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型归纳50题含解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型归纳50题含解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型归纳50题含解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型归纳50题含解析

1.王老师有一盒铅笔,如平均分给2名同学余1支,平均分给3名同学余2支,平均分给4名同学余3支,平均分给5名同学余4支。问这盒铅笔最少有多少支?

解题思路:

依照题意,能够将题中的条件转化为:平均分给2名同学、3名同学、4名同学、5名同学都少一支,因此,求出2、3、4、5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确实是要求的问题。

答题:

解:2、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

60-1=59(支)

答:这盒铅笔最少有59支。

2. 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假如只把底增加8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先的面积?

解题思路:

依照只把底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先平行四边形的高。依照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先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用原先的底乘以原先的高确实是要求的面积。

答题:

解:(40÷5)×(40÷8)=40(平方米)

答:平行四边形地原先的面积是40平方米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通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依照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 times;2千米,又知通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依照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 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内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动身,相向而行,通过一段时刻,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修理,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动身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刻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依照已知两车内午8时从两站动身,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刻。依照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刻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刻: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爱好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

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动身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刻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刻,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千米,也确实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刻。

答题: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

4.5-?3.5)=3.5-1=2.5(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刻:

2.5÷(4.5-

3.5)=2.5÷1=2.5(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7. 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解题思路:

依照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假如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确实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确实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答题:

解:乙仓存粮:

(32.5×2+5)÷(4+1)=(65+5)÷5=70÷5=14(吨)

甲仓存粮:

14×4-5=56-5=51(吨)

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8. 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解题思路:

依照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能够如此考虑:假如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

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答题:

解:乙每天修的米数:

(400-10×4)÷(4+5)=(400-40)÷9=360÷9=40 (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40×2+10=80+10=90(米)

答:两队每天修90米。

9. 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题思路:

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假如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

答题:

解:每把椅子的价钱:

(455-30×6)÷(6+5)=(455-180)÷11=275÷11= 25(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

25+30=55(元)

答: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

10. 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依照已知的两车的速度可求速度差,依照两车的速度差及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路程,可求出两车行驶的时刻,进而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答题:

解:(7+65)×[40÷(75- 65)]=140×[40÷10]=1 40×4=56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560千米。

11. 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假如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解题思路:

依照已知托运玻璃250箱,每箱运费20元,可求出应对运费总钱数。依照每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的条件可知,应对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里有几个(100+20)元,确实是损坏几箱。

答题:

解:(20×250-4400)÷(10+20)=600÷120=5(箱)

答:损坏了5箱。

12. 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动身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动身,第二中队动身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解题思路:

因第一中队早动身2小时比第二中队先行4×2千米,而每小时第二中队比第一中队多行(12-4)千米,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队追上第一中队的时刻。

答题:

解:4×2÷(12-4)=4×2÷8 =1(时)

答:第二中队1小时能追上第一中队。

13. 某厂运来一堆煤,假如每天烧1500千克,比打算提早一天烧完,假如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打算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明白,前后烧煤总数量相差(1500+1000)千克,是由每天相差(1500-1000)千克造成的,由此可求出原打算烧的天数,进而再求出这堆煤的数量。

答题:

解:原打算烧煤天数:

(1500+1000)÷(1500-1000)=2500÷500=5(天)

这堆煤的重量:

1500×(5-1)=1500×4=6000(千克)

答:这堆煤有6000千克。

14. 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解题思路:

小红打算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与实际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量是相等的,找回0.45元,说明(8-5)支铅笔当作(8-5)本练习本运算,相差0.45元。由此可求练习本的单价比铅笔贵的钱数。从总钱数里去掉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剩余的则是(5+8)支铅笔的钱数。进而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每本练习本比每支铅笔贵的钱数:

0.45÷(8-5)=0.45÷3=0.15(元)

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

0.15×8=1.2(元)

每支铅笔的价钱:

(3.8-1.2)÷(5+8)=2.6÷1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15. 依照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解题思路:

依照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答题:

解:卡车的数量:

360÷[10×6÷(8-6)]=360÷[10×6&divi de;2]=360÷30=12(辆)

客车的数量:

360÷[10×6÷(8-6)+10]=360÷[30+10]=360& divide;40=9(辆)

答:可用卡车12辆,客车9辆。

16. 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打算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打算多修80米,如此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早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解题思路:

依照打算每天修720米,如此实际提早的长度是(720×3-1200)米。依照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数,进而求公路的全长。

答题:

解:已修的天数:

(720×3-1200)÷80=960÷80=12(天)

公路全长:

(720+80)×12+1200=800×12+1200=9600+1200=10800(米)

答:这条公路全长10800米。

17. 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假如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解题思路:

依照已知条件,可求12个纸箱转化成木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木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答题:

解:12个纸箱相当木箱的个数:

2×(12÷3)=2×4=8(个)

一个木箱装鞋的双数:

1800÷(8+4)=18000÷12=150(双)

一个纸箱装鞋的双数:

150×2÷3=100(双)

答: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木箱可装鞋150双

18. 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明白,每天用去30袋水泥,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时用完。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如此才累计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多少个少用的沙子袋数,便可求出用的天数。进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总袋数。

答题:

解:水泥用完的天数:

120÷(30×2-40)=120÷20=6(天)

水泥的总袋数:

30×6=180(袋)

沙子的总袋数:

180×2=360(袋)

答:运进水泥180袋,沙子360袋。

19. 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依照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如此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

答题:

解:每个茶杯的价钱:

90÷(4×5+10)=3(元)

每个保温瓶的价钱:

3×4=12(元)

答: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

20. 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解题思路:

已知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可知第一个加数是第二个加数的10倍,那么两个加数的和572,确实是第二个加数的(10+1)倍。

答题:

解:第一个加数:

572÷(10+1)=52

第二个加数:

52×10=520

答:这两个加数分别是52和520。

21. 一桶油连桶重16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9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16千克和9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9千克是半桶油和桶的重量,去掉半桶油的重量确实是桶的重量。

答题:

解:9-(16-9)=9-7=2(千克)

答:桶重2千克。

22. 一桶油连桶重10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5.5千克,原先有油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10千克与5.5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再乘以2确实是原先油的重量。

答题:

解:(10-5.5)×2=9(千克)

答:原先有油9千克。

23. 用一只水桶装水,把水加到原先的2倍,连桶重10千克,假如把水加到原先的5倍,连桶重22千克。桶里原有水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桶里原有水的(5-2)倍正好是(22-10)千克,由此可求出桶里原有水的重量。

答题:

解:(22-10)÷(5-2)=12÷3=4(千克)

答:桶里原有水4千克。

24. 小红和小华共有故事书36本。假如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原先小红和小华各有多少本?

解题思路:

从“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这一条件,可知小红比小华多(5×2)本书,用共有的36本去掉小红比小华多的本数,剩下的本数正好是小华本数的2倍。

答题:

解:小华有书的本数:

(36-5×2)÷2=13(本)

小红有书的本数:

13+5×2=23(本)

答:原先小红有23本,小华有13本。

25. 有5桶油重量相等,假如从每只桶里取出15千克,则5只桶里所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先2桶油的重量。原先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知,5桶油共取出(15×5)千克。由于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先2桶油的重量,能够推出(5-2)桶油的重量是(15×5)千克。

答题:

解:15×5÷(5-2)=25(千克)

答:原先每桶油重25千克。

26. 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

解题思路:

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只锯出了(3-1)个锯口,如此就能够求出锯出每个锯口所需要的时刻,进一步即能够求出锯成5段所需的时刻。

答题:

解:9÷(3-1)×(5-1)=18(分)

答:锯成5段需要18分钟。

27. 一个车间,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原有男工多少人?女工多少人?

解题思路:

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女工仍比男工少35人。这时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也确实是说少的35人是女工人数的(2-1)倍。如此就可求显现在女工多少人,然后再分别求出男、女工原先各多少人。

答题:

解:35÷(2-1)=35(人)

女工原有:

35+17=52(人)

男工原有:

52+35=87(人)

答:原有男工87人,女工52人。

28. 李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因逆风多用1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由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可求出两地的路程,即返回时所行的路程。由去时5小时到达和返回时多用1小时,可求出返回时所用时刻。

答题:

解:12×5÷(5+1)=10(千米)

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10千米。

29. 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假如甲带了一只狗与甲同时动身,狗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跑去,遇到乙赶忙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又回头向飞跑去,如此二人相遇时,狗跑了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由题意知,狗跑的时刻正好是二人的相遇时刻,又知狗的速度,如此就可求出狗跑了多少千米。

答题:

解:18÷(5+4)=2(小时)

8×2=16(千米)

答:狗跑了16千米。

30. 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一共有21个,黄球和白球一共有20个,红球和白球一共有19个。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解题思路:

由条件知,(21+20+19)表示三种球总个数的2倍,由此可求出三种球的总个数,再依照题目中的条件就能够求出三种球各多少个。

答题:

解:总个数:

(21+20+19)÷2=30(个)

白球:30-21=9(个)

红球:30-20=10(个)

黄球:30-19=11(个)

答:白球有9个,红球有10个,黄球有11个。

31. 在一根粗钢管上接细钢管。假如接2根细钢管共长18米,假如接5根细钢管共长33米。一根粗钢管和一根细钢管各长多少米?

解题思路:

依照题意,33米比18米长的米数正好是3根细钢管的长度,由此可求出一根细钢管的长度,然后求一根粗钢管的长度。

答题:

解:(33-18)÷(5-2)=5(米)

18-5×2=8(米)

答:一根粗钢管长8米,一根细钢管长5米。

32. 水泥厂原打算12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生产水泥4.8吨,结果10天就完成了任务,原打算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

解题思路:

由题意知,实际10天比原打算10天多生产水泥(4.8×10)吨,而多生产的这些水泥按原打算还需用(12-10)天才能完成,也确实是说原打算(12-10)天能生产水泥(4.8×10)吨。

答题:

解:4.8×10÷(12-10)=24(吨)

答:原打算每天生产水泥24吨。

33. 学校举办歌舞晚会,共有80人参加了表演。其中唱歌的有70人,跳舞的有30人,既唱歌又跳舞的有多少人?

解题思路:

由题意知,实际10天比原打算10天多生产水泥(4.8×10)吨,而多生产的这些水泥按原打算还需用(12-10)天才能完成,也确实是说原打算(12-10)天能生产水泥(4.8×10)吨。

答题:

解:4.8×10÷(12-10)=24(吨)

答:原打算每天生产水泥24吨。

34. 学校举办语文、数学双科竞赛,三年级一班有59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36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38人,一科也没参加的有5人。双科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解题思路:

参加语文竞赛的36人中有参加数学竞赛的,同样参加数学竞赛的3 8人中也有参加语文竞赛的,假如把两者加起来,那么既参加语文竞赛又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就统计了两次,因此将参加语文竞赛的人数加上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再加上一科也没参加的人数减去全班人数确实是双科都参加的人数。

答题:

解:36+38+5-59=20(人)

答:双科都参加的有20人。

35. 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这一条件,能够推出4张桌子就相当于10把椅子的价钱,买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也就相当于买16把椅子共用640元。

答题:

解:5×(4÷2)+6=16(把)

640÷16=40(元)

40×5÷2=10O(元)

答: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分别是100元、40元。

36. 父亲今年45岁,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亲小孩的4倍,今年亲小孩多少岁?

解题思路:

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45-5)岁,亲小孩的年龄是(45-5)÷4岁,再加上5确实是今年亲小孩的年龄。

答题:

解:(45-5)÷4+5 =10+5 =15(岁)

答:今年亲小孩15岁。

37. 有两桶油,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假如从甲桶倒入乙桶1 8千克,两桶油就一样重,原先每桶各有多少千克油?

解题思路:

“假如从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两桶油就一样重”可推出:甲桶油的重量比乙桶多(18×2)千克,又知“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可知(18×2)千克正好是乙桶油重量的(4-1)倍。

答题:

解:18×2÷(4-1)=12(千克)

12×4=48(千克)

答:原先甲桶有油48千克,乙桶有油12千克。

38. 光明小学举办数学知识竞赛,一共20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3分,不答得0分。小丽得了79分,她答对几道,答错几道,有几题没答?

解题思路:

依照题意,20题全部答对得100分,答错一题将失去(5+3)分,而不答仅失去5分。小丽共失去(100-79)分。再依照(100-79)÷8=2(题)……5(分),分析答对、答错和没答的题数。

答题:

解:(5×20-75)÷8=2(题)……5(分)

20-2-1=17(题)

答:答对17题,答错2题,有1题没答。

39. 光明小学举办数学知识竞赛,一共20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3分,不答得0分。小丽得了79分,她答对几道,答错几道,有几题没答?

解题思路:

“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两车所行的路程是两车身长之和,即(240+264)米,速度之和为(20+16)米。依照路程、速度和时刻的关系,就可求得所需时刻。

答题:

解:(240+264)÷(20+16)=504÷30 =14(秒)

答: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需要14秒。

40. 一列火车长600米,通过一条长1150米的隧道,已知火车的速度是每分700米,问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几分?

解题思路:

火车通过隧道是指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行的路程正好是车身与隧道长度之和。

答题:

解:(600+1150)÷700 =1750÷700 =2.5(分)

答:火车通过隧道需2.5分。

4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假如每分走50米,则正好到上课时刻;假如每分走60米,则离上课时刻还有2分。问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有多远?

解题思路:

在每分走50米的到校时刻内按两种速度走,相差的路程是(60&time s;2)米,又知每秒相差(60-50)米,这就可求出小明按每分50米的到校时刻。

答题:

解:60×2÷(60-50)=12(分)

50×12=600(米)

答: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是600米。

42.有一周长600米的环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400米,通过几分钟二人第一次相遇?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二人第一次相遇时,乙比甲多跑一周,即600米,又知乙每分钟比甲多跑(400-300)米,即可求第一次相遇时通过的时刻。

答题:

解:600÷(400-300)=600÷100 =6(分)

答:通过6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

43.有一个长方形纸板,假如只把长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8平方米;假如只把宽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12平方厘米。那个长方形纸板原先的面积是多少?

解题思路:

由“只把宽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12平方厘米”,可求出原先的长是:(12÷2)厘米,同理原先的宽确实是(8÷2)厘米,求出长和宽,就能求出原先的面积。

答题:

解:(12÷2)×(8÷2)=24(平方厘米)

答:那个长方形纸板原先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44.妈妈买苹果和梨各3千克,付出20元找回7.4元。每千克苹果2. 4元,每千克梨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用去的钱数除以3确实是1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的总钱数。从那个总钱数里去掉1千克苹果的钱数,确实是每千克梨的钱数。

答题:

解:(20-7.4)÷3-2.4 =12.6÷3-2.4 =4.2-2.4 =1.8(元)

答:每千克梨1.8元。

45.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35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通过3小时相遇。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由题意知,甲乙速度和是(135÷3)千米,那个速度和是乙的速度的(2+1)倍。

答题:

解:135÷3÷(2+1)=15(千米)

15×2=30(千米)

答:甲乙每小时分别行30千米、15千米。

46.盒子里有同样数目的黑球和白球。每次取出8个黑球和5个白球,取出几次以后,黑球没有了,白球还剩12个。一共取了几次?盒子里共有多少个球?

解题思路:

两种球的数目相等,黑球取完时,白球还剩12个,说明黑球多取了12个,而每次多取(8-5)个,可求出一共取了几次。

答题:

解:12÷(8-5)=4(次)

8×4+5×4+12=64(个)

或8×4×2=64(个)

答:一共取了4次,盒子里共有64个球。

47.上午6时从汽车站同时发出1路和2路公共汽车,1路车每隔12分钟发一次,2路车每隔18分钟发一次,求下次同时发车时刻。

解题思路:

1路和2路下次同时发车时,所通过的时刻必须既是12分的倍数,又是18分的倍数。也确实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答题:

解: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6时+36分=6时36分

答:下次同时发车时刻是上午6时36分。

48.父亲今年45岁,亲小孩今年15岁,多青年前父亲的年龄是亲小孩年龄的11倍?

解题思路:

父、子年龄的差是(45-15)岁,当父亲的年龄是亲小孩年龄的11倍时,那个差正好是亲小孩年龄的(11-1)倍,由此可求出亲小孩多少岁时,父亲是亲小孩年龄的11倍。又知今年亲小孩15岁,两个岁数的差确实是所求的问题。

答题:

解:(45-15)÷(11-1)=3(岁)

15-3=12(年)

答: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亲小孩年龄的11倍。

49.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依照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50.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确实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

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答:3箱梨重60千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总结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50道(附解析)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50道(附解析) 1、工人叔叔3小时做24个零件,照如此计算,他8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2、王大爷带了花1500元钱去买化肥,买了9袋化肥,找回15元。每袋化肥多 少钱? 3、张大爷买15只小猪用7455元,他还想再买30只如此旳小猪,他还要预备多 少钱? 4、一双皮鞋105元,一件衣服旳价钱是鞋子旳2倍。妈妈买一双鞋子和一件衣 服共要多少元? 5、育才小学要把180名少先队员平均分成6个分队,每分队分成5组活动,平 均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6、小荣家养了45只鸡,18只鸭。假如每只鸡一年能够产蛋13千克,每只鸭产蛋12千克,这些鸡、鸭一年能够产多少千克蛋? 7、一支铅笔比一块橡皮贵7分,一支园珠笔可买11支铅笔,一块橡皮8分,一 支园珠笔多少钱? 8、张君今年45岁,小刚今年5岁,再过3年,张君旳岁数是小刚旳多少倍? 9、小明有40元钱,比小强多6元,两人共有多少元?小明给小强多少元两人钱 数一样多? 10、某厂有男工42名,女工人数比男工旳3倍少11名,那个工厂共有多少名工 人? 11、王叔叔在化肥厂开车送化肥。去时每小时行48千米,用了5小时,返回时 因为空车只用了3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往返旳平均速度是多少? 12、学校发练习本,发给8个班,每班200本,还要留100本发奖用。学校应买 多少本练习本? 13、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打算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 每天节约5千克,这批煤能够烧多少天? 14、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如此计算,剩下 旳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15、四年级要为图书馆修补244本图书,第一天修补了49本,翌日修补了51 本,剩下旳要3天修补完,平均每天要修补多少本? 16、建筑工地需黄沙50吨。用一辆载重4吨旳汽车运了5次,余下旳改用一辆 载重5吨旳汽车运,还要运几次? 17、买一盆花要120元,买4盆送一盆,学校要用25盆花,最少要花多少钱? 18、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预备了6吨食物,够大象吃上20 天吗? 19、买一束鲜花20元,买4束送1束。李阿姨一次买4束,每束廉价多少钱? 20、水果店2千克苹果售价5元,3千克香蕉售价12元。妈妈打算苹果和香蕉 各买6千克,应付多少钱? 21、体育老师买了8盒羽毛球,每盒12只,共288元,平均每只羽毛球多少元?

50道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含答案)

50道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含答案) 50道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含答案) 1. 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为3:5,男生有多少名? 解答: 设男生人数为3x,女生人数为5x。由题意可得3x+5x=40,解方程得x=4。所以男生人数为3x=3*4=12。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解答: 周长=2(长+宽)=2(8+5)=26厘米。 3. 阿明有30块糖果,他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多少块糖果? 解答: 30块糖果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的糖果数为 30÷4=7块,余下2块。 4. 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是3千米,他每天骑车去学校,一个月有30天,一个月小明总共骑了多少千米? 解答: 小明一个月骑车的距离=3千米/天×30天=90千米。 5. 若一个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是9,并且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十位数字比百位数字小,这个数字是多少? 解答: 由题意可推断这个数字是三位数,个位数字为1或2,十位数字为2或3,百位数字为3或4。满足条件的数为321或432。

6. 某商店原价卖出一件商品是800元,现在打7折出售,打折后的 价格是多少? 解答: 打7折相当于原价的70%,打折后的价格=800元×70%=560元。 7. 一块木板长80厘米,现要按照每段5厘米的长度来锯成若干段,最终会有多少段? 解答: 段数=总长÷每段长度=80厘米÷5厘米=16段。 8. 小华买了一本故事书,原价是45元,现在打6折出售,小华实 际支付了多少钱? 解答: 打6折相当于原价的60%,小华实际支付的金额=45元 ×60%=27元。 9. 甲、乙、丙三个数相加等于120,已知甲是乙的2倍,乙是丙的 3倍,那么甲、乙、丙分别是多少? 解答: 设乙的数为x,则甲=2x,丙=x/9。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 2x+x+3x/9=120,解方程得x=27。所以甲=2x=54,乙=x=27,丙=x/9=3。 10. 一根木棍15米长,要将它分成3段,第一段是第二段的2倍, 第二段是第三段的3倍,那么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的长度分别是 多少?

小学生必会的50道经典应用题

小学生必会的50道经典应用题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 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 (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 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 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 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 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 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 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 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 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 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 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 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 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六年级数学解答应用题训练50(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数学解答应用题训练50(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六年级下册应用题 1.一块长方形的铁皮(如下图),如果用它做一个高为8dm的圆柱形油桶的侧面,再另配一个底面,做这样一个油桶至少还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如果1L柴油重0.85kg,那么这个圆柱形油桶可以盛柴油多少千克? 2.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31.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6.28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下面的图象表示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 (1)长颈鹿的奔跑路程与奔跑时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2)估计一下,两种动物18分钟各跑多少千米? (3)从图象上看,斑马跑得快还是长颈鹿跑得快,为什么? 4.张华家有一只底面直径40厘米、深50厘米的圆柱形无盖水桶,这只水桶盛满了水,把水倒入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5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鱼缸内,水会溢出吗?请用喜欢的方式解答,(水桶和鱼缸的厚度都忽略不计) 5.甲、乙两个车间工人的工作时间和耗电量如下表。 工作时间/时123456 甲车间耗电量/千瓦∙时40 80 120 160 200 240 乙车间耗电量/千瓦∙时4085 130170 205 260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甲车间工人的工作时间与耗电量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接起来。

(3)根据图像估计,甲车间工人工作2.5小时,耗电量大约是________千瓦・时。 6.小军家离学校1千米,离图书馆2千米.他从家出发,走了15分钟,每分钟走64米. (1)如果向东走,离学校还有多少米? (2)如果向北走,小军现在走到什么位置?(先列式计算,再用★在图上标注出来)7.小明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36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500毫升水,按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计算,第二杯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8.鸡和免一共有8只,它们的腿有22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9.一个底面半径是6cm的圆柱形玻璃器皿里装有一部分水,水中浸没着一个高9cm的圆锥形铅锥,当铅锥从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0.5cm,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在“脑筋急转弯”抢答比赛中,一共有6道题,规定答对1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8分,不答得0分,欣欣共得了12分,她抢答了几次?答对了几题?答错了几题? 11.把一块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为31.4平方米的圆锥,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1.5米。将这些沙铺在宽10米的道路上,铺 4厘米厚,可以铺多少米? 13.会议大厅里有10根底面直径0.6米,高6米的圆柱形柱子,现在要刷上油漆,每平方米用油漆0.5千克,刷这些柱子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14.一瓶装满的矿泉水,内直径是6cm,明明喝了一些,瓶里剩下水的高度是8cm,把瓶

四年级数学解答应用题训练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解答应用题训练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新世纪游乐场在“六一”期间推出两种门票价格方案。现有成人3人,儿童7人到新世纪游乐场游玩,选择哪种购票方案合算? 2.王叔叔周日骑车旅行,上午骑行38.5千米,比下午多骑行2.65千米,王叔叔周日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 3.小燕用计算器计算1258×24时,发现数字键“4”坏了。如果还用这个计算器,可以怎样计算?请写出算式。 4. (1)各自从家到学校,小华要比小冬多走多少千米? (2)小华从家到少年宫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5.小强身高1.35米,他站在0.5米高的凳子上时,比爸爸高0.05米。求爸爸的身高是多少米。 6.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吃了一星期后,剩下的比吃了的多14.7千克,剩下98.7千克。食堂运来多少千克大米? 7.在里填小数。 8.一副三角板1.35元,比一支圆珠笔便宜0.1元,小红买一副三角板和一支圆珠笔共付了5元,应找回多少元? 9.爸爸带着小军去超市购物,爸爸带的钱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是小军带的钱数,两人一共带了148.5元钱。请你算一算,爸爸和小军各带了多少元钱? 10.小马虎用14.56减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13.39。这个一位小数是多少?正确的得数应是多少? 11.一根小棒长12厘米,把它剪成3段(每段都取整厘米数),首尾相连搭成三角形,可以怎样剪?请写出来。

12.21名老师带着645名同学去春游,每辆大车可坐45人,租金900元,每辆小车可坐18人,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先计算再回答) 13.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4.一个成人10天大约需要多少克食盐?合多少千克?再估一估,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千克食盐? 15. (1)四位老师带上六名同学,怎样购票合算?需要多少钱? (2)六名老师带上3名同学,怎样购票合算?需要多少钱? 16.—个等腰三角形周长是32厘米,已知一条边长是12厘米,求另外两条边长分别是多少?(根据提示解答) (1)当12厘米长的边是腰时: (2)当12厘米长的边是底时: 17.学校组织120名师生去春游,请你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租金是多少元? 18.小蜗牛想从桌面上的A点爬到C点,请你为它设计一条路线并说明这样设计的原理。

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型归纳50题含解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型归纳50题含解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型归纳50题含解析 1.王老师有一盒铅笔,如平均分给2名同学余1支,平均分给3名同学余2支,平均分给4名同学余3支,平均分给5名同学余4支。问这盒铅笔最少有多少支?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可以将题中的条件转化为:平均分给2名同学、3名同学、4名同学、5名同学都少一支,因此,求出2、3、4、5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就是要求的问题。 答题: 解:2、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 60-1=59(支) 答:这盒铅笔最少有59支。 2. 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果只把底增加8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 解题思路: 根据只把底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0 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用原来的底乘以原来的高就是要求的面积。 答题:

解:(40÷5)×(40÷8)=40(平方米) 答: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是40平方米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

六年级50道经典奥数应用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六年级50道经典奥数应用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奶茶店。 种类原味奶茶珍珠奶茶咖啡奶茶 售价/元7.58.210.5 (2)3杯珍珠奶茶比2杯咖啡奶茶贵多少元? 2.小颖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她量出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 4.淘气身高1.46米,站在0.4米高的凳子上比爸爸还高0.09米,爸爸的身高是多少米? 5.一个修路队3天修完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24千米,第二天修了2.59千米,第三天修了3.76千米,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6.一列特快列车和一列动车同时从甲城开往乙城,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58千米/时,动车速度是208千米/时。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7.小强身高1.35米,他站在0.5米高的凳子上时,比爸爸高0.05米。求爸爸的身高是多少米。

8.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是3.61亿平方千米,其余是陆地面积。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9.两根绳子分别长1.38米和2.15米,爸爸把两根绳子接在一起,接头处用去0.25米,接好后的绳子实际有多长? 10.四(1)班要组织师生到动物园游玩,共有2位教师和30名学生。购买个人票和团体票,哪种合算?你还有更优惠的购票方法吗? 门票价格:成人每人16元。儿童每人8元。团体10以上(含10人)每人9元。 11.涛涛要从艺术楼到教学楼,再到操场。 (1)请你画出涛涛从艺术楼去教学楼,再到操场最近的路。 (2)从艺术楼去教学楼,再到操场最近的距离是186米。如果涛涛平均每分走62米,从艺术楼沿最近的路先到教学楼再到操场要多少分? 12.学校要购买48个足球。甲、乙两家体育用品商店一种足球的原价都是每个33元,这两家商店的优惠方式如下: 甲店:每个足球优惠8元。 乙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 请你帮忙算一算,到哪家商店买更便宜?便宜多少钱? 13.某购物网上某品牌乒乓球,A、B两店的价格如下图。李老师要买30个乒乓球,该去哪家店买? 14.一个成人10天大约需要多少克食盐?合多少千克?再估一估,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50道附解析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50道 一.解答题(共50题,共263分) 1.水果店运来苹果、梨各12箱。苹果每箱28千克,梨每箱32千克。运来的苹果比梨少多少千克? 2.一辆汽车一次最多只能运5吨货物,现有48吨货物,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 3.养鸡场有公鸡98只,母鸡有655只,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4.一个梨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的重量,2个梨的重量等于一个菠萝的重量,已知一个苹果重100克,那么一个菠萝重多少克? 5.书法兴趣小组有女生76人,男生比女生多58人。书法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6.北京到沈阳,飞机票700元,动车票218元。从北京到沈阳,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7.某旅游景点上午有游客856人,中午有368人离开,下午又来了218人。 (1)下午旅游景点内有游客多少人? (2)这个旅游景点全天一共来了游客多少人? 8.小亚看电影,从上午9时05分开始,看到上午11时18分.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9.大路两边要种同样多的树,一边种103棵,两边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10.老师到商店买书。《作文选》每本30元,《趣味小知识》每本40元。要买4本《作文选》、6本《趣味小知识》各需要多少元? 11.果园里有324棵梨树,268棵杏树,杏树和梨树相差几棵? 12.科学老师为兴趣小组添置器材,买遥控飞机花了430元,买四驱车比买遥控飞机多花了183元。 (1)买四驱车花了多少元? (2)科学老师一共带了现金1000元,够吗? 13.一种电视机的原价是1000元,现价是798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14.小红从下午3:30到4:10看故事书。 (1)她看书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2)如果还要再用30分钟才能看完,她应该是几时几分看完? 15.一头牛的体重约是400千克,一头大象的体重约是一头牛体重的5倍,一头大象约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16.李阿姨购进340箱饮料,卖了一个星期后还剩60箱,卖了多少箱?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培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培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人教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槽(如下图),做这个水槽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这个水槽最多可以盛水多少升?(单位:dm) 2.王玲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1)两天一共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2)还剩几分之几没看? 3.在一个长60cm,宽40cm的玻璃缸中放入一块石块,石块浸没于水中,这时水深20cm,取出石块后水深17cm,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4.把50克糖溶解在300克水中化成糖水,糖的重量是水的几分之几?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5.某校五年级一共有四个班,每班的学生在31人至39人之间。 (1)在一次捐书活动中,五(1)班捐助的书占总数的,五(2)班捐的书占总数的, 五(3)班捐的书占总数的。五(4)班捐助的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在一次学农活动中,把五年级四个班所有的学生平均分成8个组,或者平均分成12个组,都恰好分完没有剩余。五年级四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6.下面是某市一个月天气变化情况统计图。 (1)多云的天数是晴天的几分之几? (2)阴天的天数是这个月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7.把45厘米、6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 (1)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

(2)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 8.小刚去买文具,日记本3元一本、钢笔4元一支、文具盒12元一个。如果小刚买了一些钢笔和文具盒,他付给营业员50元,找回17元,找的钱对吗?写出你的理由。 9.长75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纸,要把它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为整厘米,且没有剩余,裁成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至少可以裁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10.35名学生分成甲、乙两队。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呢? 11.一根方钢,长6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 (1)这块方钢重多少吨?(1立方厘米钢重10克) (2)一辆载重5吨的货车能否一次运载50根这样的方钢? 12.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向容器中倒进6升的水,再把一个西瓜放进水中,这时水面高度是25厘米(水没有溢出),这个西瓜的体积是多少? 13.童童和红红都在舞蹈馆培训舞蹈,童童每6天去一次,红红每8天去一次,如果4月1日她们在舞蹈馆相遇,那么下一次在舞蹈馆相遇是几月几日? 14.明明的房间的四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房间长4米,宽3米,高3米。该房间门窗面积是4.7平方米(门窗不贴墙纸),如果这样,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15.汽车总站是3路汽车和5路汽车的起点站,3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5路汽车每8分钟发车一次。两路汽车第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6:00,最后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22:00。一天内一共同时发车多少次? 16.请你用一张边长20cm的正方形纸(如下图)裁剪粘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不考虑损耗和接缝) (1)在图中画出裁剪草图,并标注主要数据。 (2)我设计的纸盒长________cm、宽________cm、高________cm。 (3)请计算出你设计的纸盒的容积。 17.一个长方体水箱,长10dm,宽8dm,水深4.5dm,当把一块石块浸入水箱后,水位上升到6.5dm,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18.班主任把20支钢笔和25本练习本平均奖给“三好学生”,结果钢笔多了2支,练习本少了2本。“三好学生”最多有多少人? 19.一间长方体库房,长5m、宽4m、高3m,在房顶和四面刷油漆(门窗忽略不计),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0.有一张长方形纸,长70厘米,宽5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几厘米? 21.甲、乙、丙三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丙每9天去一次,如果4月25日他们三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答应用题训练50(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答应用题训练50(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新世纪游乐场在“六一”期间推出两种门票价格方案。现有成人3人,儿童7人到新世纪游乐场游玩,选择哪种购票方案合算? 2.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大米每袋7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 3.小芳储蓄罐里有78.42元,昨天用11.9元买了一支钢笔,今天妈妈又给她2.75元。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4.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 5.一个修路队3天修完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24千米,第二天修了2.59千米,第三天修了3.76千米,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6.一列特快列车和一列动车同时从甲城开往乙城,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58千米/时,动车速度是208千米/时。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7.滇池书城暑期促销,有3本畅销书价格分别为: 书名少儿绘画太空漫游海洋世界 价格(元)7.45 5.80 4.69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8.小东在家探究用不同的思路计算两个长方形(如下图)拼组后的面积总和。

(1)小东想先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再求面积总和,应该列式为________。 (2)小东想通过找寻拼成后大长方形的数据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应该列式为________。(3)小东进一步探究,发现了这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一种运算定律。你知道是什么运算定律吗?请写出这种运算定律的名称,并用含有字母的算式把它表示出来。 9.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吃了一星期后,剩下的比吃了的多14.7千克,剩下98.7千克。食堂运来多少千克大米? 10.涛涛要从艺术楼到教学楼,再到操场。 (1)请你画出涛涛从艺术楼去教学楼,再到操场最近的路。 (2)从艺术楼去教学楼,再到操场最近的距离是186米。如果涛涛平均每分走62米,从艺术楼沿最近的路先到教学楼再到操场要多少分? 11.爸爸带着小军去超市购物,爸爸带的钱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是小军带的钱数,两人一共带了148.5元钱。请你算一算,爸爸和小军各带了多少元钱? 12.学校要购买48个足球。甲、乙两家体育用品商店一种足球的原价都是每个33元,这两家商店的优惠方式如下: 甲店:每个足球优惠8元。 乙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 请你帮忙算一算,到哪家商店买更便宜?便宜多少钱? 13.学校四年级全体师生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一共有280人。怎样租车最省钱? 14.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市内固定电话的收费标准是前3分钟一共收费0.20元,以后每分钟0.15元。小丽用固 定电话给本市的姥爷打电话,一共花了1.40元。小丽一共打了几分钟电话? 2.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许昌市自来水公司制定下列收费办法: 每户每月用水12吨以内(含12吨),每吨收费3.4吨。超出12吨部分,按4.6元/吨收 取。 (1)小明家十月份用水14吨,该交费多少元? (2)兰兰家十月份交水费73元,她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 3.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某市采用了“阶梯水价”的分段计费方式,收费标准如下表: 每月用水量收费标准第一段0-15吨(含15吨) 3.4元/吨 第二段超过15吨的部分 5.5元/吨(1)小强家上月用水14吨,应交水费多少元? (2)小强家某个月共交水费62元,那么他家该月用水多少吨? 4.一条路上有A、O、B三个地点,O在A与B之间,A与O相距1360米。甲、乙两人同 时分别从A和O点出发向B点行进,出发10分钟后,甲、乙两人离O点的距离相等;40 分钟后,甲、乙两人第一次在B点相遇,那么O与B两点的距离是多少米? 5.某市的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乘车路程2千米(包括2千米)收费6元,超过2千米 的部分每千米收费1.2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张老师打车上班花了10.8元,张 老师家距离学校多少千米? 6.文钟在计算4.68除以一个数时,由于商的小数点向左多点了一位,结果得0.36.这道 题的除数是多少? 7.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自来水公司规定:每户每月用水10吨以内(含10吨),按 每吨2.5元收费;超过10吨的,其超出的部分按每吨5.5元收费。 (1)小强家上月用水12吨,应交水费多少元? (2)小华家上个月共交水费52.5元,那么他家上月用水多少吨? 8.育英小学五年级一班实行垃圾分类处理,11月份共收集垃圾21.7kg,其中可回收利用 的垃圾是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的5.2倍,两种垃圾各多少kg? 9.帮妈妈卖水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