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起古诗词鉴赏,大家都很熟悉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单纯的字、词到句子的翻译解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内涵。如何正确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意境美

意境是古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内心产生了与环境共鸣的特殊基调。主要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而诗歌最典型的描写手法就是借物抒情,诗人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例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诗通过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意境美的诗,都是有“韵味”的。一首诗要有回味无穷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例如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

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古诗词的意境是繁复多样的。或雄奇阔大,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浓艳瑰丽。但诸多类型不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李白之诗,苏轼、辛弃疾之词属前类,其所描写的意境,往往以雄伟、粗犷、有力、奇异等感性形象给人以强烈刺激,从而使人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荡和崇高的美感。王维之诗,柳永、李清照之词属于阴柔之美,其描写的意境,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清丽婉转。此类作品长于抒发精美的幽深之情,常以轻盈、柔和等感性形象为主,能直接引起人们精神的愉悦。从古至今,我国青年男女卿卿我我的恋情,文人淑女多愁善感之心理气质,“以艳为美”“以柔为美”的审美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类作品的影响。只有把握作品的整体意境,才能真正认识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才能真正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二、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表现丰富的内容,诗词的语言必须凝练生动;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古典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内容、技法乃至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但都必先得力于语言的表现。

诗词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表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感体验。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对比色,使画面十分绚丽,作者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特别是王维的诗,被后人称为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上面赏析的那首《山居秋暝》,就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画面。

古人写诗填词,讲究锤炼字词,凡在关键之处炼得好字,使全句

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了出来,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了出来。二句凭二字,情景交融,意境盎然。

根据笔者个人的感悟,以下赏析了一首笔者很喜爱的诗词。

拓展:鉴赏古诗词意境的方法

第一,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第二,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教育论文《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第三,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在诗歌鉴赏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则能有助于进入诗歌的意境。“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围炉诗话》),这个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谓“风格就是人”。所谓“诗品出于人品”。我国历代诗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一个成熟的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写照。这里,我们可以从毛主席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的比较中深入地认识这一点。毛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毛词中,借梅作喻,树立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虽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遘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同是咏梅,为什么创造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意境?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不同,结果诗篇的意境也便不同。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的方法含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的方法 一、诗歌意境的概念 意境: 意: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幅什么意境? 二、常见的诗歌意境种类 概括诗歌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常见的诗歌意境如下: 孤寂冷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瑟凄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恬淡静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恬淡温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旷达开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常考题型: 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本首诗作赏析。 四、诗歌意境解题思路(答题技巧) 答题思路: 1.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 2.描述想象的画面, 3.分析诗中的感情。 语言组织形式: 这首诗描写了……意象(景物),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情感。 五、典型例题分析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意境? 课后练习巩固 0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02. 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诗歌鉴赏: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考点解读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 风格分类 【语言风格分类 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 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 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古诗鉴赏之意境篇(教师版)

古诗鉴赏——意境(教师版) 一、意境的概念 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如何鉴赏分析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的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如何从意境入手,并结合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呢?这就必须先搞清意境的结构。 1.意境结构的第一个层面,是将思想情感寄托于某种景象而形成意象,这个意象具有情与景的不同方式的交融。 首先,是情景交融式。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你可以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是借景抒情式。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悲壮崇高,体现了进取旺盛的生命活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画面辽阔,感情豪迈,表现了生命的坦荡与生活的富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现内心情感,这是景物结构与情感结构的交融。 第三,是触景生情式。如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在情与景的融合中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才形成了文学特有的意境。 2.意境结构的第二个层面,是境生象外,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使读者通过对意象的理解达到韵味无穷的境界。 首先,是景理结合。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意象雄浑,动静结合。后两句诗如何升华呢?诗人由实入虚,由景入理,将情、景、理融为一体,构成了对生命的超越,意味深长。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将描写和议论融为一体。理之于诗,如水中盐,无痕有味。 其次,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如《陌上桑》中对罗敷形象的侧面描写是一种虚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兹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是侧面烘托罗敷的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化虚为实的艺术效果。 第三,是想像与联想的妙用。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由所见到所想,这是联想的手法,也体现了以实显虚的特点。司空图对虚境作了这样的描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3.意境结构的第三个层面,是形神兼备的韵外之致。意境除了带给读者像外之像,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 首先,是描写外部形象和动作神态表现内心情感。如柳永在《雨霖霖》中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以这样的神态动作,将两人内心的千言万语,不忍分别的深厚之情,隐于言外。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等豪迈的形象和场景,把内心的雄心壮志显露出来。辛弃疾笔下的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看一拍,就把内心的无奈与悲愤由外而内地表现出来。这个动作也几乎成了

古诗词赏析中常见意境

古诗词赏析中常见意境 1、明月: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例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松、梅、竹、菊被称为“岁寒四君子”,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 3、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例子: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例子: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5、青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例子: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6、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例子: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7、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例子: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8、鹧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例子:“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

古诗词意境美的形态鉴赏

古诗词意境美的形态鉴赏 古诗词意境美的形态鉴赏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回味,常使人沉醉其中而不觉,从而获得极浓极烈的审美享受。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杰出的艺术手法、丰富多彩的想象,在世界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勾勒出的深邃、优美的意境,耐人寻味,引人遐思。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天地有大美不言”等艺术思想,其追求弦外之音、象外之意的美学特征,已与今之“意境”内涵相近。意境一语最早出自托名王昌龄所撰《诗格》。王昌龄提出诗有物境、情境、意境三境,意境意味着“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指的是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内心感受、体会和认识,重在“得意”,即“得其真”。自此以后,无论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言外之意和象外旨趣的索求,还是严羽《沧浪诗话》中关于诗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悟说,都致力于发展意境淡泊高远以求神韵的美学特征。王国维“何以谓之意境”?曰:“写情则沁人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这是把意境说运用于包括小说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的文学创作,以真情真事、师法自然为其宗旨。若加上王夫之的“意犹帅也”,用立意来加以统治,可谓是中国古代美学中较为完整的意境之说。由此看来,“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所谓“意”,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又是读者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中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是指个人的主观情意和作品反映的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美是我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的意境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的意境 意境 诗歌的意境,指的是诗歌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含蓄、幽深、丰富的情感的自然或者生活图景以及能够引发读者体会、品味和想象的艺术画面。它由情感组合而成,在情感的不同作用下,构成不同特征的形与神、情与理相统一的意象系统,从而形成了可以让读者自由品味和感悟的想象空间。换句话说,诗歌的意境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自然、静谧恬美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幅画面之中。这种包含着诗人情感的图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 意境一般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指的是侧重于对主观情感的流露,将情感直接转移到景物上去,表达情感比较强烈、具体、确定的意境。比如欧阳修的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是“有我之境”的名句。“无我之境”则是指较为客观的描绘景物,渲染描绘出来某种独特的情感氛围或者景物环境,以体现诗人隐约、深刻甚至可能有些模糊的情感的意境。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就是“无我之境”的佳作。 创造意境主要有三种方式: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和形神兼备。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情绪、情感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那么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的呢: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诗构成一种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春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如果把这两句诗再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到它包含四个意象:“小楼”、“深巷”、“春雨”、“杏花”。“小楼”、“深巷”,有静谧幽邃之感,衬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鉴赏古诗词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意境美 意境是古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内心产生了与环境共鸣的特殊基调。主要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而诗歌最典型的描写手法就是借物抒情,诗人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例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 青松,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诗通过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意境美的诗,都是有“韵味”的。一首诗要有回味无穷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例如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古诗词的意境是繁复多样的。或雄奇阔大,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浓艳瑰丽。但诸多类型不 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李白之诗,苏轼、辛弃疾之词属前类,其所描写的意境,往往以雄伟、粗犷、有力、奇异等感性形象给人以强烈刺激,从而使人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荡和崇高的美感。王维之诗,柳永、李清照之词属于阴柔之美,其描写的意境,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清丽婉转。此类作品长于抒发精美的幽深之情,常以轻盈、柔和等感性形象为主,能直接引起人们精神的愉悦。从古至今,我国青年男女卿卿我我的恋情,文人淑女多愁善感之心理气质,“以 艳为美”“以柔为美”的审美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类作品的影响。只有把握作品的整体意境,才能真 正认识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才能真正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二、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表现丰富的.内容,诗词 的语言必须凝练生动;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古典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 盛不衰固然有内容、技法乃至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但都必先得力于语言的表现。 诗词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表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感体验。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对比色,使画面十分绚丽,作者的情感

古诗鉴赏之情感、意象、意境篇

古诗鉴赏之情感篇 01 因为思想感情是理解古诗的关键,所以今天我们从理解思想感情讲起。 下面,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一首古诗的情感。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要把握一首古诗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从这五个点入手: (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 大家一定记住,注释永远是最重要的,不重要的信息是不会进行注释的!借此我们一般可以了解到创作背景或者诗人的经历。另外,作者也是我们判断诗歌类型的关键。比如说陶渊明,他的诗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又如杜甫,他的诗一般为咏史怀古诗。 (2)抓意象、意境; 意象通常为诗营造或者渲染某种氛围,或凄凉,或温馨,或闲适。 (3)抓诗眼、关键词; “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 (4)懂典故; 如果注释中没有给出典故的注解,就需要大家根据时代背景,以及诗歌内容来进行分析。后期我也会给大家整理出一份常考典故。

(5)懂手法。 即修辞、表现手法等艺术表现手法。 02 现在我们用标志词(意象)来讲一讲诗歌的分类以及每个类别表达的感情。 值得一说的是,“咏史怀古”诗与“边塞征战”诗在标志词上有重叠的意象,同学们在辨别时要注意判别,“咏史怀古”多体现的是对历史或对当下的批判、感慨等,而“边塞征战”则多为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和平。 1、咏史怀古诗 标志词: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骊山、马嵬、汴京、长安、金陵、赤壁等。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羁旅行役诗)

意境的鉴赏中国诗词意境鉴赏

意境的鉴赏中国诗词意境鉴赏意境的鉴赏——中国诗词意境鉴赏 中国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深沉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意境是诗词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本文将从古诗和唐诗两个方面,探讨中国诗词的意境鉴赏。 一、古诗的意境鉴赏 在古代,古诗是文人雅士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古诗往往以简练的语言和凝练的意境,给人以想象空间和美的享受。 1.《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表达对壮丽景色的赞美,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与惬意。 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与美景,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仰慕之情。 古诗通过简短的语言和凝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二、唐诗的意境鉴赏 唐诗是中国诗词的黄金时期,其作品以丰富的意境表现力、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为特点。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写意的手法,通过描绘明月和宁静的夜晚,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温馨和思考的余味。 2.《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苍凉与哀怨之情,并以大自然的辽阔来映衬出自己的不幸和失落。 唐诗通过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表达,使作品更具思想性和情感性,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中国诗词意境鉴赏的鉴赏方法 在鉴赏中国诗词的意境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感知形象:通过捕捉诗词中的形象描写,留意作者选用的词句和修辞手法,从而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2.体验情感:诗词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品味其中的感情和意境,进一步体验和理解诗人的情感。 3.品味思想:中国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通过思考诗词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进一步品味其中包含的思想内涵。 通过以上的三个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鉴赏中国诗词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与思考。 总结: 中国诗词以其深沉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古诗和唐诗两个角度,我们可以体验到中国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在鉴赏中国诗词的意境时,我们可以通过感知形象、体验情感和品味思想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其中的美与思考。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因此,把握意境就得关注意象特点及作者情感。 一)表现阳刚之美的 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3、苍凉悲壮: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 4、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厚积,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二)表现阴柔之美的 1、浓艳瑰丽: 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2、清幽静谧: 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 3、清新素雅: 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凄凉哀婉:

这类诗词,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如李清照《声声慢》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寥廓、雄奇、开阔、旷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秀美、恬淡、淡雅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悲壮、悲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阴冷衰败、孤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诗词鉴赏中景物形象的意境术语及例子 雄浑开阔----景物描写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浑厚磅礴。景物色调大多是单一而非绚丽的。多传达豪迈之情。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雄奇瑰丽---景物雄壮,奇特非平常景色,异常美丽。亦多传达豪情。 李白诗如《蜀道难》中: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古诗词的“意境”鉴赏

古诗词的“意境”鉴赏 古诗词的“意境”鉴赏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艺术的精华。其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内容精深,意味无穷,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积累诗量的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却越来越淡。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大多数古诗词,因时代生活各异,诗人表达风格不同,语言高度凝练,古今表达差异巨大,学生难以进入诗中所描绘的人、情、景中,难以与诗人进行思想的交融,更难以领略诗中的意境,时间久之,便觉学之无趣、诵之无味。 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意”是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情感;“境”是客观立体的艺术图画。古诗词的意境就是古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形成的整体的艺术境界。一篇古诗词,由于作者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所以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中的言外意、弦外音、意外味,与诗人“相亲相近”呢?这既是现代小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的难点,也是语文考试复习的“硬骨头”。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古诗词,能更多地获得经验和方法,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一、读题目,抓诗眼 古诗词有的在题目上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观点,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有的在题目上表明了诗的主旨以及诗人抒发的情感等;还有的在题目上点明了作品的范畴,是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诗,还是送别诗、怀古诗,认真诵读题目,就会找到诗词信息点,从而对学习、分析、理解、欣赏古诗词大有帮助。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题目中的“送”字就非常明确地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送别。教学时通过让学生仔细诵读

从意境角度看古诗词教学内容——辛弃疾《西江月》教学案例及评析

从意境角度看古诗词教学内容——辛弃疾《西江月》教学案 例及评析 素有“水仙吟昼笳”之称的“西江月”,出自辛弃疾手笔,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经典之作。其深刻的意境,贯穿着中国审美观念的文化传承,是古诗词教学中的经典范例。从意境角度对辛弃疾《西江月》进行教学,是提升青少年美学审知层面的有效手段,也能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为学生建立文化意识架空。 《西江月》属于四言五言古诗,展现出淡雅意涵,其前三句由景物突出“水纹银钩”、“瓢漾夜月”,首先通过视觉感受吸引读者,第四句抒发出此赏景的心情,接著由五句,依次描述月光的落日景、轻拂云霞、照耀天地,乃至无边江河,竟自回音,读者可运用想象,进入辛弃疾所倾情创作的意境之中,沐浴在明月染白云,落星续梦中;“秦淮流沙碧”则进一步完善月夜景象,而“空山希夷”勾勒出古诗词的含义,让读者体会辛弃疾所抒发的太古星河,深沉的思绪。 从教学角度,古典诗词带有文艺性及文化传承性,教师在推荐《西江月》并让学生欣赏时,可从多方位引出启发。首先,通过对历史背景的诠释,帮助学生深度认知诗词,以致于产生特定情绪。其次,帮助学生把握诗句之间意境的丰盈,加深理解。再者,从多方位拓展联想,将文学审美结合现实生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之美。最后,让学生把古典诗词欣赏与审美进行结合,以加深教学效果。总之,教师丰富的引导,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将读诗带来的精神性、素养性和审美性相结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古诗词中的意境承载着圣贤之智,给读者以精神景观与思想熏陶,从而提升美学审知层面。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江月》时应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课堂讲解及学生讨论等形式,从多元角度深入地讨论,以达到提升学生美学审知层面的目的。 语言、文艺及精神层面都把古诗词当做文学创作的范例,教师可以把《西江月》深入地讲解,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自由地挖掘性思考中,辨认文学的一般性规律,以及传承文化的意义。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学习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礼仪,帮助他们建立更加深厚的文化意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读诗写诗,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思维创造能力。 以辛弃疾《西江月》作为教学内容,莫不可以开拓出学生的艺术视野,进而建立学生文化意识的架空,让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韵律魅力,欣赏文学色彩的多样性,体验文化的历史渊源,心领诗意,为了提升青少年美学审知层面,教师应注重古诗词教育的需求,把辛弃疾《西江月》的教学内容运用到古典诗词教学中,以切实可行的教学案例,予以充分落实,以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

语文古诗词赏析:意象、意境、情感

语文古诗词赏析:意象、意境、情感 1、怀人思乡诗 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西楼,高楼,危楼,危栏,寒蝉,扁舟,杨柳 手法: 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作具体的物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缘由: 1、战乱频仍,久戍不归(边塞诗);社会动荡,亲人离散。 2、官场失意,仕途坎坷。 3、朋友遭遇不幸(孤寂落寞)。 4、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渴望团圆。 5、滞留旅途,孤单寂寞。 6、景似故乡,触景生情。 常见主题:【悲情类】: (1)自己旅途中孤单寂寞的愁苦,内心的凄凉; (2)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渴望与亲人团聚; (3)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心; (4)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豪情类】:乐观旷达,或豪迈的情怀。(与诗人乐观的性格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有关) 例如: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赠友送别诗 意象: 夕阳、暮色、月夜等(苍茫、朦胧、清冷色彩),长亭、南浦、渡口、秋等。杨柳、芳草、酒、歌曲、阳关、古道,劳歌,雨,子规,兰舟等 手法: 比喻,拟人,以景结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移情于物(烘托),以乐景衬哀情,想像(虚写) 情感: 依依不舍的留恋、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情深意长的勉励、安慰、鼓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通过对别后情境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担忧、祝福、嘱托。表达豪迈之情。 例如: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3、边塞征战诗

(完整版)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在此,我们便对古诗词中意 境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 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苏轼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 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杜甫的《秋兴八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 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 《山居秋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