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观察量表及课堂实录和分析

课堂观察量表及课堂实录和分析

课堂观察量表及课堂实录和分析
课堂观察量表及课堂实录和分析

课堂观察量表及课堂实录和分析课堂观察量化表:

拔萝卜

青羊文翁实验学校朱海燕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拔萝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1、体会相同数位相加减,会利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根据几种不同算法,找出算法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师:咱们先来听听音乐。(播放拔萝卜儿歌)

师:瞧,小兔子们也在拔萝卜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PPT)(白兔拔了23根萝卜,黑兔拔了36根萝卜)

师:你能根据它们拔的萝卜个数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A:我想知道,白兔和黑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板书)

生B: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个?(板书)

生C: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个?(板书)

(教师将生A、生B、生C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提问、列示。

师:咱们先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谁能把图中告诉我们的条件和问题连在一起说说。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

生:36+23=?

师:你知道36+23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

师: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36+23=59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36,36中的3表示有3个十,所以十位拨3,6表示6个一,所以在个位拨6;再拨23,十位拨2,个位拨3.)为什么在十位拨2,个位拨3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

(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师:那我们就同小兔子一起算一算,怎样算出36+23=?如果你和你的同桌都算完了,就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A:30+20=50 6+3=9 50+9=59

生B;3个十加2个十等于5个十,6加3等于9,合起来就是59

…(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法

(1)让学生来说。师:你是怎样写的?2写在什么位置?3呢?为什么?

师:怎样算呢?

师:我们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手势)(横着写的)XX同学是怎样写的?(竖着写的)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竖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哪些孩子

会这种竖式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吗?

3 6

+ 2 3

5 9

(再请一个学生来说)与你的同桌再说说。

师:咱们就来写写。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种方法计算,小兔子说你们很能干,对着它笑笑吧!

师:小兔子很不服气,它说,我就不信考不到一二班的同学,小兔子的问题出简单了,既然我们同学们这么聪明、能干,小兔子

师:你认为竖式计算与刚才同学们说的哪种算法有共同的地方?

师:对!他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只不过形式不同,可以概括成一种方法。

师:在这些算法中,竖式计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方法。那想一想,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B、学生不能说出竖式计算法

(1)教师讲解,结合竖式讲解。老师的2写在什么位置上,3呢?为什么老师会这样写?(2)后面的问题与A相同。

三、运用竖式。

(1)师:小白兔想考考我们孩子们,你是不是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方法。56+23在作业本上做。(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做。)

(2)师:刚才我们提的问题解决完没有,那咱们来读读,看看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36-23)你能用竖式的方法计算吗?(请一个学生板演)

师:用竖式计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与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相同吗?

四、练习:

师:现在小兔子要想送很多萝卜给同学们,想得到兔子的奖品吗?不过,可不是白拿的,要靠自己的本事哦。

1、用竖式计算:34+45= 68-25=

2、小小诊断员:

72+12=82 54-32= 27+32=59

7 2 5 4 2 7

+1 2 +3 2 +3 2

8 2 8 6 5 9

()()()

五:总结。

板书设计: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1、白兔和黑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2、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个?

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个?

36+23=59(个) 36-23=13(个)

3 6 3 6

+ 2 3 — 2 3

5 9 1 3

竖式计算: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评课:下面根据我校的课堂观察内容进行逐项评课。

1、设问和指导:在教学前期我们对学生学情进行了解,发现部分学生已知道用竖式方法进行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但在书写上并不规范,对竖式计算的算理也不够明确,所以本节课的竖式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规范地书写、明确算理、正确计算仍是教学的重点。在第一次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列竖式计算时,有从“个位算起”和“从十位算起”两种运算顺序,在现阶段的计算中,这两种方法似乎都不会影响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那么是否在此阶段向学生揭示“从个位算起”这一计算顺序呢?就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议。通过低、中、高各年级段的老师共同商量,普遍认为,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先入为主”,和习惯的养成规律,一经形成很难纠正,所以在本堂课中向学生介绍“从个位算起”这一运算顺序是很有必要的。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的孩子非常聪明,不但知道“从个位算起”,还解释了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我们教师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更深入地去阐述,而是适当的总结了这一规律,这一适合觉悟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学习两位数加减法奠定基础。

我们知道,教师精心的设问,能刺激学生心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两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不同的设问方式,取得的不同效果。如:在本课中教师为了达到强化巩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这一基本算理时,在第一次同课研究中,教师采用的是追问的形式,老师一再追问道:“你为什么要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呢?”问题抛出后,发现学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根据课堂观察分析,我们感到这样的追问目的性不强,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和认知水平出发,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而今天课堂中教师把这一追问,改为了一个小结式设问:“你认为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这样的设问不仅指向性强,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与前一次课堂教学相比效果更佳,同时也达到了强化基本算理的目的。

在本节课中,教师又增加了一个类比的设问:“你认为竖式计算与刚才同学们说的哪种算法有共同的地方?在学完竖式后出现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能通过思考,将旧知与新知进行对比,明白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也能将具体形象的拨计数器与抽象的竖式计算联系起来,完成知识间的正迁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达到了更好的训练。

教师的提问要精心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得到一个答案。

2、操作与表达:这节课的操作活动拨计数器,我们看到一年级小朋友拨珠井然有序,同时看到一年级小朋友在第一次跟着老师列竖式时的一丝不苟。当然取决于老师详细有序的指导,由此可看出老师平时对学生操作习惯的培养下了很大功夫。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能说,他的思维能力肯定有了更大的提高,因此,想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表达非常重要。这节课学生的表达非常完整,学生提问时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表述,同时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表达非常精彩。说明老师平时训练到位。

3、评价与板书:在本节课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好的。她对学生的评价十分的及时,而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本节课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在20次以上。不仅有丰富的语言,还有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还有手势和姿体动作对学生的言行进行鼓励和肯定。本节课中,老师对学生评价最大的特点就是及时和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避免了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千篇一律的评价方式。例如:当学生提问很好时说:你的数学问题提得非常完整;当学生回答问题完整时说:你的表达真完整;当学生回答问题卡住时,很有耐心地用鼓励地眼神对学生进行进行鼓励;还有,当一个学生把计数器说成是计算器时引起了看课老师的笑声,正不知所措时,老师说:老师的笑声表示你特别可爱,他们很喜欢你;另外还有:你的方法与其它小朋友不一样,我要给你奖励;你的声音真宏亮;你的耳朵听得好仔细;给自己一点掌声……

说实在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要想完全做到及时和有针对性,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4、情绪和状态:这一版块中感受最深的两个地方是:1、教师的课前引入富于童趣。我们老师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根据了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在欢快地音乐声中欣赏拔萝卜儿歌的情景,很自然的引入到让孩子们仔细观察主题情境图《拔萝卜》。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的学习情绪高涨,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地。2、学生能有效的进行动手操作。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一个计数器,在操作中,怎样才能使动手操作有效呢?那就是必须进行有序的操作。有序的操作在这节课中体现在,什么时候该让学生拨计数器?什么时候该收计数器?孩子们都能积极响应。并且能边拨边说初拨珠过程,将拨计数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在前期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拨珠过程中,加强了学生有序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指导。因此,使得教学设计一中的拨一拨、算一算、比一比、练一练等数学活动顺理成章。整个活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为后续学习多位数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正迁移,孩子们也从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整堂课学生情绪较高,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多次运用了激励的策略,使学生的情绪一次次达到高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首先,在课的开始,教师运用了情景激励,通过创设小兔拔萝卜的情景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通过图片和声音的双重刺激吸引学生注意,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其次,教师运用了问题激励,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提问和追问激起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活跃起来。最后,教师运用了评价激励,教师一次次激励的话语给了学生动力,如:“想不想得到大萝卜?”、“我们1.2班的孩子真棒!”、“给自己一点掌声吧!”,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能给学生很大的动力,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一种良好的行为状态。在我以后的课堂中我想要多多运用激励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的课堂更加的活跃,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5、课后访谈:负责课后访谈的老师:我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究竟听没听懂,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了以下几个问题设计。我随机抽查的同学有:高妍、干子凌、严雅淇、田晓文、李博。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朱老师上课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

第二个问题:平时朱老师是不是这样上课?

回答是,平时上课还要准备很多教具。

第三个问题: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回答多样,有的回答拔萝卜,有的回答竖式计算,有的回答加减法,有的回答拔计数器,我进一步诱导孩子们:我们学了这么多内容,拔萝卜,竖式计算,口算加减法,拔计数器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哪个算式,几位数?孩子们都回答出36+23,是两位数的加法,并且朱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减法。

第四个问题: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干子凌回答到: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田晓文总结到:朱老师说的就是数位对齐。第五个问题:写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孩子们回答:数位对齐,不能写的太紧,符号看清楚,用直尺画横线,从个位开始算等等,都回答得很清楚。

第六个问题:两位数的加减法有几种方法?

分别说出了竖式计算,口算加减法,拔计数器等等方法。

从课后访谈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都比较喜欢朱老师上课,并且这节课的内容都学得比较好,都听懂了。教师不管用什么方法,让孩子们听得懂就是一节好课。

通过课后访谈,可以看出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也喜欢朱老师的数学课。

我们老师只有充分研究教材,研读学生,随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上一堂好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