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课程二年级
- 格式:docx
- 大小:15.12 KB
- 文档页数:4
二年级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二年级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篇1班会主题预防校园欺凌班会时间12月10日班会目的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
2、使学生掌握面对校园欺凌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共建平安校园。
班会流程一、什么叫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
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
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
二、校园欺凌的危害?1、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2、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3、破坏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
三、校园欺凌的预防措施?1、家庭教育与预防。
2、学校教育与预防。
3、社会教育与预防。
4、在法律层面。
四、你能举出几个你认为是欺凌的行为吗?(举例子)五、一旦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六、学习通知,发出倡议。
七、教师总结。
呼吁大家共同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学生非欺凌情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年级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篇2一、导入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
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1)说说你所在的班级有没有“小霸王”呢?说说他们的“恶行”。
横行校园“小霸王很多学校都有“小霸王”欺凌弱小的现象。
他们凭借身体或人数众多的优势殴打同学、辱骂、戏弄、讽刺、孤立同学,甚至敲诈勒索、抢夺同学物品等,给身边人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
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德育教育》教材第五章《和谐校园,从我做起》,具体内容包括:校园欺凌的概念、形式及危害;如何预防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时如何应对和求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同学的良好品质,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3. 提高学生在遇到校园欺凌时的应对能力和求助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他人,抵制校园欺凌。
重点:让学生掌握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校园欺凌的概念、形式及危害。
3. 案例分析:展示几个校园欺凌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6.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几个关于校园欺凌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锻炼他们的应对能力。
7.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识别和预防校园欺凌,以及遇到校园欺凌时如何应对和求助。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2. 内容:(1)校园欺凌的概念、形式及危害(2)如何预防校园欺凌(3)遇到校园欺凌时如何应对和求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防范措施。
答案示例:(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他人,尊重同学;(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自身素质;(3)遇到校园欺凌,要保持冷静,勇敢求助;(4)积极参与校园活动,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2. 课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反思自己在校园欺凌方面的言行举止,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二年级预防校园欺凌行动主题班会课程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欺凌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预防校园欺凌工作。
小学二年级预防校园欺凌行动主题班会课程旨在通过此课程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会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含义、类型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到文明交往。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
4. 增强班级团结,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三、课程内容3.1 校园欺凌的含义与危害- 校园欺凌的概念: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或多方)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方式对另一方(或多方)实施恶意攻击、威胁、恐吓等行为。
- 校园欺凌的类型:言语欺凌、肢体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等。
- 校园欺凌的危害: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影响其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对施暴者可能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甚至犯罪;破坏班级团结,影响校园和谐。
3.2 文明交往,从我做起- 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 尊重他人,关爱同伴,做到文明交往。
-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需求,化解矛盾。
3.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面对校园欺凌,要保持冷静,勇敢拒绝。
- 学会寻求帮助,及时告知家长、老师。
- 加强自我保护技能培训,如防身术、心理疏导等。
3.4 班级团结,共同预防校园欺凌- 加强班级凝聚力,开展团队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 设立班级举报渠道,鼓励同学互相监督、互相帮助。
-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校园欺凌的含义、类型和危害,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提出防范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生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勇于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构建和谐校园。
二、教学重点1. 校园欺凌的定义和形式。
2. 校园欺凌的危害。
3. 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尊重他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了解校园欺凌a. 什么是校园欺凌b. 校园欺凌的形式c. 校园欺凌的原因2. 第二节:校园欺凌的危害a. 受害者的心灵创伤b. 施暴者的未来发展c. 班级氛围的恶化3. 第三节: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a. 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b. 应对校园欺凌的策略c. 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4. 第四节:构建和谐校园a. 学会尊重他人b.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c. 共同营造和谐氛围5. 第五节:实践活动a. 讨论: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b. 情景模拟:遇到校园欺凌时如何应对六、第六节:理解与同情1. 引导学生理解受害者的感受,培养同情心。
2. 分析受害者心理创伤的成因和影响。
3. 提倡互帮互助,鼓励同学们在看到欺凌行为时给予帮助。
七、第七节:法治教育1. 介绍校园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
2. 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3. 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八、第八节:家长和学校的角色1. 强调家长在预防校园欺凌中的重要作用。
2. 指导学生如何与家长沟通校园欺凌问题。
3. 讨论学校应采取的措施来预防校园欺凌,如教育、监督和干预等。
九、第九节:自我反思与承诺1.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是否存在欺凌或暴力倾向。
2. 鼓励学生作出承诺,坚决抵制校园欺凌,维护和谐同学关系。
(二年级)预防校园欺负主题班会教案目标: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帮助二年级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欺负,并提供预防欺负的实用策略,促进和谐校园环境的建立。
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帮助二年级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欺负,并提供预防欺负的实用策略,促进和谐校园环境的建立。
时间:约30分钟约30分钟材料:- PPT或黑板- 包含校园欺负案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 学生手册或海报,包含校园欺负的定义和预防策略活动步骤:1. 引入(5分钟)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预防校园欺负”- 提问学生他们对校园欺负的了解和经历2. 呈现(10分钟)呈现(10分钟)- 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展示校园欺负的定义和不同形式的示例(使用图片或视频片段)- 强调欺负的影响和伤害,鼓励学生共情受害者的感受3. 讨论(10分钟)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有关校园欺负的经历和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认为合适的预防策略4. 策略分享(5分钟)策略分享(5分钟)- 向学生介绍预防校园欺负的实用策略,例如:- 态度自信,学会说“不”- 与人友善相处,培养友谊- 寻求帮助,告诉老师或家长- 当证人时,勇敢站出来保护被欺负的同学5. 总结(5分钟)总结(5分钟)- 强调预防校园欺负的重要性和责任-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预防策略- 分发学生手册或海报,以便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校园欺负和预防策略备注:- 班会结束后,建议老师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和及时解决校园欺负问题- 学生手册或海报需要简洁明了,字体大、图文并茂,以便小学二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以上是预防校园欺负主题班会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助您筹备和实施这堂班会,促进学生的安全感和校园和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预防校园欺凌班会教案(精选6篇)小学预防校园欺凌班会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预防校园欺凌班会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预防校园欺凌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节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
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难点1、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2、走进校园欺凌:(1)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
(2)福建南安中学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
3、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1)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2)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3)传媒渲染,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4、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了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的严肃批评和教育,甚至不能继续完成学业。
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的学生,成年后大多都走上了犯罪道路。
而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容易造成性格自卑和懦弱。
5、预防欺凌的办法:(1)不能“怕”字当头。
(2)要及时报告。
(3)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4)要慎重择友。
教师总结: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校园欺凌打破了我们校园的宁静。
我们的青少年共同生活在校园这片蓝天下,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
让我们远离欺凌,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五篇一、班会教案:认识欺凌目标:通过参与互动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欺凌的概念和形式。
1. 活动介绍:- 活动1:角色扮演- 活动2:小组讨论2. 教学过程:- 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欺凌的定义和常见形式- 步骤2: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欺凌的感受,并反思体验- 步骤3:小组讨论,分享反思体验并总结认识上的收获- 步骤4:点名学生,鼓励他们在校园中发现并报告欺凌现象3. 教学目标评估:- 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总结- 学生对欺凌的认知是否提高二、班会教案:示弱不是耻辱目标:通过真实案例分享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示弱行为的危害,并提供积极的应对策略。
1. 活动介绍:- 活动1:现实案例分享- 活动2:小组讨论2. 教学过程:- 步骤1:分享真实欺凌案例,并引导学生反思示弱行为的危害- 步骤2: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步骤3:各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3. 教学目标评估:- 学生对示弱行为的危害是否认识到位- 学生提出的积极应对策略是否合理三、班会教案:关爱他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意识,提倡友善与互助的校园文化。
1. 活动介绍:- 活动1:小组讨论- 活动2:写信表达关心2. 教学过程:- 步骤1:小组讨论,讨论为什么关爱他人很重要- 步骤2:学生写信给其他班级或老师表达关心之情- 步骤3:学生交流自己写信的感受和反馈3. 教学目标评估:- 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及表达关心的信件- 学生对关爱他人意义的理解程度四、班会教案:自我保护策略目标:通过研究自我保护策略,培养学生对待欺凌的主动防御意识。
1. 活动介绍:- 活动1:讲解自我保护策略- 活动2:小组讨论2. 教学过程:- 步骤1:讲解自我保护策略,包括肢体语言、行走姿势等- 步骤2: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自我保护经验和观点- 步骤3:总结研究内容,强调防范欺凌的重要性3. 教学目标评估:- 学生对自我保护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五、班会教案:勇敢发声目标:鼓励学生勇敢发声,反对校园欺凌,为打造美好校园氛围贡献力量。
二年级校园欺凌教案二年级校园欺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校园欺凌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校园欺凌教案1【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抑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进行斗争。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能够勇敢地与校园暴力做斗争。
【知识目标】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学会巧妙地处置校园暴力。
【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模拟情境体验、感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思考怎样正确处理校园暴力。
教学设计一、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思考:1、什么是校园暴力?你遭遇过校园暴力吗?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和课文介绍回答。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暴力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板书)2、学生阅读“专家访谈”后回答。
讨论: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并归纳:校园暴力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板书)3、校园施暴者的.构成主要是些什么人?学生: 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爱歧视的学生;在家庭中缺乏温暖、关爱的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压制,无处发泄的学生……4、社会、学校、我们对校园暴力的态度?校园暴力必须被制止。
想一想: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学生回答。
(一)对策一: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如何防范校园欺凌?一、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欺凌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2.掌握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3.具备发现欺凌行为、积极制止欺凌行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欺凌欺凌的定义是“强行利用弱势社群的力量对施害目标进行憎恨或威胁的行为”。
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2.欺凌的形式欺凌形式有很多。
可以是言语上的羞辱,比如说骂人、嘲笑人;可以是身体上的攻击,比如打架、推搡、踹踢等。
3.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就是欺凌在学校里发生。
学生们在学校里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有时候他们会被同班同学欺负和威胁。
这种情况在学校里也越来越严重。
4.欺凌能给被欺凌者带来什么伤害被欺凌的孩子感到沮丧,也会觉得孤独。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并不是被人接受和欣赏的。
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5.如何预防校园欺凌(1)尽量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2)发现欺凌行为时,在不危及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干预和制止。
(3)保持心情愉快,不给别人提供机会针对自己。
三、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校园欺凌的定义和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
2.阐述重点教师重点阐述欺凌能带来的伤害和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3.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际的例子讲述自己或他人受欺凌的经历。
4.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们讲述一些校园欺凌的案例,帮助学生们认识和理解欺凌的危害。
5.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们要尽量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发现欺凌行为时要积极干预和制止,并且保持心情愉快,不给别人提供机会针对自己。
四、板书设计校园欺凌欺凌形式1.言语攻击2.身体攻击欺凌带来的伤害预防校园欺凌1.友好相处2.干预制止3.心情愉快五、教学反思这次教学活动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非常顺利,教师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校园欺凌。
教师让学生们通过互动的方式分享自己或身边人受欺凌的经历,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
一、主题: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
目标:
•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
•掌握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认识校园欺凌对人的伤害
活动:
1.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校园欺凌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校园欺凌的认识。
3.老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明白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二、主题: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目标:
•掌握预防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法
•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活动:
1.老师带领学生讨论如何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
2.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演示处理欺凌事件的正确方式。
3.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宽容与尊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三、主题:身边的爱与关心
目标:
•强调团结和同理心的重要性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活动:
1.学生交流身边发生的友好事迹,分享爱与关心的故事。
2.制作班级爱心墙,记录同学之间的互助和支持。
3.老师指导学生珍惜友情,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班会,学生对校园欺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预防欺凌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团结和友爱的意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互相支持,共同维护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
让我们携手预防校园欺凌,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预防校园欺凌
教学过程
根据众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专家们分析:符合以下十种情况越多的青少年越有可能出现暴力犯罪行为。
一、性格严重内向;二、家庭不和睦;三、喜欢虐待小动物;四、热衷暴力和黄色网站及小说、影视等;五、具有好斗心理,非常强烈的好胜心,虚荣心极强;六、个人英雄主义,崇拜偶像;七、极其喜欢刀具等危险器械;八、刚愎自用,不能接受他人意见;九、崇尚黑社会义气;十、凡事一根筋,做事不考虑后果,缺乏对法律的认识。
案例:某校新生得知本班同学被学校内其他同学打伤,他认为对方是欺压新生,气愤之下,认为自己练过跆拳道能够为本班出头,主动去找对方“较量”,双方都被重伤······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
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
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欺凌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
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
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
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
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
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
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
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
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
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
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
二是自我反省。
三是无畏回应。
四是肯定自己。
五是调整心理。
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
二是大声呼救。
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
四是求饶。
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
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
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
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四、总结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
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
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
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第五,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
及时上报并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我们一定要记住: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