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设计说明

精心打造

目录

方案设计说明 (1)

1 概述 (1)

1.1简述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况 (1)

1.2编制依据 (1)

1.3设计范围 (1)

1.4设计内容 (1)

1.5设计过程简述 (2)

2 工程场地现状评价及必要性评价(如设计范围有两端引道或道路时) (2)

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

3.1地形、地貌 (2)

3.2气象特征 (2)

3.3工程地质 (2)

3.4岩土层特征 (2)

3.5水文地质 (2)

3.6特殊性岩土 (2)

3.7场地地震效应 (2)

3.8建筑材料条件(砖、石、砂等建材) (2)

3.9施工条件(水、电、运输、场地等)4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2)

4.1设计原则 (3)

4.2采用的规范、规程(按项目需要删减或增加) (3)

4.3主要技术标准 (3)

5 工程方案设计 (4)

5.1立交桥工程 (4)

5.1.1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 (4)

5.1.2立交桥施工方法简述 (4)

5.1.3 道路上跨铁路立交桥方案可行性论证 (4)

5.2立交桥附属工程 (4)

5.3引道(如为两端道路,则是道路工程)工程 (4)

5.3.1平面设计 (4)

5.3.2纵断面设计 (4)

5.3.3横断面布置 (4)

5.3.4路基支挡工程 (5)

5.3.5 路基设计 (5)

5.3.6 路面设计 (5)

5.3.7如有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则需相应增加各专业内容。 (5)

6环境保护 (5)

7 投资估算 (5)

8 存在问题与建议 (5)

9 附件(作为设计依据的函、图等资料) (5)

10 附图(本阶段的设计图) (5)

精心打造

方案设计说明

1 概述

1.1 简述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况

包括:1)本工程所属建设单位名称、工程地点、道路走向、道路沿线主要单位及建筑物(对本工程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道路等级、道路红线宽度、设计速度等技术标准;

2)本工程的工程地点及场地处的地物和管线;

3)下穿铁路路段道路的设计情况,包括:平面(位于弯道还是直线段、如果是弯道,需说明该平面曲线要素是什么,是否有超高加宽);纵面的坡度及坡长;横断面布置及管线布置;

4)立交处,道路下穿铁路路基时的铁路概况,包括:铁路建设情况(新建或在建或既有)、股道情况(单股道或2股道或多股道)、轨道结构(钢轨型号、轨枕型号、道床情况、普通线路还是无缝线路等)平面和纵面情况(铁路是位于曲线还是直线段,纵坡是多少,是上坡还是下坡)、路基情况(是路堤,还是路堑,路基高度、路基是否有病害,路基植被情况)、铁路排水情况、管线情况等;

5)立交处,如道路下穿铁路桥梁时的铁路概况,包括:桥梁的中心里程,桥梁名称,桥梁孔跨布置,桥梁型式,下穿处铁路桥孔编号及跨度、梁型、梁底标高、桥墩型式、基础形式、桥墩各部分标高、交叉处铁路轨面标高。

6)道路与铁路的交角、交点里程等。与本工程距离较近的其他交叉口的情况。

以上内容配上工程场地现场照片并对照片进行文字说明。

7)和本工程有关的道路及铁路建设的规划情况。

8)受洪水影响的应说明洪水位、洪水频率、防洪情况等。

1.2编制依据

包括:设计委托书、或合同等、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业系统的规划文件、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平面图、其他单位的设计资料)、会议纪要等文件。(需注明批复文件的时间、批复单位、批复文件的名称)

1.3设计范围

如项目不含立交桥两端引道或道路,这章节略。

设计范围为:XXX路XXX(里程)~XXX(里程)段。设计范围内xxx(设计起点里程)对应XXX路XXX(里程),xxx(设计终点里程)对应XXX路XXX(里程)。

1.4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主要为立交桥主体工程及由于立交桥建设而引起的有关铁路权属的设备迁移还建(如铁路电力、通信和信号电缆的迁移还建等)工程或铁路权属的设备防护工程,(有两端引道或道路时)以及设计范围内的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包括既有给排水设施拆迁工程)、电力工程(包括照明工程、地方电力设施拆迁回建或防护工程设计等强弱电工程)。

精心打造

1.5 设计过程简述

何时进行实地勘查、组建设计小组、进行方案设计,何时完成设计,何时根据会议纪要等文件进行设计修改,何时完成上一阶段设计文件的修改,这一部分将全部设计阶段(包括修改设计阶段)进行简述。

2 工程场地现状评价及必要性评价(如设计范围有两端引道或道路时)

本章主要内容:

1)工程场地处现有道路、桥梁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既有使用条件、交通情况;

2)桥址处用地情况。

3)对桥址处规划实施情况。

4)相关的其他交通设施的现状及规划实施情况。

5)评价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3.1 地形、地貌

3.2 气象特征

3.3 工程地质

3.4 岩土层特征

3.5 水文地质

3.6 特殊性岩土

3.7 场地地震效应

3.8 建筑材料条件(砖、石、砂等建材)

3.9 施工条件(水、电、运输、场地等)

精心打造

4 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4.1 设计原则

4.2 采用的规范、规程(按项目需要删减或增加)

有引道或两端道路设计时采用的规范

铁路部分:

4.3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

铁路等级:铁路等级,股道数,列车设计行车速度,是否客货共线,线间距;

(道路)

道路等级:

设计速度:

道路红线宽:

行车道数:

道路横断面布置:XX幅路,(例如4.0米人行道+22.0混合车道(0.5米中央双黄实线两侧为3.5米机动车道+3.75米机动车道+3.25米非机动车道+0.25米路缘带)+4.0人行道;)

道路路面设计荷载:BZZ-100。

框架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或城-A级)、“中-活载”、“ZK活载”。

道路建筑限界:桥下车道通行净高≥XX;桥下辅助车道通行净高≥XX;非机动车道通行净高≥XX;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XX年;

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XX年;

抗震标准:抗震标准:项目地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xxx、反应谱特征周期xxx分区,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本桥按xxx度进行设计。

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XX级。

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精心打造

洪水频率:(需要的话就要)

5 工程方案设计

5.1 立交桥工程

本工程道路在K0+657.55处与既有铁路相交,交点处铁路里程为K784+119.5。道路与铁路采用立体交叉形式,在交叉处修建立交桥。

立交桥按多线桥进行方案设计,按道路下穿铁路进行方案设计,并对道路上跨铁路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如有需要时加以论证)

5.1.1 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

(1)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设计

(2)立交桥方案比选及推荐方案

5.1.2立交桥施工方法简述

5.1.3 道路上跨铁路立交桥方案可行性论证

5.2 立交桥附属工程

通信、信号、排水、电力5.3 引道(如为两端道路,则是道路工程)工程

5.3.1平面设计

5.3.2纵断面设计

【例:道路下穿铁路路基的引道纵面设计情况。】

引道纵断面设计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既有湘桂线轨顶高程XXX米、引道南端与在建小区间道路连接处地面高程XXX米、立交桥下道路建筑限界高度。花岭大道与引道连接点高程XXX米则是该道路纵断面设计的控制因素之一。

本工程在引道范围内设置一处半径为1500米的竖曲线,下穿铁路立交桥位于竖曲线内,但引道路面最低点位于立交桥外。引道在起终点处与两端道路连接。起点标高顺接南端在建道路。由于引道北端的花岭大道尚未开展设计,因此花岭大道需顺接引道终点标高。

【例:道路下穿铁路或下穿铁路桥的纵面设计情况。】

纵断面设计在满足相应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主要考虑道路规划控制标高、相交道路路面标高、沿线结构物控制标高及地下管线埋设要求。

设计范围内设计起点以长堽路交叉口中心线设计标高76m进行控制,设计终点以屯里路(规划)交叉口中心线设计标高79m进行控制。

本段纵断面设计共设1个变坡点,最小纵坡为0.6%,最大纵坡为1.43%,最小坡长为75m(坡段全长243.227)m,最长坡长为585m。凸形竖曲线半径为9500m。

5.3.3横断面布置

参横断面设计原则为:按照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内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

精心打造综合管线、绿化等,对道路横断面进行设计,确定横断面布置形式、各板块尺寸,

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5.3.4路基支挡工程

5.3.5 路基设计

5.3.6 路面设计

5.3.7如有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则需相应增加各专业内容。

6 环境保护

7 投资估算

8 存在问题与建议

9 附件(作为设计依据的函、图等资料)

10 附图(本阶段的设计图)

注:文件组成:封面+扉页(需签名)+证照+项目地理位置图+说明部分+附件+

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