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概论

(一)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是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包括:一是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二是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二)政府部门规章

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以及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三)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是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在本地区实施,有较强的操作性。

(四)环境标准

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改造的技术依据。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五)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国际公约和我国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优先适用国际公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应包括: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实用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研究成果;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队伍。

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1.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2. 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

3. 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4. 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5. 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6.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7. 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8. 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是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依据。

A.《民法》B.《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D.《宪法》

答案:D 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总体。

A.自然因素B.社会因素

C.人文因素D.经济因素

答案:A 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适用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D.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域

答案:C 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 )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A.生存B.发展

C.生存和发展D.生活和生产

答案:C 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 )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的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A.具有典型性的B.具有个性的

C.具有代表性的D.具有共性的

答案:C ·掌握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水源涵养区域、自然遗迹、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 )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批准。

A.环境的影响B.人类健康的影响

C.人类生活的影响D.生产的影响

答案:A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 )。

A.生活环境B.资源环境

C.生境环境D.生态环境

答案:D ·掌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

8.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 ),严禁破坏。A.加以爱护B.加以保护

C.妥善管理D.合理开发

答案:B ·掌握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水源涵养区域、自然遗迹、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化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 )。

A.转基因药物B.转基因植物

C.动物生产激素D.植物生产激素

答案:D·掌握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条)。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 )。A.农业生产设施B.工业生产设施

C.第三产业生产设施D.建筑生产设施

答案:B·掌握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及其他设施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在环境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对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构成其他单项环境立法的依据

D.我国现已形成了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

答案:ACD ·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说法错误的是( )。

A.《广东省珠海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是我国环境保护地方行政法规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是我国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

C.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草原法》、《生物多样性公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单行法律

D-《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一部分

答案:BC

3. 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宪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环境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层次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环境行政法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除宪法以外的其他层次不得与其相抵触

D.地方环境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E.法规的效力高于法律

答案:AD ·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4·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地方环境法规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制定

B.地方环境法规可以同行政法规相抵触

c.后法的效力高于前法

D.地方法规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

答案:AB

5.下列哪些要素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范畴。( )

A.地质公园B.铀矿量

C.森林公园D.湖泊E.恒星

答案:ABCD ·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6·下列哪些要素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范畴。( )

A.大平洋B.野生狮子

C.建筑物D.人工饲养的狗

E.旅游风景区

答案:ABCE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 ),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

A.文教区B.风景名胜区

C.自然保护区D.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答案:BCD·掌握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及其他设施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