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_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_耿菲菲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11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3篇最近几年,在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增长、克服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人们的眼光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民间投资,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进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也日益提上了政策研讨的日程;而加入WTO、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景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如何“对内开放”问题的讨论。
的确,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改善资源配置进展民间金融,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是扩大民间投资、增加就业的需要,更重要地,它是ZG经济进一步健康进展、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进一步进展、健全的需要。
在我们的经济中,目前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74%,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70%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
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到30%。
这种情况的后果,自然是一方面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存在大量的坏账,而另一方面则是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不畅”,制约着整个经济的进一步进展,也制约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进展。
纠正资源配置的上述扭曲,显然是当前ZG经济改革和进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进展市场竞争与改善市场治理进展民间金融,也有利于进展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治理。
过去20年ZG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进展和它们带来的竞争机制。
但是,过去我们积极在制造业进展民营经济,引入市场竞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金融市场上进展民营经济和市场竞争,致使在金融领域内仍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竞争严峻不足。
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进展,也不利于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治理的进展与成熟。
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的治理水平,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展开而逐步提高的,治理者只能随着被治理者的成长而成长;只有市场竞争主体进展了、竞争存在了、展开了,治理者才会知道问题会出在什么地方,应该管什么、怎么管。
有关金融的毕业论文金融行业是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是一个传统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金融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篇1试谈我国网络金融计算机安全对策1网络金融的特点1.1虚拟化和网络化网络金融由于借助了互联网的应用,因而网络金融在存在形式上则是虚拟化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网络金融拥有了无限的运作空间,这为金融企业创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条件,促使金融企业能够提高企业效益。
1.2投入成本低互联网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金融领域就在于其较低的投资成本,金融行业就其发展模式而言就是网络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在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发展中,金融企业要想扩大业务覆盖面,就必须设置网络营业点,而每一个网络营业点的建设都需要较高的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较小,而互联网的引入正好迎合了金融企业业务扩展的模式,通过互联网不仅能够扩展金融企业业务覆盖面,降低了业务扩展的成本。
1.3效率高由于网络金融的诸多工作流程均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这就提高了金融企业的业务办理速度,这样一来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网络金融企业的工作效率。
1.4覆盖面广网络金融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很快的形成覆盖面,而且覆盖面更加广泛,能有效避免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盲区,从而使金融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这样一来就能够联系到更多的客户,从而打下良好的客户基础。
2网络金融级计算机存在的问题2.1网络金融风险较大网络金融风险一来自金融企业内部,二来自金融企业外部,来自金融企业内部主要是因为网络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不力,对于网络计算机及软件设置维护不够,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违规操作等。
来自外部则主要是因为相关开发商在提供网络产品时本身自带的网络及相关设备缺陷及相关客户资源在接受网络金融服务是有可能带来的风险。
2.2计算机内部安全风险不少网络金融企业网上操作系统都存在漏洞,而这些漏洞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计算机系统本身,不可避免地会给金融企业的日常操作及经营带来一定风险,首先是系统本身设计存在缺陷,系统纠错措施设计不足,这就不可避免地会给网络金融企业带来安全隐患。
金融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浅析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供应链的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如何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促进其良性运转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
本文就如何利用金融工程管理供应链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利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供应链中风险产生的机理,指出了供应链中风险管理的难点,并提出了如何利用金融工程在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方面的优势,进行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特别是对价格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管理金融工程一、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1.金融工程的内涵“金融工程”一词是由美国财务管理学专家约翰•芬尼迪John D.Finnerty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
这是狭义的金融工程概念。
广义的金融工程则是借鉴工程管理的概念,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用金融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和财务中的问题,包括产品的设计、定价、交易策略、金融风险的管理等。
金融工程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它是金融创新的技术支持,其目的是解决金融问题如投融资问题、风险管理问题等。
2. 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是金融业竞争的两大核心问题。
中国加入WTO以后,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外金融机构会大批涌入,与中国金融业进行竞争,而那些“洋金融”真正的优势就在于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
因此,国际上,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工程是采用创新的手段进行风险管理。
著名金融学家,美国金融学会前主席富兰克林•艾伦认为对于比较稳定的产业采用银行间接融资比较合适,对于创新性强、风险高的产业,最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既能获得足够的权益资本金,同时一部分风险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转嫁给投资者。
从这个角度上讲,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可见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不仅具有血缘关系,而且风险管理仍是金融工程的核心内容。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推荐4篇)一、引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金融学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由于近几年我国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学也得到各个行业的高度重视,各大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企业以及证券公司等都迫切需求金融学专业的人才,而这些需求也给金融学的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挑战。
如今金融学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但金融行业也随着经济市场的改变而发生了一定的变革。
二、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1、金融学基础理论的滞后。
从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金融学科的自身价值也逐渐被提升。
金融行业想要得到稳定的发展,对其相关储备人员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金融学科的设置就是为了培养金融专业的技术性人才,金融学主要是研究价值规律以及对价值进行评判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也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晶。
金融学的内容通常会涉及到关于物理、数学和工程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想要学好金融学不仅是要掌握经济学科以及金融学科的相关的知识,也会熟练掌握物理和数学以及工程学相关的知识。
金融学的学习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对金融学以及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也要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分析能力。
但由于现阶段我国金融学科目的内容设定比较落后,对于金融学的本体含义的设定也比较含糊,其中相关知识的布局过于粗略。
并且就目前而言,我国金融学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完善,在日常教学中可调配的师资比较缺乏,其教学水准也是有待提高,基于这些情况各大高校所培养出金融学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素养也不是很高。
另外有些教师对金融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很可能会误导学生。
还有就是部分高校关于金融学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也不够完善,在这种条件下所构建出来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各种弊病。
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接受了专门导师的教导,就样就会导致学生在金融学方面的综合水准不高,如今教学体制中又缺少可用的竞争空间,从而就会严重影响金融学的发展。
2、金融学的知识内容没有紧密衔接现实生活。
金融学作为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但是在实际的调研中并没有按照长久发展的指导,其所构建的科目知识也逐渐脱离了现实。
《金融衍生品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案例分析》简介同济大学数学系姜礼尚期权(option)是一类金融衍生工具,但从更广义上讲,期权是一种未定权益(Contingent Claim),它是一种选择权;应用Black-Scholes-Morton 期权定价原理,可以为多种不同形式的未定权益和选择权给出一个“公平”的估价。
基于这个理念,我们认为期权定价原理的应用绝不仅限于期权本身的定价,而应更广泛地应用于金融、保险、财务、投资等各个不同领域。
本书正是从这个思路出发,试图利用期权定价原理对当前市场上流行的一些金融和保险的创新产品进行定价。
在这里我们把这些创新产品看成是相关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s):外汇、黄金、股指、公司资产和利率等的衍生物,基于无套利原理,得到一个风险中性的“公平”价格,它的定价强烈地依赖于相关标的资产的数学模型,虽然它只是一种近似,但对金融机构的实际定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以看作是拙作“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的应用篇,着重研究在已有定价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各种金融和保险创新产品的具体实施条款,建立数学模型(即建立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求出它的闭合解或数值解,并进行定量分析,讨论一些金融参数和创新产品定价之间的依从关系。
为了帮助更多读者掌握用偏微分方程方法研究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原理,我们专门写了“期权定价的偏微分方程模型和方法”一章放在附录中,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本书作为金融数学专业的教学用书和金融、保险、管理等领域的参考教材,它适用于两大类读者:第一类读者是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特别是广大攻读金融数学各类学位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第二类读者是金融、保险、管理等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正在从事金融和保险创新产品设计的金融(保险)分析师,金融(保险)机构的决策人员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者。
我们深信本书将对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有所裨益。
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中的随机过程分析一、引言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是金融衍生市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为了合理地定价和风险管理,需要从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出发,建立有效的定价模型。
本文将从随机过程的角度,对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中的随机过程进行分析。
二、随机过程简介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是一种具有随机性的变量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演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它是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理论、信息论及控制论等领域的重要工具,也是金融学中重要的数学工具。
三、随机过程在金融衍生品定价中的应用在金融衍生品定价中,随机过程可以用来描述金融资产的价格、利率和波动率等变量在时间上的演化规律。
例如,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中的股价就是一个随机过程,而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则是常数。
四、随机过程简单的分类随机过程按照时间上的可分离性可以分为离散时间随机过程和连续时间随机过程;按照状态空间的可分离性可以分为有限状态随机过程和连续状态随机过程;按照随机性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离散随机过程和连续随机过程;按照马尔可夫性质可以分为马尔可夫过程和非马尔可夫过程。
五、随机过程在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中的应用实例1、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指一个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中作无规则运动的现象,也是金融学中常用的一种随机过程模型。
在Black-Scholes模型中,股价就是一个布朗运动,符合马尔可夫性,且其波动率为常数。
2、几何布朗运动几何布朗运动是一种与布朗运动相似的随机过程模型,但其增长率不是常数,而是一个随机变量。
在Merton模型中,股价就是一个几何布朗运动,其增长率为随机的股息。
3、均值回归过程均值回归过程是一种随机过程模型,其特点是随机变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具有均值回归的性质。
高尔顿-杜一定律是均值回归过程的经典应用之一。
六、结论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随机过程是理解金融资产高度波动的关键工具之一。
对于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建立和维护,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0), 6100-6115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3.1210836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李莹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郑州收稿日期:2023年8月8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0日摘要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抑制碳排放的金融工具应运而生。
论文基于2009~2019年30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链式中介的方法对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考察。
结果表明:第一,在整体分析中绿色金融与碳排放水平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区域分析中,东部地区两者之间倒U 型关系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显著;第二,通过Bootstrap中介变量检验得到,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升级,进而减少碳排放,中介路径显著;第三,绿色金融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升级,进一步促进碳排放的减少,中介路径显著,且均无区域异质性。
研究结论得出如下启示:第一,坚持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将“双碳”目标在绿色金融发展中深度贯彻落实;第二,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限制,各地区差异化实现“双碳”目标。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化升级,碳排放,链式中介作用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Green Financeon Carbon Emissions—Based on theChain Intermediation of GreenTechnology InnovationYingying Li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Henan Received: Aug. 8th, 2023; accepted: Oct. 20th, 2023; published: Oct. 30th, 2023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 carbon” target, green finance is a financial instrument that can pro-李莹莹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rb carbon emission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green finance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based on 30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9 to 2019 using the method of chain intermed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 finance and carbon emission levels in the overall analysis, and in the regional analysis, the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eastern region, while it is significan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second, it is ob-tained by Bootstrap mediating variable test that green finance reduces carbon emissions by pro-moting the greening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us the mediating path is signifi-cant; third, green Thirdly, green finance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motes the upgrading of gr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urther promotes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mediating path is significant, and there is no regional heterogeneity.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lead to the following insights: first,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implement the “double carbon” targ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second, we should consider the constrain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ch region and realize the “double carbon” target differently in each region. Secondly,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ach region, each region can achieve the “double carbon” target differently.KeywordsGreen Financ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Greening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arbon Emissions, Chain Intermediary Role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突飞猛进,但粗放式的经济建设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金融数学毕业论文题目金融数学毕业论文题目近年来,金融数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金融数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应用范围广泛,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金融数学毕业论文的一些可能的题目,希望能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1. 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的研究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交易工具,其定价模型的准确性对于投资者的决策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本论文可以选择一种特定的金融衍生品,比如期权或期货,研究其定价模型,并对不同的市场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 高频交易与市场波动性的关系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频交易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论文可以通过收集高频交易数据,分析高频交易与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可以探讨高频交易对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监管政策对高频交易的影响。
3. 随机波动性模型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研究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论文可以选择一种随机波动性模型,比如GARCH模型或随机波动性模型,研究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实证分析,评估模型的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并探讨不同因素对波动性的影响。
4. 金融市场网络结构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研究金融市场中的网络结构对于系统性风险的传播和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可以通过构建金融市场的网络结构,研究不同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可以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和模拟实验,探讨不同因素对网络结构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5. 金融市场中的套利机会研究套利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交易策略,可以通过利用价格差异或市场不完全性获取利润。
本论文可以选择一种特定的套利策略,比如跨市场套利或跨品种套利,研究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和效果。
可以通过实证分析,评估套利策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并探讨市场因素对套利机会的影响。
以上仅是一些金融数学毕业论文的可能题目,希望能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关于《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工具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投资、融资和规避风险工具.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和现代经济生活金融化的环境下,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象.各种金融工具不断产生,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金融工具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下面是金融毕业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金融毕业论文第一篇: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问题与改进建议摘要:文章针对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存在的房产占比过高、金融资产比例不平衡、金融资产组合风险分布极端化明显的问题,介绍了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经验,并从借力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拓宽投资渠道、考虑家庭特征和实力三方面,提出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科学建议。
关键词:金融资产配置现状;金融资产配置问题;配置经验借鉴;家庭金融资产有效配置能够使得家庭获得财富增值、财务安全和自由,提升家庭的生活品质。
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多数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还处于初级水平,突出表现为存款类的资产投资占比高,资产收入低。
1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西南财经大学城市家庭金融调查中心报告显示,近几年我国城市家庭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2017年,中国家庭总资产中,房产占比高达77.7%,远高于美国的34.6%。
从家庭财富的价值构成来看,房产净值贡献近70%的家庭财富。
其中,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平均值为66.35%,城镇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比例为69.7%,农村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比例为51.34%。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比例都达到了2/3,中部占比也达到58%。
从家庭财富价值增长角度来看,房产净值的增长为增长的核心因素。
平均而言,2017年家庭人均财富增长额的68.74%是来自于房产净值的增长额。
但是,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占比仅11.8%,和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配置比例较低。
从全国金融资产配置看,42.9%为银行存款,股票仅占8.1%,基金仅有3.2%。
关于毕业论文中的金融分析研究有哪些方法在毕业论文中,对于金融分析研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分析金融市场、公司财务以及投资项目的风险和回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金融分析方法。
一、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是研究人员常用的一种金融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如负债率、毛利率、净利润率等,可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稳定性以及运营效率。
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公司过去的财务表现,从而预测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二、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变化来分析金融市场或公司的方法。
通过对市场或公司过去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判断市场或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
趋势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市场行情或者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制定相应的投资决策。
三、剩余收益模型剩余收益模型是一种用于估计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的方法。
该模型将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市价与其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被低估或高估的程度。
通过剩余收益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找到被低估的投资机会,实现超额收益。
四、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一种通过研究金融市场的历史价格和成交量图表来预测市场未来走势的方法。
技术分析主要基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通过分析图表形态、技术指标等来判断市场趋势。
技术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市场的买卖点,从而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
五、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分析是一种通过研究公司的基本信息、行业环境以及宏观经济因素来研究公司价值的方法。
基本面分析主要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潜力和竞争优势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判断公司的价值水平。
基本面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找到被低估或高估的股票,从而进行投资。
综上所述,金融分析研究有诸多方法可供选择,包括财务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剩余收益模型、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等。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深入研究金融市场和公司的风险和回报。
金融风险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探讨金融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其研究方向涉及广泛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中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宏观风险管理宏观风险是金融领域中的重要风险之一,其涉及国际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经济周期等多个因素。
宏观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国际金融市场的宏观监测与预警机制研究;2. 宏观经济周期与金融风险的关联性研究;3. 国际货币政策对金融体系的宏观影响研究;4. 宏观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预防和化解中的作用研究。
二、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是金融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风险类型,包括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等因素。
市场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衍生品市场的市场风险管理与监管研究;2. 市场操纵与市场风险的关系研究;3. 情绪因子对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4. 市场风险管理与金融产品创新的适配性研究。
三、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金融交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类型,其涉及债务违约、违约风险等因素。
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信用评级模型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2. 信用违约概率测算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3. 信用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研究;4. 信用风险传染与金融稳定性研究。
四、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内部因操作失误、系统故障等原因产生的风险,其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不可忽视。
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操作风险模型构建与操作风险管理研究;2. 操作风险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研究;3. 技术创新与操作风险管理的适配性研究;4. 操作风险管理在金融机构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五、系统性风险管理系统性风险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风险之一,其对整个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系统性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系统性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研究;2. 系统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传导机制研究;3. 跨境金融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4. 系统性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化解策略研究。
金融工程毕业论文参考例文金融工程是指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策略来解决金融财务问题,其核心是设计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特定的要求,并在新的金融产品开发过程中有效地实现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工程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金融工程毕业论文篇1浅谈金融工程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摘要] 金融工程将数理分析技术、计算机和电讯技术、自动化和系统工程仿真技术等前沿技术全面导入和用于解决日益复杂的金融财务问题,使金融领域展现了全新的广阔前景,与此同时,它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工程金融体系影响金融工程是根据系统工程理论,综合采用工程技术方法,设计、开发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
在具体运用中主要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公司风险,并为客户设计、定制一些特殊的金融产品。
金融工程为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同时对全球金融体系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金融工程对金融体系的正面影响1.金融工程提高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
金融工程开发设计出的新型金融工具打破了金融机构传统的专业分工,使其业务种类经营范围扩大。
从需求的角度看,金融工程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同时使金融机构更加注重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增强金融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水平,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日趋融合,决策效益增强。
金融工程所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以高度流动性为基本特征,提高了投融资便利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交易,壮大了市场规模,从而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而中央银行利用金融工程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实现宏观调控和风险管理。
2.金融工程强化了现代金融管理。
金融业的现代化推动了数理方法的应用研究,反过来,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的防范,也越来越需要量化决策分析和研究。
金融工程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金融运行规律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发展动向而进行科学决策。
金融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样本三篇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出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而且还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金融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样本三篇,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刘晓法.外汇风险管理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2]巴曙松.2022: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之年[J].经济,2022(6).[3]曹垂龙.论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兼析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J]财经问题研究,2022,(7).[4]陈慧莲.我国行业外汇风险暴露[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22.[5]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21.[6]付甜杰.我国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及运作性对冲研究[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2.[7]何晓.对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实证研究[D].湖北:武汉大学,2022.[8]郑振龙、陈蓉、邓戈威.外汇衍生品市场:国际经验与借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22[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10]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涉外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22.[11]高扬.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避风港: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研究[M].北京冲国经济出版社,2022.[12]刘欣.外汇经济风险暴露的测量和管理[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22.[13]宋明哲.风险管理[M].台北:中华企业管理发展中心出版社,1984.[14]陈伟、王伟.我国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的计量与实证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千部学院学报,2022,(3).[15]罗航、江春.人民币新汇率形成机制下的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J].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4):78-81.参考文献二:[1]王素琴,判断市场套利的新方法[J],当代经济,2022年06期[2]马超群,股指期货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计算方法及实证研究,系统工程[J],2022年9月,81-84页.[3]高辉,沪深300股指套期保值及投资组合实证研究,管理科学[J],2022年4月,80-90页.[4]彭红枫,套期保值中动态调仓的相机抉择,中国管理科学[J],2022年11月,321-327页.[5]梁斌,我国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J],2022年1月,143-151页.[6]吴子荣,沪深300指数的时间序列分析,证券经纬[J],2022年9月,47-51页.[7]劳剑勇,指数跟踪问题的广义双线性规划模型[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22年01期[8]包秀果,关于当前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问题的探讨[J],市场论坛,2022年01期[9]柏宝春,孙松,股指期货交易风险与监管:国际比较及启示[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年04期[10]刘显昌,陈浪南,国内外股指期货研究进展、方法与前景[J],学术界,2022年06期[11]Fama.E.F,French.K.,Commodityfuturesprices:Someevidenceonforecastp ower,premiumsandthetheoryofstorage[J].JournalofBusiness,1987,(60):55-73.参考文献三:[1]MichaelK.Ong着;李志辉译.内部信用风险模型-资本分配和绩效度量[M].天津市:南开大学出版社.2022:218-231.[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科技创业,2022(3):20-20.[3]褚应前,秦海坤.对县域经济信贷集中的思考[J].金融纵横,2022(10):29-30.[4]巴曙松.巴塞尔委员会的授信风险集中度管理原则及其国际比较[J].中国金融,2022(03):43-45.[5]Jorion着.陈跃等译.风险价值VaR[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11-12.[6]赵庆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2:201-215.[7]李斐然.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风险管理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2:35-37.[8]陈强.中国银行业信用集中风险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2:28-29.[9]李红侠.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新金融,2022(01):21-26.[10]张桂霞,陈红艳.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调查研究[J].金融纵横,2022(10):34-37.[11]巴曙松,陈剑.贷款集中度风险: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关键因素[J].金融管理与研究,2022(08):18-21.[12]Pykhtin,M.Multi-factorAdjustment[J],Risk,2022(8):85-90.[13]王海霞.银行风险、收益与客户贷款集中度--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11):71-74.[14]人民银行巢湖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对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现象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纵横,2022(04):26-28.[15]Gordy.ARisk-FactorModelFoundationforRatings-BasedBankCapitalRules [J].JournalofFinancialIntermediation,2022(12):54:58.。
金融工程毕业论文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工程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金融工程毕业论文篇1浅析金融工程在金融创新中的作用摘要: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工程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逐渐被关注和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激烈的金融竞争,如何在维护经济安全、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就成了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金融工程在金融创新中作用的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金融工程的本质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运用金融工程相关技术的建议和措施,来推进我国金融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工程;金融创新;原理;应用;建议金融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借助于数值分析技术、系统工程学、运筹学以及人工神经元等技术,将现代金融理论与工程管理技术融为一体,逐渐发展成为以金融产品创新和新型金融技术开发为其特色的重要前沿技术。
针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金融工程从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和技术手段中,创造性地提供了解决各类金融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随着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工程建设的重视,各大财经高校也逐步加大了金融工程学科的建设与研究。
为此,总结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对当前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和分解,能够推进我国金融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1.金融工程概述及学科特征金融工程基础理论的提出,特别是现代有价证券组合理论的发展,为金融学向分析型学科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J・芬纳蒂在其《公司理财中的金融工程纵观》中,首次提出金融工程概念,并对其界定为“借助于现代金融理论和数学分析方法,以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身份来创造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从而挖掘新的金融机会,实现投资者的预期经济目标”。
1991年“国际金融工程协会”的成立,不断发展了金融工程的内涵,一些定量化的研究工具和科学方法也在金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等,为金融工程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财务会计与审计自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 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学生:耿菲菲准考证号: 030113100389 指导教师:韶华2014年 10 月 21 日目次1 引言(或绪论) (1)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1)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1)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 (1)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产生 (1)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3.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研究与国际接轨 (2)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 (2)4.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2)4.1.1 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项目在确认原则的冲突 (2)4.1.2 衍生金融工具归类单一 (2)4.1.3 没有一个专门的详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2)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4.2.1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带来的弊端 (3)4.2.2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带来的弊端 (3)4.3.1 衍生金融工具表披露的缺陷 (3)4.3.2 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大,信息披露时效性短 (3)4.3.3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3)5 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发展的建议 (3)5.1 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 (3)5.2 加强国金融机构部管理制度建设 (4)5.3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4)5.4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4)结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 (7)1 引言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品。
它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 满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求, 并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金融技术的不断进步,衍生金融工具适应了这种需求背景并迅速发展。
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应对其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防。
2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财政部(2006)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指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会其他合同: (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 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 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 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 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衍生金融工具与基本的金融工具不同, 它们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通常具有如下几大特点:(1)盈利性强(2)投机性强(3)时间和金额不确定(4)资金的流动性高(5)属于表外业务(6)会计核算难度较大(孟庆贺,2011)。
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产生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研究始于上世纪90 年代初期,容多为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理论成果及衍生工具对我国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冲击。
《金融创新与财务会计理论的重构》(峰,2006),《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会计问题》(陆德明,2006)等等,此类文献开始讨论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影响以及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影响。
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得到了会计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彭家树,2006)中,通过对资产、负债等基础概念的深刻剖析,讨论了衍生金融工具在计量中应采用何种计量属性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应优先考虑相关性,应运用公允价值来反映。
3.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研究与国际接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衍生金融工具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
为了更快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到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填补了我国在金融衍生工具许多会计规的空白,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实务将产生深远影响。
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4.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4.1.1 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项目在确认原则的冲突依据权益发生制原则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更无法准确反映衍生金融工具未实现的损益及潜在的危险。
衍生金融工具在签订时仅仅是一份有待于执行的合约,很难确定未来交易是否发生,再加上衍生金融工具标的物价格变化比较频繁,而标的物价格变化直接影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的交易金额,未来期间资源和经济利益的流向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涂勇军,2011)。
4.1.2 衍生金融工具归类单一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资产中的归类过于的单一,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
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了表披露项目,可是企业持有的投资可能存在着在类型上相同,而持有目的却不同的情况(寇磊,2009)。
4.1.3 没有一个专门的详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现行的会计准则没有将衍生金融工具和基础金融工具进行区分,而衍生金融工具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并且不断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相关会计业务更加复杂化, 会计准则的修订速度难以满足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变化, 因此在会计确认时存在许多问题(王继红,2011)。
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4.2.1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带来的弊端菁、葛海萍(2009)通过分析提出以报告日的公允价值取代衍生金融工具的历史成本,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初始确认和计量的必然选择。
但如果其他资产、负债项目按历史成本计量,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又会导致报表项目的不可加性,影响对报表的理解。
4.2.2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带来的弊端明霞(2010)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 而且处于不断的创新之中, 这使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规十分困难,各企业对相同的衍生金融工具按照不同的数额计量,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4.3 衍生金融工具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4.3.1 衍生金融工具表披露的缺陷新的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披露解决了之前其游离于报表之外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在按流动性分类和排列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归类的问题(小驰,2009)。
4.3.2 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大,信息披露时效性短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风险非常大,一旦市场出现不利的价格变动,就会出现巨额的“浮动盈亏”,及时披露了会计期末市场价格信息,然而等到报表最后被公布出来时,这个市场价格信息早已过时,如果仅仅作为报表附注的形式进行披露,而不准确定量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对于企业资产、损益的影响,对投资者和决策者而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至少是不完整的(高海燕,2009)。
4.3.3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金融衍生工具产品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给这些产品随意定高价,赚取高额手续费和利润。
另外,各投资银行根据假设设计的模型,其运算结果明显低估了市场风险(为民,2011)。
5 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发展的建议5.1 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包力庆(2011)强调我国能够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人才非常缺乏,我们要参与国际金融是市场的竞争,就要培养一大批熟悉国国际交易标准和惯例,懂得国国际资本市场规则和制度专业人才。
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培训教材和主要课程,加强理论学习。
另一方面也可以设立相关的可操作的实践性课程,积累实战交易经验。
同时也不能忽略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5.2 加强国金融机构部管理制度建设朱则庆(2011)主金融监管部门要督促商业银行逐步建立、健全与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相配套的各项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组织结构,从体制上适应市场竞争机制,以有效防、控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带来的风险。
抓紧资本市场建设,使会计计量的基本要素利率、汇率可以随着供求的变化而变动,确保衍生金融工具精确定价和计量。
5.3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勇(2011)指出我国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FASB的公报,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研究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统一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来指导、规各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同时,政府部门的监管也不能松懈。
但在监管实施中,政府监管要适度,应仅限于宏观基础全局性的工作。
5.4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5.4.1 车立秋(2010)强调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描述方式,应当采取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的多种方式, 比如列表、数字列示等等。
总之一个原则, 就是既让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者经济可行又使得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5.4.2 灿(2011)指出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披露辅助容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增加一“金融衍生工具明细表”,能够集中提供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信息,从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对风险状况做出评价。
5.4.3 周松、梅丹(2011)呼吁要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及其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必须将相关交易纳入会计核算围,对交易潜在损失或收益进行确认量化。
为增强套期保值确认问题的有效性,应合理指定套期工具,采用恰当方法,建立合理评价体系。
结论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分散风险、投机获利有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
作为金融监管基础环节的会计监管表现的尤为突出,衍生工具的高杠杆、低投资成本的特性使会计对其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都显得力不从心,在我国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其研究的深入,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监管体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的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和持久。
致谢关于此篇论文的写作,我必须特别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
是他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不厌其烦的悉心指导,尤其是通过各种方式给我各种指导的同时更鼓励我们树立必胜的信心。
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会计方面的知识,实践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专业整理..学习帮手. 参考文献[1] 车立秋.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再思考[N]. :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103(3):49-50.[2] 孟庆贺. 国际视野中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J]. 时代金融,2011,454 (8):90-133.[3] 王继红. 浅谈衍生金融工具[J]. 现代会计,2006. 56-57.[4] 灿.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综述[A]. :金融,2011. 52-57.[5] 朱则庆. 浅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风险问题[J]. 中国外资,2011,239 (63):92-94.[6] 明霞. 衍生金融会计问题研究[N]. :商业大学学报,2011, 116(1):89-93.[7] 小驰.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探讨[N]. 企业导报, 2009. 92-93.[8] 为民.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研究[J]. 审计与理财, 2011. 30-31.[9] 高海燕. 新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J]. 会计之友, 2009. 99-100.[10] 文娜,王斐.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J]. 中国商界, 2010.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