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自转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29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规律。
2. 掌握自转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运动。
2. 赤道日、极夜和白昼现象。
3. 时区。
【教学重点】1. 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规律。
2. 理解自转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时区的概念及其与经度的关系。
2. 了解赤道日、极夜和白昼现象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法。
2. 案例分析法。
3. 自主学习法。
4. 讨论互动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地球的自转运动,并提出问题:“地球在做什么运动?”二、讲解(15分钟)1. 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绕自己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称为自转,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
2. 赤道日、极夜和白昼现象:赤道上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昼夜间长短相等,称为赤道日;两极地区存在长达6个月的极昼和6个月的极夜现象。
3. 时区:地球因自转而产生的24小时一周的时间,被分割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约为15度,每隔一个时区时间差一小时,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向东每隔一个时区时间加1小时,向西每隔一个时区时间减1小时。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如果某地经度为150度,当本初子午线上是中午12点,那么当地时间是多少点?为什么?2. 如果某人出差到美国的加州,那么当他在中国的深夜休息时,美国的加州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四、探究分析(2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探究:1. 自转对于地球的影响。
2. 时区的概念及其与经度的关系。
五、总结归纳(5分钟)回答问题:“地球的自转对地球有什么影响?时区是什么?它与经度有什么关系?”【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明确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规律,掌握自转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理解时区的概念及其与经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导学案第一章第3节(1)地球的运动——自转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用约30分钟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并能够建构基本知识体系。
2.完成本节教材助读中的问题, 并用红笔标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
3.预习中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归纳,并注意联系实际。
学习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材助读:完成下面问题:1. 地球围绕自西向东的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2. 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若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若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
3. 地球自转一圈的角度为360°,所需的时间是小时分秒,我们称其为一个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4. 若以太阳(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作为地球自转的参照物,则地球自转的周期叫做一个太阳日。
其时间长度为小时,自转的角度大于度。
5.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点处处,约等于15°/小时;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1)地球自转导致了现象。
(2)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和纬度的增加而加大。
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相垂直:①在北半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侧;②在南半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侧;③沿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
预习自测:1.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 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C. 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D. 太阳日比恒星日稍长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1. 讨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规律。
2.读下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2)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3)图中A点自转一周,所用时间是______,叫做一个日。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来源:学科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下图中AB为晨线。
[来源:学科网ZXXK]【例题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Z+xx+]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只是产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不会造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答案:A要点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有两个:①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也是北极名称的来历)。
②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地轴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度数是 66.5°。
如图所示: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为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