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1 研究设想 3 结果讨论 2 实验部分 4 结论
试剂与仪器
试剂
3,4:9,10-苝四羧酸二酐(A.R), 环己胺(A.R), 硝酸铈铵(CAN, A.R.) 发烟硝酸(A.R.)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 三氯甲烷碳酸钾,无水乙醇,醋酸锌,N-甲基吡咯烷酮,三氯甲烷, 4-甲基苯酚,4-氯苯酚,4-羟基苯甲醛,4-硝基苯酚,3-羟基苯甲醛,2-氯苯酚
取 1-硝基-N,N’-二(环己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 2 (300mg, 0.5mmol),4-氯苯酚 (321mg,2.5mmol),碳酸钾于 (345mg,2.5mmol) 25mL圆底烧瓶中, 加入 10mL NMP 室温搅拌,Ar 保 护,TLC 跟踪。约搅7h,无原料, 反应结束。将溶液缓慢倒入 50mL 浓盐酸:乙醇:水=1:2:5 的混合溶 液中,静置,抽滤,乙醇洗涤,晾 干。所得深红色固体用柱色谱分离, 二氯甲烷做淋洗剂,真空旋干,得 深红色固体310mg,产率91%。
山东师范大学 毕业答辩
之
单酚代苝酰亚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 交换机理的研究
指导教师:石志强教授
答辩人:马振华 专 业:应用化学
学号:201001020309
摘要
苝系化合物是一类光电转换效率高和光热稳定性好,光谱吸
收可见区的吸收峰位于 450-600 nm 之间的新型颜料和染料,
苝系衍生物广泛的应用于液晶材料、光电导材料、激光染料等 领域。苝酰亚胺的 N,N’位置以及湾位很容易被修饰,所以可以 在这些位置引入结合基团,而达到分子识别的作用。本文在研 究了不同种类的酚对1-硝基-N,N-二环己基-3,4:9,10-苝四羧酸二 酰亚胺在比较温和条件下的一系列取代反应,同时选取对位不 同取代的酚与1-酚氧基-N,N’-二环己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 亚胺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他们之间一系列不同的交换反应后, 讨论反应中改变的条件时,发现酚的对位上的取代基的电子效 应是影响单酚代苝酰亚胺之间交换反应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仪器 TU-1901 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 BRUKER AVANCE 300 核磁共振仪(内标采用 TMS) VARIAN Cary Eclipse 荧光仪 MALDI-TOF 质谱仪
引言要 1 研究设想 2 实验部分 3 结果讨论 4 结论
4 结论 引言1 研究设想3 结果讨论
在 2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N,N’-二(环己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 1(2.0g, 3.61mmol), 向 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3,4:9,10-苝四羧酸二酐 (5g, 13mmol),50mL 环己胺,超声振荡5分钟后, 室温下搅拌 30 分钟,加入乙酸锌(1.3g, 0.01mmol), 剧烈搅拌,氩气保护,加热回流,固体逐渐溶解, 然后反应物变粘稠,继续剧烈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 反应约 1 周,减压蒸馏出过量的环己胺(环己胺回 收),产物水洗抽滤,干燥得产物 1(N,N’-二(环己 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约 6.8g, 产率 96.2%。 160mL 二氯甲烷,搅拌下使其溶解,再向其中 加入硝酸铈铵(0.4g, 0.73mmol),2mL发烟硝酸, 12℃室温搅拌,氩气保护,TLC 跟踪反应,约8h 后原料消失,停止反应。溶液用水洗至中性,取 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旋干。粗产品 用二氯甲烷做淋洗剂,柱色谱分离,得深红色固
取 1-硝基-N,N’-二(环己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 2 (300mg, 0.5mmol),4-硝基苯 甲醛(348mg, 2.5mmol),碳酸钾于 (345mg,2.5mmol) 25mL 圆底烧瓶 中,加入 10mL NMP 室温搅拌, Ar 保护,TLC 跟踪。约搅拌 20h, 无原料,停止反应。将溶液缓慢倒 入 50mL 浓盐酸:乙醇:水=1:2:5 的混合溶液中,静置,抽滤,乙醇 洗涤,晾干。所得深红色固体用柱 色谱分离,二氯甲烷做淋洗剂,真 空旋干,得深红色固体 298mg,产 率 86%。
3.2 实验讨论
温度
在本实验中,温度过高会引发 酯分解的副反应,另外,温度较 高时,回流速度过快,无法观察 到小水珠沉入分水器底部的现象, 使无分水。 因此,反应的温度控制118128 ℃为宜。且此时可得到稳定 的分水量0.8 mL。
引言1 研究设想 2 实验部分 4 结论 3 结果讨论
3.2 实验讨论
测其折光率平均值为1.4880, 室温28.4 ℃。 20 校正到20 ℃时 n D =1.4918。 20 文献值 n D =1.4920。
折光率
பைடு நூலகம்
1H
NMR
δH 7.50-7.55 (m,5 H, Ph), 4.54 (s,2 H, Ph-CH2), 3.14-3.22 (q, 6 H, CH2), 1.26-1.30 (t, 9 H, CH3) ppm.
1 滴/
118128℃
最 佳 反 应 温 度
秒
最 佳 回 流 速 度
感谢在做论文期间 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 特别感谢刘老师的悉心指导!
Any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give some questions
体 2 (1-硝基-N,N’-二(环己基)-3,4:9,10-苝四
羧酸二酰亚胺)约1.9g,产率90%。
取 1-硝基-N,N’-二(环己基) -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 (300mg,0.5mmol),4-甲基苯酚 (270mg,2.5mmol),碳酸钾于 (345mg,2.5mmol) 25mL 圆底烧 瓶中,加入 10mL NMP 室温搅 拌,氩气保护,TLC 跟踪。约 搅拌 3h,无原料,反应结束。将溶 液缓慢倒入 50mL 浓盐酸:乙 醇:水=1:2:5 的混合溶液中, 静置,抽滤,乙醇洗涤,晾干。 所得深红色固体用柱色谱分离, 二氯甲烷做淋洗剂,真空旋干, 得深红色固体 297mg,产率 90%。
4 结论 引言 1 反应设想3 结果讨论
。
4 结论 引言1 研究设想3 结果讨论
蒸馏装置
将干燥的粗产品先在常压下 蒸出过量的正丁醇,然后在水 泵减压下(如右图),收集馏 分,得到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测定其折光率和1H NMR谱。
引言 1 研究设想 3 结果讨论 4 结论
2 实验部分
3.1 结构表征
反应时间
在实验中发现回流开始半 个小时原料邻苯二甲酸酐 已消失,一个半小时邻苯 二甲酸单丁酯基本消失, 但是分水量两个小时达到 0.8 mL。 故,反应时间2 h为宜。
2 实验部分 引言 1 研究设想
4 结论
3 结果讨论
浓硫 酸
首 选 催 化 剂
1:5
最 佳 投 料 2000 最 2 hr 比 佳 反 应 时 间
引言1 研究设想 2 实验部分 4 结论 3 结果讨论
3.2 实验讨论
催化剂种类
本实验中采用浓硫酸和对甲基 苯磺酸,在该实验用量下我们 通过TLC跟踪及分水量发现, 浓硫酸与TsOH的催化效率基 本一致,无明显差别。 浓硫酸为常用试剂,且该实验 下用量少,可知浓硫酸为首选 催化剂。
引言1 研究设想 2 实验部分 4 结论 3 结果讨论
目录
引言 1试剂与仪器 2 实验部分 3 结果讨论 4 结论
2 实验部分 3 结果讨论 4 结论 引言1 研究设想
引言
硝基取代的苝四羧酸二酰亚胺,由于硝基的强的吸 电子作用,使得反应可以被控制在单硝基取代的苝酰亚 胺产物上。单硝化的苝酰亚胺可以在室温这样温和的条 件下进行,而且产率大于 90%,不仅如此,硝基取代的 苝酰亚胺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使得产物的分 离提纯问题迎刃而解。 固然这样,很少有报道研究硝基 取代的苝酰亚胺的进一步衍生化。到现在,只有一个对 硝基取代的苝酰亚胺进行还原,得到氨基取代的苝酰亚 胺的相关报道。 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通过一系列取代基 不同的酚对单硝化的苝酰亚胺的硝基进行取代,得到相 应的单酚代的苝酰亚胺产物。进而研究取代基不同的酚 对另一种酚氧基取代的苝酰亚胺进行交换反应的规律及 性质。
引言1 研究设想 2 实验部分 4 结论 3 结果讨论
3.2 实验讨论
投料比
1:5时,正丁醇回收约14 mL,产率58.9%;1:6中, 约10 mL,产率59.6%。可 知,对于1:5的投料比,已 经足够为反应所用。结合实 验室试剂用量,则酸酐与正 丁醇比例为1:5时对于该反 应是合适的。
取1-硝基-N,N’-二(环己基) -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 2 (300mg, 0.5mmol),4-羟基 苯甲醛(305mg, 2.5mmol),碳 酸钾于(345mg,2.5mmol) 25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10mL NMP 室温搅拌,Ar 保护,TLC 跟踪。 约搅拌 16h,无原料,停止反 应。将溶液缓慢倒入 50mL 浓 盐酸:乙醇:水=1:2:5 的混合 溶液中,静置,抽滤,乙醇洗 涤,晾干。所得深红色固体用 柱色谱分离,二氯甲烷做淋洗 剂,真空旋干,得深红色固体 270mg,产率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