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测结果记录和数据处理方法

检测结果记录和数据处理方法

检测结果记录和数据处理方法
检测结果记录和数据处理方法

检测结果记录和数据处理方法

1、分析结果的化学表示形式

A、以被测组分的实际存在形式表示:主要用于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实际存在形式已知的成分分析,如样品中水分含量。

B、以一类被测组分中某一主要组分的形式表示:在试样中,若测定的是一类物质的总量,这时常在这一类物质中选择一个主要的、性质比较典型的组分作代表,以这一主要组分的化学形式来表示这类物质的分析结果。如以苹果酸来代表果汁中可滴定酸的总量。

C、以元素来表示:主要用来表示被测组分的实际存在形式不清楚或组成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是一类复杂的物质,它们的组成变化很大,但都含有氨基,所以用氮表示,如总氮、可溶性氮、氨基氮等。铁、锌、铜等常用来表示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铁盐、锌盐、铜盐的含量。

D、以离子或离子团表示:当只知道某些组分的离子状态时,用某一离子或离子团来表示某一类物质。如用氯离子来表示氯化物的含量。

E、以氧化物表示:当某一类物质的存在形式多样时,常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F、特殊的表现形式:除以上的表示形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表示形式。如酶活单位以一定量的试样分解底物的能力来表示;水的硬度以钙、镁的含量表示等。

2、计量单位

食品检测的结果是否合格,通常要以数据的形式来反映被测物质的含量,并判定合格与否,根据被测试样的状态和被测物质的含量范围,检验结果可以用不同的单位表示。我国目前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⑴、质量单位

A、国际单位有:kg

B、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有:kg、mg、μg。

C、换算关系为: 1kg=1000g、1g=1000mg、1mg=1000μg

⑵、容量单位(体积单位)

A、国际单位有:L

B、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有:m3、ml、μl

C、换算关系为:1m3=1000L、1L=1000ml、1ml=1000μl

⑶、浓度单位

A、国际单位有:kg/L、mol/L

B、常量组分检验的结果可用以下单位表示:

①毫克百分含量:mg/100g或mg/100ml

②百分含量:g/100g或mg/100L

③千分含量:g/kg或个/L

C、对痕量、微量组分检验的结果可用以下单位表示:

①百万分含量:mg/kg或mg/L

②十亿分含量:μg/kg或μg/L

③万亿分含量:ng/kg或ng/L

3、被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⑴、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ф)

这是分析结果最常用的表示方法之一。如:啤酒中的酒精的质量分数为w(酒精)=3.64%;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ф(酒精)=40.0%

⑵、质量浓度

常用单位为mg/L或μg/ml;以及μg/L或ng/ml。如白酒中铅离子的浓度为0.3mg/L,双乙酰的浓度为0.1mg/L等。

⑶、特殊的表示单位

如在啤酒中用相似的标准物质的量表示色度和浊度;在糖化酶活力的测定中用特定条件下分解底物所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表示糖化酶活力等。

4、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食品检验工作的任务就是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质量评价、工艺评价、工艺考核和质量把关,为工厂生产经营中的决策提供依据。错误的分析结果往往会造成产品的报废、资源的浪费、决策的失误和其它方面的经济损失。但是,准确、可靠是相对的,而结果的误差是绝对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误差的产生是有规律的,食品检验人员应了解和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不断地改进分析方法,改进操作,把误差降到允许的范围之内,使分析结果达到一定的准确度,以适应各种食品分析检验的需要。

⑴、准确度和误差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误差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①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经常反复的,且向同一方向发展的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可测的,所以又叫做可测定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方法误差和操作者的主观误差。

②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未知的因素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方向都不可测定,又叫做不可测定误差。主要来源于分析过程中的一些偶然的、暂时不能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B、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常用误差来表示。误差越小,说明测定值的准确度越高。准确度反映测定值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有两种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⑵、精密度和偏差

A、偏差

偏差是指单次分析结果与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之差,可分为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单次测定值与测定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相对偏差——单次测定绝对偏差的绝对值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精密度是指对同一样品进行测定,测定值的相互接近程度。常用偏差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偏差越小,平行测定的测得值越接近,精密度越好。

⑶、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检验方法和仪器能测到的最低限度,一般用最小检出量或最低浓度来表示。如灵敏度为0.001mg,说明方法或仪器能检测到的最低量为0.001mg;又如灵敏度为0.001mg/l,说明方法或仪器在1L溶液中能检测到0.001mg的某物质。

5、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⑴、有效数字

在食品检验中,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不仅要准确的测量,还要准确的记录和计算。在分析数据的记录、计算和报告结果时,确定用几位有效数字是很重要的。有效数字表示数字的有效意义,也就是说在一个数据中,除了作后一位数字是估计的、不确定的以外(称为可疑数字),其它个位数都是确定的。在分析测定中,有效数字就是能够具体测量到的数字。有效数的数位与方法中精度最低的测量仪器有效数的数位相同,并决定报告的测定值的有效数的数位。

例如:用普通滴定管滴加液体时,以毫升为单位可以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第一位是确定的,第二位是估计的;分析天平以可为单位,可以记录到小数点后四位,前三位是确定的,第四位是估计的;普通药物天平以克为单位,只能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且这一位是估计的。

所以,使用测量仪器,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要与这些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相对应。同样,如果要根据分析对象和分析法中提供的数据来选择测量仪器时,所选用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也必须符合有效数字的要求。如要量取20.00ml溶液时,必须用移液管而不能用量筒;称取5g试剂时用药物天平而无需用分析天平。

数字1,2,3,…,9都可作为有效数字。只有“0”要根据他的位置来判断是否为有效数字,当用“0”表示实测的量时,它是有效数字,当用“0”来表示先数点的位置时,它就不是有效数字。例:1.0003为5位有效数字,而0.0305位3位有效数字。

在计算中常会遇到倍数和分数,如6×3.984,5.13/8中“6”和“8”是自然数,非测量所得,不是可疑数字,可以当作无限多位有效数字。

⑵、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A、加减法则: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它们的和或差只能保留一位可疑数字,即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根据。例如:31.25﹢0.06127﹢1.879,取舍后为31.25﹢0.06﹢1.88,结果为33.19

B、乘除法则:几个数相乘或相除时,它们的积或商只能保留一位可疑数字,即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各数中有效数字最少的那个数为准。例如:23.48×0.0508×6.231,取舍后为23.5×0.0508×6.23,结果为7.44

C、有效数字的取舍

在确定了有效数字应保留的位数后,就要对不必要的位数进行取舍。数字取舍一般遵循“四舍六入五进偶”的原则,具体规则如下:

①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小于5(不包括5)时,则舍去,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不变。例如:将14.2432取舍到保留一位小数,结果为14.2

②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大于5(不包括5)时,则进一,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加一。例如:将26.4843取舍到只保留一位小数,结果为26.5

③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等于5,其右边的数字并非全部为零时,则进一,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加一。例如:将

1.0501取舍到只保留一位小数,结果为1.1

④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等于5,其右边的数字皆为零时,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若为奇数则进一,若为偶数(包括“0”)则不进。例如:将数字0.3500,0.4500,1.0500分别取舍到只保留一位小数,结果为:0.4,0.4,1.0

⑤所拟舍弃的数字,若为两位以上的数字时,不得连续多次进行取舍,应根据所拟舍弃的数字中左边第一个数字的大小,按上述规定一次取舍出结果。例如:将15.4546取舍成整数,应为15

⑥除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可疑数表示末位有1个单位的误差,即取一位有效数字,最多取两位。

⑦在四则运算中,若某一个数据的第一位有效数字大于或等于8,则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多取一位。如:9.38虽然只有3位有效数字,

但也可看作四位有效数字进行运算。

⑧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暂时多保留一位数字,得到最后结果时,再弃去多留的位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