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笔花鸟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92.41 KB
- 文档页数:1
写生与创作的互承关系写生与创作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与互补的关系。
写生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准确观察、描绘并传达出作者对事物的感知与理解,是创作的一种基础性技法。
而创作则是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提炼和创造性表达,是写生的延伸和升华。
写生是艺术家观察与体验客观世界的过程。
通过写生,艺术家可以对客观事物的形态、色彩、质感、光影等各种视觉特征进行捕捉和感知。
写生让艺术家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将其表现出来。
在写生中,艺术家可以用画笔、铅笔或摄影等方式,通过临摹、记录和写意等手法,将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再现。
通过写生,艺术家可以提高观察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
创作则是基于写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现实的再构造和再创造。
在写生的基础上,艺术家可以通过提取、变形和组合等手法,将客观事物重新呈现为个人的艺术表达。
创作是艺术家主观想象与创造的体现,是对写生所呈现的客观事物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再加工。
创作可以将写生中所观察到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感知相结合,通过意象、符号、色彩等形式进行再创造和再表达。
创作是艺术家对事物本质的深度思考与探索,是艺术家对于世界及自身感受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写生与创作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写生可以为创作提供形态、结构、色彩等方面的参考和基础。
通过写生,艺术家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形象特征,为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写生可以帮助艺术家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表现力,提高创作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创作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写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创作,艺术家可以加入个人的情感、理念和审美观念,对写生所描绘的客观事物进行再诠释和再创造,使其赋予更高层次的意义和表达。
写生与创作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的环节。
写生为创作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法和素材,而创作则对写生进行了深度的再创造和再表达。
通过写生可以提高艺术家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培养观察世界的能力和敏感性;而创作则可以延伸写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写生的艺术性和表达力。
花鸟画写生创作浅析
花鸟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花鸟画写生创作是花鸟
画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直接观察自然界中的花鸟,借鉴真实的形态、色彩和纹理
等元素,形成自己的创作语言和风格。
在花鸟画写生创作中,首先要重视对自然界中花鸟的观察和描绘。
画家要仔细观察花
卉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以及颜色的变化等,以尽可能真实地表现花卉的美丽和多样性。
对于鸟类的观察同样重要,画家需要了解鸟类的体态和行为特征,如飞行姿势、站立状态、啄食行为等,以便更加准确地描绘鸟类的形象。
其次,在花鸟画写生创作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
花卉和鸟类的颜色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画家需要善于捕捉和运用色彩,使画面充满生动感和魅力。
在色彩运用上,画家可以
通过传统的山水画的“青绿黑白”技法来进行调色,以强调花卉和鸟类的纯真和温婉之美。
当然,画家也可以尝试新的色彩表现方式,例如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创造出更加富有变化和
表现力的画面效果。
除了观察和色彩运用外,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也是影响花鸟画创作质量的因素之一。
对
于画家来说,纸张和笔墨的选择非常重要,良好的纸张可以使画作更富有质感和层次感,
而优质的笔墨可以带来更精致、细腻和逼真的画面。
同时,画家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画
笔和颜料,以便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总的来说,花鸟画写生创作是一种通过直接观察自然,以自然为师,创造出优美、准
确和充满魅力的画作的艺术创作形式。
在具体实践中,画家需要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善于
运用色彩和材料,力求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美学理念。
美术艺术研究 Art research73工笔花鸟画从写生到创作探究曹雪丽(辽宁工贸学校,辽宁 沈阳 110000)摘要:工笔花鸟画兴起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两宋时期,元代文人水墨胜于工笔,明清时期写意、工笔相映生辉,写意画的出现为工笔花鸟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工笔花鸟的创作开始注重写意性和笔墨情怀,自然景物是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源泉,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一件好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是要通过写生自然,观察自然等手段使形象得到升华,才能成为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工笔;创作;写生一、工笔花鸟画的表现范围自然景物千差万别,形态各异,只有体验生活,到大自然中捕捉生动的形象,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写生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一是用来训练基本功,通过写生了解花鸟动物的造型特征、结构规律、生活习性及周围的环境、气氛等,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造型能力,在脑中形成物象记忆,并且通过写生捕捉自然景物,培育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培养我们的审美水平。
二是通过写生更主要的为艺术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通过我们的收集处理成为资料,形成元素,以便后期创作打好基础。
中国画不是直接去描绘自然、刻画物象,而是以自然为依托,通过似像非像的表现形式来表达物象的内在精神,具体是用笔墨表现内心情感,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摄影照片进入了画家的视野,为画家提供了很多创作上的便捷,然而,摄影是一门艺术,他是照搬自然、再现自然的艺术,而绘画则不同,他是表现自然、升华自然的艺术,所以照片只能作为参考借鉴的资料而不能成为创作艺术作品的手段,不能完全依赖照片,不然,你创作的作品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
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同学在写生中一味地摹写自然、模仿自然,被动的再现自然,缺少主观的自我把握的艺术语言来处理画面,画到最后可能也是一幅写实照片,也没有什么艺术的价值可言,也达不到创作的水准和要求,所以要想把写生升华为创作是需要一定的主观处理和认知的过程的。
艺术大观98国画花鸟中的写生方法和创作研究张 帆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花鸟画作为一种艺术在我国绘画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将各种动植物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其中还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习俗和时代风貌,具有鲜明的画法技巧特征。
本文主要简述了国画花鸟的来源与意义,并介绍了其写生的表现方法和表达方式,并对国画花鸟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进行了初步讨论,希望能在实际创作中解决一些问题,完善国画花鸟写生方法,弘扬推广我国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中国画;花鸟画;写生方法;白描;创作分析艺术来源于生活,国画花鸟画的创作同样也离不开生活,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对不同的绘画对象进行创作,人物重传神、山水重写意、花鸟重写生。
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花鸟画的相关知识,更要重视实践性的写生,以提高创作水平。
一、花鸟写生的渊源及意义花鸟画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我国绘画体系中成就突出,艺术家们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草木、花草、虫鱼,将其生动形象地描绘下来。
五代时期的杰出画家徐熙,生活在乡间,常游田野山林,擅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他所绘的《鹤竹图》,竹子的根干节枝皆用浓墨粗笔,栉比处略以青绿点拂,竹梢仿如隐入云端,透出一种野逸气象。
与之同时代的画家黄筌,因长期生长在宫廷,所见所闻皆是名贵花草和珍禽异兽,所作之画透露出富贵之气,这与他们平时对周围物象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宋代的崔白,擅花竹、翎毛和山水、鬼神,所画鹅、蝉、雀堪称三绝,手法细致,形象生动传神,发挥写生精神,探究花木鸟兽的“生”意,摆脱花鸟属于装饰图案的遗憾,为花鸟画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
还有清代的八大山人,现代的齐白石等画家,都为中国花鸟绘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写生是花鸟画创作的重要内容,花鸟画创作主要是运用生动的手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再造和描绘,需要创作者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仔细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在写生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对事物素材的收集、观察和描绘,把握事物的生长规律,了解其特性,感受不同季节下事物的形态,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之处,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创作水平。
126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过程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中,先民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并随着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创作出最早的美术作品——陶瓷和原始岩画上面都刻画着人物的形象。
东晋顾恺之著名代表作品《女史箴图》的创作,是根据张华的《女史箴》文章而分段配画的,作品中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线条流畅自然、坚韧有力,自战国以来把“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无可挑剔、完美无瑕的地步[1]。
明初工笔人物画比较前朝相对较弱,一直到明末,工笔人物画又得到振兴。
到乾隆时期,因为帝王好尚,所以一些画家不管是在写生还是创作中都加入了西方技法,不仅使创作出来的画立体感更强,还画出了具有中国笔墨趣味的工笔人物画作品。
二、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绘画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以“线”造型的技法基础:线条是“骨”,谢赫提出的“骨法用笔”实际上是顾恺之等人的绘画实践的总结,线是中国画的精神体现。
(2)以“色彩”固有色为主的统一色调: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分为“颜色”和“墨色”两个重要基本元素。
色彩是一幅画中重要的表现元素,给人直观的视觉冲击力,“随类赋彩”是工笔人物画设色的一大特点,是在基本线描稿完成后,用平涂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固有色。
古人工笔画作品以平涂为主、晕染为辅,来增强作品的质感和体积变化。
(3)以“写意性”为特点的当代工笔人物画: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笔画的写意性意味更浓,被广大人民所青睐。
当代写意性发展,“以形写神”,形神皆备,客观与主观融合[2]。
朴实自然、率真,这是写意性的初级形态。
工笔写意性的特点会随着物象立意。
故绘画理论核心呈现出重“意”而轻“形”、重“笔意”轻“制作”、重“疏放”轻“公瑾”、重“简淡”轻“浓艳”。
写意性的绘画在工笔绘画语言风格中仍然保持着传统,有趋于完美化的形式。
三、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创作就是把自然元素、胸中丘壑经过多次处理,成为新的而又完整的艺术语言。
画家在创作前需要把写生的素材整理提炼出来,使之能表现当代,把握艺术语言的一寸一尺。
花鸟画写生创作浅析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它以描绘花卉、鸟类为主题,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揣摩,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感悟。
花鸟画的创作技法与风格多种多样,可以是写意、工笔、泼墨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怎样表现,都要求画家有一定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对花鸟画写生创作的浅析。
花鸟画的写生是基础。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花鸟画,写生都是创作的基础。
只有通过对花鸟的仔细观察和揣摩,才能深刻理解其形态、色彩和神态,从而在画面上准确表现。
写生可以是在自然界的花鸟园林中写生,也可以是参考图片进行写生,但不管怎样,都需要画家有一颗敏锐的观察之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对花鸟画的写生创作需要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它有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对于花鸟画的写生创作,画家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基本功,包括线条、构图、色彩、墨法等方面的技巧。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汲取经验,画家才能在写生创作中游刃有余,达到自如表现花鸟之美的境界。
花鸟画的写生创作还需要有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虽然写生要求画家忠实地表现自然物的形态和气息,但也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自然。
画家应该通过自己对花鸟的理解和感悟,赋予作品更多的情感和内涵。
这就需要画家在写生创作中,不断思考、反复琢磨,使画作更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写生创作过程中,画家还需要虚心向前辈学习。
花鸟画的写生创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虽然现代技术的进步为画家的写生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但是这并不代表画家就可以放弃对传统绘画的学习。
相反,画家应该虚心向前辈学习,不断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写生创作水平。
花鸟画的写生创作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过程。
它要求画家有较高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需要掌握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富有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并不断向前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生创作水平。
只有这样,画家才能在花鸟画的写生创作中,表现出真正的艺术魅力,展示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
花鸟画写生创作浅析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传统意义上是以花卉和飞禽走兽为主题的山水画。
而今天,花鸟画已逐渐演变为以花鸟为主题的绘画形式,被更多人所喜欢和接受。
花鸟画的写生创作,更是让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力量。
首先,写生创作需要观察和感知。
观察是写生绘画的前提,而感知是更深入的体验和感悟。
观察需要有一个准确的目标,根据所画对象的大小和比例,进行构图和印象的捕捉,这是花鸟画写生创作的第一步。
感知则是更深层次的感悟,它包括对画面整体的倾听和感受,以及对植物和动物特点的领会。
这种感知需要有一定的情感投入,带有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其次,写生创作需要掌握色彩和笔法。
颜色和笔法是花鸟画的两个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颜色的运用需要严谨和准确,要选用与所绘花鸟色调相似的颜色。
色彩的表现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画面的整体效果。
而笔法则是花鸟画的核心所在,不同的笔法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韵味,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描摹花卉细腻纤巧、飞禽走兽的灵动之态。
最后,写生创作需要有个人风格的体现。
无论是花鸟画还是其他形式的绘画,个人的风格是对人物性格和审美特点的体现。
欣赏一幅画,首先看是否有柔和或刚劲的笔气,其次是颜色是否自然和谐,最后是长短相间的变化和光影的处理。
这些都是画家的风格所具备的特征。
总之,花鸟画写生创作是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
它是通过画笔的方式,展现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的美丽和神韵,是一种不同于文字和语言表达的形式,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
写生创作需要观察和感知,掌握色彩和笔法,体现个人风格的特点,这才能够真实而动人地表现自然的神奇魅力。
花鸟画写生创作浅析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之一,它主要以花卉、小动物为题材,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观察和理解。
花鸟画写生创作是其创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与描绘现实中的花鸟,进而形成个人艺术风格。
花鸟画的写生创作要求画家必须对所画花鸟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画家需要通过实地观察花鸟的外形、姿态、色彩等特征,并准确地表现在画面中。
这不仅需要画家具备绘画的技巧,还需要具备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花鸟画的写生创作要注重细节的刻画。
细节是画面中表现形象生动性的关键,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可以展现出花鸟的生动形态。
画家可以通过捕捉花鸟的眼神、毛发的细节,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给人以观察花鸟亲近自然的感受。
在花鸟画的写生创作中,画家还要注重抓住主题,突出画面的中心思想。
画家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从大自然中提炼出自己的主题,以此为创作的主线,并通过合理的构图和运用艺术手法,将主题突出地表现出来。
画家可以通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花鸟与背景进行虚实、明暗上的对比,使得花鸟更加突出,使主题更加鲜明。
花鸟画的写生创作要求画家注重情感的表达。
花鸟是灵动而美丽的生命,画家要通过自己的表现手法,将对花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表现出来。
画家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笔触的适度与力度,以及绘画的结构和构图等方面,表达出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情感。
花鸟画写生创作是一种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过程。
通过对现实中花鸟的观察与描绘,画家可以发现美的源泉并将其展现在画面中。
艺术创作不仅要求技法的确立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画家敏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从而营造出饱含情感的作品。
花鸟画写生创作浅析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中的一种,它以描绘花鸟的形态、色彩和动态为主要目的,通过创作表现出花鸟在自然环境中的姿态和情感,并尽可能地表现出自然界万物的生动和美丽。
花鸟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鸟画被视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感的表达,因此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当代艺术领域,花鸟画的创作形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为人们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花鸟画作品。
花鸟画的写生创作是指画家在创作花鸟画作品时,通过对自然界中花鸟的观察和描绘,从而获取灵感和素材,将自然界中的美景和生命力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写生创作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花鸟画创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写生创作,画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悟自然界中花鸟的形态和特点,从而在创作过程中更准确地表现出花鸟的姿态和生动感。
第一,观察写生。
在进行花鸟画写生创作时,画家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观察,力求准确地把握花鸟的整体形态和细节特征。
画家可以选择在自然界中直接观察花鸟的姿态,也可以通过摄影等方式记录下花鸟的形态和动态,以便后续的创作过程中进行参考。
通过仔细观察花鸟的姿态、羽毛的色彩和纹理等细节,画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花鸟的特征,从而在创作过程中更加准确地表现出花鸟的外貌和神态。
花鸟画写生创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复杂性,需要画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写生创作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创作方式,它不仅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表现自然界中的美景和生命力,也可以增强画家对自然的了解和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造诣。
通过花鸟画写生创作,画家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为人们呈现出更多生动、美丽和富有情感的花鸟画作品。
从工笔花鸟画创作课程中谈写生作者:陈丽来源:《美术界》2014年第07期【摘要】潘天寿说过:“历史上的大家都是懂得人情物理的,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生活中的形象和自然界中的一切,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我们从生活中发掘出艺术的创作源泉,寻求和获取灵感,并将这种灵感通过自己对生活中想要表现对象的理解和认识融入到绘画中,达到创作的目的。
而在中国画里,花鸟是生活中最常见、题材最多的主题。
因此,工笔花鸟画也很自然成了花鸟画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工笔花鸟;写生;创作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历史悠久,传承有序。
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其语言丰富、技法多样、色彩多变等特点,是中国绘画史上无可替代的瑰宝。
工笔花鸟画起源应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繁荣于五代和两宋。
历代优秀的工笔画作品在审美情趣、表现手法上,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衍变过程。
一、写生的意义简单狭义地解释“写生”就是对照实物直接进行描写。
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其中外师造化就是以大自然为师,重视写生。
师造化是学习花鸟画的中心环节,通过大量写生可以提高绘画者的构图能力、造型能力捕捉形的能力,塑造空间的能力,协调画面色调的能力,记忆默写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夸张取舍的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艺术绘画创作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只有在生活中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认识生活,写生才会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二、工笔花鸟画写生的内容(一)工笔花鸟画写生的四个阶段就绘画艺术而言,工笔花鸟写生是积累生活中的花卉、鱼虫、禽鸟、畜兽、蔬果等作为创作素材来获取真实的生活感受。
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提炼生活是工笔花鸟画写生的四个阶段。
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使我们对周围的一草一木有着不同的感受,可能是我们的眼睛所看到不同物体的形状与色彩,也可能是我们的耳朵听到的不同音调与频率的声音,或者是我们鼻子嗅到不一样的气息,因为不同的接触使我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着不同的感受,或是喜爱或是憎恶,也可以是悲伤或是开心。
花鸟画写生创作浅析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自古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推崇。
它通过对花鸟自然形态的写实刻画,传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其写生创作更是花鸟画创作的基础和核心。
花鸟画写生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界花鸟的临摹创作而实践的一种创作方法。
通过对自然界花鸟的观察、描绘和表现,艺术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美,提高绘画的写实水平,培养对自然界的敏感度和创作灵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花鸟画写生创作是对自然界花鸟形态的写实观察和描绘。
艺术家需要通过对花鸟的观察和研究,掌握花鸟的比例、结构、形态特征等,从而能够准确地将自然界花鸟的形态形象地呈现在画纸上。
这不仅需要艺术家具备较高的绘画技巧,更需要对自然界花鸟有着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花鸟画写生创作是通过对花鸟形态的描绘和表现来传达艺术家对自然美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艺术家在写生创作中,除了要准确地描绘自然界花鸟的形态外,还要通过对花鸟的生动性、优美性、和谐性等方面的表现来传达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这种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是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创作积淀的体现,也是花鸟画作品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来源。
花鸟画写生创作是培养艺术家对自然界的敏感度和创作灵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自然界花鸟的观察和描绘,艺术家可以逐渐培养起对自然界的敏感度,能够更加敏锐地发现自然界的美,从而为日后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写生创作还可以帮助艺术家建立直接的艺术体验和图像记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宝贵的素材和经验。
花鸟画写生创作也是形成艺术家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自然界花鸟的观察、描绘和表现,艺术家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使自己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个性化和独创性。
这也是花鸟画作品能够吸引和感染观者的关键所在。
花鸟画写生创作是花鸟画创作的基础和核心,它通过对自然界花鸟的写实观察和描绘,传达艺术家对自然美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培养艺术家对自然界的敏感度和创作灵感,形成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浅谈工笔牡丹的写生到创作牡丹,无疑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描绘对象之一。
古往今来,以牡丹为主题的工笔画作品数不胜数。
工笔牡丹也因其造型逼真、设色细腻、寓意吉祥而广受欢迎。
宋元以来,工笔牡丹已经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描绘步骤,从花瓣卷曲、叶筋分布、水线留存、枝梗穿插、老干处理等都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
这种程式化现象是历代画家对牡丹造型规律的经验总结,符合普遍的审美规律,已经成为经典的美学形式。
因此,这些绘制技巧也是我们学习工笔牡丹必须要研究和掌握的方法。
但是,这种不断重复的程式化现象,使众多画家笔下的牡丹造型规律、构图组织都千篇一律,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弊端。
让欣赏者也有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
尤其是铺天盖地的低档商品画市场中,对工笔牡丹流水线式、泛滥式的“生产”,让很多画家对牡丹这个题材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给工笔牡丹贴上了“低俗”的标签。
要去除这个弊端,我认为从大自然中去寻找鲜活的素材,在写生中去激发创作灵感,是极为必要的。
但是,传统的工笔画学习,在初期总是从程式化造型、线条、设色等方面入手,对于造型的变化也多在“普遍规律”的范畴内求变化,对写生的训练并不重视。
这和西画素描的学习过程完全不同,素描从一开始,就讲究写生,讲究造型的准确性、合理性。
即使在起稿阶段,也是从大关系、从几根直线概括性造型起步,逐步切割、解析完成形体的塑造。
因此,一般来说,学西画者的造型能力要比工笔画爱好者要强许多。
所以,写生也是广大工笔画爱好者比较头疼的事情。
那么,没有素描基础的工笔画爱好者,怎样才能掌握写生技巧和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呢?又怎样将牡丹写生稿提炼成完美的创作作品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笔牡丹绘制经验,总结出以下心得,供广大工笔牡丹爱好者借鉴。
写生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写生用具的准备,写生的主要工具就是笔和纸。
我们写生的主要目的是采集自然界中鲜活的造型,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而不是在写生的时候进行现场创作。
所以,并不需要准备水墨、颜料等国画用具,只需携带2B铅笔、灌有碳素墨水的钢笔、橡皮、素描纸、画板等常见速写工具即可。
写生与创作的互承关系写生与创作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补和互动关系。
写生是通过对客观物体形象的生动描绘来实现形象再现的过程,而创作则是从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造,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来实现形象的再现和艺术的创新。
写生和创作两者既具有相互独立性,又有着紧密的联动性,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相辅相成。
写生是创作的基础,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训练之一。
写生的本质是对客观物体形象的准确描绘。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和生动描写,可以使艺术家更好地复制客观事物的形象,提高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写生在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对物象形象观察力、笔触的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必备手段。
通过定期的写生训练,艺术家可以积累大量的素材和经验,提高自己对形象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并加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写生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形象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发。
写生是艺术家观察和思考客观世界的过程,通过对物象的深入观察和感知,艺术家可以发现物象中的美和内涵,捕捉自然界中的瞬间动态和情感变化,从而为后续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表达方式。
许多重要的艺术作品都是通过写生为基础的,它们既具有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又有着艺术家个人的表达和创造,传达了艺术家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写生可以激发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培养艺术家对作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帮助艺术家更好地把握艺术创作的主题和意境。
与写生相比,创作更多地强调艺术家个人的主观创造。
创作是对写生素材和体验的整合和提炼,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和创新。
创作可以是对写生作品的改编和再创造,也可以是对写生经验和素材的整合和扩展。
在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色彩、形式等手段对写生素材进行再加工,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创作还可以通过改变观察角度、选择视点、调整透视关系等手段来表达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独特理解和感知。
创作不仅是对写生的延续和发展,更是对写生的突破和超越,是艺术家个人艺术观点和审美价值的体现。
一、中国花鸟画中的写生观念(一)写生的概念五代的滕昌祐曾说:“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
”这是中国画对于写生最早的定义了。
写生的表面含义是为创作技能的一种训练,通过对物象的外在形态、色彩、结构等方面的细致观察,进行摹写,从而来提升自我的绘画技能。
而在中国画中,写生并非如此简单,清代画家石涛就十分强调“受”的作用———“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
在此,“识”为理性的认知,“受”则指直接的感性认识,是画家的敏感细微的感觉感受。
写生可以将“识”与“受”二者综合为对物相全面的认知。
谢赫六法之中“气韵生动”,而写生是这生动之质的根本。
在再现物象的客观形态之外,更要深刻地体味物相内在的生机、生气、生命特征,提升画作的精神内涵。
中国花鸟画中,写生的传统始终是存在的,并且在今天的花鸟画发展中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自隋唐五代以后,花鸟画开始独立成科且渐渐走向成熟。
到了北宋时期,在赵佶的大力倡导下,花鸟画发展至鼎盛繁荣的阶段,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至元代与明代,画家们纷纷将自我的思想与情感寄托到绘画当中,这时期的绘画呈现出了与宋代花鸟画工谨细腻的风格完全不同的面貌。
而在宋元文人画兴起之后,画家们的审美追求发生变化,水墨写意画成为明代绘画的主流。
不管画面的面貌如何更新,每个时代的画家都从未停止过对自然的感悟。
(二)古代花鸟画发展中的写生观中国绘画的理论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提醒画家应该重视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观察及体验。
晚唐花鸟大家边鸾,享誉画坛,他的画作画面妍丽富贵,最擅长绘制花鸟题材。
据记载,边鸾曾应皇帝召为孔雀写貌。
画面上两只孔雀一正一背,“翠彩生动,金钿遗妍。
若运清声,宛应繁节”,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唐代还有一位以马为师的画家韩幹,他在画马时,唐明皇要他看御府所藏画马名作,他说,“陛下厩马万匹,皆臣之师”。
韩幹将从真马中观察到细节在画作中一一呈现,最后汇聚成为画面的“灵气”,使画作成为传世佳作,这也都体现了写生观察自然的能力对画家绘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