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 格式:pptx
- 大小:4.95 MB
- 文档页数:20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1. 引言古代两河流域,这可是个让人神往的地方啊!想象一下,在美丽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古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里是文明的摇篮,闪闪发光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这一课,我们要深度探索古代两河流域的魅力,看看那些古老的故事和辉煌的成就,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脉搏。
2. 教学目标2.1 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重要性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个地方在哪儿。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像两条巨龙,盘踞在如今的伊拉克,滋养着这片土地。
哦,别小看这两条河,历史上可是给无数文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真是“水至清则无鱼”,但在这里,水可是满满的。
2.2 探索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与成就接下来,咱们得聊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真是个多才多艺的群体!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法律,甚至搞出了自己的历法,真是有模有样的!想象一下,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那可是个传说中的地方,鲜花盛开、绿意盎然,听说连神仙都想在这里度假呢。
3. 教学活动设计3.1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们讨论:“如果你生活在古代两河流域,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的小伙伴可能想当一个伟大的法官,制定公正的法律;还有的可能想做一名了不起的农夫,耕耘出丰收的土地。
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们不仅能放飞想象,还能深入理解当时社会的多样性。
3.2 手工活动然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小手工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古代的泥板。
其实,古人用泥板记录信息,算是个“高科技”的玩意儿了!学生们可以在泥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或者画一些古代的图案,想象一下,当这些泥板完成后,真的是小小的历史作品呢。
4. 小结与反思在课程的最后,咱们可以带着学生们一起来反思:“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这可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哦!从法律到农业,这些古老的智慧,今天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烁着光芒。
再说了,历史总是教会我们很多,没准儿某个不起眼的小事,就能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呢。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二、内容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产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它也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
家国情怀:认识到古代两河流域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初步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上课“尼罗河在古埃及人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内容,引入本节课“两河流域”中的古巴比伦文明,展开本课内容学习。
(二)讲授新课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教师活动出示“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2)学生活动●古代两河流域(又称“新月沃地”)●地理位置:西亚●流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代表: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归纳苏美尔文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学生活动●文字:楔形文字●历法:阴历/太阴历●数学:60进制●技术:最早灌溉技术制陶技术(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公元前539年,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征服。
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新独立。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及古巴比伦王国的兴亡。
2.古巴比伦王国(1)教师活动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
他极力神华自己,自称“众神之王”。
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2)学生活动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官僚机构。
经济上: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方经济。
军事上:集中军权,直接掌握军队。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教学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教学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
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
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楔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了解两河流域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
2.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认识它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3.通过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时政导入):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产生了怎样的早期文明?导入新课。
导入2(名言导入):“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出自某法典前言内容。
出自古代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它代表了哪一地区的文明?导入新课。
课堂探究板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请简要介绍。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是在怎样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的呢?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一。
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
试对古巴比伦王国作一简要概述。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发展:汉谟拉比在位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