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引言 (3)一、酒文化的命名的研究 (3)二、酒周边的研究 (3)(一)关于酿酒历史与技术方面 (3)(二)在酒及酒器方面 (4)三、酒与传统文化 (4)四、酒与中国传统习俗的研究 (4)五、酒文化与当代酒产品的营销 (5)摘要:酒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是在今日的酒产品营销中,酒文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对于这种作用,各位学人也都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文尝试从酒文化的命名、酒周边产品的研究以及酒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进行综述。
关键词:酒文化研究综述引言酒的生产和消费,酒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国家、社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所谓“滴水观沧海”,滴酒亦可见世界。
在我国的历史上,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代酒文化发展的历史上,酒文化是充当沟通各种社会生活方式的文化桥梁、将人类社会文化及情感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酒文化的命名的研究黄亦锡在其博士论文《酒、酒器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酒文化研究》一文中,对酒文化有这样的认识:对于酒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众说纷纭,其根源在于对文化定义的多种多样,大致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如萧家成在《中华民族酒文化及其涵义性质))中提出:“酒文化就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的综合。
”而在万伟成、丁玉玲的《中华酒经》中还将酒文化分为物质型酒文化、精神型酒文化、行为型酒文化和制度型酒文化。
而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
本文根据酒所具备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点,综合上述观点,将酒文化定义为以物质、精神为载体而世代传承的符号系统,分物质酒文化和精神酒文化两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
二、酒周边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研究不多。
随着中国酒工艺与酿酒技术的发展,1987年初,成立了中华酒文化研究会,同时举行首届中国酒文化研讨会,逐渐开始了从历史、考古、文学、民俗、医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酒文化进行研究,可以说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篇一:谈谈我国的酒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研究酒的起源、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酒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展望一下酒文化产业的前景,从而激发大家对酒文化更深层次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历史;发展;意义。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俗语说:“无酒不成席”【1】,无论是节日庆典、亲朋聚会,还是国家领导相见,似乎都离不开酒。
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类文化”[2] 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那么就出现了众说纷纭的造酒说。
1.杜康造酒说。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即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曹操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2.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3】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关于酒的文献综述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工学院班级:机制专业3班姓名:陈诚学号:************课程论文题目: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课程名称:中国饮食文化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摘要: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酒酒文化文化载体一、中国酒的起源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这段话说酒的起源是由于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粮食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而不是由于一些人发明的。
那么酒到底是怎样、何时酿出来的呢?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仪狄酿酒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
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但《黄帝内经》已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神农本草》又肯定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都早于仪狄的夏禹时代。
二、杜康酿酒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杜康也是夏朝时代的人。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杜康造酒”经过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在人们心目中杜康已经成了酒的发明者,也有了各种传说。
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传说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阳县的杜康矾、杜康河,传说是杜康酿酒处;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传说是杜康汲水酿酒之泉。
中国酒文化论文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酒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注重酒的研究、酒的酿造技术以及对酒艺术的追求。
酒既是一种饮料,也代表了人们的情感、文化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历史、传统、仪式和演变等方面,介绍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内涵。
历史悠久的酿酒传统中国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各地的考古遗址中,经常能够发现与酒有关的石器和陶器。
酒作为一种特殊饮料,在古代中国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宴会、婚礼等场合。
中国的酿酒技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
自古以来,传统的中国酿酒技术传承至今,如“黄酒”、“米酒”、”葡萄酒“等。
这些传统的酿酒技术通过古人的智慧和努力,将谷物、水果等原料进行发酵,制成美味可口的酒。
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与亲朋好友共享美酒的时刻。
酒席是一种表达情感、增进人际关系的场所。
在中国,招待客人时往往会准备丰盛的酒菜,用酒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另外,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仪式中,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围坐在一起,相互敬酒,祈求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而在结婚仪式上,新郎和新娘也会敬酒以表达对亲友们的感激之情。
酒仪式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酒仪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古代的酒仪式通常非常庄重,具有明确的礼仪规范。
例如,古代宴会上,主人会首先敬酒给客人,然后客人也会相互敬酒,以示尊重和友谊。
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关于饮酒礼仪的详细规定,包括如何注酒、如何举杯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酒仪式也逐渐变得更加简化和灵活。
现代人更注重饮酒的心情和氛围,更加强调自由和随性。
在现代社交活动中,人们经常以酒会为背景,通过喝酒来增进友谊和沟通。
酒文化的当代意义中国酒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酒产业不断发展,酒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酒经中国酒文化与诗词文献综述第一篇:中国酒经中国酒文化与诗词文献综述中国酒文化与诗词【摘要】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酒也给了多少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赐予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诠释,酒文化源源流长,根深叶茂。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文学艺术;诗词引言生活的真谛在于人类对物质与精神的不断索求,有酒的地方就有酒文化,地域风光,人文景观,民情风俗,劳动追求皆为酒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源于生活又飘有酒香的精彩酒文化层出不穷。
1.中国诗酒文化的历史1.1中国诗酒文化的起源酒与诗结缘并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劳动和生活。
在大约集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反映前后约500年诗歌创作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篇章是咏酒或借酒抒情的。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表现了思妇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想象丈夫为了不想家,也正在用酒宽慰自己。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醻逸逸”,描绘了古代举行射礼时,主客相互不断敬酒的景况。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反映了主人以酒殷勤待客的热情。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则又绘画出劳动闲暇时歌舞饮酒的生动场面。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酒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度过了悠悠的岁月,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酿酒业方方面面,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酒文化之林独领风骚。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土家族的酒文化【摘要】土家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的酒文化。
土家族独特的酒俗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种种民俗活动之中。
丰富的酒文化对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从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酒的类别、酒与土家族人民生活、土家族酒文化的保护几方面来描述,进一步的了解土家族酒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
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中国传统酒文化论文篇一酒魂沟文化,浊酒暖人间中华民族酒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在历史的长河中,酒文化源远流长。
浓缩着人间苦乐,在淳朴香甜的宣纸上,泼洒着浓厚趣谈的墨迹,散发着酒香。
酒香淳朴感染了历代文人墨客,以酒论世,谈古论今。
刻画了优美山川,和人间美好。
爱恨交错,叠恋起伏,而展现在世人面前。
香醇美酒在人间潇洒奔流,记忆着感人动听的故事。
还有那优美旋律的音符化作清风细雨飘洒在人间。
杜康造酒刘伶醉,天下美酒唯杜康。
杜康名唯天下以酒命名,有着几千年中国酒文化历史。
享有地位高超,备受曹操赞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千古绝唱。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
自称:“天生刘玲,以酒为名”。
有西晋时期流传美诗为证:“天下美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玲。
饮尽三杯杜康酒,醉倒刘伶三年整”。
国画大师李苦禅的“醉虎眠龙琼浆液,饮到刘玲是酒仙”。
酒趣亦浓,有言为证;“男欢女乐览风情,唯有杜康换雨声。
嫦娥挤出胭脂泪,杜康传下翁头名”。
几千年来,杜康造酒醉倒多少英雄好汉,解除多少万家之优患。
留下无数酒文诗篇,闻名于天下。
酒览天下客,把酒问青天。
酒是朋友聚会之佳品,无酒不成席。
在人生的长河中,留恋忘返的酒局也道出了人间真情。
“兰陵美酒郁金香,大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泼洒出主人待客真情豪迈,表达淋漓尽致。
贪酒误事唯世人之褒贬。
杜甫洒下名句流传在此:“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与文人、商人、…男人、女人、社会乃至世界无不透出酒的香醇,酒香弥漫了整个人间。
酒醇的香气熏在男人的脑海里,润在女人的心目中。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
山乐水乐,人更乐,事事有酒便快乐。
朋友,穿过时空隧道来品尝一下唐代美酒的香醇;闻到唐人酒润墨汁散发的墨香;赏到唐人潇洒墨迹伴随着优美的琴音旋律孕育着心田。
唐代文人酒意潇洒笔墨超脱,酒幸得意诗兴大发。
中国酒文化大全范文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下面我们将探索中国酒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历史渊源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酿造酒。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中,如《诗经》、《楚辞》中都有大量描写酒的文字,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酒的热爱,还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与思想。
自古以来,酒作为重要的祭祀用品出现在各种宗教仪式中,还是交际应酬的重要方式。
二、酿酒工艺中国酿酒工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酿酒的原料主要是粮食,如大麦、小麦、高梁、黍米等。
酿酒的过程大致分为蒸饭、曲曝、发酵、酒精生成和罐储五个步骤。
酒曲是关键的原料,它是由多种微生物菌种组成的发酵剂,起到催化发酵、提高酒精度和调节酒味的作用。
三、饮酒礼仪中国饮酒有着独特的礼仪,讲究一套完整的程序。
例如,在饮酒之前,人们要互相敬酒,并对主人表达感谢之意;在酒宴开始后,主人要为宾客倒酒,而宾客则要端杯,向主人行礼,以示尊重。
在饮酒时,还有一些规矩,如一定要喝完一杯酒,并将杯子放回原位,不能碰到其他人的酒杯等。
这些礼仪准则既表达了对酒的尊重,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四、地方特色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
比如,江苏苏州的“白酒酿造技艺”曾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的“剑南春”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香味浓郁,回味悠长。
山东的“曲酒”以其香甜的口感而闻名。
这些地方性酒文化丰富了中国的饮酒习俗,各具特色。
五、文学与艺术六、酒文化节庆中国还有许多与酒相关的传统节庆和活动。
例如,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人们会举行宴会,互相赠送汤圆和小菜,并边赏月边品味酒,以庆祝佳节。
另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盛大的酒神盛会,如广西的苗族“尧山宴”、云南和西藏的“新年酒神比赛”等。
总结:中国酒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中国酒文化的总结引言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酒在中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不仅代表着友谊、庆祝和团聚,还与中国人的社交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将对中国酒文化进行总结,包括其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
起源与发展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新石器时代。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最早的酿酒痕迹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中国北方地区。
古人们使用米、黍、粟等谷物经过发酵酿制酒类,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活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酿酒技术在中国逐渐完善,酒的种类和品质也不断丰富。
古代中国的酒文化与祭祀活动紧密相连,酒被视为奉献给神祗和祖先的一种礼物。
同时,古人们也将酒用作医药和保健品,认为酒可以驱邪消灾,调养身体。
中国酒的特点中国酒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酒有所区别。
多样的酒类中国拥有众多的酒类,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酒、黄酒和红酒。
白酒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酒类,以高粱、小麦、大米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和蒸馏酿制而成。
黄酒是另一种重要的传统酒类,以大米、高粱等谷物为原料,经过低温长时间发酵而成。
红酒则是近年来在中国受到广泛喜爱的一种西方酒品。
文化意义在中国,酒被视为一种代表友谊、庆祝和团聚的重要文化符号。
中国人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如婚礼、庆典和家庭聚会中,离不开酒的参与。
在商务场合,酒也是进行商务交流和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工具。
地域特色中国的酒文化因地域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酒有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
例如,江浙一带的绍兴黄酒和贵州的茅台酒都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传统酿酒方法而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当代中国酒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酒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改变。
酒文化消费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酒文化消费得到了升级。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品质更好的酒,并对酒的品味、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表现出更高的兴趣。
健康意识的兴起在当代社会,健康意识逐渐兴起,人们对饮食和饮品的健康影响更加关注。
中国酒文化范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饮用酒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酒文化历史。
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酒文化体系。
中国的酒文化与道德和礼仪息息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酒被视为一种表达情感和增进友谊的方式。
饮酒时,人们注重以言会友,以礼待人。
同时,酒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团圆、祥和和幸福。
中国的酒文化还与文学艺术紧密相连。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喜欢以饮酒赋诗抒怀,以酒作为灵感的源泉。
无论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还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饮酒所激发的文学佳作。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关于酒的艺术形式,例如绘画中的酒宴场景、剧院中的饮酒戏剧等。
中国的酒文化还与中医养生理论有着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脾胃功能。
例如,中国的黄酒被认为具有补中益气、活血化瘀、消食健胃的功效。
此外,一些中草药也常与酒搭配使用,以增强药效。
中国的酒文化也与节日和庆典密不可分。
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和民俗活动中,人们常常会饮酒庆祝,表达喜庆和祝福。
例如,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会举行酒宴,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中国的酒文化还体现在各地的酒类产品上。
中国的酒类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白酒、黄酒、红酒、米酒等。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酿酒技艺和传统工艺,使得中国的酒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酒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化。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酒的需求也变得不那么追求数量和度数,更为注重品质和口感。
另一方面,酒驾和酗酒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酒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和批评。
综上所述,中国的酒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与道德、礼仪、文学艺术、养生理论以及节日和庆典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观念转变,中国的酒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点。
中国酒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酒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论中国酒文化营销策略.《特区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3期.张贵华.[2].试论中国酒文化主题.《中华文化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李映发.[3].论中国酒文化及其发展特点.《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陆平.[4].东坡词与中国酒文化.《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5期.张志烈.[5].浅谈中国酒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年7期.刘越洋.[6].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健康发展.《酿酒科技》.2013年4期.杨柳.[7].文化视角下中国酒文化探究.《中国酿造》.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9期.胡付照.[8].历史的传承酒文化的盛典——记《中国酒文化》开机仪式.《中外食品》.2012年3期.张章.[9].中国酒文化在白酒广告中的应用.《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年4期.赖文增.付亮.[10].越语酒文化熟语与中国酒文化对话性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1期.赵燕华.二、中国酒文化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酒文化课程渗透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蒋雁峰.课程与学科教学论·化学湖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2].酒、酒器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酒文化研究.被引次数:14作者:黄亦锡.中国古代史厦门大学2008(学位年度)[3].《说文解字》蕴含的中国古代酒文化.被引次数:3作者:侯彦艳.汉语言文字学郑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4].中国白酒包装设计与酒文化的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袁美.设计艺术学苏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5].《中国酒文化》节选翻译报告.作者:万晓燕.翻译湘潭大学2015(学位年度)[6].泸州酒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许雪.旅游管理四川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7].从汉字教学谈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以“酉”部字为例.作者:刘娟.汉语国际教育郑州大学2014(学位年度)[8].白酒包装文化性格的塑造.被引次数:5作者:杨帆.美术学河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9].宋代女性词人酒意象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张明雪.中国古代文学苏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10].汉语中酒成语的隐喻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王玉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曲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三、中国酒文化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的葡萄酒文化.王仕佐.黄平,2010第七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2]论季自的酒人品第与“酒圣”释义的中国酒文化历史及其现实意义. 郑仁,2005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葡萄酒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张丹丹,2015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4]中国原始酒文化的分期特征.宇宏,2006第六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5]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葡萄酒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张丹丹,2015软科学论坛——工程管理与技术应用研讨会[6]清酒的品格与精神.王炎,2006第六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7]中国黄酒的文化核心礼俗.徐复沛,2010第七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8]饮酒环境的最高境界——和.魏形峰,2006第六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9]中国酒酿造技艺和酒文化应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傅金泉,2010第七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10]谈谈对几种白酒蒸馏器的看法.傅金泉,2006第六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
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学生:(学院,班级,学号)摘要: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有了“酒”字,写法是“酉”中间是个酒瓶,两侧曲线表示酒溢出,显然在甲骨文以前酒就开始了它漫长的文化积淀,并有了传承的轨迹和路线。
一经转化到社会和社会关系的各种意识形态中来,被人们用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模式确定下来,这就叫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哲学;文学;礼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当首推饮食文化,而其中的酒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又十分突出与重要。
人要在社会上生存,第一个条件是吃和喝,其次才是穿和住。
酒作为一种“美食”经久不衰,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之物。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酒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中国酒文化的起源“酒文化”一词,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于 l985 年提出来的。
酒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历史现象。
纵观历史,酒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器皿、饮食、民俗、养生等各方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审美需要、欣赏、创造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据记载,最原始的酒是仪狄造的“旨酒”,传说这种酒是原始人把野果采摘下来发酵过再食用。
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把发酵的谷粒叫做“酒曲”“酒母”,把它浸在水里,经过发酵就会酿制成酒。
人们利用酒母造出的谷酒,即传说中杜康造的“秫酒”。
许慎解释酒用了一个非物质的概念,不说酒为何物,而是说它“就人之善恶”,把它说成是一种助长人性的善良和丑恶的饮料。
酒这种饮料往往能人的善恶推向极致的例子举不胜数。
这就是所谓的凡事都有利与弊,酒可助兴,可消愁,可祛病;同时酒也可惹祸,可败德,可亡国丧身。
《说文·酉部》所体现的还有古人的饮酒文化。
如 :“酩,酩酊,醉也。
从酉,名聲。
”“酲,病酒也,一曰醉而覺也。
从酉,呈聲。
”“鸩,樂酒也。
从酉,冘聲。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大全在文化的长廊中,酒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篇1试论中国酒文化的伦理底蕴摘要: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
继承和发扬传统酒德和酒礼的精华,对养成饮酒适度、饮酒不强劝、饮不至醉的健康饮酒习惯,形成睦亲敬老、长幼有序、尊敬领导、君臣有义的文明喝酒风气,具有可借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酒文化酒德酒礼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饮酒,不健康的饮酒习俗也伴随而来。
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因喝酒造成意外,多少人把生命断送在酩酊酣热之际,多少健康消失在瓶罐之间。
怎样才能养成健康的饮酒习惯,形成文明的喝酒风气?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酒德、酒礼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借签的经验?值得我们冷静思考。
一健康饮酒德为先自从人类发明了酒以来,酒就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亲戚往来、朋友聚会、社交公关、婚庆丧礼等场合往往离不开喝酒。
酒可以增进感情、振奋精神、促进健康等等,喝酒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酒德也成为人们饮酒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饮酒是否需要讲“酒德”呢?古人把德作为人内心修养的根本,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以“修身为本”,如殷人认为:“代非予自荒兹德”,“予亦不敢动用非德”,“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尚书・盘庚》)而周人则继承和发展了殷人的德,把内心修养的德同治国联系起来。
《周书・酒浩》:“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
”周人还认为殷的灭亡,是由于殷封王酗酒丧德所致,“庶群自酒、腥闻在天,故天降丧于殷。
”(《周书・酒浩》)可见,饮酒是要有“德”的。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殷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中国酒文化综述摘要: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酒的艺术;筹令前言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中国——酒的故乡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他税赋形式有关。
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
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
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酒文化旅游文献综述酒文化旅游文献综述酒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人情感交流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渠道。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酒文化旅游逐渐成为热门文化旅游项目。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主流的有关酒文化旅游的文献,以期探索酒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文化旅游基础理论传统文化旅游理论认为,旅游是人们走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寻求新鲜体验和文化认知的一种行为。
对于酒文化旅游而言,酒的历史、文化背景、制酒工艺、酒道德和酒民俗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旅游理论的成功应用提供了酒文化旅游开展的理论依据。
二、酒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1.地域性特色突出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各地的酒文化也发展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酒文化。
从北京的“廊坊酒文化旅游”到四川的“青城山酒文化旅游”,都以酒文化为基础,加入当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等元素,既兼具文化认知又满足游客娱乐休闲需求。
2.行业协同发展酒文化旅游涉及到餐饮、住宿、游览等多个产业,需要各个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一些企业开始与当地政府合作,推出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既增加了当地酒文化的宣传力度,也提高了当地整体旅游水平。
3.表现形式多样酒文化旅游不仅有传统的参观酒厂和品酒活动,还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形式,比如“酒文化节”、“酒文化街区”等。
这些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互动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
三、未来酒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旅游消费结构的调整,酒文化旅游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开展旅游酒庄、打造主题酒店等。
2.文化引领发展如何挖掘酒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制酒工艺和道德等元素,成为酒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
在文化引领下,酒文化旅游将不断发掘特色元素,提高旅游体验和文化认知质量。
3.数字化赋能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酒文化旅游的各个环节,通过互联网+模式,既拓宽了酒文化旅游的销售渠道,又使得旅游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四、结论酒文化旅游是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传统酒文化概论中国传统酒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中国古代,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和仪式。
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包括了酿酒、饮酒、礼仪等方面。
酿酒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酿酒技术相当先进,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酿酒原料多种多样,包括大米、小麦、蔗糖、葡萄、杨梅等。
不同的原料和酿造方法产生了各种各样风味独特的酒。
中国的酿酒技术还有一项重要的特点就是它采用天然酵母进行发酵。
这种酿酒方法保留了原料的风味,使得中国的酒更加具有独特的口感。
饮酒在中国传统酒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人饮酒是一个团体活动,是人们交流感情和展示友谊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饮酒是一个讲究礼仪的过程。
宴席会有专门的主人。
接着,宾客进入酒席后,主人会提出敬酒祝词。
然后,主人会倒酒给宾客,并每次只倒一点点,这是为了表示尊重和珍惜。
主人和宾客会进行喝酒仪式,如互相敬酒、干杯等。
饮酒过程中还有一些禁忌和规矩,比如不能喝空杯子,不能碰酒杯,不能过量饮酒等。
这些礼仪和规矩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待酒的态度和文化。
中国传统酒文化还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喜庆活动紧密相关。
在中国,很多传统节日和喜庆活动都离不开酒。
春节期间家人聚会,必然少不了酒席和饮酒。
而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要一起举行敬酒仪式,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感谢和祝福。
中国传统节日中也有一些特殊的酒文化活动,如端午节时喝雄黄酒,中秋节时赏月饮酒等。
中国传统酒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它丰富多彩,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通过酿酒、饮酒和礼仪,中国传统酒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的人文历史和民族精神,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它不仅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酒文化概论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而中国传统酒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酒文化进行一概论,介绍其历史渊源、酒文化的内涵以及酒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渊源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其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
据考古发现,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酿酒的技术和品酒的习俗。
商代时期,酒文化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社交方式,而西周时期则出现了专门的酒官来管理宫廷的酿造和饮用。
而饮酒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不仅在宗教祭祀、宴席和节日庆典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成为了文人墨客雅集、交往往来的重要娱乐方式。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可以看到酒文化的描写和诗人对酒的赞美,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
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酒文化在文化领域中的深远影响。
二、酒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酒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单纯地饮酒或者酿酒,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
中国古人将酒看作是一种仪式和交流的媒介,同时也视之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传统酒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酒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人情味和交际之道。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酒是人们社交、交际重要的方式,人们在饮酒时会倾吐心事,表达情感,加深友情。
在酒宴上,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共饮美酒,交心聊天,增进情谊。
中国传统酒文化也被看作是一种交际之道和人情味的体现。
酒文化也承载了中国传统的礼仪之道。
在中国古代,酒文化一直成为重要的礼仪和仪式。
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酒是必不可少的祭品,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
而在宴席上,人们也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斟酒敬客,展现自己的礼仪之道。
酒文化也成为了传统礼仪的一部分,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文化内涵。
中国酒文化论文范文摘要: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本文从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积淀丰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酒文化一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生活中。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文明时代。
中国酒文化不仅是一种饮品的体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中国酒文化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酒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开始发展农业生产,并制作出了一种类似酒的饮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中国的酒文化逐渐形成并演变。
中国最早的酒文化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中,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来说,酒是他们的灵感之源,也是他们的朋友。
中国的酒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了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的酒文化也在宋代创立了酒文化学派,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传统。
三、中国酒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中国酒文化不仅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促进了经济和人们的生活福祉。
首先,中国的酒文化在社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成为了人们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无论是宴请客人、庆祝节日还是表达情感,酒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中国的酒文化在经济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酒的生产和销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中国的酒业也成为了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此外,中国的酒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福祉也有积极的影响,适量饮酒有助于促进健康和生活的享受。
四、中国酒文化的未来发展中国酒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传统和历史,还承载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的酒文化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尤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的酒文化需要找到与时尚、健康生活等潮流相结合的方式,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
同时,中国的酒文化也需要注重传承和保护,将其传统与新时代的元素相结合,使其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中国的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下载篇1论唐诗中的酒文化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
古人云:“无酒不成诗”,遍览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酒与诗,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国诗酒文化。
特别是在唐代,诗人与酒更有着不解之缘。
关键词:唐诗;酒文化;意蕴;精神内涵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中国的古代诗词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酒”的诗句。
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始终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古人云:“无酒不成诗”,遍览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酒与诗,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酒文化。
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不仅是一种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
在文人与酒之间,总是有着说不尽的情缘。
特别是在唐代,诗人与酒更有着不解之缘,酒伴随他们吟咏诗文,抒唱心绪,酒助诗兴,诗传酒情,为后人留下无数精深华妙、荡气回肠的乐章。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诗酒结合的鼎盛时期。
唐诗中有无数名篇,都与酒有关。
除了李白的、,杜甫的,王维的,孟浩然的,王翰的,白居易的等一系列咏酒诗之外,即使那些并非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
诗人在诗作中着力表现唐代的酒文化,表现自己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
这些唐代诗歌中博大精深的诗酒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珍异宝。
一、伤别离愁之“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人生常事。
依依惜别之时,一壶好酒能够寄托浓浓的情思,也能将满怀的深情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如王维的,描述了与友人之间的拜别之情。
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将伤别之情寄于“酒”中,主人每每劝朋友再饮一杯,总有饮之不尽、不愿惜别之情,对故人的一片心意和真情,都在这杯酒之中。
2021中国酒文化研究概况与述评范文 摘要:作为一个传统的酒文化国家, 中国酒文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检索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 对中国酒文化研究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 着重介绍了酒文化内涵与外延、酒史与文学、酒文化特点及其功能、酒文化与旅游、酒文化的传播、中西酒文化对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对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酒文化;酒文化研究; 研究进展; 酒在人类历史中,是一种非常奇特而又富有魅力的饮品, 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 而且还是一种文化。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 无论是爱情友谊、宴客婚嫁, 还是交际谈判、消愁解闷, 酒就像血液一样, 伴着人类走过悠久历史, 酝酿出璀璨的酒文化。
作为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 它能叫人超脱豁达才华横溢, 也能叫人痛苦忧愁悲观绝望。
它以火的性格, 水的外形深入千家万户, 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1、酒文化研究概况 1.1、酒文化内涵与外延 关于酒文化的内涵,学者们基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理解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酒文化做出定义, 部分学者认为酒文化是指酒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其关系总和。
文字具有文化传承属性, 钟柳茂, 云虹 (2017) 以“酒”的造字渊源为角度, 从“酒”字演化历程、“酒”字语义范畴、“酒”字中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三个方面窥探文字网络背后的深层次酒文化内涵。
李全根 (2012) 把酒文化内涵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 狭义酒文化内涵由健身、喜庆、娱乐、激励、寄情五大元素构成。
广义酒文化内涵则包括酒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
另外, 他认为酒文化外延同样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 狭义指中华酒文化, 广义则是指世界酒文化。
黄亦锡 (2008) 以中国古代酒文化为讨论对象, 依据诗歌、历史书籍等资料, 按年代进行各方面的概述, 他首先从人物、神话等方面论述酒的起源、论述中国古代酿酒技术及其中国古代酒政发展概况;接着着重从名酒、药酒与酒器等方面阐述中国古代物质酒文化;再从民俗酒习、酒令等反映精神酒文化内容, 叙述古代酒令增添生活色彩的娱乐功能, 从总体上对酒文化外延予以发掘。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工学院班级:机制专业3班
姓名:陈诚学号:201040614312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中国饮食文化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酒酒文化文化载体
一、中国酒的起源
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这段话说酒的起源是由于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粮食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而不是由于某个人发明的。
那么酒到底是怎样、何时酿出来的呢?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仪狄酿酒
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
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但《黄帝内经》已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神农本草》又肯定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都早于仪狄的夏禹时代。
二、杜康酿酒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杜康也是夏朝时代的人。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杜康造酒”
经过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在人们心目中杜康已经成了酒的发明者,也有了各种传说。
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传说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阳县的杜康矾、杜康河,传说是杜康酿酒处;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传说是杜康汲水酿酒之泉。
三、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
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
但《黄帝内经》一书是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可信度尚待考证
二、中国酒的种类
中国酒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等。
下面说说其各自的酿造工艺及其特色: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其中以中国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
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
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
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
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
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
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
按香型可分为酱香型、浓香型、兼香型、蒙牧型。
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
代表种类有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特曲、洋河大曲、西凤酒等。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
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
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
医学研究表明:葡萄的营养很高,而以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也蕴藏了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必须补充和吸收的营养品。
目前,已知的葡萄酒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大约就有600种。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由此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据专家介绍:树龄在25岁以上的葡萄树树根在地下土壤里扎根很深,相对摄取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多,以这种果实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最具营养价值。
典型代表有:张裕、长城、王朝、威龙、香格里拉等。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
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
1904年,中国人自己建造了中国的第一家啤酒厂—哈尔滨东北三省啤酒厂。
啤酒是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典型代表有:青岛、燕京、德国黑啤等。
三、中国酒与中国文化
中国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它融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
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敬神祭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普遍遵行的礼法习俗。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都要祭祀祖先,以表达对死者的思念和敬仰。
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神灵和祖先享用。
《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
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勇士出征,要用酒来激励斗志;战士凯旋,要用酒来洗尘庆功。
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酒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礼”和“德”。
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礼仪、礼节延续至今。
如中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无论待客还是朋友相聚,首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转到主位等。
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礼仪要素,这是一种不成文但力量强大的礼仪。
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人在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酒桌上的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反过来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强化。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有独特的功效,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嗜酒豪饮,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白自称“酒仙”,欧阳修自号“醉翁”,辛弃疾“总把平生入醉乡”(辛弃疾《添字浣溪纱》),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鹪鹩庵杂诗》)。
酒是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
文人借酒宣情、借酒言志、借酒浇愁,品评人生:曹操“对酒当歌”,孟浩然“把酒话桑麻”,范仲淹“把酒临风”,苏轼“把酒问青天”。
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有《前后赤壁赋》。
“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萧统《陶渊明集序》);李杜诗文中,写到酒的,李白有17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十六强,杜甫有30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二十一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就会黯然失色。
酒后幻觉中人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生命得到升华的“超然”境界,成就了一批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大师的精典之作。
酒给文人以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杜甫《饮中八仙歌》)。
总之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
种文化象征。
酒文化以酒为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
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同时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
中国的酒文化必能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