。 注:这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 2.7 暴雨 torrential rain 12小时降水量30.0-6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50.0-99.9毫米。 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 2.8 雷阵雨 thunder shower 雷暴并伴有阵雨。 2.9 冰雹 hail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 2.10 雾 fog 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能见度在1公里以下称为雾。 注:能见度在1-10公里的称为轻雾。 2.11 雨夹雪 snow and rain 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2.12 小雪 light snow 12小时降水量0.1-0.9毫米,24小时降水量0.1-2.4毫米。 2.13 中雪 moderate snow 12小时降水量1.0-2.9毫米,24小时降水量2.5-4.9毫米。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1.数据下载 1.1.登录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2.注册用户 1.3.选择地面气象资料 1.4.选择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日值数据 选择所需数据点击预览(本次气象数据为:降水量、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湿度、辐射度、积雪厚度等;地区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 下载数据并同时下载文档说明

1.5.网站数据粘贴并保存为TXT文档 2.建立属性库 2.1.存储后的TXT文档用Excel打开并将第一列按逗号分列 2.2.站点数据处理 2.2.1.由于站点数据为经纬度数据 为方便插值数据设置分辨率(1公里)减少投影变换次数,先将站点坐标转为大地坐标 并添加X、Y列存储大地坐标值后将各项数据按照站点字段年月日合成总数据库(注意:数据库存储为DBF3格式,个字段均为数值型坐标需设置小数位数) 为填补插值后北部和东部数据的空缺采用最邻近法将漠河北部、富锦东部补齐2点数据。 2.2.2.利用VBA程序 Sub we() i = 6 For j = 1 To 30 Windows("").Activate Rows("1:1").Select Field:=5, Criteria1:=i

Field:=6, Criteria1:=j Windows("").Activate Rows("1:1").Select Windows("book" + CStr(j)).Activate Range("A1:n100").Select Range("I14").Activate ChDir "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 Filename:="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6\" & InputBox("输入保存名", Title = "保存名字", "20070" + CStr(i) + "0" + CStr(j)), _ FileFormat:=xlDBF4, CreateBackup:=False SaveChanges:=True Next j End Sub 将数据库按照日期分为365个文件 3.建立回归模型增加点密度 由于现有的日辐射值数据不能覆盖东三省(如图),需要对现有数据建模分析,以增加气象数据各点密度。 已有数据10个太阳辐射站点,为了实现回归模型更好拟合效果,将10个样本全部作为回归参数。利用SPSS软件建模步骤:

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

第34卷第4期2018年08月 热带气象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Vol.34,No.4 Aug.,2018 麻素红,陈德辉.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8,34(4): 451-459. 文章编号:1004-4965(2018)04-0451-09 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 麻素红,陈德辉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摘 要:为了更好发挥区域台风模式GRAPES_TYM在业务预报中的参考作用,利用2017年GRAPESJTYM升级版本对2014—2016年的回算结果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全球模式(NCEP-GFS)以及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中期预报模式(EC-IFS)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全球模式的预报路径平均误差小于区域台风模式GRAPESJTYM的平均路径误差;GRAPESJTYM和NCEP-GFS的路径预报均存在显的差,EC-IFS移向偏差不明显;GRAPESJTYM对我国近海登陆的热带气旋120 M路径预报误差小于NCEP全球模式,同ECMWF差 ;区域模式的(面最风速)预报平均误差在72 M前小于两个全球模式,而三个模式在强度预报上存在显 差,差主要存在于25 °N以(区域为强台风和 台风主区域)。 关键词:台风模式;路径误差;最大风速误差;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P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4.002 1引言 年来,预报模式的 发 见 的 以及同的进步,热带气旋路径的 预报和主 预报水 平了显进,对 的热带气的预报平前?1!2]。 分 预报模式?3!6]以及可以 热带气 及结 的 热带气预报的 [M]。级算算能的不,全球模式的平分,2017年,NCEP全球模式的平分 到近T1534(接近13 km),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 心的全球模式分更,为TCo1279 (truncation-cubic-octrahedral,N-1279,接近 9 km),对热带气 预报 了能 , 为预报业务预报的参考。2007年美国NCEP为 了热带气路径预报能力发展了HWRF中预报系统,进行了 的改进[1°-13]。2015年,HWRF的平分 2 km。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 气象 所2006年起,基于GRAPES非静模式框架建立了台风模式预报 ,进行了 的 改进[14-17],预报效果得了显的升。 2010年国家气象中心基于自主发的中 数值预报模式GRAPES-MESO[18-19]发区域中台风 预报 (GRAPES_TYM),于 2012年7月业务运行。为了 GRAPES_TYM对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的预报能 力,自2012年GRAPES TYM业务化以来,针对 GRAPES_TYM在热带气旋路径以及强度预报中 存在的 差进行了相应的 进和系升级。进主包括4个部分:(1)模式参考气的升级:由原来的等温气升级为基于模式 平平均的一维参考气,了模式算稳性和预报9P0];(2)模式物理过程 的进:对流参案由SAS升级为 收稿日期:2017-08-09;修订日期:2018-01-07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GYHY201406006)资助 通讯作者:麻素红,,区,研究员级高级,主要从事台风数值预报方法。E-mail: masM@https://www.doczj.com/doc/b514438552.html,

气象网格中气象数据获取方法的研究

气象网格中气象数据获取方法的研 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气象应用网 格的基本框架,然后介绍了开放网格服务构架-数据访问与集成以及Agent技术在网格计算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气象网格中气象数据的按需获取方法。关键词气象应用网格,开放网格服务构架-数据访问与集成, 代理,按需获取网格(Grid)计算源于元计算,其初衷是将分布的多台超级计算机连接成 为一个可远程控制和访问的元计算系统,逐步发展为遵循开放标准、聚集网络上广泛分布的计算、存储、数据、软件、仪器设备和传感器等各种资源的分布合作计算平台,以服务的方式支撑大规模计算和数据处理等 各种应用,将Internet变为一个功能强大、无处不在的计算设施。开放网格服务构架- 数据访问与集成是一种中间件,其设计目 标是提供一种简便的方法,在网格环境中实现数据的访问和集成。而将Agent技术应用

在网格计算中可以有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提供实时的远程交互,支持离线计算等诸多优点。气象网格则是网格技术的一个具体应用,它的作用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按需预报,有效提升科研业务体系、聚合高性能计算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异地协同攻关的网络环境,加快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进度、实现气象信息的共享、增加信息反馈的渠道。目前的气象数据获取方式主要是各个台站 被动的接受来自主站的气象数据进行筛选、分析,预报。这无疑产生处理效率低、实时性较差、网络带宽资源严重浪费等缺点,且人力物力花费大。本文在以下的章节里,介绍气象应用网格框架,引入Agent技术和OGSA-DAI,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的气象数据获取方法。1 气象应用网格网 格技术概述网格(Grid)的概念诞生于20世 纪90年代中期,它借鉴了电力网的思想,希 望利用互联网或专用网络,把地理上广泛分 布的各种计算资源互连在一起,使得分布在 各地的计算资源相互连接,组成充分共享的 资源集成(即虚拟组织)。高度的资源共享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