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及观察要点总结

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及观察要点总结

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及观察要点总结
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及观察要点总结

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及观察要点总结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33—01

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分级或降解而成的一种低分子量肝素,通过皮下注射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对凝血因子x a和凝血酶(ⅱa)的抑制起到抗凝效果。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安全性高,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给药方便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各种动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常出现注射部位有小血肿、硬结、疼痛、甚至大片瘀青、皮肤坏死等情况造成患者心理紧张,影响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主要靠延长注射部位的按压时间等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为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促使其早日康复,现对我科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皮下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排气方法、按压时间等分析总结如下。

1 注射部位

传统的皮下注射部位主要在上臂三角肌外缘,其次为前臂外侧、后背、大腿外侧,但是这些部位由于皮肤组织菲薄,针头易刺入肌肉层,引起皮下出血,而且注射范围小,同一部位长期注射可出现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硬结形成,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我科对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使用腹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腹部皮下脂肪多,毛细血管相对较少,注射面积大,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的影响特别适合卧床休息的患者。注射部位选在脐上下5cm、左右10cm除脐周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说明书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说明书 通用名: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英文名: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Calcium Injection 汉语拼音:Difenzigansugai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份是低分子肝素钙,系由肠粘膜获取的氨基葡聚糖(肝素)片段的钙盐。 其结构式为: R=H或SO3(1/2Ca) R1=H或SO3(1/2Ca)或COCH3 R2=H且R3=CO2(1/2Ca) 或R2=CO2(1/2Ca)且R3=H 分子式:无 分子量:平均分子量为3600—5000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的活性较低(30 IU/ml)。药效学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可抑制体内、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但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在发挥抗栓作用时,出血的可能性较小。

针对不同适应症的推荐剂量,低分子肝素不延长出血时间。在预防剂量,它不显著改变APTT。 本品小白鼠皮下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给药的LD50值分别为3764 mg/kg、1655mg/kg。 【药代动力学】 低分子肝素钙的药代动力学由其血浆中抗凝血因子Xa活性确定。皮下注射后3小时达到血浆峰值,然后下降,半衰期约3.5小时,用药后24小时仍可测定出抗凝作用。用药期间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低于抗凝血因子Xa活性,皮下注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本品主要通过肾脏以少量代谢的形式或原形清除,在老年患者中消除半衰期略延长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中预防血凝块形成,也可用于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 注意:剂量 由于每一种低分子肝素都用不同的单位系统(单位和毫克)表示剂量,而且有不同的规格,所以对每一种低分子肝素的剂量说明都必须特别注意。 本品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皮下注射本品。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每次血透开始时应从动脉端给予单一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进入捏起的皮肤皱折。应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皱折直到注射完成。 1.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用药剂量为每次85IU/kg,每日2次皮下注射,间隔12小时。 可依据患者的体重范围,按0.1ml/10kg的剂量每12小时注射一次,见下表 体重每次剂量 40-49kg 0.4ml 50-59kg 0.5ml

降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品管圈小组CC圈活动报告书 活动主题: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 活动单位: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活动时间: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

目录 一、小组概况 (5) 二、主题选定 (7) 三、拟定活动计划进度表 (10) 四、现况调查 (11) 五、目标设定 (13) 六、解析 (14) 七、对策拟定 (19) 八、对策实施 (21) 九、效果确认 (23) 十、标准化 (27) 十一、检讨和改进 (30) 十二、体会 (31)

前言 2013年4月,我科开展了品管圈活动,通过此项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科护理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增长了知识,而且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转变了过去工作中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被动思想,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协作性,现在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品管圈的手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CC圈由9名圈员组成,圈长为护士长、副主任护士,辅导员由我科高年资护士担任,圈名为CC圈,所谓“CC”,即Care & Comfortable的缩写。CC诠释了护理人员对的病人的爱,医护人员用无私奉献的爱心关爱病人,延续生命,促进医院大家庭的生机与和谐。 本期活动的主题----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选题理由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不良反应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低分子肝素钙是我科常用抗凝药物,常见并发症为皮下瘀斑、皮下硬结,局部疼痛、散在出血点,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增加了痛苦,使患者心理上有紧张感觉,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旨在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我们自制调查记录表,对进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97人次进行了观察并记录了每次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原因,通过分析发现皮下注射后出现瘀斑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将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注意事项.

注射低分子的注意事项 按压的时间及力度适当延长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能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促进药液在局部充分吸收。对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压迫3 min即皮肤下陷1~1.5 cm为宜。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大同时服用其他抗凝药物,通过药物 的相互作用,增强抗凝作用,使此类患者比其他人群易发生皮 下出血,按压时间可延长5~10 min,注射前患者平躺,尽量放松,注射后勿即刻起床活动,教患者用整指腹按压住注射部位,以防止血管扩张引起的大面积淤血。禁忌按揉、揉搓、热敷腹部。轻度淤癍、点会自行消退,勿紧张。如淤血面积较大出现硬结患者应减少活动 高血压患者在冬天的注意事项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多于6克,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并应保持大便通畅。 3.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4.适当控制情绪,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特别是服氯压定、心得安、甲基多巴等降压药时更应注意。据报道,如果突然停药,约有5%的病人可在40小时左右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 .6应该保持一个星期量一至二次血压,血压波动期应每天一量。 冠心病患者在冬天的注意事项 ①坚持服用常用药物,外出随身携带保食急救盒,定期复查, 了解病变动态,注意预防感冒等疾病; ②气温习降时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以防受凉,但也要着装轻便,减轻重量防止心肌耗氧量增加,户外活动时应戴口罩;③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御寒能力,北方地区冬季室外活动看好选择在上午10 一H 时或下午3 时左右,以阳光充足时为宜; ④振室应该保持温暖(18 一20 ℃),不要突然离开温暖的居室到室外,落止室内外温差剧变; ⑤尽量用冷水洗脸、温水擦身,提高机体御寒食力; ⑥冬季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过冷饮食.避免饱餐; ⑦避免过度饮酒,戒烟。

低分子肝素钙使用及注意事项

尤尼舒化学名为低分子肝素钙是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纯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盐,具有快速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具有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普通肝素明显延长,出血的危险性较低,无须实验室监测等优点 作用 血液透析体外循环中预防血凝块形成 预防及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用法 不能用于肌肉注射。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时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进入捏起的皮肤皱折。应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皱折直到注射完成。 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每次血透开始时应从动脉端给予单一剂量低分子肝素钙。 用量 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用药剂量为每次85IU/kg,

每日2次皮下注射,间隔12小时。可依据患者的体重范围,按0.1ml/10kg的剂量每12小时注射一次. 注意:对体重大于100kg或低于40kg的患者,估计用量比较困难,可能出现低分子肝素用量不足或出血症状,对这些患者应当加强临床观察。 不良反应 出血是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皮下出血,淤血甚至皮下血肿 血小板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偶有血小板减少症、偶有血栓形成报道,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过敏反应根据临床观察比较少见而且症状较轻。偶见哮喘、鼻炎、发热的过敏现象,极少敏感者可引起荨麻疹。一般无需停药,可给予抗过敏药物。 其他副作用可致选择性醛固酮过少症。抑制肾上腺醛固酮的合成。 注意事项 1. 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水杨酸类药、口服抗凝药、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和血浆增容剂(右旋糖酐)

等药物同时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因这些药物能增加出血危险性。 2.不能用于肌肉注射,一般选择深部皮下注射,一般在下腹部(避开脐周),药物应注在皮下脂肪层内。肝素注射的整个过程应注意避免针头外带有药液和药液外漏,注射完毕迅速拔针,用干棉球按住穿刺点5min以上,注射部位禁止热敷。 3.下列情况慎用 (1)有过敏史者 (2)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风、严重肝肾疾患、严重高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病变。 (3)妊娠妇女等。 4.出现过量情况时,可用注射盐酸鱼精蛋白或硫酸鱼精蛋白中和,1mg鱼精蛋可中和100单位肝素 5.治疗期间,注意定期检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6.注意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有无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等现象。对有胃肠道出史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龄、脑卒中史等高危人群尤其应注意。一旦发现出血现象应立即停药。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说明书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说明书 通用名: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英文名: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Calcium Injection 汉语拼音: Difenzigansugai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份是低分子肝素钙,系由肠粘膜获取的氨基葡聚糖(肝素)片段的钙盐。 其结构式为: R=H或SO3(1/2Ca) R1=H或SO3(1/2Ca)或COCH3 R2=H且R3=CO2(1/2Ca或) R2=CO2(1/2Ca且) R3=H 分子式:无分子量: 平均分子量为3600—5000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抗凝血因子Ⅱa 或抗凝血酶的活性较低(30IU/ml) 。药效学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可抑制体内、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但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在发挥抗栓作用时,出血的可能性较小。针对不同适应症的推荐剂量,低分子肝素不延长出血时间。在预防剂量,它不显著改变APTT。 本品小白鼠皮下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给药的LD50 值分别为3764 mg/kg、

1655mg/kg。 【药代动力学】 低分子肝素钙的药代动力学由其血浆中抗凝血因子Xa 活性确定。皮下注射后3 小时达到血浆峰值,然后下降,半衰期约 3.5 小时,用药后24小时仍可测定出抗凝作用。用药期间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低于抗凝血因子Xa 活性,皮下注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本品主要通过肾脏以少量代谢的形式或原形清除,在老年患者中消除半衰期略延长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中预防血凝块形成,也可用于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 剂量 由于每一种低分子肝素都用不同的单位系统(单位和毫克)表示剂量,而且有不同的规格,所以对每一种低分子肝素的剂量说明都必须特别注意。 本品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皮下注射本品。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每次血透开始时应从动脉端给予单一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进入捏起的皮肤皱折。应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皱折直到注射完成。 1.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用药剂量为每次85IU/kg,每日 2 次皮下注射,间隔12 小时。 可依据患者的体重范围,按 0.1ml/10kg 的剂量每12 小时注射一次,见下表体重每次剂量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 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作用少,故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血栓形成。但是其皮下注射引起的出血仍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造成皮下血肿硬结,甚至皮肤坏死,造成患者紧张、恐惧,影响治疗效果。 1.2 方法选用低分子肝素钠(达肝素钠5 000 IU)预灌装注射器进行注射。注射前,不用排气,将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部位选择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交替。注射时局部常规消毒后,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垂直进针,缓慢注入药物,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3 min。 1.3 出血程度判断注射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数及出血面积(散在 出血点)。出血直径<1 cm为轻度,出血直径2~3 cm为中度,>3 cm 皮下有硬结为重度。 讨论与护理 3.1 注射部位的选择由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接近90%,而腹部皮下脂肪较厚,皮下疏松组织对药物的渗透性较好,毛细血管相对较少,所以首选腹部皮下注射[1]。但是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应避开外脐周1 cm以免引起出血。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所致的局部出血与其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 皮下注射后局部浓度高有关[2]。注射前后两针间的距离过小、捏起的组织过少,都会增加局部药液的浓度,增加出血率,容易造成出血面积扩大,形成硬结,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皮下注射患者应采取有规律轮换部位间隔注射,注射间距2 cm以上,注射部位的选择应在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避开外脐周1 cm及腹壁下壁、瘢痕、皮肤破损处。 3.2 按压的时间及力度适当延长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能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促进药液在局部充分吸收。对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压迫3 min即皮肤下陷1~1.5 cm为宜。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大多同时服用其他抗凝药物,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强抗凝作用,使此类患者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皮下出血,按压时间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