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全国通用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全国通用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了解环节动物门和寡毛纲的基本特征。学习解剖环节动物的技术。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成熟的环毛蚓、解剖镜、放大镜、蜡盘、镊子、解剖剪、解剖针、大头针等。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1、外形观察:

把洗净的蚯蚓,放在蜡盘中,可以看到蚯蚓身体呈长圆形,由100多个环节组成,节间有沟。较尖的一端是头部,前端有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较圆钝的一端为尾部,末端有肛门。颜色较深暗,稍凸起的一面为背面;颜色浅较扁平的一面是腹面。用放大镜观察在11节以后各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能分泌出体腔液,皮肤湿润有粘液。性成熟的环毛蚓在第14~16体节间有一个环带,也叫生殖带。除了前后两个环节和环带外,蚯蚓身体其余的每个环节中央都有一圈刚毛。在腹面第6~9节两侧的节间沟有3对受精囊孔;在第14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在第18节的两侧有2个雄性生殖孔。

2、内部解剖:

手执标本,用解剖剪在其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以避开背血管),从肛门剪到口。剪开蚯蚓体壁时,刀尖应微上翘,以防戳破消化管壁使其内泥沙外溢而影响观察。精巢囊、卵巢、卵漏斗等位于身体腹面,紧贴神经索两侧,极难观察,故应细心切断隔膜(特别是体前部肌肉质很厚的隔膜)与体壁之间的联系。或剪除部分隔膜;再将体壁尽量向外侧拉伸,使两侧体壁完全平展,再以大头针固定。左右两边大头针应交错,并使针头向外倾斜以免妨碍操作;观察中应适时以水湿润标本,以免干燥萎缩。

①观察体腔:可以看到环毛蚓体壁和消化管之间的空腔是体腔。体腔内由隔膜分成许多小室。

②消化系统:可以看到环毛蚓的消化管由前端的口至后端肛门,是一条纵管。用放大镜依次观察各消化器官。口和咽相连,咽头后面是狭窄的食管。它的后面是一个膨大成球形,肌肉坚实的砂囊。砂囊后面细小的部分是胃。胃后面粗大的部分是肠,直通后端的肛门。在第26~27节的两侧有一对向前突出呈锥形的盲囊,是蚯蚓的主要消化腺。

③循环系统:闭管式,可以看到一条背血管、一条腹血管和连接背腹血管的8对大血管弧,血管弧分别位于身体第5、6、7、10(两对)、l1、12和13体节。一般称其中4对血管弧(环状血管)为心脏。不同种的环毛蚓心脏个数和位置有所不同。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中线上,腹血管位于消化道之下,腹神经链之上,背血管和腹血管都是纵贯身体前后的血管。环状的心脏连接背、腹血管,用镊子向一侧掀起砂囊即可看见。腹血管都是纵贯身体前后的血管。环状的心脏连接背、腹血管,用镊子向一侧掀起砂囊即可看见。

④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I雄性:

a.精巢囊:2对,位于第11、12节内,紧贴于该节后方隔膜之前,腹神经索的两侧,呈圆球状。每囊包含1个精巢和1个精漏斗。用解剖针挑破精巢囊,用流水冲去囊内物质,在解剖镜下可见囊前方内壁上有一小白点状物即精巢:囊内后方皱纹状的结构即精漏斗,由此向后与辅精管向通。

b.储精囊:2对,位于第12、12节内,紧接在精巢囊之后,大而明显,呈分叶状。

c.输精管:细线,每侧的前、后输精管会合成1条,向后通到第18节处,和前列腺管会合,由雄性生殖孔通出。

d.前列腺:发达,呈大的分叶状,位于第18节及其前后的几节内。

II雌性:

a.卵巢:1对,在第13节的前缘,紧贴于12/13节隔膜之后方,腹神经索的两侧,呈薄片状。

b.卵漏斗:1对,在13/14节隔膜之前,腹神经索的两侧,呈皱纹状。

c.输卵管:1对,极短,在第14节内会合后,由雌孔通出。

d.受精囊:2~4对,在5/6~8/9隔膜的前或后,由主体和盲管组成,主体又分坛及坛管,

盲管末端为纳精囊。

⑤神经系统:蚯蚓的链状神经系统包括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用解剖针和镊子小心剥除咽部附近的肌肉,就可以看到第3节咽的上部有一个白色的咽上神经节,称为脑,两侧有围咽神经绕过咽,连接到腹面。用解剖剪将咽上神经节前的口腔管剪断,用解剖针小心剥离咽上神经节与咽的粘连,然后从后端将咽抽出,若将后面的消化系统全部去掉,就可以看到完整的神经系统。在腹神经索上,每个体节都有一个膨大的神经节,由神经节发出的神经分支通到体壁和内脏器官。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60 实验学分: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动物学教学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普通动物学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基本理论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原则理解和掌握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而发生进化和变异,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采用理论讲解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理论和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学习自觉地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采用标本识别、实物观察、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装片观察和标本制作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和透彻。 1.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仪器,学会常用药品的配制及常见动物的采集、制作方法。通过各纲代表动物的解剖、观察和分类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和分类方法。 2.实验报告 普通动物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绘图和观察结果描述,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表达的、分析的能力。 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绘制科学的图因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标本,然后按要求绘图。 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报告是记录个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内容和对观察的解释,不可照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的内容。 3.教学时数分配 根据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安排有20个

普通动物学实验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理论版)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开课单位名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学年学期:

填表说明 1.该教学设计模板为理论课教学设计模板。“课程教学设计总概”是对该门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主题(章、节)教学设计”指具体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根据首页的“教学安排”整体情况,并视一次授课内容量,选择以主题或章或节作为设计单元;“课程教学反思”是教师本人在该门课程教学实施结束后的整体评价和反思。总概页、教学反思页内容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只需填写1次。所有表格均可添加页面。 2.封面内容 (1)“授课教师”内容包括授课教师的姓名和职称,以“张三(教授)”形式填写。 (2)“授课班级”内容分两种情况填写,“授课班级”是行政班的教学班应填写“年级、专业、班”信息,非行政班的教学班填写“混合教学班”。 3.总概内容 (1)“课程性质”参照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性质分类。 (2)“课程目标”指该门课程“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 (3)“学情分析”指对学生的性别构成、原有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习惯、时间投入、资源获取方式等有效影响学习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4)“课程资源”指纸质资源(如教材、参考资料、习题集、辅助资料等)、电子资源(如网站、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PPT、电子学术论文、专著、会议报告等)、硬件资源(场馆、器材、设备、实验室等)、社会资源(如基地、平台、厂、所等)。 (5)“学时安排”采用“X学时”格式填写。 4.主题(章、节)教学设计内容 (1)“学习目标”描述学生完成学习后的行为表现,应用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学习行为表现要有成果物。采用“学生能够……”的方式进行表述。如:“学生能够根据案例给出的背景,综合分析案例中的外汇风险类型,并选择正确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能撰写分析报告并上交。”上述学习目标中的“分析”“选择”“撰写”“上交”等行为动词均可检测,忌用“知道”“掌握”“了解”等在“学习目标评价”中不能检测的行为动词,否则学习目标无法评价是否达到。 (2)“教学分析”中,“教学内容分析”指教师对讲解内容的分析,鼓励教师把教学内容系统化,用结构化图表或思维导图呈现;“教学重点”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核心的内容;“教学难点”指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技能。 (3)“学习效果评价”指为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价的设计活动。如上述“学习目标”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选择”“撰写”等活动。评价设计活动实施时,根据不同学习目标要求,可在课中评价,如“说出……”“分析……”“选择……”;也可在课后完成,比如“撰写……”“课后作业”等。 5.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内容”指教师完成该门课程所有教学设计后,对“课程目标”的

动物学实验教案

动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动物的细胞与组织 一、目的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 2、了解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一、内容 1. 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马蛔虫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 2.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二、操作及观察 (一)人口腔上皮细胞制作 取材→置滴有0.7%NaCl溶液的载玻片→加盖玻片→加一滴0.1%的亚甲蓝→镜检。(二)细胞的有丝分裂 辨认细胞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三)上皮组织:单层上皮、复层上皮 (四)疏松结缔组织:辨认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五)血细胞:区别人、蛙红血细胞的结构。 (六)肌肉组织:平滑肌、横纹肌 三、作业 绘人口腔上皮细胞图 实验二变形虫和草履虫 一.实验目的 通过变形虫和草履虫的观察,了解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略) 三.操作与观察 1.变形虫和草履虫的培养 2.变形虫的观察:质膜、外质、内质、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及伪足的形成 3.草履虫的观察: 1)前、后端的观察;2)运动方式

3)结构观察:表膜、纤毛、刺丝泡、口沟、胞口、胞咽、食物泡、伸缩泡、细胞核 注意:前后端伸缩泡间及伸缩泡和收集管间收缩时有何规律? 4.其它原生动物的观察 四.作业 绘变形虫和草履虫全形放大图 实验三水螅及其它腔肠动物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材料(略) 三.操作与观察 1、水螅的活体观察、刺细胞、刺丝的观察。 外形及对刺激的反应,区别水螅的口端和基盘,辨认内、外胚层的各种细胞。 捕食活动 纵切片:区别口端、基盘、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及消化循环腔。 横切片(高倍镜): 外胚层:外皮肌细胞——为一层排列整齐的大型细胞。 间细胞——位于皮肌细胞间,小圆形,常数个聚集一起。 刺细胞——皮肌细胞间染色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 神经细胞——呈三角形,位于外胚层基部,胞核染色极浅。 感觉细胞——数量很少,分布于皮肌细胞间。 中胶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的一层非细胞结构的胶状物质。 内胚层:内皮肌细胞——长锥形,较外皮肌细胞大,游离端通常有2条鞭毛(不易见到),细胞内有空泡及食物泡。 腺细胞——分布于内皮肌细胞之间,着色较深,内含较多的分泌颗粒(颜色较深,位于游离缘)少量感觉细胞和间细胞 2、水螅网状神经的显示。 3、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认识标本室中腔肠动物种类。 作业:绘水螅的横切面图。 实验四涡虫 一. 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涡虫的形态和结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 材料 活体涡虫、涡虫横切片和全形封片 三. 操作与观察 1、外形观察:眼点、口、生殖孔。 2、内部结构

动物组织观察

实验一动物组织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了解动物体四类大体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二、实验器具与材料 显微镜、洗耳球,四种组织的玻片标本(小肠、食道、膀胱、甲状腺、皮肤、心肌、骨骼肌、肌腱、疏松结缔组织、软骨、硬骨、脊髓、小脑皮质、大脑皮质等组织切片)。 实验二胚层、体腔和系统的演化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文昌鱼初期胚胎发育的模型和玻片标本观察,了解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进程及发育各期的形态结构特点,加深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的熟悉。 二、实验器具与材料 显微镜,擦镜纸,洗耳球,文昌鱼初期胚胎发育各期----卵裂、囊胚期、原肠胚、神经胚期、2-8体节期的模型和玻片标本。 实验三原生动物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眼虫、变形虫及其他鞭毛虫、肉足虫的观察,了解鞭毛虫纲与肉足虫纲的主要特点,并熟悉一些有经济价值或常见的种类。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熟悉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进程中的重腹地位。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熟悉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进程中的重腹地位。 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式。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有机体。熟悉原生质具有应激性;了解草履虫的科学研究价值。 二、内容 1.眼虫和变形虫的观察。 2.水螅的活体观察与实验。

3.水螅网状神经的显示。 4.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 5.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 6.生殖装片的观察。 三、材料和用品 (一)材料 利什曼原虫、锥虫、团藻、痢疾内变形虫、表壳虫、砂壳虫、有孔虫和放射虫。活水螅、活水蚤、水螅带芽整体装片、水螅横切面和纵切面玻片标本、水螅过精巢和过卵巢横切面玻片标本。大草履虫培育液,草履虫横割裂及接合生殖的装片。 (二)用品 体视显微镜、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吸管、培育缸、培育皿、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片、稻草。1%醋酸、%谷胱甘肽、琼脂、蛋白胨、蛋黄、蛋白、硫酸镁或乌来糖、%亚甲基蓝。秒表、、漏斗架、试管架、毛细滴管、玻棒、烧杯、量筒、1 mL移液管(吸管)、漏斗、滤纸、精密pH试纸(pH值范围~和~)、胃病炎纸、脱脂棉、橡皮吸球。蓝黑墨水、冰醋酸、5%醋酸、洋红粉末(天然品、非化学合成)、1%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实验四无脊椎动物(河蚌、蚯蚓、蝗虫)的解剖观察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大体特征。 2.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性,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性能逐渐演化进展和完善的进化进程。 3.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4.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5.了解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6.通过对棉蝗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

第四章实验动物解剖 选用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鳌虾)、鱼类(鲫鱼)、两栖类(蛙类或者蟾蜍)、哺乳类(大白鼠、小白鼠或者家兔)等作为代表性动物,进行系统操作实验,既学习了动物解剖知识,也在具体操作中熟悉和巩固前章所学习的动物抓取、麻醉。安死术等技术。 通过解剖与观察,使学生建立动物躯体结构和主要功能的认识,以便为各种实验所需的组织取材准确定位。哺乳动物是医学、药理学及生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材料;环节动物、鱼类及两栖类则是环境生物学及水生生物学的常用实验动物,故在大学一年级的基础生物技术实验课中开设该项基本操作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也依据专业方向,为学生选择针对性的实验动物作为教学材料。 第一节环毛蚓(Pheretima sp.)解剖及横切面观察 一、目的意义 蚯蚓及沙蚕等都是环节动物门动物,尤以蚯蚓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蚯蚓不仅能改良土壤、净化修复污染上壤,还是很重要的畜禽饵料及人类的医药原料。本实验以环毛为代表动物,研究它的外形和内部构造,籍以了解环节动物的有机结构和特化程度。 二、获得与处理 在野外阴暗潮湿而多腐殖质的土壤中挖取成熟的环毛蚓,用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后备用。部分活的蚯蚓用琼脂培养几天后,通过普通石蜡切片法,制成横切面玻片标本。 三、操作及观察 (一)外形观察 置环毛蚓于蜡盘中,观察其外部形态。 1.外形长筒形,由很多环节组成,环节之间有节间沟,每节中央环上有一圈刚毛,身体可分为背、腹面及前、后端。 2.前端在第ⅩⅣ~ⅩⅪ节有棕红色隆起的环带,可据此判断身体的前端,前端的第一节叫围口节,中间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 3.后端相反的一端为后端,末端的开口为肛门。 4.背面颜色深暗的一面。在背中线处每条节间沟内有1个背孔(前端几节缺)。背孔的起始位置则因种类不同而异。 5.腹面颜色浅淡的一面。通常在6/7~8/9节间沟的腹面两侧有受精囊孔3对,孔的数量(1对~4对)因种而异;在第ⅩⅣ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在第ⅩⅧ节腹侧有1对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与雄性生殖孔的附近常有生殖乳突分布。 (二)内部解剖 将蚯蚓置于蜡盘上,用解剖剪在其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 从肛门剪到口。 1.隔膜隔膜是体腔中位于节间沟处的一层膜。它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 2.消化系统分以下几部分。 (1) 口腔位于第I节~Ⅲ节内; (2)咽位于第Ⅳ节~Ⅴ节内,肌肉发达,隔膜较厚,旁边有咽头腺; (3)食道位于第Ⅵ节~Ⅷ节内,细长形; (4)嗉囊位于第Ⅳ之前,比食道略为膨大; (5)砂囊位于第Ⅳ节~X节,桶状或球状,肌肉质,较发达; (6)胃位于第Ⅵ节~ⅩⅣ节内,呈细长管状; (7)肠自第ⅩⅤ节后均为肠,在第XXⅦ节向前伸出1对盲肠,锥状或掌状(形状因种而异)。 3.循环系统闭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动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三扁形动物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华枝睾吸虫及其他寄生扁虫的收集方法; 2、通过对涡虫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及涡虫纲的基本特征; 3、通过对华枝睾吸虫及猪带绦虫观察,掌握寄生扁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 4、认识常见的扁形动物; 二、内容及步骤: (一)华枝睾吸虫及其他寄生扁虫的收集:与当地医院或屠宰场联系,从病人或带病动物体中获得标本,从动物的肠壁或血管壁上分离扁虫时,不可直接 用手或镊子在虫体的中部发力,应小心将虫体的头节或吸盘从动物的肠壁 或血管壁上分离出,洗净并固定之; (二)涡虫装片及的观察:区分三胚层结构,外胚层有单柱的表皮细胞(腹面的有纤毛)、杂有腺细胞、表皮细胞内为非细胞构造的基膜;中胚层形成肌肉层和实质组织,基膜以内依次为环肌、斜肌和纵肌,与表皮共同构成体 壁(皮肌囊),实质组织填充于体壁与消化道之间,呈网状,含有许多黄 色小泡状的构造,故无体腔,内胚层形成单层肠上皮组织。 (三)华枝睾吸虫整体装片的观察:(具体内容可参看课本P126图6-19A) 1、大小、形状:(如葵花籽仁,扁平柳叶状),淡红色,具有两个吸盘; 2、消化系统:口(位口吸盘中央),咽(口吸盘后的球形肌肉部分),食 道(咽后短的直管),肠管(两支,位身体两侧,通往体后端,无侧支 的盲管); 3、排泄系统:排泄管(2条略弯曲且多分支)、排泄囊、排泄孔(位末端) 4、生殖系统:复杂,雌雄同体,异体受精(观察的重点之一) :精巢:位体后端,2个,分支状,前后排列——名称的由来, 每个精巢中央部各向前以发出1根细管即输精小管,于中部汇合 成)输精管,其前端膨大为储精囊,雄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前; :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黄腺,梅氏腺,劳氏管,子宫,雌 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之前) (四)猪带绦虫头节及节片装片的观察(重点观察生殖系统结构):头节、颈节、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孕卵节片、猪囊尾蚴。 (五)布氏姜片虫装片、肝片吸虫装片、日本血吸虫装片及卵和毛蚴、尾蚴装片的观察; (六)鸡绦虫、狗绦虫及笄蛭涡虫的观察。 三、问题与思考: 1、寄生扁虫与涡虫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区别?有哪些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 2、扁形动物门与腔肠动物比较有哪些进步性特征?在动物进化上有何重要意 义? 四、作业:绘华枝睾吸虫全形图及猪带绦虫成熟节片图,并注字。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动物生物学实验) 姓名:张林涛学号:2014312092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老师:王茜 摘要: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实验,学习解剖蠕虫的一般方法;了解假体腔动物的一般 特症以及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环毛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应。通过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实验中掌握环节动物的认知。 关键词:蛔虫环毛蚓比较解剖实验 1前言: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这是无脊 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环节动物中原始种类的体节界限不明显。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此为同律分节。分节不仅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如体节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分节现象的起源可能由低等蠕虫的假分节逐渐演变形成。它们的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成对按体节重复排列,当动物体作左右蠕动时,于各器官之间的体壁处产生了褶缝,以后在前后褶缝间分化出肌肉群,于是形成了体节。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猪蛔虫(Ascaris suum)浸制标本、环毛蚓(Pheretima)浸制标本 2.2仪器: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针,镊子,大头针,剪刀。 2.3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绘图分析法、解剖比较法 3总结与分析 3.1.1蛔虫的解剖: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于蜡盘中,用大头针固定前后端,左手食指、中指分开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线处向后小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左右交错,且向外倾斜45°将体壁边缘固定在蜡盘中,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

实验九环毛蚓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实验三蛔虫、环毛蚓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2.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二实验内容 1.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2.蛔虫和环毛蚓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比较。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一)材料 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 (二)用品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载玻片,烧杯,滴管,清水。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取环毛蚓浸制标本,清水洗去药液,置蜡盘中,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1.外形 环毛蚓身体圆长,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之间有节间沟。除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外,各节中部生有一圈刚毛,可用手触摸或用放大镜观察。 身体可分为前、后端,背、腹面。性成熟个体有棕红色隆肿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前段第Ⅰ节为围口节,其腹面中央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环带位于第XIV~XVI节,身体末端的纵裂状开口是肛门。颜色深暗的一面是背侧,除前几节外,背中线上每节间处有背孔。将环毛蚓背面擦干,用手指轻捏身体两侧,有液体自节间沟被中线冒出处,即为背孔。颜色淡的一面为腹面。观察腹面前部,在V/VI~VII/IX节间沟两侧有2~4对横裂状受精囊孔,在环带的第I 节,即第XVI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第XVII节腹面两侧各有1个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和雄性生殖孔附近常有小而圆的生殖乳突。 2.内部解剖和观察 用剪刀沿身体背侧中线略偏右侧处剪开体壁,从肛门剪到口,用镊子在身体前1/3处向两侧掀开体壁,可见体腔中相当于体表节间沟处均有隔膜,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用解剖针划开肠管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将剪开的体壁向两侧展平,并在近切口处用大头针将体壁钉在蜡盘的蜡板上,约每五节钉一钉,左右交错,钉的斜度向外。在XIX节往前,注意不要划伤生殖器官;XIV节往前的隔膜越来越厚,需用眼科剪将隔膜剪开。加清水没过环毛蚓,依次观察。 (1)消化系统体腔中央的一条直管即消化系统,由前至后依次为: 口腔位于第II~III节内。 咽位于第IV~V节内,梨形,肌肉发达。 食道位于第VI~VIII节内,细长形。 嗉囊位于第IX节前部,不明显。 砂囊位于第IX0~X节,球状或桶状,囊壁富肌肉,较发达。 胃位于第XI~XIV节内,细长管状。 肠自第XV节向后均为肠,直通肛门。在第X X VII节内向前伸出1对角状的盲肠。 (2)循环系统闭管式,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血管常呈紫黑色。观察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背血管位于消化管背线中的1条长血管。 心脏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共4对,分别在第VII、IX、XII及XIII节内。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全国通用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了解环节动物门和寡毛纲的基本特征。学习解剖环节动物的技术。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成熟的环毛蚓、解剖镜、放大镜、蜡盘、镊子、解剖剪、解剖针、大头针等。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1、外形观察: 把洗净的蚯蚓,放在蜡盘中,可以看到蚯蚓身体呈长圆形,由100多个环节组成,节间有沟。较尖的一端是头部,前端有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较圆钝的一端为尾部,末端有肛门。颜色较深暗,稍凸起的一面为背面;颜色浅较扁平的一面是腹面。用放大镜观察在11节以后各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能分泌出体腔液,皮肤湿润有粘液。性成熟的环毛蚓在第14~16体节间有一个环带,也叫生殖带。除了前后两个环节和环带外,蚯蚓身体其余的每个环节中央都有一圈刚毛。在腹面第6~9节两侧的节间沟有3对受精囊孔;在第14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在第18节的两侧有2个雄性生殖孔。 2、内部解剖: 手执标本,用解剖剪在其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以避开背血管),从肛门剪到口。剪开蚯蚓体壁时,刀尖应微上翘,以防戳破消化管壁使其内泥沙外溢而影响观察。精巢囊、卵巢、卵漏斗等位于身体腹面,紧贴神经索两侧,极难观察,故应细心切断隔膜(特别是体前部肌肉质很厚的隔膜)与体壁之间的联系。或剪除部分隔膜;再将体壁尽量向外侧拉伸,使两侧体壁完全平展,再以大头针固定。左右两边大头针应交错,并使针头向外倾斜以免妨碍操作;观察中应适时以水湿润标本,以免干燥萎缩。 ①观察体腔:可以看到环毛蚓体壁和消化管之间的空腔是体腔。体腔内由隔膜分成许多小室。 ②消化系统:可以看到环毛蚓的消化管由前端的口至后端肛门,是一条纵管。用放大镜依次观察各消化器官。口和咽相连,咽头后面是狭窄的食管。它的后面是一个膨大成球形,肌肉坚实的砂囊。砂囊后面细小的部分是胃。胃后面粗大的部分是肠,直通后端的肛门。在第26~27节的两侧有一对向前突出呈锥形的盲囊,是蚯蚓的主要消化腺。

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2教学大纲(生科)doc-动物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根底实验A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07313 学时:34 学分:1 开课对象:生物科学系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Basical biologyexperimentA2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类一年级本科生的专业根底课。本课程从加强根底、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根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展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根底。 二、教学根本要求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的根本操作、根本技能和根本理论为根底,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与知识X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与科学##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在突出根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根底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贯穿生物学原理,由简单到综合,由根底性到提高层次的实验,构成包括根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和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总共34学时,1学分。 实验一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与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根本构造,能够规X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 制作方法。 3、了解动物细胞的根本结构。 4、掌握动物的4类根本组织结构特点与其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双筒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与维护方法。 2、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实验三

实验三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吸虫纲和绦虫纲的标本和动物体的观察,熟悉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掌握扁形动物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及其寄生部位、感染期-; 3、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的主要特征,掌握其寄主部位; 4、了解蛔虫为代表的线形动物的假体腔(初生体腔); 5、了解吸虫纲与线形动物的区别; 6、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以及装片的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主要的主要特征 7、了解环节动物的分节现象和真体腔(次生体腔)的结构; 8、了解一些常见低等动物的解剖的技术; 9、与上次实验相结合,区分真、假体腔的不同; 二、实验内容: 1、扁形动物的门的动物装片的观察。 2、石膏模型、侵制标本的观察 3、蛔虫的观察。 4、对环毛蚓的解剖; 5、观察蚯蚓的横切等装片;5、识别各纲的一些代表动物。 三、材料与用具 显微镜、手持放大镜、华肝蛭及其寄主就、肝胆管装片、羊肝蛭装片、布氏姜片虫装片、日本血吸虫雌、雄装片及其交接装片、蛔虫横切片、蛔虫卵、饶虫卵的装片、华肝蛭卵装片、羊肝蛭纵切装片、日本血吸虫卵装片、日本血吸虫寄生静脉管装片、猪肉绦虫膏模型、蛔虫的侵制标本、拭镜纸、涡虫装片。侵泡的环毛蚓、蚯蚓横切示刚毛装片、环节的横切装片、蚯蚓精囊切片装片、沙蚕示疣足装片、片蛭装片、解剖针、蜡质解剖盘、镊子、大头针、拭镜纸其它环节动物侵制标本、手术剪。 四、操作与观察 (一)、扁形动物门:涡虫、华肝蛭、羊肝蛭、姜片虫、日本血吸虫、绦虫等。 扁形动物都是两侧对称、三胚层、无真体腔的低等蠕虫动物,排泄系统是原肾管型,是焰细胞、毛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等组成;其神经系统为梯状神经。 取涡虫的装片观察,边观察边回忆,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华肝蛭(Clonorchus sinensis)又称为华枝睾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动物,成 虫寄生于犬、猫等肉食动物的胆管或胆囊内。其第一中间宿主为螺属的七种淡水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和淡水虾。 取华肝蛭的装片用手持放大镜观察(注意手持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观察虫体各器官的大致位置,再将装片移至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期形态结构。 取华肝蛭体呈柳叶状、背腹扁平、前部较狭窄,后部较钝圆。生活时为半透明的淡红色,虫体的前端有辐射状条纹包围口吸盘,吸盘的前端开口即为口,在腹部还有一个腹吸盘,两个吸盘均是寄生虫在宿主体内起固定作用。 (1)消化系统;移动装片观察,紧借口的后部,则是多肌肉的咽,咽后是极短食道。 食道后即分为二枝肠,肠沿身体的两侧直达身体的后端。末端封闭成为盲管, 因此这类动物没有肛门,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 (2)排泄系统;华肝蛭的排泄系统有两条排泄管位于肠的外侧,其前端是盲端,主要是由焰细胞、毛细胞组成;其另一端是开口的,故称之为原肾管型。两排泄 管在虫体的后方汇合,形成一条较粗的排泄管,末端的开口便是排泄孔,位于 身体后端。 (3)生殖系统;由于是寄生虫生活的原因,其生活环境相对较优越、稳定,故其生殖系统发达而复杂;其同时寄生虫必须产生大量后代种族方能得以延续,在华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

蛔 虫 、 环 毛 蚓 的 比 较 解 剖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2013312043 姓名:李尚浪 指导老师:王茜、井维鑫

蛔虫、环毛蚓的比较解剖观察 学生:李尚浪指导教师:王茜、井维鑫 科目:动物学实验年级: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摘要:通过蛔虫、环毛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他们在外形、分节现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演化趋势假体腔动物蛔虫,消化管发育完善,体表被角质膜,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有真体腔,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分节现象和真体腔的出现使各种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关键词:环毛蚓人蛔虫解剖比较观察 前言:学习蠕形动物的一般解剖方法,通过蛔虫的解剖与观察,了解原腔动物的一般特征,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是典型的真体腔动物,代表动物蚯蚓虽与蛔虫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蚯蚓是自由生活种类,蛔虫营内寄生生活,在躯体结构上反映着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变化特点,也反映出假体腔动物与真体腔动物不同的结构特点,环毛蚓是典型的环节动物,环节动物又是真体腔动物,蛔虫是假体腔动物,两者虽然在外形上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内部结构,反映出真体腔动物与假体腔动物的不同结构特点。通过对这两种动物的解剖观察和比较,可以了解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进步特征,以及动物各种器官结构和机能在相互联系中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与器材 人蛔虫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 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 显微镜,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 1.2 研究方法 比较解剖法绘图分析法显微观察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体腔、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 2 观察结果与分析 2.1 人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切片观察 蛔虫(Ascaris suum)是无脊椎动物,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 ),线虫纲(Nematoda)蛔目(Ascaridida )蛔科( Ascarididae )。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2.1.1人蛔虫的外形观察 蛔虫的身体为灰白色长圆柱状,形似蚯蚓,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有交合刺两枚;雌虫稍长而粗,圆锥形尾部不弯曲。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精)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06305 学时:34 学分:1 开课对象:科学教育系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General biology experiment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类一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在突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基础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贯穿生物学原理,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性到提高层次的实验,构成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和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总共34学时,1学分。 实验一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与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 制作方法。 3、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双筒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与维护方法。 2、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3、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蝗虫的肌肉组织分离片、血涂片。 4、利用显微镜观察动物4类组织玻片标本。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双筒光学显微镜,无菌牙签,解剖器材,玻片,注射器,染色缸,蛙,蝗虫 7% 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0.1M碘液或0.1%亚甲基蓝,1%硝酸银,甲醇,姬母萨染液。

环毛蚓的外形与解剖

环毛蚓的外形与解剖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环毛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环节动物的一般特征。 2、练习和掌握动物解剖的一般方法。 实验内容: 1、动物解剖的一般方法。 2、观察环毛蚓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 一、动物解剖的一般方法 1、尽量使用新鲜材料做解剖实验。 2、解剖前应对解剖的动物作全面的观察,明确其前后、左右、背腹及内脏器官的大致部位。 3、小型动物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大头针应斜插。 3、明确具体解剖的要求,解剖时要求的步骤顺序解剖,应小心地用拨开、分离等方法把要观察的部分显露出来,而应少用刀和剪刀,切与剪。 4、要沿着器官结构来解剖,保留器官结构的完整性, 保留能保留的联系,以利于分辨与观察。 5、在蜡盘上加水,避免干燥,便于观察。 二、环毛蚓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1、外形: 环毛蚓身体呈长圆柱状,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数约为120-169节,体节之间为节间沟。除体前端第1和后端的2、3节外,每体节中央有一圈刚毛(用指逆抚,可感觉)。身体前部第14-16节无节,为环带。 (1)前端和后端 前端第一节为围口节,围口节前端中央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 后端肛门纵裂,在身体最后端。 (2)背面和腹面 背面为颜色较深的一面。从第11节开始,每节的节间沟近背中线处均有一背孔,体液可以从背孔向外射出

腹面为颜色较淡的一面。在7-8、8-9节之间的腹面两侧,有两对受精囊孔。(3)雌雄生殖孔 雌性生殖孔1个,位于第14节的腹面中央; 雄性生殖孔1对,在第18节腹面两侧。雄性生殖孔附近有小而圆的生殖乳突 2、内部解剖 ①将环毛蚓背面朝上,置于腊盘内,在身体前三分之一处,左手展开食指和中指轻轻压环毛蚓背侧,右手持解剖剪在略偏背中线处由后向前剪开体壁,用镊子向两侧掀开体壁,观察真体腔和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的隔膜 ②用解剖刀划开肠管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第14节向前的隔膜越来越厚,需要用眼科剪将隔膜剪开,将剪开的体壁向两侧展平,并用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蜡盘的蜡板上,约每5节插一针,左右交错,针体向外倾斜45度。 ③加清水没过环毛蚓依次观察 注意:剪开体壁时,注意避开背中线的背血管,剪刀尖稍向上挑起,以免损伤内部器官 剪开体前端体腔隔膜时,勿损伤生殖器官 α .消化系统剖开蚯蚓,可见一条纵贯身体中央的消化管 口腔位于第1-2节; 咽位于第2-5节,肌肉发达,较膨大; 食道细长,位于第6-7节; 嗉囊稍膨大,位于第7-8节;

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1

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 (普通动物学实验) 学生吴莎极指导老师王茜 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 摘要:利用解剖比较的方法,根据对蛔虫与环毛蚓的观察比较,了解其在对称形式、分节现象、体腔、消化系、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演化形式.假体腔动物蛔虫,消化管发育完善,体表被角质膜,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有真体腔,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分节现象和真体腔的出现使各种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关键词:猪蛔虫环毛蚓解剖结构横切结构 前言:环节动物是典型的真体腔动物,代表动物蚯蚓虽与蛔虫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蚯蚓是自由生活种类,蛔虫营内寄生生活,在躯体结构上反映着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变化特点,也反映出假体腔动物与真体腔动物不同的结构特点.通过对蛔虫(假体腔动物)和环毛蚓(真体腔动物)的比较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动物的主要区别,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真体腔与假体腔动物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主要区别及真体腔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以猪蛔虫(Ascaris suum)浸制标本、蛔虫横切玻片、环毛蚓(Pheretima)浸制标本、环毛蚓横切玻片为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比较解剖法绘图分析法显微观察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体腔、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的方法 2.结构与分析 2.1猪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组织切片观察 2.1.1猪蛔虫(Ascaris suum)的外形观察 将蛔虫置于解剖盘中腹以清水,观察其大小、形状,辨别其前、后、背、腹、雌、雄.蛔虫体呈圆筒形,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体表有很多的细的条纹,表面有角质膜如图一所示,雌虫体较粗大,躯体前端钝,后端尖.雄虫较细小,后端向腹面弯曲.

观察和解剖蚯蚓

观察和解剖蚯蚓 姓名学校 考察评价: 【实验目的】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2、观察蚯蚓的内部结构。 3、学会解剖蚯蚓的方法。 【实验材料】 活的蚯蚓,玻璃棒,解剖盘,解剖剪,大头针,蜡盘,棉球,聚光小电筒。【方法步骤】 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取一条活蚯蚓,观察:体节、环带;怎样区别蚯蚓的前端、后端? 用手指在蚯蚓身体腹面抚摸,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 二、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用玻璃棒分别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看看分别有什么反应? 用手电筒光照射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看看分别有什么反应? 三、观察蚯蚓的内部结构 1、剪开蚯蚓体壁前端 以左手中指和食指夹住蚯蚓前端,拇指与无名指夹住后段,身体背面向上。以右手持解剖剪,在拇指与无名指夹住的部位略偏背中线的右侧,将解剖剪插入体壁并稍向上挑,向前剪开体壁。剪到前2~4节时要特别注意,以免破坏脑神经节。 2、从以上下剪处向后用同样的方法剪开体壁后端。 3、将剪好的蚯蚓放在蜡盘中,先找到环带的位置,将蚯蚓靠近蜡盘长端,用大头针以45度角向外 倾斜插住环带正中的一侧于蜡盘上。用同样的方法插住另一侧。环带正中是第15节,这时一边用解剖刀划开消化道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一边向前每5节的两侧各插一根大头针,插到前面的14节左右时节间隔膜越来越厚,肌肉很多,需用剪子将隔膜和肌肉剪开,再插大头针。插完前端后,以同样的方法向后每10节或每20节两侧各插一根大头针,直至肛门。 4、完成上述步骤后,用清水加入到蜡盘内,水量以浸没蚯蚓为宜。 5、观察蚯蚓的内部结构 ⑴消化系统环毛蚓的消化系统是一条直管,从前向后依次为口、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肠、 盲肠、肛门。 ⑵循环系统解剖蚯蚓可以看到一条背血管,一条腹血管和连接背腹血管的八对大血管弧,一般称其 中四对血管弧(环状血管)为心脏。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中线上,腹血管位于消化道之下,腹神经链之上,背血管和腹血管都是纵贯身体前后的血管。环状的心脏连接背、腹血管,用镊子向一侧掀起砂囊即可看见。 ⑶生殖系统用镊子和剪刀小心地将食道至第20节之间的消化道去除,但要保留隔膜。这时可以看 到雄性生殖器官,包括储精囊、椭圆形的精巢、很细的输精管、第18体节腹面的一对雄性生殖孔和花瓣状的一对前列腺。还可以看到雌性生殖器官包括:一对位于第13体节前隔膜后壁上的一对很小的卵巢;第13体节后隔膜上的两个喇叭状的卵漏斗;卵漏斗后接两个很短的输卵管,输卵管穿过隔膜进入第14体节,在第14体节腹神经索下方会合,开口于第14体节的雌性生殖孔。属于雌性生殖器官的还有2~3对受精囊,每一个受精囊由一个盲管和一个囊组成,共同开口于前一节的受精囊孔。 ⑷神经系统用解剖针和镊子小心剥除咽部附近的肌肉,就可以看到第3节咽的上部有一个白色的 咽上神经节两侧有围咽神经绕过咽,连接到腹面。用解剖剪将咽上神经节前的口腔剪断,以解剖针小心剥离咽上神经节与咽的粘连,然后从后端将咽抽出,若将后面的消化系统全部去掉,就可以看到完整的神经系统。在腹神经索上,每个体节都有一个膨大的神经节,由神经节发出的神经分枝通到体壁和内脏器官。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试验报告 篇一:蚯蚓解剖试验预习报告 试验五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预习报告 小组成员:卢俊萌、叶伟青、易雅健 一、标本处理 对培育的蚯蚓,如需要制作标本,留待将来观看内部构造,可以作成浸制标本。标本制作要经过停食、麻醉、固定和保存4 个步骤。 1.停食 将蚯蚓自培育箱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放在垫有湿草纸的玻璃缸中,停食两天,使它的肠中泥土排尽。然后喂给碎的湿草纸5~7 天,填充肠管,以利于将来观看肠管的形态。 2.麻醉 将上述蚯蚓转入搪瓷盘内,同时放入肯定量的清水,再渐渐滴入95%酒精,直到使盘中的清水变成10%的酒精溶液为止〔事先应量得搪瓷盘中的水量,按比例参加肯定量的酒精〕。两个小时以后,蚯蚓背孔分泌出大量粘液,说明已经麻醉死亡。 3.固定 取已经麻醉的蚯蚓,平放解剖盘中,从它身体后端侧面,用注射器向体内注射固定液,直到使蚯蚓的身体呈饱满状态为止。 4.保存

将注射后的蚯蚓,平放在纱布上,大约每20~30 条裹成一卷,使其直立在标本瓶中,然后参加上述固定液,便可长期保存。要留意每条蚯蚓的身体肯定要平直,不能发生扭曲现象,否则将来解剖时就会背腹难辨,给解剖工作带来困难。 二、观看内容及识别 〔一〕外形观看 1.体色 体色呈暗红或灰黑,反面因有大量色素故色深,腹面色浅.背部有明显的深色背中线,腹部颜色较浅。 2.外形 蚯蚓呈圆筒形,由很多环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的凹槽称节间,在每一环节上的小沟称体环沟。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终几节无刚毛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 3.前端 围口节、口前叶和口:围口节为前端第一节,松软,可伸缩.口位于围口节前端中心,横裂状。口前叶为围口节背侧向前伸出的一肉质唇状突起,能伸缩,当其布满体液而饱满时,有探究和挖土功能。 生殖带:占据14~16 体节处的棕色指环状物,稍隆起,色较深.生殖带所在的各节间界限不清.可依据生殖带推断蚯蚓前后端。 4.后端 肛门,在最末节的一纵裂状小孔。 5.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