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习题第1课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习题第1课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测试习题

第一课时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臀.部两栖.褶.皱

潮汐.劫.难陨.石

2.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检测衍射泛大陆 B.膨胀彗星岛屿链

C.漂移追溯不解之迷 D.地震漂移天衣无缝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劫难

(2)天衣无缝

(3)追溯

(4)致密

4.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B.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C.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恐龙的灭绝呢?是星体撞击呢?还是火山爆发?D.“毫无疑问,”教授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5.填空。

(1)本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两篇短文的作者是,他是国泰斗,两篇文章同为。

(2)《恐龙无处不在》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同。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答案】tún qī zhě xī jié yǔn

2.【答案】C

【解析】C.“迷”写作“谜”;故选C。

3.【答案】(1)灾祸,灾难。(2)没有一点破绽。(3)往上探究。(4)细致精密。

4.【答案】B

【解析】A.句号放在引号外面;C.选择问句中,问号只用在句末,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故应将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D.前后都是教授说的话,那么教授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故应将冒号改为逗号;故选B。5.【答案】(1)阿西莫夫美科幻小说科普作品(2)大陆漂移假说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得出的结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 (含答案) 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 (1)piāo yí (2)liú shì(3)zhě zhòu (4)xié dài (5)jié nàn (6)zhì mì (7)zhuī sù (8)tiān yī wú fèng 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 (1):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2):随身带着。(3):不能弄明白的事物。 (4):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5):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幅画原已破损,但经过郑师傅一天的精心修补和整理,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破旧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B.古生物学家发现原始人类遗骸化石,时间可追溯到180万年前,这表明人类最古老的祖先当时生活在该区。 C.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你我懂得时间之于生命的重要。 D.麦收时节,某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森林扑火实战演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演练提升森林防火指挥员和队员们的实战能力。 B.进博会不仅是采购、交易、洽谈、合作的舞台,更是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措施成果及走向的窗口。 C.2019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 D.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阿西莫夫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B.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属于科普作品。 C.《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板块构造”学说。 D.《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6.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当喷发时,会排放出四处流淌的液体。 ②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 ℃的天体上。 ③在形态上,冰火山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 ④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是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 ⑤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 ⑥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观。 A④①③⑤②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②③①⑤⑥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 (一)课内主旨归纳 7.《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假说。《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特征等的介绍,证明了导致了恐龙灭绝。两篇文章表明一个观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8.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 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3)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受“萨德”事件的影响,今年三月中国人到韩国旅游的人数同比减少了一倍。 B. 能否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均衡教育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C. 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 D.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于用来运送乘客或运输货物的空间状若密封的胶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胶 囊列车” ②在此基础上,“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于2013年提出了“超级环”的设想, 即超级高铁的雏形 ③这一概念最初于1997年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奥斯特提出,并获得技术专利 ④超级高铁的学名叫超音速空气动力火车 ⑤它实际上是一种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在近乎真空管运输系统中超高速运行的 特殊交通工具。 A. ④③②⑤① B. ⑤③④①② C. ⑤③①④② D. ④⑤②③① 二、语言表达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神奇的自然界里,动物的易容技术真可谓大师级别。它们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和毛病。实际上,动物伪装术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式,能避免一些大自然的劼难,提高它们的生存概率。 (1)文段中有一个词书写有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______”应改为“______” (2)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 5.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的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______,______;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 三、其他 6.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海水的______(cháo xī)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______(dǐdá)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______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 ..______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7.“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 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鸟臀(tún)褶皱(zhě)两栖(xī) B.潮汐(xī)劫难(jié)衍射(yǎn) C.追溯(sù)遗骸(hái)陨石(xǔn) D.蟾蜍(yú)驮着(tuó)地壳(qiào)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3)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B.“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C.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D.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4.指出下面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③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及答案 内容预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Ⅰ.基础知识应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遗骸()劫难()褶皱()追溯()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骨骼蟾蜍飘移深渊B驮着汇聚分裂爆发 C措施致蜜趋势膨胀D携带悲残舒适流逝 3、解释词语 ⑴追溯:----------------。 ⑵劫难:----------------。 4、阿西莫夫是--国---作家和---家。两篇短文均选自----。 5、《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6、判断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

⑴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句中的双引号表示----------。 ⑵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句中的括号表示--------。 7、根据语境,完成仿句 科学是美丽的,它是开在人类心灵之野的一朵玫瑰,是闪在广袤宇宙的一颗明星,是--------,是------------。 8、你还知道有关“恐龙”的其他情况吗?请写下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Ⅱ.课内精段赏析 (一) ⑴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⑵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的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地区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化石。 ⑶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自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⑷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恐龙无处不在》第四自然段举了青蛙、蟾蜍的例子,原因是()。A.作者熟悉青蛙、蟾蜍。 B.作者喜欢青蛙、蟾蜍。 C.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有代表性,简明易懂。 D.作者举不出别的例子。 2.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褶皱(zhě)劫难(jié)骨骼(gé) B.遗骸(hái)蟾蜍(yú)撞击(zhuàng) C.两栖(xī)深渊(yuān)鸟臀(tún) D.追溯(suó)衍射(yǎn)溅到(iiàn) 3.《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11月6日,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以①和合共美①为年度主题,在秋意盎然的园林中移步换景,与生旦净末擦肩而过,看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在专业剧场看名家名剧,“皮黄”“水磨”唱出百味人生②专家大

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③一场与戏曲跨越时空的约会又将如约而至。在形式④内容方面全面升级。 A.“” ;。,B.《》;…… 、 C.“” ;…… 、D.《》;。,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B.精神文明建设的“五个一工程”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作品,提高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 C.中华诗词可以说是我们精神文化的土壤,它具有恒久的魅力,能够穿越千百年给现在的我们以精神寄托。 D.青少年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二、综合性学习 6.你所在班级举办“致敬英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请仿照示例,用比喻句说出你对英雄的认识。 示例:英雄就是力挽狂澜的舵手________。 (2)老师对全校同学了解的英雄人物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如下图,请分析图表,写出结论。 结论: 三、现代文阅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习题第1课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测试习题 第一课时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臀.部两栖.褶.皱 潮汐.劫.难陨.石 2.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检测衍射泛大陆 B.膨胀彗星岛屿链 C.漂移追溯不解之迷 D.地震漂移天衣无缝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劫难 (2)天衣无缝 (3)追溯 (4)致密 4.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B.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C.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恐龙的灭绝呢?是星体撞击呢?还是火山爆发?D.“毫无疑问,”教授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5.填空。 (1)本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两篇短文的作者是,他是国泰斗,两篇文章同为。 (2)《恐龙无处不在》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同。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答案】tún qī zhě xī jié yǔn 2.【答案】C 【解析】C.“迷”写作“谜”;故选C。 3.【答案】(1)灾祸,灾难。(2)没有一点破绽。(3)往上探究。(4)细致精密。 4.【答案】B 【解析】A.句号放在引号外面;C.选择问句中,问号只用在句末,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故应将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D.前后都是教授说的话,那么教授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故应将冒号改为逗号;故选B。5.【答案】(1)阿西莫夫美科幻小说科普作品(2)大陆漂移假说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得出的结论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预习及作业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预习及作业 第一课时预习及作业 课前自学: 1.明确课时目标: ①读懂事理。 ②理清顺序。 ③体会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 2.完成预习任务: ①抄写下列词语并注意划线字的读音: 遗骸(hái)褶皱(zhě)劫难(jiénàn)追溯(sù) 两栖(qī)鸟臀目(tún)骨骼(ɡé)衍射(yǎn) 潮汐(xī)硅(ɡuī)携带(xié)铱(yī) 陨石(yǔn)漂移流逝彗星 致密熔化(rónɡ)溶解(rónɡ)天衣无缝(fèng)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或体积增长。 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③读课文,思考:

⑴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⑵找出文中的设问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 ⑶你认为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⑷找出你认为有意思的句子,说说有意思在哪里。 课内作业: 1.课后搜集“大陆漂移”的其他例证,写成小短文,待正式开学后相互交流。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的方法,梳理第二篇短文《被压扁的沙 子》的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进一步体会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并比较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拓展作业: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神奇的自然界里,动物的易容技术真可谓大师级别。它们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和毛病。实际上,动物伪装术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式,能避免一些大自然的劼难,提高它们的生存概率。 (1)文段中有一个词书写有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应改为“” (2)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受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春节中国人到韩国旅游的人数同比减少了三倍。 B.能否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均衡教育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C.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 D.今年“两会”欺间,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遗骸()褶皱()()追溯() 鸟臀目()两栖动物() 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 了;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同。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A组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鸟tún( )目zhězhòu( ) xié( )带 潮xī( ) 领yù( ) yǎn( )射 2.下列词语有写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流逝:人员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 第1页共8页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 石。(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B组 5.把下面的几个句子改写成一组排比句,但不要改变原意。 在逆境中保持自信。 在任何环境中都有能力自我适应、自我发展。 是在重压下的勇敢。 生命的真谛是在艰苦奋斗中的奋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页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一、做客“联想吧” 恐龙,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你能否举出你知道的一些恐龙的名称?(两例就好!) ①②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加油!) 骨骼( )( ) 鸟臀目( ) 蟾蜍( )( ) 两栖( ) 岛屿链( ) 潮汐( ) 陨( )石二氧化硅( ) 衍( )射 三、你能给下列词语一个合理的解释吗?(看你的了!) ①追溯: ②天衣无缝: 四、知识延伸 本单元我们所学习的都是事理说明文,那么,请阅读下面一篇事理说明文,自查一下你的掌握情况!(加油!加油!) ①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②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大大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

作用。a目前全世界约有9亿人生活在b对健康十分有害c的环境中。 ③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生产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吨砷、110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 )。 ④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使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⑤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人类都被追究为罪魁祸首!这就是地球最大的不幸——人满为患! ⑥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1.阅读全文,并给这篇文章加一个题目。 2.“二氧化碳浓度严重超标”一句是从第②段抽出来的,请将它还原到第②段a、b、c三处中最合适的一处。 3.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在第③段中的括号里。 A.明显 B.加剧 C.显著 D.强烈 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5.要减轻地球的负担,保护地球,你认为人类应采取哪些对策?(多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练习(附答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第一课时 当堂达标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上汉字。 领yù( ) 骨ɡé( ) 鸟臀.目( ) 地壳.( ) zhě( )皱 xié( )带悲cǎn( ) 尘āi( ) 潮汐 ..( ) jié( )难二氧化硅.( ) 陨.( )石 péng( )胀追s ù( ) 衍.( )射天衣无fèng( ) 二、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 D. 飘移板块飘移飘逸白云飘逸 三、填空。 (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介绍有关恐龙知识的______(文体),选自______。作者阿西莫夫是______(国)著名的________。 (2)《恐龙无处不在》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它为_______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2)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3)《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五、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参考答案: 【示例一】 《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合恐龙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的结论。 【示例二】 《被压扁的沙子》开篇提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引起读者对恐龙突然灭绝的原因的兴趣,然后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接着用地质学的发现证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星体撞击。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粗的字注音。遗骸()褶皱()()追溯()鸟臀目()两栖动物()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同。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一)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5、给加粗的字注音。潮汐()大劫难()6、.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7、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①②③④⑤8、.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9、.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10、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11、第③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三、写作12、“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写一篇300字的短文。参考答案:一、1、háizhězhòusùtúnqī2、大陆漂移假说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得出的结论3、然而由于所以从而4、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二、(一)5、xījié6、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7、.①‖②③④‖⑤层意略8、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撞击说火山说9、特定称谓解释说明10、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11、举例子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三、12、举例要紧扣这句话且有代表性。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与答案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李陈妍审核:林剑波学校:班级:学生: 一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目(2)chánchú()() (3)xié()带(4)潮xī() (5)领yù()(6)yǎn()射 (7)二氧化guī()(8)排chì()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 (2)() 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 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 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 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 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的道理。() 二课时达标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 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 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 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 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 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 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综合练习及答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综合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带碰撞.() 褶.皱()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严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国家、家,代表作有《》《》等。 4.“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答: (2)该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40字左右。 答: (3)李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特意在网上找了一则资料,但是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A】如今,这股风潮逐渐慢慢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B】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增加,人类活动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①【A】处画线句中有语义重复的问题,应将“”或“”删去。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回答问题。 5.“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第1课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习题含答案(部编版)

第1课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积累和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鸟臀.(tún)褶.皱(zhě)两栖.(xī)岛屿.(yǔ) B、潮汐.(xī)劫.难(jié)衍.射(yǎn)骨骼.(gé) C、追溯.(sù)遗骸.(hái)陨.石(xǔn)熔.化(róng) D、蟾蜍.(yú)携.带(xié)膨胀.(zhàng)地壳.(qiào)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栖”应读“qī”。C 项“陨”应读“yǔn”。D项“蜍”应读“c hú”。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骨骼蟾蜍飘移深渊 B、驮着汇聚分裂爆发 C、措施致蜜趋势膨胀 D、携带悲残舒适流逝 【答案】B 【解析】考查字形的识记。A项,“飘移”应为“漂移”;C项,“致蜜”应为“致密”;D项,“悲残”应为“悲惨”。故答案为B。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 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答案】B 【解析】似乎:大多数情况下为副词,表示揣测,有仿佛、好像的意思。几乎:①将近于;接近于于。②差点儿(儿化)。恐龙时期的生活环境离现在太远,只能推测,不能确定,故用“似乎”。常常:指时常,经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一直:始终。对新观点争论的频率,用“一直”没有时间间断,能表示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的不懈精神,而“常常”有时间间断。可:允许。可能:(副副)也许;或(表示对情况的估计)根据原文可知,止此处是肯定的意思,故应是“可”。应该: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肯定(副)一定;无疑问。句中有一个“似乎”表明这种情况是猜测,而肯定是非常确信,故应是“应该”。故选B。 二、课内阅读。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迁移”有主动的意味,应用在恐龙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章中的段落能否调换顺序的问题,解答时需要明确这两个段落分别论述了什么,然后指出它们之间的内部关系,据此分析即可。要注意的是,此类题的答案一般是不能调换。“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基础题 (一)基本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尘埃.()鸟臀.目()携.带() 追溯.()陨.石()劫.难()褶.皱() 2.找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其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 (2)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风,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3)如果你反温度升得足够高,就使这种变化加快。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4.文学常识填空: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作者阿西莫夫是国著名科普作家和小说家。 (二)文本探究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这两篇短文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6.指出下面两个名使用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三)课内精读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7.“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由相应的汉字。 jié(______)难yǔn(______)石 yǎn(______)射huì(______)星 二、选择题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马龙以目空一切 ....的气势击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 B.看起来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 ....,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 C.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动物,过不了多久,好多动物就会像恐龙一样销声匿迹 ....。 D.这对热恋中的情侣一起发誓:即使海枯石烂 ....也永不变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各项说法未正确的一项是()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