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TP技术特点与优势

CTP技术特点与优势

CTP技术特点与优势
CTP技术特点与优势

CTP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是印前制版技术的热点,已为业界所了解。归纳起来,应用CTP系统人所共知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技术优势

·记录网点质量高,网点增大和损失小,能够较好地完成调频网点的记录;

·高光和暗调网点再现性好,由此扩大了阶调层次的范围;

·不存在灰尘、胶片边缘的晒版问题;

·印版的套准精度高。

2. 时效优势

·通过使用数字化工作流程整体缩短了印刷生产时间,提高了时效性;

·省去手工修整印版上脏点和胶片边缘的时间;

·数字化油墨预调技术的应用,节约了对印刷机进行调节的时间;

·由于记录重复性好,补版的印刷调机费时少。

3. 成本优势

·省去了胶片及其显影加工所需要的成本;

·降低了试印废纸、油墨、润版液的用量;

·提高了印刷机、印后加工设备的利用率;

·节省了部分人员成本。

与CTP技术密切相关的因素

1. 版材

CTP版材一直是国内印刷行业关注的问题,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价格上。如果其价格与PS版差距过大,则CTP成本优势会降低较多。国产CTP版材或国际品牌版材在国内的生产备受关注。

CTP版材的类型也是相当重要的考虑因素,就目前的技术状况而言,在热敏版材和紫激光版材之间进行抉择是购置CTP系统面临的问题。

2. CTP记录设备(直接制版机)

外鼓式、内鼓式和平台式结构在CTP输出机上都得到采用。热敏版材的记录大多采用外鼓式;报纸CTP设备则以平台式为多。

3. 色彩管理系统

主要涉及彩色样张输出(数码彩色打样)的问题。人们追求彩色数码样张的色彩与印刷品色彩的完全匹配,使彩色数码打样样张成为与客户交流、签字认可的依据。目前的色彩管理系统和彩色打样设备可以对绝大多数色彩进行高准确度的匹配,少数不能准确匹配的色彩则需要双方的沟通。

4. 数字化工作流程

数字化工作流程是以印前、印刷、印后工艺过程的整合为出发点,在印前阶段里,收集、处理、存储要提供给后续加工步骤的数据,在印刷、印后甚至销售阶段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进行正确无误的生产或商业运行,以便进一步提高效率、质量,节约成本。数字化工作流程常以PostScript/PDF/XML作为信息交流的语言基础,描述、处理、传输页面图文以及必要的生产控制信息。

CTP系统应该建立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优势。由于印刷、印后加工设备的数字化程度各异,全面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国内应用尚少,但对印刷油墨量的数字化预调可以得到较多的应用。

综合考虑CTP的技术特点和自身需求,采用最适用的系统

1. 品质优先的商业制版

对印刷品质量要求高的商业印刷单位,承担高档画册、精美样本、时尚杂志等印刷品的任务较多,基于此特点,选择热敏CTP技术是合适的。其原因在于:热敏CTP用波长830纳米或1064纳米的激光记录印版,其版材具有极其优良的“二值”性——在红外激光照射而温度达到其阈值的位置形成记录点,即使温度超过阈值,记录点也不会扩大,而在温度未达到的位置上完全不生成影像,相当于反差系数无限大。

激光照射到的部位加热到不低于阈值的温度,形成记录点;而在激光未照射到的部位,或者在激光照射到而未达到温度阈值的部位,

印版上完全不生成任何记录痕迹。与记录曝光感光胶片相比,其网点增大量下降,所需的补偿小,层次损失减少。

调频加网复制当中,有较多的网点孤立存在,容易在晒版时损失。借助CTP技术,能保证小面积的调频网点在版材上完整存留,可以达到用胶片晒版难以达到的复制质量。国内已有厂家成功地利用热敏CTP技术制作了10微米调频网点的复制品。

热敏CTP版材的弱点是感光度较低,大约在每平方厘米数百至数十毫焦。为了达到适宜的生产效率,往往采用多激光束并行记录的技术,其光源成本相对较高。

2. 速度优先的报纸制版

报纸出版印刷注重时效性,在制版上节约的时间可以用于推后编辑截稿时限,以便将最新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提高报纸的竞争力。同时,报纸的图文质量要求一般低于商业印刷品,加网线数在85~120线/英寸。

紫激光器(波长405~410纳米)的寿命较长、成本较低,由于紫激光的波长比红外激光和绿激光短,因此可以达到更小的光斑直径,即:能够实现更高的记录分辨率。在高敏感度版材的配合下,可以达到的记录速度也比绿激光和红外激光要高。据报道,红外激光、绿激光和紫激光能够达到的记录速度分别为:20000、37500和55000线/分。紫激光器的功率有5毫瓦、30毫瓦,分别适用于银盐版材和光聚合版材。目前,紫激光CTP版材的最低临界曝光量为10微焦/ 厘米2,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记录。一般而言,紫激光CTP版材价格比热敏版材低。

在这种条件下,采用紫激光CTP系统进行报纸制版是较为适宜的。通常,适宜报纸生产的CTP系统的记录分辨率大多在1200dpi左右,记录100线/英寸的网点所达到的层次数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对于报纸的高质量彩色插页,此记录分辨率显得不足。采用2400dpi左右的分辨率记录150~175线/英寸的网点是顺理成章的,但采用1200dpi记录21微米调频网点似乎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

对报纸而言,追求记录速度是理所当然的。报用CTP多为平台式,即:单束激光配合多面转镜进行高速记录。尽管其成像精度不如滚筒型,但仍能满足报纸印刷的特点和要求。

3. 其他因素

毕竟CTP系统的选择不仅是一个技术选型的问题,因此,除上述技术层面的考虑外,应该以及能够为CTP系统投资多少,也是需要斟酌的。

例如,在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紫激光CTP系统进行商业制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从整体上看,紫激光CTP设备的价格低于热敏系统,采用鼓式结构的紫激光CTP设备可以满足记录精度和成像品质(尽管还略低于热敏CTP)的要求,而且记录速度较快。

CTP技术的引入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CTP系统的引入和应用可以作为技术全面进步的引发剂,带动色彩管理、数字化工作流程等新技术在企业的生根、开花、结果,因为这些技术都是CTP制版印刷工艺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对CTP系统的正常运行而言,色彩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实施彩色数码打样的需要。在制版、印刷条件和控制等稳定的情况下,对彩色数码打样及印刷的IT8(或其他)样张进行色度测量并生成相应的“色彩特性文件(Profile)”,使彩色数码打样样张的色彩与印刷色彩匹配,以便用彩色数码打样的样张作为客户签字认可的依据。

借助CTP所必需的色彩管理,对整个印前系统的扫描仪、显示器等进行色度测量和Profile生成,达到全程的色彩管理,提升印刷复制的整体水准。

为了提高整个印前、印刷、印后生产的效率和顺畅性,需要进行全程数字化工艺管理。在原有PostScript流程的基础上,可以实施PDF为基础的数字化流程。具体而言,在每个工艺步骤上,可以生成相关生产流程控制的数字化信息,或者接收与本步骤相关的生产控制信息并予以执行,以此减少人工操作的盲目性和差错,提高工艺参数的调整控制精度,缩短调控时间,从效率、成本、质量等方面达到更为优越的水平。

CTP技术具有光明的前景

目前,国内CTP技术的应用正处于较快速的上升期,在报业和商业印刷领域都开始得到应用。对技术类型的选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CTP技术必将成为印前制版的主流,将为推动我国印刷技术的全面进步发挥发动机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