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意识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英语要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浅谈高中英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导言:如今,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现,跨文化交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并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中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中英语教育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学生们需要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以及与不同国籍和背景的人有效地交流。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学习跨文化交际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高中英语教育首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学生们需要了解和尊重其他不同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差异。
通过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习不同文化的艺术、历史、宗教、社会习俗等,让他们明白每个文化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
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交流和讨论。
例如,组织学生们举办国际文化周,展示学生们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或者通过国际合作课题,让学生与外国学生展开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
此外,教师也可以邀请外籍人士或组织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其他文化,以加深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
第二部分:学习跨文化交际技巧学生们不仅需要文化自觉意识,还需要学习跨文化交际技巧,以便有效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技巧:1. 学习与文化差异的应对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参加跨文化沟通的训练,学习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例如,如何正确地使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如何避免刻板印象和偏见,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表达观点等。
2. 掌握基本的交际技巧:学生们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对话和交流。
例如,学习倾听和提问的技巧,学会适应不同场合下的交流方式,以及培养灵活变通的交流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们提高交际能力。
3. 学习其他文化的语言和礼仪: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和礼仪是学生们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素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文化意识的策略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文化意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外文化意识既包括了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包括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外文化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的应用场景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文化意识的策略。
文化教育重视与目标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文化意识应该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本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与他国同龄人交流。
选取适当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渗透外文化意识的教学应该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开始。
老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学龄、居住环境和接触程度来选取适当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教材中应该包含英语国家的文化特色,比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也可以引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比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的应用场景和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多样化除了选取适当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外,教学方法也可以多样化,更好地渗透外文化意识。
可以采用游戏、歌谣、绘本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和了解外国文化。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培训课程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英语国家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实践和交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践和交流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可以通过组织外出游学、学生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更亲身地感受外国文化,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同时,老师也可以打造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结论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可以得出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文化意识的策略包括选取适当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和交流等。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初中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以下是几种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
1. 给学生讲解文化背景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例如,讲解英语中的美国文化习惯,如感恩节和黑色星期五。
或者讲解英语中的英国文化,如莎士比亚和英国下午茶等等。
2. 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3. 提供文化班级活动
教师可以从课外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舞蹈和音乐,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文化,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此外,英语角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其他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讨论学术方面和本地文化习惯的机会。
4. 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学校也可以与国外的学校或机构建立联系,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建立国际友谊,从而更好地准备他们未来的个人和职业生活。
文化意识是领先于成功的关键因素。
初中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和领会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未来个人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培养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方法:
1.引入文化元素: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习俗、传统节日、音乐、电影等,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索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例如,中西方在礼仪、饮食和教育上的不同。
3.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多种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4.文化交流:与英语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增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带来的收获。
5.提供跨文化学习机会:提供跨文化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如语言交换计划、文化游学等。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导入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因而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导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具有可行性。
目前,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导入较为缺乏,造成这一现状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途径将其导入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这对初中英语教学能否永葆其生命力和活力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导入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之间合作与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学英语、用英语的人日益增多。
英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的了解,脱离了文化背景去学习语言知识,我们学到的只是语言的外壳。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英语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不仅会影响到语言知识的理解,造成语法错误,更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本文所指的跨文化,从狭义上指能反映出大量跨文化知识的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从广义上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道德、伦理、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一、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导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一)必要性。
1.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
中国人招待客人时,一般都准备了满桌美味佳肴,不断地劝客人享用,自己还谦虚地说没什么菜;而西方人却大惑不解,觉得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片名叫《刮痧》,是讲由于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被迫受到法律的制裁,父子分离、夫妻分居。
在中国人看来,明明是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的手法为其治病,而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儿童。
可见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比较大的,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要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形成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际中,各种撞击时有发生。
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也因此得到发展。
有效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都很重要,它们都是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靠语言的存储与传播,交际是一种语言能力及其同种或异种文化的交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也就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运用这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可由于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及现实的种种客观原因,目的语的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被忽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远未得到培养。
就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力图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构建一个有效的模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我们的学生经过10多年的英语学习,虽然积累了大量词汇,掌握了语法,但许多学生仍处于朦胧状态,不能用英语自由地交流,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没有学会用英语思维。
在交际中如果用汉语思维习惯进行英语交流,必然会影响交际速度和准确度。
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上,还表现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上——中国人是整体思维,西方人是个体思维。
一、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1.英语较精确明晰,汉语则笼统模糊,汉英语言逻辑顺序不一样(1)出于综合把握对象的思维定式,中国人不习惯从一开始就精确地确定一个词或概念的所指,而是习惯于在一种动态过程中,靠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其所指,在意义的网络中确定其意义。
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一、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语言是文化重要的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学习一个民族语言的同时,就会遇到该民族在特定时空环境下形成的文化背景,诸如:历史发展、社会制度、一般风俗、礼仪、禁忌等。
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构成文化上的障碍(cultural block)。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外语学习者了解目的语和本族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克服上述文化障碍,不仅能够学会“文化人的语言”(刘润清,《再谈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而且进一步认识和热爱本民族的文化。
正如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标准》还就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列出了具体的目标。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1.社会习俗。
社会习俗是一定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对英美人士的礼仪、风俗、禁忌等有相应的了解。
具体包括:①社会风俗,含如何使用头衔、隐私的概念、感谢与道歉等;②社交礼仪与礼节,含表达礼貌的方式;③生活方式与风格;④传统节日及其历史;⑤体育竞技与消遣娱乐等。
了解这些习俗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用困难。
2.单词。
任何语言的词汇本身就体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
任何词汇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均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1)词义。
①词的理性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在描绘客观存在的基本意义。
由于语义场不完全对等的原因,英语和汉语在描述同一客观事物时表现出鲜明的差异。
例如,cow (母牛)、bull(公牛)、calf (小牛)是英语指代不同种类的牛时所用的特定单词(相当汉语中的字)。
汉语却在“牛”之前加上不同定语组成词加以区分。
相反地,uncle一词译成汉语就要视不同情形译成“叔叔”、“伯父”、“姨父”、“姑父”、“舅舅”;grandparent对应着“爷爷”、“奶奶”、“外祖父”、“外婆”。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日益凸显。
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以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重要性、方法及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
二、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教师对跨文化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一些教师仍过于关注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这种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三、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跨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此外,跨文化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四、实施跨文化教育的方法1.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节日庆典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练习。
2.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角、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夏令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的文化。
3.家庭参与: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跨文化教育,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看英语电影、阅读英文书籍等,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意识。
4.技术应用:现代技术为跨文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跨文化教育资源。
五、挑战与策略实施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学生可能难以适应新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教师可能面临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提升教师素质: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开展跨文化教育。
本论文为提纲式论文,简单扩充就可以成为一篇完善的论文。
欢迎你使用!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引言
在如今的国际化环境下,英语已经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桥梁,而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化意
识的培养。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更可以帮助他们跨越不同文化的障碍,逐步认知和接受其他文化
的差异,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方法
1. 比较文化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英语和学生所处的文化进行比较,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课文中展示不同国家
的文化习惯和传统,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2. 授课形式的多样性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授课形式,如影视欣赏、听力训练等,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
化和生活习惯。
3. 常规活动的开展
不仅仅在教学的课堂中,社团和俱乐部活动也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学
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和生活的认识。
结论
总之,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拓展其国际视野,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国际化发展。
因此,在英语
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要求,
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试谈中学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文化意识“教学是这样要求的: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意识,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这也就是说,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地道的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如下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1)鼓励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拓宽文化知识视野;(2)注重语言文化知识合理运用,提高跨文化交际力;(3)关注跨文化的发展创新性,提高鉴别运用能力。
一、鼓励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拓宽文化知识视野新课程在跨文化意识学习目标中,有13项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了解。
这也就是说,鼓励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是课程教学中的目标之一,也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方法。
笔者以为,鼓励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拓宽文化知识视野,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化知识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和培养他们丰富语言感知的重要途径。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鼓励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教学中运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1)利用适当的渠道向学生展示新课程英语跨文化教学目标中的13项内容,帮助学生明确文化学习目标;(2)鼓励学生利用语言学习资料来了解英美国家的传统文化;(3)鼓励学生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养成探寻文化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和对现代生活所产生的借鉴引导意义。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english)7a unit3 let’scelebrate!的”reading 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目标“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查阅有关halloween的缘由及其庆祝方式,特别是对南瓜灯笼的制作;其次是,要求学生能够由此联想到christmas、thanks giving day等节日的庆祝方式;最后,要求学生就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与我国文化节日的发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浅谈在新模式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引言语言产生于文化,又回归于文化,学习语言就必须学习文化。
因此,在新模式英语教学活动中,在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将英语教学与文化融入相结合,对提高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性,以及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的几个方面,探讨怎样把跨文化教育融人到新模式英语教学中。
1.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性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求记忆词汇、掌握语法规则,而且进行听、说、读、写等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交际,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
因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交际能力,防止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非语言错位,即文化错位。
这也是现今新模式英语教材所实施的教学原则的要求,更是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
2.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
源于17世纪的英荷战争,留传下的短语不可避免的都带有贬低荷兰人的色彩。
go dutch原意为小气的,吝啬的;是指各自付帐。
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就不难理解很多dutch短语所传递的意思了。
2.2.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是指在地理、环境、气候作用下而形成的文化。
在中国有“滚滚长江东逝水”之说,而西方河水一般是向西北流人大海,那么汉诗“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的英译就要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差异了,译为”backwards”就解决了双方的理解难题了。
2. 3.宗教文化与信仰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形成了我国颇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
汉语中“临时抱佛脚”,应译为:to make a frantic last minute effort。
而西方信仰基督教,相信上帝创世之说。
《圣经》极大影响了西方语言,“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家徒四壁)。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日益重要。
作为国际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英语逐渐成为各国之间的共同语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方法,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一、问题现状分析1. 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知识,忽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目前的问题之一是过于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学生在语法知识上的掌握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如果只是单纯地重视语法知识而不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实际的交际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2. 缺少跨文化素材及案例的引入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相对缺乏涉及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材料,以及相关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引入。
学生在缺乏深入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也难以培养出相关的交际技巧和意识。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方法1. 引入多样化的文化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文化素材来增加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
这些素材可以是音乐、绘画、电影、文学作品等,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国家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和意识。
2. 使用真实的跨文化案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跨文化案例,如国际交流活动、跨国公司的工作经验等,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案例,培养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和交际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的环境。
3. 提供实际的交际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各类实际的交际活动,如英语角、文化交流访谈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与他人交流,增加实践经验,提高交际能力。
三、改进措施1. 更新教材,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教学资源的更新至关重要。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摘要:文化渗透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使用无法脱离文化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
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用失误;跨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摆脱不了文化的影响。
正如美国学者spair所说:语言要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多注重语言形式的传授,忽视了对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导入,结果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文化意识淡薄,影响了交际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指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它不仅包括一般的语言失误,还包括社交过程中说话内容、说话方式不合时宜或不合习惯。
语用失误会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多数学者沿袭英国语用学家jenny thomas的划分方式,将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
事实上,在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之外,还应存在第三种语用失误,即非语言语用失误。
1. 语用语言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指说话人不能够得体地使用他所知道的语言结构规则。
它主要与语言的具体使用、言语交际中的说话人、语言的不得体等有关。
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受到母语的影响,套用母语语言规则,赋予某个词、短语、或习语不同于目的语使用者的语用意义。
当学习者误用母语语言结构表达某一概念或想法时,语用语言失误就会产生。
例如,一位售货员接待外国客人时。
照搬汉语“您想买点什么”这一语言表达形式,用英语问道:“what do you want to buy?”结果在客人听来,这种问法相当刺耳、无礼。
事实上,在英语当中,通常售货员提供服务时会说“can i help you?”2. 社交语用失误与语用语言失误不同,社交语用失误主要指交际过程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仅仅掌握英语的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于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一、利用教材渗透文化知识教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将文化知识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以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
比如,在学习有关西方节日的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节日的名称和时间,还要讲述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拓宽文化视野。
二、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如社交礼仪、饮食文化、家庭观念、教育制度等。
以社交礼仪为例,中国人见面时通常会问“吃了吗?”,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谈论天气;在赠送礼物方面,中国人往往会推辞一番,而西方人则会直接表达感谢并当场打开礼物。
通过这些对比,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对文化的敏感度。
三、创设真实的文化情境语言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语境,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样如此。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文化。
例如,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在西餐厅用餐、在商店购物、在机场登机等场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影、纪录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方文化。
四、开展文化专题讲座为了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西方文化,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文化专题讲座。
讲座的内容可以涵盖西方的历史、地理、艺术、文学、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讲座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西方文化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意识
作者:刘颖
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9期
摘要:近年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日益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而英语教学
作为异质文化导入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跨文化差异势必会对
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本文从跨文化差异和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角度谈在英语教
学中教学策略的运用,着重讨论了在这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跨文化
差异对于外语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以及教学策略中应充分引入跨文化意识。
试看以下两个例子:当你因不熟悉英语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而说出“There are many
sheeps”这样的句子时,本族语者会因你是非母语者而原谅你的语法错误,并且也能正确理解你
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语法错误并不会构成交际障碍而引起反感导致交际失败。相反,如果
你因不了解英文词“gay”所蕴含的“同性恋”的文化内涵,而在参加完party后问同伴“Are you gay
today?”你会招来对方愤怒的瞪视却还不知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本来的好意却不被理解,不言
而喻,这是语言的文化特性在发挥作用,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势必不能用其进行有效交
际。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
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注重听说教学策略中的跨文化意识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认为,在听说教学中没有什么策略可言,只要多放几遍录音,多花一点
时间在听上,“熟能生巧”,学习者就一定能听懂了。背景知识的介绍是一直被忽略的。然而,
跨文化差异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听力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背景知识的熟悉与否。听者
对有关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其理解的质量。缺乏应有的背景知识通常是理解失败的主要
因素。(王笃勤,2002:117)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辟出一定的时间在听前,充分介绍背景
知识。所用的语言不限定是目的语,可以是本国语言,在听力练习前展示给学生,或者也可以
列出听力练习中可能出现的与本国文化内涵有差异的词进行解释,这样都能使学习者熟悉背景
知识,提高听力理解的效率。
会话教学和听力教学一样,单凭给学习者时间说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
学效果。教师在让学习者说之前要充分告知其对话内容发生的背景,让他们了解该说什么,该
怎么说。与此同时,必要的交际策略和交际技巧教师也应尽量向学生展示。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学英语、学好英
语。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进行跨文化教学是必要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
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
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2、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
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
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可见丰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只有在
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俗,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和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
景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得体地综合运用英语交际。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就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
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
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音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
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
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
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
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
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
旅游中,我们的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
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
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
总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占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学、考核方面都必
须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以实施。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必须增强文化意识并适时传授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生进行得体、有
效的交际。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嘉祖,2000,《跨文化交际 —— 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2]束定芳 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 —— 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