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之经验浅谈
- 格式:pdf
- 大小:212.97 KB
- 文档页数:2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恢复快
导语:溃疡性结肠炎给患者带来的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脓血便等,在经过检查后可以发现黏膜发生充血,且伴有水肿,而且往往还会存在一些小的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给患者带来的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脓血便等,在经过检查后可以发现黏膜发生充血,且伴有水肿,而且往往还会存在一些小的溃疡或者是糜烂,可在中医指导下进行治疗。
1、大肠湿热型症状:腹痛、下痢脓血,肛门灼热,泻而不爽。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2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黄5克、槟榔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5克。
2、寒湿凝滞型症状:痢下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腹痛,里急后重。
苔白腻,舌质淡,脉滑或濡。
治法:温化寒湿。
方药:胃苓汤加减:苍术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炒白芍10克。
3、脾胃虚弱型症状: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兼有粘液,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
肢倦乏力。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炮姜10克。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胃肠疾病的9个经验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白术,云苓,柴胡,佛手片,乌贼骨(或煅瓦楞子),甘草。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云苓,淮山药,石斛,小环钗,麦芽,丹参,鳖甲(先煎),甘草,田七末(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川连,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威灵仙,桔梗,枳壳。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白芍,台乌,威灵仙。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川连,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太子参,白术,云苓。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六、治泄泻方〔组成〕新鲜番石榴叶〔功效〕消炎止泻。
〔主治〕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
七、治肠套叠方〔组成〕旋覆花,代赭石(先煎),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法夏。
〔功效〕降逆理肠,调畅气机。
〔主治〕小儿肠套叠。
八、治急性阑尾炎方〔组成〕生大黄(后下),蒲公英,冬瓜仁,桃仁,丹皮,皂角刺,芒硝(冲服)。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药物组成中去芒硝)。
〔外敷法〕三黄散外敷。
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九、治慢性阑尾炎方〔组成〕生大黄,丹皮,冬瓜仁,桃仁,芒硝。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慢性阑尾炎。
〔加减法〕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地丁、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人于后期酌加党参或花旗参以扶正。
中医药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科普溃疡性结肠炎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无法治愈、需要终身服药,而中医认为并非如此。
治不好原因在于西医治疗药物的局限性以及对溃疡反复发作病因的片面性:狭隘地认为每次复发是由于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而不反思是什么导致免疫失调而引起溃结复发。
中医注重辨证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关于中医药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知识一、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肠道湿热证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下脓血,便次较多,口干口苦,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
方剂:芍药汤。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白芍、木香、甘草。
临证加减:如大便带血,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如热盛入络,出血不止,加水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黑山栀;湿浊较重,舌苔垢腻,加石菖蒲、生苡仁、败酱草。
2、虚弱证主要症状有腹部隐痛,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稍进油腻则腹痛腹泻,神疲乏力,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湿。
方剂:参苓白术丸。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陈皮、甘草。
临证加减:如食欲不振,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加神曲、焦山楂;肝郁脾虚,腹部隐痛,痛则欲泻,合以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加木瓜;脾肾两虚,大便稀薄,或五更黎明腹泻,畏寒怕冷,加理中丸(党参、干姜、白术、甘草)、四神丸(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
3、食滞胃肠证对于食滞胃肠的患者,其症状主要是腹胀肠鸣,一旦发生腹痛,即可腹泻,泻完腹痛稍减,一会又腹痛腹泻,厌食呕吐,治法:我们主要运用保和丸进行消食导滞,调和脾胃。
方剂:药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半夏、陈皮、茯苓进行煎服。
假如患者恶心呕吐,加入蔻仁和胃止呕;如果食欲不振,加入藿香、佩兰、芳香醒胃。
4、毒热壅盛证对于毒热壅盛的患者,其症状主要是发病比较急,头疼烦躁,恶心呕吐,胃胀不消化,腹痛剧烈,舌苔发黄。
刘佃温教授运用溃结一号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李军坛;信纪朋【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7(030)005【摘要】刘佃温教授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曾荣获“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郑州市青年科技标兵”“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其为医,医术精巧,德高业馨,对待疾病细研广探,造诣精深.刘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比西药,中药具有副作用小、整体调节的优势.刘佃温教授擅长各种肛肠疾病以及疑难杂症的治疗和防护,尤其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上有独到见解,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湿热为标、脾肾亏虚为本,与情志不遂、饮食不洁等关系密切,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相关.刘佃温教授根据中医经典理论,提出治疗本病应以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为原则,总结出溃结一号方,现分别从该方的组成、功效、随症加减等方面分析刘师治疗UC的独到之处.【总页数】2页(P52-53)【作者】李军坛;信纪朋【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秦琬玲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心悸的经验总结 [J], 杨少敏;秦琬玲2.沈洪教授运用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J], 陈红宇;沈洪3.刘竺华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互结型脾胃病经验总结 [J], 白怀娟;刘竺华4.韩捷教授运用健脾温肾法治疗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 [J], 牛锦锦;袁媛;韩捷5.刘佃温教授采用四神丸贴脐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J], 高莉莉; 刘廷富; 仝若平; 刘畅; 冯娇娇; 魏鹏辉; 杨会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证思考任玉乐贾先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6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临证思考溃疡性结肠炎(U C)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其 病变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 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 泻、黏液、脓血便等,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其病因 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主要包 括环境、遗传、感染与肠道菌群以及免疫等[1]。
治疗多以 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 剂等药物控制症状为主[2]。
中医学对U C已有较全面的 认识和治疗策略,中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 轻社会经济负担[3]。
笔者复习文献,结合临床体会,对UC 的病因病机、疾病分期、临床治法深人思考,兹作分析 如下。
1中医对U C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中无“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名,笔者通过复习 古典医籍及近10年有关U C文献,认为本病的证候特点 与中医病名“休息痢”相符,其病位在脾、肾、大肠,病机 可归纳为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 部病理变化,总体则属本虚标实。
1.1脾虚为发病之本:《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泻”。
《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提到“凡痢皆由荣卫不足,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人 客于肠间,肠虚则泄,故为痢也”,且“虚损不复,遂连滞 涉引岁月,则为久痢也”[4],《景岳全书•泄泻》则曰“脾弱 者,因虚所以易泄”,另“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 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 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5]。
由此可知,泻痢皆本于脾,脾 虚乃发病之根本。
临床观察证实,大部分U C患者反复发 病,病情迁延日久,舌质往往偏淡,舌体胖,且舌边常见 有齿痕,呈现一派脾虚征象,以健脾益气法治疗本病,确 实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1.2湿热为发病之标:《类证治裁•痢疾》言其“症由胃 腑湿蒸热壅,致气血凝结,夹糟粕积滞,并人大小肠,倾 刮脂液,化脓血下注”而成'《证治汇补•痢疾》亦有言 “肠擗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t7],表明湿热# 通讯作者:贾先红,E-mail:dyijingcheng@126. com 是本病发生的关键性病理因素。
任喜洁教授临床经验整理研究任喜洁教授是首届国医大师任继学之女,中医临床多年来,在中医内科领域临床经验丰富,就脑卒中、头痛、腹泻、药对配伍等临床经验整理研究如下:一、脑卒中的治疗学术经验临床多采用开闭固脱、理气豁痰、潜阳熄风、化瘀降浊、破瘀醒神、补肾填精、益气活血、通腑泻热八法进行治疗。
1、开闭固脱法脑卒中闭证、脱证,多见于脑卒中中脏腑的危急阶段。
任喜洁教授认为,此证多因寒(邪)、虚(正)相搏阻隔脏气,脏气与脑气不相衔接,阴维、阳维、阴络、阳络等窍络窒塞,神机失灵所致。
故大凡搐鼻、揩齿、探吐、开窍等皆为开法,故常用开关散、三宝、三化汤。
1.理气豁痰法任喜洁教授认为,人体本气而生,气始于肾,释放于肝,升降于脾,宣布于肺,贯行于心,敷布经络肢体,无处不到。
脑卒中气机不畅,肝无疏泄之能,阳气堆积于内,阳动必生风,风主动,火主炎上,上犯于脑,阻塞窍络,津液不行而外渗,稀者为饮,浊者为痰,遂发痰饮。
3、潜阳熄风法任喜洁教授认为,脑卒中成因,多由虚风内起,鼓动营气上逆所致。
虚风者,肝肾之阳不能潜纳于下,肝阳一动,浮火四起,则阳定风熄热消。
4、化瘀降浊法脑卒中后期,以五脏虚损为主,但也有湿、热、痰、瘀等邪实的表现,多为嗜食肥甘、素体肥胖之人。
因肥则腠理致密,脂膏堆积于内,附于脉络,气血不通,积损为患。
5、破瘀醒神法任喜洁教授认为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邪盛正衰,邪气上犯于脑,正气内收,邪气外鼓,可造成络破血溢,瘀血壅塞经脉,神机受阻,轻者中络、中经,重者元神被蒙,神明不用而成中腑、中脏之证。
据“血实宜决之”“离经之血皆为瘀血”“治血总以祛瘀为要”“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训,拟破瘀醒神法。
6、补肾填精法任喜洁教授认为,脑卒中之体,肝为际,肾为本,肾虚是脑卒中致病的关键;因肾阴亏损,不能滋养肝体,肝失养,导致肝阳失敛,阳动生风,拟补肾填精法。
7、益气活血法脑卒中急性期之后,死血顽痰阻痹经脉是其基本病理,多遗有手足偏枯、唇缓流涎、半身不遂、口舌斜、舌謇语涩等后遗症,要采用多种疗法协同配合,方可获效。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治疗溃结的目的,主要是从机体内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改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况,临床上一般分四个证型。
(1)寒热错杂型:此型临床比较多见,特征是病情时发时止,绵绵不绝,既有腹痛喜温喜按之虚象、寒象,又有心烦、舌红,苔黄之热象,有时还有脓血夹杂、里急后重之实证。
总之,病机非常复杂,寒热虚实互见,非专业中医师不得明辨,口服乌梅丸效果比较好,或者将乌梅丸改为汤药并随症加减煎服,见效会更快些。
(2)湿热积滞型:中度和重度溃结或急性暴发型溃结或慢性溃结的急性发作期多见此型。
此型的特征是起病急、腹痛明显,暴注下迫、里急后重,甚至恶寒发热。
此证兼有表症时要表里双解,宜服葛根荃连汤,无表症时治以燥湿清热止痢之法,可服白头翁汤等中药。
对此证还应配合其他疗法,尽快控制病情。
(3)寒湿积滞型:慢性持续型溃结多为此型,此型特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轻度的里急后重感。
舌苔白滑或白腻。
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利湿之法,可以选胃苓汤、温脾汤、香砂六君子汤服用。
(4)气血不足型:溃结长期不愈,患者身心疲惫,易见此型。
此型特征是气血不足,下焦虚衰,多见的症状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消瘦贫血,腹中隐痛,下痢稀薄,舌淡脉细。
治宜温补脾肾之法,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匾肾气丸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由外邪内侵、饮食所伤、内伤七情、脾胃虚弱所致。
属中医泄泻、肠风、便血、腹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
针对湿热壅盛患者,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多被选用以清热燥湿。
而胃苓汤、当归四逆汤、香砂六君子、不换金正气散多在临床用以温散寒湿。
连理汤、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半夏泻心汤多用以温中清肠。
芍药汤药方∶【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组成】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肉桂(5克)【用法】水煎服。
牛阳教授运用乌贝芨甘散加减方治疗胃溃疡临证经验牛阳教授是一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多年来在治疗胃溃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运用乌贝芨甘散加减方治疗胃溃疡的临证经验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牛阳教授在治疗胃溃疡方面的临床经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乌贝芨甘散加减方的基本情况。
乌贝芨甘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乌贝、芨芨草、甘草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生肌的作用。
在治疗胃溃疡方面,乌贝芨甘散加减方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止血镇痛的功效。
牛阳教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乌贝芨甘散进行加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牛阳教授治疗胃溃疡的临证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辨证施治牛阳教授在治疗胃溃疡时,首先要进行准确的辨证施治。
他认为,胃溃疡是由于胃部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因此在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对于气虚血瘀型的患者,他会加减用药来调理气血,增强脾胃功能;对于热毒蕴结型的患者,他则会加减用药来清热解毒,净化胃肠道环境。
二、注意饮食调理在治疗胃溃疡的过程中,牛阳教授非常重视饮食调理。
他建议患者要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饱和过饥。
他还要求患者戒烟限酒,调整生活作息,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对疾病有利于恢复。
三、针对症状调理在治疗胃溃疡的过程中,牛阳教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
比如对于患者出现的胃痛、胃灼热等症状,他会加减用药来缓解疼痛,平复胃部不适。
对于反复出现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他会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这些症状。
四、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在治疗胃溃疡的过程中,牛阳教授非常注重药物的安全性。
他在用药时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相互作用来合理搭配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他还会在患者用药期间进行定期的跟踪随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通过牛阳教授的临床观察和实践,他发现乌贝芨甘散加减方治疗胃溃疡的效果非常显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概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1875年Wilks及Moxon首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将其从慢性腹泻疾患中独立出来。
1903年Wilks及Boas定名为“溃疡性结肠炎”,数十年来沿用此名。
1973年WHO所属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定名为“特发性直肠结肠炎”,但在临床工作上,国内一般习惯地称本病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
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亦有急性爆发者。
可产生严重的局部和远处并发症。
急性爆发型死亡率高,慢性持续性癌变机会多。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多。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明确。
引起其发病的因素是多种的,目前一般认为与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酶因素、保护物质缺乏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有关。
组织学的基本特点是肠腺紊乱,基底膜断裂、以至消失,粘膜和粘膜下层各种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继发发生坏死,产生广泛糜烂或多发性溃疡。
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多发性炎性息肉。
一般认为,隐窝炎及隐窝脓肿是原发病变。
祖国医籍中,虽然没有结肠炎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泄泻、痢疾等病证相似。
因所下之物如涕如脓、粘滑垢腻,排出噼噼有声,故《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肠噼”。
如《素问·太阴阳明篇》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稹满闭塞,下为慎泻,久为肠噼。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帝曰:肠噼便血如何?歧伯曰:身热者死,寒则生。
帝曰:肠噼下脓血如何?歧伯曰:脉悬绝死,滑大生”。
因其病程长久而缠绵,时愈时发,《诸病源候论》称为“久痢”、“休息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