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墩中学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学校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一、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
学校定期开展防溺水安全讲座、警示教育、应急演练等活动,班级常态化地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学生外出游泳必须经家长同意并有成人陪同,不私自到河、塘、堰、渠等有溺水危险的地方玩耍,掌握基本的溺水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学生不得参与下水救援活动。
三、非在校时间(含学生往返学校路途),学生防溺水安全由家长负责,家长应加强教育和监管,孩子游泳应由家长亲自带领,禁止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私自下河洗澡、捉鱼、玩耍等。
四、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加强门禁管理,学生应遵守校纪校规,严禁私自下河洗澡。
因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发生溺水事故,责任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如因学校履职不到位,导致不良后果,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任何教师发现学生私自下河洗澡,均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应及时告知家长,或报告学校。
六、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游泳训练,必须制定周密的安全工作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开展游泳训练前应成立应急救援队,严防意外发生。
防溺水学校日常管理制度防溺水学校日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的学生,并由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遵守。
第三条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学生的安全。
第二章预防措施第四条学校要配备足够数量和规格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五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防溺水课程,通过开展防溺水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六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防溺水纪律,加强对学生的规范管理。
禁止学生私自前往河流、湖泊等水域游泳,并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罚。
第七条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溺水演练,提高学生在危险情况下的自救能力。
第三章应急处理第八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溺水事故报警及救援机制,确保能及时响应和处理溺水紧急情况。
第九条学校要向全体师生普及学生溺水急救知识,提高师生的急救能力,并及时更新知识,以应对新的溺水急救技术。
第十条学校应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前制定应急医疗救援预案,确保学生发生溺水后能够及时得到急救和救助。
第四章责任和监督第十一条学校教职员工是学生的监护人和教育者,在防溺水方面承担重要责任。
教职员工应具备足够的防溺水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不安全行为。
第十二条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防溺水知识和技能。
第十三条学校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学生防溺水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
第五章外部支持第十四条学校要积极联系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在预防和处理溺水事故方面共同合作。
第十五条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呼吁家长关注学生防溺水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管。
第十六条学校要定期向社会公众宣传学校防溺水工作的进展和成果,提高社会对学生防溺水工作的关注度。
学校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为加强我校防溺水安全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成立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溺水安全工作措施,组织防溺水安全教育、培训、演练和检查等工作。
二、宣传教育1. 学校应定期组织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讲座、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溺水意识。
2.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信等方式,宣传防溺水的重要性,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管。
3. 学校应在校园内外悬挂防溺水警示标语,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师生注意安全。
三、隐患排查1. 学校应定期对校园及周边水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2. 学校应加强与当地政府、水利、城管等部门的联系,共同做好防溺水安全工作。
四、应急处置1. 学校应制定防溺水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程序和措施。
2. 学校应定期组织防溺水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发生溺水事故时,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五、责任追究1. 对违反防溺水安全管理规定,造成溺水事故的,学校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对防溺水安全教育、培训、演练等工作不力,导致溺水事故发生的,学校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监督检查1. 学校应定期对防溺水安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
3. 各级政府应将防溺水安全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通过以上措施,我校将努力做好防溺水安全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学生防溺水教育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XXX特制定了防溺水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一、严格执行“六不”教育。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防溺水“六不”教育,要求学生背诵“六不”内容,不私自下水游泳、不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二、坚持“四必讲”。
每天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对学生必讲5分钟安全教育;周末、假期学生离校前必讲半小时安全教育;发现苗头性事件或发现本校学生有违反“六不”情形的,对全校或各班学生必讲危险性教育;县、市、区内发生学生溺水事件或本辖区外发生影响较大的学生溺水事件,学校必须对学生开展案例剖析,寻找问题根源,举一反三,让学生引以为戒。
三、坚持学生溺水案例警示教育。
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观看一次防溺水教育警示片;各班级每学期至少专题召开一次防溺水警示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提高学生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四、开展学生溺水施救演练。
每学期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溺水施救演练,培养学生呛水自救、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自救能力,并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支持。
五、丰富宣传教育活动形式。
在3月至11月期间,发动学生特别是有违反“六不”情形的学生积极参与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文艺晚会、校园报刊、主题板报、悬挂宣传标语、集体签名活动、设立防溺水宣传活动室、学校LED显示屏滚动展播典型案例等方式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潜移默化,防微杜渐,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六、设立防溺水安全教育日。
学校将每年5月份第二周星期五定为防溺水安全教育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通过防溺水誓词大会、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片、书画展览、多媒体3D体验、防溺水技能培训等活动,增强家长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能力。
第 1 页 共 11 页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水上活动的安全管理,保障参与活动人员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水上活动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游泳、潜水、划船等水上活动。 第三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活动的安全进行。 第四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应当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五条 水上活动的参与者应当遵守现行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第二章 安全管理要求 第六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具备必要的资质和设备,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安全管理。 第七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在活动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参与者注意安全。 第八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应当配备专业救援人员和救生设备,确保能够及时救助遇险人员。 第九条 水上活动的参与者应当按照组织者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第十条 水上活动的参与者应当适应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不得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参与活动。 第 2 页 共 11 页
第十一条 水上活动的参与者应当注意自身防护,避免晒伤、中暑等情况发生。 第十二条 水上活动的参与者应当随身携带救生设备,并正确使用。 第十三条 水上活动的参与者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给他人带来伤害。 第三章 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第十五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六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建立与当地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 水上活动的参与者在发生事故、突发事件时,应当按照组织者的指示,积极配合处置工作。 第十八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发生事故、突发事件后,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 第四章 违规处理 第十九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违反本制度的规定,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违反本制度的规定,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当依法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水上活动的参与者违反本制度的规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 3 页 共 11 页
学校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学校师生安全,防止因溺水等意外事故造成不可恢复
的人身财产损失,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防范措施
1.在学校的泳池设置非游泳区,标识明显,禁止学生进入非游
泳区。
2.学校应根据泳池尺寸和场地条件,在泳池边设置警示标语牌,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并规定泳池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保证师生安全。
3.学校应在泳池周边设置安全设施,包括担负救援任务的教师
和救生员、救生圈、红色安全绳等,保证在学生出现意外事故时可
以及时上手援救。
4.在实验室等非游泳场所,应禁止学生进行任何模拟泳池等模
拟溺水危险操作,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二、监管管理
1.学校应请有关部门对学校的泳池进行例行巡查,对存在危险
的地方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2.学校应对所有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溺水知识的普及,特别
是在学生进行游泳活动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以使学生知道应该如
何自救,如何向他人求救。
3.学校应设立专人管理学生游泳活动,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三、应急措施
1.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人员,及时应对意
外事故。
2.救生员应保持清醒,在意外发生时要正确处理,迅速展开急
救工作,确保学生安全。
3.学校应设立救护室或医护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保障,确保在
意外情况下可以依靠及时的医疗援助。
以上是学校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师生的安全,特别
提醒大家要注意泳池规则和注意事项,保证游泳活动的安全。
同时,也提醒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条 总则 为加强学校防溺水工作,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组织机构 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校防溺水工作。
第三条 防溺水教育 1. 学校要定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将防溺水知识纳入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掌握防溺水基本知识。 2. 利用校会、班会、专题讲座、海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溺水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防溺水意识。
3. 组织学生观看防溺水教育视频,使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4. 开展防溺水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第四条 家校合作 1. 学校要与家长签订防溺水责任书,明确家长在防溺水工作中的责任。
2. 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向家长发送防溺水提示,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看护。
3. 鼓励家长参与防溺水教育活动,共同提高学生的防溺水意识。
第五条 安全管理 1. 加强对校园周边水域的安全管理,设立警示标志,防止学生私自下水。
2. 建立健全水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巡查频次,确保水域安全。
3. 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发现学生迟到、缺席等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和去向。
4. 落实防溺水教育“1530”提醒制度,即每天放学前15分钟、每周放学前30分钟、每次节假日专门提醒学生注意防溺水。
第六条 应急处置 1. 发生溺水事故时,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 及时报告家长、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开展救援工作。
3. 溺水事故处理结束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总结,提出整改措施。 第七条 法律责任 1. 对违反防溺水制度的学生,学校要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分。
2. 对违反防溺水制度的工作人员,学校要追究相应责任。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是指在水域内进行活动时,为了保障参与者的安全,制定的一套有关预防溺水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的要点:
1. 制度目的:确保水域活动的安全,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组织和管理各种水域活动的场所,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河流、湖泊等。
3. 责任分工: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和义务,如活动主办方、活动组织者、监管部门、参与者等。
4. 安全设施:要求水域活动场所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网、浮标、救生圈、救生衣等,确保参与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救援。
5. 人员配备:要求活动场所配备足够数量和合格的救生人员,他们应具备救生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以保持救援的能力。
6. 活动规范:制定参与者在水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如禁止携带危险物品、禁止在无救生设施的地方游泳等,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7. 预警措施:建立水域活动的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水质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参与者及时撤离。
8. 应急处理:制定水域活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明确各方的协作机制和责任分工,及时进行救援和医疗救治。
9. 监管检查: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水域活动场所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情况。
10. 教育宣传:进行防溺水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水域活动安全的认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以上是一个较全面的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的要点,具体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学学生游泳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为了保障中学学生的游泳安全,学校可以制定以下游泳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1. 游泳安全教育课程: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加入游泳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游泳技能、水上自救和危险场景应对等方面的教导。
2. 游泳教练资质要求:任课学校游泳教练需要具备相关的游泳教练证书和救生员执照,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游泳训练。
3. 游泳教学设施和装备:学校应该提供合适的游泳教学场地和设施,如游泳池和相关的教学设备,并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安全可靠。
4. 游泳教学分级:根据学生的游泳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游泳班级。
确保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游泳环境下学习。
5. 游泳教学监督:学校应该派出专门的负责人对游泳教学进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全。
6. 游泳安全规范:学校制定游泳安全规范,包括穿戴合适的游泳装备、禁止在水中玩耍或乱拳脚、提醒学生注意水深和水流等事项。
7. 紧急救护预案:学校应该制定紧急救护预案,包括救生员的配置、急救设备和医疗资源的储备等,以应对突发事故。
8. 家长沟通和同意:学校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告知他们游泳课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取得家长的同意。
9. 监控设施:为了加强游泳安全管理,学校可以安装监控设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10. 事故记录和处理: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事故记录和处理制度,及时记录和报告游泳事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
通过以上的游泳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游泳事故的发生。
同时,学校也应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各种紧急情况的发生。
中学学生游泳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二)第一章绪论引言中学学生的游泳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游泳作为一项普遍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然而,游泳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需要中学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安全。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通用21篇)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篇1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游泳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杜绝或减少学生溺水死亡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
二、建立学校预防学生溺水安全管理机构。
成立校长为组长,安全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班子成员、体育组组长、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代表为成员的预防学生溺水安全管理小组,具体负责预防学生溺水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
三、加强管理,严明纪律。
明确要求小学生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四、坚持每节课点名制度。
任课教师进入课堂后一旦发现学生缺课,要迅速查明缺课原因,及时通知家长,并按规定立即报告学校。
五、联系当地街道、社区,在游泳馆、水塘边等设立游泳安全警示牌,有效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六、深入开展游泳安全专题教育活动。
采取班(队)会、标语、黑板报、专题报告等形式,用游泳溺水死亡的案例教育、警示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七、每年夏季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珍爱生命,拒绝溺水”学生承诺签名活动。
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私自下河游泳的严重危害性,懂得生命的。
珍贵,在思想意识上构筑珍爱生命、拒绝私自下河的防线。
八、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
九、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既教育广大师生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又营造全社会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篇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属权范围内起重机械安全的管理。
洋墩中学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对学生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学生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溺水危害的认识,同时组织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溺水后救生等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的救生与自救方法。
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切实加强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排除可能存在的溺水隐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
为确保学生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学生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一、高度重视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思想,树立"安全无小事"的观念。
学校开展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进行预防溺水事故警示教育。
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好学生防溺水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技能教育,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建立学生防溺水安全管理机构:
校长→政教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
三、切实开展学生防溺水专题教育。
各班要落实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制度,通过主题班会、"课后3分钟"安全教育、班级黑板报设立专栏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组织开展专题的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四、明确规定与要求:
1、学生要去游泳必须经过家长同意,并且要有会游泳、负责任的大人陪同,选择水浅、河底硬而平整的、熟悉的水域游泳。
2、学生不得擅自下水游泳,不得私自结伴去游泳,不得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山塘、水库、深潭等水深的地方游泳,不到水流湍急的河流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如果看到同伴掉到水里,不要盲目下水救人,而是呼喊旁边的成人帮忙。
五、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教育:
1、不要到池塘,河边、水池等有溺水危险的地方玩耍。
2、到游泳池,游泳馆游泳必须经家长同意。
3、遇溺水发生,要大声呼救。
4、在游泳池内游泳要注意:
(1)入水前按规定清洗身体是很重要的。
(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睡眠不足,身体过于疲劳,或情绪激动,都不宜游泳。
(4)选择辅助器材,如救生圈和潜水镜等。
(5)不要冒险跳水。
(6)遵守游泳池规则。
(7)饭后45-60分钟内不要游泳。
5、在天然水域游泳要注意:
(1)要充分了解水域的水底情况。
(2)在海中游泳时,必须了解潮汐情况。
(3)总是与海岸线平行游。
(4)注意同一海域的其他船只。
(5)了解水温,最理想的是27摄氏度。
六、做好对学生家长的防溺水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途径,通过印发《告家长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及时提醒和教育学生家长做好孩子的安全监护,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要求家长特别注意"双休日"、"节假日"期间孩子的游泳安全。
七、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
要从学生溺水死亡事故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好学生死亡事故上报制度,以及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
洋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