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5.50 KB
- 文档页数:64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I 宪法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实行的。
一、宪法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规定(一)中国政治的主要原则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2、人民民主专政3、社会主义制度4、一切权力属于人民5、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6、民主集中制7、武装力量属于人民8、依法治国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利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思想和言论自由权4、宗教信仰自由5、人身自由不受侵犯6、通信自由7、批评和建议权8、要求国家赔偿权9、劳动权10、福利权11、受教育权12、学术和创作自由权13、男女平等14、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15、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16、公民有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二、宪法的解释、修改和监督实施制度(一)宪法解释制度(二)宪法修改制度(三)宪法实施监督制度II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二、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三、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和组织原则(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二)组织原则四、党的组织机构(一)党的中央领导机关1、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总书记、中央军委和书记处(二)党的地方领导机构(三)党的基层组织(四) 党组(五)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五、党员六、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主要体现在:第一,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
第二,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第三,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
第四,组织和动员社会。
第五,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III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版本:2019年版本主编:王续添课程代码:00315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政治制度的含义The political system一、政治制度的阶级论视角P54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原则和组织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私有制出现后,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在物质资料占有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群体。
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是统治阶级,奴隶是被统治阶级,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是这一政治制度的本质,由此构成了奴隶制政治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和地主是统治阶级,农奴和农民是被统治阶级,虽然当时各国的政治制度有所不同,但都被称为封建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同样是按照阶级观来划分的。
二、政治制度的契约论视角P54契约论是十七、十八世纪,由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和法国思想家卢梭等人开创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理论。
政治制度是一个社会中的公民和政府自愿达成契约后授予政府一系列保障公民权利的权力机制。
洛克和卢梭等思想家针对政府应当订立哪些具体制度,做了更为深入系统的论证,使契约论思想成为近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制度的重要理论来源。
三、政治制度的制度主义视角P55根据制度主义的观点,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中塑造每个公民的认知、约束其行为的规则和惯例。
阶级论和契约论都是从设计制度的“人”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的,而制度主义恰好相反,它的出发点是制度本身。
制度主义认为,政治制度是政治行动者,具有整体性和自主性。
四、政治制度的内涵和特征P55(单选、多选)综合上述三种关于政治制度的理论视角,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可将政治制度定义为:一个社会或共同体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管理所有成员公共事务并具有强制性的组织和规则的总和。
阶级性(政治性)、普遍效力和强制性是政治制度的内在特征;历史性、多样性则构成政治制度的外在特征。
(一)阶级性政治制度具有阶级性,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