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分析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08.05 KB
- 文档页数:4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1备选题一、选择题1.下图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固定CO 2的量(光合量)之间的关系,对这一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A 点时,光合量与呼吸量相等B .在过B 点后,再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量不再提高C .在B 点时,总的光合量为7mg /m 2·hD .在A 点时,总的光合量为0 2.右图表示水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整体表现出的吸收2O 和释放2O 量的状况。
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绘出人参、甘蔗两种植物其整体表现出的吸收2O 和释放2O 状况的曲线,其中a 、b 、c 、d 点位置的变化应是A .人参:a 点上移B .人参:b 点右移C .甘蔗:c 点左移D .甘蔗:d 点下移3.下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量。
该植物在20001x 光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 )是A .17B .12C .23D .184.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 2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如图。
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条件下,使植物吸收CO 2量增加或减少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B .植物在强光下的净光合作用量一定比弱光下高C .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D .大多数农作物都是喜阳植物5.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 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
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 段(不包括A 、B 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C D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曲线、数据,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下列曲线表示在4种实验条件下测定的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0.10%CO2,温度在300C ②0.10%CO2,温度在200C③0.03%CO2,温度在300C ④0.03%CO2,温度在200C由①②实验结果得出:在CO2%、光强度一致时,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由①③实验结果得出:当温度一定时,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P点的限制因子是_______。
高考生物专题《光合作用的图像分析》真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是()A.2,4,6B.2,3,6C.4,5,6D.2,6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答案:D解析:光照强度为a时,曲线Ⅱ和Ⅲ的光照强度相同、温度相同,而曲线Ⅱ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曲线Ⅲ,说明此处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 正确;光照强度为b时,曲线Ⅰ和Ⅱ的光照强度相同,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因此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B正确;由图中看出,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说明a点时就达到饱和点,D错误。
3.如图是小麦植株的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示意图,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布在液泡和类囊体膜上B.阻断电子传递,不影响NADPH的生成和A TP的合成C.CF0-CF1复合物具有催化A TP合成和运输H+的作用D.若降低环境中CO2的浓度,短时间内ATP的含量会下降答案:C解析:小麦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液泡中的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据图可知,NADPH的生成需要来自PSⅡ传递过来的电子,B错误;ATP的合成是在CF0-CF1复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同时CF0-CF1复合物还能运输H+,C正确;若降低环境中CO2的浓度,暗反应减慢,消耗的ATP减少,短时间内ATP的含量会上升,D 错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01-2019年高考真题汇总【01全国】如图所示农田一昼夜温度变化Ⅰ、光照强度变化Ⅱ和植物吸收CO2速率变化Ⅲ数据绘制成的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C.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停止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答案C【解析】c、e两点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和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相等,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相等,c点之前、e点之后也进行光合作用。
【03全国】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答案C【05北京】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
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良好⑥生长不良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答案B【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变量。
因此,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照。
实验组是对变量光照改变的一组,即③黑暗中培养,预期结果是⑥生长不良;对照组是④在光下培养,预期结果是⑤生长良好。
【06天津】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B.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ATP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答案D【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40%左右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一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细胞分裂需要消耗ATP,因此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06上海】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一、单选题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
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1.C【分析】1、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
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都有二氧化碳释放,图示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分析题意可知,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据此推知在时间a之前,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正确;B、a阶段无二氧化碳产生,b阶段二氧化碳释放较多,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是植物通过呼吸途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的体现,B正确;C、无论是产生酒精还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故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和产生乳酸时相同,C错误;D、酒精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C。
2.(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
专题06 光合呼吸曲线解读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曲线解读. (1)【题型二】内部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3)【题型三】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7)【题型四】 (10)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曲线解读【典例分析】如图表示20 ℃时玉米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 A、S B、S C依次表示有关物质量的相对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S A+S B+S C表示光合作用总量B.S C-S A表示净光合作用量C.光照强度从B到D点变化过程中,C3逐渐减少D.若提高CO2浓度,则B点左移【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玉米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净光合作用量=S B+S C,A错误;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S B+S C)-(S A+S B)=S C-S A,B正确;从B到D点,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反应提供的[H]和A TP增多,C3的还原加快,因而逐渐减少,C正确;若提高CO2浓度,光合作用速率上升,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就可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B点应左移,D正确。
【提分秘籍】1.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曲线解读2.“补偿点”“饱和点”的移动规律【变式演练】1.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其他条件均适宜,温度为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图乙~戊表示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细胞器的气体代谢过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函数图像1.将生长旺盛的某农作物植株培养在密闭、透明的玻璃钟罩内,在温度适宜恒定的条件下,测得晴朗的一昼夜钟罩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提高B.b~c段密闭钟罩中的CO2浓度低于大气中的CO2浓度C.c~d段密闭钟罩内氧气含量充足,呼吸作用速率不断提高D.d点后呼吸作用速率缓慢是因为温度较低而影响酶的活性2.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真光合速率相等B.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C.只要有CO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D.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为零3.某科研所为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相关生理活动的研究(均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结果如下图,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图一可见呼吸底物为葡萄糖、O2浓度为a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B.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C.图二可见乙品种比甲品种呼吸速率低,且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D.图二中f点时甲的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乙中的b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B.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C.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5.下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
甲图为盛夏的某一晴天,乙图为春天的某一晴天。
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量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a 的绝对值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C3含量均大大减少D.甲图中e点与g点相比,叶绿体中ATP合成速率较高6.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左移D.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7.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 ℃、20 ℃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 klx、10 klx(klx是光强单位)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易错点08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分析曲线图和柱形图在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高考题中常常出现。
对曲线变化和曲线上的特殊点所代表的的生物学含义没有掌握或理解不准确是失分主要原因,对原因依据类答不全或逻辑混乱也是失分常见的原因。
在复习备考中,准确理解曲线变化趋势及拐点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结合题目情境将知识准确、合理的应用,同时避开易错陷阱,从而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
易错陷阱1:总光合速率与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判断。
混淆“产生O2的量”与“释放O2的量”的区别、“叶绿体(植物)固定CO2的量”与“植物吸收CO2的量”的区别、“合成有机物的量”与“积累有机物的量”的区别。
易错陷阱2:净光合作用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比较。
误以为整株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也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易错陷阱3:光照、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误以为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成正相关,误判曲线图中影响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易错陷阱4:光合作用曲线中补偿点与饱和点移动规律。
对补偿点与饱和点含义不理解造成误判,对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不准确造成误判。
易错陷阱5:一昼夜中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的判断。
误以为光合速率下降就没有积累有机物,误以为下图中c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易错陷阱6:植物正常生长与有机物积累的关系。
误以为植物光合作用有合成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忽略了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例题1、如图表示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 ℃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为30D.H、J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2倍【解析】A、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净光合速率,F点表示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0,即净光合速率为0,F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项正确;B、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可以用图中“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表示,所以净光合作用最大(I 点)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 ℃,B项正确;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当温度为30 ℃时,净光合作用强度=30,呼吸作用强度=30,因此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 30+30=60,C项错误;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2倍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图中两曲线交点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2倍的是H、J两点,D项正确。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1.根据图示,正确的判断是C,N点时该器官进行有氧呼吸。
M点是氧气浓度最适合贮藏该器官,无氧呼吸强度最低。
B选项不正确,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O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不是线粒体基质。
2.根据图示,除了D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3.分析错误的是B,乙图中曲线中EF段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加快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而不是增加。
甲图中12点左右D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植物一天中含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在甲图中是E点,在乙图中则是H点。
植物在甲图中的C、E两点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D、H两点的生理状态相同。
4.叙述正确的是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 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
甲、乙两植物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不一样,因为乙植物的曲线图比甲植物的曲线图高。
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减少。
当光照强度为Z 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但仍是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5.在氧浓度为a时,消耗的氧相等,因此答案是D。
线段xy表示有氧呼吸,Yz表示无氧呼吸。
6.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所测气体为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因为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
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导致蔬菜的呼吸作用加快,释放出二氧化碳。
C。
EC段和DB段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分别呈增加和减少趋势。
D。
当处于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为A、C、D、E。
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了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B。
当光照强度超过9 klx时,B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
C。
1.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3.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4.(多选)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B.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C.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D.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1.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2.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C3和C5都迅速减少 B.C3和C5都迅速增加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3.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4.(双选)下列有关右图中细胞呼吸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曲线图可知,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B.随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C.随O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断加强D.冰箱因能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缓呼吸作用而延长水果、蔬菜的保存时间4.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分析密闭状态:1-1下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的浓度变化,假设一昼夜5时日出,19时日落,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B.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C.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解析:因为日间有光照,植物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强度超过植物因呼吸作用而释放二氧化碳的强度,因而白天二氧化碳浓度逐步降低。
上午8点到10点日光强度比较高,因而光合作用较强,而且经过一夜,二氧化碳浓度水平较高,因而下降幅度比较剧烈;到了10点以后,虽然阳光持续增强,但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降到较低水平,因为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因而下降幅度反而较平缓。
夜间植物因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而二氧化碳浓度逐步增高,24点前,因为人工光照的存在以及自然光逐步降低,光合作用尚在微弱进行,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的幅度有限,因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平缓,到凌晨,光照降低到最低,因而基本没有光合作用,而只有呼吸作用使得二氧化碳浓度得到迅速提高。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有机物合成的量最大。
密闭状态:1—2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
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⑴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分析
密闭状态:1-1下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的浓度变化,假设一昼夜5时日出,19时日落,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解析:因为日间有光照,植物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强度超过植物因呼吸作用而释放二氧化碳的强度,因而白天二氧化碳浓度逐步降低。
上午8点到10点日光强度比较高,因而光合作用较强,而且经过一夜,二氧化碳浓度水平较高,因而下降幅度比较剧烈;到了10点以后,虽然阳光持续增强,但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降到较低水平,因为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因而下降幅度反而较平缓。
夜间植物因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而二氧化碳浓度逐步增高,24点前,因为人工光照的存在以及自然光逐步降低,光合作用尚在微弱进行,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的幅度有限,因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平缓,到凌晨,光照降低到最低,因而基本没有光合作用,而只有呼吸作用使得二氧化碳浓度得到迅速提高。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有机物合成的量最大。
密闭状态:1-2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
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⑵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
⑶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度_______(填“较快”或“较慢”),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____________;若此时的植物是大豆,那么将之换成甘蔗,则F 点将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⑷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及答案:由“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①当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时(若不考滤其它因素),则CO2将分别会匀速减少或增加;②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甲装置中的CO2会降低,反之CO2会升高。
这些变化结果都可通过CO2浓度测定仪测出。
故解题时首先必须明确这个道理,其次还必须读懂图乙曲线的变化走势与时间点的对应关系。
⑴ 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对应的时间段为夜间2~4点左右,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故其原因只能是夜间温度较低影响了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了呼吸作用的进行。
⑵过了D点后曲线开始下降,故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⑶曲线EF段下降加幅度比DE缓,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度较慢,其原因是中午植物出现了“午休”现象,由此可推断出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DE段会增多。
若此时的植物换成甘蔗,则因为甘蔗为C4植物,其能够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故F点将下移。
⑷24点与0点对应的CO2量分别为A、H点,其中24点时的CO2量低于0点的,故此时有机物的量要比0点时增加。
自然状态:2-1某同学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计了下图(1)所示的装置。
实验中将该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夏季某一晴天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得到如下图(2)所示曲线。
图(1)图(2)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⑵中可知一天中光合作用开始于点,结束于点,一天中干重最多的时间点大约在点。
⑵图二曲线表明6~8h时,小室内氧气减少量逐渐减小,其可能的主要原因
是。
⑶曲线中表明中午12h左右光照最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反而降低(呈“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
如果以甘蔗幼苗代替大豆幼苗,“午休”现象将。
⑷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大豆幼苗,则曲线中a点将如何变化?。
⑸下列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本实验研究中某些生态因素的变化情况有(BCD )
【答案:(1)6 18 16.5;(2)植物开始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但此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3)植物由于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关闭,叶肉细胞中CO2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减弱或消失(4)向右移动⑸BCD】
自然状态:2-2下图为某植株在夏季晴天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②植株在a和h时刻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
③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④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⑤若c、f时刻的光合速率相等,则植株呼吸速率为c时刻大于f时刻
⑥该植株处于生长时期
⑦ce段下降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
A.①⑤⑥ B.②④⑦ C.①②④ D.②⑥⑦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