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关键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87.10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高性能高强混凝土由于具有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本文阐述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特性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高性能高强混凝土是指采用常规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和制作工艺, 通过外加高效减水剂和复合矿物掺合料,经配比优化而制作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并在硬化后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高尺寸稳定性的结构混凝土材料。
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高性能高强混凝土在组成上有两点不同:低水胶比和多组分。
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骨料和水泥浆体之间的界面性能,从而达到高强度、高工作性和良好的耐久性。
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时强调低水灰比、优质原材料,外加足量的矿物集料和减水剂,以控制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内部孔隙率,提高混凝土强度、耐久性。
(1)高强度当强度从c40上升到c80时,混凝土的单价增加约50%,同时承受荷载的能力也会增加1倍。
由于具有减小断面面积、减轻结构自重的特点,高强混凝土很快得到了建筑行业的青睐,后来基于耐久性的技术要求,又逐步发展成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高耐久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很好,一般可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是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的3到10倍。
(3)高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采用弹性模量较高的集料等措施,提高了混凝土密实性、混凝土强度,改善混凝土级配。
二、工程实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某住宅楼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7 820 m2 ,地下1 层,地上32 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层高3 m,抗震设防烈度8 度,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墙体地下部分: 外墙为250 mm 混凝土,内墙为200mm 混凝土; 地上部分: 外墙为200 mm 混凝土,内墙为90mm 加气混凝土隔板。
C80高强混凝土设计与泵送施工技术摘要:C80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泵送技术及管理要求。
关键词:C80;高强混凝土;泵送施工;质量控制1概述高强混凝土主要指依靠添加高效减水剂和一定数量的活性矿物掺合料,使新拌混凝土拥有良好的工作性,并在硬化后具有较高强度的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的发展已成为混凝土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并且已经成功地在许多实际工程中应用,包括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桥梁结构等。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强混凝土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它降低构件截面面积、减少混凝土成本。
配制出C80以上强度的混凝土,对于当今的科技技术却不是难题。
但配制出的混凝土能否满足泵送要求,却是施工中的难点。
如何优化高强混凝土的配比,使其即能满足泵送要求,又能在龄期到后满足强度要求。
2 C80高强泵送混凝土的配制2.1 C80高强混凝土配制技术C80高强混凝土的配制的技术途径:掺加超塑化剂和超细矿物质掺合料,浆集体积比大约为35:65,砂率取决于粗集料的级配和粒型,粗细集料的比例宜为40%。
超塑化剂可以大幅度降低混凝土水胶比,提高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
超细矿物质掺合料能替代水泥,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还可与水泥水化产生的Ca(OH)2发生二次火山灰反应形成C-S-H凝胶,形成高强致密的水泥石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2 C80高强混凝土的泵送高强混凝土泵送技术主要是解决混凝土强度与可泵性这一矛盾。
高强要求混凝土的水胶比尽量小,导致混凝土粘度大,宜造成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阻力过大而堵泵。
可泵性要求混凝土拌合水足够多,保持混凝土的大流动性,和低粘度。
问题的解决要依靠高性能的超塑化剂,级配、粒型良好的集料,性能良好的矿物质掺合料,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以满足泵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
2.3原材料2.3.1粗骨料应根据泵送高度、泵管直径、选用不同的粒径级配。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粗骨料粒径宜小于管径的1/3,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之规定。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157203无硅灰大流态高强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收稿日期:2006209209作者简介韩 涛(82),男,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徐州 8邵红才(82),男,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徐州 8王修春(82),男,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徐州 8韩 涛 邵红才 王修春摘 要:介绍了获得高强混凝土的技术路线,阐述了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高强混凝土组成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对原材料的选择及高强混凝土的配制进行了分析,以配制出成本低、强度高的高强混凝土。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减水剂,掺合料,外加剂,配制技术中图分类号:TU528.067文献标识码:A 高强混凝土最先大量应用在高层建筑中,随后扩展到桥梁工程、港口海洋工程、高架结构、大跨结构、防护工程、地下工程等领域[1]。
高强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正确配制高强混凝土是应用好高强混凝土的关键技术之一。
1 技术路线目前国内外获得高强混凝土的技术路线是:采用高标号水泥,超细矿物掺合料,粒形好、强度高的石子和中粗砂,外加高效减水剂复合配制高强混凝土。
2 高强混凝土组成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1 水泥 隐含层:一层,所含单元数根据经验公式和试算确定。
输出层:28d 抗压强/劈裂抗拉强度。
以28d 抗压强度为例,建立的网络拓扑结构为8—28—1;28d 劈裂抗拉强度的网络拓扑结构为8—16—1,以表1的前10组数据进行训练,后3组数据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和文献[4]进行比较详见表2。
表2 测试结果与文献[4]的比较组别抗压强度/M P a (28d)劈裂抗拉强度/M P a (28d)实测文献预测本文预测误差/%实测文献预测本文预测误差/%1171.972.371.70.29.29.39.1 1.01272.474.772.6-0.210.110.210.1-0.41368.568.169.4-1.38.38.28.4-1.2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传递函数分别采用正切sig 2moid 函数Tansig()和对数s igmoid 函数Logs ig (),训练函数采用traingdx ,其他网络参数具体可见核心程序示例。
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引言:高强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它通过添加钢纤维来增强混凝土的性能。
这种材料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抗冲击性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
为了确保高强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应用效果,制定相应的应用技术标准成为必要。
1. 应用范围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首先需要明确其适用范围。
这种材料可以用于各类建筑结构、桥梁、隧道、地下设施、水利工程等工程项目。
标准应具体规定不同工程类型对高强钢纤维混凝土的要求和使用条件。
2. 施工技术要求高强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是确保混凝土性能和工程质量的关键。
标准应明确以下要求:- 钢纤维的添加方法和比例,包括材料搅拌时间、混凝土的成型要求等;- 施工现场的管理要求,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控制、人员素质要求和安全防护等;- 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例如混凝土开裂、钢纤维分布不均等。
3. 检测和质量控制为了确保高强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规定要求,标准应规定以下内容:- 针对高强钢纤维混凝土的材料检测标准,包括钢纤维、水泥、骨料等;-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如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抗折强度测试等;- 完工后的验收标准,以确保施工项目符合设计要求。
4. 应用案例和经验总结在制定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时,可以参考已有的应用案例和经验总结。
通过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反馈和分析,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施工案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些案例和经验可以为今后的工程项目提供参考,降低风险,并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5. 观点和理解在深入研究高强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标准时,我对这种材料的潜力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钢纤维,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同时,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也可以减少传统混凝土结构的使用量,降低节能排碳的压力。
在未来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我相信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技术发展方向摘要:近些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绝大数是由混凝土质量缺陷导致的。
破局的有效方法是,推进混凝土技术发展。
发展方向有很多,其中就包括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与应用。
为此,本文从特点、优势入手,对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与启发。
关键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要点;具体应用前言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倡导以质量引领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建筑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混凝土对建筑工程就好比骨骼对人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给予重点照顾。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未来发展方向,广大建筑人只要明确目标,坚定脚步,就能早日得到优良产品。
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到工程中,打造出“坚不可摧”的建筑物,为人民谋福祉。
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优势第一,高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40,不高于C80,强度等级比较高,意味着混凝土的弹模也会随之升高,将其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可以获得三点好处,一是进一步减小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二是大幅降低原材料的使用量,三是把工程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按要求养护28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小值有65MPa,最大值有120MPa。
抗压强度如此之高,不均匀沉降、坍塌等现象的出现概率自然而然会降低。
第二,高耐久性。
与常规混凝土进行比较,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实性更好,抗渗性和抗冻性会更高[1]。
内部牢不可破,无惧外界风雨,使用寿命自然而然会延长,幅度还不会太小。
第三,高流动性。
在配置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时,大多会使用高效减水剂。
加入高效减水剂后,混凝土坍落度就可被控制在200毫米至250毫米范围之间。
此时的混凝土,流动性比较高,浇筑起来方便了不少。
第四,高体积稳定性。
与常规混凝土进行比较,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水泥量都很少,而集料的弹性模量却很高,进一步提高了密实性和强度等级,从而具有更高的体积稳定性。
正因如此,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才被用于高荷载、大跨度的建筑工程中。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高性能高强混凝土由于具有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本文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高矿物掺和料、复掺外加剂,这与普通混凝土是不同的,这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的质量控制、养护措施都与普通混凝土不同。
低水胶比决定于混凝土的粘性变大,在混凝土的运输、浇注、振捣工艺上必须严格控制,有的施工人员为方便施工而掺水,结果强度、耐久性大幅度下降;高矿物掺和料要求混凝土的养护必须到位,普通混凝土早期强度高水化快,对养护不是很敏感,但高性能混凝土则不同,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低,易发生自身收缩而产生裂缝,所以浇筑捣实后,盖上湿布或草帘进行早期养护。
保证水化反应的正常进行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的重要工艺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以内,通过湿润养护,使混凝土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水化反应。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不断创新发展,而由于高性能混凝土能有效的降低构件的截面尺寸,降低造价,节省材料费用,寿命期延长又能大幅度减少经济开支,因而高性能混凝土是今后桥梁建设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质材料。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时强调低水灰比、优质原材料,外加足量的矿物集料和减水剂,以控制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内部孔隙率,提高混凝土强度、耐久性。
1、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是整体结构最基本的技术性能要求,结构不同对混凝土强度值的要求也不一样。
实验结果表明,当强度从c40上升到c80时,混凝土的单价增加约50%,同时承受荷载的能力也会增加1倍。
由于具有减小断面面积、减轻结构自重的特点,高强混凝土很快得到了建筑行业的青睐,后来基于耐久性的技术要求,又逐步发展成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摘要:混凝土质量要求很高的工程,仅保证强度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为保证这些要求,混凝土必须满足高性能。
本文阐述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特性;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 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和料和专用复合外加剂, 取用较低的水胶比和较少的水泥用量, 在施工时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制备的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能和良好的工作性能的混凝土。
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高性能是指采用普通原材料、常规施工工艺,通过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而成的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综合性能优良的政。
具体是:1、拌合料呈高塑或流态、可泵送、不离析,便于浇筑密实。
2、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和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水化热低,不产生微细裂缝,徐变小。
3、有很高的抗渗性。
其中高工作性是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即高流动性、高抗离析性、高间隙通过性、高填充性、高密实性、高稳定性;并同时具备低成本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二、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1、施工前控制在施工前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水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进行进场核查。
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水等主要原材料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应满足现行行业和国家标准以及本次招标技术规范载明的其它标准的相关要求。
按设计及施工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核查配合比试拌过程以及相关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
其中,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由经国家、铁道部认可或业主指定的权威部门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相关要求。
2、混凝土搅拌(1)混凝土搅拌在搅拌站集中进行。
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按配合比核对原材料的产地、规格,检查搅拌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并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