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的评定和康复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47
吞咽障碍评定的金标准引言吞咽是人体一种基本而常见的生理过程,它的顺利进行对于个体的生存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吞咽变得困难或异常,导致吞咽障碍的出现。
吞咽障碍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神经肌肉疾患、颅脑外伤、中风、咽喉部肌肉无力等。
评定吞咽障碍的金标准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吞咽障碍的定义吞咽障碍,又称吞咽功能障碍或咽喉运动障碍,是指患者在吞咽食物或液体时出现困难、疼痛或异常的症状。
吞咽障碍可能包括咀嚼困难、漏吞、咳嗽、打嗝、喷鼻涕、声音嘶哑、吞咽时胸闷等,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吞咽障碍可能是一过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
吞咽障碍的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吞咽障碍可以分为神经性吞咽障碍和器质性吞咽障碍两类。
神经性吞咽障碍神经性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的吞咽功能异常。
常见的神经性吞咽障碍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患者的吞咽障碍通常与神经系统的病变相关,可表现为吞咽困难、漏吞等症状。
器质性吞咽障碍器质性吞咽障碍是指由于咽喉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吞咽功能异常。
例如,咽喉肌肉无力、食管狭窄、咽喉癌等都可能导致吞咽障碍。
患者的吞咽障碍通常与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相关,可表现为吞咽困难、疼痛等症状。
吞咽障碍的评定指标为了准确评定患者的吞咽功能,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评定指标。
以下是常用的吞咽障碍评定指标:临床评定•患者描述:询问患者的主观症状,包括吞咽困难、疼痛、异物感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听诊咽部、触诊咽部等,以发现异常体征。
•图像学检查:如X线摄影、CT扫描、核磁共振等,以观察咽喉部的结构和功能。
吞咽功能评估•睡眠呼吸监测:监测患者的睡眠呼吸过程,以评估呼吸与吞咽之间的关系。
•婴儿喂养评定:对于婴儿来说,可以通过观察其喂养过程、体重增长情况等来评估吞咽功能。
•水压试验:在患者口腔中注入不同压力的水,观察其吞咽反应,以评估吞咽协调性。
吞咽评定方法摘要:一、吞咽评定方法概述二、吞咽评定方法的分类1.临床评估2.仪器评估3.功能测试三、各类吞咽评定方法的详细介绍1.临床评估方法1) 观察法2) 问卷调查法3) 临床检查法2.仪器评估方法1) 吞咽功能检查仪2) 食管测压法3) 核素吞咽造影法3.功能测试方法1) 吞咽障碍程度评估表2) 吞咽能力评分表3) 吞咽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表四、吞咽评定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五、我国吞咽评定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六、未来吞咽评定方法的研究方向正文:一、吞咽评定方法概述吞咽评定方法是指通过对吞咽过程的评估,以了解个体吞咽功能状况的一种检测手段。
评定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康复师和患者提供关于吞咽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训练的依据。
吞咽评定方法包括临床评估、仪器评估和功能测试等。
二、吞咽评定方法的分类1.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通过观察、问诊和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在进食、饮水等日常生活中的吞咽表现,了解其吞咽功能状况。
2) 问卷调查法:通过让患者或家属填写相关问卷,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吞咽功能受损程度。
3) 临床检查法:包括口腔、喉咙和食管的检查,以确定吞咽障碍的部位和程度。
2.仪器评估仪器评估是通过专门的设备对吞咽功能进行检查。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 吞咽功能检查仪:通过对吞咽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呼吸、心率等参数进行监测,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
2) 食管测压法:通过插入食管测压导管,监测食管内压力变化,判断吞咽过程中的异常。
3) 核素吞咽造影法:通过注射核素制剂,观察吞咽过程中核素在食管内的分布情况,以判断吞咽功能。
3.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通过一系列评估表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 吞咽障碍程度评估表:对患者的吞咽能力、吞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2) 吞咽能力评分表:通过对患者进食、饮水等日常生活中的吞咽表现进行评分。
3) 吞咽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表: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
吞咽功能评定量表汇总对于吞咽困难的评估,有9个评价量表,具体介绍如下:量表1:吞咽困难评价标准。
来自日本康复学界,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困难的程度越低,10分表示正常吞咽。
该量表包含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以营养摄取为线索反应经口进食的能力,分级较细。
分数评价内容1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2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3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4在安慰中可能少量进食,但需静脉营养5 1~2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6 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7 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不需静脉营养8除特别难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9可经口进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10正常摄食吞咽能力疗效判定标准:大于等于9分:基本痊愈;提高6~8分:明显好转;提高3~5分:好转;1~2分:无效。
量表2:洼田饮水试验。
日本学者XXX提出的,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
但是该检查根据患者主观感觉,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很多,并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疗效判别尺度:治愈:吞咽障碍消逝,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良,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量表3: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
该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
评定条件:匡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2级:3个条件均具有则误吸减少;3级:具有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则基本上无误吸;5级:如留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6级:吞咽正常。
吞咽功能评定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吞咽功能障碍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
吞咽功能评定是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状况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的在于确定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并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吞咽功能评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希望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吞咽功能的基本流程1. 口腔咀嚼2. 准备期咽部构筑与开放3. 咽下期维持二.吞咽功能的评定方法分类1. 病历资料收集2. 体格检查3. 吞咽功能评定测试三.吞咽功能的评定方法1. 床旁面部检查法2. 微波选段法3. 吞钡试验法4. 光学视频鼻咽镜检查法5. 电极贴附摄影法6. 声音韵律分析法四.吞咽功能的主要评价指标1. 吞咽能力2. 吞咽速度3. 口咽时间4. 咽下顺畅度5. 呼吸突然中止时间6. 喉结上抬指数7. 咀嚼次数8. 吞咽反射延迟时间9. 喉肌肌电活动时间10. 构音方式指数五.吞咽功能评估系统吞咽功能评估系统是指目前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的吞咽功能评估方法。
其主要功能是将吞咽功能评估指标化,从而使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结果更准确。
六.吞咽功能评定结果的判断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的障碍程度,将其分为四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在进行评定结果判断时,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临床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以上就是吞咽功能评定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吞咽功能评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
只有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才能更有效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状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的评定-V1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的评定吞咽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人体消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吞咽障碍,导致食物或液体难以通过口腔、咽喉或食管等部位,从而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
因此,在评定吞咽功能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等因素,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就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的评定进行重新整理,以供参考:一、病史在评定吞咽功能时,应仔细询问个体的病史情况,包括病程、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引起吞咽障碍的原因等。
在进行病史询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吞咽障碍的起源,是先有吞咽困难,还是先出现其他症状?2. 吞咽障碍的持续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期的?3. 吞咽障碍的症状特征,是难以吞咽固体食物、液体、还是呛咳等?4. 吞咽障碍的发作频率,是每餐都存在,还是偶尔出现?5. 吞咽障碍的发生时间,是在进食前、中、后出现?二、体征除了病史之外,还需要进行体格检查,以确定个体是否存在吞咽障碍。
体征检查可进行以下内容:1. 观察和听取个体的语音和吞咽过程,判断是否存在吞咽过程异常、声音嘶哑等情况。
2. 检查口腔、喉部和颈部等区域,观察有无畸形、炎症等异常情况。
3. 软腭触诊,以检查咽喉是否有异常感觉或肿胀。
4. 使用口腔内视镜或鼻咽镜,检查口咽部和鼻咽部是否有异常,如异物、肿瘤、溃疡等。
三、评估工具1. 电子咽喉镜技术电子咽喉镜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可判断上呼吸道和咽食管道的功能及其异常。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信息获取全面等优点。
2. X线摄影X线摄影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手段,可用于观察食管的形态、功能、排空能力等,对于吞咽障碍的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3. 三维超声摄影三维超声摄影是一种新兴的诊断技术,能够清晰、精准地观察食道的自发收缩和蠕动情况,从而评估食管的功能状态。
四、总结综合以上内容进行评估后,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康复等。
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1) 摄食前的一般评价①基础疾病:把握不同基础疾病如脑损伤、肿瘤、重症肌无力等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
②全身状态: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属于适合摄食的状态。
③意识水平:用Glasgow Coma Scale 等来评价意识状态,确认患者的意识水平是否可进行清醒进食,是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④高级脑功能:观察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或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可采用不同量表进行分析。
(2) 摄食-吞咽功能评价①口腔功能的观察:仔细观察口部开合、口唇闭锁、舌部运动、有无流涎、软腭上抬、吞咽反射、呕吐反射、牙齿状态、口腔卫生、构音、发声(开鼻声:软腭麻痹;湿性嘶哑:声带上部有唾液等残留)、口腔内知觉、味觉等。
②吞咽功能的观察:不需要设备,在床边便可进行的测试有以下两种:A.“反复唾液吞咽测试”: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卧床时采取放松体位。
检查者将手指放在被检查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观察30 s内喉结及舌骨随着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方移动再复位的次数。
高龄患者做3次即可。
B.“饮水试验”:让患者喝下两三口一茶匙水,如无问题,瞩患者取坐位,将30 ml温水一口咽下,记录饮水情况,I.可一口喝完,无噎呛;II.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III.能一次喝完,但有噎呛;IV.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V.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
情况I,若5秒内喝完,为正常;超过5秒,则可疑有吞咽障碍;情况II也为可疑;情况III、IV、V则确定有吞咽障碍。
(3) 摄食过程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先行期:意识状态、有无高级脑功能障碍影响、食速、食欲。
②准备期:开口、闭唇、摄食、食物从口中洒落、舌部运动(前后、上下、左右)、下颌(上下、旋转)、咀嚼运动、进食方式变化。
③口腔期:吞送(量、方式、所需时间)、口腔内残留。
④咽部期:喉部运动、噎食、咽部不适感、咽部残留感、声音变化、痰量有无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