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6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阅读题
- 格式:doc
- 大小:8.48 KB
- 文档页数:4
浙江省2024年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试卷真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横财(héng cái)沉渣(chén zhā)沉湎(chén miǎn)B. 挑拨(tiǎo bō)挖苦(wā kǔ)指导(zhǐ dǎo)C. 轻蔑(qīng miè)谨严(jǐn yán)颠簸(diān bǒ)D. 纤细(xiān xì)沮丧(jǔ sàng)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这次疫情,使得很多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C. 通过对这次活动的总结,我们认识到,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D. 我们必须加强环保意识,否则,人类将面临无法承受的后果,所以我们要珍惜资源。
答案:B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水浒传》讲述了宋江、李逵等108位好汉的故事,作者是施耐庵。
C. 《西游记》是一部以佛教故事为背景的神魔小说,作者是吴承恩。
D.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故事,作者是罗贯中。
答案:C4.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的是()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答案:A5. 下列成语中,与“滥竽充数”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挂羊头卖狗肉B. 盗亦有道C. 推波助澜D. 鱼目混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06年浙江省散文阅读6篇杨柳丰子恺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
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
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
但这话也是随缘的。
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
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
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
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 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浙江省2024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ài)热忱.(chén)莘莘..学子(shēn)B.狡黠.(xiá)干涸.(hé)锲.而不舍(qì)C.慰藉.(jí)狡黠.(jié)参.差不齐(cēn)D.炽.热(zhì)校.对(jiào)戛.然而止(ji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云霄帐蓬翻来覆去人迹罕至B.朗润诀别花枝招展恍然大悟C.分歧取诀不求甚解油然而生D.奥密莅临咄咄逼人混为一谈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用_____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场,然后开始了演讲。
②在困难面前,我们要保持_____的心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③这部小说的情节_____,吸引了众多读者。
A.锐利冷静跌宕起伏B.尖锐冷静抑扬顿挫C.锐利镇静抑扬顿挫D.尖锐镇静跌宕起伏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运动会,同学们处心积虑地准备着各种节目。
B.他在学习上总是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大义凛然,首当其冲地坚守着党的秘密。
D.这本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让人读起来津津乐道。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校园。
D.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是否努力学习。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雷雨》等。
浙江省 2019 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 文 模 拟 试 卷姓名准考证号码 本试题卷共六大题。
全卷共 页。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 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 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 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 基础知识 (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用恪.(k è)尽职守诠释担当、以奋发有 为彰显价值,相信十三届全国政协定将不付重托,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续写新篇章。
B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主要成果出炉,分别涵 (h án )盖价值理念、工作架构、制度 建设、长期目标与力量源泉五大方面,可谓亮点纷呈,为金砖合作第二个十年完美开局。
C .老戏骨联袂.(ju é)出演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引得网友一片喝彩;“小鲜肉”担 纲讲述“洗髄改命”的故亊《择天记》,被盛赞“充满正能量”。
D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为迫害民族英雄岳飞至死的万俟 (s ì)卨树碑故里,此举引发岳飞后 人强烈抗议。
在网友的声讨声中,近日该县有关部门拆除了此碑,并向岳飞后人致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光盘行动”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爱惜粮食、 反对浪费的责任意识, 也培育了新的生活观、 消费观,值得大力提倡和践行。
..C .与文学经典进行攀谈,体验经典的情境和生命气息,打捞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还能激励 人们把这一切逐步内化为自我的精神结构和外在气质。
D. 过去一年,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的呼吁..逐渐形成全社会共识, 并获得了司法执法部门、法学界、消费者保护组织等各个方面的持续支持。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四川卷)及答案1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模样(mó)疲惫(bâi)濒临绝境(bīn)并行不悖(bâi)B.麻痹(bì) 包庇(bì) 心潮澎湃(bài) 步履蹒跚(pán)C.贮藏(zhù) 鞭笞(chī) 瞠目结舌(chēng) 解甲归田(jiě)D.畸形(jī) 机械(jiâ) 破绽百出(zhàn) 伺机报复(s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舶来品一幅对联一诺千金B.凑合主弦律旁征博引死皮赖脸C.家具炒鱿鱼雍荣华贵流芳百世D.坐镇明信片枉费心机平心而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B.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C.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
D.为及时征求和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省“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省统计局日前在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社会调查活动。
2019年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姓名准考证本试题卷共六大题。
全卷共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均需在答题纸上作答,未在规定区域答题,每错一个区域扣卷面总分1分,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和试卷上。
3.1 ~12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其余各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题目序号后的横线上(不要超出边线)。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标号的句子中単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波音正确的一项是①当你打开一本书,等持你的是务种避噸(hnu)、不剧而遥,让你直上云宵或遁入曲暝=②毒一页书上也许还巍含看各评心境情绪,上你时而唏嘘不已、痛哭流涕,时而又情不自等(jhl )、被涕为笑,=③你打开L表书,又好似开启了一条可以随意穿孥(whuB )的时空邃道.晞间拥有了一双可以卿風的翅膀=④每一页书中还可能隱含着一场承(d L)荡一切的头脳风菱、一场迫在眉睑的革命°A.①B.②C.③D.④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噸的一项是A.虚拟现实真正实现从技亲斯产业的擧半、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B.司机李师傅冒者生命危险救了一个落关儿童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博技弓用.感动了无数市民,C.涵集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切实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需要人人场紧国家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脳中的“宰至贖”。
D"在戸女使用手机的问题上,父母不应该仅仅讲道理,更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孩于做榜样,由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审!与凱3.下列选項标点符号使用札虫畐丄嵐是A.苏轼游钟山后,诗句着鬲多马障日,江远欲浮天"1.安石读罢.谦称“老夫平生所作诗,无此一句二B.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纏需要进一步开放。
2024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横财(hènɡ cái)奇数(qí shù)阔绰(kuò chuò)铁锹(tiě qiāo)B. 演绎(yǎn yì)纤弱(xiān ruò)懦弱(nuò ruò)眷恋(juàn liàn)C. 汲取(jí qǔ)酷刑(kù xínɡ)颠簸(diān bǒ)澎湃(pēnɡ pài)D. 粗犷(cū ɡuǎnɡ)倾轧(qīnɡ yà)联袂(lián mèi)挑剔(tiǎo tī)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知识更新的速度正在加快,如果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
D.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绕、落、巡”的三大目标。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其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败。
B.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小说中的宋江、林冲、武松等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C. 《西游记》是一部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背景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书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各具特色。
D.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书中诸葛亮、曹操、关羽等人物形象生动。
4. 下列诗句,属于唐代诗人杜甫作品的是()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及答案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及答案第I 卷(共24 分)一、(6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题。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
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式,从而在公众头脑中植入一整套" 固定的成见"-- 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阈去观察世界并形成舆论。
他说:" 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
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这些先入之见把某些事物划分为熟悉的或陌生的,强调了这种区别,所以,看到了有一点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一点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
" 他认为,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 ,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言以蔽之,固定的成见就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1.下列对本普曼的" 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使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2006年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一、语文知识(每题3分,共45分)l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 的一项是...A ,憔悴 陶醉 出类拔萃 猝不及防....B .蠕动.懦弱 .孺子可教 .相濡以沫. C .妖娆 绕道. .翘首以望 .不屈不挠 D ..寒暄 喧闹. . 大事渲 染 .烜赫一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丰盈 中西合壁 水到渠成 弥天大罪B .归隐 化为乌有 出奇致胜 至高无尚C .摒除玲珑剔透玩世不恭通宵达旦 D.辐员 草管人命固执已见鸿篇巨制3.对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 益:增长B 。
排山倒海 排:推开 c .全力以赴赴:投入D.太平盛世盛:昌盛4.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机动车销售不断增加及燃油价格一路,使燃油消费成为拉动北京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②今年以来该公司加大了吸引保险行业精英的力度,争夺人才的范围了行业中个险、团险、客户服务、培训、理赔等多个业务部门。
③因为有政府的支持、庞大的中国市场和超前的轼件设计思想做后盾.所以他敢向微软叫板。
A .飙升覆盖 鼎力 B .飙升 涵盖 全力 C .升高涵盖 鼎力D.升高覆盖全力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继发动中日甲年战争之后.以武力实施其大陆政策,发动全面侵隼战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严重步骤。
②由于海峡阻隔,两兄弟分别半个多世纪,如今相见,恍如隔世,虽然都已是年逾古稀之人,也百感交集,唏嘘不已。
③眼前的困难有多大,课题组的同志们都毫不畏惧,以昂扬的斗志迎接一个个的挑战。
A .从而未免尽管B 、从而难免无论C .进丽未免尽管D .进而难免无论6.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动荡 ( 比喻局势,情况不稳定 )动人心弦 ( 激动人心 )‘动武 ( 使用武力 )动辄得咎 ( 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B .当下 ( 就在那个时刻 )独当一面 ( 独自抵挡一个方面 )相当 ( 适宜,合适 )当机立断 (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C .消闲 ( 消磨空闲时问 )烟消云散 ( 比喻消失得干干净净)撤消(取消 )消释前嫌 ( 解除以前的嫌疑 )D .谢忱 ( 感谢的心意 )敬谢不敏 ( 恭敬的谢绝没有才能的人)凋谢 ( 草木花叶脱落 )闭门谢客 ( 关起门来向宾客致谢)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延安颂》是继《长征》后又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大制作,它高屋..建瓴地反映了我们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
202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sǎ)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juàn)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B.作为联动不同地市、辐(fú)射全省的大形文化活动,宋韵文化节将逐步成为讲好浙江故事、展现浙江精神的重要窗口,成为解读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zài)体。
C.有些微短剧利用了模(mó)式化的内容结构,在人们的日程中炮(páo)制出“空闲时间被我利用”的错觉,给用户营造了添加“工业糖精”的饕餮幻境,压缩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D.水中的精灵使出浑身解(xiè)数与捕鱼人捉谜藏——鱼儿转身逃之夭夭,虾儿躲开悄(qiǎo)无声息,螃蟹诡谲钻进石缝,黄鳝狡猾来去无踪……但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翻开《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一一展现,字里行间全是澎湃的热情,全是珍贵的回忆。
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
【乙】我永远忘不了,从天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是那么悠扬、那样动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继续大力支持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施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
这一切无不给我们带来激动和幸福!进入新时代,航天梦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让航天事业奔向强国目标,自立自强地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
【丙】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则接着一则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力更生B.穿云裂石C.无不D.谱写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杭州亚运吉祥物裸眼3D宣传片,生动展示了足球、帆船、电竞三个运动场景,是实现亚运吉祥物的“破屏出圈”,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的重要技术。
浙江省2006届高等职业技术招生语文卷 二、阅读(四题,共6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①刚刚度过101岁的巴金老先生有个朴素的梦想:“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人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巴金这个朴素梦想,源自一位叫樊牢底的意大利“犯人”。樊牢底在其自传中说:“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人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 ②a有人说,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那是因为那个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理想,如果理想只停留在理想的层面,不要说一辈子,就是几辈子都现实不了,b一个真实的人,一个不夸夸其谈的人,一个了解自己的人,一个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做人的人,大概都会把自己的理想,c放在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有时我也会想,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呢?d想来想去觉得它太过平凡。 ③不过,平凡的理想也是理想,我还要把它讲出来。我希望每个人都管好自己的事情,不给别人添麻烦,少给社会增负担,能源能少消费就少消费点,垃圾能少制造些就少制造些,地球不是你的烟灰缸,也不是永远装不满的垃圾桶。与自然为朋友,用自己的智慧去感化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要跟别人过不去,更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④我希望每个人都多做些,少说些。意大利尤文图斯足球俱乐部的经理墨吉说过,当别人说他是黑手党时,他说我只记住我爷爷说过的一句话:不会做的人舌头长,会做的人不说话。如果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少说多做,这个世界就会少掉多少是非,添了多少平和。 ⑤我希望每个人都尽量不张口借钱,如果口袋里没有现金,就不要出门买东西。除了银行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的钱借给别人,哪怕张口借钱者是你的“朋友”。 ⑥我希望每个人下班后都尽量回家去吃饭,饭吃得不要太饱,最好要吃得慢些。这样我们就能减少患糖尿病、心梗这样烦人的痛苦机会,家庭会更温馨,家人关系会更稳固。 ⑦理想不该是空谈。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有这样实实在在的理想,并默默地实现着它,那我们的社会就一定是个理想的社会。 13.文章第②段的“恰如其分”指的是。(不超过5个字)(2分) 14.第②段有“抱有这样的理解又有什么意义呢?”一句话,把它插回文章,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a处B.b处C.c处D.d处 15.结合③④⑤⑥段,请概括说明作者从哪些方面谈了自己“平凡”的理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所谈到的“平凡的理想”与“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一致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5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按照下列句式仿写句子: 理想不是一张纸,可以在上面随意涂画;理想是一棵大树,需要精心去培育。 理想不是,可以;理想是,需要。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12分)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手机短信的兴起是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的。最初,手机还是一种奢侈性消费,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据统计,至2002年,仅中国移动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而截至2006年4月,我国手机用户已逾4亿户。在初期,手机的功能主要是作为移动的电话,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通话通讯用品,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一款完整意思上的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手机购买者在问过手机的价钱以后,紧跟的问题就是:这款手机能发中文短信吗? 短信与手机同步增长,手机用户中已经有大部分人收发过短信。据北京某市场研究公司近期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经在网上有过调查:“过节了,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问候他(她)?”结果发短信祝福占总数的67.1%。通过手机短信相互问候已不鲜见,每到春节、情人节期间,中国移动每秒能处理470条短信的短信平台就被挤得水泄不通。 网络在数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而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酝酿着一场新的生活革命。在日本,成千上万的人群,既有染着各种颜色头发的青少年,也有背负着家庭责任的主妇以及严肃的“办公一族”,都不约而同的拿着各种颜色、各种型号、各种款式的手机,不断的用拇指在手机上按动。对他们而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新兴的沟通、娱乐和生活方式。 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尤其是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经被普遍接受。手机短信是一场“全民运动”,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更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尽管每一个手机用户都可以收发短信,但中年人思想相对保守,不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因此,年轻人无疑是“短信一族”的主力。另据调查,年轻人在将来使用短信的意向也显然强于中老年群体。 短信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这注定了这种流行现象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尽管由于手机尚未大量普及,短信文化也没有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但谁又能忽视这具有极强生命力,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呢? 18.按文章说说为什么“短信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能作为“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酝酿着一场新的生活革命”依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手机短信的兴起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 B.手机的畅销得力于其短信功能的出现与不断增强。 C.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人们开始觉得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真正的手机。 D.每个购买手机的人都会关注它的短信功能。 2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信文化开始于1992年。它的重要标志是在英国第一条短信的发送成功。 B.短信之所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和它自身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的。 C.在日本,人们无论什么身份,都喜欢在同一时间用手机短信来交流和娱乐。 D.在今天,年轻人是“手机一族”的主力;在将来,这种情势也将依然存在。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8分) ①一位老人路过乡村公路时,被一辆从后面开过来的小车碰着了,老人倒在了地上。路上没有行人,没有人看见。 ②小车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一个又白又胖的男人,男人看了看老人,老人就要坐起来。男人说:“你先别动,伤着哪里了?”老人说:“轻轻地碰了一下,没伤着。”男人又看了看老人,说:“你真的没伤着?”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男人说:“你没伤着那我走了啊。”老人说:“你走吧。” ③男人走到车门边,要打开车门上车时,又回到老人身边,说:“你真的没伤着?我真的走了啊!”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你走吧。”男人上车了,发动了引擎,又熄了火下来,再次走到老人身边,说:“你真的没伤着?那你坐起来给我看看。”老人动了一下,想坐没坐起来。男人说:“要不要我扶一下?”老人说:“不用,人老了,起床时也不能一下子就起来。”老人挣扎了一下,坐了起来。 ④老人坐了起来,男人帮老人拍了拍身上的衣服,看了看老人的头和手,又对老人说:“你真的没事?那你站起来走几步我看看。”老人用手撑了一下地,踉跄了一下,站了起来走几步,说:“是吧?我真的没伤着。”男人看了,笑了,说:“你真的没伤着,可是,你要是说你伤着了,我会给你钱的,你真傻。”老人也笑了,说:“你还说我呢?你还不是一样傻?这里没人看见,你是可以走的,可你怎么没走?幸好我没受伤,我要是受伤了,你少不了花一笔钱为我治伤。” ⑤两人笑过了,男人又看着老人,说:“看得出,你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农村,你应该算是穷人了。你虽然穷,可你还是这样善良!”老人也看了看男人,说:“看得出,你不是发了财就是当了官的,你不是有了钱就是有了权,你这么发达了,可你还是这样善良!” ⑥男人拍了一下老人的肩膀,说:“好样的。”老人握了一下男人的手,说:“你也一样。”两人就走了。 ⑦这匆匆一遇,姓名是没记住,但两个人记住了彼此间不变的善良。 22.文章第⑤段中“你这么发达了”和上文哪两个句子相呼应?(请找出原句)(3分) ①② 23.根据第④段说说老人“傻”在哪里?男人“傻”在哪里?这种“傻”说明了什么?(4分) 老人:男人:说明了: 24.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情,处理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请举出生活中的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经验或教训。(不超过8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经常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捕捉到平常人不“平常”的灵魂闪光点,咫尺篇幅却震撼人心,读后不仅使人感动,而且引人深思。 B.文章通过老人善良的举动反衬出男人作为“富人”善良的可贵,因为社会上像这样的好人已不多见。 C.小说中男人和老人既没有姓名也没有外貌描写,对话简单重复,情节安排缺乏波澜,但文章人物形象刻画却很鲜明,栩栩如生。 D.文中“男人上车了,发动了引擎,又熄了火下来,再次走到老人身边”这个细节描写非常重要,生动再现了男人所经历的思想过程,更能体现他的善良。 26.下列作本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场车祸B.两个傻子C.不变的善良D.穷人和富人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15分)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①,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