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 五彩缤纷花世界

第3课 五彩缤纷花世界

第3课 五彩缤纷花世界
第3课 五彩缤纷花世界

3. 五彩缤纷花世界

【课别】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花卉的图片和观赏实物花卉,学习从花卉多样的形与色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认识家乡的花卉,丰富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学习用简单的色彩语言描绘一幅美丽的花卉作品。

【教材分析】

本课为“造型~表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花卉形和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认识家乡的花卉,提高审美能力,热爱和珍惜家乡的丰富资源。

【教学目标】

本课是造型表现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美术的专业术语,绘画语言。重在突出课程的专业性,以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透视的原理,透视等方面展开讨论,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画一幅透视现象的写生画。【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观察到的花卉,用简单的线条描绘花的形,并用色彩只是进行渲染,学习花的形状、色彩习性、代表意义等方面的技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画的花更加栩栩如生,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以水彩的技法渲染花卉,感受用水用色及色彩的饱和度的调和,色彩的明度对比及纯度的对比。能会画出一朵朵灿烂艳丽的鲜花,以及叶子的色彩搭配,感受色彩的不同变化。

【教师准备】花卉图片,范画,色彩卡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1、组织课堂。

2、课件展示:欣赏花卉图片,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知:

1、云南花卉的概况:云南素有“世界花园”的美称,全国高等植物约有3万种,云南就有1.5万种,其中花卉资源约有2500余种,如:山茶约60种,杜鹃227种,报春花140种,龙胆120余种,兰花300余种,木兰科70——80种,故西方有“没有云花,不成花园”的谚语。

2、云南八大名花:木兰花、山茶花、百合花、杜鹃花、兰花、报春花、龙胆花、绿绒蒿

3、布朗族的插花节:在每年农历二月八日过插花节这一天,妇女们手持旗帜,排队上山采花。采花后,她们把花插在寨子早已经竖好的一棵花树上,全寨人围着花树,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手搭着肩,跳起欢乐的舞蹈,大家手牵手,边跳边绕村寨,表示村寨的团结和兴旺。(有点像傣族,泼水节的时候也去山上采花)

4、昆明两大花市:昆明尚义街花市、呈贡斗南花市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3课花地毯》(1)

花地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引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绘制、拼贴、欣赏等活动。 2.是否能选择或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3.是否发挥合作精神。 4.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剪贴和绘画的“小地毯”范例,各种颜色的纸。 2.学生准备旧挂历、画报、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教师把部分“小地毯”范例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 讨论:“小地毯”图案怎样组成?“小地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你还可以把它变化吗? 集体交流,在黑板上把“小地毯”拼成“大地毯” 二、讲授 一加一等于二,无数块花纸片就变成了一块美丽的花地毯,你说棒不棒?同学们知道地毯的作用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它很漂亮吗?更在与它的功能。防滑,保暖、装饰房间。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出制作“小地毯”可以运用剪贴、绘画的方法来综合设计,可以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设计。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些图片。

1.地毯的图片 2.图案的书籍 3.民间剪纸作品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启发?你准备用哪一种设计方法来制作。 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成组,互相交流设计构思。 三、布置作业 学生运用剪或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用旧画报、挂历、彩纸等材料来设计。 分组把设计好的“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收拾和整理教室环境卫生。 五、讲评 六、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第1框中国担当教案教学反思

中国担当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全球观念,培养世界眼光,增强大国责任意识。 能力目标 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增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趋势的探索能力,提高运用多种方式收集、分析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我国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知道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了解中国为化解国际社会的各种难题与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是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 突破方法: 分析时政热点,使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总结、感悟、升华。通过分析真实的国际事件,见证一桩桩中国行动,感受中国担当,进而增强大国责任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 突破方法 分组探究与课堂展示相结合,由学生合作收集中国为化解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而贡献的“中国方案”,并在课堂上展示探究成果,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感悟,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情境教学法、时政分析法、分组探究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自主预习教材;小组合作搜集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贡献的“中国方案”;分组探究中国方案“为解决世界难题带来的影响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变革世界,中国担当》视频片段。 提问:1.你认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2.一个有担当的国家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谈谈你对“中国担当”的理解。 教师总结:从支援西非对抗埃博拉疫情到远赴苏丹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再到全方位地参与全球治理在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面前,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中国正在以文明古国的智慧和新兴大国的责任,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共同感受中国担当。 (设计意图:用时政资料导入新课,使陌生的概念立体化,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的设置上,由个体担当延伸到国家担当,由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问题引申到较为生疏的政治概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有利于其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积极有作为 活动一:时政分析,感受中国责任 多媒体展示时政热点:中国蓝盔,在战火中托举和平希望 2018年是联合国开展维和行动70周年,也是中国参与海外维和行动28周年。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3.6万多人次,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杨钊是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的一名单和战士,他回忆了自己从军以来第一次身临战场的经历。那次直面战场发生在他们外出巡逻的一个临时营地,附近原本还热闹的集市,转眼间就空空荡荡。这个临时营地仅是50平米的一个小院子,90多人在那个小院子里面避难。在危急关头,指战员下达了子弹上膛、准备作战的命令。战士们在各自的掩体里做好防护,几位指挥员坚守在营地最前沿。这次交战一直持续了3天,但因为中国维和军队的存在,却让这座50米见方的临时营地成了战火中当地老百姓唯一的生命庇护所! 为了守护这些无的生命,带给他们和平的希望,中国维和官兵远离祖国,远离了自己的家,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生死考验。首批700位中国维和官兵在参加苏丹维和行动后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一枚枚维和勋章,是联合国对中国蓝盔在战火中托举和平希望的褒奖。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你认为中国维和官兵在守护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会议:时间:________年9月。参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日内把________等地割让给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知识点2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全面爆发:________年9月1日,德军对________发动突然进攻,英法被迫对德国宣战。 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德军发动对________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________的企图没能得逞。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________,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精品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慕尼黑阴谋 1.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与法国总理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捷克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这里的“死亡证书”指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欧洲联盟条约》 2.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他们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实行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绥靖政策。把这种政策推向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 A.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德国进攻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 3.漫画可以更形象地再现历史,揭露出历史本质。在这幅漫画中,用来切蛋糕的四把刀分别代表的国家有() ①英国②法国③苏联④德国⑤意大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知识点2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4.见右图,图中的德军的这一行动,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次军事行动指的是()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年7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美术《花地毯》教案

《花地毯》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欣赏、感受表现重复美,色彩美,体会生活美。 3.引导学生运用折、剪、染、贴、等技法设计制作一块小地毯。 4.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块“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色彩搭配、形状安排上多下功夫,。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图案。。 教学准备: 彩色水、剪刀、胶水、海绵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请你认真听动脑想。 故事是这样的:森林里的维尼熊要搬新家了,小动物们都来帮忙,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小动物们都进入了梦乡,这时就听见屋内传来争吵的声音,原来是家具们在比美,就听小沙发说:“我最漂亮,我有一个粉红色的新衣裳。”小衣柜不服气地说:“我最漂亮,我的衣服上有美丽的花纹呢!”当它们吵得正厉害时,突然发现地面兄弟没有说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想不想让地面兄弟高兴起来?怎么做?(提问1-2个学生)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花地毯》。 二、受生活中的地毯 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感受下生活中的花地毯。看看它究竟有什么作用?好吗? 1、瞧!咪咪家的地面铺上地毯感觉就是不同。怎么不同?(提问1-2个学生) 生:……(感觉温馨而舒适) 2、客厅、房间的地面铺上一块地毯,感觉又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提问1-2个学生) 师小结地毯的作用:①美化装饰环境②保暖③防滑

三、欣赏学生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都是小设计师为地面兄弟设计的花地毯,好看吗? 生:好看! 师:那么,请同学们边欣赏边仔细观察,小地毯的花纹有什么特点?还有研究下小设计师是怎样设计制作出来的?(小组讨论) 师:怎么样?观察到小地毯的花纹有什么特点?(提问1-2个学生) 生:重复。 师:对,它有重复美!还发现了什么? 生:小地毯的形状不同。 师:对,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知道小设计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是画的吗? 生:画的,做的,染的……(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 师:对,是画出来的,今天老师就教你们用这种方法来制作花地毯。想不想 生:想。 四、示范制作过程 好,现在老师来给你们变个小魔术。 首先选择一张纸,将它对折---再次对折---形成一个小正方形,然后开始涂。在画之前,我们首先要想好设计什么花纹图形,还有色彩的搭配。 先折后涂的方法有2种。 A、对边折。 B、对角折。 五、学生制作地毯,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大花地毯。 六、欣赏、评价作品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 七、组织学生欣赏小组作品 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排成队伍一起去参观欣赏小设计师们的作品,获得最多最佳设计师的那个小组可评为最佳创意小组奖。 《花地毯》教案

第6、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

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附参考答案 (2013·衡阳市)1.(13分)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观察下图: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上述图片表明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直接导致哪次战争的爆发?战后出现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4分) 材料二:l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材料三: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分)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1分 (2013·黑龙江齐齐哈尔)2.美国虽只有230多年的历史,却独创性地走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探究一众多杰出历史人物推动美国发展 (1)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1分)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什么战争的胜利?(1分)

(2)19世纪60年代,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他的名字和哪部宣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分) (3)1933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 探究二二战中和战后的美国 (1)1942年,美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什么文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分) (2)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是通过哪次战役实现的?(1分) (3)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为称霸世界,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感悟美国的发展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答案: 探究一:(1)华盛顿;(1分)独立战争;(1分)(2)林肯;(1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3)罗斯福;(1分) 探究二:(1)《联合国家宣言》;(1分)(2)诺曼底登陆;(1分)(3)冷战政策;(1分) 感悟: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得分);(1分) (2013·贵阳市)3.漫画中的历史知识(10分)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慕尼黑阴谋导致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把握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比较 概括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 同?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什么?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 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 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探究原因 分析实质 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英法为什 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 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正当不列颠之战 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 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企图将祸水东引的一次大 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 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 尽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 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 残暴本性。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 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 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人文素养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 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 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之关爱世界大家庭导学案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之关爱世界大家庭导学案 撰稿人胡昕晟审核人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性和区域性问题并能够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角度例举 2、能够对国际间的组织区分其性质、功能,划分其所跨区域。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并能快速默写。 【学教重点】国际间的联系所包含的范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和记忆。 【学教难点】对南北差距的理解和认识,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够说明南北合作的意义,区域组织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二、学一学、做一做 填空1、 选择题 1、下列世界性或地区性组织中,属于环境保护组织的是()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绿色和平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且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从这一特点出发,英国经济适合发展①种植业② 远 洋运输③ 海洋渔业④ 出口加工业⑤ 丝绸渔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任何国家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国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一些世界性或 地区性的问题,如、等问题都需要大家关心,通过国际合作,共同解 决。 4、欧洲联盟简称(EU)。它是欧洲西部一些国家组成的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亚洲 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的重要组 织,其影响和贡献远远超出了本地区范围。 5、下列英文缩写代表哪些国际组织? APEC ( );UN ();WTO ();EU ( A 、亚太经合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联合国D、欧洲联盟 参见书本P35 图2-30和图2-31 并以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请根据自己的认识,例举几种日本的商品并分析是何种原因造成日本现在的经济模式。 2、日本的工业以高科技、低消耗、高产出为特色,将对环境的污染做到最小,资源的浪费做到最低,请以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势。 3、石油(原油)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石油的泄漏对于海洋是灾难性的,请设想当你是北极熊面临石油泄 漏时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必须的是社会规律,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接 近了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请你为人类和地球的设计一个共同发展的模式。

九下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 知识体系

积极有作为 表现 贡献中国智慧 九下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与世界深度互动 参与全球 治理的领域 中国智慧 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害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等领域,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 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这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担当 展现了什么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③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炮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我国贡献 随着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人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① 1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2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3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 4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等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第一,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二,通过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创设历史情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查找、整理、筛选、运用各种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英法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养虎为患,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让学生体会到对待邪恶势力必须要与之斗争,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第二,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第三,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点: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苏军有效地遏止德军的原因。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政策转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如讲清绥靖政策的概念时适用于此法。 2、以问题为中心,分析讨论法。通过“激疑、“设疑”、引导并组织学生开放式讨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敢于创新为目的,以学科综合来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原则。 3、情境创设法。用相关教学内容的音乐,历史画面,地图等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由形象思维迁移到抽象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史实,进行情感教育。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二单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第1节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 (1)人口数量: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2)人口分布 ①特点: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东南部人口比较稠密。 ②表示方法:人口分布的情况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③人口密度的含义: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用“人/千米2”表示。 ④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和气候。(具体说明见“知识提升”) 2.世界人种 (1)形成原因:在世界大家庭成员中,由于生存环境差异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2)划分依据及区别: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在皮肤颜色、头发的颜色和形状、面部特征等方面的区别明显。 (3)人种类型:分为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4)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例如,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但由于历史原因,不少黑人也生活在其他洲。

(5)影响人种形成的因素:自然环境。 ◆纬度因素:色素多、肤色深的人大多集中在阳光充足的赤道地区。纬度位置越高的地区,光照越弱,人体的肤色也就越浅。 ◆气候因素:生长于寒冷气候区的人比生长于炎热气候区的人身材较高大,而后者的身材趋向细长。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人,鼻孔一般较宽阔,而生长在寒冷地区的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6)树立人种平等观念 ①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 ②他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使得世界文化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姿。 二、语言与宗教 1.语言 (1)重要性: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 (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这六种语言被确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知识点总结与整理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知识点 1.中国担当,积极作为的表现 (1)态度:面对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行动: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贡献: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2.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 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中国担当,贡献的智慧表现 (1)显示智慧: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2)贡献智慧: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3)增长智慧: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4)实现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4.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则 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6.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1)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2)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3)中国是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国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4)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7.文明的内涵: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知识梳理】部编版九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 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 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 年 6 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 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 年 9 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 年 2 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 年 7 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战胜利的规模及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等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第一,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二,通过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创设历史情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查找、整理、筛选、运用各种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英法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养虎为患,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让学生体会到对待邪恶势力必须要与之斗争,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第二,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第三,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点: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苏军有效地遏止德军的原因。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政策转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如讲清绥靖政策的概念时适用于此法。 2、以问题为中心,分析讨论法。通过“激疑、“设疑”、引导并组织学生开放式讨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敢于创新为目的,以学科综合来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原则。 3、情境创设法。用相关教学内容的音乐,历史画面,地图等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由形象

2020春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 1.中国担当,积极作为的表现 (1)态度: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行动: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贡献: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2.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 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 中国担当,贡献的智慧表现 (1)显示智慧: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2)贡献智慧: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3)增长智慧: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4)实现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4.如何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 承担全球气候治理的共同责任是每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承担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考虑到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发展中国家不应该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责任。 5.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则 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6.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的影响 (1)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2)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