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范本】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1.隐喻研究综述20世纪80年代,莱可夫(kaff)和约翰逊(M.Johnson)在他们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指出,隐喻是到处可见的极为重要的语言现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隐喻。
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即隐喻无处不在。
因而隐喻研究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热闹局面,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隐喻热”。
隐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隐喻是一种修辞格,它只是比喻中的暗喻。
广义的隐喻外延则很大,隐喻不再是比喻的一种类型,而是“凡根据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R(A.X),由辞里F(A)与辞表F(X)构成语义转移方式都可以成为隐喻”。
①这种语义转换方式可通过多种修辞格来实现。
以上只是简单的定义隐喻在不同层面的含义,我们还可以从更为具体的角度来剖析隐喻的广狭义。
1.1狭义的隐喻狭义的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
人们也惯于把隐喻当作一种形象的遣词用字的技巧。
它为增强语言的修辞效果提供了可能,使得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具有说服力。
同时,修辞功能作为新的隐喻理论形成的基础和参照对象,在隐喻研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隐喻客观上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可以使我们日常语言表达更具形象性、意象性趣味性。
构成隐喻需要四个条件:第一,本体;第二,喻体;第三,喻词;第四,相似性。
前三者我们比较好理解,而所谓的相似性,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
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利用事物之间人们以感受到的相似性,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则将原来并不被以为其间存在着的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构成隐喻,从而使人们获得对其中某一事物新的观察角度或新的认识。
②(1)山的声音,水的声音;心的声音、土地的声音——所有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就是生命的旋律,就是来自宇宙的回声。
(陶丽敏《神奇的声音》)(2)市场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文艺评论来讲,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郑伯农《文艺评论二题》)①彭漪涟、马钦荣《逻辑学大辞典》第54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上的例子都是用判断词“是”做喻词的,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
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范本一:1高伟;雷娟;;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元素”教学的积极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年05 期2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3金浩;;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后身韵时段”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4季鹰;;对身韵教学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功能与价值的再认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 年03 期5刘曼利;;从《扇舞丹青》看舞蹈呼吸” [J剧影月报;2006年04期6杨瑞燕;;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基础教学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 年S1 期7汪丽红;;谈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与基础训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8任亦男;;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 期9陈煜芳;;试谈当前高校中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3期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范本二:1. 资华筠:《舞蹈生态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年版。
2. 资华筠、王宁、资民筠、高春林:《舞蹈生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年版。
3. 叶宁:《舞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年版。
4. 董锡玖:《敦煌舞蹈》,新疆摄影美术出版社1992 年版。
5. 董锡玖、刘俊骧:《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参考文献·经典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学手稿(1857-1858)》《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反杜林论》第一编第9—11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列宁:《共青团的任务》《伟大的创举》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孔子:《论语》参考文献·文章类1. 罗国杰:《论“以德治国”》《求是》 2001年第15期2. 罗国杰:《为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而努力》《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2期3. 罗国杰:《重视道德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1期4. 罗国杰:《“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5.马振铎:《儒家的道德准则及人性基础》《光明日报》 1999年7月2日6.牛敬业:《恪守“ 慎独”》,《道德与文明》 1996 年第 3 期7.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吕耀怀》《道德与文明》 2001 年第 1 期8.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 1996 年第 9 期9. 鲍宗豪:《全球化、现代化与当代社会发展》《光明日报》1998、09、1810. 陈寿灿等:《信仰与人生》,《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1. 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 4 期12.许启贤:《“以德治国”方略的意义》《高校理论战》线 2001年第3期13. 许启贤:《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14.郑永廷:《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年第10期15. 张岱年:《生命与道德》,《新华文摘》 1995 年第 12 期16.田秀云:《重视道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光明日报》1998、07、2417.张曙光:《文化意识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1999、02、1218.李啸:《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19.孙君恒:《全球化呼唤人类社会的普遍道德》《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20.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一)——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3;21.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二)——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4;22.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三)——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5;23.林泰:《对个人主义的历史思考》,《高校理论战线》 2000年第2期24.林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9年第5期25.张瑞甫:《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的哲学证明》,《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李锦峰等:《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26.温克勤:《评“个人本位主义”》《新华文摘》1991年第7期27.翟春同:《走出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道德与文明》 1998年第1期28.宋希仁:《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1期29.赵欣:《“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30.欧阳斌:《科学地理解主体性》《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31.李坚:《先秦儒家论人的本质》《新华文摘》 1991年第11期32.王立仁:《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光明日报》1998、04、0333.孙立平:《社会结构转型与个人的社会定位》《光明日报》1998、04、0334.赵汀阳:《我们和你们》《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35.王哓霞:《儒家文化中人际关系理论》《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6期36.孙立:《朋友的种种“交”考源》《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4期37.万俊人:《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38.张锡勤:《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道德与文明》1998,439.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2期40.吴建国:《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光明日报》1999、03、0541.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4期42.罗国杰:《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43.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44.蒋正明:《对爱情美的伦理探讨》,《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3期45.《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2期46.陈沙麦:《与青年谈爱情》《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7.彭薇:《爱情五要素》《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8.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49.郭学贤:《婚外情是人性的回归吗?》《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50.华子:《走出爱情的四大误区》《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2期51.郭学贤:《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要求》《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2期52.李桂梅:《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4期53.包连宗:《对“第三者”插足问题的我见》《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6期54.关培兰:《中美家庭比较》《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5期55.蒋芳:《爱情、亲情、友情,情为何物?——从<欧也妮·葛朗台>看西方社会的人情关系》《外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4期参考文献·拓展类1.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2. 托马斯沃特曼:《心灵咖啡》,现代出版社2004年版3. 培根:《论人生》4. 拉罗什福柯:《道德箴言录》5.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钱荣广《学会自尊》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仲富兰、冯海荣主编:《文化寻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8.樊天顺等主编:《中华精神》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9.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商务印书馆200110.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东方的曙光》,商务印书馆200111. 王树英:《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12.刘言编著:《读者文摘书系·感悟人生的真谛》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 林语堂《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4.甘绍平:《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15.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带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6.李建华著译《奥斯卡爱情经典名作》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17.徐进军:《成就与爱情》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8.徐进军:《爱情与事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9.张然:《谁来经营中国》中国青年 200120.徐进军:《怎样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21.李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矫正技术》吉林大学 2000.622.林嘉利:《战胜压力》暨南大学 200323.林嘉利:《战胜孤独》暨南大学 200324.林嘉利:《战胜失败》暨南大学 200325.林嘉利:《战胜恐惧》暨南大学 200326.谢柯陵:《交际礼仪》山东人民 200127.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长春 2004.128.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四海一家》长春 2004.129.徐进军:《爱国创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0.唐任伍:《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国社会科学 1999.931.周启程:《中华文明史(1-6)》河北教育 1999.132.李钟栓:《享受快乐的人生》当代世界 2000.933.瞿祥:《克服人生的盲点》海潮出版社 2001.134.《富兰克尔:意义与人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5.徐进军:《我要第一》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6.徐进军:《奋斗》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7.苏国:《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民 2003.838.陈林:《走出荆棘林》昆仑 199939.白天:《人生的66把钥匙》中国社会科学 199940.张书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国轻工业 2000.141.戴尔.卡耐基(美)著:《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2)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模板[4] 潘志刚. 中国汽车工业对其关联产业的带动效用分析[D]. 东北大学2006[5] 李富智. CWN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东北大学 2005[6] 周玉良. 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若干问题研究[D]. 东北大学2005[7] 程明. 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效率分析[D]. 东北大学 2008[8] 包剑剑. 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集成管理模式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9] 逄淑伟. 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沈阳大学 2015[10] 张超. 熵在经济预测模型评价中的应用[D]. 东北大学 2010[11] 潘艳如. 工业污染影响因素分解分析[D]. 东北大学 2010[12] 党保军. 宁夏电信3G时期竞争战略研究[D]. 东北大学 2009[13] 吴健.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建筑设计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14] 包剑剑. 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集成管理模式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15] 逄淑伟. 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沈阳大学 2015[16] 施陈晨. 我国建筑用电节能领域引入白色证书机制的'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17] 刘先锋.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分析[D]. 东北大学 2010[18] 花园园. 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D]. 东北大学 2009[19] 孔金燕. FDI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影响的数量分析[D]. 东北大学2010[20] 刘晓婷.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21] 范伟. 基于SDA法和微分法的中国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解分析[D]. 东北大学 2008参考文献书写格式【3】(1)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2)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3)论文集[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9)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统计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本【4】参考文献一:[1] 郭祖超主编.医学统计学[M].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2] 詹绍康. 正确应用相关回归分析[J]. 劳动医学. 1997(04)[3] 颜艳,徐勇勇. 统计思想是第一位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统计学》评介之一[J]. 中国卫生统计. 2001(04)[4] 胡良平. 医学实验中常见设计类型的辨析及统计方法的合理选用[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0(01)[5] 方积乾,凌莉,张敏瑞. 近期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错误及其纠正[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1999(04)[6] 程萍,祖述宪. 临床医学论文统计方法应用的调查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8(02)[7] 王倩,张博恒. 五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着中统计方法的应用现况[J]. 中华医学杂志. 1998(03)。
学前教育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学前教育硕士论文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学前教育参考文献,供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_[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Kagan,S,L,amp;Sharon,L,Reconsidering children#39;s early development and lerarning towardcommon views and vocabulary.Repo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Panel,Washington,DC;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5.[3]Luo et aLAspectral approach to learning structural vations in graphs.i?ecogw/quot;o?,2006(39):l 188-1198.[4]葛明贵.小学生学习品质特征的差异诊断[J].上海教育科研,1999 ( 7)[5]曹正善.能动性学习品质研究体系的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 (7)[6]黄莲花.培养学习品质推进素质教育[J]?柳州师-专学报,2000 (2)[7]汪乾荣,姚天勇.优化教育途径培养学习品质——quot;学习与学习品质研究“中期报告[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1)[8]Sharon Lynn Kagan: Young Children and Creativity Lessons from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Panel,2003[9]郑秉枷.论学习教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0]葛明贵.试论学习品质训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4):44 - 48[11]谬建新主编-学习和学习品质研究[M].南京二河海大学出版社gt;2002[12]曹正善.论学习品质[J].集美大学学报,200U2⑷:14[13]彭贤智.对学习品质的结构与培养策略的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75 - 79[14]The Status of School Readiness Indicators in Wisconsin,2003.[15]McDermottP.Agt;Comparative funcations of preschool learning styel and IQ in predictingfuture academicperformance.Conte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4.(9)[16]葛明贵.学习品质作用的交互性与训练的差异性闭.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109 — 112.[17]Leigh 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reschool Learning BehaviorsScsis.Psychology in thesc/zool,2002(4)353-365.[18]葛明贵,杨永平.小学生学习品质训练的实验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67 — 371[19]成子娟,侯杰泰?小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心理科学,1997,20 (6)[20]沈捷.儿童活动风格初探[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21]李帆.幼儿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22]汪乾荣,姚天勇.优化教育途径培养学习品质一学习与学习品质研究中期报告[J].南通师范_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110 — 113[23]孙艳.5-6岁幼儿学习品质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24]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重庆洒南大学,2007[25]王宝华,冯晓霞,肖树娟,苍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习品质及入学认知准备之问的关系m.学前教育研究,2010(4).[26]李燕芳,吕莹.家庭教育投入对儿童早期学业能力的影响:学习品质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3,09:63-70.[27]朱君莉.两种音乐教学法在促进幼儿音乐节奏感与学习品质上的教学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28]邬明,李艳.浅谈8贝斯小手风琴教学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J].民族音乐,2012,02:124-126.[29]黄姆.在体育活动中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J].幼儿100(教师版),2013,Z1:33-37.[30]杜雪腾.浅谈游戏中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可能性——以合肥市某幼儿园晨锻游戏为例[J].学理论,2013,33:298-299.[31]杜林.如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96-98.[32]朱落凌.基于学习品质培养的幼儿园有效性数学教育情境创设[J].科教导刊,2013,02:105+163.[33]钟启良.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34]何振丽.探究式科孥教育教学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35]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6][美]国家研究理事著,戰守志译.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7][美]阿林.普拉特.普莱瑞著,霍力岩等译.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一一科学、数学与技术的融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8]対占兰.《指南》中的幼儿科幸探究——价值取向、目标与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2013,16:14-16.[39]何亚柳.科学领域中幼儿提问的特点及教师回应策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88-91.[40]马瞬琴.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设计[J].学前教育研究,2010,01:47-50.参考文献二:[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余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2裴娣娜.在追问中把握公开课的现代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5 (8).[3]张诚.我国中小学公开课类型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4] [39]陈友娟.幼儿园公开课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6]王廷琼,杨晓萍.美国“幼儿大数学”课程以及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启示[J]. 2009(7).[7]林泳海,杨赣申.一个新的数学教育的连镜串模式[J]山东教育,2001 (9).[8]王银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与设计[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3.[9]胡勇军,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报,2005 (6).[10]陈坚越,幼儿数学操作初探[J].教育导刊,2002 (8).[11]张艺林,关于幼儿数学课堂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育时空,2011 (49).[12]孙锦瑞,数学文化视野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3]郭中然,田毅.提高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0, (12)[14]梁慧琳:论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影响因素[J].晋中学院学报,2008 (05). .[15]张俊: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一数学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陈友娟.幼儿园公开课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17]母远珍.浅议幼儿园公开课的诊断[J].现代教育科学,2009 (1).[18] [40]冯婉摘.幼儿园观摩教学中教师表演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19]母远珍.浅议幼儿园公开课的诊断[J].现代教育科学,2009 (1).[20]赵景辉.公开观摩活动小议[J].当代学前教育,2009 (5).[21] [24] [41]蔡冰夏.“在历练中成长” 一幼儿园新教师执教公开课的感悟与认识[W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22]李盛.幼儿园公开课的反思[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5).[23]沈俊,严文琪,宋云梅.幼儿园研讨性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 (3)[25][美]Lisa Burman著,汪寒鹭、李艳菊等译.老师,你在听吗?一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26]康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话语霸权解读与师幼对话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0(8).[27]林小佩.师幼对话中关于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8]孟香云.我一你新型师幼关系的途径探索一知识对话策略U].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4).[29]康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话语霸权解读与师幼对话建构[J].基础教育研究,2010(8)[30]叶平枝.试论教育情境下的师幼对话[J]?学前教育研究,2003 (11).[32]刘佳.理解与对话一新型是有课堂互动的构建[J].教学研究,2009,(3).[33]张小莲.浅谈师幼互动的对话氛围与语言运用[J].科教文汇,2010 (1)[34]倪敏.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35]裴娣娜.在追问中把握公开课的现代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5 (8).[36]现代汉语规范词典[C].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3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8]肖川.公开课与常规课明[J]青年教师,2006 (10).[39]赫艳.“发声”与“失声” 一幼儿园“公开课”现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40]何莒安.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一高质量的师幼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参考文献三:[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台湾东华书局,1998,129.[2]马天雪,明晶.浅析焦虑的产生要素和过程[J].前沿,2008 (2).[3]熊正英,黎远军,绿仙利.焦虑行为学与生物化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党彩萍.焦虑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7)[5]李焰,王极盛.焦虑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健康心理学,1999(7).[6]罗敏.焦虑问题的理论研究现状[J].健康心理学,2003 (11).[7]K. 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张燕云gt; 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8]Reffefty, Smith.amp;Ptacek, Facilitating and debilitating anxiety in performa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1,1.[9]蔡浩.焦虑及其形成的心理因素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6).[10]公桂兰.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11]周春艳.论教师焦虑及其自我应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12]曹晓刚.幼儿焦虑产生原因及其干预措施[J].教育导刊,2010(1).[13]潘琳.母亲育儿焦虑现象研究一以南京市某幼儿园3-6岁儿童的母亲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1.[14] Wood J. (2006). Effect of anxiety reduction on children#39; s school performance andsocialadjustment.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2(2), 345-349.[15]孙永明,卢咏莉,董奇.父母教育行为的结构及其与小学儿童焦虑情绪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3).[16]王欣,苏晓巍,王岩.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5).[17]王美芳,张杰,姚利.母亲心理健康与幼儿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2).[18]杜慧婷.小班幼儿父母的育儿焦虑及其受状态焦虑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19] 丁霞gt; 孙磊,方伟军.7-36个月婴幼儿父母育儿焦虑的现状调查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3 (11).[20]张琼,姚树新.学龄期儿童社会适应技能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3).[21]全国协作研究组.AAMD适应行为量表在我国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3).[22]汪文銮,傅根耀.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研究一行为评定量表内容的初步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⑷.[23]付宏.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评价量表[J].早期教育,2000 (6).[24]王星.〈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编制与使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 ⑷.[25]杨瑞娟,张秀云.幼儿在园适应性问卷的研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6]邹卓伶.婴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27]吴海霞.母亲教养方式、母子依恋与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28]范秀娟.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1 (3).[29]蔡菡.从生态变迁的角度看入园适应一一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J].学前课程研究” 2007(7).[30]黄志敏.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31]宁燕明.新入园幼儿的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J].新课程小学,2009(12).[32]张博.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幼儿教育,2000(8).[33]郭丽.新入园幼儿保教策略探析[J].幼儿教育,2004 (7).[34]纪红霞.入园适应相关因素解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35]张承异地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浅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36] Robert J Coplan,Anne Bowker,Suzanne M. Cooper. Parenting daily hassles,childtemperament and social adjustment in preschool.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Quarterly, 2003(18) :376-395.[37] Rimffl^Kauf?anrl?iantarSara. E,Pattern of family-school contact in preschool andkindergarten.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999.[38]刘昕.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2007(10).[39]史文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其缓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40]姚艳杰,尹红雨.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再探[J].中小学教育,2013(5).阅读相关文档:农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农业经济论文参考文献农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农业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农业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农业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农业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科技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与编排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项目和格式采购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大数据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统计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统计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本天文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统计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状况化工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化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化学专业论文参考文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常用范文】【分析报告】【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成本会计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丛书李葆文主编近年来,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nPM),已在我国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家电、造纸、卷烟、建筑施工、机械加工等多个行业自主推进并成功实施,在提升企业装备管理水平的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为有效提高中国企业设备管理的总体水平,广州大学李葆文教授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强强联手,推出“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丛书”,并努力使其成为广大企业推进TnPM的工作范本。
3 \8 W" t$ N0 f" H2 {1 m书号书名定价23448规范化的设备备件管理¥26.0022562规范化的设备润滑管理¥38.0019631 绿色设备管理与维修¥24.0016203 规范化的设备前期管理¥26.0017411 规范化的设备点检体系¥22 .0016498生产维护体系中的五个六架构¥28.0017983 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FROG ¥25.0018563 规范化的设备维修管理——SOON ¥33.0020823 TnPM推进实务和案例分析¥42.0021275 设备维护水平考核指标和入阶评价¥22 .00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第3版)李葆文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3版(2010年9月1日)平装: 537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32ISBN: 9787111311102, 7111311108内容简介《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第3版)》对国际上一些典型工业国家的设备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同时还介绍了当代国际上设备管理的新发展、新趋势及新思维。
本版对上一版进行了补充和改版,将20世纪设备管理的历史发展内容简化,将新世纪的新理念、新模式各聚一章,最后以概述的形式对人机系统精细化管理体系——tnpm管理体系加以描述。
编辑推荐《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第3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 陈乃车. 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 兰州学刊, 2005,(02) .[2] 唐春荣. 浅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 云南农业教育研究, 2005,(02) .[3] 蔡红梅.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求索, 2004,(05) .[4] 唐世龙,彭志忠. 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和程序化[J]. 求索, 2005,(04) .[5] 孙伟,张常青.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01) .[6] 夏民,耿华昌. 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介入[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3,(01) .[1] 王建辉.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 科技传播, 2010,(21)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找到1 条[1] 尚亚丹. 基于组织特性的我国现代大学学生管理制度取向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1 .江西都昌7岁留守儿童吞硬币挽留打工父母(图)2012年06月05日08:42人民网微博我要评论(0)字号:T|T勇勇误吞铁钉后的X光片7岁的勇勇(化名)是都昌县徐埠镇马矶村人。
前段时间,勇勇在玩耍时不慎将一枚铁钉吞进肚子。
焦急万分的父母风尘仆仆地从温州赶回老家,后将勇勇送往医院,遗落在肚子里的铁钉被成功排出体外。
当勇勇的父母欲再次外出打工时,勇勇在挽留父母未果下,竟然将一枚硬币吞进肚子。
7岁孩童误食铁钉父母从外地回家探望5月13日晚7时许,勇勇吃过晚饭后蹲在家中墙角边玩耍时找到一枚铁钉。
心血来潮的他将铁钉含在嘴巴里。
后来,他还多次用舌头将铁钉从嘴巴里吞进吐出。
当晚7时20分许,勇勇突然将这枚长达2.5厘米的铁钉吞进肚子,并疼得浑身冒汗。
事发当晚,勇勇的奶奶雇了一辆面包车,连夜将勇勇送往都昌县人民医院救治。
当晚,医院经过拍片发现,2.5厘米的铁钉滑到孩子的胃部。
“铁钉被勇勇吞进肚子后,我连夜给他远在温州打工的父母打电话,要他们尽快赶回来。
参考文献字母代码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MLA格式参考文献示例期刊文章1。
一位作者写的文章Stewart,Donald C。
"What is an English Major, and What Should It be?”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40 (1989):188-202。
Yu,Yongding。
[余永定]. 财政稳定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
世界经济,2005(7):25-29。
2。
两位作者写的文章Brownell,Hiram H。
, and Heather H。
Potter. ”Inference Deficits in Right-Brain Damaged Patients.” Brain and Language 27 (1986): 310—21.Li, Jianzhong, and Liu,Xianmin。
[李建中, 刘显敏]。
大数据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可用性.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 (6):1147—62。
3。
三位及以上的作者写的文章Mascia—Lees, Frances E.,et al。
"Double Liminality and the Black Woman Writer."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1 (1987):101-14。
Zhang, Peng, et al。
[张鹏等]。
云计算环境下适于工作流的数据布局方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 (3):636-47。
专著1.一位作者写的书籍Graff, Gerald. Professing Literature:An Institutional History. Chicago:U of Chicago P, 1987。
Zhang, Zhijian. [张志健]. 严复思想研究. 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 1989。
2.两位作者写的书籍Plant,Raymond,and Kenneth Hoover。
参考文献摘要(黑体四号)1、刘才子:《WTO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手册》,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5月。
摘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是WTO企业管理科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目前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是,必须做到及时地发现人力资源,大胆地选拔人才和正确地使用人才。
既要根据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按照社会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分配。
做到知人善任,量才录用,避其所短,用其所长。
(以上以下,均为宋体五号)2、成德、陈达:《员工激励手册》,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4月。
摘要内容: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领导工作是艺术,而激励是艺术的艺术。
没有激励的领导就是没有艺术的领导,没有激励的管理就是没有艺术的管理,管理就是一个不断激励员工的过程;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增强,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要想从新的现实中成功胜出,就必须强化和完善激励机制。
3、美玉:《公司概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2年8月。
摘要内容: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有着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最基本的形式。
个人业主制企业,又称独资企业、个人企业,是指由个人出资兴办,并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企业需承担无限责任。
4、杰斯汀.G. 隆内克、卡罗斯.W. 莫尔、丁. 威廉. 彼迪:《小企业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摘要内容:我们使用如下标准以限定小企业范围:企业的出资人是个人或一个小群体,仅在个别情况下出资人超过15人;除了营销活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均在本地进行;与同行业最大企业比较,企业相对较小;企业中员工数目少于100人。
5、成志:《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1年1月。
摘要内容:需要层次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
早在1943年,马斯洛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参考文献·经典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学手稿(1857-1858)》《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反杜林论》第一编第9—11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列宁:《共青团的任务》《伟大的创举》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孔子:《论语》参考文献·文章类1. 罗国杰:《论“以德治国”》《求是》 2001年第15期2. 罗国杰:《为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而努力》《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2期3. 罗国杰:《重视道德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1期4. 罗国杰:《“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5.马振铎:《儒家的道德准则及人性基础》《光明日报》 1999年7月2日6.牛敬业:《恪守“ 慎独”》,《道德与文明》 1996 年第 3 期7.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吕耀怀》《道德与文明》 2001 年第 1 期8.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 1996 年第 9 期9. 鲍宗豪:《全球化、现代化与当代社会发展》《光明日报》1998、09、1810. 陈寿灿等:《信仰与人生》,《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1. 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 4 期12.许启贤:《“以德治国”方略的意义》《高校理论战》线 2001年第3期13. 许启贤:《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14.郑永廷:《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年第10期15. 张岱年:《生命与道德》,《新华文摘》 1995 年第 12 期16.田秀云:《重视道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光明日报》1998、07、2417.张曙光:《文化意识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1999、02、1218.李啸:《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19.孙君恒:《全球化呼唤人类社会的普遍道德》《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20.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一)——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3;21.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二)——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4;22.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三)——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5;23.林泰:《对个人主义的历史思考》,《高校理论战线》 2000年第2期24.林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9年第5期25.张瑞甫:《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的哲学证明》,《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李锦峰等:《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26.温克勤:《评“个人本位主义”》《新华文摘》1991年第7期27.翟春同:《走出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道德与文明》 1998年第1期28.宋希仁:《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1期29.赵欣:《“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30.欧阳斌:《科学地理解主体性》《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31.李坚:《先秦儒家论人的本质》《新华文摘》 1991年第11期32.王立仁:《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光明日报》1998、04、0333.孙立平:《社会结构转型与个人的社会定位》《光明日报》1998、04、0334.赵汀阳:《我们和你们》《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35.王哓霞:《儒家文化中人际关系理论》《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6期36.孙立:《朋友的种种“交”考源》《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4期37.万俊人:《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38.张锡勤:《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道德与文明》1998,439.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2期40.吴建国:《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光明日报》1999、03、0541.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4期42.罗国杰:《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43.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44.蒋正明:《对爱情美的伦理探讨》,《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3期45.《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2期46.陈沙麦:《与青年谈爱情》《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7.彭薇:《爱情五要素》《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8.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49.郭学贤:《婚外情是人性的回归吗?》《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50.华子:《走出爱情的四大误区》《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2期51.郭学贤:《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要求》《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2期52.李桂梅:《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4期53.包连宗:《对“第三者”插足问题的我见》《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6期54.关培兰:《中美家庭比较》《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5期55.蒋芳:《爱情、亲情、友情,情为何物?——从<欧也妮·葛朗台>看西方社会的人情关系》《外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4期参考文献·拓展类1.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2. 托马斯沃特曼:《心灵咖啡》,现代出版社2004年版3. 培根:《论人生》4. 拉罗什福柯:《道德箴言录》5.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钱荣广《学会自尊》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仲富兰、冯海荣主编:《文化寻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8.樊天顺等主编:《中华精神》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9.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商务印书馆200110.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东方的曙光》,商务印书馆200111. 王树英:《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12.刘言编著:《读者文摘书系·感悟人生的真谛》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 林语堂《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4.甘绍平:《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15.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带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6.李建华著译《奥斯卡爱情经典名作》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17.徐进军:《成就与爱情》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8.徐进军:《爱情与事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9.张然:《谁来经营中国》中国青年 200120.徐进军:《怎样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21.李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矫正技术》吉林大学 2000.622.林嘉利:《战胜压力》暨南大学 200323.林嘉利:《战胜孤独》暨南大学 200324.林嘉利:《战胜失败》暨南大学 200325.林嘉利:《战胜恐惧》暨南大学 200326.谢柯陵:《交际礼仪》山东人民 200127.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长春 2004.128.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四海一家》长春 2004.129.徐进军:《爱国创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0.唐任伍:《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国社会科学 1999.931.周启程:《中华文明史(1-6)》河北教育 1999.132.李钟栓:《享受快乐的人生》当代世界 2000.933.瞿祥:《克服人生的盲点》海潮出版社 2001.134.《富兰克尔:意义与人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5.徐进军:《我要第一》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6.徐进军:《奋斗》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7.苏国:《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民 2003.838.陈林:《走出荆棘林》昆仑 199939.白天:《人生的66把钥匙》中国社会科学 199940.张书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国轻工业 2000.141.戴尔.卡耐基(美)著:《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角色本科论文参考文献范列,与角色造型设计论文5篇类论文范文角色本科论文参考文献范列,与角色造型设计论文5篇类论文范文预读: 此角色函授论文参考文献范本分析陈述了角色造型设计论文5篇类论文范文,为角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提供测量工程师论文的本科毕业论文、角色相关论文参考文献.第一篇:角色造型设计在漫画中的重要性在漫画中,角色的形象是作品的灵魂所在.一个好的漫画作品,其中必定存在着一个甚至多个好的角色形象.这些角色不仅仅具有突出的性格特征,如幽默、聪明,具有着乐观向上、乐于助人、坚韧等美好品质,更应具有突出的造型设计.它们或唯美,或夸张,这样才能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具有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一个好的漫画作品,必须要有成功的角色塑造.漫画的情节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漫画中的情节会被观众渐渐淡忘,而那些鲜明的角色却可以再记忆中停留,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一、漫画角色造型的意义和作用在各种漫画创作中,角色的造型设计是漫画创作的最初步骤,角色的造型设计是整个漫画的毕业论文范文关键所在,它关系着漫画的风格走向,情节设定等重要创作步骤.在一部漫画中,角色的造型设计是在着手于这不漫画的创作之初,最先开始的工作,是漫画创作的起点,漫画中角色的造型设计就像电影中演员的造型设计一样,它不仅仅影响着这部漫画本身,还有这超出这不漫画本身的价值.1、漫画中角色设计的意义不管是商业性漫画大片,还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漫画短片,角色的设计都是其灵魂所在.漫画发展到现在,有如今的影响力,受到不仅仅是儿童,甚至是许多成年人的喜爱,很大一方面便是由于漫画中角色塑造的成功,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心,不管是他们的造型,还是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么多年来,都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我们在了解一个角色的开始,首先看到的是角色的形象,即造型设计其次才会通过语言、动作等多方面因素了解到他们的性格特点.所以说,一个成功的漫画角色的塑造,首先要从他的造型设计开始造型设计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角色的性格特征,不同的造型自然要配合不同的人物特点,合适的造型设计能使人物性格锦上添花,不合适的造型设计则会毁了一个角色.在生活中经常留意漫画中的造型设计同角色性格的搭配我们会发现,合适的造型设计会充分的体现角色在漫画中的作用,有助于整部漫画主题的塑造,诗人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相反,不合适的角色设计,容易使主题不突出,或者主题不正.2、漫画中角色造型设计的作用首先,角色的设计自然要符合整部漫画的需要,一个角色的造型设计,要鲜明,突出,使人一看到角色的造型就能自然地猜出这个角色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他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漫画中的角色,同演员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类似,他们同样在剧中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诉说着一段段的故事,给人感悟,让人启迪,他们是揭示漫画的主题的毕业论文范文关键所在.二、漫画角色形象的价值和应用1、艺术价值角色的造型设计直接影响到整部漫画的艺术风格,它对观众有着最直接的吸引力.这么多年,不管是《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阿衰正传》中的阿衰,《伟大的安妮》中的安妮,他们都是深入人心的漫画形象,搞笑风格也好,唯美风格也好,他们之中不同的角色形象都通过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给我们诉说着一段段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角色在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对青少年,还是成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形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的故事给我们启迪.我们在这些生动的形象中,看到了美好的品质,看到了美好的精神,看到了我们所向往的一种任务形象.这些都是角色的造型设计的艺术价值.2、商业价值作为二十一世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漫画产业凭借着它舞语言障碍、消费市场好、国际化强、生命周期长、无污染、低能耗等众多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商人的青睐.漫画产业本身的市场就比较好,加上消费者众多,就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而漫产业的衍生产品所具有的发展潜力更大.在漫画产业中,相对于买漫画的故事情节来说,角色的造型设计更加容易,也更多地被商家发现,进而转化为其他产品.同时,漫画中的角色在一开始就已经成为漫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商标.我们近几年关注度最高的《阿狸的梦幻城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在认识阿狸的时候并不知道这部漫画本身,人们可能是通过商店中大大小小的布偶、玩具等小的工艺品知道,这个形象原来叫“阿狸”.接下来相继出现的表情包等形式,更是拓宽了阿狸的影响力.这些都是这部漫画角色造型的衍生物,可能相比于《阿狸的梦幻城堡》这部漫画本身,它的衍生物所创造的商业价值更大,更加具有影响力.三、动画角色形象设计特征1、艺术性大谈角色造型设计所具有的艺术性,可能范围太大,艺术,是一个大范围的话题,我们在这里要讨论在漫画中角色设计的艺术性,那么就必须规定一个范围.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艺术性,是以在这种角色造型设计中,漫画中人否能博得大多数人的喜爱为标准.在漫画产业中,艺术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部漫画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的保证.而漫画中角色造型设计所具有的艺术性,却常常表现在他的“趣味性“中.2、趣味性在欣赏一部艺术作品时,内行人看的可能是这部作品的艺术性,而外行人更关注的是作品的趣味性.作品更具有趣味性,自然,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会相应加大,不管是电影、音乐,还是漫画,趣味都是这些作品都应具有的一个特征.在漫画的角色造型设计上,“趣味性”大多体现在这个角色的造型设计在结构方面所具有的巧妙性.在结构方面,好的设计会给观众审美上的视觉享受,良好的结构能够使得角色整体上看起来更加和谐,若在角色本身的特点设计中形成鲜明对比,更能增强角色的趣味性.如漫画形象“菜菜”大大的头和小小的身体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这个形象趣味性大大增加,也形成了这个形象一个特有的特点.3、符号化漫画中的角色形象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符号化,他们大多造型简单,形象单纯,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的造特点,才使得角色的形象更容易被认知,更具有辨识度,这样更容易推广该动漫角色.漫画中角色的造型设计很少使用复杂的造型元素,大多使用简洁突出的元素来构成,如三毛的光头,米老鼠的两只圆耳朵,加菲猫的大胡子,图图的大耳朵,这些与偶符号化的造型元素使得角色具有显著地特征,更容易凸显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同时,在漫画中需要塑造多个角色形象时,通过符号化元素的对比,将不同形态的元素进行夸张的设计,更能增加在对比中的趣味性.如将两种角色进行体态,颜色的造型设计,是其具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漫画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演绎,趣味性大大增加,观众能够在这种对比中找到笑点,增加吸引力.四、典型漫画角色造型的分析在漫画形象风格中,由于地狱的不同,在国际上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风格.主要以美国、日本、中国这三种形式最为常见.其中美国所代表的是国际化的经典形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包括韩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形式在亚洲流传很广,另外,中国风格的漫画也在国际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实所谓的“美国风格”,是具有美国传统特点的漫画形式,颜色鲜艳,轮廓清晰,色彩分明.美国风格的漫画在角色造型上,不管是表情还是服装,设计十分夸张,大多表现角色可爱、幼稚的形象,更加卡通化.而日本的漫画角色同样具有日本的传统特点,具有典型的东方美的特点,风格大多清新、甜美,给人轻松愉悦之感,在角色的服装、发型等细节上花了很多心思.中国风格的漫画以具有中国风的水墨画为基础,融入了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具有浓重的中国韵味.五、总结漫画在当今时代颇为盛行,自然有它自身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好的漫画不仅能使人在观看的过程当中享受其中,更能使人从其中品味人生道理,而一部好的漫画的开端,就是漫画的角色造型设计.好的角色造型设计不仅能使得角色形象深入人心,更能增加整部漫画的艺术性.漫画中的角色就像电影中的演员一样,他们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情节,他们没有演员的局限,能够演绎更多不同的情节,这也是漫画相比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漫画的角色造型在一开始就要有一个好的设定,进而在之后逐渐塑造角色的细节问题,逐渐修缮,使得形象更加完整,并使其具有不一样的内涵.这样,一个个生动的漫画形象跃然纸上,他不仅仅具有视觉上的魅力,更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二篇: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夸张手法的应用一、动漫角色造型的设计手法的运用拥有蓝色皮肤的蓝精灵,拥有黄色且大而扁的嘴巴的唐老鸭,挺着圆圆小肚子和圆圆大耳朵的米老鼠,拥有香肠鼻子和小黑眼的阿凡提,大大脑袋的大头儿子、尖细头的小头爸爸,憨厚的熊大熊二等.这些经过夸张手法运用后的角色不仅让我们对这些角色念念不忘,且在观看他们的表演时很容易随着它们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我们自己的感情;这些动漫角色正是因为其优秀的角色造型设计才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它们所处的情景中而无法自拔.对整部动画作品而言,角色造型是整部动画篇的灵魂所在,其影响着一部动画片的成败.优秀的角色造型设计可以增强动画片的生命力,使其更感人,更能引人入胜,而拙劣的角色造型则容易让人产生反感,导致影片的失败.因此对动画中角色造型设计的研究是相当有意义的一项工作,对其鉴赏能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设计的技巧.动画作品中活灵活现的角色设计手法有很多种,在设计中可以运用写实型手法、装饰型手法、漫画型手法、夸张型手法、可爱型手法等.本文将从夸张型表现方法的运用,结合例子来分析、鉴赏动漫角色.高尔基这位著名文学家曾经说过:“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其实,夸张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古有梵高抽象的人物造型,现有BENJAMIN设计的欣长身材的角色造型等等.那么夸张的设计手法是怎样的呢?夸张的角色造型是一种创新的造型设计变化,通过虚构的形式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进行夸大,给人一种奇特的感情变化,给观众留下了宽阔的想象空间,同时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在动漫角色造型中可从角色的造型、服装、性格、动作等方面入手进行夸张设计,突显动漫角色的形象.下面将从这几点来举例分析、鉴赏.(一)角色造型夸张性角色造型的夸张可以表现在角色外在形象上.如《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夸大了大头儿子的头,头圆滚滚的,搭配两个大大圆溜溜的黑眼睛,小巧的鼻子和嘴巴;这样一个大头与纤细的手脚,圆圆的小肚子看起来有些不协调,也会给观众一种疑问:这么重的头会不会压坏小身体呢?然而正是这样的设计给观众一种萌萌的感觉,突显出这个角色的可爱之处.而小头爸爸的角色则是将头部设计得像一个梯形,上小下大,大大的方形眼镜更显得他的头很尖,圆圆的大肚腩突显了他的可爱慈祥的形象.在《喜羊羊》中大小羊们的造型设计就是一种特别的夸张表现手法,纤细化了的手脚搭配着滚圆的身体,让人替羊羊们担忧那两条小腿会不会站不起来迈不动步伐.正是这些“不搭调”的表现手法设计出了能够让大家在忙碌紧绷的生活中轻松一笑的材料.(二)角色服装夸张性服装设计也是角色造型的毕业论文范文重要组成部分,夸张得当能为作品增添风采.如《妖精的尾巴》中艾露莎大胆的布条着装,将她婀娜多姿的身材展露出来,长裙飘飘的却拥有着呆板的性格,而纳兹敞胸露怀的小马甲搭配厚实的围巾,冷热不均的搭配方式将他不羁的性格与不畏艰难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海贼王》中乌索普简易的荷叶边帽子,穿着带毛边的吊带裤,光着膀子,斜背着红色大布包,将其爱发明爱制造的性格很好的表现出来.(三)角色的性格夸张性要想塑造角色鲜明的性格特征,需要赋予他和别人不一样的性格,才能体现出他自身的独特性.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角色的性格也要有自己的独特性.《冰雪奇缘》中安娜是一个极度勇敢无惧,神经大条的性格,给人开朗温柔体贴的感觉,塑造了她容易被感动、受骗的个性,而其姐姐艾莎在恐惧中保持她的优雅、矜持、王者之相,但是最终恐惧战胜了一切,让她变得性格孤僻不与人交流,好在随着剧情的发展,唤起了她对妹妹的疼爱之情,使她的性格转变为乐观、不畏艰难险阻的性格.这些角色性格的转变使得观众在观赏时不自觉地被带入到剧情的发展中.又如动画版《憨豆先生》这部动画片里面的憨豆先生的角色塑造为有点笨拙、幼稚、思想单纯、腼腆的性格,正是因为这种夸张化的性格将幽默表现得更好.(四)角色动作的夸张性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除了恰当的角色场景设计外,角色的动作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动作设计得好的话,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能增加作品的观赏指数.经典动画《猫和老鼠》中猫汤姆经常被老鼠杰瑞抓弄,在剧中,汤姆有时会被炸得浑身焦黑,但很快抖一抖身子就会恢复回来;有时会被碾压得像一张纸张,很薄很薄,不一会儿又像被充了气一样恢复回来;有时还会被杰瑞拉成长条状,等他恢复精神状态时又是正常的效果.正是这种夸张、不现实的动作效果让观众在观赏中能够哈哈大笑,笑完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循环去看,使这部动画片的从1940年2月10日首映到现在仍然是热播动画片之一.二、总结使用夸张手法来设计一个动漫角色可以充分体现出角色的独特个性.夸张性既能表现在角色的造型上,让角色看起来更具特色;也能表现在服装上,特别的服饰安排不但能体现角色的身份、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观众的审美共鸣;还能体现在动漫角色的性格上,性格的大幅度转变能让观众随着其性格改变而跟着改变自己的感情,这样在不知觉中就能丰富剧情,吸引更多观众;除此之外夸张性还表现在动作上,夸张的动作表现出来的震撼效果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总而言之,夸张的设计方法能让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上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为作品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1]袁晓黎.动画造型基础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秦明亮.动画造型与设计艺术(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1.[3](美)NancyBeiman著,薛蕾译.准备分镜图———动画编剧与角色设定(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5-1.[4](美)班克罗夫特著,王俐,何锐译.动画角色设计:造型姿势动作表演.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1.第三篇: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角色造型在动画片中具有十分毕业论文范文关键的地位,其可以充分表达了动画片的主题、情节、画面美感、角色性格以及影片风格,角色造型是否成功,决定了观众对动画片的认可程度.对角色造型进行设计,就是通过艺术手段突出角色的鲜明特征,其主要包括角色的服装配饰、姿态动作、面部表型、肢体比例、发型色彩、脸型五官等,通过对角色的塑造,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以及性格等内部属性.一、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重要性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如果角色造型特色鲜明,可以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在很多我们熟悉的优秀动画作品中,一些个性鲜明的角色造型都带给了我们快乐的回忆,例如可爱快乐的蓝精灵、美丽善良的花仙子、充满的智慧的杰瑞老鼠、富有魅力的狮子辛巴等角色,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些动画角色个性鲜明,同时造型突出,为动画片的情节推进和整体质量奠定了基础.在国产动画片中,也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造型,例如大闹天空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哪吒闹海中的龙王三太子哪吒、严肃正义的化身黑猫警长等动画角色,这些角色造型充分融合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并且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塑造了经典的国产动画.由此可见,动画角色造型对动画影片的质量具有毕业论文范文关键作用,因此,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一定要在角色造型设计方面进行不断的揣摩.二、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1、基础训练学生在进入学校刚刚接触动画造型课程后,对动画造型的概念相对模糊,过去以色彩和素描为基础的美术教学同动画造型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对教学的开展具有毕业论文范文关键意义,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角色造型方面的设计能力.基础训练主要通过速写以及临摹的方式开展,其中临摹是造型设计的毕业论文范文关键部分,为了促使学生快速掌握造型设计的规律,临摹是最快以及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临摹的价值,并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以及有思考的临摹,拓宽学生的动画资料库,对角色形象的艺术语言、构造、表现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2、夸张练习在进行夸张练习之前,学生要在心里规划动画角色的形象,例如英雄角色通常身体强壮、忠厚老实,而反面角色通常一脸奸诈、体型消瘦,在心里规划出角色的大概形象后,开始草图设计.例如最近十分流行的动画片《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角色,其以宽厚憨鞠的形象深受广大影迷的喜爱.动画角色中,角色的五官基本很少按照人类的正常比例设计,而是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身份采取夸张的设计手法,在造型方面突出角色的特点,让角色具有丰富的外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中的角色,其造型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3、确定造型风格动画造型是一项不断更新的艺术,其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要高于其他艺术形式,例如在角色的服饰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服装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为角色穿上漂亮的衣服,而是通过服饰设计,展现角色的精神面貌、性格特点以及外在形象.成功的服装设计可以提高角色的视觉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弥补在造型设计中的一些不足和欠缺.对角色外在形象的思考,要通过服饰的合理搭配来进行,突出体现角色的性格和身份.服饰设计还要根据角色所处于的时代,根据时代的特征进行服饰设计,如果不了解角色所处时代的特征,要查阅相关资料后着手设计,力求设计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动画角色形象.例如我国经典的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哪吒角色,其服饰设计就是基于我国传统的民族服饰,并且利用一点夸张的手法,搭配我国民间常见的绿、青、白、黑等颜色,让角色形象新鲜而亲切.同时,哪吒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的造型,也充分体现了其少年英雄的身份,而为了突出哪吒是由莲藕做成,在其服饰上也运用了露珠、荷花以及荷叶等因素,体现了哪吒超神脱俗的气质.4、处理细节设计动画角色造型,需要细致的描画,展现角色的转面图、透视图以及比例图等,如果有更加细微的要求,还要展现角色的身体分解图、活动范围图以及五官表情图等,对角色的手足动作以及嘴形变动都要进行描绘.这些细节只是角色造型的一个方面,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角色细节刻画,为角色造型设计奠定基础.角色的颜色设定在风格写实的动画片中至关重要,角色在特定的场景下,根据作品的风格,要充分发挥理解力和创造力,而且进行颜色的设定.5、培养想象力动画是一种体现设计人员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因此,设计角色造型一定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动画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观察和思考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三、结语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动画创作的兴趣,启发创造灵感,丰富角色的造型,体现角色的内在特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进行动画设计奠定基础.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1]谭书晴,苟劲松.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6):66-69.[2]黄卢健.动画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2):180-181.第四篇: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探讨随着信息技术在动画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动画的制作程序被大大简化,其制作周期和画面效果均得到了毕业论文范文有效的提升.在三维动画的制作中,对于角色造型的设计是其工作的核心,设计者要全面把握其设计要素与动画剧情要求,设计出最佳的角色造型.一、三维动画角色造型分类在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一方面要重视其外形的设计,另一方面还要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动画创作的自由度很高,角色设计往往来源于生活却不同于生活.在角色造型设计中,一般有以下几类.第一,写实类角色造型,这一类角色造型在传统动画中出现的很多.写实类角色造型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一种是纯写实类.例如传统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白雪公主》还有《花木兰》等等.这些动画角色造型大致与原有人物一致,符合人们的认知.另一种的角色造型设计在形体上与原作造型一致,但与现实中的造型差别很大,属于不存于世的类型.例如《西游记》还有《人猿泰山》,这两部动画中的人物造型设计都比较夸张,却符合剧情的需求.第二,拟人化造型设计,这一类角色造型一般出现于主体为动物或植物的动画作品.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剧情的需要,结合动物和植物的个性特点,添加人性化的元素,让动物和植物表现出人的情感、动作等.例如,《猫和老鼠》中出现的猫、老鼠,《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等.这种动画作品大多是针对儿童观众创造的,儿童的心理幼稚,对这种拟人化的动物和植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拟人化造型设计中,要注意一下三个要点.一是要让造型具备动物或植物本身的特性;二是要将拟人化特征集中在角色的手部和面部,使其更具表现力;三是要符合人们正常的审美.第三,写意类造型设计.这一类角色造型一般出现在个性化很强的动画作品中.写意类造型设计不必强求造型的外形,只要能够引发观众的联想与想象就可以了,其造型比较随意,但风格却常常能够影响动画作品的整体.二、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1、优化应用艺术手法动画角色设计是动画制作中的一种经典的艺术造型方式,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应用变形、夸张、拟人等各种艺术手法设计出具有良好视觉效益的动画角色,能够让动画角色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动画角色设计是动画制作的基础,在动画制作的每一环节中,都必须以造型为基础,因此,动画角色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后期的动画制作工作的展开.角色造型的设计必须满足动画剧情的需求,还要综合考虑角色造型的各个要素,最后系统的设计出最符合动画内容的艺术形象.动画角色在动画中实质上充当着演员的角色,只不过是由设计师创造出来的.动画角色的外观和性格脱胎于生活,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动画中良好的角色设计,能够为我们展示一个鲜活、个性的形象.无论是“一休”还是“汤姆猫”,都能够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观看体验.在三维动画的制作中,角色作为演绎剧情的重要部分,堪称动画的灵魂所在,而动画与电影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在动画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从电影中寻找设计的灵感.动画中的角色造型设计与电影中的演员造型设计类似,但却不用为了剧本要求寻找具有特质的演员,只需要直接创造出一个角色就可以了,无论角色的形象、动作还是语言,都可以根据剧情需要直接设计出来.在进行动画角色造型的设计时,要结合动画剧情。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及格式(1)普通图书(包括专著、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5)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
出版日期。
(6)档案:[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 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7)古籍(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O]。
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9)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10)电子文献:对于载体为“DK"、“MT"和“CD”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识]换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包括[DB/MT]和[CP/DK]等);对于载体为“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识]换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以外,尚需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目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
3、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心理学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者—出版年制)详细要求本刊参照文献要求基本参照了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第6版的相关规定,中文文献有细节上的特殊要求.总体要求1 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与文后的文献列表要完全一致。
⏹文中引用的文献可以在正文后的文献列表中找到;文献列表的文献必须在正文中引用.2 文献列表中的文献著录必须准确和完备。
3 文献列表的顺序⏹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字母(或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姓相同,按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著者姓和名相同,按出版年排列。
⏹相同著者,相同出版年的不同文献,需在出版年后面加a、b、c、d……来区分,按文题的字母顺序排列。
如:Wang,M. Y。
(2008a)。
Emotional……Wang, M. Y。
(2008b)。
Monitor……Wang,M。
Y. (2008c). Weakness……4 缩写chap. chapter 章ed。
edition 版Rev。
ed. revised edition 修订版2nd ed. second edition 第2版Ed. (Eds.)Editor (Editors) 编Trans。
Translator(s) 译n.d。
No date 无日期p。
(pp.) page (pages)页V ol. Volume (as in V ol。
卷4)vols。
volumes (as in 4 vols.)卷No。
Number 第Pt. Part 部分Tech. Rep。
Technical Report 技术报告Suppl。
Supplement 增刊5 元分析报告中的文献引用⏹元分析中用到的研究报告直接放在文献列表中,但要在文献前面加星号*。
并在文献列表的开头就注明*表示元分析用到的的文献。
6 中文文献应给出相应的英文。
先给出英文,然后把中文放在下面的方括号中。
MLA论文格式1。
MLA 文献引用格式的基本描述:文学类论文通常使用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格式。
作者在正文中用括号夹注的形式注明参考文献的简要出处,即(作者姓氏+空格+页码)。
1.1 In-text Citation:Ancient writers attributed the invention of the monochord to Pythagoras, who lived in the sixth century BC (Marcuse 197)。
而在论文末尾的“引用文献”(Works Cited)部分(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则可根据作者姓氏很容易的找出该引用文献的详细信息.包括作者名(姓+逗号+名)、著作名、出版信息(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文献类别)三个部分。
1。
2 In Works Cited:Marcuse, Sibyl。
A Survey of Musical Instruments. New York: Harper,1975. Print / Web. 21 Aug。
2011.2. 引语(Quotations)的格式(引用原文)用引号“”…Among intentional spoonerisms,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may serve to weld together words etymologically unrelated but close in their sound and meaning”(Jakobson and Waugh 304).用方括号(square brackets“[]”)和省略号(ellipses“…”)标明更动原文的地方。
Smith (276)found that “…the placebo effect,which had been verified in previous studies,disappeared when[his own and others’] behaviors were studied …”短于三行的一句或者短于一句的引语应该写入正文,并且用双引号标明。
参考文献
1.专著类
[1] 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M].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陈鼓应.悲剧哲学家尼采[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3] 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德理论与中国的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 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高和荣.越轨社会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
[6]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7] 杰克·D·道格拉斯.越轨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8] 梁其健,葛为民.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9] 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罗伯特·金·默顿.论理论社会学[M].何凡兴,李卫红,王丽娟,译.北京:华夏出版
社,1990.
[11]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 皮艺军. 越轨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13]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4] 宋超英,曹孟勤.社会学原理[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
[15] 杨振富.失范行为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16] 吴方桐.社会学教程[M].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7]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8] 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19] 郑也夫,李强.西方社会学史[M].北京:能源出版社,1987.
2.报刊类
[1] Brownell,H.C.Mental Test Traits of College Cribbers[J]. School and Society,
1928(12):412-415
[2] Bushway,A,& W.R.Nash.School Cheating Behavior[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7 (4):623-632
[3] Harp,John & Philip Taietz. Academic Integrity and Social Structure: A Study of Cheat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Social Problems, 1996,13(4).
[4] Moffart M. Underagraduate Cheating.Unpublished manuscnpt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Rutgers University,1990.
[5] Whitley, B E.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eat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review[J] .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98 ( 3 ): 235-274
[6] 安玉发,郑培爱,卢兆彤.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4).
[7] 蔡楷有.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及其控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2(5).
[8] 陈贵虎.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社会学透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9).
[9] 陈国丽,肖晖.试论高校学生舞弊现象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4(7).
[10] 陈立旭.论转型期社会风气的社会化功能[J].社会科学辑刊,1998(2).
[11] 戴袁支,周忱.贫困生最大心理压力来自回报父母高期望[N].中国青年报,2009-11-17
[12] 段涛,陈书翔.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
报,2004(6)
[13] 段鑫星,李绍伟.关于大学生作弊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9(2).
[14] 高德胜.学校德育的范式转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2)
[15] 龚惠香,范钧,彭列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特点、心理原因及对策[J].青年研
究,1999(4).
[16] 何卫平.社会学视野中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J].企业家天地,2006(12).
[17] 胡冬梅.当代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及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4(5).
[18] 黄小艳等.越轨社会学理论与课堂问题行为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4).
[19] 乐国安.越轨行为诱因辨析[J].社会学研究,1994(5).
[20] 李桂鑫.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4).
[21] 李丽霞.考试中的诚信与考试制度的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3(11).
[22] 李小艳.净化考试环境 防治高考舞弊的博弈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6(1).
[23] 李宗玲.作弊客观因素分析——大学生问卷研究[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6(4).
[24] 刘健,王春.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4).
[25] 孟少英,孙诚,田志宏.高校考试作弊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
版),2006(2).
[26] 明庭庆.社会失范理论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情爱问题浅析[J].经济师,2006(8).
[27] 潘国红,夏绘秦.基于经济学视角的考试作弊分析[J].考试周刊,2008(35).
[28] 戚瑞丰.社会失范与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2).
[29] 邱仁根.从考试舞弊现象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30] 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学术,2000(2).
[31] 任秀蓉.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与对策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32] 石涛.试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原因及遏制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3] 舒辉.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及对策[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09(2).
[34] 司洪昌.大学生作弊现象:一种泛滥全球的文化趋势?[J].教育与职业,2007(7).
[35] 孙鹤香.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析[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36] 覃永昼,林丽.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与预防[J].河池学院学报,2007(1).
[37] 王居华.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产生原因的社会学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
坛,2008(11).
[38] 魏爽.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39] 熊燕.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伦理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05(3).
[40] 徐乃龙.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心理透视[J].江苏高教,2003(6).
[41] 姚利民,丁汀.国外对大学生作弊的近期研究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1999(3).
[42] 姚晓霞.大学生考试作弊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界,2009(6).
[43] 杨明光.转型期我国大学生行为失范研究评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6(3).
[44] 杨振富.失范行为社会学的现状与前瞻[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0(6).
[45] 张立奇.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危害及预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6] 张文宏.失范理论述评[J].道德与文明,1990(3).
[47] 张文宏.稳定与发展:中国90年代面临的两大主题[J].社会,1991(7).
[48] 张音宇.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2).
[49] 张治勇.美国防考试作弊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5(9).
[50] 郑学刚,陈炉丹.大学生越轨研究评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1]钟耀兴.用社会学理论探讨和控制学生的越轨行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1).
[52] 周德新.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解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53] 朱力.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学位论文类
[1] 陈辉.现行教育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 陈向丽.学生学业作弊现状及相关心理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 游细玉.大学生考试舞弊: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A高校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
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