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西湖梅》
- 格式:docx
- 大小:8.98 KB
- 文档页数:2
以下是八首咏西湖梅花的诗句:
1. 《西湖梅》——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2. 《忆西湖梅花》——明·袁宏道
悔不庄头作化人,只凭诗酒了残春。
叉牙怕见风前朵,雀舌愁沾雨后尘。
绝似林间隐君子,自从幽处作逋臣。
巡檐索笑宁无日,少待重来已白头。
3. 《西湖观梅》——宋·章谦亨
腊尽春回信息嘉,西湖烟岸护宫纱。
多情立马教人唤,远似相逢在月斜。
4. 《同友人游西湖》——宋·杨万里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5. 《西湖孤山》——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6. 《落梅》——明·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7. 《冬日梅窗书事》——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8. 《题西湖孤山》——明·张昱
孤山屹立西湖畔,似与游人送寂寥。
为爱梅花如放鹤,故将湖水作巢瓢。
关于梅花的诗句——《西湖梅》《西湖梅》原文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西湖梅》作者简介冯子振(一二五七--一三四八),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州客。
湘乡(今属湖南省)人,一说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
《冯氏族谱》又载其生于宝祐元年(一二五三)。
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
为人博闻强记而才气横溢;文思敏捷,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以文章称雄天下。
《元史·儒学传》谓:"天台陈孚其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凿。
攸州冯子振其毫俊与孚略同,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
子振于天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涧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
"著有《居庸赋》,首尾五千言,雄浑正大,闳衔钜丽。
曾与元代中峰禅师唱和,有《梅花百咏》一卷。
所作散曲小令,或写个人闲适生活;或叹世、羡仙;或即景生情、抒怀写志;或登临感兴,吊古伤时;多劲逸而潇爽。
今存散曲小令共四十四首,其中四十二首均为〔鹦鹉曲〕。
大德六年(一三○二)冬,冯子振留寓京城,听歌女演唱白贲〔鹦鹉曲〕,此曲韵险,无人和韵作新辞。
因友索和,一时光发,按原韵和作四十二首,甚为有名。
元·宋景濂称其词"横厉奋发","真一世之雄"。
贯云石称其词"豪辣灏烂,不断古今"(均见《阳春白雪序》)。
冯子振退隐后,贯云石曾写有《寄海粟》,以三国时的陈登喻之,可见冯子振的为人与个性。
曾著有《海粟集》,今人王毅辑有《海粟集辑存》。
《西湖梅》原文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西湖梅》作者简介冯子振(一二五七--一三四八),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州客。
湘乡(今属湖南省)人,一说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
《冯氏族谱》又载其生于宝祐元年(一二五三)。
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
为人博闻强记而才气横溢;文思敏捷,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以文章称雄天下。
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咏红梅花得“梅”字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注释白梅懒赋:即“懒赋白梅”。
“逞艳”句:意即春未到,红梅逞艳,先迎着醉眼开放。
冻脸: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所以这样比喻。
痕,泪痕。
以血泪说红。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说“酸”。
待到时节过后,虽无怨恨,花亦化为乌有,所以说“成灰”。
“丹药”的“丹”双关义就是红。
“偷下”句:说红梅原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红尘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
传说瑶池种植仙桃,《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请告诉蜂蝶,不要把红梅错认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灿烂的季节。
春灿烂,因红梅色似春花才这样说的,非实指。
当时还是冰雪天气。
蜂蝶,多喻轻狂的男子。
漫,莫,不要。
注释白梅懒赋:即“懒赋白梅”。
“逞艳”句:意即春未到,红梅逞艳,先迎着醉眼开放。
冻脸: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所以这样比喻。
借意于苏轼《定风波·咏红梅》词:“自怜冰脸不宜时。
”痕,泪痕。
以血泪说红。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说“酸”。
待到时节过后,虽无怨恨,花亦化为乌有,所以说“成灰”。
借意于李商隐《无题》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误吞”句:说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误吞神奇的丹药而换了骨骼,变成红花。
“丹药”的“丹”双关义就是红。
范成大《梅谱》:“世传吴下红梅诗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绝唱,有‘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之句。
”“偷下”句:说红梅原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红尘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
传说瑶池种植仙桃,《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请告诉蜂蝶,不要把红梅错认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灿烂的季节。
春灿烂,因红梅色似春花才这样说的,非实指。
当时还是冰雪天气。
西湖的诗句关于西湖的诗句(11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西湖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西湖的诗句11、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2、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3、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
——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4、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5、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苏轼《卜算子·感旧》6、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7、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8、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9、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10、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11、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岳鄂王墓》12、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13、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1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15、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16、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17、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18、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1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20、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咏物诗汇总本文是关于咏物诗汇总,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咏物诗——《赋得临池柳》《赋得临池柳》原文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赋得临池柳》译文岸边柳丝相聚成阴,疏影随波移动。
还似美人画眉时候,来将翠色镜中相映。
咏物诗——《咏蝉》《咏蝉》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译文蝉伏下头,饮着清洁的露水,鸣声不停地从树叶疏落的梧桐上传出。
身居高处,鸣声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凭借秋风啊。
咏物诗——《咏萤火示情人》《咏萤火示情人》原文窗里怜灯暗,阶前畏月明。
不辞逢露湿,只为重宵行。
《咏萤火示情人》译文喜欢窗户内暗淡的烛火,害怕台阶前明亮的月光。
不怕露水沾湿自己,只为在夜间飞舞那么有意义。
咏物诗——《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原文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
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
一片闲情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鉴赏切合姓名咏物志感,是诗词曲赠人之作的常法。
咏物诗——《雪梅》《雪梅》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翻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咏物诗——《蚕》《蚕》原文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
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蚕》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咏物诗——《芙蓉》《芙蓉》原文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谪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芙蓉》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咏物诗——《落梅》《落梅》原文自负孤高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知否,铁笛一声人倚栏。
《落梅》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咏物诗——《梅花·疏枝横玉瘦》《梅花疏枝横玉瘦》原文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有关西湖的诗句古诗_有关西湖的诗句1、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李白《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2、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李绅《重别西湖》3、一春不识西湖面。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4、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5、钱塘风月西湖柳。
——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6、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苏轼《卜算子·感旧》7、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8、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白居易《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9、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10、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
——严公弼《题汉州西湖》11、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12、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子昂《岳鄂王墓》13、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14、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白居易《杭州回舫》15、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岳鄂王墓》1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17、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薛昂夫《西湖杂咏·春》18、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春望》19、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
无锡市东亭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月考卷初一语文2024.05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课文默写。
(8分)①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②▲,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五))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⑤生逢盛世,青少年当以奋斗的姿态,交出无悔的青春答卷。
杜甫的《望岳》中的“▲,▲”勉励我们不畏困难,勇攀高峰;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写出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启迪我们正视艰难,勇于开拓。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静谧的夜晚守着一盏孤灯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沉淀。
读着《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们好像看到诲(▲)人不倦的叶圣陶先生对待工作以身作(zé)(▲),学习到他▲的谦逊,真诚待人的宽厚;读着《驿路梨花》,我们好像看到众人默默修(qì)(▲)小木屋的场景,感受到雷锋精神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读着《紫藤萝瀑布》,我们好像看到宗璞伫立在辉煌、灿烂的紫藤萝瀑布前,感受到生命长河的无止境,感受到人生在历史沧桑中解脱重负的心灵搏动。
(1)给加点字注音。
(1分)诲(▲ )人不倦(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以身作(zé)(▲ )②修(qì)(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任重道远B.悲天悯人C.不耻下问D.如释重负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还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等国之重器②无一不是党和人民披肝沥胆、艰苦奋斗的结果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是伟大事业的砥砺石④广大党员不怕苦、甘吃苦、能吃苦,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快速兴建起功业体系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经济发展连续多年稳中有进到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可谓一穷二白、条件艰苦⑦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A.⑥⑤⑦④①②③B.③⑥④①⑤⑦②C.⑥④①②⑦⑤③D.③⑥⑤⑦④①②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
南宋杭州西湖梅花的文化阐释南宋时期的杭州西湖是中国咏梅史上最重要的时空地域。
南宋西湖梅花有着独特意蕴、特殊审美。
南宋西湖梅花,是堪破帝都风月繁华的“美人”,蕴蓄着中国咏梅史上最好的审美形态,同时作为审美与意蕴最佳的正反两面观照,完成了林逋对人世静谧永恒关怀的“高士”范型,成就了林逋及梅花在中国咏梅史上的最高文化品象。
南宋西湖遍植的梅花,情状是“千树瑶芳压水湄,西湖风月鬓成丝”(赵孟《题所画梅竹幽兰水仙赠鹤皋》),万千婀娜,璀灿凝艳;骨形是“香暗影疏清到骨,水边篱下雪融枝”(刘学箕《寒蝉致梅姗哂》其一),神清骨冷,幽淡芳洁;品性是“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李曾伯《水龙吟》),如冠绝芳华的美人;韵致是“雪魄冰魂,回首世上无香。
西湖有人觅句,但知渠、清浅昏黄。
奇绝处,五更初里横月带霜”(姚勉《声声慢》),豆蔻冰魄,坚贞娴静;力度是“花光不死西湖见,也索惊嗟问姓名”(刘秉忠《宋汉臣墨梅》),让人惊叹暗赏;风度是“如王谢子弟,倒冠落佩,举止欹倾”(王恽《题花光墨梅二绝》),襟怀磊落,敬爱至极。
(二)神髓——梅品审美的最高境界“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高启《梅花九首》其一)是梅花品性意境最高审美。
笔者认为还可深入到规律具化点,使梅品审美既有普遍泛化形态,又有聚拢内核典范。
“月明林下美人来”源赵师雄醉憩梅花下事。
从源起看,士子被贬谪岭南;从心境与环境看,极抑郁愁怀;从奇遇看,有素雅美人松林来迎,言辞清丽,芳香袭人,诗酒畅欢,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宥酒,给困苦凄寒的士子添增丝丝慰藉;从结局看,穷荒恶土唯有梅花神女来抚慰士子的精神世界;从故事境界看,清丽芳洁迷离怅惋。
本事被高启借代为梅花仙姝出现的意境,来拟象月下秀美幽峭的梅品。
此典契合生命的际遇体悟与清绝静谧梅品,罗浮美人亦成为士大夫的咏梅常典。
西湖梅花是南宋礼乐帝都象征,最关士大夫仕宦体味与理想寄托,罗浮之典用在西湖梅花就比其他地域多了深意与指实,所以南宋士人多用罗浮之典写西湖梅。
诗词意象之梅花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壹 * 意象解读梅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很多特定的含义:梅与竹、兰、菊合称“花中四君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
因为它们傲骨迎风,挺霜而立;梅是报春使者,“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南宋·陈亮《梅花》);梅常常是高洁、孤傲的象征,比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南宋·陆游《卜算子》);梅还可以是友情、思念的依托物,“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北朝·陆凯《赠范晔》);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北宋林逋,隐居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风韵写尽写绝,也因此,说起梅花,就会想到林逋。
贰 * 诗词赏读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约711年一约778年):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唐朝诗人,字正言。
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
迥:远。
发:开放。
销:通“消”,融化。
这里指冰雪融化。
“一树寒梅白玉条”描写早梅花开的娇美姿色。
“一树”实为满树,形容花开之密集而缤纷;“寒梅”指花开之早,还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紧扣“早”字;“白玉条”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像一块块白玉似的晶莹醒目。
这是对梅花外貌的描写,有形有神,令人陶醉。
“迥临村路傍谿桥”,是说寒梅有意远离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桥边,独自悄悄地开放。
这就赋予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
“不知近水花先发”,用惊叹的口吻表达了对近水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
“疑是经冬雪未销”写出“不知”的缘由,似乎诗人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怀疑是不是未融化的冬雪重压枝头。
这就与首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比喻出梅花的洁白和凛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表达对早梅的倾慕之情。
苏轼的古诗红梅翻译苏轼的古诗红梅翻译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苏轼的古诗红梅翻译红梅三首宋代: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
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穠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因为怕开了后招来愁怨,加上贪睡,所以独自开得迟了些;又恐冰雪般洁白的姿容不合时俗。
故意染上了桃花杏花那样的红色,但保留着孤高瘦硬的傲霜斗雪的风姿。
耐寒的品性使红梅不肯在春天与百花争艳都妍,红色不是她的本色。
石曼卿老人不懂得红梅风格所在,怎么能从绿叶、青枝来看梅花?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
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诗前半段,“怕”、“贪”、“恐”、“故作”,等字,将一枝红梅描摹的像人一样生动。
红梅也怕愁、也贪睡、也懂入时、也知“故作”。
姿态性情,无不毕现。
这些都应是人的性情,却都被安在红梅的身上,可孰料这么一来,却将红梅不愿与俗芳同艳、却又故作俗色与群芳相处无间的性情表露出来。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他的朴实。
“尚馀孤瘦雪霜姿”,则是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但决不高傲跋扈。
第三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就是她的高贵不愿随流。
“无端”二字用得实在是好,酒晕竟“无端”上了玉肌,但从第三句看,到底写人写花已不甚了然,但是我们一联想到红梅,于洁白之中透出微微的红意,那不正如饮酒后微红的肌肤吗?这是全诗唯一一处正面描写红梅外表的句子,而这种描摹也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没有过多的笔墨,就直接说她是饮酒后微红的肌肤!愚意以为此当为描述红梅的最佳语句。
咏物诗——《西湖梅》
《西湖梅》原文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西湖梅》作者简介冯子振(一二五七--一三四八),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州客。
湘乡(今属湖南省)人,一说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
《冯氏族谱》又载其生于宝祐元年(一二五三)。
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
为人博闻强记而才气横溢;文思敏捷,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以文章称雄天下。
《元史·儒学传》谓:"天台陈孚其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凿。
攸州冯子振其毫俊与孚略同,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
子振于天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涧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
"著有《居庸赋》,首尾五千言,雄浑正大,闳衔钜丽。
曾与元代中峰禅师唱和,有《梅花百咏》一卷。
所作散曲小令,或写个人闲适生活;或叹世、羡仙;或即景生情、抒怀写志;或登临感兴,吊古伤时;多劲逸而潇爽。
今存散曲小令共四十四首,其中四十二首均为〔鹦鹉曲〕。
大德六年(一三○二)冬,冯子振留寓京城,听歌女演唱白贲〔鹦鹉
曲〕,此曲韵险,无人和韵作新辞。
因友索和,一时光发,按原韵和作四十二首,甚为有名。
元·宋景濂称其词"横厉奋发","真一世之雄"。
贯云石称其词"豪辣灏烂,不断古今"(均见《阳春白雪序》)。
冯子振退隐后,贯云石曾写有《寄海粟》,以三国时的陈登喻之,可见冯子振的为人与个性。
曾著有《海粟集》,今人王毅辑有《海粟集辑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