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重化工业的竞争力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59.95 KB
- 文档页数:3
中印两国竞争力:基于钻石模型的比较分析作者:刘金华马艳霞来源:《北方经济》2008年第14期摘要: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印两国国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轨迹。
本文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工具,在对中印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两国的国家竞争力,进一步展望其合作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国印度钻石模型国家竞争力一、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剧烈变动,其中尤属中国和印度最为瞩目。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它们正通过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积聚改变全球力量的能力。
中印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同属亚洲、毗邻而居、国情相似。
常被相提并论。
虽然中国在目前占据优势,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政策调整,印度必将成为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中印博弈的序幕已然拉开。
二、中印两国竞争力比较波特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国为何能在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其中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构成钻石体系四项关键要素,机会和政府作为辅助因素。
整个钻石体系形成一个动力系统,进而影响一国竞争优势。
(一)生产要素1人力资源。
中印是世界第一、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均超过10亿,劳动力供给充足。
但两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存在明显差别:中国是纺锤型结构,即高低两端人才较少。
大部分处于劳动层次的中间部分;印度实施的精英教育则导致其人力资源的两极分化。
呈现出鲜明的哑铃型,即少数人拥有高等教育背景成为高级人才,大多数劳动者缺乏必要教育和培训,从事较低水平的工作。
其次中国整体薪酬水平高于印度,这表明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正在失去。
中国不同职位水平之间薪资差距很大,等级差异显著;印度薪资级数窄,反映出劳动力等级更具均匀性。
此外。
印度劳动力具有语言优势。
随着英语的普及,印度大量精通英语的劳动力成为推动经贸发展的主要力量,这种殖民地统治的遗留产物使印度能够为整个英语世界提供后勤服务。
基于“钻石模型”的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研究XX:1004-4914(20XX)03-207-03一、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依据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经过对许多GJ的产业竞争力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也已证明“钻石模型”被作为“经济分析范式”运用于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分析之中,在产业竞争力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钻石模型”指出,一国的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四个内生要素和“政府行为”、“机遇”两个外生因素。
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紧密联系,使竞争力成为综合性极强的问题。
当然波特的范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对于不同GJ的特定产业.在不同的进展阶段,分析范式也不尽相同。
山西煤炭产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别产业,体制因索对竞争力的影响就非常大。
因此在本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是改善过的钻石模型,即考虑到政府对“相关与辅助产业”的影响和政府对“机会”的影响。
二、由“钻石模型”来看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五个方面,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要素制造”而不是一般的“要素禀赋”。
1.山西省自然资源概况。
山西省拥有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竞争中占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能源基地前沿,直接辐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据GJ煤矿监督治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山西省已探明的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652.84亿吨,占全国10210.56亿吨的26%。
其中炼焦煤查明资源量1544.54亿吨,占全国同类煤炭资源储量2758.60亿吨的61.4%;无烟煤资源储量则占全国的30%。
山西省煤炭资源有储量丰富,煤质优良,且易于采掘,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2.山西省人力资源概况。
山西省为中部欠发达省份,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01.25万人,但煤矿采掘一线人员主要来自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
15《商场现代化》2011年7月(中旬刊)总第653期国际经贸一、概念介绍一个国家的某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区别于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单项指标的竞争力。
其定义是:顺应本国与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和贸易与市场格局变化,充分利用并发挥本国资源要素条件、特色技术与产品明显,产业体系合理,竞争一合作机制完善,形成一种别国或其他地区难以模仿或替代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产业国际竞争力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钻石模型”理论的提出与应用1.理论的提出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相继发表了被称之为竞争三部曲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提出了著名的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不一定在于整个国民经济,而主要是看该国是否有无一些特定的产业或产业群,也就是说,国家的竞争优势通常产生于特定的产业即所谓的竞争优势产业,对一个区域而言亦是如此。
波特把决定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的各个方面归纳为6类: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及企业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2.采用“钻石模型”分析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 (1)要素状况首先,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如自然资源环境、初级劳动力等和高级要素如先进的技术设备、高等教育和科研能力等。
其次,基本要素具有资源依赖性,对某些行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其在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下降;高级要素具有特定性,只有经过投资和培育才可创造出来,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愈加重要的地位。
因此一国要在在竞争中要保持国际竞争力,必须要不断从事高级要素创造。
随着微电子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纺织业的不断应用,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已经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连续化、柔性化,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环保化,生产组织的扁平化;纺织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而我国纺织业的技术装备仍显落后,特别是用于纺纱、织造、印染等的加工设备技术落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及其对我国产业的启示摘要波特的“钻石模型”的提出为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分析方法突破了各种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范式。
然而,波特模型并非完美无缺的,针对其缺陷,鲁格曼等人将“钻石模型”拓展为适合加拿大分析的“双重钻石模型”;蒙等人又进一步将“双重钻石模型”拓展为适合所有小国经济分析的“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乔又以韩国为例构建了“九要素模型”。
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及启示。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双重钻石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and theinspiration to our industryAbstract:Porter's introduction of Diamond Model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competitiveness theory.His method of analysis break through those of various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ies and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 model of analysis for future researchers. But,Porter's Diamond Model can not be perfect without any blemish. His diamond model has lately been extended by several scholars.Authors like Alan Rugman propose a "double diamond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anadian backgrounds. Authors like Moon futher develops it into a Generalized double diamond Appreach to be fitful for the small countries. Take South Korea as an example and establish a Nine-Factor Model.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to our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diamond Model double diamond Model目录第1章前言 (4)第2章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5)2.1 钻石理论简介 (5)2.2 关于生产要素 (6)2.3 国内需求市场 (7)2.4 相关和支持产业 (7)2.5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8)2.6 机会 (8)2.7 政府 (9)第3章钻石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9)结论 (10)致谢 (10)参考文献 (11)第1章前言有关国与国之间从事贸易的利弊分析和国际贸易理论学说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理论学说也分流多派。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分析利用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的四大关键基础要素分析我国稀土产业的竞争力,并认为我国的稀土产业竞争力不高,最后给出提高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标签:钻石模型;稀土;产业竞争力1 引言1.1 国际稀土市场现状目前全球探明的稀土储量约1亿吨,但是分布非常不均,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国所占有的稀土资源占目前全球已探明总量的68%以上,而稀土使用量第二的日本和第四大国的法国几乎没有稀土资源,他们的需求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而稀土产量更是严重不均衡。
2009年中国稀土产量12.4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97%,出口超过5万吨,占全球出口的95%。
而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中国稀土由2000年占全球储量的58%下降到2009年占全球储量的36%,而美、俄等稀土储量大国几乎未变。
中国以占全球36%的储量,却承担全球97%的生产供应量,比例早已严重失衡,长期下去难以持续。
1.2 中国稀土现状中国稀土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出口以来,便迅速以价低质优占领世界市场。
本来中国以世界95%的产量供应全球稀土需求,可以获得垄断高价,但是,由于国内无序开采、恶性竞争,导致中国稀土在全球市场根本没有定价权。
稀土在我国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其中包头的白云鄂博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
北方的主要是轻稀土,南方主要是重稀土。
2 钻石模型概述2.1 “钻石模型”的四个关键要素(1)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
(2)需求条件。
它指的是国内市场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波特认为,国内市场的大小及性质不但影响生产的规模和效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会刺激本国企业对产品或服务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钻石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其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启示意义钻石模型的理论阐释钻石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质,各国根据自己的特质建立其产业,并加以经营,才能在竞争中更有优势,获得良好的持续性发展。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分别阐释钻石模型生产要素条件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
这些生产要素进行市场交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价格及其体系。
但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作用,而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分割则要么被忽视了,要么重视不够,因而一直只强调劳动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
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在继续凸显劳动作用的同时,给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以足够的重视,使它们也合理合法地得到回报。
基本要素不会引导公司获得持续的国际竞争优势,能给公司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是高级要素。
需求条件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
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为需求量。
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
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商品本身价格。
•替代品的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的预期(对未来商品的价格以及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
•消费者规模。
广大的本国市场为公司提供形成规模经济和学习的良机,本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刺激更快的运用新技术和建立大型高效设备。
基于钻石模型的天津市建筑业竞争力分析-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策略层面给天津市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通过“钻石模型”分析了天津市建筑业竞争力水平,并提出了提升天津市建筑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钻石模型;建筑业;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1 前言2 基于钻石模型的天津市建筑业竞争力分析2.1 钻石模型钻石模型是由美国波特教授最早提出的,波特教授认为“一国的某个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与竞争对手、机会及政府”。
所谓的钻石模型就是由这六大因素构成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2 天津市建筑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2.2.1 生产要素(1)区域环境。
(2)建筑企业经营状况。
2.2.2 需求条件2.2.3 相关支持性产业建筑业的相关支持性产业主要有勘察设计企业和监理企业。
目前天津市甲级勘察设计企业有36家,乙级勘察设计企业共有76家,监理单位共有60余家。
另外,天津市建设监理协会成立于2001年10月,主要负责行业认证、行业统计、质量管理、诚信评价、工程技术经济咨询等工作,为天津市建筑业发展做了很好的辅助工作。
2.2.4 企业战略与竞争对手“十二五”规划期间,天津市建筑业企业的主要任务和战略是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天津市建筑行业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浙江、江苏等地的建筑业企业。
浙江、江苏等地均为建筑业强省,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承担大量建筑合同,还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在国外项目上取得骄人成绩,是中国建筑业的地区楷模。
这些建筑强省不仅是天津市建筑业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更是学习以提升竞争力的对象。
2.2.5 机会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天津市建筑业行业发展的机遇。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伴随着产业转移、人口疏散、交通运输一体化等项目,产业的转移必然伴随人口的迁移,这会带动天津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又直接增加建筑行业的业务量。
0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作为中国通信制造业的先锋企业,华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也遭遇一系列风险和危机。
华为全球竞争力的研究,既可扬长避短,也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1波特竞争力钻石模型被称为“竞争力之父”的美国哈佛商学院学者迈克尔·波特(M.E.Porte ),通过国际化和全球化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从系统地分析和观察中,创立了“波特四要素”竞争力分析模型,构建了一套国际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比较优势分析评估系统,被用于分析研究和评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全球竞争力。
该模型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制约和驱动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核心要素,其一是指供给要素,包括基于生产运营的生产资料、土地等基础因素,以及新技术、高级人力资源等创新类因素,用于分析解释企业内部的生产和创新等核心因素;二是需求因素,主要指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空间的满足度和匹配度,即市场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和需求度,是约束企业产品市场大小的重要指标;三是关联性产业和支持产业,包括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商的合作度,以及关联性产业,及其行业影响力,该因素用于分析评估企业的产业合作能力和环境;四是企业行业竞争状况,即同类企业间的竞争对手、显性或隐性竞争者等因素,用于分析企业国际化市场空间中,所处的竞争地位、竞争优势和竞争威胁。
该模型中,四个因素是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的,共同构成一个产业内部竞争力关联机制,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波动,从而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
另外,还有外部环境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可或缺,一个是“机遇”要素,偶发性或不确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变化,往往蕴含着市场和企业发展机会,如果好好利用,最终也可以转化为企业竞争力优势,反之也会导致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另一个是“政府”要素,政府可用借助补贴、战略调整、市场监管、反垄断、产品标准与法规、政府采购等等,对上述企业内部系统形成约束性或激励,使四个因素随之发生变化,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钻石模型体系”(如图1)。
从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看中国制造业【摘要】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提出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的和支持性产业及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本文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波特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制造业一、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1、生产要素优势波特的钻石理论把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两大类。
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理位置、非熟练劳动力、债务资本等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要太大代价就能得到的要素;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的电信网络、高科技人才、高精尖技术等需要通过长期投资和后天开发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
首先,从基本生产要素方面来看,我国人力资源充足,人力资源成本较低。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工业提供低成本的产业工人。
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和燃料等必需的生产资料。
其次,从高等要素方面来看,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民办高校等各类社会办学力量的不断壮大,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度增长,这为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必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向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础的支持作用。
2、国内需求优势波特的钻石理论认为需求要素是国内市场对某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它包括需求结构、市场规模和国内需求的增长率等。
从国内需求来看,首先,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
作为拥有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需求旺盛,且可挖掘的市场规模潜力空间较大。
2006年的GDP总值达2.3万亿美元,居世界前列;2005年人均GDP约1703美元,2006年人均GDP达到2042美元,增长了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