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共26张)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23
【核心素养新课标】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素材)(共22张PPT)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知识结构古巴比伦王国二通过了解《汉漠拉比法典》,了解古代两河文明的发展过程。
课程标准三《汉谟拉比法典》核心素养目标010203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实和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
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认识到世界古代文明都是在适应和改造大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了解《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理解《汉漠拉比法典》实质和历史价值。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课程导入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流域的地理概念1)两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2)两河流域:两河之间地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叫“新月沃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叫“新月沃地”和埃及尼罗河一样,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这两条河,不但从南到北数千英里有舟楫之利,而且在其南端每年也有河水泛滥,形成沃土以利农耕。
不过,这两条河的泛滥,不在夏天而在春天。
——(美)杜兰特著:《东方的遗产》时空观念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1)公元前3500年,出现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苏美尔人建立)2)公元前2400年,初步统一(阿卡德人)3)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漠拉比完成统一,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4)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战乱,约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
史料证实3、文明成就-楔形文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
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苇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
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视频:楔形文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3、文明成就-太阴历和七天一星期制度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圆缺变化的规律,编制了太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