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机组高背压供热的效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4.34 KB
- 文档页数:2
140MW供热机组高背压技术改造分析【摘要】本文对140MW供热机组进行高背压技术改造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介绍了改造的背景和问题,指出了改造的必要性。
在分析了高背压技术的原理,并提出了改造方案,评估了改造效果和经济性,并详细介绍了方案实施过程。
结论部分总结了改造技术的可行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供热机组的技术改造提供参考和指导,提高了设备的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促进了供热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140MW供热机组、高背压技术、技术改造、效果评估、经济性分析、实施过程、可行性、未来发展展望、背景介绍、问题提出、技术原理。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次140MW供热机组高背压技术改造是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展开的重要改造项目。
背景介绍主要是对当前供热机组存在的技术瓶颈和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概述,以引出本次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供热机组作为城市供热系统中的核心设备,直接影响着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供热效率。
随着城市供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网的老化,现有机组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供热效率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设备老化严重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供热系统整体运行效果,也增加了供热成本和运行风险。
通过对现有机组进行高背压技术改造,可以有效提升机组的供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供热系统整体运行水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保节能的双重目标。
结束。
1.2 问题提出在140MW供热机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背压过高的问题,这会影响机组的供热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背压过高会导致机组排烟温度升高、蒸汽压力下降、供热效率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需要对供热机组进行高背压技术改造,以提高机组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针对140MW供热机组存在的高背压问题,如何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背压并提高供热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并评估改造的效果和经济性。
高背压供热改造机组性能指标的分析与评价方法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背压供热和高背压供热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凝汽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最后探讨了高背压供热机组性能评价方法。
关键词:高背压供热;改造;机组性能指标;评价方法在常规凝汽式火力发电厂中,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中被冷却而凝结成水,同时冷却水被加热,其热量通过冷却塔散发到大气中,产生冷源损失。
这种冷源损失是造成汽轮机组循环热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将这部分冷源损失加以利用,会大大提高汽轮机组的循环热效率。
汽轮机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就是为了利用汽轮机的冷源损失而发展起来的一项节能环保技术。
汽轮机提高背压运行,凝汽器的排汽温度升高,提高了循环水出口温度。
将凝汽器循环水入口管和出口管接入采暖供热系统,循环水经凝汽器加热后,注入热网,满足用户采暖要求,冷却后的循环水再回到凝汽器进行加热。
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将原来从冷却塔排入自然界的热量回收利用,达到节约供热用蒸汽、提高汽轮机组经济效益的目的。
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是将汽轮机组凝汽器的压力提高,即降低凝汽器的真空度,提高冷却水温,使凝汽器成为供热系统的热网加热器,而冷却水直接用作热网循环水,对外供热。
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充分利用凝汽式汽轮机排汽的汽化潜热加热循环水,将冷源损失降低为0,从而提高机组循环热效率。
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汽轮机是近年为适应北方采暖供热而出现的改造型机组,大都由纯凝机组改造而成,大容量再热汽轮机进行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改造是近几年的事情。
目前超高压135~150 MW等级汽轮机组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改造出现两种方式,即低压转子一次性改造方式和低压缸“双背压双转子互换”改造方式。
以上两种改造技术,改造方案还不完全成熟,改造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但由于抽凝或纯凝式汽轮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后,在高背压供热工况下运行,用汽轮机排汽加热高温循环水,没有冷源损失,按照目前的汽轮机组性能计算方法,把高背压供热汽轮机作为供热机组考虑,循环水带走的热量全部供热网,计算得到的机组热效率相对较高,达到94%以上,即使汽轮机高、中、低压缸效率达不到设计值,也仅仅是降低了机组发电功率,机组的热电比发生变化,但热效率仍然较高,而且由于供热循环水流量和供热参数变化很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也大,汽轮机初终参数和热力系统偏差对试验结果的修正量小,试验结果无法与设计值进行比较,汽轮机低压缸改造技术、改造部件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暴露,因此按通常的供热机组的性能指标评价方法无法评价汽轮机高背压改造技术和改造后通流部分的性能。
关于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的应用效益分析摘要:针对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现状,进行综合有效的分析,并详细介绍研究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的应用效益的重要性,提出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的应用效益。
改造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明确改造范围,有效减少热量的损耗,满足人们的供热需求。
关键词: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应用效益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能源的利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能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火力发电设备不断改进。
现阶段,我国的100MW机组主要以供热的方式存在,伴随600MW机组与1000MW机组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势在必行。
通过对100MW机组进行高背压改造,能够有效提升供热效果,真正减少能源的损耗。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要点。
1分析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的应用效益的重要性根据大量的研究数据能够得知,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供热设备,大约3年后,现有的供热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采暖需求,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居民的基本采暖需求,对100MW机组进行合理的高背压改造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的应用效益,能够有效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的损耗,推动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1]。
除此之外,通过分析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应用效益,能够保证供热更加及时。
如果100MW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不合理,会影响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
通过对100MW机组进行高背压改造,能够保证原有机组的前后轴承结构更加稳定,提升低压缸的整体运行效率。
2 100MW机组高背压改造的应用效益2.1 机组改造的可行性分析根据现有运行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方式来分析,50MW以下的机组都可以采用可调抽汽或者背压机组进行供热,而100MW以上的机组则可以采用抽凝式供热方式,与可调抽汽或者背压机组相比,抽凝式供热方式的经济性较差。
由于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改造难度比较大,改造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要结合冬季采暖供热情况,准确计算发电煤耗率,并结合抽凝供热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供热对比分析,减少能源的损耗[2]。
140MW供热机组高背压技术改造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供热行业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供热机组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提高供热机组的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是供热行业的重要课题。
140MW供热机组高背压技术改造就是为了提高供热机组的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1. 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供热机组大部分采用的是低背压技术,这样虽然可以降低机组的投资成本,但是其能源利用效率却相对较低。
采用高背压技术进行改造可以有效提高供热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 环境保护的需要低背压技术往往会导致大量的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而采用高背压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烟气排放,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经济效益的提高高背压技术改造虽然需要一定的投资,但是可以通过提高供热机组的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提高供热机组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1. 高效节能的锅炉系统通过对锅炉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和调整,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燃料利用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这需要对锅炉燃烧系统、给水系统、汽水系统等进行技术改造。
1. 技术改造过程中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加装和调整,要求对机组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深入了解,确保改造后机组的正常运行。
3. 需要对改造后机组的供热效果、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全面考量,确保改造后机组的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五、结语140MW供热机组高背压技术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技术支持和重视。
通过对供热机组进行高背压技术改造,可以有效提高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污染,降低运行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这项工作,为我国的供热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和热力的需求日趋增长。
而在电站中,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余热,这些余热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将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因此,超高背压供热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不仅能够减少能源浪费,还能够将余热转化成热能,实现“电热联产”,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超高背压供热技术中,高压区的供热更好地利用了余热,提高了整个电站的整体效率。
其核心部件是高压蒸汽锅炉和背压机。
高压蒸汽锅炉的功用就是将锅炉排放的高温高压蒸汽作为加热介质送往用户,并将用户的低温低压蒸汽返回锅炉,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高低温蒸汽的循环利用。
背压机是利用高压蒸汽发电时发生的焦炭余热加压,使其达到用户所需的高温高压状态,再将其送至用户进行供热。
在背压机内部,则是通过旋转叶片将高温低压蒸汽加压至高温高压状态,以实现对供热回路的加压作用。
将高温高压蒸汽发送给用户后,用户处的热负荷会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力降低。
这时,低温低压的蒸汽会返回到高压蒸汽锅炉中,通过回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在回收过程中,由于回收的低温低压蒸汽需要加热,所以需要少量的外部热源供给。
同时,低温低压蒸汽回收后的热水也可被用于加热建筑物,实现一定的供暖效果。
在使用超高背压供热系统时,需要注意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高压区和用户区的防爆、防燃、防漏;高压区和用户区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和维护;系统的自动控制、监视和报警等等。
因此,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总之,超高背压供热技术是一项节能、环保的技术,其核心部件包括高压蒸汽锅炉和背压机。
采用超高背压供热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电站产生的余热,实现“电热联产”,既节省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在使用超高背压供热系统时,需注意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也需要在设计和运行中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
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分析
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对蒸汽供热需求的持续增长,建设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作为能源系统能够为多个蒸汽系统提供自耗电协调服务,同时降低了现有能源供应能力方面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300MW火力发电厂界定了极高的电网质量标准,并要求当负荷作出大规模变化时发电机组应用的振荡模式能够响应现有能源系统的变化。
首先,电力公司可以通过采用超高备用背压方案优化发电机组的控制,通过预先建立的功率因数的控制来提高稳定性。
当电厂加载能力发生变化时,可以采取功率因数控制策略,并且可以将备用背压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另外,在300MW火力发电机组超高背压供热分析中,电力公司可以采取“浮动-调节-调速”的模式进行控制,其中,浮动的模式可以用于处理电力公司的突发负荷变化,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安全性;调节模式可以实现在特定转换点发生溢出时能量有效地释放;而调速模式则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蒸汽压力。
此外,考虑到全息式发电机负荷特性,可以划分负荷,使负荷分布按照预定义的发电机模型分布,以减少进入系统内的能量失衡。
最后,在300MW火力发电机组超高背压供热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如稳定器参数设置、紧急机组投**等,以确保负荷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用多台发电机分而加载,以减少发电厂的能耗,降低负荷的变化率,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电力损耗。
总之,在300MW火力发电机组超高背压供热分析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负荷稳定性,实现对发电机组的控制,有效降低整体电力能耗,为蒸汽供热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能源保障服务。
140MW供热机组高背压技术改造分析140MW供热机组是利用燃煤、燃气等能源驱动的发电机组,其供热功率达到140MW。
而高背压技术改造是对该机组进行技术升级,旨在提高机组热力能量利用率和发电效率。
本文将对140MW供热机组高背压技术改造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压技术改造的意义140MW供热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热电联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尽管该机组在发电的同时可以利用余热供暖,但传统的供热方式存在能源浪费、功率偏低等问题。
背压技术改造的意义在于提高机组发电功率的充分利用余热进行供暖,从而实现能源的双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技术原理140MW供热机组的高背压技术改造主要是通过改变机组的系统参数和运行模式,以提高热力能量的利用率。
首先要对机组锅炉、汽轮机等主要设备进行调整,使得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能够更多地进入汽轮机。
通过优化汽轮机的设计,使得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更高效地转化热能为机械能。
在背压技术改造中,关键在于如何将汽轮机排出的低温低压蒸汽再利用起来。
为此,需要对系统进行改造,增加再热器、回热器等设备,在利用低温低压蒸汽的同时提高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从而提高蒸汽对汽轮机的推动作用,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三、技术改造方案在对140MW供热机组进行高背压技术改造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技术改造方案。
首先是要对机组的现有设备和管路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设备的工作状况和系统的运行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需要改造的设备和管路,并设计合理的改造方案。
在具体的技术改造方案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改造的焦点:确定在整个系统中需要改造的重点部位,例如锅炉、汽轮机、再热器、回热器等设备,以及相应的管路和控制系统。
2. 设计合理的改造方案: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改造方案,保证在改造后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达到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目的。
3. 选择合适的改造设备: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改造设备和工艺方案,确保改造后系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关于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特别是在模拟计算与实际数据对比分析以及能源利用分析方面尚存在较大的空白。
本文旨在通过对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设计的详细介绍,结合模拟计算与实际数据对比分析,评估供热效果和能源利用情况,提出运行优化建议,探讨超高背压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并为优化方案的实施提出建议,以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的分析研究,探讨其在能源利用和供热效果方面的优势和可行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超高背压供热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优势,探讨其在提高热电联产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方面的潜力;2. 对超高背压供热系统的模拟计算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其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和效率;3. 评估超高背压供热系统的供热效果,包括热能传递效率和供热范围等方面的情况;4. 进行能源利用分析,比较超高背压供热系统与传统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成本情况;5. 提出超高背压供热系统运行优化建议,为实际运行中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超高背压供热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热电联产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研、数值模拟以及实际数据采集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深入地探讨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研究团队将对现有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的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系统结构、热力循环、传热与传质等关键参数。
通过对系统原理和工艺流程的了解,可以为后续的模拟计算和实际数据对比提供必要支撑。
研究团队将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超高背压供热系统进行模拟计算,以得到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特征。
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分析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供热系统的能效和环保性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超高背压供热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能够提高锅炉的热力发电效率,并充分利用余热进行供热,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供热方式。
本文将以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超高背压供热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超高背压供热技术是在常规锅炉发电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汽轮机的进汽量,同时减少汽轮机的出口等级,使汽轮机的蒸汽参数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汽轮机的热力发电效率,减少低温余热的损失。
还可以在锅炉的锅筒和烟气侧设置余热锅炉和余热回收器,使余热得以充分利用,用于供暖和热水等。
具体来说,超高背压供热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1. 提高热力发电效率:通过提高汽轮机的进汽量,减少汽轮机的出口等级,使汽轮机的蒸汽参数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汽轮机的热力发电效率,使供热系统的能效得到提升。
2. 充分利用余热:通过设置余热锅炉和余热回收器,使锅炉的余热得以充分利用,用于供暖和热水等,实现能源的再生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 灵活性强:超高背压供热系统可以根据季节和能源需求的变化,调整进出口蒸汽参数和余热回收水温,以满足供热和热力发电的需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1. 超高背压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好地理解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下面我们将通过结构示意图来进行详细分析。
如图1所示,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余热锅炉和余热回收器等组成。
在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中,首先是燃气锅炉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将蒸汽送至汽轮机进行发电;在汽轮机的出口设有超高背压装置,将高温高压的蒸汽再次送至余热锅炉和余热回收器中,经过余热锅炉和余热回收器的冷却,使蒸汽的温度下降,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最终将余热蒸汽送至供热系统中,用于供暖和热水等。
2. 分析超高背压供热系统的热力发电效率热力发电效率=(汽轮机净发电/锅炉燃料热值)*100%汽轮机净发电指的是汽轮机产生的净电功率,锅炉燃料热值则是指燃料燃烧后所产生的热能。
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分析
为了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供热需求,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应运而生。
其主要原理是将机组发电过程中的余热汇聚起来,通过热交换器将余热转化为热能,向城市供应热力。
超高背压供热系统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机组的余热,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其次,该系统的热源充足,能够满足城市冬季供热高峰期的需求。
最后,该系统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市政府的采购成本。
但是,超高背压供热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系统的出力受到机组的运行情况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当机组的负荷较低或天气温度较高时,供热能力也会相应下降。
其次,该系统的建设与运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对市政府的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总之,300MW机组超高背压供热系统是一种有潜力的供热技术。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继续完善技术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优化设备运行和维护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效益,为城市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供热服务。
高温高压机组高背压供热的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23T09:59:58.6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7期作者:文高营孟庆军范明光孙登辉张兴
[导读] 摘要:高温高压机组向外供热的方式是目前冬季采暖的一种重要的供热方式,而现在环保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过程中这一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国家能源集团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66)
摘要:高温高压机组向外供热的方式是目前冬季采暖的一种重要的供热方式,而现在环保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过程中这一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文章综合应用了计算方法对其进行计算和判断。
关键词:高温高压机组;背压供热;应用效益
1、前言
背压达到一定值的条件下,背压供热机组可以表现出确定的运行效果,在这一基础上,对热耗率煤耗率等进行计算,则可以有效的满足人们对于采暖的需求,文章就此展开分析。
2、相关背景
凝汽式高温高压机组的效率30%~40%,占机组总损失60%的热量以冷源损失被白白浪费。
为减少这一损失,汽轮机的发展经历了回热抽汽、背压式、高背压供热、热泵技术四个阶段。
高背压供热是通过提高汽轮机的排汽压力,从而提高排汽温度,最终提高循环水的出水温度实现向热用户供热,提高机组的经济效益。
此外,采用高背压供热替代供暖小锅炉,可减少大气污染,具有一定的节能和环保意义。
高背压使得机组长期处于变工况运行,会对其功率、效率和推力产生影响。
当背压不高于47kPa,对应的排汽温度不大于80℃时,高背压运行的轴向推力可以满足汽轮机的要求。
通常建筑物的采暖热媒按供/回水温度95℃/70℃设计。
高背压供热的运行方式根据热负荷曲线特性,采用调质方式满足不同阶段的用热需求。
在供暖初期及末期,热源采用循环水向热用户直接供热,供/回水温度65℃/55℃,不能满足时投入尖峰加热器加热循环水向热用户供热,供/回水温度80℃/55℃。
3、山东某电厂14OMW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
3.1供热负荷分析
每台140MW机组的设计抽气量为额定100t/h,最大120t/h,按现状实际供热指标45W/m,可对外供热的采暖面积31O万m。
某电厂2015—2O16年供热季供热面积665万m。
,2016年收购供热面积8l9万m,2016—2O17年供热面积至少1484万m。
目前电厂内已有机组高背压供热运行及机组抽汽供热运行的极限供热面积为1300万m。
现有机组供热能力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按11O℃/50℃取值。
在供热期,暖和天气条件下,热网供水温度80~C左右即可满足要求,一般天气条件下,热水供水温度9O℃~95~C即可满足要求,而极寒天气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加供热抽汽将供水温度提高至u0℃。
2O16—2017年供热季热负荷45W/m×1484×10ID2=667.8MW。
3.2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方案分析
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种高效供热技术。
供热期将原汽轮机低压转子叶片进行拆除更换假叶根,提高汽轮机的排汽背压,并将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出、入口直接接入供热系统,由热网循环水充当凝汽器循环冷却水。
该循环水供热可采用串联式加热系统。
热网循环水首先经过凝汽器进行一次加热,吸收低压缸排汽潜热,然后再经过供热首站蒸汽加热器完成二次加热,生成高温热水,送至热水管网通过二级换热站与二级热网循环水进行换热,高温热水冷却后再回到机组凝汽器,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水路,供热首站蒸汽来源可选择本机或临机供热抽汽。
供热结束后再将原低压转子末级、次末级叶片复装,末级、次末级导流套再改为原隔板,恢复纯凝工况,凝汽器循环水切换到原循环冷却水状态,汽轮机排汽参数恢复到正常水平,形成低背压,即汽轮机恢复原纯凝工况运行。
3.3改造方案及投资概算
从节约改造投资和节约工期的角度出发,本次汽轮机改造内容:移除低压末两级动叶,并安装假叶根,用于供热期填充叶根槽;移除低压末两级隔板,隔板槽保留,增加导流环:低压转子末两级叶片拆除后进行动平衡;低压转子以及轴系临界转速计算,确保轴系运行稳定性;对改造后供热期内机组高背压运行时低压通流部件强度重新进行核算,确保其高背压运行的安全性;核算现有低压缸喷水减压装置的减温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增容,增加减温水量,并合理配置减温水水源,以满足高背压供热工况的要求,还应注意优化喷射角度,尽量减小因喷水造成叶片水蚀;对机组轴承进行校核,确保满足非供热期纯凝运行及供热期高背压运行时通用的要求,必要时进行更换。
若在资金及改造工期充裕的前提下,可考虑低压双转子互换方案,即为供热期单独设计、制造一根高背压供热转子,有利于提高供热期机组运行经济性及安全可靠性,并缩短转子换装工期。
对原有换热首站进行扩建,使其容量满足供热负荷大幅增长的需求。
结合本次140MW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需一并对厂区内管网进行适配性改造,增加热网循环水进、出机组凝汽器的连接支管、旁路,并增加原循环冷却水系统隔离措施。
在管网设计及阀门配置时,需充分考虑防水锤措施。
对轴封加热器进行适配性改造,可根据现场情况考虑增加一台轴封换热器(含轴加风机)。
适当提高热网水水质及补充水水质,有利于防止换热器的腐蚀泄漏、减少补水流量,需要增加补水水质控制系统。
实施循环水供热改造后,机组各种联锁、保护定值及监控调整参数等需进行重新设计配置,并进入DCS,对相应的电气及热工控制系统进行改造。
本工程总投资约2000万元。
其中:汽轮机本体改造400万元,凝汽器改造350万元,换热首站及厂区管网改造约600万元,轴封加热器改造8O万元,补水水质控制系统70万元,相应的电气及热工控制系统约250万元,其他费用250万元。
3.4项目技术经济分析
对电厂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项目进行效益分析,主要考虑改造后直接带来的供热面积增加的效益、节煤效益、节电效益和节水效益。
山东某电厂140Mw机组的设计抽汽量为额定i00t/h、最大120t/h,供热指标按45W/m。
计,理论上可增加供热面积31O万。
考虑到2016—20l7年供热面积至少1484万IIl2,目前电厂内已有机组高背压供热运行及机组抽汽供热运行的极限供热面积为1300万m。
,供热缺口为184万m。
故实施高背压供热改造后供热面积增加按184万m计算。
某电厂每年供热四个月,供热时长2880h,因供热缺口184万m相应单个供热季供热量增加值预计为64.7万GJ,按每GJ热量对应的标准煤消耗量为4Okg估算,因供热面积增加而相应增加燃煤消耗量25880t。
标准煤价(不含税)500元/t,单个供热季增加供热收益1294万元。
机组改造前额定抽汽供热工况下,中低压连通管抽汽压力0.245MPa,机组热耗7904kJ/kfh。
按锅炉效率91%,管道效率99%估算,相应机组发电煤耗为299.4g/kWh。
高背压改造后机组设计发电热耗降至3767kJ/kWh左右,相应机组发电煤耗为142.7g/kWh。
与实施高背压供热改造前相比,机组供热期发电煤耗下降约156.7g/kWh。
改造后单个
供热季因发电煤耗下降可节约标准煤约26207t,相应单个供热季发电节煤收益约l310万元。
实施高背压供热改造后,纯凝期内厂用电变化不大,而供热期内主要影响体现在循环水泵方面,循环水泵耗电量大幅下降,单个供热季可节约厂用电317万kwh,上网电价(不含税)0.39元/kwh,相应增加售电效益124万元。
循环水泵总流量G=I.4×1.1×860Qj/(T一T)。
其中Qj为总供热量,L为供水温度,Th为回水温度。
改造后温差加大,减少了一次网的循环水量,从而减少补水量57.6万t,水费2.5元/t,节水收益144万元。
改造后每年增加拆装叶片、低压缸检修、转子检修及相关测试试验费用约140万元。
综上各项收益,实施高背压改造后,每年总体收益增加约2732万元。
4、结束语
高背压供热机组在运行的过程中对其运行效果进行处理,并对机组进行改造,雨下的提高了机组的控制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满足人们的供暖供热需求,符合能源升级政策的同时也符合了节能环保原则等,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雷.辽宁清河电厂8号机单侧高背压供热改造技术及经济性分析[C]//2017热电联产智能高效与灵活性改造技术研讨会.2017.
[2]沈霄华,秦涛,廖红涛.关于大型纯凝式机组供热后的问题分析及改造[J].电力与能源,2018(3).
[3]李亚华.高背压供热汽轮机低压转子模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4]梁双荣,白旭东,那小桃.基于Modelica的供热系统用复合相变储热单元的热性能分析[J].节能,2019(6).
[5]于海龙,王奕雅,刘恩海,etal.利用吸收式循环对热电机组供热首站改造的经济性分析[J].节能,2019(3).
[6]李琨.高背压热电联产机组的热力性能与背压敏感性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