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过程开发论文

化工过程开发论文

化工过程开发论文
化工过程开发论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 工艺技术 (1)

1.1 乙醛缩合法 (1)

1.2 发酵法 (2)

1.3 羰基合成法 (2)

1.3.1 高压法 (2)

1.3.2 中压法 (2)

1.3.3 低压法 (3)

2 技术进展 (4)

2.1 多相反应技术 (5)

2.2 非铑催化剂的开发 (5)

3 结语 (5)

参考文献 (5)

丁辛醇装置工艺技术评价

摘要:对丁辛醇装置主要技术的特点作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生产基本原理以及主要工艺参数。

关键词:丁辛醇装置;工艺技术;评价

Process Technology Assessment of Butyl Octanol Unit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assessment and comparison to features of main proprietary technology of butyl octanol unit, and analyze basic production philosophy and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Keywords: Butyl octyl alcohol device; Technology; E valuation

引言

丁辛醇为重要的醇类化工原料,它有3 个重要的品种:正丁醇、异丁醇、辛醇(或称2 - 乙基己醇) 。正丁醇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癸二酸二丁酯等酯类产品。前者用于涂料和粘合剂,后两者为PVC的增塑剂,此外还用于生产丁醛、丁酸、丁胺等。异丁醇可部份替代正丁醇的用途。辛醇主要用于生产PVC 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 、癸二酸二辛酯等,还用来制造丙烯酸辛酯作为涂料和粘合剂[1]。此外这3 个醇类产品还有其他如作为溶剂、农药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许多用途。由于其用途广泛,装置规模愈来愈大,技术发展很快,新技术不断出现且竞争剧烈。

正丁醇、异丁醇和辛醇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乙醛缩合法、羰基合成法。正丁醇还可由糖蜜或谷物等农副产品发酵生产。少量正丁醇也来自脂肪醇生产的副产。

1 工艺技术

1.1 乙醛缩合法

乙醛缩合法又称醇醛缩合法(Aldol 法),它是由两分子乙醛缩合成丁醇醛,然后脱水生成丁烯醛(即巴豆醛),继而加氢得到正丁醛,再加氢便得到正丁醇[2]。正丁醛如缩

丁辛醇装置的工艺技术评价

合脱水则得到辛烯醛,再加氢便得到辛醇。此法起始原料乙烯的价格高于丙烯,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故60年代后逐步为丙烯羰基合成法所替代。

1.2 发酵法

除糖蜜外,发酵法还可用玉蜀黍、甘薯等淀粉质农副产品作原料。将这些原料粉碎加水制成发酵胶液,以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接入菌种于36~37 ℃发酵。发酵时生成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和氢气。发酵液中含乙醇、丁醇、丙酮, 通常比例为6∶3∶1 。精馏后可分别得乙醇、丁醇和丙酮。用此法制丁醇产量低、杂质多、单耗高,故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国外粮食发酵的路线已逐步被淘汰。

1.3 羰基合成法

羰基合成法主要以丙烯与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 进行反应生成丁醛,加氢得到丁醇,两分子丁醛缩合脱水生成辛醛,继而加氢得辛醇。

羰基合成法有高压钴法、中压法(改良钴法,改良铑法) 、低压法(低压铑法) 之分。高压法在50 年代开发成功, 60 年代以来建成很多生产装置。70 年代出现的低压铑法是生产上一重大突破[3]。1976 年Davy Power GAS 公司、Johnson Matthey公司和联合碳化物公司联合开发的铑法低压羰基合成工艺在波多黎各投产成功,由于铑法的优越性,70 年代后期利用此技术建厂和改造高压钴法装置逐年增加。目前国内新建100~300kt 级的丁辛醇装置有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分别采用BASF 和Davy/ DOW的低压羰基合成工艺。

羰基合成另一大类, 称为雷珀(Reppe) 法,以羰基铁为催化剂,水和一氧化碳参与反应:R - CH = CH2 + CO + H2O →RCH2CH2CH2OH + CO2烯烃一步羰基合成丁醇,故称一步法[4]。由于此法仅能生产丁醇,催化剂生产能力较低,单耗较高,只有日本丁醇公司采用。

1.3.1 高压法

高压羰基合成法将丙烯、合成气以及含钴或钴化合物溶液在140~180 ℃, 1916~2914MPa(200~300kgf/ cm2) 反应。脱钴后的粗产品送精馏,得到正丁醛和异丁醛。

高压羰基合成反应器基本都是塔式反应器。外壳为碳钢,内衬不锈钢板。丙烯氢甲酰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器内都有一束冷却管。冷却管是不锈钢的双层套管。从内管通入加压冷却水,从内外管间隙返回,部分生成蒸汽,未汽化的冷却水冷却后循环使用。

1.3.2 中压法

改性钴催化剂合成法这是Shell 的技术,是采用配位体改性钴催化剂唯一工业化的羰基合成方法,以三丁基膦羰基氢钴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同时加入碱作为复合催化剂,在180 ℃,810MPa,生成的醛进行缩合反应及加氢反应都在同一反应系统中完成,一步

生成所需要的醇类,主要是2 -乙基己醇、正丁醇和少量的异丁醇。其产品组成为:2 - 乙基己醇6615 % , 正丁醇2716 % , 异丁醇519 %。Shell 法羰基合成工艺路线, 采用改性钴催化剂,其热稳定性高,可在较低压力下进行反应,由于是复合催化剂一步生成醇类,正异构比高,催化剂回收循环系统简单,还可用α-烯烃生产高级醇[5]。但改性钴催化剂的活性较低,反应器容积需增大5~6 倍,再者合成气中含氢量高,既加氢生产醇类,也使部分烯烃加氢成烷烃,原料消耗量增加。采用这种方法的生产装置基本建在该公司内部。

鲁尔铑催化剂合成法德国赫斯特公司鲁尔化学工厂在1984 年投产的中压羰基合成装置采用以醋酸铑为催化剂母体,配位体为三苯基膦磺酸盐,配制成三苯基膦磺酸盐羰基氢铑络合物[6]。原料丙烯及合成气脱除有害杂质后,送入装有铑催化剂水溶液的反应器中, 在110~130 ℃,510~710MPa条件下反应,反应器内设降膜蒸发器产生低压蒸汽回收反应热。反应选择性高,正、异构比高达19。鲁尔化学改性铑催化剂羰基合成工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之一。采用水溶性铑催化剂的优点是:①催化剂与粗醛只需简单的相分离就可回收循环使用;②铑在水相中损失量很小;③反应产生的高沸物、副产物随醛带出,不存在于催化剂溶液中;④催化反应选择性高,正异构比高;⑤失活催化剂在装置区内回收,不需送至外地回收金属铑;⑥该反应系统也适用于高烯烃的羰基合成;⑦反应热都利用来产生低压蒸汽,故动力消耗最低。不足之处是该法的羰基合成反应压力比铑法低压羰基合成高。

1.3.3 低压法

丙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90~120 ℃,1196MPa (20kgf/ cm2 ) 条件下,有过量三苯基膦存在时,在羰基铑膦络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丁醛[7]。

联碳、戴维合成法美国UCC 和英国Davy Mckee 及Johnson Matthey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铑催化剂低压羰基合成方法工业化装置1976年投入生产。采用配位体三苯基膦的铑膦络合物催化剂,由于这类络合物稳定性好,沸点也较高,在反应器中不随低碳醛类产物蒸发出去,不需要回收循环系统,气相产物冷凝分离出醛类,而未反应的及丙烯等经增压后循环回反应器,称为气相循环工艺[8]。后经进一步技术开发,催化剂与反应产物一起离开反应器,通过闪蒸及蒸发将催化剂溶液分离出来,再循环回反应器,称为液相循环工艺,在80 年代后期陆续建成若干套生产装置。

羰基合成反应过程,催化剂溶液先送入反应器,随后将原料丙烯及合成气通入催化剂溶液。在85~120 ℃,117~210MPa 条件下反应,反应热利用冷却水盘管或外循环冷却系统带出。产物正异构比为10~13。气相循环与液相循环工艺的反应参数基本相同,后者是两台反应器串联操作,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丁辛醇装置的工艺技术评价

催化剂回收循环过程:在气相循环工艺中,因铑膦络合物催化剂留在反应器内不排出,则不存在回收循环问题。在液相循环工艺中, 催化剂必须随产物离开反应器,先进入闪蒸槽降压分离气相物料,再进入蒸发器进一步降压并加热,将醛类蒸出,未蒸发的催化剂溶液送回第一反应器[9]。分离气相物料和蒸发出醛类产物,都必须采取特殊措施严格控制催化剂的夹带损失。当铑催化剂活性降低时,送催化剂再生系统进行活化处理,如此再生过程可进行多次,直至催化剂完全失活不能再生时,才运送出装置回收铑金属并再制成铑催化剂母体。

丁醛缩合及加氢过程:正丁醛与2 %NaOH水溶液在串联的3 台反应器内缩合成辛烯醛,反应条件为120 ℃,14MPa 。辛烯醛先用铜基催化剂气相加氢,反应条件为250 ℃,15MPa,反应热由反应器壳侧产生低压蒸汽移出,再经液相补充加氢,以提高辛醇的产品质量。加氢的粗辛醇精馏得2 -乙基己醇成品。正异醛混合物在基本相同条件下气相加氢,再精馏得正丁醇和异丁醇产品。UCC/ Davy 低压羰基合成工艺的特点:原料消耗低、产物正异构比较高、反应压力低、操作容易、物料对设备无腐蚀、流程短、设备

较少、投资低。自液相循环工艺问世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同容积的反应器生产能力可提高80 %以上,该工艺是羰基合成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其装置生产能力约占世界羰基合成总量的40 %。

三菱化成合成法日本三菱化成公司采用铑络合物催化剂,催化剂在回收循环中,有少量废催化剂需抽出待处理,同时连续将新催化剂加入反应器,以补充所减少的量。羰基合成反应过程:铑催化剂溶液、丙烯、合成气送入反应器,在90~110 ℃,110~118MPa 条件下反应,反应器内设盘管冷却移出反应热。产物正异构比10。催化剂回收循环过程:从反应器出来的产物和催化剂溶液,通过汽提和精馏将醛类产物与催化剂溶液分离,大部分催化剂溶液循环回反应器,抽出小部分催化剂溶液进行处理。首先蒸出甲苯,再分离副产高沸物,剩余催化剂残液在容器中加入溶剂和氢气处理后,将有活性的结晶铑和三苯基膦分离出来,再用甲苯溶解送回羰基合成反应器。分离出来的滤液,回收其中的溶剂后,残留液(含有废铑催化剂) 送出装置回收处理[10]。丁醛缩合及加氢过程:正丁醛和碱在85~95 ℃,常压下缩合,缩合产物用镍催化剂在60~140 ℃,410MPa 进行液相加氢,所得粗醇经真空蒸馏除去烃、重组份后即产出2 -乙基己醇。正丁醛和异丁醛采取相同的液相加氢方法并提纯为正丁醇和异丁醇产品。

2 技术进展

自1976 年Davy/ UCC 等公司开发了低压铑法羰基合成工艺以来,该工艺逐步取代醇醛缩合法和高压钴法。在80 年代中期,新一代低压羰基合成液相循环工艺技术诞生,且实现了工业化,并出现了几种工艺路线。丁辛醇装置发展的根本变化为催化剂的演

变,然而以三苯基膦为配位体的铑基催化剂仍有一定的局限性:①铑催化剂高温性能差,用于高级烯烃羰化有一定的困难;②与大部分均相反应一样,催化剂和产物分离也较困难,即铑催化剂的后处理比较复杂;③铑资源稀少,价格昂贵。因此,近年来羰化技术发展集中在改进现有铑基催化剂性能和消耗,以及开发新型催化剂这两方面。

2.1 多相反应技术

鲁尔公司等开发的多相反应新技术采用水溶性膦作配位体,这种配位体通过芳基膦磺化而得,即苯环上接磺酸基团,使催化剂能溶于水,从而将催化剂的分离简化为相分离。Ruhr Chemie 公司以Rhone - Poulenc 公司的实验工作为基础成功地进行了中试。使用这种催化剂的羰化反应条件为50~150 ℃、10~100 巴、铑浓度范围10~

1000ppm;膦与铑的比例为300∶1 ,水溶液pH 值保持在4~10 之间:CO 与H2 之比可以在较大限度内变化[11]。羰化装置主要由1台带气体分离器的搅拌反应器、相分离器及一个汽提塔组成。其工艺过程如下:预热的烯烃和合成气通入反应器,在催化剂水溶液中反应。产物粗醛从反应器顶部流出,在气体分离器中同气体分离,大部分气体循环进入反应器,少部分气体排放作燃料。从气体分离器分出的含醛相进入相分离器,将催化剂和粗醛分离。催化剂水溶液经换热产生蒸汽后返回反应器。

首次采用Ruhr - Chemie/ Rhonr - Poulenc 正丁醛生产工艺的是1984年在Ruhr Chemie公司投产的1套100kt/ a 装置。其丙烯最高转化率可达99 % ,生成的粗醛中,正丁醛占95 % ,异丁醛占5 %,有机相中铑的损耗可以忽略不计。

2.2 非铑催化剂的开发

由于铑催化剂价格昂,国外做了很多非铑催化剂研究开发工作,但未见重大进展和工业化报道。如铂系催化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所采用在SnCl2 存在下,以环烷基连结的双磷配位体的铂系催化剂;Shell 公司开发的铂系络合物催化剂等;UCC 公司开发的非金属钼系催化剂。

3 结语

由于国内高压钴法和低压铑法装置已运转多年,累积了很多经验,国内生产、科研、设计单位做了很多消化吸收工作,故今后新建装置可以在引进专有技术和少量关键设备的情况下,由国内承担工程设计和绝大部分设备国产化。丁辛醇装置关键部分是羰基合成工段,羰基合成的核心是催化剂和反应器设计和制造。我国应组织生产、科研、设计等单位对更新一代的催化剂协作攻关。

参考文献

[1] Anastas P T,Williamson T C. In Green Chemistry[M]. ACS Press 1995. 1-35.

丁辛醇装置的工艺技术评价

[2] Yamada H, Kabeyashi M, Biosci. Biotechnology Biochem, 1996(6):391.

[3] 闵恩泽. 2003年石油化工与化学工程的进展[J]. 化工学报. 2004, 12:1-2.

[4] Trost B M. Science, 1991, 254: 1471.

[5] 陈华,黎耀忠,李东文,等.化学进展, 1998, 10(2) : 146.

[6] Riley D P. In Benigen by Design: Alternative synthetic path ways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astas P T. and Farris CAE ds, ACS Symposium Series 577th,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4:122.

[7] Manzen L E. In benigen by design: alternative synthetic pathways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 A nastas P T. and Farris CAE ds, A CS Symposium Series 577th, Washing ton D C: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4:144.

[8] Tund O P , Selva M. Chemtech, 1995: 31.

[9] Komiya Ketal. In green chemistry: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 1998.

[10] 姚国欣.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下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530.

[11] 林永达,陈庆云.化学进展, 1998, 10(2) : 228.

化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 10000吨甘氨酸的生产工艺设计 作者姓名:乔培国 学科、专业:化工应用技术 学号:091652109 指导教师:郭文婷 完成日期: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年产10000吨甘氨酸的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 甘氨酸是结构最简单的α—氨基酸,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农药、医药、食品、饲料以及制取其它氨基酸,合成表面活性剂等。甘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和施特雷克法。在国内,由于技术、原料等原因,大都采用氯乙酸氨解法。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对年产1万吨甘氨酸的车间工艺进行设计和优化,本设计简要介绍了甘氨酸的主要用途,国内外的生产情况,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本设计选用了氯乙酸氨解法,采用间歇式的生产方式,初步设计要求年产量1万吨,参照了许多文献及数据,对整个生产过程做了物料衡算,主要设备进行了热量衡算,并对主体设备氨化合成釜进行了设计,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对车间进行了布置和规划。 设计经多次修改和调整,得到许多数据和能控制的工艺参数,所得到的产品理论上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甘氨酸,生产工艺,收率,氯乙酸氨解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GLYCINE WORKSHOP PROCESS DESIGN ABSTEACT Glycine is the most simple structure of the α-amino acids, it's use is very extensive, mainly for agricultural chemicals, pharmaceuticals, food, feed and other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synthetic surface-active agent.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produce Glycine, the main solutions are ammonia and Chloroacetate Streck law. At home, because of technology, raw materials and other reasons, mostly u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 to optimize the workshop process of an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Glycine ,The design gives a briefing on the process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glycine, at home and abroad, produ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design cho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and use intermittent mode of production. preliminary design requirements of annual 10,000 tons, Searched a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data, to do the material balance of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to do the heat balance of major equipment and designed the main equipment amination of reactor , optimize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 After repeated modifications and adjustments, got many data and to be able to get control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are theoretically in line with the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glycine, production process, yield,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化工进展讲座论文

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化工系 化工进展讲座论文 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化工进展讲座 姓名 学号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成绩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30日

离子液体 摘要: 离子液体是近10年来在绿色化学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全新功能材料,具有不挥发、不可燃、液态范围宽、热稳定性好、溶解性好、物化性质可调等优点。离子液体易于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作为绿色溶剂可用于分离过程、化学反应,特别是催化反应、以及电化学等方面,并已取得许多良好的实验结果。近年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迅猛发展,目前已从化学制备扩展到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分析测试等诸多领域,并迅速在各领域形成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离子液体分类、合成新材料和催化方面的新进展做简要总结。 关键字:离子液体分类功能化离子液体、合成新材料、功能团、催化 1.离子液体简介 1.1离子液体的概念: 离子液体是指完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是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体状态的盐,在组成上,离子液体与人们概念中的“盐”相近,而其熔点通常又低于室温,因而也被称作“室温熔融盐”。早在 l9l4 年就发现了第一个离子液体———硝基乙胺,但其后此领域的研究进展缓慢,直到 l992 年,WikeS 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低熔点、抗水解、稳定性强的 l - 乙基 - 3 -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后,离子液体的研究才得以迅速发展,随后开发出了一系列的离子液体体系。目前人们所使用的离子液体大多数在室温下就呈液态,故也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它是从传统的高温熔融盐演变而来的,但与一般的离子化合物有着非常不同的性质和行为,最大的区别在于一般离子化合物只有在高温状态下才能变成液态,而离子液体在室温附近很大的温度范围内均为液态,最低凝固点可达-96℃。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主要有下列特性:不挥发;热稳定性好;可溶解大多数无机盐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离子液体的极性和亲水性、亲脂性可以通过分子设计进行调控,可以与许多有机溶剂形成两相体系。离子化合物的离子间具有较强的作用力,故而有较高的熔、沸点和硬度,常温下通常呈固态。现在反其道而行,将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做得很大,且设计阳离子或阴离子的结构高度不对称,难以在微观空间做有效的紧密堆积,造成离子之间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化合物的熔点下降,这样就有可能得到常温下呈液态的离子化合物,这就是离子液体。 目前,对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离子液体的稳定性,降低离子液体的生产成本,解决离子液体中高沸点有机物的分离以及开发既能用作催化反应溶剂,又能用作催化剂的离子液体新体系等领域。 1.2离子液体的特性: 与传统的有机分子溶剂、水和超临界流体相比,离子液体具有以下特点:低蒸气压,不挥发散失,无臭味,可在高真空系统中使用,减少因挥发而产生的

化工生产安全论文

化工生产安全论文 摘要:安全问题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格外注意和学习化工安全方面的知识,扬长避短,尽可能的让化工造福于人类并且将不必要的损失减到最小。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事故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化工安全事故预防 引言:在现代生活中,人类与化工的关系日益密切,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有些化工产品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几乎都是易燃、易爆、强腐蚀、剧毒物质,且生产大多在高温、高压、高速、腐蚀等严酷条件下完成,生产过程由于涉及危险化学品数量多、生产工艺要求苛刻,以及生产装置的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极其严重。因此,我们应加强防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1.1 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化工生产往往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任何一项设备隐患、制度缺陷、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行为,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上,一个化工厂从建立到生产出产品。要经过很多环节,包括环境评价、产品和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等。这些企业虽然表面上可以获利,但实际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隐患。因此,目前国家仅有环保部门和安监部门来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1.2 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前提,由于化工生产品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如果管理不当或者生产中出现失误,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灼伤等事故,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毁灭整个工厂。一系列化工事故都造成了不小破坏,有的带来重大人员伤亡,有的则污染环境,引发次生灾害,遗祸不小。作为高危行业,化工事故除暴露行业安全领域意识薄弱之外,也引发了人们对化工厂和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2.1 原料的不稳定性决定事故多。化工企业生产中很多化工原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决定了易出现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情况。而压力容器的爆炸及反应物的爆燃,都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 2.1 生产过程事故多。化工生产中的副反应、处于临界状态或爆炸极限附近的反应都易引发火灾事故。 2.3 设备破损引起爆炸泄漏。生产原料的腐蚀、生产压力的波动、生产流程中的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以及高温、深冷等导致的压力容器破损;设备设计不合理或加工工艺存在缺陷,都易引起事故发生。 2.4 小型化工企业的工人素质往往不高,职工对作业系统的操作事,随意删改安全操作规程,误操作或在设备检修时发生事故的几率高。特别是在检修工作时,焊接与切割、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往往都是在易燃易爆的化工装置区域内进行。违章动火主要体现在:违章指挥,动火审批不严;贸然动火酿成火灾;现场监督、现场措施不力。 综上所述,造成化工事故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人的过失,上述列举的事故起因,无不与人相关,事故既然主要由人造成的,那么人们就必须想方设法的去控制事故的发生。 3.化工生产相关安全知识 3.1化工生产厂区十四个不准: 1.加强明火管理,厂区内不准吸烟 2.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入 3.上班期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4.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5.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完整版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21世纪是数字信息时代,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它的出现和发展,同样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大部分的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通过来发布消息,共享资源,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增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联系。 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利用DREAMWEAVER和ACCESS数据库进行学校设计的开发过程,详细给出了从学校的需求分析到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与实现及测试的各个环节,最后对本做出了客观评价,指出了本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今后的完善方向,基本上完成了一个所要求的容,包括前台展示和后台管理。整个包括首页模块、留言板模块、后台模块。通过本次的开发,使我明白在进行的设计与维护的时候应该要从整体上把握全局,对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ASP;ACCESS数据库;学校网络;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Internet is an unprecedented impact affects human life.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rovides a rich resource. It is in such a trend, the majority of enterprises have set up their own website, through the website to publish news, Gongxiangziyuan for enterprises and Ke Hu provide a mutual exchange of the platform, enhance business and customer.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conduct business using DREAMWEAVER and ASP web design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corporate website gives detailed system analysis to design, detaile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esting of all aspects of the system made the final objective of this evaluation, that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system, and gives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perfect, basically completed the required content of a site, including the front display and back office management. The entire system including the Home module, message board module, the background modul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e, so that we understand that when the system should do from the whole to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design web site has some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ASP;ACCESS;DREAMWEAVER;HTML;Website design

109塑料空气换热设备的性能研究

塑料空气换热设备的性能研究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4 陈林 李震 摘要:小型空调机组中的蒸发器、冷凝器通常为金属材料的肋片管式换热器,这些换热器在使用中存在积灰、结垢和腐蚀等问题。利用导热塑料材料制作的换热器,可以在保证传热性能的前提下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析比较了铜和导热塑料的肋片管换热器的性能差别,结果表明:传热的主要热阻是空气侧的对流换热热阻,当材料热导率超过一定的阈值后,热导率对换热的影响很小,导热塑料换热器可实现与铜换热器相近的换热性能。之后,就塑料换热器本身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为塑料换热器尺寸优化提供依据。考虑到塑料换热器重量轻、易加工成型、清洗方便等优点,塑料换热器在暖通空调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空调 塑料 换热器 热导率 1 前言 户式空调等小型空调机组中,蒸发器和冷凝器通常为铜管铝片的金属肋片管换热器[1] 。室内的蒸发器 容易集聚灰尘、污垢和细菌[2] ,室外的冷凝器铝翅片表面由于接触环境大气,易于积油腻、尘垢、水垢、 烟垢,形成较大热阻,同时铝翅片表面上的污垢会促使垢下腐蚀[3] 。污垢和腐蚀,使得设备性能恶化、甚 至失效,造成很大的损失[4] 。因此,要及时清除金属肋片管表面的污垢,但是这不仅需要专业的清洁人员, 还需要专业的清洗溶剂,否则不仅效果不好,还会留下腐蚀的隐患[5] 。 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表面光滑不吸附污垢、抗污塞性能好[6~7] ,在化工、船舶、近海的换热设备中由较多实际应用。利用塑料材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金属肋片管换热器中的问题。但是,肋片管换热器空气侧传热系数较低、热阻较大,如果再加上由于塑料材料热导率低引起的热阻,换热器的性能会很差,这正是空气换热领域很少有人研究、使用塑料换热器的原因。如今商业化的高导热塑料已达到 20W/(m K)?[8] ,本文计算分析了材料导热能力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对比了铜和导热塑料制作的肋片管换热器的性能。之后,就塑料换热器本身进行了参数分析,为尺寸优化和性价比分析提供了一定参考。 2 肋片管换热器传热性能计算方法 肋片管换热器中的传热量,可以通过传热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计算,即 ,,i i m w p w w a p a a K A t m c t m c t Φ=???=???=??? (1) 总传热系数i K 的倒数是总热阻 R ∑ [9], 12345 1111 (ln ) 211 ln 2i o o i i i i i i o o o i o o i i i o r d r R A K h A A L d A h A d d r r R R R R R h d h πληηλβηβη ==++++=++++=++++∑ (2) 总热阻由5部分热阻构成,分别是管内对流换热热阻1R 、管内污垢热阻2R 、管壁导热热阻3R 、管外 污垢热阻4R 和管外对流换热热阻5R 。各热阻计算方法见文献[9~11],其中污垢形成的机理较为复杂,其数值通过查表获得。 3 塑料换热器与金属换热器的性能比较 为比较由于换热器材料热导率不同而引起的性能差异,在下面的分析过程中,假设金属换热器和塑料换热器具有相同的几何尺寸,其中的流体及入口条件也相同。 3.1 计算条件的设定 (1)几何尺寸及入口条件

化工本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聚氨酯合成原料研究进展 摘要 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外最基本聚氨酯合成的原料及其特点以及聚氨酯的品种类型和聚氨酯产品的主要应用。包括了聚氨酯粘胶剂、聚氨酯涂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合成革、聚氨酯密封胶、聚氨酯纤维、聚氨酯橡胶及聚氨酯漆等。另外还对它们在生活中各方面的具体使用做了概述。涵盖了聚氨酯的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及合成工艺。并对合成聚氨酯原料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对我国聚氨酯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领域分布作了分析。同时对世界聚氨酯及其原料工业的现状及进展有所描述。 关键词:聚氨酯,原料,合成,应用,进展

Pu synthetic raw material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basic synthesi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polyurethane materials and polyurethane breed type and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polyurethane products. Including the polyurethane adhesive, polyurethane coating, polyurethane foam plastics, pu synthetic leather, pu sealants, polyurethane fiber, polyurethane rubber and polyurethane paints. In addition to them in the life all aspects of the concrete use is given. Covers the polyurethane synthesis theory, synthesis method and synthetic process. And polyurethane materials to the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and synthetic methods are studied discu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polyurethane field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Meanwhile to the world of its raw material industry polyurethane described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lyurethane, raw materials, application, polyurethane, progress

化工进展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 进展与述评 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五号仿宋体 (1作者单位,城市邮编;2作者单位,城市邮编)小五号宋体 摘要小五号黑体:□□□□□□□□□□□□□□□□□□□□□□□□□□□□□□□□□□□□□□□□□□□□□□□□□□□□□□□□□□□□□□□□□□□□□□□□□□□□□□□□□□□□□□□□□□□□□□□□□□□□□□□□□□□□□□□□□□□□□□□□□□□□□□□□小五号楷体 关键词小五号黑体:□□□□;□□□□;□□□□;□□□□小五号楷体 中图分类号小五号黑体:□□□□□□文献标识码小五号黑体:A 文章编号小五号黑体:1000-6613(2006)00-0000-00 英文题目四号粗Times New Roman 作者英文姓名1,作者英文姓名2五号斜Times New Roman (1作者单位,城市邮编;2作者单位,城市邮编)小五号Times New Roman Abstract粗:□□□□□□□□□□□□□□□□□□□□□□□□□□□□□□□□□□□□□□□□□□□□□□□□□□□□□□□□□□□□□□□□□□□□□□□□□□□□□□□□□□□□□□□□□□□□□□□□□□□□□□□□□□□□□□□□五号Times New Roman Keywords粗:□□□□;□□□□;□□□□五号Times New Roman (以下为正文部分) □□□□□□□□□□□□□□□□□□□□□□□□□□□□□□□□□□□□□□□□□□□□□□□□□□□□□□□□□□□□□□□□□正文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1 一级标题四号仿宋体 □□□□□□□□□□□□□□□□□□□□□□□□□□□□□□□□□□□□□□□□□□□□□□□□□□□□□□□□□□□ 2 一级标题 □□□□□□□□□□□□□□□□□□□□□□□□□□□□□□□□□□□□□□□□□□□□□□□□□□□□□□□□□□□ 2.1 二级标题五号黑体 □□□□□□□□□□□□□□□□□□□□□□□□□□□□□□□□□□□□□□ 2.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 □□□□□□□□□□□□□□□□□□□□□□□□□□□□□□□□□□□□□□□□□□□□□□ □□□□□□□□□□公式用小五号宋体或Times New Roman体举重排,标出序号 2.1.2 三级标题 □□□□□□□□□□□□□□□□□□□□□□□□□□□□□□□□□□□□□□□□□□□

化工安全论文(正文)

第1章绪论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生活中一切都离不开安全,安全一直都作为生活生产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不论做什么都要注意安全,而且也常被提及,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有些时候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以提高安全意识、尤其是在化工生产中提高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1.1 化工安全概念 化工安全是与化工相关的行为,过程或活动等没有危险,没有事故和不受威胁的一种意识。作为当今重要产业,不可缺少行业,化学工业在人们生活中作用日显突出。同时行业已名列高危行业。究其原因,在于生产连续,工艺长,技术复杂,运行环境苛刻,涉及高温高压,其过程物料危险性大,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等特点。化工安全问题已成为行业生产发展的头等大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化工安全涉及化工安全文化,化工安全教育和化工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 安全工程则是研究生产过程中各种事故和职业性伤害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止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一门科学技术。 1.2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也称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是一个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和原理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中存在风险、有害因素的过程。

第2章化工生产的特点 所有事故的发生都是与化工生产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而这些特点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正因为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作为一名化工企业的职工才更应该对这些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化工生产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2.1 化学生产所使用的原料 多属于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质,目前世界上已有化学物品六百多万种,经常生产使用的约六、七万种,我国约有三万种。这些化学物品中约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强。在生产、使用、贮运中管理不当,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和烧伤等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的损失。 图2.1湖北当阳一化工厂突发火灾 2.2 高温、高压设备多 许多化工生产离不开高温、高压设备,这些设备能量集中,如果在设计制造中,不按规范进行,质量不合格;或在操作中失误,就将发生灾害性的事故。2.3 工艺复杂、操作条件要求严格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1当下的发展水平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第一,生产的效率低下。就我国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存在一个盲区,重点就在于生产的效率较低。 在化学工程的研究的过程中,生产技术首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环境污染的现象依旧没有被制止。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的化学生 产的实验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做不到理想的反应,反应现象达不 到预计的效果。在这一系列的生产实验的过程中,事实上,环境污 染的现象已经在悄然的发生了,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残留物、化学实 验败北过程中所造成的化学污染。实验过程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十分的严重,经济浪费更是不在话下,极大的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水平。另一方面,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化学产品的使用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第二,化学工程的生产过程,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化学污染在当下我国的环境污染的 比重中占了较大成分。重工业,尤其是金属工业所产生的污染现象 尤为严重。在对水资源的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废弃水中的金属含量 严格的超过了安全性能的指标。水资源的污染,也会对地下的土质 产生影响,而土质又会影响农业的产值,这样看来,化学生产所造 成的污染现象是严重的。另外,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废弃水的直 接排放,给自然环境同样造成了污染。第三,化学工程的不连贯性,很容易生产的间断性,从而影响生产的进度,尤其是当它发生了不 合理的间断的时候,很快就会对整个生产的过程产生影响。由此看来,生产效率的低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以及生产的不合理的 间断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阻碍着化学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2我国化工生产工艺解析 从上文中,对于我国目前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我国的化工生产工艺还不是非常完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化学的生产工艺需要有哪些改进呢?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哪些最 新的化学生产工艺能够降低化学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呢?第一,化学生

现代化学化工进展

化学化工进展燃料电池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08级化学实验班 邓晓然 (20080168)

现代化学化工进展 燃料电池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08级化学实验班邓晓然(20080168) 引言 21世纪,是能源开发、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互相协调发展的时代。能源的优化利用与清洁能源的开发,是能源、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逐渐被消耗殆尽,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的弊病日益显现——一是储存于燃料中的化学能必须首先转变成热能后才能被转变成机械能或电能,受卡诺循环及现代材料的限制,在极端所获得的效率只有33%~35%,一半以上的能量都白白地损失掉了;二是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给今天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热和噪声的污染。这些都迫使人类一直在找寻既有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又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利用方式。氢能源及再生能源进入了人类视野,其必将会逐步取代化石能源而成为人类使用的主体能源,而这种能源的变迁也将迫使发电与供电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燃料电池(Fuel Cell,FC)作为一种新兴的化学电源,最大限度的解决了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弊病,因此,燃料电池的开发及研究也成为了热点话题。 历史沿革 1839 年,英国科学家Grove 首先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原理性实验,并用这种以铂黑为电极催化剂的简单的氢氧燃料电池点亮了伦敦演讲厅的照明灯。1889年Mood和Langer首先采用了燃料电池这一名称,并获得200mA/m2电流密度。 由于发电机和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未能跟上研究步伐,直到约100 年后,英国剑桥的Bacon 采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制备了培根型碱性燃料电池(AFC)。 20 世纪60 年代,燃料电池首次应用在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作为辅助电源,为人类登月球做出了积极贡献,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后来称这一时期为燃料电池开发的空间时代(space era)。 1973 年,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刺激下,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研究重点从航天转向地面发电装置,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电池(MCFC)以及直接采用天然气、煤气和碳氢化合物作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电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化学史教育 4. 如何让化学史走进中学课埻 5. 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 6. 中国炼丹术为何未发展成为科学化学的成因分析 7. 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8.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育前景 9. 关于化学发展的历史分期探讨 10. 现代化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1. 论中学历史教材中应增加科学史的仹量的必要性 12. 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3.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14. 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 15.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6. 略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17. 略论课埻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18. 略论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9. 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20.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1.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 22.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及思考 23. 浅谈数学知识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24.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25.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26. 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27.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 28. 化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29.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30. 计算机辅劣教学在化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课埻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32. 论中学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 33. 优化课埻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4.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埻教学效率 35. 在化学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 36.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探索 37.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38. 从教学理念更新到教学行为探索 39. 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 40. 浅谈中学化学计算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4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环境影响分析 42. 浅谈我国中学教育模式与高考制度的关联性及利弊 43.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 中学生的早恋调查及分析 45. 中学厌学的家庭、社会原因分析 46. 义务教育阶段对辍学生的对策研究 47.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兴趣 48. 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劢手能力 49.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0. 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研究 51. 浅议大气臭氧层破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2. 浅议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3. 浅谈村、镇建设的规划与耕地保护 54. 浅议化学兴趣(提高)班教学的组织与实践 55. 乡村化学教材的编排与使用调查研究 56. 启发性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7. 环境保护兴趣组的组织与实践 58. 大气污染物(如粉尘)对农作物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化工安全工程论文

本文由qq793199345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学校代码: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200710508015 本科课程论文 ( 题 学 系 专 班 目:高温油品的安全与防护 院: 化 工 学 院 别:化学工程系 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级 : 化 工 07-1 学生姓名: 柴 勇 指导教师:高智 二 〇〇 九 年 六 月 引言 化学工业是基础工业,化学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化学工业危险性 很大,化工企业处理和生产的化学品绝大多数属于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 性,容易发生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的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化学工业的群死群 伤事故,无一不在社会或局部地区产生强烈影响。事故的发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事故造成的后果是可以从防范角度上控制的。从安全哲学的观 点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但目前的安全科学技术还没有发 展到可以预防和预测所有事故的程度。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不安全因素较多,具有事故 后果严重,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的特点,因此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更加严格,客观上要求 从事化工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或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适应 现代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实现安全生产,保障我国的化学工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化工生产是一个主要环节,但是化工产品的运输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我 们国家这些年来化工危险品运输事故屡见不鲜, 为我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 亡。在这里我着重介绍化工产品运输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我们应该注意的问 题。 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论文 目 录 第 1 章 高温油品的安全与防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高温油品的安全隐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突沸的形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突沸产生的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能量聚集 …… 1 1.2.2 能量传递与释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3 高温油品突沸的防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4 自然产生的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自燃着火的防范 …… 2 1.5.1 安全加热油品的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 2 章 案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事故概况及经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防止同类事故措施 …… 5 参考文献 …… 6 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论文 第一章 高温油品的安全与防护 高温条件下油品生产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 如果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充分或者操作 不当,会发生突沸串油和自燃着火事故。通过对高温下油品危险性分析,论述了高温条 件下油品在液态储存、运输及混合等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结合现场生产经验和事故 案例,提出了高温下油品生产及加工的安全防护措施。近几年我国炼焦工业高速发展。 煤焦油是炼焦中的副产品,煤焦油的产量随焦炭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煤焦油化工很多单 元操作须把油品加热后来实现。特别是重质油品具有沸点高、凝固点高的特性,这些重 质油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工艺过程都是在高温条件下完 成的。高温下油品生产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受工艺条件限制,油品温度有时要高于闪 点和自燃点,如果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充分或者操作不当,会发生突沸串油事故和自燃 着火爆炸事故。

2020年信息技术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2020年信息技术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主标题数据结构课程建设 副标题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网络教学 asp 网络课程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网络教学的意义,以及我国网络教学的模式现状,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摘要-------------------------------------(300字) 引言-------------------------------------(500字) 一、网络教学(2000字) 1.1.网络教学现状----------------------------- 1.2.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1.3.网络教学的优势--------------------------- 二、网络课程(2000字) 2.1.教育建设资源规范------------------------- 2.2.我国网络课程模式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三、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2000字)--------- 四、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描述(1000字)--------------- 公告板--课堂学习--答疑教室--概念检索------- 作业部分--试题部分--算法演示--技术文章----- --课件推荐--课件下载--资源站点--管理部分 五、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2000字) 5.1.课堂学习------------------------------- 5.2.公告板--------------------------------- 5.3.概念检索-------------------------------

絮凝剂分类及新型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新型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量迅速增加,废水处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随着“水十条”的颁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面临污水处理的问题。混凝技术是水处理中一种常用技术,该方法操作方便,可以快速、高效的处理各种废水。其中絮凝剂的选择是水处理效果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无机、有机和复合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同时,针对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混合的国外絮凝剂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絮凝剂;水处理;聚丙烯酰胺;环保 1、概述 絮凝剂是水处理中常用的化学药剂,其性能的好坏,关系到水处理后水质的状况。其絮凝原理是通过絮凝剂中的化学物质与废水中不容易沉淀的胶体颗粒、金属离子等杂质进行结合,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除去水中的杂质。该过程通常由静电力、化学力和机械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絮凝剂作用过程通常包括四个阶段:(1)絮凝剂均匀分散到水中;(2)絮凝剂在废水中扩散;(3)絮凝剂与悬浮颗粒充分接粗;(4)絮凝剂和废水中悬浮颗粒共同沉降。沉降后的废水可以采取沉降法、过滤法、离心法将沉降物与水分离,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杂质,使工业废水能够达到国家排放要求,进行直接排放。 常见的具有絮凝效果的化学物质有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下面我们将主要从这前两方面进行简单总结。

2、无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主要是可以水解成胶体状化合物的无机盐,按照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类:无机低分子絮凝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多核复合絮凝剂。 表一:各种常见絮凝剂 常见的絮凝剂中,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的优点是比较经济、用法简单,也是现在工厂里最常用的污水絮凝方法,但是其用量大,絮凝效果不好,而且成本高,对金属等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因此,限制了其使用前景。在其基础上,人们合成了很多无机的聚合物絮凝剂,该类絮凝剂比常见的无机低分子絮凝剂效果好,主要在于它们可以提供大量的络合离子,而且能够强烈的吸附胶体微粒,通过吸附、桥架、交联,使胶体聚集、沉降。在絮凝剂的研究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多核复合絮凝剂是在无机单核高分子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絮凝剂,由于其含有多核或者多配位基团,兼有多种无机单核高分子絮凝剂的优良性能,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2.1 聚合氯化硫酸铁(PFCS) 吴宇峰等人【1】以FeSO4为原料,首选将其部分氧化,然后在氯气条件下,进行氧化、水解、聚合,合成了PFCS,该絮凝剂在相同条件下,具有比PFS和

大专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大专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一:在工业设计领域应用系统论的思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工业设计越发现示其重要的行业价值,设计师必须以更 开阔和创新的设计思路去迎接市场挑战。本文分析了系统论的概念、基本思想,通过对系 统设计对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实践进行介绍和探究,阐释了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运用 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系统;系统论;工业设计;应用 所谓系统,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个有序元素的集合。系统论是以系统整体 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已被广泛地用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工业设计也 不例外,系统论为设计师提供了全面考察和分析解决设计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分析方法。 1系统论的概念和思维方法 系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即部分构成整体。早在古代,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 会的过程中,已经萌发了各种各样的对世界进行整体性认识的系统观点和思想,这些观点、思想经过总结、整理和加工上升到了理论化、系统化的层面。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由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首先提出的。[1]他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一般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环境等等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贝塔朗菲的思想之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多样化学 科性质,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整合之力的深刻洞察的思想,启发着后人用整体的理念来看待 世界及解决问题。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 统的功能、结构及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2]系统论是一种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解决设计问题的理论依据,并作为探寻设计方法的指 导方向。 2系统论在工业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科特勒和拉思是这样评价设计的“:设计师通过对主要设计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来寻 求消费者满意度和公司盈利最大化的过程。”商业模式的变化往往要求设计也要有及时的 响应。[3]工业设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设计,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演化和扩充,下 文就是系统论设计方法在工业设计领域应用的研究总结。 2.1产品系统设计 系统论早期在工业设计的应用就是如何使产品系列化、模块化,既满足市场多样化的 需求又能批量化生产。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乌尔姆在早期的设计过程中,尝试将 系统设计分为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以一个主件为基础,依据用户自身的需求配置部件;第二种是系统单元的组合,单元本身已具有独立的功能,但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单元将系 统扩展为更有效的系统。这种模块化、系统化的产品系统设计思想成为设计史上非常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