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网络流行语研究报告作文450字The use of internet slang and popular phras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today's digital age. 网络流行语和热门短语的使用在当今数字时代变得越来越普遍。
From "LOL" to "YOLO," these phrases have found their way into everyday conversations, social media posts, and even academic papers. 从“LOL”到“YOLO”,这些短语已经融入了日常对话,社交媒体帖子,甚至学术论文中。
They often serve as a form of shorthand to express emotions, reactions, or experiences. 它们通常用作一种速记,用以表达情感、反应或体验。
As a result, the study of internet slang has become a topic of interest for linguists, sociologists, and psychologists. 因此,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已成为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感兴趣的话题。
First and foremost, internet slang serves as a reflection of current cultural trends and societal values. 首先,网络流行语反映了当前的文化趋势和社会价值。
As new phrases emerge and become widely used, they often reveal insights into the thoughts, behaviors, and concerns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随着新的短语出现并被广泛使用,它们常常揭示了对普通大众的思想、行为和关注的见解。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越来越常见。
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富有创造力的内容,对我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简洁有力:网络流行语以简短、有力的语言表达方式闻名,可以通过极简的文字或图片,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2. 创造性强: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是一种智慧的结晶。
它们可以通过对现有语言的重新组合、变形或引用,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3. 可塑性强:网络流行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语境进行变形和演绎,进而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传播至各个角落。
4. 反应社会热点:网络流行语往往是社会热点和时事的反映。
通过对社会事件、流行文化等的关注和回应,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一种集体记忆和共识的标志。
二、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 社交需求: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交的需求日益增长,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表达自我和获取认同感的工具,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2. 快速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网络流行语通过快速的传播迅速在社会范围内流行开来。
3. 幽默与调侃:网络流行语往往以幽默和调侃为主旨,它们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成为人们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4. 群体认同: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形成了一种独有的群体认同感,使得人们更加愿意使用和传播这些网络流行语。
三、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传承: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对于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传达和弘扬一种地域或群体的特色,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当代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当代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流行的词汇、短语或句子,并在社会中被广泛使用和传播的语言现象。
流行语的产生和流行具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意义,在语言学领域中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当代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当代社会语言现象。
一、流行语的定义和特点流行语是一种具有流行性的语言现象,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流行语的产生和流行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时期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生活、文化风气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近年流行的“996”、“佛系”等词汇,反映了当代社会对工作、生活方式的认知和态度。
第二,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较广,往往通过互联网、媒体等渠道传播,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和话题。
流行语的存在往往具有一定的时限性,一段时间后可能被淘汰或取代,因此流行语的研究也需要及时性和针对性。
二、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内容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中,流行语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流行语的产生和流行机制,分析流行语的来源、演变和传播途径,探讨流行语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
研究流行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分析流行语的语言形式、语用特征和功能作用,揭示流行语在社会交际中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式。
研究流行语的影响和意义,分析流行语在社会生活、文化传播、网络互动等方面的影响及其社会语言学意义,为当代社会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研究流行语的变迁和发展,探讨流行语的演变规律和未来趋势,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流行语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流行语的研究对于社会语言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流行语的研究能够揭示语言发展和变迁的规律,反映社会变革和认知变化的特征,为语言学理论提供新的实证材料和研究范式。
流行语的研究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揭示人们的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为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流行语的研究能够促进语言教育与语言规划,引导人们正确使用流行语,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促进语言规范化和丰富化。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它以其短小精悍的表达形式和极高的流行速度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交属性。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动,因为人们常常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或转发有趣、有亲和力的语言,以此来增强社交关系。
“你好骚啊”这个流行语源自于某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不断被模仿、转发和改编。
这种流行语的生成和传播,既是网络用户对于原始语言的重新演绎,又是用户之间的社交行为。
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对于流行语的接受和转变速度也非常快。
一句流行语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但也会很快被新的流行语取代。
网络流行语的时效性使其具有短暂的生命周期,而这也与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奏相适应。
“666”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的含义是表示对某件事的肯定或赞扬。
在流行语的世界里,它可能被新的表达方式取代,因此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
网络流行语具有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源于用户的创造性改编,常常通过修改、嵌入和组合原始语言中的词汇、词组和句子来产生新的含义。
这种创新性使得网络流行语具有一定的表达力和幽默感,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语言的开放性和创造力。
“doge”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源自于一张网络迷因图片,图片中一只狗的表情非常奇特,被诠释为一种搞怪和调侃的方式。
网络流行语具有文化属性。
网络流行语往往紧密地与特定的文化现象和社会事件联系在一起,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于当下社会、娱乐、时事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和回应。
通过网络流行语,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于文化现象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建立起彼此之间的文化共识。
“996”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源自于中国工作文化中长时间加班的现象,表达了人们对于工作时间过长的不满和诉求。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开题报告简要背景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已经普及到普通家庭,上网已成为一种查找资料和娱乐的方式,而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话语越来越幽默、新颖、奇特,甚至有些成为了许多人的口头禅。
这些流行用语对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这青少年的主流文化意识,道德品质的高低。
因此,我们提出“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调查研究报告”。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提升我们对网络的认识,使网络文化丰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使我们了解社会生活,提高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意识,锻炼同学们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计划1) 查找;2)取证访问;3)分析;4)结论一(分4个阶段实施5.23~6.4 查找资料,了解“网络流行语”;6.5~6.12 取证访问,对老师、家长、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6.13~6.18 分析资料并整理6.19~6.23 撰写报告,展示成果二(计划访问的专家:老师2位,同学3位,家长3位预期采用的研究方法其他研究方法任务分工姓名任务张恒资料整理,保管资料龚方舟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向煜琪收集资料,展示成果项雨薇收集资料,保管资料,撰写报告,展示成果梁恒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张来撰写报告活动所需的条件图书资料:报纸报刊实验室设备:电脑室其他:电脑、打印机等课题预期成果文字,图片教师点评以网络流行语中蕴含的文化作为侧重点,选取的角度是比较合适的,需注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突出“文化”。
研究方法多样,尤其访问对象包括老师、学生、家长,搜集资料非常全面。
批准开题。
课题结题基本信息执笔人:项雨薇完成时间:2010-06-23 16:57:57参考书目及资料杂志《意林》《读者》等演示课题成果所需的条件学校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学校图书馆等结题报告原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已经普及到普通家庭,上网已成为一种查找资料和娱乐的方式,而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话语越来越幽默、新颖、奇特,甚至有些成为了许多人的口头禅。
这些流行用语对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这青少年的主流文化意识,道德品质的高低。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怎么写,为你提供一篇范文参考,希望您喜欢!0 引言窗体底端所谓社会语言学,“它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①从一门语言诞生之日起,它就不再是孤立着的,而是同社会密切相关的,并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变化发展。
而我国是一个拥有4.2亿网民的国家,由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日渐庞大,在这个网络社会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也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不同于现实语言的一些区别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
1 特征(1)从语言全民性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体现了汉语普通话里的谐音现象。
“语言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属于社会的所有成员。
语言既不是由社会的某些集团或个人创造的,也不由某些集团和个人所专用;语言对于社会的全体成员来说是共同的,是各种社会集团通用的交流沟通的工具。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的全民性。
”②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每个汉族人都有使用普通话的权利。
在网络社会同样如此,网络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统一的语言社群。
只有使用普通话才不会引起交际障碍。
有些网络流行语甚至直接利用普通话中相谐音的词汇。
例如“豆你玩”“蒜你狠”等词,都是利用谐音的方式反映了菜价普遍上涨的客观事实,也反映了这种现象对老百姓正常生活的不良影响。
这种故意改变“能指”与“所指”对应关系的方式,既生动形象又不乏力度,最重要的是这种谐音所有人都听得懂,这也是它能够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基本条件,反映了语言的全民性。
(2)从语言地域变体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直接受方言的影响。
所谓地域变体,简单说就是指不同地区的方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是通过有声语言,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中可能读音不同,但书面文字还是相同的,例如“鞋子”在有的方言中读成“孩子”,但书面语写出来都是“鞋子”这两个字。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词汇也成为当代语言学中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
一、隐喻与转喻隐喻和转喻是两个重要的认知语言学概念。
隐喻是指通过暗示、比较等语言手段,将某一概念与另一概念相提并论,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意义。
例如,常说“心如铁石”,“班门弄斧”等。
转喻则是指将一个概念或者意义从本义转化为另一意义的过程,例如,“黑夜”在本义中指的是一天中光线暗淡的时间段,但是在转喻中则指的是一种阴暗、恐惧的氛围。
二、网络词汇的隐喻属性网络词汇的隐喻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象隐喻网络词汇中的很多词汇都是由形象隐喻得来的,例如,“网红”一词就是由“红”代表着被人们追捧、受欢迎的意思,再加上“网”这个词汇,形成了“网红”的新意思。
类似的还有“养眼”、“口感”等词语。
(二)比喻隐喻网络词汇中也有很多比喻隐喻,例如,“口胡”一词,其实就是简化自己为一个“口”,来比喻说话跟牛一样东拉西扯,没有道理。
类似的还有“自闭”、“膜拜”等词汇。
(三)衍生隐喻网络词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派生出新的含义,这种现象叫做衍生隐喻。
例如,“内鬼”一词,在本意中是指在同一组织中保密服务的人员,但是在网络语境中却又出现了“内鬼”指的是替别人照看宠物、家庭的人员。
(一)夹杂转喻夹杂转喻是指在一个词汇中同时包含了多种含义,其中一个含义通过转喻得来。
例如,“稳”这个词,从原始意义出发主要表达事情很平稳、不会变动,但是在网络语境中,又加入了对赞美物品的含义,同时存在夸大和赞扬的情感。
(二)引申转喻引申转喻是指通过语境、词汇的排列组合或者同音字转化等方式,将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词汇的本义转化为另一意义。
例如,“蓝瘦香菇”这个网络词汇就是通过将“背景蓝、身形瘦、语气落寞”的形容词合并形成的一个新词,来形容一个不太好的心情。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需要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影响、形成原因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研究对象,对于了解当代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对语言使用者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
网络语言通常是在网络环境中产生和传播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与传统的书面语言和口语语言都有所不同。
网络语言的产生渠道广泛,传播速度快,适应性强。
网络语言往往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如打字速度快、表情符号丰富、词语简洁等,这些都是传统语言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根源是多元化的文化,它吸纳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元素,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新兴的语言形式为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也对语言规范和语言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语言规范和规则可能会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和发展而发生改变,这也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方向。
网络语言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等,这也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途径。
网络语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网络语言的形成源于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互联网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言交流和分享。
网络语言的形成也与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密切相关,不同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土壤,而信息的快速传播又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研究对象,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它不仅对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意识和语言习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网络语言,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这种新的语言形式,更好地适应和应用它。
五年级作文关于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作文关于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范文一:你知道吗?现在网上流行了好多新词儿,比如“云吸猫”、“佛系青年”,还有那个“社死”。
我昨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了个“社死了”的表情包,大家都在笑,我也忍不住跟着乐呵了。
这些网络用语真是太有意思了,它们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让我们的交流更加有趣和生动。
不过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尴尬,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些新词儿背后的意思。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包容这些网络用语,毕竟它们也是时代进步的一种体现嘛!五年级作文关于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范文二:最近我发现网络上有好多新鲜事物,像是那些超级流行的网络热词。
比如说“杠上开花”,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人在争论的时候,谁也不肯让步,结果反而让争论变得更有趣了。
还有那个“佛系追剧”,意思是说现在好多人都不那么着急看电视剧了,而是选择慢慢品味,享受那种随缘的感觉。
这些网络用语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们让我们的交流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也有一些人觉得网络用语太随意,不够正式。
我觉得吧,只要我们能够正确使用,这些网络用语也可以成为我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五年级作文关于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范文三:嗨,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上网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特别有趣的网络用语呢?比如说“吃瓜群众”,就是形容那些围观别人事情却不怎么参与的人。
还有那个“锦鲤”,原来是说那些运气特别好的人,好像中了什么大奖似的。
这些网络用语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它们让我们的聊天充满了乐趣。
不过有时候也会有点小尴尬,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懂得这些网络热词背后的含义。
我觉得我们要学会欣赏这些网络用语,因为它们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表现哦!五年级作文关于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范文四: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特别有意思的词汇啊?比如说“种草”,就是推荐别人买某样东西;还有那个“打call”,就是粉丝对偶像的支持和喜爱。
这些网络用语真是太酷了,它们让我们的交流变得更加有趣和有创意。
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3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1九成受访者会使用网络流行语语言美不美要看是否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了年轻人表达情感的主要语言方式之一。
有人认为这样的表达更直接、更准确,也有人觉得网络词汇让语言变得简单粗暴。
对此你怎么看?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xx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
67.4%的受访者认为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代际沟通更加困难。
93.4%受访者会使用网络流行语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的丁歆经常使用网络用语。
“我一般在跟网友聊天时,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状态时会使用,因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语境,大家都在这种流行语境下,你会自然融入进去。
但是在其他地方用网络用语,别人可能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调查显示,34.3%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59.1%的受访者偶尔使用,仅6.5%的受访者完全不用。
“我在看直播或者发弹幕时会用网络用语,平时面对面交流一般不用。
”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生梁杰认为,流行词是一种创造,“本来要说很长一段话的,用几个字就可以表达了。
另外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某些流行词就代表一个特定的意思,这样说会更加明确。
”“使用流行语就是为了好玩,大家对于一些词语会心照不宣地笑一下。
”丁歆觉得,网络语言会让语言异化,“我们会把一些传统词语进行解构,重新放到现在的聊天环境下,本质上来说是污染了汉语原本的语义的,但这可能也是流行文化的意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认为,网络语言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情感和心理。
网络交际平台为交际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便于自由创造的语域。
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作者:汤婧儿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07期
摘要: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增强了网络群体的异质性内容,也实现了对信息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发展。
本文探析了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存在类型与社会研究期待。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学视野;类型;社会研究期待
网络流行语在当前以一种社会事实存在,它针对个人、针对社会都会产生强制性影响,我们需要运用社会学视角来解释这一社会实施,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所具备的功能,包括它的社会研究期待。
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原因与基本类型
网络流行语产生于信息流通爆炸且无孔不入的当今信息时代,它已经蔓延于社会的每个角落,且了解与使用它的人也在不断增多。
网络流行语在网民群体中传播,它拥有特殊的语言文字与形式,被称之为“人类新语言”。
实际上,它就是人类日常语言与社会方言的变体,只不过它通过多媒体媒介传播,具有一定的口语化特征,有些甚至无法用汉字的形式来表达。
但是,大部分网络流行语是存在它的区域局限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是基于地方社会及人文文化背景,也就是地域文化局限性。
从网络流行语的分类类型角度来看,它就存在多种类型。
例如单词型、语句型、字母型、符号型、数字型以及缩略表意型等等。
举例来说,就比如说单词型的专有名词、动词等等,例如“囧”就是这样的典型,它表示由于说话表达方式不恰当而尴尬,引申意义即为对他人话语不恰当的一种鄙夷态度。
同类型的单词类网络流行语还包括了“雷”、“宅”、“山寨”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像“宅”则来自日语,它是邻国日本社会文化类型的一种体现,由于日本和我国文化体系类型相近而被引入。
在国内,“宅”这一单词型流行语也被引申,它所表现的社会意义内涵越来越深刻,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社会现象表达方式。
字母型网络流行语的表达形式更多,这其中就包括汉语拼音以及英语,由于网络中人们交流无拘无束,为了保证交流效率人们常常用一些英语字母简写来代表某一种表意形式。
比如“FQ”就表示“愤青”,而“Q”是英语中cute的缩写,表示“可爱”。
“lol”有大小的意思,即“laughoutloud”,而且“lol”现在也表示某一款网络游戏,在国内拥有大量的游戏拥趸和火热地位;另外像“Orz”则是象形字母型网络流行语,它的形状酷似一个人低头跪倒在地,其内涵也会引申为“拜倒”和“佩服”;另外还有一些缩略表意型网络流行语,它们被归纳到了综合类,它们所表示网络对社会现象的某种态度,同时也具备简洁性特点,或者说某些内涵词汇不能直接
表述出来,会受到论坛规则限制等等。
比如“李菊福”、“然并卵”等等,这次简洁的网络流行语不但节省打字时间,也具有一定的创新娱乐性,深受大众青睐[1]。
二、基于社会视野背景下的网络流行语社会研究期待
网络流行语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生事物,它是人们认知社会的必然过程,基于社会视野背景下网络流行语研究具有它一定的学理基础与研究方法,要结合双重条件来丰富拓展分析视角,提高网络流行的质性与量化特征。
具体来讲,我们在基于社会视野背景下,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研究期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基于基础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期待
首先应该基于基础社会学理论来关注网络流行语,对它们产生社会期待,建立有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结构和语言体系,即从侧面反映网络流行语所要面对的社会现象,基于社会语言、行动、结构关系来明确理论取向及研究成果。
具体来讲还要基于以下两点内容展开研究。
第一,网络流行语本身应该作为社会镜像研究存在。
每一年度的网络流行语都有它的关注侧重点与表达方式,可以见得网络流行语具有明显的流行特征,会随时代文化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学研究也要做到跟踪研究,探寻网络流行语存在的独特社会内涵、适用范围以及社会价值,明确它的阶段性特征。
近年来,国内网络流行语已经呈现爆发发展状态,它与社会上许多公共事件之间存在必然关系,由此也产生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流行机制。
正是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才促进了社会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发展演进,让不同的人扮演了社会中不同角色,并对他们进行分类,揭示了社会舆论下人们的意见倾向。
第二,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研究要注重社会群体特征,特别是把握社会群体媒体平台,尤其是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等都是网络流行语的造语空间,这些区域能够引发网民之间的网民狂欢,更有恶搞与推手元素掺杂于其中。
社会学研究就希望了解这一造语空间与网民群体之间的互相影响性,要基于网络群体性特征来深入研究网络流行语,明确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与存在意义。
(二)基于网络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期待
基于网络社会学理论研究期待网络流行语,应该将网络流行语本身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来看待,对传播网络流行语的媒介机器、平台以及语言符号进行全面研究,一方面研究网络流行语的内涵,一方面也体现网络流行语之于当前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与独特性。
具体来讲,基于网络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期待就包括了对网络流行语的网络社会行为研究、对网络中网民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研究,对网络社会进行角色转化与分层,确保网络社会运行能够与社会运行关系相互契合,进而丰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切入视角[2]。
三、总结
客观讲,基于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就是对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发展结构、推进进程的研究,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关联形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规则性,透过网络流行语,我们能看到当前人们所正在热衷的语言文化现象,折射出相当一部分社会现实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刻挖掘与反思。
(作者单位: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艳红.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流行语研究[J].社科纵横,2014(5):102-104.
[2]王仕勇.社会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背景和意义[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