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干预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9
肿瘤终末期患者的症状管理及心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肿瘤终末期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肿瘤终末期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予以心理护理。
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值得广为运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肿瘤终末期;应用效果终末期肿瘤患者身心都已备受疾病折磨,抑郁、恐惧、悲伤等负性情绪日渐严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者,极有可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部分患者根本无法接受死亡现实,仅有的生存时间也都处于意志消沉的状态中[1]。
本研究针对目前的现状,比较和分析给予肿瘤终末期患者心理护理的运用成果,详细见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计算机随机表法将我院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肿瘤终末期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2~80岁,平均(64.15±3.36)岁。
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4~80岁,平均(64.69±3.47) 岁。
简单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差异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1)焦虑:用亲切温柔语气慢慢和患者交谈,借助抚摸、眼神交流等方式向患者表现出自己的同情;陪患者散步,引导患者倾诉、宣泄出内心苦闷和压力。
家属在医师许可下才可探视患者,非必要人员不可随意进出病房,以免患者受到过度刺激。
(2)恐惧:若患者恐惧情绪较甚,可通过听轻音乐、将病房环境装饰成患者熟悉布局、邀请病友交流、遵医嘱止痛等方式尽可能消除患者恐惧情绪来源。
鼓励患者多参加群体性放松类活动。
(3)悲伤:引导患者对自己讲述内心真实想法和未实现愿望,尽自己最大努力帮患者实现现实愿望。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肿瘤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张海燕,吴燕丽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 C L -90)评估肿瘤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㊂[方法]将48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先应用S C L -90量表评估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再依据评定结果施以针对性干预,采用S C L -90㊁抑郁自评量表(S D S )和焦虑自评量表(S A S )㊁健康调查简表(S F -36)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㊁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满意度进行调查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 C L -90评分下降(P <0.05),且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 D S 和S A S 评分均下降(P <0.05),且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 F -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 <0.05),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应用S C L -90评估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再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对克服病人心理障碍㊁降低焦虑与抑郁程度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满意度高㊂关键词:症状自评量表;肿瘤;心理健康;焦虑;抑郁;生活质量K e yw o r d s S y m p t o m C h e c k l i s t 90;t u m o r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a n x i e t y ;d e p r e s s i o n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中图分类号:R 473.7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0.15.026 肿瘤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刺激与沉重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病人的生活㊁治疗与恢复[1]㊂临床认为治疗肿瘤时应重视病人所存在的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2]㊂症状自评量表(S C L -90)涉及焦虑㊁抑郁㊁偏执㊁精神病性等诸多心理症状内容,是当前公认可靠且有效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其应用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㊁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指导,最大限度缓解病人负性情绪,同时还可促使其拥有健康㊁积极的心理[3]㊂基于此,本研究应用S C L -90评估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据此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收效较好㊂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 2019年2月收治的48例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㊂对照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2~75(55.71ʃ8.46)岁;原发性肝癌4例,肠癌6例,肺癌8例,乳腺癌6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及高中12例,专科及以上6例㊂观察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0~74(55.67ʃ8.43)岁;原发性肝癌3例,肠癌7例,肺癌9例,乳腺癌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及高中11例,专科及以上8例㊂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熟悉住院环境;②协助病人完成一系列检查,介绍具体治疗方案以及各项治疗相关注意事项;③皮肤㊁口腔等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对症处理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S C L -90评估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评定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病人实际健康状况,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㊂具体如下㊂作者简介 张海燕,主管护师,硕士,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吴燕丽(通讯作者)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㊂引用信息 张海燕,吴燕丽.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肿瘤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J ].全科护理,2020,18(15):1875-1877.1.2.1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①评估工具:S C L -90包括强迫㊁恐怖㊁焦虑㊁抑郁㊁偏执㊁躯体㊁敌对㊁精神病性㊁人际关系在内等多项指标[4]㊂②评分办法与评定时间:各项指标评分范围1~5分,于干预前后各测评1次㊂③评定标准:单项指标评定分值超过2分者,即认为病人相应指标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㊂④评估实施:病人病情相对稳定同时并不存在其他环境因素干扰情况下,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开展评估,在向不同病人解释量表相关内容时指导术语要统一同时不带任何偏向㊁暗示语气,要求病人独立完成,如果病人文化水平低或者无法正常填写,则由其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协助完成测评㊂⑤评估结果:躯体㊁焦虑㊁抑郁㊁人际关系㊁强迫㊁敌对等在内多项指标得分较高㊂1.2.2 干预措施 ①心理支持法:综合考量病人自身性格特征㊁肿瘤发生后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等诸多方面,在恰当的时间给予病人必要而又适当的安慰㊁鼓励㊁关心等心理支持;改变并端正病人对肿瘤的看法㊁态度,帮助其采取更加客观㊁更切合实际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案;鼓励病人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支持资源,比如亲人㊁朋友㊁同事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支持系统㊂②心理疏导法:医护人员应主动㊁亲切㊁耐心㊁诚恳与病人交流沟通,了解病人疾病需求㊁兴趣等,帮助病人进一步有效剖析㊁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正确引导;针对病人消极㊁负面观点,医护人员则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结合具有科学性的论据为其解释,帮助病人接受㊁习惯积极自我对话,每次20m i n,每周3次㊂③协助行为矫正: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生活与行为习惯,并联合病人及其家属,共同探析其生活与行为习惯对肿瘤所产生的影响,帮助其清晰认识到自身所存在对肿瘤治疗产生负面影响的生活与行为习惯,分析其危害性,同时加以及时矫正㊂④积极心理暗示:医护人员通过反复向病人强调其自身免疫系统与肿瘤处在持续抗争过程中,只要积极主动治疗㊁拥有健康心理就可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存时间㊂此外教会病人学习自我暗示法,持续暗示自己 机体免疫系统正在发起主动㊃5781㊃全科护理2020年5月第18卷第15期进攻,肿瘤在节节败退㊁逐渐变小 ㊂⑤引导有效应对:依据病人年龄㊁文化程度㊁病情阶段等不同与之交流,在与病人交流沟通过程中耐心向其说明消极心理状态对肿瘤治疗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其逐渐适应病人角色与肿瘤的存在,积极主动接纳治疗与日常护理,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疏导,每次20m i n,每周2次㊂如在此过程中病人出现抵抗等负性情绪,则应及时调整话题,给予病人适当休息时间㊂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 C L -90[4]评分变化情况㊂②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 e l f -r a t i n g D e pr e s s i o n S c a l e ,S D S )[5]和焦虑自评量表(S e l f -r a t i n g A n x i e t y S c a l e ,S A S )[6]评分情况㊂S D S 分界值为53分,S A S 分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抑郁㊁焦虑状态越严重㊂③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㊂生活质量评定利用健康调查简表(t h eMO S i t e ms h o r t f r o m h e a l t hs u r v e y,S F -36)[7],此量表8个维度分值越低表示病人生活质量越差㊂④满意度㊂自制肿瘤病人护理干预满意度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实施,评定共分为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3个等级, 非常满意 满意 均为满意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 C L -90评分比较(x ʃs)单位:分组别例数时间强迫症状恐怖焦虑抑郁偏执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观察组24干预前2.17ʃ0.561.79ʃ0.512.65ʃ0.682.57ʃ0.691.71ʃ0.552.99ʃ0.832.06ʃ0.621.65ʃ0.512.48ʃ0.75干预后1.71ʃ0.251.49ʃ0.221.90ʃ0.271.81ʃ0.361.39ʃ0.341.85ʃ0.211.62ʃ0.411.37ʃ0.251.73ʃ0.42t 值3.6752.6465.0224.7842.4246.5232.9002.4154.274P 0.0010.0110.0000.0000.0190.0000.0060.0200.000对照组24干预前2.14ʃ0.531.75ʃ0.492.62ʃ0.662.61ʃ0.651.69ʃ0.532.96ʃ0.862.04ʃ0.591.63ʃ0.482.45ʃ0.73干预后1.98ʃ0.471.67ʃ0.372.47ʃ0.582.52ʃ0.561.64ʃ0.502.82ʃ0.771.96ʃ0.511.58ʃ0.412.29ʃ0.65t 值1.1070.6380.8360.5140.3360.5940.5030.3880.802P 0.2740.5260.4070.6100.7380.5550.6180.7000.427注:两组干预后比较,t 值分别为-2.485,-2.049,-4.365,-5.225,-2.026,-5.954,-2.545,-2.142,-3.545,P 均<0.05㊂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 D S 和S A S 评分比较(x ʃs)单位:分组别例数 S D S干预前干预后t 值PS A S干预前干预后t 值P观察组2466.57ʃ5.9148.11ʃ4.0712.6030.00063.16ʃ6.2844.73ʃ3.9112.2050.000对照组2466.49ʃ5.8763.21ʃ5.731.9590.05663.09ʃ6.2559.87ʃ6.021.8180.076t 值0.047-10.5250.039-10.333P0.9630.0000.9690.000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 ʃs)单位:分组别例数时间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状态活力总体健康观察组24干预前56.58ʃ6.7859.67ʃ9.4352.56ʃ7.4751.97ʃ5.6253.51ʃ5.3944.73ʃ9.8856.96ʃ7.6355.13ʃ9.46干预后74.17ʃ11.2271.91ʃ11.1969.57ʃ12.5464.35ʃ7.6169.42ʃ6.7585.98ʃ15.9574.57ʃ10.3173.49ʃ11.84t 值-6.573-4.098-5.709-6.411-9.023-10.994-6.726-5.935P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对照组24干预前56.63ʃ6.7159.58ʃ9.4752.61ʃ7.4352.01ʃ5.6553.49ʃ5.3644.75ʃ9.9156.89ʃ7.5955.07ʃ9.51干预后60.70ʃ7.3864.21ʃ9.9357.24ʃ8.5254.91ʃ5.9456.05ʃ5.4250.55ʃ12.1260.13ʃ7.7660.46ʃ10.05t 值-1.999-1.653-2.006-1.733-1.645-1.815-1.462-1.908P 0.0520.1050.0510.0900.1070.0760.1500.063注:两组干预后比较,t 值分别为4.914,2.521,3.984,4.790,7.566,8.665,5.482,4.110,P 均<0.05㊂表4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对照组249(37.50)7(29.17)8(33.33)16(66.67)观察组2413(54.17)9(37.50)2(8.33)22(91.67) 注:χ2=4.547,P =0.033㊂㊃6781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M a y 2020V o l .18N o .153讨论肿瘤病人既需要接受规范治疗维持身体健康,也需要格外关注其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可互相影响[8-9]㊂研究表明,肿瘤确诊后对病人的心理产生一时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导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㊁行为反应,所以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而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肿瘤发生㊁进展㊁治疗等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而临床治疗肿瘤时应尤为重视病人所存在的心理障碍[10-11]㊂由于肿瘤本身的严重性,在未确诊情况下病人担心自己患有肿瘤,确诊后又担心被诊断为晚期无法有效医治,长期的治疗㊁治疗过程的不确定性㊁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等还会使病人出现烦躁㊁抑郁㊁失望等不良心理,不良心理状态㊁应激反应越强烈,病人免疫功能越有可能处于受抑制状态,进而对病情恶化产生的促进作用越强大[12-13]㊂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不良情绪以及所出现的应激反应,并且能够恰当应对,对治疗大有裨益[14]㊂如何更加准确了解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是当前临床重点关注内容,临床认为借助可靠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工具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加正确适宜的干预措施[15]㊂S C L-90涉及强迫症状㊁偏执㊁人际关系敏感等多项心理症状评价指标,将其应用于评价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可获得更客观而又贴近实际的评价结果,使得临床心理干预有据可依,为实现心理健康而不断努力[16-17]㊂本研究依据S C L-90评定结果针对性给予病人心理干预措施,比如充分利用病人家属㊁朋友㊁同事等在内的社会支持,及时给予病人安慰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病人控制异常情绪,且能够帮助病人重新获得以及提升自我存在价值感,有助于减少其对疾病的畏惧,使其心理逐渐强大,勇于正视疾病,积极参与治疗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 C L-90评分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㊂与周海英等[1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应用S C L-90评估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评定结果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利于S C L-90评分更加合理㊂考虑可能是由于心理干预更具针对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消除病人焦虑㊁恐惧等心理障碍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 D S 和S A S评分均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㊂与孙晶波[1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应用S C L-90评估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评定结果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S D S和S A S评分,减轻病人焦虑㊁抑郁程度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 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㊂与熊艳兰[2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应用S C L-90评估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评定结果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提升生活质量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㊂与郝丽琼等[2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应用评估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评定结果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提高满意度㊂综上所述,应用S C L-90评估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评定结果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改善病人焦虑㊁抑郁状态,使病人保持主动积极配合的心态,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同时可提高满意度㊂参考文献:[1]王四明,蔡苏玲,钱海洪,等.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3):72-74.[2]包义君,陶山伟,刘琰,等.脑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5):694-696.[3]顾玉翠,战英杰,马斌林.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12):1654-1656.[4] S C HM I T Z N,H A R T K AM P N,K I U S EJ,e t a l.T h eS y m p t o mC h e c k-L i s t-90-R(S C L-90-R):a G e r m a n v a l i d a t i o n s t u d y[J].Q u a l L i f eR e s,2000,9(2):185-193.[5] Z U N G W W.As e l f-r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s c a l e.[J].A r c hG e nP s y c h i-a t r y,1965,12(12):63.[6] S AMA K O U R IM,B O UHO SG,K A D O G L O U M,e t a l.S t a n d a r d-i z a t i o no f t h eG r e e kv e r s i o no fZ u n gᶄsS e l f-r a t i n g A n x i e t y S c a l e(S A S)[J].P s y c h i a t r i k i,2012,23(3):212.[7]J EJ,L UJF.T h eMO S36-i t e m S h o r t-F o r m H e a l t hS u r v e y(S F-36):I I I.T e s t so f d a t a q u a l i t y,s c a l i n g a s s u m p t i o n s,a n dr e l i a b i l i t ya c r o s s d i v e r s e p a t i e n t g r o u p s[J].M e dC a r e,1994,32(1):40-66.[8]王哲,孙玉秀,秦宝丽.肺癌患者社会支持㊁心理适应与抑郁症状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3):499-502.[9]黄芹,陶云,刘哲.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3):305-308. [10]王文洁,徐梅琴,惠琳.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满意度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5):132-133. [11]黎维敏,王晓兰,朱利梅,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随访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77-78.[12]闻曲,成芳,彭昕,等.初诊肿瘤患者心理痛苦状况及舒缓疗护意愿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7,32(5):5-7.[13]苑文珍.心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9):159-160. [14]王秀丽,杜爽.心理干预对骨肿瘤疼痛患者的疼痛㊁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8,16(10):1306-1309. [15]黄红光,柳昊,袁光华,等.心理干预对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状态的影响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3):519-521. [16]方必基,谢云天,刘彩霞.近十一年医生症状自评量表(S C L-90)调查结果的M e t a分析及常模确定[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9):112-116.[17]刘媛媛,武圣君,李永奇,等.基于S C L-90的中国人群心理症状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5):437-441. [18]周海英,白小艳.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63-164.[19]孙晶波.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6,35(31):158-160. [20]熊艳兰.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4):141-142. [21]郝丽琼,赵文瑶,吴师容,等.心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6):65-67.(收稿日期:2019-03-29)(本文编辑卫竹翠)㊃7781㊃全科护理2020年5月第18卷第15期。
肿瘤科中的病人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肿瘤科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因此,肿瘤科中的病人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该主题展开探讨,介绍肿瘤科中病人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干预措施,旨在提供对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参考。
一、肿瘤患者心理健康评估的意义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是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精神压力和心理需求的重要途径。
通过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此外,通过心理健康评估,医务人员还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机制,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肿瘤患者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1. 问卷调查法:医务人员可以设计一份涵盖主观感受、情绪状态、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问卷,通过患者填写问卷来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
常用的问卷包括《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
2. 面谈法: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思想感受。
在面谈时,医务人员需要运用积极倾听、共情等技巧,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关心,从而更加自主地表达内心的困扰。
3. 观察法:医务人员可以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言语和情绪变化等,从中获取有关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线索。
观察法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三、肿瘤患者心理健康干预的策略1. 提供信息和教育:医务人员应向肿瘤患者提供详尽准确的治疗信息,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治疗过程和可能的副作用等。
通过提供正面的信息和教育,医务人员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2. 积极倾听和共情:医务人员应该学会积极倾听患者的心声,并试图从患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所面对的困境和痛苦。
通过共情,医务人员可以与患者建立更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并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支持。
3. 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对于严重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的患者,医务人员可以采用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的方法。
比如,认知行为疗法、解离替代技术和心理咨询等。
肿瘤科病人康复评估与指导肿瘤科病人康复评估与指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通过系统评估和个性化指导,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肿瘤科病人康复评估与指导的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措施。
一、肿瘤科病人康复评估的意义肿瘤科病人康复评估的目的是评估病人的康复需求和潜在问题,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它对于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促进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医护人员可以了解病人的疾病状况、手术史、化疗史以及生活习惯等信息,进而识别病人面临的康复障碍和需求。
二、肿瘤科病人康复评估的方法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常见方法。
医护人员会检查病人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参数,并通过触诊、听诊等手段检查病人的各个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2. 功能评估功能评估是评估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方法。
医护人员可以采用多种评估工具,如Barthel指数、Karnofsky指数等,评估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身体功能和工作能力等方面。
3.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评估病人心理状态的方法。
由于肿瘤及其治疗常常引发病人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因此进行心理评估尤为重要。
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包括HADS量表、SAS、SDS等,通过评估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医护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4. 质量生活评估质量生活评估是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的方法。
医护人员可以使用EORTC QLQ-C30等相关问卷,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相关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三、肿瘤科病人康复指导的实施过程1.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病人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应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措施和康复时间等内容,以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管理。
2. 重点关注营养与饮食肿瘤病人常常存在饮食不良、营养不良的问题,因此,重点关注营养与饮食对于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提供相关的营养指导。
肿瘤患者病情评估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及时对肿瘤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病情评估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针对肿瘤患者的病情评估,通常会采用一系列的评估标准来衡量患者的身体状况、症状和患病程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肿瘤患者病情评估标准。
一、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目的1. 肿瘤的类型和分期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是评估肿瘤患者病情的基础。
不同类型和分期的肿瘤有着不同的生存率和治疗方法,因此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肿瘤类型和分期情况,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的身体状况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生通常会检查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身体指标,以了解患者的身体机能和代谢情况。
患者的症状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症状的详细信息,例如疼痛程度、持续时间、频率等,以帮助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
4. 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标准之一。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绪状态、饮食情况等,以了解患者对疾病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5. 患者的合并症和并发症患者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可以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医生会了解患者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或并发症,以调整治疗方案,并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1. TNM分期TNM分期是评估肿瘤患者病情的最常用的标准之一。
TNM分期通过评估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2. ECOG评分ECOG评分是评估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常用标准之一。
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状态,医生可以给患者打出不同的ECOG评分,用以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3. 患者自评量表患者自评量表是评估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患者可以通过填写不同的自评量表来说明自己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与干预在我们的生活中,肿瘤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词汇。
当一个人被诊断出患有肿瘤时,身体上的痛苦不言而喻,而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同样巨大。
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与干预至关重要。
肿瘤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往往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
最初,可能是震惊和否认,他们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试图通过否认来逃避。
接着,可能会出现愤怒和怨恨,为什么是自己患上了这种病?然后是恐惧和焦虑,担心治疗的痛苦、疾病的进展以及未来的生活。
还有可能陷入抑郁和绝望,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
为了准确评估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医护人员需要运用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与患者的面谈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心理感受以及对疾病的认知。
这不仅需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让患者能够敞开心扉。
问卷调查也是常用的评估工具之一。
比如,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量表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与患者的直接沟通。
此外,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和表现也是评估的重要途径。
包括睡眠情况、饮食状况、社交活动参与度等。
如果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不愿与人交流等情况,往往提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在评估出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后,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支持是最基础的干预方式之一。
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理解他们的痛苦和恐惧,给予鼓励和安慰。
认知行为疗法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帮助患者纠正对肿瘤的错误认知,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
例如,让患者认识到肿瘤并非绝症,现代医疗技术有很多治疗方法和手段,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有希望康复的。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研究近年来,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仍面临着诸多心理和社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等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失眠、恐惧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还会对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心理评估、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等。
其中,心理评估是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干预。
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则是通过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患者释放压抑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和应对能力。
除了心理护理外,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众所周知,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非常漫长和痛苦,需要家属和朋友的支持和关怀。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支持机构和志愿者团队可以为患者提供各种社会支持服务,如提供信息咨询、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援助等。
在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方面,我国的研究发展相对较滞后。
有学者认为,我国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心理护理的技术指导和推广;2.加大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提高青海普及心理干预意识;3.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支持机制,促进患者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4.加强肿瘤患者的心理研究,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未来,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研究的推广和应用,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和心理支持服务。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研究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面对心理困扰和社会支持的需要。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成为了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从肿瘤患者的心理困扰、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扰。
一方面,肿瘤患者需要面对诊断时的巨大冲击和恐惧,对治疗的结果充满不确定性。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经历身体的变化和功能的丧失,这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肿瘤患者还可能面临着社会角色的失去和自我认同的改变,这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肿瘤患者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接受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和提供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于减缓患者心理困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可以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专业支持等形式。
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关怀和理解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关注则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肿瘤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工作者在此领域的研究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应该注意到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在进行研究时需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患者的需求,为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介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