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围手术期检测CMV-PP65抗原的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31.49 KB
- 文档页数:2
第18章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一个常见而又重要的并发症。
尽管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GVHD,甚至供体是HLA“完全”相合的同胞,GVHD仍可能发生。
GVHD是受体抗原递呈细胞(Ag-presenting cells, APC)和供体成熟T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
1955年,Barnes 和Loutit首先报道了发生在动物体内的GVHD,当时认为是一种移植继发性疾病或runt病。
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才认识到移植继发性疾病引起的皮肤异常、腹泻等症状是由于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进入无免疫活性的宿主体内所致,GVHD这一术语被用于描述这一免疫损伤的过程。
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的常见并发症,大部分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GVHD,因而GVHD依然是目前困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
根据GVHD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急性GVHD (aGVHD)和慢性GVHD (cGVHD)。
一般100天以内发生的为aGVHD,100天以后发生的为cGVHD,但cGVHD也可在100天以内发生,随着减低剂量预处理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的广泛开展,aGVHD也可迟至移植后4~6月发生。
aGVHD可直接演变为cGVHD,没有明确的间隔期,亦可在aGVHD完全缓解一段时间后出现cGVHD;没有aGVHD,也可单独出现cGVHD。
第一节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根据美国NIH的GVHD共识工作组意见,aGVHD分为移植后100天内发生的经典aGVHD和持续、复发及晚发性aGVHD(移植后100天以后)两种类型,兼有aGVHD和cGVHD临床表现者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
【发病机制】1966年Billingham将发生GVHD的条件定义为:①移植物中需含有免疫活性细胞成分;②宿主必须具备供者移植物不存在的异体移植抗原,这些异体移植抗原被移植物中的免疫活性细胞视为异体抗原而发生反应;③宿主必须对移植物缺乏有效的免疫反应能力,致使移植物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其免疫反应,并放大、扩展此反应。
门特病专题知识讲座——肝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周玲玲;段丽英【摘要】<正>目前肝移植受者1年存活率已超过90%,5年存活率也达到了70%。
尽管如此,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目前仍保持在24%~60%,在儿童甚至高达50%~80%。
因此,如何预防排斥反应、出现排斥反应后如何早期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肝移植排异反应发生机制肝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而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
【期刊名称】《天津社会保险》【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肝移植;排斥反应;常释剂型;抗排异治疗;免疫介导;门特;移植受者;细胞免疫;免疫抑制方案;体液免疫【作者】周玲玲;段丽英【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医保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目前肝移植受者1年存活率已超过90%,5年存活率也达到了70%。
尽管如此,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目前仍保持在24%~60%,在儿童甚至高达50%~80%。
因此,如何预防排斥反应、出现排斥反应后如何早期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
肝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而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
(一)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移植物中供体的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丰富的HLA-Ⅰ和Ⅱ类抗原,是诱发排斥反应的主要致敏原。
在移植物植入受体后,随着移植物的血液循环重建,供者的HLA-Ⅰ和Ⅱ类抗原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受者的免疫系统,受者的免疫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后,即可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
(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体液免疫也在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人巨细胞病毒蛋白pp65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李鹏起;费舟;李秉琴;闫志丰;陈晓燕;袁亮;董秋峰;杨鑫;李三中;甄海宁【摘要】Objectiv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p65 protein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in gliomas were investigated.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pp65 protein of HCMV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175 cases of human brain ghoma and 10 cases of normal human brain tissue,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liomas was futher analyzed.Results Expression of pp65 protein in glioma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human brain tissues (Z =-4.338,P=0.000).Immunostaining intensity of pp65 protein in malignant ghoma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enign gliomas (Z =-0.960,P=0.037),while the immunostaining intensity of pp65 protein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grade (r =0.096,P=0.208),as well as with the gender (r =0.138,P =0.069),age (r =0.016,P =0.837) and tumor site (r =-0.147,P =0.52) of ghoma patients.Conclusion HCMV infection and its protein pp65 expressio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tumorigenesis of human brain gliomas,however its exact oncogenous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study.%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蛋白pp65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MV蛋白pp65在175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pp65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脑组织(Z=-4.338,P=0.000);pp65蛋白在高恶性度胶质瘤中的免疫染色强度明显强于低恶性度胶质瘤(Z=-0.960,P=0.037),而pp65蛋白免疫染色强度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无明显的相关性(r =0.096,P=0.208),以及pp65蛋白免疫染色强度与胶质瘤患者的性别(r=0.138,P=0.069)、年龄(r=0.016,P=0.837)和肿瘤部位(r=-0.147,P=0.052)也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CMV感染及其蛋白pp65表达可能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但其确切的致瘤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7(016)003【总页数】5页(P202-206)【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磷酸化糖蛋白65;胶质瘤;免疫组化【作者】李鹏起;费舟;李秉琴;闫志丰;陈晓燕;袁亮;董秋峰;杨鑫;李三中;甄海宁【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海东市乐都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青海海东8107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R739.41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5%。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正式命名为人疱疹病毒5型(humanherpesvirus5,HHV-5),其感染在我国极其广泛,一般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为86%~96%,孕妇95%左右,婴幼儿期为60%~80%,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
HCMV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一旦感染,将持续终身。
虽然HCMV是弱致病因子,对免疫功能正常个体并不具有明显致病性,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性感染;但是,HCMV是引起病理性和生理性免疫低下人群,包括发育性免疫缺陷的胎儿和新生儿发生疾病的常见病原,亦是导致艾滋病和器官、骨髓移植患者严重疾病和增加病死率的重要病因之一。
二十余年来,我国儿科对儿童HCMV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丰富经验⑴。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于1995年拟定《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稿),1999年修订为《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2],为指导临床医生正确认识HCMV感染、深入其临床研究和开展防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现就儿童HCMV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出如下建议。
一、HCMV的致病特性吐司HCMV感染细胞主要有两种类型:①产毒性感染(ProdUCtiVeinfection):临床也称活动性感染。
感染细胞内有病毒复制,可有核内包涵体,可致细胞病变和溶解破坏;②潜伏感染(Iatentinfection):不能分离到病毒和检出病毒复制标志物(病毒抗原和基因转录产物),仅能检出HCMVDNA o两种类型在机体特定条件下可互相转换。
HCMV的细胞嗜性非常广泛:①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主要靶细胞;②外周曲白细胞是易感细胞;③特殊实质细胞如脑和视网膜的神经细胞、胃肠道平滑肌细胞和肝细胞也能被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有致病意义的细胞病变。
唾液腺和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毒部位。
HCMV的组织嗜性与宿主年龄和免疫状况密切相关。
第三章免疫宿主受损(ICH)的肺部感染一、ICH肺部感染病原体类型细胞免疫受损的肺部感染以细胞内寄生菌为主。
体液免疫受损的以细胞外寄生菌为主。
1、粒细胞缺陷:⑴粒细胞减少:化疗或移植易减少,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
骨髓移植时除上外还有肺孢子菌和巨细胞病毒。
⑵功能异常:高IgE综合征时趋化障碍主要病原体是金葡、嗜血流、肺链。
氧化杀伤异常则以金葡、克雷白、假单胞为主。
粒缺(低于500/mm3)并发VAP时G-(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2、细胞免疫缺陷:如淋巴瘤、放化疗、器官移植等易感病原体⑴细菌如李斯特菌、军团菌、分支杆菌、奴卡菌;⑵真菌如念珠菌、曲霉、隐球菌、肺孢子菌等;⑶病毒如主要是疱疹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⑷原虫如弓浆虫。
3、体液免疫缺陷:补体缺乏如免疫球蛋白缺乏,对荚膜抵抗力下降,缺乏调理,IgM形成减少,易导致肺链、嗜血流、大肠B、金葡菌等感染。
4、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损:寄植菌或耐药菌侵入。
如金葡、表皮、铜绿等。
二、ICH肺部感染的诊断:1、免疫机制受损的认定继发性免疫损害多有明确基础疾病和(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史,不难确定。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常提示免疫防御机制缺损,发病晚,至青年期才出现症状,但反复发作是其特点。
凡中青年患者的"奇特"感染可能HIV感染和AIDS,都应检测HIV。
2、临床表现⑴I CH肺炎总体特点:①起病大多隐匿,但可速至极期。
②高热很常见难复正常。
③咳嗽少见多属干咳,胸痛不常见。
④病变大多为双侧性,实变征象少见%。
肺不张可以是感染的一种早期或唯一征象。
⑤同属细胞免疫损害如AIDS与非AIDS免疫损害患者前者起病隐潜而治疗反应慢,肺孢子菌数量多,复发率高。
⑥真菌性感染的炎症反应通常较细菌性感染为弱。
常有症状与体征分离。
⑵病因与鉴别诊断线索①ICH的肺部浸润、发热鉴别诊断的最主要线索:病灶出现与病情进展迅速程度;胸部X线征象(ICH首选检查方法,但CT则更为准确)。
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巨细胞病毒低基质磷酸化蛋白的检测意义龙梅;朱莉;刘文莉;饶燕;庞勤辉;全小丽;张萧【摘要】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在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为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在B超介导下进行肝组织活检,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HCMV pp65抗原,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特异性病理改变,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CMV IgM水平,计算并比较两指标的阳性率.结果: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肝组织HCMVpp65抗原阳性18例,血清IgM阳性6例,阳性率分别为60%、2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婴儿肝组织中HCMV pp65抗原表达,可用于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9)001【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基质磷酸化蛋白;婴儿;肝炎综合征;肝;活组织检查【作者】龙梅;朱莉;刘文莉;饶燕;庞勤辉;全小丽;张萧【作者单位】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9;R725.75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我国广泛流行,是疱疹病毒科B属的一种DNA病毒,易引起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急慢性感染,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征,绝大多数免疫正常人群为病毒携带者,但无相应的临床表现。
由于婴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HCMV易活化,而引起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2012 年版)一、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孢子菌肺炎( ICD-10 : B20.651 ),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 年)。
1.隐匿或亚急性起病,干咳,气短和活动后加重,可有发热、紫绀,严重者发生呼吸窘迫。
2.肺部阳性体征少,或可闻及少量散在的干湿啰音。
体征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成比例。
3.胸部 X 线检查可见双肺自肺门开始的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间质病变,有时呈毛玻璃状阴影。
4.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
严重病例动脉血氧分压( PaO2)明显降低,常在 60 mmHg以下。
5.血乳酸脱氢酶常升高。
6.有条件的病例依靠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如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 / 肺组织活检等,可发现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 年)。
1.治疗。
( 1)对症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吸氧、改善通气功能,祛痰、止咳,解痉、平喘,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2)病原治疗。
(3)激素治疗。
(4)人工辅助通气:如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明显,可给予人工辅助通气。
2.并发症治疗:如气胸等。
3.预防:参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手册》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为 21-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孢子菌肺炎(ICD-10 : B20.651 )疾病编码,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服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且不影响肺孢子菌肺炎治疗前提下可继续抗病毒治疗(ART)。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血乳酸脱氢酶、心肌酶、 C 反应蛋白( CRP)、 CMV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等)、CD4T 细胞计数。
MBL-MHC 四聚体直接特异性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原理MBL是日本第一家抗体制造商,作为一家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为世界范围内的诊断和研究领域提供各种精细产品,MHC四聚体试剂即是其中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MHC四聚体的相关知识吧。
MHC 四聚体原理MHC四聚体是利用MHC多肽复合物与抗原依赖性TCR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CTL的试剂。
因为TCR的亲和力较低,跟MHC-多肽复合体解离速度较快,单体的MHC-多肽复合物不能用于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
Altman等开发了MHC四聚体技术用于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
MHC四聚体增强了与TCR的亲和力,使得使用流式细胞术就可以在体外准确地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
通过链霉亲和素将MHC/多肽复合物单体四聚体(Tetramer)化,可以使其与TCR 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结合状态,成为可以利用的检测工具。
四聚体与五聚体的比较五聚体包含2、3或5个荧光团,其卷曲螺旋结构域不稳定。
而四聚体的离解常数K D≈10-14mol/L,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结合是已知的自然界最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之一。
所以,四聚体在研究中有明显的优势。
具体研究中,需要哪种四聚体,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对应表。
抗体与四聚体对应表MBL的T-Select MHC四聚体主要使用PE、FITC、BV421或者APC标记,可以检测全血,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扩展细胞系等样品,可使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等分析结果。
MBL 的MHC四聚体特点T细胞表面的CD8分子通过与HLA Class I 分子结合增强了T细胞的抗原识别能力。
因此,MBL开发了带有HLA α3结构域单点突变(Ala245Val)的T-Select HLA class I Tetramer,这有效地降低了CD8-HLA非特异性结合。
这种突变的四聚体只有极低的CD8非特异性结合的同时保留了TCR特异性结合能力。
通过HLA突变降低了CD8非特异性结合,这极大地提高了HLA-多肽多聚体的特异性。
关于测定巨细胞病毒特异性抗体亲和指数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以快速、简便的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抗体亲和指数(CMV-IgG AI)检测方法作为有效的诊断工具,用于区分孕妇CMV原发感染与非原发感染。
方法以标准的间接ELISA方法,8.0 mol/L尿素作为温和蛋白变性剂,用标准曲线方法定量测定标本中的CMV-IgG含量。
结果共检测218例标本,其中187例为CMV既往感染标本,31例为继发或再感染、可疑原发感染和原发感染标本。
以抗体亲和指数<35.0 %作为阳性判断标准,此时方法的灵敏度为75.0 %,特异度为91.4 %,可用度为67.2 %。
既往感染、继发或再感染、可疑原发感染、原发感染4组的平均AI值分别是(61.42±25.69) %,(70.38±21.88) %,(66.73±23.62) %,(29.78±25.93) %,原发感染组与其它3组非原发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以8.0 mol/L尿素作为温和蛋白变性剂,用标准曲线方法定量测定标本中CMV-IgG含量适用于检测巨细胞病毒IgG抗体亲和指数(CMV-IgG AI),认为CMV-IgM联合CMV-IgG AI检测是区分原发与非原发感染的血清学方法之一。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亲和指数;IgG抗体;原发感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pid, easy and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MV-IgG AI to serve as effective diagnostic tool to distinguish primary CMV infection from non-primary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Methods The measurement of CMV-IgG AI is accomplished by standard indirect ELISA method using 8 mol/L urea as a mild protein denaturing agent and the amount of CMV-IgG in the specimen was measured quantitatively using a standard curve method. Results Of the 218 samples, 187 were from women with past CMV infection and 31 from those with secondary infection or re-infection, suspicious primary infection and primary infection. When the CMV-IgG AI less than 35.0 % was defined as positive, the sensitivity was 75.0 %, the specificity was 91.4 %,and availability was 67.2 %. The mean AI in the samples from women with past infection , secondary infection or re-infection, suspicious primary infection and primary infection was( 61.42±25.69)%,(70.38±21.88)%,( 66.73±23.62)%,(29.78±25.93)%, respectively. There i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non-primary CMV infection (P<0.01). Conclusion The amount of CMV-IgG in the specimen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by a standard curve with 8 m urea solution as a mild protein denaturing agent, was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determination CMV-IgG AI. At present the combination of CMV-IgG AI and CMV-IgM assay seem to be one of the best serological tests for differentiating primary CMV infection from non-primary CMV infection.【Key words】 Cytomegalovirus; Avidity index; IgG antibody,primary infecti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是可以引发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对胎儿危害极大,可引发胎儿多种病变或畸形[1],在活产儿中感染率为0.2 %~2.0 %左右,是风疹的2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