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单元冷与热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C)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C)。
5.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作C。
如20C读作二十摄氏度。
6.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1)手持温度计的上端。
(2)温度计的液泡浸入水中,不能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液柱停止上升后开始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中的液柱面齐平。
7.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如:体温计、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等。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1632 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造,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9.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10.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1)点燃酒精灯时,火柴放在酒精灯的斜下方,不能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益酒精灯。
(2)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物体应放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12.生活中利用热胀冷缩的现象有:铁轨间要留缝隙,高压线不能拉太紧,瓶装饮料不能装太满,踩扁的乒乓球用热水烫等。
13.热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14.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
15.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简答题1.常见的温度计有哪些?答:常见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
2.架设高压电线时为什么电线不能拉得太紧?答:因为电线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拉得太紧,冬天受冷容易断裂。
3.在铺设铁轨时为什么要在铁轨间留缝隙?答; 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不留缝隙,夏天受热容易变形。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1.、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用..鳃.呼吸;成体有四肢,...水中..生活在...........幼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2.、鱼的一些共同特征:身体呈..,用......鳃.呼吸,用......鳞片...,体表覆盖着.............流线型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3.、.青蛙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头、躯干和四肢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4.、鲫鱼的身体包括.......................三部分,只能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头、躯干和尾运动,体表覆盖着...........,终身生活在水里。
........鱼鳞5.、.蜻蜓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头、胸、腹有两对翅膀,三对足;..........6.、麻雀的身体分为.......................五个部分。
头........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部长有眼、喙等器官。
体表覆盖着..。
................羽毛7.、昆虫都分为三个部分,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鸟类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
......8.、.爬行动物的动物一般体表覆盖......爬行..;..............鳞片..,运动方式是9.、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长着.....。
.如.蝙蝠、.....,运动方式是......走、跳和跑.............细毛海豚..。
.10..、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它们都.........................翅膀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的新的生命.3.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4.凤仙花种子要种在沙土里.种在约1厘米深的土中.5.凤仙花种子萌发时不需要浇大量的水.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下会萌发.6.凤仙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播种凤仙花的最佳时期是4月.花期是6—8月.7.种植了我们的凤仙花.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9.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研究植物根的实验中.在试管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为了不让水分蒸发.11.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的作用.植物的茎有传输的作用.12.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是子叶.它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养料.之后.会萎缩脱落.它与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13.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14.植物的绿叶可以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植物从根部吸收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样的过程叫植物的光合作用.1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子上的养料通过茎是从上往下运输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从下往上运输的.16.植物的茎内有许多的小管子.所以有运输的作用.植物的茎有垂直于地面生长.也有匍匐在地面生长.也有攀援物体向上生长.也有缠绕物体向上生长.(P20)17.凤仙花快开花的时候.植株长高的速度减慢.18.凤仙花的花朵像蝴蝶一样.轻轻挑开凋谢变干了的花瓣.里面能看见果实.19.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外壳变成红褐色并自行裂开.从里面弹出种子.颜色是黑褐色.每一个果实中的种子数量大约为20个左右.20.凤仙花的花朵是在植株的茎的位置长出来的.有时会在一节处长出许多朵花.21.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直至死亡的过程.22.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六部分的生长顺序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3.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二.实验探究1.2. 3. 4. 5. 6.第二单元一.基础知识整理1.蚕卵是有生命的.蚕是从卵开始它的生命.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绿色、黑色等.蚕卵很小.它跟芝麻差不多大.它的形状是扁圆形的.2.保存蚕卵的合理方法是冷藏.保存桑叶新鲜的方法是用保鲜袋装好并冷藏.3.蚕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孵出小蚕.刚孵出的小蚕像蚂蚁一样.所以叫蚁蚕.蚁蚕很小很软.要用毛笔或者羽毛刷到桑叶上.4.为了让蚕有足够的氧气呼吸.在养蚕的盒盖上扎小孔.5.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又嫩又新鲜、并保持干燥.还要切碎或条喂养.实验名称 观察种子(A ) 实验器材 凤仙花等植物种子、放大镜 观察步骤 1、观察外形; 2、观察大小; 3、观察颜色; 4、用手摸一摸光滑度; 观察记录 种子 形状(可画图) 大小 颜色 手感凤仙花种子……实验名称 在花盆中播种凤仙花(A ) 实验器材 凤仙花种子、花盆、小铲子、土壤、水 操作步骤1、选种. 2、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 1 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4、浇适量的水.实验名称在杯中播种凤仙花(A ) 实验器材 凤仙花种子、透明的玻璃杯、土壤、水 操作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实验名称 观察根的生长(A )实验器材 豆类种子 水、杯子实验步骤1、观察种子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2、每天测量根的长度.生长速度如何?3、观察根的生长方向是怎样的.与种子的放置方向有关吗?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实验名称 研究根的作用(B )实验器材 带根植物、试管、植物油、水实验步骤 1. 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2. 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3. 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 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 水分变少了.说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实验名称 茎的作用(B ) 实验器材 芹菜、红水、烧杯、小刀等实验步骤 1. 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结果水分变少了.说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6.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7.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喷洒杀虫剂.8.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在吃桑叶生长过程中要蜕4次皮.每次蜕皮之前都要睡眠.蚕一生要蜕6次皮.9.蚕的外形可以分为头、胸、腹.头很小.头上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胸部有3对足.小而尖.帮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物.腹部有5对足.方方的.帮助身体运动.腹部后端的北侧有一个突起.10.蚕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上有环节.身体两侧有小黑点.它是蚕呼吸的地方.叫气门.11.蚕眠时昂起头和胸.蚕是蠕动向前爬行.12.蚕的粪便颜色是黑绿色的.形状是方形.13.每蜕皮一次蚕生长速度就很快.同时身体颜色也会逐渐变白.14.蚕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透明.在吐丝中.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15.茧里面是蚕变成的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16.蛹呈纺锤形.蛹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触角、口器、眼睛.胸部有3对足.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2对翅.腹部的五对足退化.17.蛹遇到刺激会动.茧里除了蛹还发现有一层皮.这是它第5次蜕皮.18. 蚕茧是一根丝组成.养蚕、抽丝、织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19.茧里钻出来的是蚕蛾.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长着一对触角.有眼睛和口器.口器退化不吃食物.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20.雌蛾腹部较大.触角灰色.翅膀有点透明而且小.爬行慢.雄蛾腹部瘦长.触角黑色.翅膀大.爬行快.翅膀振动飞快.2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22.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2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24.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25.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26.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如蜻蜓、蝴蝶、蝗虫、苍蝇、蚊子等;有些动物不经过变态.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如鸡、猫、鱼等.27.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28.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二.实验探究一、画一条大一些、完整一些的蚕宝宝.并标上各主要部位名称.(头部)(胸部)(腹部)(尾角)(胸足)(气孔)(腹足)(尾足)二、画一个蚕蛹.标上各部分名称.(复眼)(胸足)(盾片)(气孔)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画一个蚕蛾.会认识各部分名称(翅膀)(触角)(头)(复眼)(胸足)(胸)(腹)四、蚕的一生(要求:看图会写)(蚕卵)(蚕蛾)(幼虫)(蚕蛹)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通常用摄氏度或者℃来表示.不同的温度计用途不一样. 2.用手捂住温度计玻璃泡使它变热.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3.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4.16摄氏度可以写成16℃.零下3摄氏度可以写成-3℃.5.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6.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7.水温与周围温度相差越大.温度下降或上升越快.8.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9.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更低.10.冰和水的共同点: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冰和水的不同点:(1)冰有固定形状、水没有固定形状;(2)冰不会流动.水会流动;(3)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11.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1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如湿衣服会变干、地面上的积水会变干等.13.水蒸发快的方法有:(1)加热温度变高;(2)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中;(3)用风吹. 14.水蒸气是气态.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 15.蒸锅上出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但是它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16.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夏天.在棒冰周围可以看到的“白气”就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像“白汽”这样由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还有露水、云、雾. 17.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18.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形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9.固态的水有:冰、雪、霜、冰雹;液态的水有:水、雨、云、雾、露;气态的水有:水蒸气.2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支温度计.二.实验探究1.实验名称 测量水温(A )实验器材 水、温度计等2. 3. 4. 5、 6、7、第四单元 磁铁单元1.我知道磁铁有各种形状:如条形、蹄形、圆形等. 2.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如:门吸、磁性文具盒、磁性白板、电冰箱门缝、电话机扬声器实验步骤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分组同时测量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温度、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 7.交流测得的水温数据.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注意事项 小心不要被烫伤.温度计轻拿轻放. 实验名称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A ) 实验器材水、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分四个小组.每组分别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自来水、温水、烫手的水、刚倒出的热水瓶里的热水)2、每过2分钟读数一次.并记录.3、分析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1、温度记录表(参看书本47页) 2、自来水的温度基本没有变化;另外三杯水的温度逐渐下降.一直降到室温为止;与室温的温差越大.温度下降速度越快. 实验名称 水结冰的研究(A )实验器材 试管、水、盐、烧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三分之一的水.测出温度. 2、在烧杯中装满碎冰.将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出试管里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盐.并轻轻地上下抽动温度计.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变化.4、感觉温度计有点被试管黏住的瞬时.就是水结冰的温度.读出温度计读数.实验结果 1、水在低温环境中.温度会不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2、结冰后温度会继续下降.一直降到与环境的温度相同为止.3、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注意事项1、选择纯净水、短而细的试管、水银温度计.冰块尽量碎而均匀.2、实验结束后.及时取出试管和温度计.以免冻裂.实验名称观察冰的融化(B ) 冰块、温度计、烧杯等 、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放入烧杯.测出冰块的温度. 、持续观察温度的变化.每过2分钟读数记录一次. 、同时持续测量烧杯里面、烧杯外壁、远离烧杯空气的温度变化. 、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1、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温度是( )℃ 2、温度会不断上升.当上升到0℃时.冰块开始融化.在融化过程中一直保持0℃. 3、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继续上升.一直到室温. 4、冰块融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实验名称 加快冰块的融化(A ) 实验器材 冰块、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各组讨论准备采用的方法.(如.用手捂.用手摩擦、放在太阳下等) 2、提醒学生观察盛冰的塑料袋外壁上的变化. 3、比赛过程中.各组互相监督. 4、记录每个小组所用的时间.5、分析什么样的方法使冰块加快了融化. 实验结果1、把冰块放在温度越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就能加快冰的融速度.2、发现塑料袋外面有湿湿的.有水珠. 注意事项冰块大小相同.塑料袋口密封.实验名称 水珠形成的研究(B )实验器材 冰块、水、烧杯等.实验步骤1、观察烧杯外壁.思考小水珠是哪里来的.2、做出假设.然后对假设进行分析和验证.排除不合理的解释.3、水珠的形成与杯内的冰块有关系吗?观察装自来水的杯子和什么也没装的杯子外壁的变化.4、分析看到的现象.5、再次思考可能是怎么形成的.实验结果杯子外壁的水株不是杯子里面冰块融化成的水.但是它的形成与杯子里的冰块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 加快水的蒸发的研究(B ) 实验器材 不锈钢长柄汤勺、水、蜡烛等 实验步骤1、取去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1/3勺水.2、把其中一只勺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另一只勺子水平摆放.3、观察钢勺中水的变化.哪只勺里的水蒸发得快?4、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新现象? 加热的勺子里的水蒸发得更快.加热时.水沸腾了.不断地冒出气泡.产生了很多白汽. 注意事项选用圆形长柄汤勺.水量不要太多.注意安全.小心烫伤.等都是利用这样的性质制作.3.人们还利用橡胶或塑料加铁粉做成橡胶磁铁、塑料磁铁.这种磁铁比较柔软.可以任意切割.4.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磁铁不能吸所有的金属.如不能吸铜和铝.5.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一块磁铁断裂后.每一小块磁铁都有两个磁极.6.两个磁极接近.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能吸引铁的任何一端.7.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我们把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北极附近的地磁极是南极.南极附近的地磁极是北极.8.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9.一般情况下.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变的.如果存放方法不正确.磁力也会发生改变. 10.在我国古代.人们发现了一种有磁性的石头.2000多年前用它做成了一种仪器.叫做司南.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1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12.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是: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我们教室的门是朝南开的.13.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方法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磁化后的磁针有磁力.它也有南北极.可以用指南针来检测磁针的南北极. 14.被磁铁吸引过的回形针可以吸住轻小的大头针.15.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强一些.16.检验没有标明南北极的磁铁可以采用悬挂法.指南针检测法、磁铁检测法等.17. 磁化了的小铁针能做成指南针.它是根据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18. 制作指南针要注意让磁针能自由转动.19. 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同极互相排斥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20.九百多年前.中国人已经制作出了水浮式指南针和指南鱼.实验题:1、认识常见的磁铁.取个名字(会画)(条形)磁铁(马蹄形/U)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2、填表(举例)能被磁铁吸的物体大头针不能被磁铁吸的物体铜钥匙说明:(磁铁能吸引含铁一类的物体.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磁性)3、根据产生的现象在图中标出磁铁的南北极.现象:互相排斥N极( S极)(S极)(N极)现象:互相吸引S极(N极)(S极)(N极)4、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都是磁铁.A为N极.A和C相吸.C和F相斥.则E是(N极).甲乙丙5、分析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实验中的数据.并得出结论磁铁数量(块)1234……吸回形针个数591215……BAC DE F实际多吸的个数433……实验结论两块或多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增加.但增加的数量在逐渐减少.6、下图为一块没有标示的条形磁铁.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出这块磁铁的南、北极?答:(1)用指南针靠近这块磁铁检测.(2)悬挂法和已知南、北极的磁铁检测.7、如下图.用手拿一块条形磁铁靠近另一块悬挂着的条形磁铁.会发生什么现象?请画出悬挂着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方向.并说明理由.答:现象:会相互吸引.理由:因为磁铁具有异极相吸的性质.8、下面是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写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西)(东)(南)9、有两块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A和B.其中一块是磁铁.另一块是铁块.只利用这两种物体.你能判断出哪块是磁铁吗?请写出或画出你的想法.答:用一块A去吸另一块B的中间.如果能吸住.则A为磁铁;如果吸不住.则A为铁.(注:利用磁铁的中间磁力弱.两极磁力强的原理)图示:。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填空1、我们身边的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人造材料),象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象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2、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
3、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和航天领域。
4、塑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独特的优点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
5、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材料),一种是(人造材料)。
6、用塑料制作的手套和用棉布制成的手套戴在手上,塑料做成的手套感觉(凉),棉布做成的手套感觉(暖和)。
二、问答题1、什么叫做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吗?为什么?答;人造材料是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
人造材料不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
因为人造材料是在天然是你材料基础上制成的,没有天然材料做基础,人造材料是不会存在的。
2、小明说玻璃是天然材料,你说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因为玻璃是经过工人加工才制成的,它属于人造材料。
3、塑料杯遇热水会怎样?是不是所有塑料都有这种现象?答;塑料杯遇热水不会变化。
不是,例如:矿泉水瓶遇热水会变软。
4、塑料的特性与用途各是什么?答;特性;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特性。
用途:制作(1)日用品(2)文具(3)建筑材料(4)新材料5、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答:优点: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不足: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6、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或人造材料尤其是人造新材料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将会怎样?)答:人类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材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种优越性能的材料,而材料的发展,又推动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没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社会各个方面都不会有大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 、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7、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2、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13、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56天。
2、鸡、鸭、青蛙、乌龟等动物都产卵。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鸡毛或毛笔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刚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
5、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宝宝一生共蜕皮4次。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每天约5毫米。
5、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6、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温度和空气等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植物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10、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1、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2、绿色植物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3.1听听声音1.音量:弱-强。
音调(音高):低-高。
2.轻轻敲打和重重敲打同一只音叉(敲打力度不同),音量会变化(轻轻敲打:弱、轻,重重敲打:强、响),音调不会变化。
3.轻轻敲打大音叉和小音叉(敲打对象不同),音量不会变化(都是弱、轻),音调会变化(小音叉:音高,大音叉:音低)。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物体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2.物体发生形变就会发出声音吗?错。
弯曲尺子和拉长橡皮筋,尺子和橡皮筋都发生了形态变化,但是没有发出声音。
3.物体运动了就会发出声音吗?错。
移动物体位置,物体没有发出声音。
4.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停止振动,发声也就停止了。
(一把紧紧握住敲响的音叉,发声停止)5.人体发声:声带在振动。
3.3声音的变化1.振动幅度和音量之间的关系:振动幅度小-音量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强。
举例:尺子、乒乓球。
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描述物体振动幅度的一个量,单位是:分贝(dB)。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2.振动快慢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振动慢-音调低;振动快-音调高。
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单位是:赫兹(Hz)。
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3.振动快慢和音调之间的关系举例:(1)玻璃杯装水,敲击玻璃杯,水振动。
水量越少,音调越高;水量越多,音调越低。
(课堂实验:1号杯水量少,2号杯水量较少,3号杯水量较多,4号杯水量多)(2)敲击风铃管。
越短,音调越高;越长,音调越低。
(3)拨弹琴弦。
越细,音调越高;越粗,音调越低。
总结:少的、短的、细的,音调高。
多的、长的、粗的,音调低。
联想:一个大大的物体,超级大,我想把它振动起来,非常困难,振动频率一定慢,心情低落,音调低。
一个小小的物体,非常小,我想把它振动起来,非常容易,振动频率一定快,心情高兴,音调高。
3.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尺子伸出桌子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填空: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种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④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根的作用: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够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9、植物茎的作用: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1、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12、凤仙花果实是由雌蕊发育面来的,果实的形状是椭圆形,里面一般有十几粒种子。
果实在植株的叶和茎之间长出来。
一个凤仙花果实中约有10—20粒种子。
13、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科学三年级下复提纲单元一1.运动和位置一.填空题1.相对于地面来说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就是静止的。
2.一辆汽车在水平的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例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运动的。
3有首词写道。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4.两位同学并肩向前走,以其中一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位同学是静止的。
二、XXX答题1.让两位同学并肩在教室里行走,怎样判断他们各自的运动情况?答: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两位同学都是运动的;选择其中一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位同学是静止的2.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歌词是这么描述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里的“竹排”是运动的吗?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吗?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答:竹排相对河岸是运动的,是以河岸(青山)为参照物。
青山相对竹排是运动的,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2.各种各样的运动一.填空题1.我们喜欢玩的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2.玻璃弹珠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3.把乒乓球垂直扔在地上会跳动。
4.汽车相对空中是在平动。
5.指尖陀螺的运动方式是转动。
6.尺子是上下振动,溜溜球是快速扭转并上下运动,玩具车是车轮扭转带动车子前后运动,弹簧木马是前后动摇。
二、问答题1.糊口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见课文第4页)答:秋千是前后摆动:手表是转动:车轮是滚动:雨刷是左右滑动,跷跷板是上下运动。
2.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见课文第6页)答:木块、书籍能够移动;各种轮子能够滚动;风车在转动;桂钟会摆动;尺子会振动等。
3.一位小女孩在玩滑板,说说滑板、小女孩、轮子属于哪种运动体式格局?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滑板和小女孩是水平移动,轮子是滚动。
三年级科学《空气》单元复习资料班级学号姓名1.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
虽然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知道它是确实存在的。
我们可以通过给气球充气、用保鲜袋收集等活动,或者观察旗帜飘动,树枝摇动等现象,知道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2.空气是一种物质,而且是一种混合物,它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3.经过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空气除了具有无色,透明,无味的特征外,还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容易被压缩等特征。
我们还知道空气受热会膨胀,体积变大,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向上升的一些热空气的特点。
4.空气能占据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1)我们通过给气球充气,发现气球鼓起来了;用保鲜袋收集空气,发现保鲜袋鼓起来;这些现象,可以使我们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向杯中打入空气(如右图),观察杯中和水槽中水位线的变化。
随着空气打入杯子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杯子中的水位下降,而水槽中的水位上升。
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打入的空气占据了杯子中的空间,把杯中的水挤出。
(3)如右图,在瓶中装半瓶水,瓶口用橡皮泥封住,插上A、B两根吸管。
如果在B管口吹气,我们可以观察到A管中有水流出的现象。
这是因为:空气能占据空间,从B管进入的空气挤占了瓶内的空气,把水从A管中挤出来了。
但如果在A管口吹气,我们可以观察到瓶内水中有气泡冒出的现象。
说明空气从A管进入,又从B管流出了。
(4)如左图所示,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中。
你观察到了什么?取出纸团观察,纸团湿了吗?为什么?答:观察到:水没有进入到杯子中;里面的纸团还是干的。
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部空间,水无法进入杯子,所以,纸巾不会湿。
5.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1)(见书本P28)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
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向下压。
我们观察到:挤压空气的活塞往下降了。
将活塞向上拉,我们观察到:活塞往上升了。
这些现象说明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1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填空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 3、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4、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6、观察大树用到了放大镜、软尺、蜡笔、白纸等工具。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除了水葫芦、金鱼藻以外水生植物还有水花生、浮萍、莲、荷花、菱、菖蒲、茭白等。 ★9、植物的叶一般有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 10、叶是有生命的。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 ★11、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2、世界上最大的花叫大王花。 ★ 13、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叶片的大小。 14、我们可以用各种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粗细、颜色、高矮。 ★15、陆生植物的生存需要是:水分、阳光、空气、土壤和营养;水生植物的生存需要是: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生长在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有着 共同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6、植物的繁殖方法:种子——桃树、小麦、狗尾草。茎——柳树。地下茎——马铃薯、大蒜。根——蒲公英、甘薯。叶——秋海棠、茶花。 ★17、我知道的木本植物有:杨树、柳树、梧桐树、樟树;我知道的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 ★二、判断 ( ∨ )1、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 × )2、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 ( × )3、人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 ∨ )4、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 × )5、新鲜的叶与落叶相比,除了颜色不同,其它都相同。 ( ∨ )6、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2
( × )7、树叶都是绿色的。 ( ∨ )8、一片完整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 × )9、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和空气,不需要阳光。 ( ∨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叶柄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 ( ∨ )11、金鱼藻和水葫芦都是水生植物,离开水就会死亡。 ( ∨ )12、根据树叶可以判断树的种类。 ★三、选择题 1、一些大树看不到它的根,它应该( A )根。 A、有 B、没有 2、蒲公英属于( B )。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3、不属于陆生植物的是( B )。 A、玉米 B、水葫芦 C、狗尾草 4、植物的叶是( A )。 A、有生命的 B、无生命的 5、树叶变黄的季节是( C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6、陆生植物的生长( A )水份。 A、需要 B、不需要 7、变硬的树叶一般是( B )。 A、绿色的 B、枯黄的 四、问答 1、拓印树皮的方法? ★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用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2、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它们都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不同点:大树植株高达,茎粗、很硬,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3、比较水葫芦与狗尾草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它们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 不同点:狗尾草长在土壤里,植株矮小,茎细,较软,会开花结果,有种子。水葫芦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
4、水葫芦的特点。 答: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阳光、水和空气等。 3
5、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答: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填空 1、蜗牛的身体包括:头、腹、尾、壳、触角、眼睛、嘴等组成。 ★2、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腹足。蜗主要靠腹足爬行。 ★3、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4、蜗牛有牙齿,牙齿长在舌头上。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排出粪便。 ★5、蚯蚓由口、环带、肛门组成。蚯蚓的身体摸起来总是湿湿的。 ★6、蜗牛壳上一圈一圈的线叫螺线。 ★7、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蚯蚓怕水,所以别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8、蚂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3对(或6只)脚。 ★9、、金鱼身上长着鳞片和鱼鳍。用鳍帮助游泳。金鱼用鳃呼吸。 ★10、象龟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动物。 11、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100多万种。昆虫是唯一具有三对足的动物。 1★2、生活在海洋中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世界上最小的动物叫蜂鸟。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13、池塘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 14、动物的寿命:“朝生暮死”蜉蝣——成虫一天、幼虫一两三年。草履虫——一昼夜。弹涂鱼——不到一年。鲤鱼——25年。鳗鱼——50年。鲫鱼——10年以上。金鱼——30年。雄鹰、乌鸦、天鹅——百岁左右。熊、虎——40~50年。松鼠、野兔——10年。猫、狗——十几年。乌龟——300岁。 ★二、判断 1、蜗牛、蝗虫和蚂蚁是同一种动物。 ( ∨ ) 2、蜗牛的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 ( ∨ ) 3、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 ∨ ) 4、植物的叶主要由叶片、叶柄构成。 ( ∨ ) 5、因为蜗牛的身体十分柔软,所以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 ) 6、蚂蚁和蚯蚓的身体相差很大,没有相同点。 ( × ) 7、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 ( × ) 8、蜗牛的身体有伸缩性,所以不能测量它的大小。 ( × ) 9、蜗牛喜欢吃菜叶。 ( ∨ ) 10、蜗牛的粘液是用来标识路线的。 ( × ) 11、在砖块下我们容易找到蜗牛。 ( ∨ ) 4
12、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 ∨ ) 13、蜗牛的一对小眼睛长在它的一对触角上的。 ( × ) 14、蜗牛喜欢吃蔬菜,不吃水果。 ( ∨ ) 15、看到哪里有蚯蚓的粪便,就容易找到它。 ( × ) 16、蚂蚁的胸部长有四对足。 ( × ) 17、蚯蚓可以在水中生活很长时间。 ( × ) 18、金鱼是水中的动物,不要呼吸。 ( × ) ★三、选择 1、我们在墙角、树下、草丛、菜叶上,常常能够找到蜗牛,还发现蜗牛喜欢吃植物的( B ) A.根 B.叶 3.蜗牛需要潮湿的环境,如果天不下雨,蜗牛就在( B )出来活动。 A.白天 B.晚上 4.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 A )。 A.粘液 B.脚印 5.蚂蚁不会把窝建在( B )。 A.泥土中 B.水中 6.蚂蚁是用( A )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 B.舞蹈 7.和蜗牛属于同一种类的动物是( B )。 A.蝗虫 B.螺蛳 8.蚯蚓和蜗牛都适宜生活在( B )。 A.水中 B.潮湿环境 C.干燥环境 9.金鱼不断地喝水,是为了吸收水中的( B )。 A.营养物质 B.氧气
10.有生命的物体是( A )。 A、小草 B、白云 C、机器人 11.鱼类特有的是( C )。 A、眼睛 B、嘴 C、鳞片 12.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可把它( C ) A、弄死 B、养起来 C、放回原生活的地方 13.看小洞里是否有小动物,( B )手指进去摸。 A、可以 B、不可以 14.蜗牛头上长有( B )触角。 A、一对 B、二对 C、三对 15.蚯蚓一般生活在( A )。 A、松软的土壤里 B、较硬的土壤里 16.蜗牛遇险后,会( B )。 5
A、逃跑 B、把身子缩进壳里 17.给金鱼喂食要( B )。 A、少一点 B、不过量 C、越多越好 四、问答 ★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 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它们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映。 不同点:蜗牛有壳,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蚯蚓生活在地下,身体有环节,吃落叶等食物。
★3、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或为什么不要随便干扰蚂蚁?) 答:蚂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线路。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 4、比较蚂蚁与金鱼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它们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 不同点:蚂蚁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长着6只足,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
★5、从运动、受到刺激时的反应、食物、繁殖四方面研究动物的共同特点,填入下表。 蜗牛 蚯蚓 蚂蚁 金鱼 运动 用腹足爬行 身体伸缩爬行 用脚爬行 用鳍游泳 反应 缩进壳内 身体收缩 逃跑 逃跑 食物 菜叶等 枯叶等 小虫、甜食等 小虫等 繁殖 产卵 产卵 产卵 产卵 呼吸 气孔呼吸 体表呼吸 气管呼吸 腮呼吸 环境 阴暗潮湿的地面 阴暗潮湿的土壤里 阴暗潮湿的巢穴 水中
★6、观察蚂蚁的过程中,那一总是乱跑,怎样解决观察难的问题?说出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