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诵读《满江红》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满江红》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满江红》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其中的《论语》、《三字经》、《老子》、唐诗宋词等经典,更是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我们学校开设了诵读这门课,这个学期我坚持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拨动学生美的心弦,让经典滋润童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课前温故

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

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这样做有两个明确目标: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板:宋)

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

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来,请大家自读手中的文本。质疑:学生的情感尚处于一汪清水时,怎么能说得出什么有深意的感悟?从学

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心里的那团“火”根本没有被点燃!在这种感受下,让他们去自由朗读,除了声音大,还会有什么。建议:培养学生自主获得信息资料的能力,让他们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内交流后互相激发爱国情怀,初步感知岳飞心中的那团“怒火”。)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

1、出示初读要求。

师:你愿意去了解其中的内容吗?那就请打开诵读内容,先小声试读,来一起读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读准字音:口眼并用,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读出节奏:读出标点符号,不读破句,读好长句中的小的停顿。

请按要求小声读好吗?

2、自由初读。

3、指名朗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强调停顿、重音等问题)

4、教师范读。(一稿时,课件出示诗词原文,但没有标注停顿符号。我们建议高老师,添加停顿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语速、情感。)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一读,也许我会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能让我读一读吗?(音乐)

师:谢谢,掌声我先帮大家保留,但是我想通过我的朗读一定会对你们有些帮助是吗?那就请大家再试一试,你可以根据需要参考老

师划分的节奏。

5、再自由读。

三、二读“爱国情感”“英雄气概”。

1、故事一“岳母刺字”。

师:大家的眉头舒展开了,接下来老师要跟大家一边听故事一边读岳飞的这首词,要求是每读一个故事,你对词的朗读都要有进步,有兴趣。第一个故事请你来读:

(出示“岳母刺字”——岳飞从小就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心头,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字。)

2、交流朗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对岳飞有什么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问:)你从哪个句子读出岳飞的爱国情感的?为什么?那你认为怎样读可以表达出这种对国家的爱?请试试!进行指导朗读

3、故事二:“岳家军”。

师:读进了作者的爱国情感,读起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我们接着看第二个故事,你来读吧:

(出示:“岳家军”——岳飞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他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

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4、交流理解朗诵。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又想说点什么?(……)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岳飞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又该怎么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四、三读“悲壮情怀”。

1、观察地图,激发悲愤。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不过你看了下面这两幅图,你一定会对这首词有新的感受,我先问问大家,(出示地图)在大家的心中,咱们中国的地图像什么?(雄鸡)可是你们看看在南宋时期,(出示地图)这只高昂的雄鸡,她的疆域仅仅只有一块鸡胸大小,而将军岳飞的家乡河南的汤阴此时也被金国侵占着,所以岳飞发出了这样的怒号,(出示并板书:还我河山),大家把它读出来——

师:你从哪里读出岳飞“还我河山”的强烈愿望?

2、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3、故事三——“十二金牌”。

师:可是即使是所向披靡的岳家军,“还我河山”的愿望是不是就那么容易实现呢?请看:(出示:“十二金牌”——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

复,金人放回宋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就与金人及奸臣秦桧狼狈为奸,破坏岳飞的抗战计划,他们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连下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回朝廷,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结束。)

师:岳飞收复河山的愿望就这样给葬送了,他只能仰天长叹啊!这是怎样的一叹啊孩子?把这种悲壮的一叹读进词中做得到吗?这一遍大家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伙伴一起读,甚至可以下位和他们一起读,选择你们感触最深的那一句或几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反复地读好吗?

4、合作朗读。

5、展示合作读。

师:哪一组先来?你们是怎么读?……

五、再读升华。

1、回归整体自由读。

师:孩子们,当我们认识到岳飞的爱国情感和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时,我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丰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岳飞这些丰富的情感再次尽情地读自由地读全词,请吧!

2、故事四——“莫须有”。

孩子们,故事并不因为把岳飞召回朝廷而结束,(出示并直接读:“莫须有”——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等人布置的罗网。

1141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遭到刑审、拷打、逼供。于农历除夕夜被杀害,年仅三十九岁。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就是说“也许有”的意思,韩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3、齐读。

师:岳飞将军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孩子们让我们站起来,对着他的陵墓,一起把他这悲愤的呼喊带进词中!请齐读《满江红》!

(一稿中,老师虽然也借助了故事、图片来激发情感提升朗读,但没有现在这样有条理性。另外,老师刚开始把重点停留在了想象画面上,我们认为这种抽象的古诗词,想象画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还是挺高的,这不利于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经典诵读,重心应该落在“读”上!什么内容能够渲染气氛,我们就应该借助什么,如一个个的小故事就是一串串“点火石”。)

六、听唱《满江红》。

师:一个战乱的年代,一位真正的英雄写下了一段抗金的赞歌,树起了一尊不朽的丰碑!岳飞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爱国精神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让我们一起在《满江红》的歌声中,再次怀念永远的岳飞和永恒的岳飞精神!(播放歌曲)

七:推荐阅读:

《破阵子》——辛弃疾

师:最后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爱国词辛弃疾的《破阵子》!如果让你自学,你会怎么做?

今天的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板书:

满江红

宋岳飞

还我河山!

经典诵读 满江红 串稿

越高昂的呼声,越过百年的时光隧道,响彻耳畔! 音乐起 席则成领诵(每一句重复) 全班:鼓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鼓3次、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鼓3次 席则成: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鼓全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晴歌:这便是那爱国志士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那为国誓死不屈的精神始终/萦绕我心。 鼓全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鼓3次 张晴歌: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这是诗人的心声。这是爱国志士们内心的想法。 男合: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女合: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 全班:中国!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范安佑: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张晴歌: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全班: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王绍辉: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张晴歌: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全班:我是中国人——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往。准备举牌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王绍辉男合: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席则成女合: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开放,勇往直前,气势磅礴! 王绍辉:七十载的光辉历程,成就了一个民族的伟业,七十载的峥嵘岁月,洗刷了一个民族的屈辱。范安佑:七十载的风雨锤炼,让我们坚如磐石,七十载的铿锵脚步,让中华民族/从弱小/走向/富强。张晴歌:一幕幕坎坷风光……一幕幕辉煌无数……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伟大的中国。 范、张、席:遥望/你的旗帜,总感觉/很豪迈。跟着/你的脚步走,总感觉到/很自信。 王绍辉领全班:1 让我们祝福你,伟大的祖国,合青春永驻,凯旋高歌。 席则成领全班:2让我们祝福你,伟大的祖国,准备举牌合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古诗诵读活动方案(共5篇)

古诗诵读活动方案(共5篇) 古诗诵读方案 学习内容简析:《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 到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 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 的命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初步感受 借景抒情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想像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对国 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南宋的资料,岳飞的《满江红》。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诗题。(大屏幕出示诗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吧!生:(吟诵诗) 师:在这首诗中南宋的遗民生活怎样? 生:他们生活在金兵铁蹄下,急切盼望王师来收复失地,但望眼欲穿,王师就是不见踪影。(大屏幕显示诗) 师:是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那么“王师”最后来了吗?

生:陆游去世前王师还是没有来。 师: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老师板书诗题)看一看南宋的“王师”究竟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 什么去了?还有南宋的皇帝干什么去了?先读诗题。生:(读诗题)。 师:你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诗题吗?生:林升题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 师:你讲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来正确地读一读诗题吧! 二、初读正音,自学知意 师: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诗)能正确、流利地读吗?请自由练习一下吧!(生自由练习读诗)谁来读给大 家听一听。生:(读诗)。 师:(以评代讲)她的“暖”、“醉”、“汴”读得准,我们也能像她那样正确地读一读吗?(生齐读古诗)。 师:古诗词最讲究韵律美,对仗工整,节奏分明,我们能读出诗的韵味吗?我们先要知道诗中讲了什么,才能正确断句。同学们用 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一下诗意吗!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生自学古诗,师巡视指点学法)师: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生: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的歌舞,不知何才能罢休,暖洋洋地风把游人吹醉了,他们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师:你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诗,已经不错了。我们来正确断句吧!试试看读出诗的韵味来吧!(生读诗) 师:读出了诗味,但不怎么像林升在吟诗。我们还是来接着看这首诗吧!刚才易雯同学说“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醉了”,这里的游 人真的就是游山玩水的南宋人民吗?(出示“暖风熏得游人醉”)。 师: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京城汴州,俘虏了徽宋、钦宋两皇帝,中原国土全都被金人所占。赵构逃到江

《满江红》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怨,何时攻灭。扈从车,祭起贺兰山失。壮志饥餐胡虏肉,自 嘲解渴饮匈奴血。等待三步、安顿旧有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慨得头发都斜了出来,帽子被顶上飘了。独自览胜凭栏眺望,骤着急的风雨刚刚 停息。走跌遥望天空,忍不住地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著心怀。三十多年去虽已创 建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进军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必须 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打发,等年老时徒自悲戚。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 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 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可以说道,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哪一首能够像是本词那样存有这么深刻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像是本词那样具备南屯庄人心,振奋人们身先士卒上战场的力量。 词的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慨填膺的肖像描绘文字描述,开篇奇胫。凭栏远眺,livrande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长啸”,状感叹愤慨,情绪已高涨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 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意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扈从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高亢的时代,将就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鞭策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经典诵读《满江红》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满江红》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其中的《论语》、《三字经》、《老子》、唐诗宋词等经典,更是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我们学校开设了诵读这门课,这个学期我坚持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拨动学生美的心弦,让经典滋润童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课前温故 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

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这样做有两个明确目标: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板:宋) 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 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来,请大家自读手中的文本。质疑:学生的情感尚处于一汪清水时,怎么能说得出什么有深意的感悟?从学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赏识、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细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支配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进展的进程中,制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

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日,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抱负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每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老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老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舞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老师要每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舞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沟通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育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

《满江红》朗诵教学设计

(满江红)朗诵教学设计 一、自由诵读,理解字面意思。 具体操作如下: 1、找两位同学上讲台,一位同学默写全篇,一位同学把(满江红)这一词牌的格律抄在黑板上。 2、其余同学对比课下注解自由诵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真正弄懂词句意思。B、读准字音、断对句子。 C、要动动手,把疑难词句的意思写出来,多音字的读音标上,不好断的句子用/着重标出。 词作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剧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年少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格律如下: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二、集体诵读,解决浅易问题。 浅易问题有: 1、读不准字音。

2、断句不正确。 3、停顿长短不齐。 三、集体诵读,感知语速语调重音。 四、分析内涵,说说读法,示范朗读。 如果没有反复诵读作为铺垫,就进行理性的分析,学生反而会说不清、道不准、析不透。分析阶段,要给学生营造自由、轻松、愉悦的气氛,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大胆争辩,深刻透彻地分析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且要煽动学生把他所分析出来的语速语调用精确优美的有声言语传达出来,这个阶段必须同意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独特的朗读。 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说说每一句应当怎么读,理由是什么。有的学生可以用图示的方法把语调的上下变化讲得很清楚。 2、让学生以分析为依据大胆地示范朗读,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学生录音。朗读一两句即可,不管朗诵成什么样的水平,都坚决给予学生认可和鼓舞。 3、教师要细心地发觉学生思想的分歧所在,挑动他们去对抗、去争辩、去自圆其说、去针锋相对。 五、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六、集体朗诵,加深理解。 七、主动展示,挑战名家。 1、播放名家朗诵录音。 2、学生自由摩习,亦可改造。 3、主动上台与名家一比高低。 课后记: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朗诵有利于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朗诵也是一种再创作活动。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朗诵这些作品,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受到感情的陶

经典诵读篇目满江红

经典诵读篇目《满江红》 一、引言 《满江红》是中国历史上一首非常经典的诵读篇目。这首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 家文征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描绘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壮烈场面,表达了人民对压迫者的愤怒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将对《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诗句赏析以及传承演绎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创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于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下。明朝晚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李自成领导的大西农民起义。文征明当时在徐州任职,亲身目睹了起义余孽在城市中大肆破坏、焚烧以及民众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这种动荡的时代氛围成为了他创作《满江红》的重要背景。 三、诗句赏析 《满江红》通过其生动而深刻的词句展现了当时的农民起义激烈的战斗场面以 及人民的愤怒情绪。以下是部分诗句赏析: 苍生弃置如泥土,公侯只读书。 这两句表达了社会问题的严重和人民的疾苦。农民众多而贫穷,而当时的社会 精英们却只顾自己学习读书,完全忽视了社会中普通人的困苦。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君王猎。 这两句表达了人民对强权的不满和愤怒。人民被迫忍受着各种苦难,在君王的 统治下犹如被任意驱使的猎物,没有丝毫尊严和安全感。 辱国丧家之恨,笑谈中、能饱人?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危亡和人民苦难的悲愤之情。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压迫 者的愤怒,更关注了普通人民的温饱问题,以此点明压迫的严重性。 四、传承演绎 《满江红》不仅在明末时期引起广泛共鸣,如今也以不同形式进行传承和演绎。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有人将这首词进行改编、演绎。特别是在当代,民族自豪感的抬头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使得《满江红》再次成为热门的文化素材。

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满江红》

经典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满江红》探石小学潘裕英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词,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的思想感情; 2、以读促学、以诵促感,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男女生对背《弟子规》。 二、精彩回顾 诵读积累的爱国诗词。 三、学诵新词 (一)播放视频,谈话引入 ▲多媒体播放“南宋时期兵荒马乱的场景” 1、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假如你是当年逃亡中的一名老百姓,此时你会怎么想? 假如你是当年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你又会怎么想? (二)出示课题,明确任务 1、引题:大将军岳飞就是在经历这样的时代变迁时期,写下了今天要诵读的这首词——《满江红》 2、齐读课题 (三)引导自读,了解大意 1、自读诗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词,借助注释和译文了解词的意思。 (四)指导诵读,体悟情感 1、师示范诵读。

2、生模仿诵读。 3、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关键句的诵读。 4、借助地图,理解词意 (1)、出示南宋时期的疆域图 (2)、引导看地图,感悟大将军的情怀。 A、我们中国的地图是什么样的?(像只威武的雄鸡!) B、可是你再看看南宋时期,我们中国的疆域仅仅只剩下鸡胸脯那么大,跃飞将军的家乡此时也正被金国侵占者,所以将军岳飞发出怒吼,他在词中写下这样的四个字——“还我江山”(板书) 5、默诵词,想象词境 默读词,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是从哪儿看到的?(相机引导有感情诵读)6、合作品读词句 选择自己喜欢的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与同桌合作读。 7、展示交流诵读,引导评价 (……听了他们的诵读,你听到了什么?……) 8、欣赏歌曲《满江红》,升华情感 听了歌曲,你想对岳将军说什么? 9、配乐齐诵。 四、汇报总结,诗词联诵——《中华少年》

(完整)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六)《醉花阴》《声声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醉花阴》《声声慢》 1.小组互助学习运用“学古诗四步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探索。 2.小组汇报成果,师生共同分析。 3.放课件,师诵读诗句。 4.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并说从中感悟到什么? 5.介绍作者李清照。 6.指导背诵。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 附古诗词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经典诵读(七)《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1.了解作者。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2.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3.展开丰富的想像力,用你的语言来描绘你所想像到的画面。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我们都知道岳飞精忠报国的事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下它的诗词《满江红》。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满江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满江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有感情吟颂《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当前汶川地震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3、通过与《小重山》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前置预习: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 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儿子;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板书题目、作者)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描述出他们心中的岳飞形象。(展示岳飞图片)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板书),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境界。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自己诵读体会词人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 3、几个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悟,大家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读出气势,营造氛围。 4、用两个问题梳理全文,分析作品。 问题:①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②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③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理清思路,了解情感。 ②《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③“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学生根据以上理解接着朗读――体味本词意思,找出几位学生到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方案范文五篇【一】 为了弘扬革命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全校努力营造浓厚的“读好书,读红色经典”的氛围,学校决定在小学部开展以“红色经典”为内容的诵读活动。为让活动取得成功,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诵读红色经典,励志当代少年 二、活动对象 我校全体师生 三、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参与诵读,广泛了解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文明素质,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同时促进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 组长:xx 副组长:xx 主持人:x 评委: 小语组教师(5人) 会场秩序:各班主任。 状填写:各班主任。 五、活动形式及内容 1、活动形式:以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为主。集体诵读可由多名学生参与,也可由老师和学生合作,但以学生诵读为主。允许适当穿插伴舞、情景剧等。要求自备配乐。 2、内容:以近代百年来中华红色经典诗文为主,也可自选经典爱国篇目或自创。所选诗篇必须紧扣主题。参赛者人数不限,朗诵形式不限。

诵读使用普通话,并脱稿。节目时间控制在5分钟。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2018年9月30日下午,学校操场 七、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一等奖设2名(高低段各一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名。 八、评分标准: 评委共由5位老师担任。实行10分制,采取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平均计分并保留两位小数做为最后的比赛成绩。 1、朗诵水平与表演技巧(5分)。 能正确把握诗(散文)内涵,声情并茂。语气、语调、语速与朗诵内容相协调,表达顺畅,感情真挚,富有韵味和感染力。积极向上,充实生动,符合主题要求。节奏处理得当,朗诵技巧运用自如。超时酌情扣0.5分。 2、普通话水平(2分)。 语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音色优美,语言流畅,无方言痕迹。 3、现场感染力(1分)。 表演时轻松自然,有较好的舞台气质,表现力和观赏性强,能够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共鸣,舞台整体效果好 4、形式及仪表(2分)。 朗诵形式采用恰当、富有创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脱稿,可配乐;辅助选择符合作品风格,与朗诵内容、节奏协调,能增强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明确,格调高雅,艺术性较强;仪表整洁;举止得体,端庄大方。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方案范文五篇【二】 活动目的: 1、让家长看到孩子这学期朗诵阅读的成果,增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信任,促进家园互动;

高中语文_满江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满江红》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自从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巾帼英雄的本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秋瑾的《满江红》。 二、首先来明确一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掌握词作中使用的艺术手法。 3、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明确了本词的教学目标,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 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 学生自读 请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评价:这位学生的朗读有没有达到正确流利。个别字音问题要注意。秋容如拭、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当磨折、莽红尘。 正完字音后,齐读本词。

读完后,大家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生:词的基调高昂。 师:大家感悟的很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一起来看作者及背景展示。 作者:秋瑾,自号鉴湖女侠,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生于封建家庭,其父将18岁的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子王廷均为妻。 背景展示: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她不愿在贵妇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春,到绍兴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事泄被捕,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这首词作于1903年秋词人寓居北京期间。 四、了解了这首词的背景之后,我们对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我们要把朗读的要求提高的话,大家觉得应该怎样?要读到有感情。 下面,再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首先听老师朗诵(体会作者的情感),你听出这里面有什么样的

岳飞《满江红》朗诵技巧

岳飞《满江红》朗诵技巧 岳飞《满江红》朗诵技巧 把握作品的内容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岳飞《满江红》朗诵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满江红·怒发冲冠》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写作背景 岳飞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朗诵技巧 作为一位重视人民的著名将领,亲手建立岳家军,前前后后经历了数百次战争,以一腔爱国热血,捍卫着宋朝的领土尊严,却被奸臣陷害,咣当入狱,在此际写下了这首《满江红》,抒发自己的壮志难

酬。同学们在朗诵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情感的抒发。 词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朗诵时情绪应是激昂的。“凭栏处、潇潇雨歇”将军凭栏盛怒之时,骤雨乍停,风和烟尽,天光景明,眼前一片澄(cheng2)净,此般景色不再助怒,却助郁勃之怀,故此时的感情应有盛怒转为略带忧郁。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 “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1篇)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篇1 一、活动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不仅是汉语言文化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它源远流长,有着超时空的魅力。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学习经典诵读经典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情感。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吟中华美文,诵民族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融汇在中华经典诗文中的民族智慧风骨、健康道德准则和积极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师生的心灵,让全体师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中华经典诗文赏析与积累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遵照自治区各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安排,我校决定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中华经典诗文的欣赏、诵读与积累使师生共同走进经典,享受积累与赏析的乐趣,提高全体师生的人文修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营造快乐校园诗意人生。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全体师生关注经典、传承经典的热情,培养赏析和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兴趣,提高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养成阅读和积累的习惯,提升师生运用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习中华经典诗文赏析知识,培养师生对中华经典诗文鉴赏能力,增强诗文底蕴,提高文学素养。 3、提高师生诵读经典能力,在诵读中了解中华经典文化,接受人文熏陶,传承中华美德,激发师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4、营造“吟中华美文,诵民族经典”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校品位和办学特色,丰富师生校园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